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事物特征 突出细节描写
题型10 现代文阅读II小说叙事特征(五)(答题模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题型10现代文阅读II小说叙事特征(五)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十分讲究如何讲述故事。
近几年,高考命题对小说的叙事方面考查较多,逐渐成为命题热点。
如2021年新高考卷Ⅰ的“冰山”理论叙事方式(也是情节安排技巧)、2018年全国卷Ⅰ的“历史与现实交织”方式等。
小说作为叙事性文学,叙事的切入角度、视角变化、方式、技巧以及节奏等腾挪跌宕之处甚多,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备考时,不能仅仅把“叙事”当作与描写、议论、抒情相并列的表达方式。
小说叙述特征的复习与后面的“赏析情节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但从高考命题趋向来看,把它单列出来复习十分必要。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讲,熟悉叙述的角度和人称,也有助于理解小说的内容,也便于分析和解决试题所提出的问题,为准确解答试题奠定基础。
虽然近几年,新高考卷没有直接涉及到叙事角度和人称的试题,学生在学习和备考时应该掌握叙述者、叙述视角、叙述时序和叙述节奏等知识点。
叙述视角、叙述者和小说虚构是近年的高频考点,考查难度不大,未来的叙事学考查将会更多涉及叙述时序和叙述节奏等知识点,难度上将有所增加,以便全面考査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因此,考生需要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具备一定的知识敏感度,在答题时能更准确地感受小说的叙事艺术并与相关知识进行结合。
将叙事学和小说理论结合起来,构建新的小说理解图式,可以提高考生的小说文本解读能力,让考生逐渐在小说解读中处于主导地位。
叙事如何做到引人入胜?我们可向小说学习叙事艺术。
提到小说,人们通常强调情节的精心安排和人物形象的着意刻画,其实,还需注意视角、虚实、环境和细节。
一、根据需要,选择恰当视角。
小说中的视角,指的就是以谁为立足点去观察和叙述,它分为“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两大类,叙事者可根据需要选择。
全知视角(上帝视角、无限视角)常用第三人称来叙事,叙述者置身于故事之外,全知全能,包括人物的过去和未来,言行和内心。
如卡夫卡的《变形计》,以全知视角来叙述各种人物面对主人公“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时各式各样的反应。
教你八招细节描写之法

教你八招细节描写之法,写出真情实感之文中考作文“假大空”,已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顽疾。
“病根”究竟何在?其根本在作文失“真”。
“真”源于情感的真实,即使是虚构的文章也要“弄假成真”,而“真”又始于细节。
因此,写好细节可医治“假大空”这一顽疾,是让作文具有真情实感之法宝。
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场景所作的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
它是刻画人物性格、表现生活环境、推进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
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通常是文章最感人的地方。
细节描写的要求大家都能道出一二:真实、典型、生动,但到底怎么写细节、写好细节,恐怕不少同学有些迷惑。
今天,笔者借鉴名篇或优秀范文,教你几招,让你能写好细节,让你的作文出彩,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1)简笔勾勒白描法所谓“简笔勾勒白描法”,就是最基本最常见的细节描写方法。
其关键是抓住事物的特征,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事物的动态和风貌,使其不仅逼真而且传神,有意蕴。
如鲁迅的《孔乙己》中写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这一段细节描写,寥寥几笔,孔乙已这个人物的性格就显现出来。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失意落魄却满口“之乎者也”,一句话使孔乙己穷困潦倒却又虚荣十足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种简笔勾勒的方法,就是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集中体现,虽惜墨如金,却生动传神。
(2)借力摄影构图法所谓“借力摄影构图法”,就是指写文章可以借鉴摄影构图的方法。
摄影讲究摄取角度,远近、光线,以强化镜头的真实感和形象感,为的是达到表现主题的要求,取得图片整体效果的完美和谐。
文章可在章法结构、主次详略、相互呼应、虚实对比、疏密有致等方面借鉴摄影构图的方法,从细节出发,让所写文章极具镜头感、真实感。
抓住一个特点写事物的作文

抓住一个特点写事物的作文
英文回答:
When it comes to describing a specific characteristic of something, I would like to talk about the durability of my favorite pair of sneakers. These sneakers have been with me for over five years, and they are still in great shape. The durability of these sneakers is truly remarkable. I have worn them for hiking, running, and even in the rain, but they have never let me down. The high-quality materials and solid construction make them stand out from other sneakers I have owned.
中文回答:
谈到描述某物品的一个特点,我想谈谈我最喜欢的一双球鞋的耐用性。
这双球鞋已经陪伴我五年多了,但它们依然状态良好。
这双球鞋的耐用性真的很了不起。
我穿它们去远足、跑步,甚至在雨中穿着,但它们从未让我失望。
优质的材料和坚固的制造让它们脱颖而出,与我之前拥有的其他球鞋不同。
记叙文写作之 绘声绘色,巧用细节,描写生动丰满

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见长,记述事情的发展梗概,是骨架,描写 是血肉,要使记叙文生动、丰满必须借助于描写。毛泽东说,“语言 无味,像个瘪三”,“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干瘪得很,样子 十分难看”。我们都不想做“瘪三”,所以,必须学会在记叙文中使 用描写,因为它能使记叙文生动起来。
一、恰如其分地描写环境(景物),渲染氛围,烘托人物 人物活动离不开环境,环境与人物密不可分。恰当的环境(景物)描 写,好处多多。请看下例: “妮子,你看这英文单词怎么读啊?这么多年不操弄,老底子散 得差不多了。”只见爷爷眯着眼,用粗大的手指戳着词急切地望着我。 微黄的暖阳透过窗户洒在爷爷镶金边的老花眼镜上,折射出灿然的光星。
边练边悟2 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叫作“眼泪的含义”,写的是与“我” 朝夕相处多年的小狗因病去世的故事,在小狗临死时,文章这样写道: “小狗的眼睛渐渐地闭上了,我只看见一个满眼泪痕的女孩是它眼中 的最后影像。” (1)学习电影剧本的写法,把这个细节改写成几个电影镜头。 答案 镜头一:中景,小女孩怀抱小狗,互相凝望。[音乐起] 镜头二:推,特写,弥留之际的狗眼,狗眼中小女孩的泪眼。 镜头三:推,特写,小女孩的泪眼,泪眼中的狗眼。[慢镜头]哀婉的狗 眼缓缓地闭上。 镜头四:[悲喜交加的音乐][叠影]在往日的岁月里,小女孩与小狗一起 嬉戏玩耍的多个片段从深处中速推出……
(3)语言描写要兼顾人物的神态、动作、语气 倘若只注重描写人物说的话,而不兼顾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气, 就会显得单调乏味、干瘪生硬。因此,在描写人物语言时,要适当地加 入神态、动作等描写,让人物形象变得立体丰盈。
边练边悟1 在记叙文写作中,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要做到情、景 统一:景能激发情,情能深化景。请根据下面文字的交代,将各个人物 在规定情、景中的见闻和感受写出来。(任选一段,每段200字左右) (1)月夜,火车站的站台上,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向他学习和生活 了多年的城市告别。 (2)夏天,正午过后不久,因为久旱无雨,天气格外炎热,一个年老的 农民,在山坡的玉米地里给玉米浇水……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06
抓住特征的方法和技巧
深入了解事物
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01
在说明事物时,要深入了解其内在属性和特点,探究其背后的
原理和规律。
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
02
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关于事物的
详细资料和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
了解事物的历史和发展
03
了解事物的起源、演变和现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其特征和意
相关概念
特征是指事物特有的、与众不同的性 质或特点,是事物本质的体现。在说 明事物时,抓住特征能够使读者更加 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该事物。
目的和重要性
目的
通过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使读者对该事物有更深入、更准确的认识和理 解。
重要性
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有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使读者更好 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同时,抓住特征进行说明也是写作和表达的重要技 巧,能够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目录
• 引言 • 特征的定义和分类 • 如何抓住事物特征 • 抓住特征的实践应用 • 抓住特征的难点和挑战 • 抓住特征的方法和技巧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主题概述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即在对事物进 行描述、解释或阐述时,要突出其独 特、与众不同的特点,以便更好地理 解和认识该事物。
01
使用形象生动的语 言
使用富有表现力的词汇、比喻和 修饰手法,使描述更加生动有趣。
02
提供实例和案例
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案例来解释和 说明事物的特征和特点,使读者 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03
引用权威资料和专 家观点
引用可靠的资料和专家观点来增 强说服力,提高说明的可信度和 权威性。
如何运用对事物的描述和描绘使你的文章更具细腻度

如何运用对事物的描述和描绘使你的文章更具细腻度对事物进行细致描绘和描述是写作中的关键要素之一。
通过精确、生动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意思。
这篇文章将探讨如何运用对事物的描述和描绘来提升文章的细腻度和吸引力。
一、用形象、具体的词语描绘事物在写作中,使用形象、具体的词语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事物的真实存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描写颜色、形状、纹理、声音等感官细节来让读者对事物有更深刻的认识。
比如,不仅仅说“花园里有美丽的花”,我们可以用“花园里绽放着鲜艳的红玫瑰、深紫色的向日葵和娇嫩的百合花”来描绘,让读者能够想象出花园中的美丽景象。
二、通过比喻和类比来增强描述的力度比喻和类比是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或比喻,可以使描述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我们可以说“她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来形象地描绘一个人的笑声。
通过比较,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所描述事物的特点和特色。
三、运用细节来丰富描写细节是描写的重要元素,它能够使文章更加真实、具体。
通过描写事物的细节,可以展现出事物的特点和特征,使读者更能理解作者的意图。
例如,在描写一个人时,我们可以描述他的衣着、表情、动作等细节,以此来展现出他的个性和气质。
四、运用感官描写来增强读者的体验感官描写是通过描述人的五感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事物的存在。
通过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方面的感受,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到事物的真实情感。
比如,在描写一场雨时,我们可以描述雨水的滴落声、大地上形成的水洼以及空气中弥漫的湿润气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雨中。
五、注重情感描写,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共鸣除了对事物进行准确描绘外,注重情感描写也是提升文章细腻度的重要方法。
通过在描写中融入个人情感和感受,可以使读者更容易被故事或文章所打动,增强共鸣。
例如,在描写一朵花时,我们不仅可以描述花的美丽,还可以描写自己的情感体验,如对花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等,让读者能够从情感层面与作者建立共鸣。
细节描写答题模板
细节描写答题模板
一、细节描写基本模板:
1. 开头介绍基本情境或环境
2. 突出细节描写的对象和目的
3. 逐一进行细节描写,有时可采用时间、空间等顺序,或者比较描写等手法
4. 结尾可进行感受表达或呼应开头
二、细节描写的语言技法:
1. 拟人:将物体或事物拟人化,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此物体的特点,甚至有时候能够感受到人物的情感。
例:雨滴打在窗户上,像是一位顽皮的孩子,拿着石头在玻璃上面凿出了一个个洞。
2. 比喻:用“像”、“似”等词语来表达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此物体特点。
例:天上的太阳像是一只火球,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3. 借景:将景物中所显示的特点或情感引入到人物中来,以更加深刻地表现人物的情感。
例:他走在林荫道的一旁,感受到了那种沁人心脾的清凉,一下子让他的心情也变得愉悦了起来。
4. 描写细节:通过对物体细节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此物体的特点。
例:那棵树叶上的脉络分明,让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大小和疏密程度。
5. 引用典故:通过引用典故或者是文化传说来达到表达情感的效果。
例:他的脚步如同探险家,踏着大地上无数的古老痕迹。
6. 对比:通过对比来突出某个事物的特点,或者表达某种情感。
例:那条小河冻结了,尽管它变得坚实了起来,却失去了它一贯的宁静和温馨,变得冷漠而冷酷。
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有何特点
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有何特点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课文是知识的宝库,而其中的细节描写更是这座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细节描写,就如同绘画中的细腻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生动、鲜活且真实的画面,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与文中的人物、场景和情感产生紧密的联系。
那么,课文中的细节描写究竟有何特点呢?首先,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具有真实性。
这种真实性并非简单地对事实的陈述,而是通过对生活中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捕捉,展现出事物的本来面目。
比如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作者通过对百草园中各种植物、动物的细致描绘,让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那个充满生机和乐趣的园子。
这些细节真实而生动,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童年时在百草园中所体验到的快乐和自由。
这种真实性使得读者能够相信文中所描述的一切,从而更好地沉浸在作品所营造的世界中。
其次,细节描写具有生动性。
它能够赋予文字以活力,让原本平淡的叙述变得引人入胜。
比如在《背影》中,朱自清先生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段描写通过对父亲动作的细致刻画,如“蹒跚”“探身”“攀着”“缩”“微倾”等,生动地展现了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艰难和努力,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
这些生动的细节仿佛让画面在我们眼前活了起来,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氛围。
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突出细节描写
怎样抓住事物特征突出细节描写我们在指导小学生作文时,普遍存在着写人叙事不具体的毛病,主要原因有:一是小学生接触事物少,观察能力差;二是小学生作文尚未入门,不懂文章表现手法。
因此,要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具体,首先,就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其次,结合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适当地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
下面就写作方法谈谈如何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得具体。
一、抓住特征,具体写人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
课文中写人的记叙文,一般是通过一两件具体典型事例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同时运用一些刻画人物的方法,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具体写人。
1. 抓住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特征具体描叙如第十二册《詹天佑》一文中: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的话,以及他亲自带领大家绘图、勘测。
这里人物语言、动作的刻画,不仅说明了詹天佑工作认真细致,要求严格,考虑周密,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说明他身体力行,深入现场,与学生、工人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
作者又通过人物心理描写,说明他每当遇到困难时,总是用“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这种信念来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表现出他高度的爱国热情。
这就是詹天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了不朽业绩的力量源泉。
通过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的具体刻画,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和内心世界;既写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又写出了他这样做的原因,因而人物形象就十分鲜明地反映出来了,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 抓住细节特征与环境特征具体描述抓住细节特征具体描写,对刻画人物和表现中心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第十一册的《小英雄雨来》中:“女老师侧着身子,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白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大家就齐声随着轻轻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抓住一个特点写事物的作文
抓住一个特点写事物的作文
英文回答:
I think 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cat is its independence. Cats are known for their ability to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and they often prefer to do things on their own terms. For example, my cat, Whiskers, always insists on grooming himself and exploring the neighborhood by himself. He doesn't like to be told what to do and when to do it. This independence is what makes cats so intriguing and sometimes challenging to care for.
中文回答:
我认为猫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独立性。
猫以自理能力而闻名,它们通常更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
比如,我的猫“Whiskers”总是坚持自己梳洗并独自探索附近的街区。
它不喜欢别人告诉它该做什么和什么时候做。
这种独立性使得猫如此有趣,有时也让人们养护起来有些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事物特征突出细节描写
作者:刘瑞敏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年第09期
目前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写人叙事不具体的毛病,主要原因有:一是小学生接触事物少,观察能力差;二是作文尚未入门,不懂文章表现手法。
因此,要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具体,首先,就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其次,是结合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适当地教给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
下面就写作方法谈谈如何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得具体一些。
一、抓住特征,具体写人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
课文中写人的记叙文,一般是通过一两件具体典型事例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同时运用一些刻画人物的方法,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具体写人。
1. 抓住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特征具体描叙。
如第十二册《詹天佑》一文中: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的话,以及他亲自带领大家绘图、勘测。
这里人物语言、动作的刻画,不仅说明了詹天佑工作认真细致,要求严格,考虑周密,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说明他身体力行,深入现场,与学生、工人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
詹天佑为什么会有这种精神和品格呢?动力又是什么呢?作者又通过人物心理描写,说明他每当遇到困难时,总是用“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以这种信念来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
这就是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了不朽业绩的力量源泉。
这样通过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的具体刻画,就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和内心世界;既写出了人的精神面貌,又写出了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因而人物形象就十分鲜明地反映出来了,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 抓住细节特征与环境特征等具体描叙。
抓住一些细节特征具体描写,对刻画人物和表现中心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第十一册的《小英雄雨来》中:“女老师侧着身子,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白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大家就齐声随着轻轻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篇课文三次提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通过这些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说明雨来在夜校里读书,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这是雨来能够勇敢地掩护革命干部的思想基础。
最后一次讲雨来被敌人毒打得鼻子流血,血一滴一滴地滴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就更进一步烘托了雨来保卫自己祖国的决心和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反映了小英雄雨来在党的哺育下逐步成长的过程。
为了突出文章中心,烘托人物形象,有时还要抓住环境特征具体描写。
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两种。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交代事情发生的时代背景,反映时代发展的总趋势和本质特征。
自然环境的描写,是借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世界的。
有时为了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完整,还可以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
即作者不去直接叙述,而是间接地通过他人之口来描述主人公,使文章更加真切感人。
抓住特征具体写人,方法多种多样。
这些方法彼此不是孤立的,而是自然交错、综合运用、相辅相成的。
二、抓住过程,具体写事
写人记事都离不开写一件事,而写好一件事的过程又是写好事的关键。
事情的过程一般包括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要把一件事的发展过程写清楚,文章内容才能具体形象,血肉饱满。
可以采用下面一些方法把过程写具体。
1. 顺叙法。
顺叙是按照时间先后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文章的段落层次与事件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样情节发展自然,脉络分明,使读者逐步了解事情发展的过程而不感到突然。
如第十册《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自然顺序来展开具体情节的:接受任务(发生→诱敌上山(发展)→引上绝路(再发展)→英勇歼敌(高潮)→跳下悬崖(结局)
2. 例叙法。
例叙不是按照事情发生的自然顺序来写的,而是先写事件的结果,然后再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来写。
这样写,突出了事件的结果,使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如第九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先写鲁迅先生逝世时的情况:许多人送挽联、花圈……,然后再回过头来追叙鲁迅的生平:以教育“我”认真读书、“碰壁”的故事、救助受伤的工人、关心女佣阿三这四件具体事例,来说明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得到许多人的爱戴,突出了他那种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和高尚的品格。
3. 插叙。
插叙是在主要情节发展过程中,根据需要,以追忆的方式插入一个片段,对人物的身份、性格、经历或事情的原委等作一个简要的补充性的介绍,使文章内容更加具体、丰富、情节曲折,变化多姿。
如《草地夜行》,在老红军和小战士对话中插入一个“卖帽子”的片段,就补充交待了老红军的身世、职业、工作经历,说明他是一个久经革命风雨锤炼的有高度革命觉悟的老战士,促使小战士油然而生敬意,因而人物形象也就更加丰满起来。
事件过程中总是离不开人物的活动,要注意围绕中心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加以描写。
如从所见所闻所感方面写,从人物所想所说所做方面综合写,当然还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三、抓住特点,具体写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有的事物处于稳定的静态的状态,如山峦、树木、建筑物、黑板,这些事物是处于静态的。
有的事物则处于活动的变化状态,如鸟在飞,云朵在变化,汽车在行使,同学们在操场上运动,这些事物处于动态的,无论是写景还是状物,都要善于抓住事物的静态特点和动态特点来具体描绘。
如第十一册《鸟的天堂》第一部分着重描写静态的大榕树的特点。
作者由远及进、由整体到部分地描绘大榕树的枝、叶、干、根是什么样的。
第二部分则着重描写鸟的动态特点:“……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一只画眉鸟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这样抓住形状、大小、位置等特点描写事物,抓住活动变化的特点描写动态特点,就具体形象,生动逼真。
总之,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都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和重点具体详写。
教学时。
教师不必一下子向学生讲叙太多的写作方法。
应该因文而异,结合具体课文的写作特点适当的讲解,或结合学生写作文不具体的事例来分析,而且在教学中要注意“读写结合”,加强片段练习和综合训练。
这样,学生就容易学会“言之有物”,把文章写具体。
栏目编辑陈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