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体表肿物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外科学肿瘤ppt课件

•恶性肿瘤:
• 生长快,浸润性生长,肿瘤沿组织间 隙、神经纤维间隙或毛细淋巴管扩展, 境界不清
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
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转移扩散
•直接蔓延:
• 肿瘤细胞向与原发灶相连续的组织扩散生长。 如直肠癌、子宫颈癌侵及骨盆壁。
•转移:
• 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血管、淋巴管或体 腔,被带到它处生长,形成与原发肿瘤同种 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病理
发生发展过程:
癌前期
原位癌
浸润癌
10-30年
10年
3-5年
病理
• 肿瘤细胞的分化:
• 高分化 • 中分化 • 低分化
恶性程度低 恶性程度中 恶性程度高
Ⅰ级 Ⅱ级 Ⅲ级
病理
生长方式: • 良性 外生性 膨胀性 有包膜 生长慢 • 恶性 浸润性 无包膜 生长快
肿瘤生长方式
•良性肿瘤:
• 生长缓慢,膨胀性生长,有完整包膜
肿块
• 就诊主诉。
• 在体表发现或在深部触及新生 的肿物,也可发现器官或淋巴 结肿大。
• 良性肿瘤增长较慢,境界清楚, 表面光滑,与基底组织无愈着 (可活动)。
• 恶性肿瘤增长较快,表面凸凹 不平,与基底组织愈着而不易 推移,边界不清楚。
• 无论良性或恶性肿块,使用一 般抗感染治疗,外敷药物或理 疗,均不能控制肿块生长。
• 新生的毛细血管既为肿瘤的生长提供了营养, 又为肿瘤的转移准备了条件。因此对抑制肿瘤 血管生成的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临床表现
•一般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局部表现:
• 肿块 • 疼痛 • 溃疡 • 出血 • 梗阻 •转移症状: • 区域淋巴结肿大、局部静脉曲张、肢体水肿 • 骨转移疼痛、病理性骨折
• 生长快,浸润性生长,肿瘤沿组织间 隙、神经纤维间隙或毛细淋巴管扩展, 境界不清
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
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转移扩散
•直接蔓延:
• 肿瘤细胞向与原发灶相连续的组织扩散生长。 如直肠癌、子宫颈癌侵及骨盆壁。
•转移:
• 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血管、淋巴管或体 腔,被带到它处生长,形成与原发肿瘤同种 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病理
发生发展过程:
癌前期
原位癌
浸润癌
10-30年
10年
3-5年
病理
• 肿瘤细胞的分化:
• 高分化 • 中分化 • 低分化
恶性程度低 恶性程度中 恶性程度高
Ⅰ级 Ⅱ级 Ⅲ级
病理
生长方式: • 良性 外生性 膨胀性 有包膜 生长慢 • 恶性 浸润性 无包膜 生长快
肿瘤生长方式
•良性肿瘤:
• 生长缓慢,膨胀性生长,有完整包膜
肿块
• 就诊主诉。
• 在体表发现或在深部触及新生 的肿物,也可发现器官或淋巴 结肿大。
• 良性肿瘤增长较慢,境界清楚, 表面光滑,与基底组织无愈着 (可活动)。
• 恶性肿瘤增长较快,表面凸凹 不平,与基底组织愈着而不易 推移,边界不清楚。
• 无论良性或恶性肿块,使用一 般抗感染治疗,外敷药物或理 疗,均不能控制肿块生长。
• 新生的毛细血管既为肿瘤的生长提供了营养, 又为肿瘤的转移准备了条件。因此对抑制肿瘤 血管生成的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临床表现
•一般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局部表现:
• 肿块 • 疼痛 • 溃疡 • 出血 • 梗阻 •转移症状: • 区域淋巴结肿大、局部静脉曲张、肢体水肿 • 骨转移疼痛、病理性骨折
子宫肌瘤PPT课件

ppt精选版
3
病因
多发生在生育年龄妇女
妊娠期或外源性雌激素刺激,肌瘤生 长迅速
抗雌激素治疗有效
绝经后肌瘤停止生长或萎缩
肌瘤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明显高于 正常子宫肌组织
ppt精选版
4
病理
巨检(大体观)
子宫肌瘤为实性球型结节,表 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 虽无包膜,但肌瘤周围的子宫肌层 受压形成假包膜。
5). 宫颈肌瘤。
6). 肌瘤有蒂扭转或发生感染时
7). 青年妇女尚未生育为避免影响生育,可
及早行肌瘤核除术。
ppt精选版
30
手术方式
腹式手术 肌瘤核除术: 适用35岁以下未婚或已 婚未肓,保留生育功能.
子宫次全切除术- 不需保留生育功能, 宫颈无病变者
子宫全切除术- 宫颈有慢性炎症或宫 颈肌瘤者.
ppt精选版
13
主要症状
1).月经改变
子宫出血是子宫肌瘤最常见症状, 出血原因: a).壁间肌瘤可困子宫腔变形增大, 内膜面积增加而使月经过多。
b).肌瘤妨碍子宫收缩,而致经期延长过 长或出血不止。
ppt精选版
14
c).肌瘤合并存在卵巢无排卵的子宫内 膜增生和息肉形成而导致月经过多和 周期缩短。
长期月经过多,可造成继发性贫血。 贫血严重可有贪血性心脏病,即过 去所谓“子宫肌瘤性心脏病”,实 际上是贫血造成。
ppt精选版
19
体征
体征决定于肌瘤的大小、数目、位置以及有无 退行性变、合并症等。
肌瘤较大,子宫增大超过妊娠3~4个月子宫大小 时,可在腹部扪及。
妇科检查:子宫大、硬、形不整。浆膜下肌瘤 结节与子宫有蒂相连,活动。粘膜下肌瘤如未 托出,子宫多为均匀性增大,有时瘤结节脱出 阴道内,呈红色、实质性硬、表面光滑,若伴 有感染,有渗出液覆盖,排出液有臭味。大的 肌瘤有变性时,子宫可变软。
常见的皮肤肿物优秀PPT

• 皮脂腺囊肿:又名粉瘤,是由于皮脂腺囊管口闭塞或狭窄
所引起的皮脂分泌物潴留淤积而形成,而非真性肿瘤,基
底可以移动。易继发感染,极少可发生癌变。治疗为手术
摘除。
8
淋巴管瘤
• 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是增生和扩张的淋巴管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其 多出现于儿童时期,发展较慢。 (—)毛细淋巴管瘤又称单纯性淋巴管瘤 (二)海绵状淋巴管瘤 最常见,主要发生于皮肤、皮下组织、肌间结缔组织间隙 中,呈多房性,结构形如海绵。 (三)囊性淋巴管瘤 又称水瘤,是一种充满淋巴液的先天性的囊肿,由来源于 胚胎的迷走淋巴管组成,与周围正常淋巴管并不相连。多 见于婴幼儿颈部,左侧多于右侧。 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容易复发。
• 海绵状血管瘤:是由内皮细胞增生构成的血管迂曲、扩 张并汇集一处而成。因其形态、质地均似海绵得名。隆起 于皮肤表面,紫红或深红色,海绵状血管瘤可向深部发展, 侵入肌肉骨骼或内脏。必要时须行X线造影,以明确其大小 范围及深度等。婴幼儿血管瘤中,尚有混合性一种,一般 为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的混合体。
• 蔓状血管瘤 :由较粗的迂曲血管构成,大多数为静脉, 也可有动脉或动静脉瘘。其表现为血管瘤及周围区域内可 见念珠状或索状弯曲迂回的粗大而带搏动的血管。局部皮 肤隆起,皮温升高,有搏动、震颤,可听到持续性吹风样 杂音,好发于头皮,可破损颅骨而侵入板障静脉,且与颅 内静脉窦相连接。
7
囊性肿瘤及囊肿
• 腱鞘或滑液囊肿:由浅表滑囊经慢性劳损诱致。多见于手 腕、足背肌腱、或关节附近,坚硬感。可加压击破或抽出 囊液,注入醋酸氢化可的松或手术切除治疗,但治疗后易 复发。
• 血管瘤是以血管内皮细胞等增殖形成的良 性肿瘤。是由中胚叶组织发展而来。可发 生于头面、四肢、肌肉、内脏等部。
表皮囊肿ppt课件

药物治疗
使用外用或口服药物来缓解症状 ,减少囊肿大小和疼痛感。
局部热敷
通过热敷促进囊肿内部物质的吸 收和消散。
囊肿穿刺抽液
在严格消毒条件下,用无菌针头 刺入囊肿,抽取内部液体,以减
轻囊肿压力。
手术治疗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囊肿较大、症状严重、影响美观或保守治疗无效者。
禁忌证
局部有感染灶、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不宜手术。
细胞层。
囊肿内容物逐渐增多,对周围zu 织产生压迫,可能引起疼痛或不
适。
囊肿形成原因
先天性因素
胚胎发育过程中,表皮细 胞异位至真皮内形成囊肿 。
外伤性植入
皮肤受损后,表皮碎片植 入真皮内,逐渐增生形成 囊肿。
毛囊皮脂腺阻塞
毛囊皮脂腺单元阻塞,角 质和皮脂积聚形成囊肿。
炎症反应与修复机制
01
02
03
04
表皮囊肿的鉴别诊断
与相似疾病的区分
表皮样囊肿
与表皮囊肿相似,但表皮样囊肿 的囊壁更薄,且无皮肤附件结构
。
脂囊瘤
一种错构瘤,与表皮囊肿不同,其 内含物为油脂样物质,而非角质蛋 白。
皮脂腺囊肿
因皮脂腺排泄管阻塞而形成,与表 皮囊肿不同,其内含物为皮脂腺分 泌物。
误诊原因分析及避免措施
对疾病认识不足
02
囊肿可单发或多发,大 小不等
03
邻近骨质无破坏性改变 ,但可发生压迫性吸收
04
透光区内无钙化或骨化 影
CT扫描特点
囊肿呈均匀低密度影,CT值接近水 增强扫描后囊肿无强化,而周围zu织可有不同程度强化
边界清晰,与周围zu织分界明确 可发现囊肿内分隔及囊壁钙化
表皮囊肿ppt演示课件

. 22
并发症
3.慢性肉芽肿性蛛网膜炎 这是由于囊内容物反复排入蛛网膜 下腔,刺激蛛网膜形成慢性肉芽肿,可给予大剂量激素等对症 治疗。 4.继发性脑神经功能障碍 囊内容物反复溢到颅内,引起脑神 经周围纤维化,因此,压迫神经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5.恶性变 表皮样囊肿囊壁为典型的复层鳞状上皮,在一定条 件下可发生恶性变,成为鳞状上皮癌,多次手术后反复复发可 发生癌变,尤其是脑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 当手术切除表皮样囊肿后,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或病情迅速 恶化者,应考虑表皮样囊肿恶性变。
epidermoid cyst;表皮样囊肿;intracranial epidermal cyst;脑内 表皮样囊肿;脑内上皮样瘤;脑内珍珠瘤;脑内真性胆脂瘤
.
3
类别
神经外科/颅内肿瘤/胚胎残余组织肿瘤
.
4
ICD号
D33.9
.
5
概述
表皮囊肿由Critchey于1928年正式命名。它与中耳胆脂瘤不同, 不是由于反复炎症所致上皮脱落形成,而是先天异位发生的。 如果异位组织发生在胚胎早期(即神经沟封闭时),则囊肿多位 于中线部;如发生在晚期(第二脑泡形成期),则囊肿多位于侧 方。少数表皮样囊肿可为外伤造成,如通过实验性损伤将上皮 组织植入颅内可形成表皮样囊肿。
.
19
临床表现
第三脑室者主要表现为梗阻性脑积水,内分泌症状不明显。第 四脑室表皮样囊肿尚可引起走路不稳。 (6)大脑半球表皮样囊肿: 多位于大脑纵裂、外侧裂、半球表面。主要表现为癫痫、偏 瘫、精神异常及颅内压增高症状。Tytus(1956)报告的143例大脑 半球表皮样囊肿患者,41%有癫痫发作,50%视盘水肿。除此之 外,尚可出现语言障碍等。 (7)颅骨板障表皮样囊肿: 常表现为颅骨局部增大的头皮下肿物,多无神经系统体征。
并发症
3.慢性肉芽肿性蛛网膜炎 这是由于囊内容物反复排入蛛网膜 下腔,刺激蛛网膜形成慢性肉芽肿,可给予大剂量激素等对症 治疗。 4.继发性脑神经功能障碍 囊内容物反复溢到颅内,引起脑神 经周围纤维化,因此,压迫神经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5.恶性变 表皮样囊肿囊壁为典型的复层鳞状上皮,在一定条 件下可发生恶性变,成为鳞状上皮癌,多次手术后反复复发可 发生癌变,尤其是脑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 当手术切除表皮样囊肿后,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或病情迅速 恶化者,应考虑表皮样囊肿恶性变。
epidermoid cyst;表皮样囊肿;intracranial epidermal cyst;脑内 表皮样囊肿;脑内上皮样瘤;脑内珍珠瘤;脑内真性胆脂瘤
.
3
类别
神经外科/颅内肿瘤/胚胎残余组织肿瘤
.
4
ICD号
D33.9
.
5
概述
表皮囊肿由Critchey于1928年正式命名。它与中耳胆脂瘤不同, 不是由于反复炎症所致上皮脱落形成,而是先天异位发生的。 如果异位组织发生在胚胎早期(即神经沟封闭时),则囊肿多位 于中线部;如发生在晚期(第二脑泡形成期),则囊肿多位于侧 方。少数表皮样囊肿可为外伤造成,如通过实验性损伤将上皮 组织植入颅内可形成表皮样囊肿。
.
19
临床表现
第三脑室者主要表现为梗阻性脑积水,内分泌症状不明显。第 四脑室表皮样囊肿尚可引起走路不稳。 (6)大脑半球表皮样囊肿: 多位于大脑纵裂、外侧裂、半球表面。主要表现为癫痫、偏 瘫、精神异常及颅内压增高症状。Tytus(1956)报告的143例大脑 半球表皮样囊肿患者,41%有癫痫发作,50%视盘水肿。除此之 外,尚可出现语言障碍等。 (7)颅骨板障表皮样囊肿: 常表现为颅骨局部增大的头皮下肿物,多无神经系统体征。
体表肿物分类及治疗方法

06
体表肿物问答环节
问题一:脂肪瘤会恶变吗?
总结词
脂肪瘤通常为良性肿瘤,恶变几率很小。
详细描述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体表肿物,通常由脂肪组织构成,生长缓慢,边界清楚。尽管大多数脂肪瘤是良性的,但仍 然存在一定的恶变几率。一般来说,脂肪瘤恶变的几率较小,但仍然需要密切关注其变化,如出现快速生长、颜 色改变、表面溃疡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问题三:皮脂腺囊肿如何预防?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皮脂腺囊肿的预防主要在于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 破损。
皮脂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肿物,由于皮脂腺排泄 受阻而引起。预防皮脂腺囊肿需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皮肤破损,防止感染。另外,饮食宜清淡,避 免摄入过多油腻食物,以减少皮脂腺的分泌。如果出 现肿物增大、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皮脂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体表肿物,通常是由于 皮脂腺排泄受阻所致。
详细描述
皮脂腺囊肿表现为皮肤表面的结节或肿块,通常 无痛,但可能会感染。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和 药物治疗。
纤维瘤病例
01
总结词
纤维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通常出现在肌肉、韧带 或肌腱等部位。
02
详细描述
纤维瘤通常是由于肌肉或韧带受到损伤或炎症刺 激所致。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和药物治疗。
问题二:血管瘤如何诊断?
总结词
血管瘤的诊断通常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辅助检查。
详细描述
血管瘤是一种由血管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常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诊断血管瘤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 、症状、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超声、CT、MRI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检查方法,并结合自己的经验作出诊断。
除皮肤上的赘生物、良性肿瘤等。
体表肿物
脂肪层炎症
脂肪层肿物
皮下异物
臀部脂肪层病变
钙化上皮瘤
位于皮肤层内,瘤体生长缓慢。 内部回声欠均匀,周边低回声,85%伴 有钙化。 部分血流丰富。
前臂肿物
上臂“肿物”
小腿肿物
胫腓关节囊肿
大腿肿物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检查要点
熟悉解剖结构。 仪器使用---10、11号房的肌骨及甲状腺 条件;5号房的乳腺条件。 注意报告书写:位置、层次、大小、与 周边器官关系、血供、性质(囊/实性), 必要时在体表定位。
剑突畸形
副腮腺: 左面部扪及肿物处脂肪层深方可见一高回声团, 大小30mm×10mm×3mm,边界清晰,内回声 与腮腺一致,与腮腺不相连
肘部肿物
表皮样囊肿/皮脂腺囊肿
来源于皮肤 边界整齐,大部分可见包膜 无血流 与真皮层相连
踝关节皮下肿物(一)
踝关节皮下肿物(二)
筋膜层肿物
甲床下肿物
面部肿物
腮腺副叶/副腮腺
小腿浅筋膜肿物
颈部肿物
手指肿物
皮下浅静脉扩张伴血栓
体表肿物的超声检查
陈瀚勋
体表肿物的特点
患者多因发现身体上出现不明肿物来就诊。大 部分无明显病史,在就诊前肿物性质不明,患 者急切想知道肿物的性质。 有很大一部分肿物最后只能通过病理检查得出 最终诊断,包括CT、MR等影像学检查都无法 做出最终诊断,这种情况下超声只能提供肿物 的大小、边界、位置、层次、血供、囊实性等 信息供临床参变特征比较明显,诊断准确率 高:脂肪瘤、血管瘤、淋巴结、动静脉畸形、 淋巴管畸形、疝、炎症、脓肿、甲舌管囊肿等 等。 2,有一定特征,仔细观察也可以得到较高准 确率。 3,比较难定性的肿物。 4,正常组织:软肋、剑突、腮腺副叶、增厚 肌肉、脂肪。 5,实际上是腹腔内来源:如巨快形肝癌、增 厚腹膜、巨大脾脏等等。
肿瘤课件ppt课件
.
5
【病理】 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包括癌前期、原位癌、及浸 润癌三个阶段。致癌因素作用约30—40年,经过 约10年癌前期阶段恶变为原位癌。原位癌历经3— 5年,在促癌因素作用下发展成浸润癌。浸润癌的 病程约一年,长者可达10年左右。癌前期为上皮不 典型增生,如萎缩性胃炎、乳腺增生等。
肿瘤细胞的分化分为高、中、低(或未分化) 三类,或称三级。
.
9
肿瘤良恶性的鉴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发生发展 生长缓慢
生长快、且不断
生长
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无包膜
包膜完整
边界清楚、活动性好 界限不清、活动性差
转移
无
有
组织形态 分化程度高
分化程度底
机体危害 小
大、可出现全身衰竭
治疗结果 易治愈、不复发
不易治疗、易复发
.
10
【诊断】 病史:家族史、居住与工作环境、症状、年龄、月经生育
.
8
【临床表现】 肿物:肿瘤的主要表现,浅表易发现常是第一症
状。内脏出现相应症状才引起注意。 肿痛:早期少疼痛,晚期侵犯神经而发生疼痛。 溃疡:癌肿致组织坏死而形成溃疡,表现为出
血;胃癌—黑便 直肠癌—粘液血便 肺 癌—咯血。 受损器官症状:肝癌—肝功损坏、肝昏迷;肺 癌—呼吸困难;骨肉瘤—病理性骨折。 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症状: 癌细胞转移至局部—淋巴结肿大;肺癌—血性胸水。 全身症状:晚期消瘦、贫血、发热呈恶病质。
治疗:手术切除。
.
16
四、血管瘤 1毛细血管瘤
由真皮内增生、扩张的毛细血管构成。血管瘤与淋巴管瘤或脂肪瘤并存而 发生淋巴血管瘤或脂肪血管瘤。也可与先天动静脉瘘同时并存。 ⑴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好发于面颈部,表面高低不平,似草莓状,界限清楚,
体表肿物
4、如发现囊肿已经化脓,则应去医院作切开 引流。待创口愈合后方可再作囊肿摘 除手术。
1、规律饮食、起居,多活动、多锻炼。
2、清淡饮食,少食高脂、高胆固醇食品。
3、平常应注意面部、耳朵卫生,经常用洗面奶洁面(尤其是油性皮 肤者)。
4、夏季流汗莫用脏手擦拭,应用干净毛巾或纸巾。
1·病因:基因、环境及基因/环境共同因
素。黑素瘤为来自黑素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
2·部位:好发于四肢,头颈部,眼,指甲
和阴唇处。
3·特点:皮肤恶性黑素瘤可分为四种类型,
即恶性雀斑样痣(一种原位黑素瘤)、表浅 性播散性黑素瘤、结节性黑素瘤和肢端雀斑 样痣黑素瘤。这四种类型的黑素瘤各有特点, 它们共同的特点为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 人,好发于日光照晒部位或摩擦挤压部位, 损害为带有黑素的肉瘤样肿瘤,发展快速, 容易破溃,经常出血,肿瘤的基底部总会有 黑色,很快近卫淋巴结转移,迅速转移到重 要脏器导致死亡。
2·部位: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皮
肤和黏膜。常与两岁后开始出现。 位于真皮层。 界处。 时存在。
3·特点:皮内痔:来源于神经外胚叶,
交界痣:位于表皮和真皮交 混合痔:皮内痔和交界痣同
4·治疗:一般不需治疗。发生在掌跖、
腰周、腋窝、腹股沟等易摩擦部位的交界痣、 混合痣应,出现以下情况时考虑手术切除: ①体积突然增大;②颜色变黑或呈斑驳样; ③表面出现糜烂、溃疡、出血或肿胀;④自 觉疼痛或瘙痒;⑤周围出现卫星病灶。亦可 激光治疗。
1. 病因
2 ·常见部位
四肢及腹腔等部位
一般发生于躯干、
3·
脂肪瘤和周围组织 之间的境界很清楚,其质地较软,生长缓慢, 大多数体积都较小。
体表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培训课件
113
体表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114
超声所见 :颈部正中皮下可见卵圆形病灶,两边部分位于肌层
内,内部为无回声,张力稍高,压之基本不变形,包膜光滑完整,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未体表见肿明物的显超声管诊道断与与鉴别上诊断方相通。
115
分 本
超位不
声于变
所肌形
见层,
:内 包
颈,膜
部内光
正部 滑
中为完
108
体表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109
超声所见:颈前见无回声
区,边界清,无回声区上
极可见条索状结构向上延
续,延至颌下区。甲状
腺、腮腺、颌下腺形态、
大小、回声未见明异常 。
体表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110
体表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111
体表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112
体表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149
体表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150
体表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151
体表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152
体表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153
52
体表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53
体表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54
体表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55
体表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56
体表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57
体表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58
体表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59
体表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60
体表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10
体表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来源:表皮、真皮层色素沉积 2.表现:表面光滑,可突出皮肤, 可见毛发生长 3.性质:良性,有恶变可能 四、痣 4.治疗:可手术切除
1.来源:黑色素痣恶变而来 2.表现:生长迅速,不规则, 伴刺痛,可见周围卫星结节, 亦可发生于甲下 3.性质:高度恶性
五、黑色素瘤
4.治疗:手术扩大切除,切记活检
六、疣
1.来源: 鳞状上皮 增生
3.性质:
2.表现: 乳头状突出, 老年性可有色 素沉着
良性,有恶 变可能 4.治疗:有时可自行脱落,怀疑恶变者手术切 除
七、神经纤维瘤 1.来源: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处
2.表现:多无症状,少数伴有 3.性质:良性,有恶变可能 疼痛,可多发
4.治疗:手术切除
八、皮肤癌
1.来源:基底细胞或鳞状细胞 2.表现:好发于头面部及下肢,溃疡样生长,表面菜花样, 伴出血及臭味 3.性质:低度恶性,骨髓转移最常见
4.治疗:手术+放疗
常见的体表肿物
北京天坛医院普外科
体表肿物是指位于身体表面,发源于皮肤及 附属器、皮下及深部软组织而在体表可以触及的 肿块。体表肿物多数是良性疾病,分为肿瘤性和 非肿瘤性肿物两大类。
一、脂肪瘤
1.来源:起源于脂肪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 2.表现:局限性肿块,质软, 边界清,分叶状,多为单发, 可多发
3.性质:良性,深部者有恶变可能 4.治疗ຫໍສະໝຸດ 大者可手术切除二、皮脂腺瘤
粉瘤
1.来源:皮脂腺阻塞所致 2.表现:好发头背部,中央处 可见黑色毛囊孔,破溃后流出 白色臭味豆渣样物质,可出现 感染化脓 3.性质:良性 4.治疗:手术切除,感染者炎 症控制后手术
三、血管瘤
1.来源:毛细血管、静脉或动静脉变异而成
2.表现:皮下红色或青紫色隆起,有时可见迂曲血管 或闻及血管杂音 3.性质:良性 4.治疗:硬化剂注射、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