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周测题2

合集下载

1.2人口迁移

1.2人口迁移

第二节人口迁移一、选择题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为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中央电视台组织重走红军长征路活动。

自2005年10月,相关人员严格按照长征路线,用一年的时间从瑞金到延安,现已经圆满成功,据此回答1~2题。

1.对央视组织的重走红军长征路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C.属于省际人口迁移D.属于人口流动2.对红军长征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C.属于省内人口迁移D.属于人口流动3.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由农村到城市B.由城市到农村C.由农村到农村D.由城市到城市下图为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

分析回答4~5题。

4.“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①东北工业区的吸引②美国的南北战争③环境因素④新兴产业的吸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与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

读图完成6~7题。

6.1951~2000年,该国()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15.1%7.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B.可能位于欧洲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D.20世纪青壮年人口比重大8.依据从西安开往上海的火车上的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哪种行为属于人口迁移() 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旅游观光。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2.1.2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中)

2.1.2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中)

当前测评试卷:高一地理周评测套题(第3周)适用对象:高一试题总数:20 考试时限: 20分钟姓名:套题难易程:中一、选择题。

(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1、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A、由城市流向农村B、由南方流向北方C、由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D、由内地流向边疆地区【答案解析】选C。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由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故选C。

【相关知识点】2.1.2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难易程度】易2、在现代社会里距离对人口迁移的限制相对减小的原因是A、国际互联网的发展B、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C、人口素质的提高D、人口增长缓慢【答案解析】选B。

在现代社会里距离对人口迁移的限制相对减小的原因是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故选B。

【相关知识点】2.1.2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难易程度】易3、目前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是A、城市向乡村迁移B、乡村向城市迁移C、城市向城市迁移D、乡村向乡村迁移【答案解析】选B。

目前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是乡村向城市迁移,故选B。

【相关知识点】2.1.2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难易程度】易4、当今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入地有①北美②拉美③西亚④东亚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解析】选D。

当今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入地有北美、西亚,故选D。

【相关知识点】2.1.2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难易程度】易5、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人口迁移出地变为迁入地的是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澳大利亚【答案解析】选B。

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人口迁移出地变为迁入地的欧洲,故选B。

【相关知识点】2.1.2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难易程度】易6、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A、人口的自发流动逐渐减少B、流动人口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C、人口主要从中部地区向东部和西部地区迁移和流动D、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发国土【答案解析】选B。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活动人口的大量增加,故选B。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题:人口迁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题:人口迁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人口迁移一、选择题人口迁移差额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四地中可能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是()A.A地和B地B.A地和C地C.B地和C地D.B地和D地2.导致D地人口迁移率为负值的原因最可能是()A.经济落后B.政策因素C.社会因素D.环境变迁解析:1.A 2.A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B两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较低,两地的人口迁移差额都为正值,因而可能为发达国家。

第2题,D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其可能为发展中国家,导致其人口迁移率为负值的原因最可能为经济落后,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迁出。

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39%,下图为该省级行政区外来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有关该省级行政区人口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住人口的男女比例不平衡B.人口流入缓解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C.人口流入加重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D.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4.图中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甲、乙B.乙、丙C.丙、丁D.丁、甲解析:3.B 4.A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该省的外来人口所占比重较高,应该属于经济发达省份;另外由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可知,20~44岁之间的人口比重大,即迁入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缓解了当地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外来人口的比重约为39%,外来人口并未超过本地人口。

第4题,由上题可知,迁入人口主要以青壮年为主,迁移过程中,青少年儿童往往随其父母到迁入地就学,所以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

下图为某市市内跨区(县)人口迁移流动分布示意图(箭头粗细表示迁移量大小)。

读图完成5~6题。

5.影响该市跨区(县)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A.中心城区的旧城改造B.郊区经济的持续增长C.寻求更好的医疗条件D.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6.该市跨区(县)人口迁移可能促使()A.全市总人口减少B.近郊区人口密度减小C.远郊区人口密度增加D.城边缘区人口分布不均衡解析:5.C 6.D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内部人口向周边地区迁移,原因可能是郊区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心城区的旧城改造、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

香港高三地理上册2024-2025学年同步监测试题及答案

香港高三地理上册2024-2025学年同步监测试题及答案

香港高三地理上册2024-2025学年同步监测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全球各地都相等B. 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在近日点附近比在远日点附近快C.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东向西D.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两极处为零,赤道处最大,故A错误;地球公转时,在近日点(1月初)附近由于距离太阳较近,公转线速度相对较快,在远日点(7月初)附近则较慢,故B正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故C错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约24小时),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故D错误。

2.关于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B.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C. 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地面温度不至于过高D. 晴朗的天空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大答案:C解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确实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故A正确;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故B正确;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主要是将热量还给地面,使得地面温度不至于过低,而不是过高,故C错误;晴朗的天空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因此昼夜温差大,故D正确。

但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选项,所以选C。

3.下列关于水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A. 水循环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B. 蒸发是水循环的起始环节,也是地表水进入大气的唯一途径C.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在于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塑造地表形态,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D. 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属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答案:B解析:水循环确实涉及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故A正确;蒸发是水循环的起始环节,但地表水进入大气的途径除了蒸发还有植物蒸腾等,故B错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广泛,包括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塑造地表形态、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等,故C正确;跨流域调水是人类活动影响水循环的一个实例,它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故D正确。

开封高中高一地理下第二次周中测试

开封高中高一地理下第二次周中测试

开封高中2016届高一下第二次周中测试命题人:石利娟审题人:张鲁敏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下图示意1978-2008年我国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注: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甲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乙城市一直是人口净迁出区C.丙城市由净迁出区转为净迁入区D.丁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减慢2、下列省区中,最符合丁所反映的人口变动情况的是A.四川 B.贵州C.安徽D.浙江下图为“我国某省人口变动的部分情况图”,据此回答3~4题3、图中曲线①②③④反映该省人口要素分别对应正确的是A.城镇人口比重、总人口、家庭规模、65岁以上人口比例B.65岁以上人口比例、家庭规模、总人口、城镇人口比重C.家庭规模、65岁以上人口比例、城镇人口比重、总人口D.65岁以上人口比例、总人口、城镇人口比重、家庭规模4、1990年以来,图中④曲线迅速上升,主要原因是A.婚育观念不断改变B.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C.乡镇企业快速发展D.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5.上海统计局2011年9月2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人口比重降低了1.4个百分点,为10.1%,老龄化程度略有下降,导致上海市老年人口比重下降的主要因素为A.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高B.人口出生率增高C.人口死亡率增高D.青壮年人口的大量迁入图1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

读下图,回答6~7题。

6、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素质低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大 D.人口增长快7、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A.大气污染 B.能源短缺C.水土流失D.淡水匮乏图1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

读图1完成8~9题。

8.1951-2000年,该国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15.1%9.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A.可能位于欧洲B.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C.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D.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下图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周检测(二)(第9周)历史试卷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周检测(二)(第9周)历史试卷

9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在修养上追求虚怀若谷、顺应无为,对社会矛盾持隐退遗忘态度。

他们以“大道”的德性修养包容万物,体现了丰富的历史智慧和人生智慧。

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 ( )A .自强不息B .厚德载物C .崇德尚贤D .天人合一2.古代典籍中的“中国”既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政治概念、民族概念。

表 1 文献中“中国”的含义与其他不同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3.明清时期,李时珍十年中多次远行,踏遍青山尝百草;徐霞客头戴“远游冠”,手拄铁杖,游遍“九州五岳,问奇名山大川”;顾炎武遍游华北,写下《天下郡国利病书》。

这些学术考察旅游活动 ( )A .深受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B .反映市民阶层的需求C .旨在总结古代科技的成果D .体现文人的闲情逸致4.表 2 是根据 1847 年首批赴古巴华工的口供整理而来,这反映了当时表 2 古巴华工出洋方式统计表A.存在奴隶贸易现象 B.清朝政府积极组织华工出国C.出洋或因生活所迫 D.华工为大洋洲开发作出贡献5.古代两河流域人们认为万物是由神创造的。

苏美尔城邦时期是多神共同创造;但是到了巴比伦王国和亚述帝国时期,多神创造逐渐变为一神为主多神协助共同创造,或者干脆一神独立创造。

这一变化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政权更迭影响价值判断 B.生产发展推动文明进步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神话传说丰富历史研究6.某校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搜集整理了如下史料 (下图) ,其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 .基督教垄断欧洲教育和文化B .基督教会的道德教化C .基督教在文明传承中的作用D .基督教文明的多样性7.有学者指出“觉醒后的人类,过分夸大了自身的力量,由于信仰的断裂而导致道德的解体。

他们将自由等同于权力、金钱、异性,使自由意志张扬变成了以个人为中心的贪婪、嫉妒、刚愎自用。

周测10 人口与城市-【聚焦周练】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周周练(全国通用)

周测10 人口与城市-【聚焦周练】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周周练(全国通用)

周测10 人口与城市-【聚焦周练】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周周练(全国通用)2022年2月2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9个中央一号文件。

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出现了较明显的“逆向流动”现象。

下图为我国不同城市群流动人口从城市向乡村回流意愿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哈长城市群人口回流意愿最低是由于东北地区乡村地区()A.气候寒冷,不适宜居住B.农业机械化水平高C.环境污染较城市严重D.经济、收入水平较低2.长三角城市群城市促使人口逆向流动的主要推力是()A.城市生活成本提高B.城市就业机会减少C.乡村基础设施改进D.国家政策支持回流3.人口回流乡村有利于()A.缓解乡村资源紧张B.扩大乡村耕地面积C.改变乡村经济结构D.提升乡村空气质量“睡城”指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人口相对集中,由于缺乏成熟的城市配套,如商业休闲、教育娱乐等区域功能,人口虽大量入住,但仅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开车或者乘车往市中心上班。

河北省与北京相邻的县市多年来的城市空间发展都围绕着北京,新建成的城区在北京的东部、南部边界呈密集的带状分布,大多数城区积极做好“睡城”的工作,让工作在北京的人在此居住,两地通勤。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河北省三河、大厂、涿州、永清等地区定位为北京“睡城”的主要原因是()A.承接北京产业转移B.交通联系紧密C.分担北京住房压力D.区域发展策略5.河北省三河、大厂、涿州、永清等地区邻近京津的地理位置会()A.缩小北京城市辐射范围B.形成环北京高水平经济带C.促进京津人才流入当地D.增强京津部分资源供给力6.该地区新建城区在北京的东部、南部边界呈密集的带状分布,可以推测()A.该地区形成城市体系B.该地区农业生产受到影响C.北京人口规模大幅缩小D.北京城区的产业外迁明显“三图”指晋北、晋南、晋东南三个城镇圈。

物化地周测十三

物化地周测十三

物化地周测十三(0704—0709)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80分)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人口密度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A.人口稀疏区仅位于西部、北部B.地域特征差异明显,人口分布极不均衡C.人口密集区集中在东南部、西北部D.人口迁移频繁,人口分布地域差异小2.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海陆位置B.气候变化C.地形条件D.水资源数量我国的人口迁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3.“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比较,正确的是()A.从迁移方向上看,都是从北方迁向南方B.从迁移原因上看,都是战争因素引起的C.从迁移方式上看,都是自发性迁移D.从迁移结果上看,都加强民族融合、社会经济的发展4.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和80年代中期到现在两个历史阶段的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从迁移方向看都是从内地流向沿海,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①从迁移原因看,都主要是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的;①从迁移量来看,前者是以定居移民为主,迁移量小,后者以流动人口为主,流动量大;①从迁移方式上看,都是被迫性迁移为主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根据网络数据分析,我国如今的外卖员高达七百万,令人意外的是,外卖员的学历构成中包括了百分之三的本科生和百分之一的硕士生。

即有21万本科生和7万研究生在从事外卖员工作,学历“通货膨胀”现象已引起关注。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指某学年度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占相应学龄人口总数比例。

下表为1965-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毛入学率统计表。

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1965 1978 1990 2000 2010 2012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毛入1.95%2.7%3.4% 12.5% 26.5% 30% 40% 42.7% 45.7% 48.1% 51.6% 学率5.根据材料,产生学历“通货膨胀”现象的原因不包含()A.高等教育规模扩大,高学历人口数变多B.各行业部门所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C.部分高校学历含金量低,竞争优势较弱D.部分岗位压力大,外卖员职业吸引力强6.学历“通货膨胀”现象可能带来的影响有()A.不利于产业创新升级B.影响到社会稳定和谐C.有利当代大学生就业D.家庭教育压力会变小巴黎外围近郊于1965年建了五座新城,与巴黎市中心平均距离20~30km,与市区互为补充,构成统一的城市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由农村到城市
B、由农村到农村
C、由城市到农村
D、由城市到城市
2下列人口移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A、“五•一”节到美国旅游
B、上海人出差到北京
C、广州某同学去北京上大学
D、某市领导下乡检查工作
2011年春运工作从1月30日正式启动,3月10日结束,为期40天,其中春节前15天,节后25天。

据国家发改委、铁道部等部门介绍,2010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运量达到25.41亿人次,比上年春运增长7.7%。

回答3、4题。

3.2010年春运的旅客流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
4.有关春运旅客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春节前主要是从江西、贵州、四川、湖南、河南等民工输出大省前往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
B.春运客流构成主要是学生流、民工流和探亲流
C.春节后学生流向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杭州等高校集中地
D.农民工外出务工客流仍是春节客流的主要构成部分
5、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2:据2009年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
(2)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3)材料1、2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