民国文人手札:他们催讨稿费时,字都写得那么优雅

合集下载

民国文人真实手迹排行榜 林徽因张爱玲鲁迅书法

民国文人真实手迹排行榜 林徽因张爱玲鲁迅书法

民国文人真实手迹排行榜林徽因张爱玲鲁迅书法>鲁迅书法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1881.9.25 —1936.10.19),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周作人书法周作人(1885.1.16—1967.5.6)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

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胡适手迹胡适(1891.12.17—1962.2.24)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

胡适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虽与陈独秀政见不合,但与其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老舍书法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茅盾书法茅盾(1896.7.4—1981.3.14),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

浙江嘉兴桐乡人。

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

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苏曼殊书法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珠海)人。

辽宁省大连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特别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

“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

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

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运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

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绽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建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

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需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

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好像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

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加,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

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限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担当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情愿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干脆,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民国作家那些事作文

民国作家那些事作文

民国作家那些事作文说起民国时期的作家,那可真是一群有趣又有料的人物。

他们的故事就像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和独特的魅力。

就拿鲁迅先生来说吧,他那犀利的文笔,就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着社会的种种弊病。

但您知道吗,生活中的鲁迅先生可有着十分可爱的一面。

他特别喜欢吃甜食,据说有一次,朋友给他带了一包柿霜糖,他开心得像个孩子。

这柿霜糖本是有药用功效的,可先生嘴馋,没忍住一下子吃了好多,还自我安慰说:“反正也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吃了就吃了吧。

”结果后来他发现这糖对治疗嘴角生疮有奇效,懊悔不已,直叹自己不该贪嘴。

还有张爱玲,这位写出了众多细腻情感故事的女作家,在生活中对服饰有着独特的品味。

她常常穿着自己精心搭配的旗袍,走在上海的街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据说有一次,她为了参加一个聚会,在家里对着镜子试了好几套衣服,每一套都要仔细端详半天,看看领口是不是够精致,裙摆是不是够飘逸。

最后,她选了一件翠绿色的旗袍,配上一双白色的高跟鞋,自信满满地出了门。

在聚会上,她的装扮果然吸引了众多目光,可她却只是淡淡地一笑,仿佛这一切都在她的意料之中。

再说老舍先生,他可是个十足的“猫奴”。

家里养了好几只猫,对它们那叫一个疼爱。

有一回,一只小猫不小心把他的书稿给弄乱了,他不仅没生气,还笑着说:“这小家伙,比我还有创造力呢!”每天写作累了,他就会停下来,和猫咪们玩耍一会儿,看着它们蹦蹦跳跳的样子,心情也变得格外舒畅。

而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的爱情故事,更是让人羡慕不已。

他们在生活中相互扶持,相互理解。

有一次,钱钟书先生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把桌布染脏了,杨绛先生没有丝毫责备,只是笑着说:“不要紧,我来洗。

”后来杨绛先生不小心弄坏了门轴,钱钟书先生也只是说:“没关系,我来修。

”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对话,却饱含着对彼此的包容和关爱。

徐志摩呢,这位浪漫的诗人,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也是充满了故事。

他为了林徽因,不惜与发妻离婚,那股子执着劲儿,真是让人又敬佩又感慨。

《八声甘州》精品课件全

《八声甘州》精品课件全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 停留在异乡?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 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 深重。
合作探究
❖ 1、词人“不忍登高”中“不忍”的原因是什 么?
鹤冲天(1022年)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 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 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 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 低唱。
❖创作背景:
❖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有 求仕用世之志。因天性浪漫和有音乐才能, 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首都歌楼妓 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 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 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 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 《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
艺术特色
❖ 一、赋体铺叙与白描手法。所谓赋体铺叙就 是将同一层意向层层铺开,尽力渲染。如上 片写景的三层画面。下片抒情的两种视角; 所谓白描,即直接进行描写,不作比拟,不 作婉饰。
艺术特色
❖ 二、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上片写景,景中 有情;下片抒情,情中有景。将情与景融为 一体。
艺术特色
❖ 三、领字特色。领字,领起一句或数句或全 篇的句首字。领字在词曲中常用,但像柳永 这样,在一首词中连续频繁使用的并不多见 。如词中领起数句的“对”、“渐”、“望 ”、“叹”、“想”,领起一句的“不忍” 等。
者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民国四大情书是什么 民国最美情书摘录

民国四大情书是什么 民国最美情书摘录

百万新人信赖的结婚网站民国四大情书是什么民国最美情书摘录【婚礼纪】是一站式结婚服务平台,“电子请柬”和“照片视频”免费制作,探讨年轻男女的婚恋问题,解决各类备婚难题,浪漫婚礼一键搞定。

朱湘的《海外寄霓君》、徐志摩的《爱眉小札》、鲁迅的《两地书》、沈从文的《湘行书简》并称“民国四大情书”。

这四本书中分别记录下了朱湘&刘霓君,陆小曼&徐志摩,鲁迅&许广平,沈从文&张兆和之间天作之合的美好时光。

今天小编就分别从这四本情书里摘录一些情话短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和当年语文课本上有点不一样的大作家们!一、朱湘的情书语录1、小东也像我,这可见得你一心一意对我,想我,所以生下女儿来,都像我。

2、霓君我爱,你是我的妻,我这一生就只要你一个妻。

岳父在天,我朱湘此生只有令爱为妻,如有再娶之意,任凭怎么诛罚就是。

爱妹,我近来越想越觉得你胜过他人。

3、我又把你这封信拿起了看,那信中间每个字我看了都爱,因为我想起了你是怎样写字,写字时怎样一种神气,它们每个字都叫我想起你来。

4、我如今觉得,我们结婚来的几年,我对你不起的地方很不少。

我想赶紧回家补救以往的过错,教你知道,许多年来你因为我受苦含辛,我是百分感激,敬爱的。

5、你说我的信很可爱,这是因为你是一个可爱的人,所以我写给你的信也跟着可爱了。

霓百万新人信赖的结婚网站妹我的爱人,我希望这四年快点过来,我好回家抱你进怀,说一声:“妹妹,我爱你!我永远爱你!”二、徐志摩的情书摘录1、我心里也再不要看眼前的美景,一边走一边想着你,为什么不留下你,为什么让你走。

2、我爱你朴素,不爱你奢华。

你穿上一件蓝布袍,你的眉目间就有一种特异的光彩,我看了心里就觉着不可名状的欢喜。

朴素是真的高贵。

你穿戴齐整的时候当然是好看,但那好看是寻常的,人人都认得的,素服时的眉,有我独到的领略。

3、爱是帮助了解的力,了解是爱的成熟,最高的了解是灵魂的化合,那是爱的圆满功德。

4、我的胸膛并不大,决计装不下整个或是甚至部分的宇宙。

【美文殿堂】幼时棠心吾玉

【美文殿堂】幼时棠心吾玉

【美文殿堂】幼时棠心吾玉幼时棠心文/吾玉后来季幼棠爱上了书法,在春衫单薄的雨日,摊开宣纸,一笔一画,写得极其认真,在写了无数个“陵”字后,她久久凝视,茫然一片,却不知道自己为何要写这个字。

——《红颜手札·幼棠》(一)金世陵支使季幼棠给大师姐送信,邀她夜聚澜湖,共放花灯的时候,季幼棠犹豫了。

“上回的礼物师姐都给退了,这回……会答应吗?”金世陵折扇一打,风度翩翩:“当然,也不看看今天是什么日子,再说信里我自有乾坤,绝错不了!”于是季幼棠不吭声了,看了金世陵几眼,默默转身去了。

其实她真正想问的是:“两个月前不就说好一起放花灯吗?花灯她都做好了……”大概,他是……又忘了。

回到房里,拨弄着自己做了大半个月的两盏花灯,季幼棠叹了口气,将它们抱在怀中,望向虚空,久久失神。

季幼棠是金世陵的未婚妻,出生起便绑定的姻缘,如果不是十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全城,恐怕季幼棠早已嫁入了金家的门。

金季两家是世交,城中有头有脸的大户,一场天灾却谁也无法幸免,白骨森森,只剩下两个总角孩童,若不是菩提老人途经当地,恐怕他们也要无声无息地死在尸堆里了。

菩提老人,天陇山的掌门,也是后来两个小孤儿的师父。

初到山上时,季幼棠还会时不时从梦魇中惊醒,抓住身旁的金世陵不撒手:“世陵哥,世陵哥……”她这样叫他,语带哭腔,惊醒的金世陵将她搂入怀中,小大人般地拍着她的后背:“小蚊子,小蚊子别怕,一切都过去了,都过去了……”因为从小说话细声细气,季幼棠一直有个外号,叫“小蚊子”。

可在人世一番打转后,家人亲友皆不在,世上再如此叫她的也就金世陵一人了。

从白骨堆里活过来的两个孩子,从此相枕而眠,相依为命,一过就是好多年。

季幼棠是喜欢金世陵的,那种喜欢不仅仅是青梅竹马的情感,更夹杂了些同生共死的意味。

可金世陵喜欢的,却是虞如冰。

虞如冰是天陇山的大师姐,年长他们三岁,比起季幼棠的“怯生生”,她是“俏生生”的。

一个“怯”,一个“俏”,金世陵显然是喜欢后者的。

初二下学期阅读理解语文检测试题带解析1

初二下学期阅读理解语文检测试题带解析1一、八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笨拙如你,温暖如你狮小主①每次过年回家,我去看姥爷,他总会想方设法给我做一些好吃的,打小他就对我疼爱有加,后来母亲去世,他的舐犊之情便愈加深沉。

②姥爷最拿手的一道菜是高汤汆白菜,美味至极,这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那时,我碗里必定有最多的丸子和嫩菜叶,其次是姥姥,最后剩下的菜帮永远是姥爷口中的“最爱”。

他常说:“小狮,你不知道,菜帮才是最好吃的,又甜又脆,一口咬下去美极了,姥爷做饭最辛苦,当然要吃最好吃的。

”我信以为真,以为姥爷自私,居然让我和姥姥吃菜叶,而把又甜又脆的菜帮据为己有。

我又好奇又生气,哭着喊着要抢他碗里的“美味”,姥爷终于“割爱”般夹给我一块晶莹剔透的菜帮,我如获至宝,只是刚咬一口,菜帮的泥腥味瞬间就充满了整个口腔,我一口吐出来,姥爷姥姥大笑不已。

我撇着嘴说:“好难吃!一点也不甜,又酸又苦!”③当时,我嘲笑姥爷没有吃过好吃的菜叶和丸子,居然把菜帮当成最好吃的东西,实在是太笨了。

④后来,我慢慢地长大,终于明白姥爷的心意,心里愧疚不已。

然而总是拗不过他,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喜欢吃菜帮,谁也别跟我抢!”有时我也很生气,便吼他:“姥爷,你真倔!”⑤是的,姥爷是一个倔强的人。

姥爷是远近闻名的笔杆秀才,写得一手好字,从小,我在他的膝下玩耍,耳濡目染,也渐渐地拿起高大的笔杆写毛笔字,每次我煞有介事地写字时候,他总在一旁说“啰嗦”。

⑥“四个点每个都是不一样的,一样写,字就显得呆了。

”⑦“起和收的时候,要保持中锋,侧峰多了就圆滑,中锋运笔才是君子。

”⑧“‘欧’字最忌投机取巧,重新写。

”⑨他就这样一遍一遍地说,一遍一遍地纠正我写字的毛病。

我18岁那年,村委会主任说:“小狮的毛笔字写得不错,今年就让她给村里写对联吧。

”我高兴得立时就想答应,姥爷说:“她还是一个孩子,不经夸,不过磨炼磨炼也好。

”于是,我接过姥爷的衣钵,开始给村里写对联。

董桥散文选读

董桥散文选读董桥形容自己“文字是肉做的”。

但七十岁的董桥,实际上高而瘦,衣着考究,冷峻清癯。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董桥散文选读,供大家欣赏。

董桥散文选读:锻句炼字是礼貌英国名门贵族小姐Jessica Mitford思想进步,行为叛逆,一度信仰共产主义,离开英国嫁给美国犹太裔律师Robert Treuhaft。

一九四九年,美国加州奥克兰市一名十八岁擦鞋黑人被警察诬告谋杀一名白人药剂师。

那批白种警察施毒计罗织被告罪状,审讯期间陪审团是清一色的白种人,被告罪成判处死刑几成定局。

Treuhaft自愿替黑人上庭辩护,Mitford负责搜集证据证明案发之时黑人青年不在现场,结果胜诉,无罪释放,夫妇俩扬名遐迩。

这是黑白名片To Kill A Mockingbird的情节,很是动人。

Jessica后来成了名作家,The American Way of Death瞬间畅销。

她接受记者访问时说,她的原稿多经丈夫修饰,说他文法与造句都比她强。

Treuhaft则说这种差事不做也罢,改文章惹得他们吵了好几次架;拿文章请人大力斧正,其实口是心非("People who say be unsparing in your criticism usually don't mean it!")。

写作用心者大都字字如琢如磨,岂容他人随便润色。

“善为文者,富於万篇,贫於一字”,万一真碰到高手救此一字,那是没话说了,只得拜服。

写作确要自爱,率尔操觚之作拿出去见人终归要后悔的。

袁枚《小仓山房诗集》有《遣兴》诗说写诗推敲的景况:“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文坛老手也不可不锻句炼字,恰似白发阿婆不减少女心态,非修饰乾净不肯见人。

琢磨文字是对拜读大作的人应有的礼貌;在吴明林所谓“新闻变作文,作文变默书”的社会里,这种公德心更应该慢慢培养起来才是。

Vladimir Nabokov慨呼言之:有勇无艺之庸才独爱炫耀文章初稿,此举不啻逼人传观浓痰("Only ambitious nonentities and hearty mediocrities exhibit their rough drafts. It's like passing roundsamples of one's sputum")。

汪曾祺小说《收字纸的老人》阅读

汪曾祺小说《收字纸的老人》阅读收字纸的老人汪曾祺中国人对于字有一种特殊的崇拜心理,认为字是神圣的。

有字的纸是不能随便抛掷的。

亵渎了字纸,会遭到天谴。

因此,家家都有一个字纸篓。

这是一个小、宽肩的篓子,竹蔑为胎,外糊白纸,正面竖贴着一条二寸来宽的红纸,写着四个正楷的黑字:“敬惜字纸”。

字纸篓都挂在一个尊贵的地方,一般都在堂屋里家神菩萨的神案的一侧。

隔十天半月,字纸篓快满了,就由收字纸的收去。

这个收字纸的姓白,大人小孩都叫他老白。

他上岁数了,身体却很好。

满腮的白胡子茬,衬得他的脸色异常红润。

眼不花,耳不聋。

走起路来,腿脚还很轻快。

他背着一个大竹筐,推门走进相熟的人家,到堂屋里把字纸倒在竹筐里,转身就走,并不惊动主人。

有时遇见主人正在堂屋里,也说说话,问问老太爷的病好些了没有,小少爷快该上学了吧……他把这些字纸背到文昌阁去,烧掉。

文昌阁的地点很偏僻,在东郊,一条小河的旁边,一座比较大的灰黑色的四合院。

正面三间朝北的平房,砖墙瓦顶,北墙上挂了一幅大立轴,上书“文昌帝君之神位”。

这文昌帝君不知算是什么神,只知道他原先也是人,读书人,曾经连续做过十七世士大夫,不知道怎么又变成了“帝君”。

他是司文运的。

更具体地说,是掌握读书人的功名的。

谁该有什么功名,都由他决定。

因此,读书人对他很崇敬。

过去,每逢初一、十五,总有一些秀才或候补秀才到阁里来磕头。

要是得了较高的功名,中了举,中了进士,就更得到文昌阁来拈香上供,感谢帝君恩德。

科举时期,文昌阁在一县的士人心目中是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的,后来,就冷落下来了。

正房两侧,各有两间厢房。

西厢房是老白住的。

他是看文昌阁的,也可以说是一个庙祝。

东厢房存着一副《文昌帝君阴骘文》的书版。

当中是一个颇大的院子,种着两棵柿子树。

柿树之前,有一座一人多高的砖砌的方亭子,亭子的四壁各有一个脸盆大的圆洞。

这便是烧化字纸的化纸炉。

化纸炉设在文昌阁,顺理成章。

老白收了字纸,便投在化纸炉里,点火焚烧。

化纸炉四面通风,不大一会,就烧尽了。

民国作家那些事儿作文

民国作家那些事儿作文民国时期,那可是个充满故事和传奇的时代,尤其是在文学界,一群才华横溢的作家们,演绎着各自精彩的人生。

先说鲁迅先生,那可是文学界的一把“利剑”。

他的文字犀利得像刀,专刺社会的痛处。

他整日皱着眉头,为国家的命运担忧,写出来的文章让那些坏人看了都胆战心惊。

而且鲁迅先生还是个很有个性的人,据说他不喜欢社交,就喜欢一个人闷头写作,思考着怎么用文字来唤醒民众。

再看看张爱玲,这位女士可不得了。

她写的爱情故事,那叫一个细腻,把男女之间的心思琢磨得透透的。

她穿着时髦的旗袍,优雅地走在上海的街头,脑子里却装满了各种奇奇怪怪的想法。

她的文字就像一杯醇香的酒,让人越品越有味。

还有老舍先生,他笔下的北京城,那叫一个生动。

胡同里的家长里短,小人物的喜怒哀乐,都被他写得活灵活现。

他就像一个亲切的邻家大叔,给你讲述着那些平凡却又动人的故事。

要说这民国作家们,那真是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风采。

他们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用手中的笔,书写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如今回想起来,他们的那些事儿,依然让人津津乐道,感慨万分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文人手札:他们催讨稿费时,字都写得那么优雅
文人手札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字里行间显现着文人才华与性情。

以收藏晚明与民国时期文人书法驰名的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近日在上海敬华艺术空间展出了“大风起兮——民国名人书法展”。

展出包括于右任、蔡元培、陈独秀、林语堂、马寅初、黄炎培、胡适、马一浮、张謇、弘一等近80多位名人的各种书法作品,以及早期与友人的来往信函等,其中不少是首次在大陆公开展览。

徐志摩致景深札(局部)
这些信札内容以书籍出版、学问切磋居多,甚至还有不少是学者催要稿费的,读来很有意思。

如徐志摩一通信札是徐志摩拜托赵景深给蹇先艾
出版诗集的事宜,字里行间也能对一代才子的为人处世做更多的猜想与了解。

不少女性文化名人的手札与墨迹也十分难得,如林徽因、凌叔华、谢冰莹等的手札也是亮点之一。

其中,谢冰莹《致丹林》的信札中也直言不讳地提起稿费事,信中有“您还主编《和平日报》的副刊吗?现在那边的稿费多少钱千字了?请示知,我好做个参考。


民国谢冰莹手札
在梁实秋致纪滢信札中,这位学者谈了很多迁徙台湾后所遇到的租房艰难等挫折与困苦。

无独有偶,在夏丏尊写给家人的信中,也谈到了自己收入拮据、生活艰困。

有一封信是熊十力写给出版社编辑的,熊十力写信的习惯是写完了再重新看看,把重点圈画出来,因此他的信上用红笔画满了圈。

此外,展品中还有竺可桢的信札、林散之的草书、刘海粟致仲坰的信札等。

林徽因墨迹
林徽因书于30多岁的对联《宵清籁灭黄鹤时警,山空迹孤白雁忽来》清灵飘逸,取法禇遂良。

当时正面临着国破弟死,林徽因内心的哀伤从联文可辞知,然而褚字的“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的特点被林徽因很好地保留下来,并有着一种孤傲、高洁的性情,依稀可见其绝代风华。

上世纪初中国是一个绚烂又沉痛的时代,保守的、开放的、传统的、舶来的,来自不同方向、不同领域的各种文化洪流交错并行,纷繁上演的历史事件与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当时文化星空的璀璨与多样。

中国社会当时的文化精英阶层,在不同的领域各有建树,各自精彩,留下了弥足珍
贵的学术思想火花与富有启迪心智的文化思潮。

陈独秀草书自书诗
于右任翠亨村纪事诗
弘一书法五言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