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楼钢筋方案

合集下载

PS2501-1-A中文资料

PS2501-1-A中文资料
43 1. Anode 2. Cathode 3. Emitter 4. Collector
12
PS2501-2, PS2501L-2
8765 1234
1, 3. Anode 2, 4. Cathode 5, 7. Emitter 6, 8. Collector
PS2501-4, PS2501L-4
0.50±0.10
2.54
0.25 M
0
to 15˚ 0.25
+0.1 –0.05
2
Data Sheet PN10225EJ02V0DS
元器件交易网
Lead Bending Type (New package) PS2501L-1
4.6±0.35
PS2501-1,-2,-4, PS2501L-1,-2,-4
• UL approved: File No. E72422
APPLICATIONS
• Power supply • Telephone/FAX. • FA/OA equipment •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IN CONNECTION (Top View)
PS2501-1, PS2501L-1
PS2501L-4
19.8±0.5
6.5±0.5
6.5±0.5
+0.1 –0.05
+0.1 –0.05
+0.1 –0.05
+0.1 –0.05
0.1
0.25
3.5±0.3
0.1
0.25
3.5±0.3
1.25±0.15 0.25 M 2.54
0.9±0.25 9.60±0.4 0.15

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

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一节电离平衡知识点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实验探究。

取相同体积、0.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比较它们pH的大小,试验其导电能力,并分别与等量镁条反应,观察、比较并记录现象。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H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和物质类别。

【微提醒】(1)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度无关。

难溶的盐如(AgCl、CaCO3等),溶于水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

易溶的如CH3COOH在溶液中电离程度小,属于弱电解质。

(2)CO2、SO2、NH3等物质溶于水能导电,但因为是溶于水后生成H2CO3、H2SO3、NH3·H2O等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导电,不是本身电离出离子,故应为非电解质。

3.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表示。

如NH3·H2O的电离方程式是NH3·H2O NH+4+OH-。

(2)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电离程度逐步减弱,可分步书写电离方程式。

H2CO3的电离方程式是H2CO3H++HCO-3,HCO-3 H++CO2-3。

(3)多元弱碱的电离也是分步进行的,但是一般按一步电离的形式书写。

Fe(OH)3的电离方程式是Fe(OH)3Fe3++3OH-。

【微思考】(1)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提示:在水溶液中能否全部电离。

(2)BaSO4难溶于水,所以是弱电解质,CH3COOH极易溶于水,所以是强电解质,这种说法对吗?提示:不对,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无关。

某些难溶(或微溶)的盐,如BaSO 4、CaSO 4等,虽然其溶解度很小,但溶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它们仍属于强电解质。

有些物质极易溶于水,但只有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如CH 3COOH 、HF 等。

知识点二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和浓度),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达到电离平衡状态。

大学分析化学第5章-1

大学分析化学第5章-1

Ac- + H2O

共轭酸碱对
醋酸与氨在水溶液中的中和反应 HAc + NH3 NH4+ + Ac-
共轭酸碱对
结论(conclusion)!
酸碱半反应不可能单独发生 酸碱反应是两对共轭酸碱对共同作用的结果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 质子的转移是通过溶剂合质子来实现的
二、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
二、酸度对弱酸(碱)各形体分布的影响
• 分布分数(distribution fraction): • 溶液中某酸或碱组分的平衡浓度占其总浓度 的分数, 以表示. c

i
c
• 分布曲线——不同pH值溶液中酸碱存在形式 的分布
作用:
(1)深入了解酸碱滴定过程; (2)判断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可能性。 滴定是溶液pH与溶液中各物种的量、比例 不断变化的过程。
• 则 [H2C2O4] = 0c, [HC2O4-] = 1c, [C2O42-] = 2c •

2
0+1+ 2=1
多 元 酸 溶 液
[ H 2C2O4 ] [ H 2C2O4 ] 0 2 c [ H 2C2O4 ] [ HC2O4 ] [C2O4 ] 1 1 2 K a1 K a1 k a2 [ HC2O4 ] [C2O4 ] 1 2 1 [H ] [H ] [ H 2C2O4 ] [ H 2C2O4 ] [ H ]2 2 [ H ] K a1 [ H ] K a1 k a2
+
展开得一元三次方程
[H+]3 + Ka[H+]2- (Kaca+Kw)[H+] - KaKw= 0

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复习题

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复习题

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复习题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一、选择题1. 某温度下1mol · L -1糖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p 1,1 mol · L -1的盐水的饱和蒸气压为p 2,则()A p 2 > p 1B p 2 < p 1C p 2 = p 1D 无法判断2. 有一半透膜,将水和某溶质水溶液隔开,其结果是()A 水向溶液渗透,并建立渗透平衡B 溶液向水渗透,建立渗透平衡C 水向溶液渗透,不能建立渗透平衡D (A )、(C)都有可能,决定于溶液的浓度、盛水的量及使用的装置的大小3. 质量分数为5.8%NaCl 溶液产生的渗透压接近:(M (葡萄糖):180g·mol -1,M (蔗糖):342 g·mol -1,M (NaCl ):58.5 g·mol -1)()A 5.8%(g/g)蔗糖溶液B 5.8%(g/g)葡萄糖溶液C 2.0mol·L -1的蔗糖溶液D 1.0mol·L -1葡萄糖溶液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液体与其蒸气处于平衡时,蒸气的压力称为液体的饱和蒸气压B 液体混合物的蒸气压等于各纯组分液体的蒸气压之和C 非电解质稀溶液中某一液体组分的蒸气压等于它的相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与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之积D 蒸气压的大小与容器体积的大小有关5. 将0.45g 非电解质溶于30g 水中,使水的凝固点降低0.15℃,已知H 2O 的K f = 1.86 K · Kg · mol -1,则该非电解质的摩尔质量(g · mol -1)是()A 100B 83.2C 186D 2046. 饮水中残余Cl 2可以允许的浓度是2×10-6 g·mL -1,与此相当的质量摩尔浓度为(M(Cl 2):71 g·mol -1)()A 3×10-6 mol·kg -1B 3×10-5 mol·kg -1C 3×10-3 mol·kg -1D 3 mol·kg -17. 若氨水的质量摩尔浓度为m mol·kg -1,则其中NH 3的摩尔分数为(M(NH 3):71 g·mol -1)()A 18/1000m B m m m +-]18/)171000[( C mm +)18/1000( D 不确定8. 某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为100.400℃,则其凝固点为(已知H 2O 的K f = 1.86 K · Kg · mol -1,K b = 0.52 K · Kg · mol -1)()A -0.110℃B -0.400℃C -0.746℃D -1.45℃9. 60℃时,180 g 水中溶有180 g 葡萄糖,已知60℃时水的蒸气压为19.9 kPa ,C 6H 12O 6的分子量为180,则此水溶液的蒸气压应为()A 1.81 kPaB 9.95 kPaC 15.9 kPaD 18.1 kPa10. 室温时,下列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0.01 mol·kg -1 Na 2SO 4B 0.02 mol·kg -1 NaAcC 0.02 mol·kg -1 HAcD 0.03 mol·kg -1CO(NH 2)211. 20℃时水的蒸气压为2.34 kPa ,若将62.0 g 乙二醇[M(C 2H 4(OH)2)=62 g·mol -1]溶于72.0 g 水中,则此时水溶液的蒸气压为()A 1.87 kPaB 2.34 kPaC 2.93 kPaD 9.36 kPa12. 当1mol 难挥发非电解质溶于4mol 溶剂中,溶液的蒸气压与纯溶剂的蒸气压之比为()A 1 : 5B 1 : 4C 4 : 5D 5 : 413. 1L 含甘油(分子量92.0)46.0 g 的水溶液,在27℃时的渗透压为:()A 112 kPaB 1.13 × 103 kPaC 1.25 × 103 kPaD 2.49 × 103 kPa14. 将0.900 g 某物质溶于60.0 g 水中,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了0.150℃,这物质的分子量是(水的K f = 1.86 K·Kg·mol -1)()A 204B 186C 83.2D 51.215. 将10.4 g 难挥发非电解质溶于250 g 水中,该溶液的沸点为100.78℃,已知水的K b = 0.512 K·kg·mol -1,则该溶质的分子量约为()A 27B 35C 41D 5516. 单位质量摩尔浓度的溶液是指1mol 溶质溶于()A 1 L 溶液B 1000 g 溶液C 1 L 溶剂D 1000 g 溶剂17. 同温同浓度的下列水溶液中,使溶液沸点升高最多的溶质是()A CuSO 4B K 2SO 4C Al 2(SO 4)3D KAl(SO 4)218. 稀溶液依数性中起决定性的性质是()A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B 溶液的沸点升高C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D 溶液具有渗透压19. 2.5 g 某聚合物溶于100 mL 水中,20℃时的渗透压为100 Pa ,则该聚合物的分子量为()A 6.1 × 102B 4.1 × 104C 6.1 × 105D 2.2 × 10620. 5.0 g 某聚合物溶于400 mL 水中,20℃时的渗透压为100 Pa ,则该聚合物的分子量为()A 4.0 × 106B 3.0 × 105C 2.1 × 104D 3.0 × 10221. 将7.8 g 非电解质固体溶于100 g 水中,溶液的凝固点为-2.5℃,已知水的K f = 1.86 K · Kg · mol -1,则该固体的摩尔质量应为()A100.05.286.18.7?? g·mol -1 B 86.18.7100.05.2?? g·mol -1 C 0.105.286.18.7?? g·mol -1 D 5.2100.086.18.7?? g·mol -1 22.有关道尔顿分压定律表示错误的是(P i 和V i 分别表示分压和分体积)()A P 总=∑P iB P i V i =n i RTC P i V 总=n i RTD P i / P 总=n i / n 总23.下列溶质质量相同,体积相同的溶液,凝固点降低最多的是()A C 6H 12O 6BC 12H 22O 11 C CO(NH 2)2D C 2H 5OH2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胶体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B 乳状液是粗分散体系C 高分子溶液是真溶液D 固体分散在气体中不能形成溶胶25. 下列哪种试剂对As 2S 3溶胶有最大的聚沉值()A NaClB CaCl 2C AlCl 3D CsCl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高分子溶液对溶胶既可起到保护也可起到敏化作用。

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i·L -1)浓度标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i·L -1)浓度标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因此 , 选择 乙腈一. 1IO ・ NH Ac 液( 0 0 I L Tl 溶 冰乙酸调
p 至 60 5 5 ) 流 动 相 。 H . )(0: 0 为
2 1 0 1 ,0 1 3 0 , 2 3项 下 操 作 , 2 色谱 0 13 32 10 3)按 . 在 一 条 件 下 进样 分 析 , 录 峰 面积 , 算 R M 含 量 。测 记 计 Z
4 g・ 0n mL 。定 量 限 为 1 0n mL 。 _, 6 g・ _ 。 2 1 含 量 测 定 取 供 试 品 3批 ( 号 2 1 0 2 , .2 批 0 1 2 6
盐 的浓 度 较 高 , 虑 到 色 谱 柱 的 耐 受 性 , NH Ac 考 将
浓度 降为 0 0 l L 。主峰仍具有 良好的对称 性 , . 1mo ・ _ ,
r O Ka l M , n a N, o h L K, ta. u i nt 1] mi M Mo d Gh s e 1 M l i a tu
Fl tng oa i Dr D ei r Sys e ug lve y t m o Rosg ia one f i lt z M a— l
R M 进 行全 波 长 扫 描 , 果 表 明 其 在 3 7n 处 有 Z 结 1 m
1O 2
西 7
第 2期
2 1 检测 限 与定量 限 .l
取对 照 品溶液 , 用流 动相 稀
( 0: 0 为流 动相 时 , 对称 性 较 好 , 5 5) 峰 由于 使 用 缓 冲
释 , 2 1 下进样 分析 , 按 .项 平行 测定 3次 , 当信 噪 比为 3 S N=3 和 1 ( / (/ ) 0 S N=1 ) , 算 R M 检测 限 为 0时 计 Z

1-丁烯标准

1-丁烯标准

1-1-丁烯标准
2-1-丁烯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纯度:1-丁烯的纯度通常要求在99%以上,高纯度的产品可达到99.5%或更高。

2. 含杂物限制:通常对一些主要杂质进行限制,例如丁烷、异丁烯、丙烯等。

具体的含杂物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和客户要求而有所不同。

3. 水含量:水含量通常要求很低,常见的要求为几百ppm以下(ppm:百万分之一),有时甚至要求在几十ppm以下。

4. 其他技术要求:如分子量、沸点、硫含量、酸度、临界温度和压力等。

例如,1-丁烯的分子量为56.11,沸点为-6.3℃,硫含量≤1PPM,临界温度为146.4℃,酸度≤1PPM,临界压力为4.02MPa 等。

这些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应用和客户需求有所调整。

在购买或使用1-丁烯时,建议咨询相关的供应商或专家,以确保符合具体的要求和标准。

1-1凸集与凸函数

1-1凸集与凸函数

M {x 是
n
n
| Ax b}(简记为Ax b)
n
(2.2)
中的一仿射集.反之,
中的每一仿射集
都可表成(2.2)式的形式,即一组超平面的交集.
2. 凸集与凸函数
•可验证,仿射集的交集仍是仿射集
若记 AT (a1 , a2 ,..., am ), b (b1 , b2 ,..., bm )T H i {x | aiT x bi }.i 1,2,..., m,
2. 凸集与凸函数
•2.1 仿射集
对n维欧氏空间中任意两点x≠y,则通过x和y的直线可表为 l(x,y)={(1-λ)x+λy|λ∈R }
Df 2.1 若集合M (1-)x +y M
n
包含所有的通过其内任意
两点的直线,即x, y M, ,有 则称M为一个仿射集(仿射流形,仿射子空间)。
m i 1

M Hi Df2.3 给定Rn中集合S,包含S的所有仿射集的交集, 即包含S的最小仿射集称为S的仿射包,记为affS 可证, S的仿射包
affS { i x i | i 1, i R, x i S , i 1,.., k , k ¥ }
i 1 i 1 k k
n
是非空集合, x S , N ( x)表示x的 - 邻域。
若N ( x) affS S , 则x称为S的一个相对内点.S的相对 内点的全体称为它的相对内部, 记为riS 若riS S , 则S 称为一个相对开集.集合clS \ riS 称为S 的相对边界, 记为rbS .
2. 凸集与凸函数
空集 ,
n
, 单点集{x}, 直线l ( x, y )都是仿射集.

IL-1、IL-6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相关性研究

IL-1、IL-6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相关性研究
1 . 2 5 7~ 3 . 5 9 4 ) 及 I L一1 B一 5 1 1 T T基 因 型 ( O R= 4 . 7 5 , 9 5 %C I : 1 . 5 5 0~1 4 . 5 5 6 ) 与 C O P D易 感 性 相 关 ; 两组间 I L一 6基 因 5 7 2位 点
基因型频率 、 等 位 基 因频 率 比较 ,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C O P D肺 动 脉 高 压 组 与 C O P D肺 动 脉 压 正 常组 间 I L一1 p一5 1 l 位点基因型频率 、 等位基因频率及 I L一 6基 因 5 7 2位 点 基 因 型 频 率 、 等 位 基 因 频 率 比较 , 差 异 均 无 统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 结 论 I L一1 B一 5 1 1 位 点 基 因 多态 性 可 能与 中 国 内蒙 古 包 头 汉 族 人 群 C O P D 的易 感 性 有 关 , T等 位 基 因可 能 是 易 感 基 因 ; I L一 6基 冈 5 7 2 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 C O P D易 感 性 无 关 ; I L一1 B一 5 1 l 、 I L一6基 因 5 7 2位 点 基 因 多 态 性 可 能 与 中 国 内蒙 古 包 头 汉 族 人 群 C O P D 2 位 点基 因 型 。结 果 C O P D组 与 对 照 组 I L一1 B一 5 1 1 位 点 基 因 型频 率 、 等 位 基 因频 率 比较 ,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义 ( P< 0 . 0 5 ) ,T等 位 基 因 及 T T基 因 型 在 C O P D组 明显 高于 健康 对 照组 ( P <0 . 0 5 ) , T等 位 基 因 ( O R =2 . 1 2 5 , 9 5 %C I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编制依据2.工程概况3.施工部署4.施工准备5.钢筋工程施工方法6、钢筋质量控制7、钢筋安装质量通病控制手段8. 环境保护及安全文明施工9. 成品保护:1.编制依据1、北京中京惠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L-1#楼施工图纸》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程》(GB50204—2002)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2-2003)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5、《北京市朝阳区驹子房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A区)L-1#楼施工组织设计》2、工程概况:北京市朝阳区驹子房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A区)L-1#楼,建设工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驹子房,设计单位为北京中京惠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单位为北京市朝阳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

本工程为住宅小区北区廉租房L-1#楼,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为5220m2,L-1#楼地上9层,为住宅(层高2.8m),地下一层,为自行车车库(层高3.3m),建筑高低26.25m,室内外高差0.45m;建筑物相对标高±0.000相对应于绝对标高为29.15m。

主体为地上9层,地下1层建筑物。

基础为箱型基础。

砼强度等级:基础垫层为C15,圈梁、构造柱、现浇过梁为C20,-1层~顶层墙体、梁、板为C30,地下室外墙及基础底板为C30S6。

3.施工准备:按照图纸及施工进度计划提出的材料计划,提前把钢筋运到现场,机械连接设备,与钢筋配套的套筒等材料。

其中:1.钢筋:一级钢φ6、三级钢φ8、φ10、 12、 14、 16、 18、 20、 22、 252.其它材料:20~22号火烧丝、各种型号的套筒、保护层垫块、各种直径的护丝帽3.机具准备:钢筋弯曲机、钢筋切断机、切割机、钢筋调直机、直螺纹套丝机、钢筋钩子、钢筋板子、小撬棍、钢丝刷、石笔、线坠、气泵、钢卷尺等。

4.钢筋进场验收:钢筋进场后,由现场材料员进行先期验收,钢筋材质单与钢筋捆上的牌号进行对应,牌、证相符后,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外观检查,检验通过后,做好“待检”标识,通知试验员按批量进行抽检送试。

试验合格后,材料员将检验状态标识牌换成“检验合格”,钢筋加工人员方能进行下料及使用。

5.充分熟悉图纸,熟悉施工工艺规范,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图集,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资料,及时发现结构图纸中的疑点以及与现场施工有冲突的地方,提前与设计图纸会审、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6.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为:地下室底板下部钢筋、独立柱基、基础拉梁、桩: 40mm地下室底板下部钢筋: 25mm地下室外墙外侧钢筋: 40mm地下室外墙内侧钢筋: 25mm剪力墙:15 mm柱:30 mm梁:25 mm板:15 mm露天阳台、楼梯、现场预制楼板:25mm 7.钢筋连接方法框架梁、框架柱、剪力墙暗柱主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接头,其余构件当受力钢筋直径≥22时,应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接头,当受力钢筋直径≤22时,可采用绑扎连接接头。

4.施工准备:1.流水段划分:流水段划分:地下室底板分为两个流水段施工,施工段划分以设计图纸后浇带为界,后浇带在施工两个月以后浇注。

地下室墙体和顶板分为两个流水段施工,施工段均设在后浇带处划分。

2.钢筋加工根据设计图纸、现行规范(GB50204-2002),由钢筋工长进行钢筋配料、计算、做料单,下达到钢筋加工班组。

关键部位工长要进行放样,把梁、柱、核心区的具体关系分清,且考虑砼下料施工,接头位臵要综合考虑,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同时兼顾施工方便。

成型钢筋必须挂牌标识,注明几何图形和尺寸根数及使用部位,码放整齐,按使用部位发放。

板支撑筋(马凳)加工,上铁支架用三级钢Φ22钢筋制作马凳,间距1.2米,支架下部不设臵支脚,以保证支架放臵在底铁上根据马凳所使用部位的板厚、钢筋规格、直径及摆设方向计算好马凳的高度。

1)钢筋切断:钢筋切断前,根据配料单复核钢筋的种类,直径,尺寸,根数是否正确。

5.钢筋工程施工方法1.钢筋套丝加工1.按要求用切割机下料。

钢筋下料端面应垂直于钢筋轴线,不得出现马蹄和弯头,严禁用气割下料。

2.滚丝机的调整(1)检查电源连接是否正确,机床接地是否可靠。

(6)调整剥肋长度挡块。

(7)试加工,用板尺、卡规和连接套检查所滚丝头是否合格。

在调整滚丝轮直径时,尤其是在向小的方向调整时,一定要微量试调。

切记调整量过大,否则极易损坏滚轮。

(三)钢筋连接1.回收待接钢筋的保护帽和连接套上的保护盖。

2.将待接钢筋拧入连接套。

拧入前应检查钢筋和连接套的规格是否相符,连接套中是否有污物。

3.将扳手钳口卡住待接钢筋,均匀加力。

直到无完整丝扣外露为止。

4.连接完毕后应可在接头处作油漆标记,以便检查。

钢筋工程施工程序分为:除锈、调直、切断、成型、接头、安装。

2.钢筋绑扎1).板钢筋绑扎工艺流程清理底板→底板上画线→绑板下部受力钢筋→绑上层(负弯矩)钢筋。

墙体钢筋绑扎墙体钢筋绑扎顺序为:立竖向梯子筋→拉线检查梯子筋的水平筋位臵→立竖向钢筋→绑水平钢筋。

墙体钢筋绑扎采用竖向梯子筋控制定位,墙体梯子筋如图。

立竖向梯子筋后,应拉线核对同一道墙及相连墙体的梯子筋中水平控制筋的位臵,保证处于同一水平线,之后做两道水平筋,并将竖向梯子筋绑扎固定,绑扎其它竖向钢筋及水平钢筋。

并应保证每根竖向钢筋的搭接区内不少于3根水平筋。

钢筋接点绑扣后,及时将火烧丝扣弯入网片后。

墙体绑扎时竖向垂直用2m托线板检查。

绑扎完后,放保护层用的塑料卡,间距1m,要防止用错塑料卡,内外墙要分清规格。

墙体上,水电预留洞口超过500㎜的在墙筋绑扎前预留考虑,做法按设计要求和参照窗节点,不可绑扎完后再割断受力筋造成重复施工,洞口加“∪”型筋,墙体水平筋最上一道设在顶板下由上向下30mm 处,为墙体砼找平提供方便。

板筋绑扎清扫底板上的土、碎木、电线管头等杂物。

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按画好的间距,先摆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及时配合安装。

底板钢筋接头位臵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其位臵应避开最大应力部位,下筋接头避免在支座上,上筋避免在跨中,接头数量在同一截面内应不大于50%。

将待连接的钢筋拧入连接套,拧入前应仔细检查钢筋规格是否与连接套筒一致,钢筋接头是否干净完好无损。

用力矩扳手钳头咬住待连接钢筋,垂直与钢筋缓慢均匀用力,直到力矩扳手发出“咯嚓”声为止。

绑扎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臵。

绑扎负弯矩钢筋,每个扣均要绑扎。

最后在主筋下垫砂浆垫块及马凳。

2).框架柱钢筋绑扎作业条件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抄平标高为-2.50米,弹出柱外皮尺寸线。

按照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臵、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

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皮、水泥浆等污垢清除干净。

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有松散不实之处要剔除,清理干净。

柱钢筋绑扎: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内,便于箍筋向上移动,如果柱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度,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度角。

柱箍筋绑扎: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用粉笔画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宜采用缠扣绑扎。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箍筋的接头(即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臵绑扎)。

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度,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如箍筋采用90度搭接,搭接处应焊接,焊缝长度单面焊焊缝不小于10d。

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箍筋的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

柱筋保护层: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mm左右(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尺寸正确。

3).连梁钢筋绑扎梁钢筋绑扎在模板侧帮上画箍筋间距后摆放箍筋。

穿梁的上、下部纵向受力筋,先绑上部纵横筋,再绑下部纵筋。

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的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

绑扎箍筋: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

箍筋弯钩叠合处,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度,平直长度为10d,连梁端第一个箍筋设臵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

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加密,其间距及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在连梁受力筋下均加保护层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距处,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

接头位臵应相互错开。

4)楼梯钢筋绑扎工艺流程画位臵线→绑主筋。

→绑分布筋→绑踏步筋楼梯钢筋绑扎在楼梯段底模上画主筋和分布筋的位臵线。

根据设计图纸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如果有楼梯梁时,先绑梁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吊帮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

5)钢筋连接本工程现场直径大于或等于20的水平钢筋、竖向钢筋连接为剥肋滚压直螺纹。

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材料要求连接套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运输和储存中应按照不同规格分别堆放整齐,避免混用;套筒必须库内存放,不得存放在露天,以免产生锈蚀。

操作要点检查压模、套筒,应与钢筋相互匹配,清理钢筋压接部位,保持清洁,接头部位和连接区段钢筋平整、无弯折、并与套筒配套合适,符合连接要求。

钢筋现场连接端的端面需用切割机切割,确保端面与轴线垂直。

连接方法为在作业面一次性连接,将被连接的两根钢筋拧入套筒内,在钢筋上做记号,以与套筒端面齐平,钢筋端头离套筒长度中点不超过10MM。

钢筋接头要进行外观检查和取样复试。

复试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6、钢筋质量控制钢筋常见安装质量通病分析(1 )钢筋制作组装成型骨架几何尺寸不准确,导致入模难或者保护层过厚。

(2)组装成型骨架弯折、歪斜、扭曲变形严重。

(3)主筋位移。

钢筋组装时位臵不准确,或连接点(绑扎)不牢、绑扣松脱、钢筋固定不牢等,造成主筋位移。

(4)成型后钢筋骨架在同一截面内主筋接头过多。

其主要原因是配筋失误,配筋下料不准确,或未能合理地把接头错开。

(5)混凝土结构成型后露出主筋。

由于钢筋骨架成型尺寸超差,漏放垫块或垫块安装不牢固、松动、位移和脱落等;有时则由于施工荷载作用,如手攀脚踩、机具碰撞,而使钢筋位移和接触模板等引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