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几何变换试验
GIS几何校正

实验二、几何校正一、实验目的利用地理配准(Georeferencing) 工具进行影像数据的地理配准。
注意:在基于ArcMap 的操作过程中请注意保存地图文档。
二、实验准备数据准备:扫描后的影像数据,没有空间参考。
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ArcMap三、实验内容及步骤ArcMap界面和功能介绍:(1)单击Windows任务栏的【开始】按钮,选择【所有程序】|【ArcGIS】|【ArcMap 10】,启动ArcMap桌面应用程序。
图1 ArcMap界面ArcMap窗口主要有主菜单、标准工具栏、内容列表、目录、搜索、显示窗口、状态条7部分组成。
主菜单包括文件、编辑、视图、书签、插入、选择、地理处理、自定义、窗口、帮助10个子菜单。
在ArcMap中可以通过勾选【自定义】下的【工具条】中的内容加载工具条,常用的工具栏里有【标准】工具条和【基础工具】工具条。
图2 标准工具栏图3 基础工具工具条内容列表用来显示地图文档所包含的数据框、数据层、地理要素,地理要素的符号,数据源等。
如果【内容列表】窗口未打开,可以通过单击【窗口】菜单下的【内容列表】选项或者标准工具栏中上的【内容列表】图标打开。
双击【内容列表】窗口的顶部空白部分,【内容列表】停靠在ArcMap的左边,单击【隐藏】按钮,【内容列表】窗口隐藏在ArcMap窗口的左侧,单击即可打开。
【目录】窗口主要用于地理数据的树状视图,可以通过它查看本地或网络上的文件及文件夹,并能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查看GIS服务器上的数据。
【搜索】窗口可以对本地磁盘中的的地图、数据、工具进行搜素。
【地图显示】窗口用于显示当前地图文档所包含的所有地理要素,ArcMap 提供了两种地图视图方式:一种是数据视图,可以对地图数据进行查询、检索、编辑和分析等各种操作;二是布局视图,可以将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指北针等地图辅助要素加载到地图上。
(2)打开地图文档:单击【标准】工具栏上的【打开】按钮打开地图文档(数据为实验2\ex02文件夹下的ex02.mxd)。
【最新精选】gis几何校正

实验二、几何校正一、实验目的利用地理配准(Georeferencing) 工具进行影像数据的地理配准。
注意:在基于ArcMap 的操作过程中请注意保存地图文档。
二、实验准备数据准备:扫描后的影像数据,没有空间参考。
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ArcMap三、实验内容及步骤ArcMap界面和功能介绍:(1)单击Windows任务栏的【开始】按钮,选择【所有程序】|【ArcGIS】|【ArcMap 10】,启动ArcMap桌面应用程序。
图1 ArcMap界面ArcMap窗口主要有主菜单、标准工具栏、内容列表、目录、搜索、显示窗口、状态条7部分组成。
主菜单包括文件、编辑、视图、书签、插入、选择、地理处理、自定义、窗口、帮助10个子菜单。
在ArcMap中可以通过勾选【自定义】下的【工具条】中的内容加载工具条,常用的工具栏里有【标准】工具条和【基础工具】工具条。
图2 标准工具栏图3 基础工具工具条内容列表用来显示地图文档所包含的数据框、数据层、地理要素,地理要素的符号,数据源等。
如果【内容列表】窗口未打开,可以通过单击【窗口】菜单下的【内容列表】选项或者标准工具栏中上的【内容列表】图标打开。
双击【内容列表】窗口的顶部空白部分,【内容列表】停靠在ArcMap的左边,单击【隐藏】按钮,【内容列表】窗口隐藏在ArcMap窗口的左侧,单击即可打开。
【目录】窗口主要用于地理数据的树状视图,可以通过它查看本地或网络上的文件及文件夹,并能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查看GIS服务器上的数据。
【搜索】窗口可以对本地磁盘中的的地图、数据、工具进行搜素。
【地图显示】窗口用于显示当前地图文档所包含的所有地理要素,ArcMap 提供了两种地图视图方式:一种是数据视图,可以对地图数据进行查询、检索、编辑和分析等各种操作;二是布局视图,可以将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指北针等地图辅助要素加载到地图上。
(2)打开地图文档:单击【标准】工具栏上的【打开】按钮打开地图文档(数据为实验2\ex02文件夹下的ex02.mxd)。
GIS实验报告总结

gis导论实验报告(实验总结)年级:2013级实验一实验一,我感觉还不能很熟练的应用mapinfo的功能以及菜单栏、工具栏中各个图标的功能,所以当我开始做实验一时碰到的问题还是不少的,首先是对mapinfo软件的相关操作功能不太了解,比如加载数据的图标,如何使打开的图变大缩小,如何浏览做完后的实验成果图,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哪些步骤是不能省略掉的,比如使用控制图层在缩放范围内显示的这个小实验,就要注意打开几个图层的界面看起来非常复杂,通过图层控制来操作,可以使图层在缩放范围内显示,这就需要在图层控制的对话框中哪些框框该打钩,哪些不该打钩,这样所显示的效果就会不一样。
只有熟练掌握了mapinfo的基本操作,以及步骤间的衔接才能完成实验。
最后还是自己耐心的看书和实践中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
在这个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mapinfo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怎么样制作地图图层以及如何使用模板创建专题地图。
在制作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体会了很多,也感觉在做专题地图和地图制作时的整个过程充满着趣味性,使我对地图的相关制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实验二实验二,因为已经对mapinfo软件操作功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了,所以当在开始着手制作实验二是实验相关操作步骤时,在对fuzhou.jpg图像进行屏幕跟踪化过程时和后面进行的图像加载和配准时碰到的问题也相对较少也比较熟练。
从实验二开始要用arcview 软件时由于刚接触这个软件所以在做这部分的实验时制作速度显然比较慢碰到的问题也还有的,面对许多功能按钮不熟悉时只能查找资料和问同学,但最终还是把实验二给做了,以下是我总结的注意点。
1. 做屏幕跟踪这个实验时,在mapinfo中打开图像文件时,注意选择文件类型是栅格图像,然后点击一下所要打开的福州市行政图,这样呈现出所要的画面。
2. 编辑控制点的时候,至少选择三个点且三个点不要都在一条直线上,那样配准不成功。
3. 选择合适的绘图工具,注意选中的是面状的绘图工具,选择线状的话跟踪完后不会出现实验所需的效果。
地理信息系统GIS实验三 地形图的几何校正

测绘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报告实习内容:地形图的几何校正班级: 12级测绘2班学号: 631201040228姓名:党莹指导老师: 李华蓉时间: 2015.4。
28目录一、实验内容 (1)二、实验目的 (1)三、运用的软件平台 (1)四、实验步骤 (1)4.1 ArcGIS中导入栅格数据 (1)4.2 绘制渔网(格网) (2)4.2.1 读取渔网范围 (2)4.2.2 创建渔网 (2)4.3 添加控制点 (3)4.3.1 栅格图像平移变换 (3)4.3.2 精密配准 (3)4.4 矫正后地形图导出 (4)五、实验小结 (5)一、实验内容将给定地形图的坐标系匹配到大地测量坐标系下。
二、实验目的通过地形图的几何校正,学会使用渔网建立格网,并充分掌握地理配准的相关知识,理解控制点分布对配准结果的影像。
三、运用的软件平台ArcGIS 10。
1四、实验步骤4。
1 ArcGIS中导入栅格数据打开ArcGIS 110。
1,在目录栏中找到所需要进行地理配准的栅格图像,直接拖拽至内容列表中(图4—1-1),即可看到栅格图像显示在视图中,双击“图层”,将图层的单位改为“米”,可以在右下角状态栏中看到坐标并非为大地测量坐标系下的坐标(图4—1-2);图4-1-1 添加栅格数据图4—1-2 成功添加栅格数据4.2 绘制渔网(格网)4.2。
1 读取渔网范围在给定地形图中确定渔网范围,分别读出渔网上、下、左、右对应的坐标以及所创建渔网的行数与列数;4。
2.2 创建渔网工具箱中选择“数据管理工具”→“要素类”→“创建渔网”,各参数值如图4-2-1所示,即可得到一个渔网,其中像元宽度和高度均设为0;确定后即可得到渔网要素,从目录将创建好的渔网拖入内容列表中,右击渔网图层选择“缩放至图层”,即可看到成功创建的渔网(图4—2-2);图4-2-1 设置渔网参数图4-2-2 成功创建渔网将鼠标移动到渔网任意位置,可以在状态栏中读取它的坐标,该坐标即为大地测量坐标系下的坐标。
GIS实验报告四

《GIS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报告四实验名称空间数据处理实验目的1.掌握空间数据处理(融合、拼接、剪切、交叉、合并)的基本方法,原理。
领会其用途。
2.掌握地图投影变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熟悉ArcGIS中投影的应用及投影变换的方法、技术4.了解地图投影及其变换在实际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空间数据处理是基于已有数据派生数据的一种方法。
是通过空间分析方法来实现的,包括矢量数据的融合,剪切,拼接,合并,相交。
而这些操作主要是利用ArcToolbox里面的合并,相交等各种工具。
地理坐标系使用基于经纬度坐标的坐标系统描述地球上某一点所处的位置。
某一个地理坐标系是基于一个基准面来定义的。
我国常用的地理坐标系有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
当系统所使用的数据是来自不同地图投影的图幅时,需要将一种投影的地理数据转换成另一种投影的地理数据,这就需要进行地图投影变换。
只有在进行投影变换后,才能对图层进行面积的计算。
实验数据云南县界.shp; clip.shp西双版纳森林覆盖.shp 西双版纳县界.shp实验过程记录:(1)在ArcMap中新建一个地图文档,加载数据 GISDATA\西双版纳森林覆盖.shp 和GISDATA\西双版纳县界.shp。
调整图层顺序,将西双版纳县界置于下方。
(2)打开ArcToolbox,在ArcToolbox执行“相交”命令在“相交对话框”对话框中输入要素:依次添加“西双版纳森林覆盖”“西双版纳县界”两个图层。
输出要素类:设置为“西双版纳森林覆盖_Intersect1”。
(3)打开ArcToolbox,在ArcToolbox执行“擦除”命令输入要素:依次添加“西双版纳森林覆盖_Intersect1”“西双版纳县界”两个图层。
输出要素类:设置为“西双版纳县界_Erase”。
(4)打开ArcToolbox,执行命令“定义投影”命令。
点击“选择按钮”,从预定义的坐标系中选择(坐标系统\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s\Asia\Beijing 1954.prj)(5)在TOC中,右键点击图层“西双版纳县界_Erase”,查看属性,在属性对话框中,点击“源”选项页,查看这个图层的坐标系是否已经被指定为“北京1954地理坐标系”。
Mapgis实验报告范文

Mapgis实验报告范文实验员:胡蝶班级学号:1002601时间:2022.4指导教师:周青山老师实验名称:地图投影的制作、判别和变换实验地点:湖南城市学院实验楼418实验原理:mapgi、envi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实验材料和条件:中国地图、世界地图;计算机,铅笔;MAPGIS软件等。
实验目的:1、巩固学过的地图投影知识;2、掌握地图投影判别的方法、步骤;3、为正确使用地图投影奠定理论基础。
实验内容与步骤:1、地图投影类型回顾1.1、几何投影中、小比例尺地图投影:正轴圆锥、圆柱、方位投影;横、斜轴方位投影;大、中比例尺地图投影:高斯投影、UTM投影。
1.2、条件投影等积锥投影;等角锥投影;等距柱投影。
2、投影判别的一般原则2.1、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和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大尺度中尺度区域形状近似圆形区域南北延伸型区域两极地理位置赤道附近小尺度2.2、制图比例尺东西延伸型区域中纬度地区大、中比例尺地图,对制图几何精度要求高,制图区域范围小,宜采用高斯投影,UTM等;中、小比例尺地图概括程度高,制图范围大,多采用正轴圆锥、圆柱、方位等投影。
2.3、地图的主题和内容要求方向正确,应选择等角投影;要求面积对比正确,应选择等积投影;教学或一般参考图,要求各方面变形都不大,则应选择任意投影。
2.4、出版方式单幅图;系列图、地图集:同一图组(或系列)内投影尽可能一致,且投影种类不宜过多。
3地图投影判别的方法与步骤3.1方法1)观察法:观测地图的经纬网形状;2)量测法:经纬线方向形状变形量,3.2步骤1)根据投影判别的一般原则,并结合经纬网形状初步确定投影系统;A.经纬线形状的判别:目视并辅以量算判断。
经线形状有:直线,曲线。
纬线形状有:直线,同心圆弧,同轴圆弧,曲线B.经纬线是否直交。
2)量测中经上纬线间距变化,判定投影性质。
A.在中央经线上,找到标准点(线)的位置;圆锥投影、圆柱投影:标准切(割)纬线与中央经线的交点。
试验五 几何变换

EX05_data
实验步骤
1第一次尝试时总均方差是多少?
答:第一次尝试时总均方差是1.2153
2第一条记录的残差值为多少?
答:第一条记录的残差值为1.2157
3 Generate Features工具将中心线添加到 hoytmtn_trace.shp,为何这些线被称为中心线?
答:由于在矢量化过程中所有矢量的图层线都必须是依照原有的栅格图层的中心位置进行的,所以这些线必须是中心线。
答:在批量进行矢量化时要注意参数的设置
实验总结
完成了数据输入与编辑的实验,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完成了相关实验的任务,该实验显示了版本的更新,会产生较大的差异。
教师评价
4除了批处理之外还有那些其他的矢量化方式?
答:ArcGIS中除了提供上述的Arcscan矢量化二值化后的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图层,还可以直接根据栅格图层直接进行手动矢量化。
5使用这4 个初始关联点所产生的总均方差是多少?
答:使用这4 个初始关联点所产生的总均方差是3.53523.
挑战性任务:
EX05 文件加包含 cedarbt.tif,二值扫描的土壤图。本挑战要求执行 2 项操作:首先将扫描文件转换为 UTM 坐标系统(NAD 1927 UTM Zone 12N)并将结果保存为 rec_cedarbt.tif,如图3
图3 转换投影
其次对 rec_cedarbt.tif 中的栅格线条进行矢量化并将结果保存为 cedarbt_trace.shp。针对cedarbt.tif 有4 个 Tics,由左上角开始依次顺时针编号,这 4个 Tics的 UTM 坐标为:
6:仿射变换的总均方差是多少?
7:在对 rec_cedarbt.tif进行矢量化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

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一、引言配准和矢量化是遥感图像处理中的重要步骤,它们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应用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实验旨在探索配准和矢量化的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其有效性。
二、配准方法1. 影像预处理在进行配准之前,我们首先对原始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增强对比度和调整图像亮度等步骤,以提高影像的质量和可视化效果。
2.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配准的关键步骤。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算法提取图像中的特征点或特征线,常用的方法包括SIFT、SURF和ORB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SIFT算法进行特征提取。
3. 特征匹配特征匹配是将待配准图像与参考图像中的特征进行匹配的过程。
匹配的目标是找到两幅图像中相对应的特征点或特征线。
常用的匹配算法有最近邻匹配和RANSAC等。
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了最近邻匹配算法。
4. 几何变换在完成特征匹配后,我们需要根据匹配结果进行几何变换,将待配准图像与参考图像对齐。
常用的几何变换包括平移、旋转、缩放和仿射变换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仿射变换进行配准。
三、矢量化方法1. 影像分割在进行矢量化之前,我们需要将配准后的影像进行分割,将影像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常用的分割算法包括基于阈值的分割、基于边缘的分割和基于区域的分割等。
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了基于阈值的分割算法。
2. 矢量化矢量化是将分割后的影像转化为矢量数据的过程。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自动矢量化方法将影像中的区域转化为矢量多边形。
常用的自动矢量化方法包括边缘追踪、区域生长和形态学操作等。
3. 矢量数据处理在完成矢量化后,我们可以对生成的矢量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例如,可以计算矢量多边形的面积、周长和形状指标,或者进行空间查询和拓扑分析等。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我们选择了一组高分辨率航拍影像进行配准和矢量化实验。
经过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匹配和几何变换等步骤,我们成功地将待配准影像与参考影像对齐,并生成了配准后的影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学生实验报告姓名尹永义学号
_班级 2014B专业地理科学
实验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实验)
实验名称几何变换
指导教师及职称速绍华(讲师)
开课学期 2014 _至_ 2015_学年_下学期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编印
三种常用的重采样方法是:邻近点插值法、双线性插值法和三次卷积插值法。
邻近点插值法是将原始图像的最邻近像元值填充新图像的每个像元。
双线性插值法把基于三次线性插值得到的4个最邻近像元值的平均值赋予新图像的相应像元。
个相邻像元值的平均值。
16则用五次多项式插值法求出三次卷积插值法二、实验内容、步骤和结果
三、实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