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城市水系及水体景观总体规划( 城市水系规划 )

合集下载

市城区水系专项规划

市城区水系专项规划

南通市通州城区水系专项规划南通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二○一三年十一月目录1 总论 (1)1.1 规划目的意义 (1)1.2 规划指导思想 (1)1.3 规划原则 (1)1.4 规划依据 (1)1.5 规划范围 (2)1.6 规划基准和水平年 (2)1.7 城市水系规划的技术工作程序 (2)1.8 规划主要成果 (3)2 城市水系规划区域概况 (4)2.1 自然条件 (4)2.2 经济社会发展 (4)2.3 污染源分析 (4)2.4 水污染防治 (5)2.5 河道水环境质量状况 (5)2.6 已有控制性详规 (5)3 城市水系现状及分析 (15)3.1 现状水系 (15)3.2 水系历史演变 (15)3.3 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系布局的要求 (15)3.4 水系存在问题分析 (16)4 城市水系布局和水面规划 (17)4.1 城市水系布局 (17)4.2 城市水面规划 (24)5 城市河道生态水量的控制和保障 (25)5.1 河道生态水量确定方法 (25)5.2 河道生态水量计算 (25)5.3 河道生态水量保障措施 (25)6 城市河道水质控制和工程措施 (26)6.1 河道水污染与水质现状 (26)6.2 河道功能划分与水质目标 (26)6.3 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系整治方案 (27)6.4 河道生态修复方案 (28)7 城市水景观与水文化 (29)7.1 城市水景观 (29)7.2 城市水文化 (32)8 城市河道生态型护岸 (35)8.1 堤防护岸现状 (35)8.2 生态型护岸规划方案 (35)8.3 典型护岸工程分析 (36)9 城市水系管理 (39)9.1 水系管理范围划定 (39)9.2 水系管理内容 (41)9.3 水系管理法规 (41)10 城市水系规划工程建设意见 (42)10.1 水系规划工程系统 (42)10.2 规划工程投资 (42)10.3 近期工程建设计划 (44)11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分析 (46)11.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46)11.2 宏观效益分析 (47)1 总论1.1 规划目的意义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原通州市并入南通市成为通州区,南通市城市空间结构因此有了较大调整,由片区组团城市向T型城市转型,明确了通州区作为未来南通市的次中心。

山东省关于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的意见(2023)

山东省关于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的意见(2023)

山东省关于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的意见2023年8月,我省被水利部确定为黄河流域唯一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水网+”行动,构筑水安全保障网、水民生服务网、水生态保护网,建设水美乡村示范带、内河航运示范带、文旅融合示范带、绿色发展示范带,推动形成“三网四带”总体格局,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为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省级水网覆盖范围达到88%以上,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水安全保障更加坚实,重点防洪保护区、重要河段达到规划防洪标准,5级及以上河湖堤防达标率达到77%以上;水民生服务能力全面增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23年下降16驰,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90%;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不低于69.9%,城市和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清零;水网融合拓展领域日益宽泛,四个示范带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水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绿色发展新业态逐步形成。

二、聚力“水网+防洪安全”,筑牢水安全保障网1加快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

围绕“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总体架构,加快实施一批控制性枢纽工程。

论证实施东平湖蓄滞洪区综合治理工程,加高加固金山坝,实现老湖区分区运用。

加快青岛官路、烟台老岚、临沂双垠等水库建设,加快推进济南太平、威海长会口、聊城大沙河等14座大中型水库及南四湖退坪还湖等工程前期论证。

城市水系规划与生态建设研究

城市水系规划与生态建设研究

城市水系规划与生态建设研究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城市水系规划与生态建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关乎城市的景观风貌,更与城市的生态平衡、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

城市水系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犹如城市的血脉,为城市提供着诸多生态服务功能。

首先,水系能够调节城市的气候。

水的蒸发和比热容特性使其能够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从而在炎热的夏季降低气温,在寒冷的冬季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其次,水系可以储存和调节水资源。

它在雨季能够蓄水,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在旱季又能为城市提供一定的水源补给,保障城市的用水需求。

此外,城市水系还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河流、湖泊等水域为各类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同时也吸引了众多鸟类和其他陆生动物,丰富了城市的生态群落。

然而,在过去的城市发展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生态保护意识,城市水系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些城市为了追求土地的快速开发,填埋河道、湖泊,导致水系的连通性遭到破坏,水生态系统失衡。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使得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水质恶化,甚至丧失了生态功能。

同时,过度的水利工程建设,如硬化河道、修建大坝等,改变了水流的自然形态和生态过程,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为了实现城市水系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关键。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水资源状况以及生态环境需求。

首先,要确定合理的水系布局。

通过对城市地形地貌的分析,规划出相互连通、自然流畅的水系网络,保障水的自然循环和流动。

其次,要划定水系的保护范围。

明确禁止开发建设的区域,为水系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提供空间。

再者,要制定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规划。

合理分配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生态建设是城市水系规划的核心内容。

一方面,要加强水体的治理和修复。

采取有效的污水处理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逐步改善水质。

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水体,可以通过生态修复技术,如种植水生植物、投放微生物等,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

山东省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

山东省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

山东省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一、区位优势德州市地处山东省中西部地区,东邻济南市、南接滨州市、北连聊城市,处于胶济铁路与德州机场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

德州市是连接华东和华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交通运输便利。

德州市地处黄淮平原和亚热带过渡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自然环境优良。

二、空间格局德州市的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分为市中心区、城市发展区、新兴城市区和农业生产区四个部分。

1. 市中心区市中心区是德州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化的城市功能。

市中心区集中了大量的行政机关、金融机构、商业中心、文化设施等,是德州市最繁华的地区。

此区域的空间结构相对集中,交通便利,商业繁荣,是各类人才、资金和技术的聚集地。

2. 城市发展区城市发展区是德州市的主要城市化区域,包括城市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

这些区域由城市规划合理布局,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是德州市的人口集聚地和产业集聚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发展区的空间结构趋于多样化和立体化,各类城市功能紧密相连,形成了复杂而多元的空间网络。

新兴城市区主要是近年来城市扩展的新兴地区,包括新建的城市社区、物流园区、科技园区等。

这些区域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吸引力,是德州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空间结构上,新兴城市区的发展相对分散,但受到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的引导和控制,形成了有序的发展格局。

4. 农业生产区德州市的农业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市郊和周边地区,是德州市重要的农业基地。

这些区域面积较大,农民人口众多,农业生产活动频繁。

空间结构上,农业生产区与城市发展区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农业生产区的发展相对分散,农业活动与城市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隔离。

三、空间结构特点综合以上分析,德州市的空间结构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呈现出以市中心区为核心,城市发展区、新兴城市区和农业生产区相互衔接和辐射的空间结构格局。

市中心区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承担着辐射带动整个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资金和产业资源向其聚集,形成了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州市中心城区地下水压采工作方案的通知-德政办字〔2017〕81号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州市中心城区地下水压采工作方案的通知-德政办字〔2017〕81号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州市中心城区地下水压采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关于印发德州市中心城区地下水压采工作方案的通知德政办字〔2017〕81号德城区人民政府,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运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德州市中心城区地下水压采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8月30日德州市中心城区地下水压采工作方案为进一步改善我市中心城区水环境,扎实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工作,按照《2017年德州市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方案的通知》(德办字〔2017〕25号)和河长制工作要求,结合德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运河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三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治理目标2017年年底前封停“三区”内所有深井(深度大于等于200米),使地下水水位埋深有所回升,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二、主要任务地下水压采实行属地管理,“三区”政府(管委会)是实施地下水压采工作的责任主体。

要加快完善“三区”供水管网、自来水管网等替代水源工程末端的延伸覆盖;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制度,不得新打深井,严禁开采深层地下水;关停“三区”范围内全部深井。

三、工作安排(一)摸底调查。

“三区”政府(管委会)对辖区内深井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摸清深井位置、井深、用途、替代水源等基本情况,9月1日前将本辖区内深井清单由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后报市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水利协调联络组(以下简称联络组),同时报联系人一名。

要按照“一区一册”“一户一档”的要求建档立案,逐个深井取用水户制定水源置换方案,9月4日前将深井用水户封停水源置换方案由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后报联络组。

城市水系专项规划

城市水系专项规划

要求后返回 自然环境 。 水工业应将给水和排水作为统一体 ,
以融 入高 新 技术 的 水质 处理 为 核心 内涵 ,从而 实现 资 源的
水系规划策 略
按照 城 市发 展总 体 目标 , 尊 重水 系 自然 条件 ,维 持 水 系 健康 ,采取科 学 、合理 的 、行之 有效 的水 系规 划 策略 , 正 确处 理 水系 保护 与综 合利 用 的关 系 ,体现 城 市规 划对 水 系 功能 的 引导和 控制 。 1 . 划定 水面 蓝线 ,增 加 平时 有水 的水 面面 积
设 的理 念 。该理 念 强调 以生 态系 统理 论 为指 导思 想 ,以接
近 生态 自然 、模 拟 自然 为建 设理 念 。
水 系建设相关理念
随着 城 市发 展对 城 市环 境 的要 求不 断提 高 ,水 环 境的 改善 日益受 到政 府 和社 会 的重 视 ,专 家学 者在 对城 市 水系 治理 的 研究 过程 中 提 出了一 些 新 的观 点 ,以下 选取 了 几个 具有 代 表性 的理 念进 行 介绍 。
市 人层毕 杰 环 揞 .提 抖 城 市 功 能 .侃 i #城 市 健 唐 . 调和百 T 辖 缱 的 始 羼
D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8 9 7 2 . 2 0 1 5 . 0 5 . 0 1 5
城 市水系专项规划
水系 专项 规 划是 对 城市 发展 重 点领 域 的系 统性 研 究 , 为 了加 强对 城 市水 系 的保护 与 管理 ,体 现 城市 对水 系 功能 A 9 g l 导 和控 制 ,实 现社 会 、环 境与 经济 并 重的 综合 效 益 。 本文 对 城市 水 系相 关理 念 进行 整理 介绍 ,提 出城 市水 系规 划策 略 ,介 绍 水系 的岸 线规 划 和水 系补 水 工程 措施 ,希望 对城 市 水系 规划 编制 有 所帮 助 。 把 退 化 的 生 态 系 统 恢 复 到 既 可 以 最 大 限 度地 为 人 类 所 利 用 ,又 保持 系统 的 必要 功能 并使 系统 达 到 自维持 的状 态 。 逐 步建 立 人 口 、资 源 、环境 与经 济社 会协 调 和可 持续 的动 态平 衡 。达 良俊 、 颜 京松 提 出了 “ 近 自然 型 ”城市 河 流水 系恢 复和 水景 观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359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水系规划规范》的公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359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水系规划规范》的公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359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水系规划规范》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09.07.08
•【文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359号
•【施行日期】2009.12.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已被修改
•【主题分类】标准定额
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359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水系规划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城市水系规划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513-2009,自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4.2.3、4.3.4、5.2.2(4、5)、5.3.2、5.3.4、
5.5.1、
6.3.1、6.3.2、6.3.4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九年七月八日。

城市居住区水体景观的设计与应用评析

城市居住区水体景观的设计与应用评析

城市居住区水体景观的设计与应用评析摘要:时下,旺盛的建筑业持续发展,给居住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变革与挑战,将建筑与水环境结合在一起,营造生态型社区,是主流也是时代的趋势所在。

但凡带有水体景观、或者水景营造比较好的居住区,都是城市的焦点、亮点位置。

本文主要是对城市居住区水体景观的设计和应用的探讨,仅为本人自己的一些实际客观的思路,以供与大家交流学习。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水体景观,设计,分析1、城市居住区水体景观现实需求在现代城市居住区中以水为主题,美化、活泼户外景观、改善生态环境条件的水景观皆称为城市居住区水景。

城市中的水体象征着文明与灵性,渲染着城市的生机与艺术的魅力,而居住区内的水景更能满足人们亲水的要求。

它的风韵、气势、清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引起无限的遐想。

居住区内的水景对于生态、景观、文化及娱乐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并且经常是造园上的主景,易于吸引视线,增加景园之美,使景色生动。

根据有关统计,南京江北地区2000年以后新建楼盘,都不同程度的考虑了水体景观的使用。

调研中除部分初期建设的安置房(桥北小区)和小开发商新建楼盘(幸福美地)未营建水景,大部分楼盘都在不同规模的使用水体景观来增亮居住环境,其中不少楼盘直接打出水体景观概念(江景概念:明发滨江、威尼斯水城;水城概念:江岸水城、威尼斯水城;景观河概念:天润城)。

随着南京市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环境质量,特别是遭受工业污染频繁、生态危机的现实背景下,“健康住宅”理念被人们所认同和推崇。

水是大自然最宝贵的馈赠,从功能上看,或动或静的水景不但令人赏心悦目,还能调节空气湿度,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生态健康。

地处长江沿岸的南京江北区域,人们自古就喜欢择水而居,《黄帝宅经》就指出:“宅之泉水为血脉”。

古诗曰:“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

”中外古今的豪宅名园,无不以水相依。

借水造宅,可以让生硬的建筑充满灵性。

特别是住宅形态、品质越来越趋同的今天,消费者更加渴望居住环境情况的变化和提升,这是调研中人们集中反映的内心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州城市水系及水体景观总体规划( 城市水系规划 )(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德州市城市水系及水体景观总体规划项目类型:城市水系规划,城市水网规划,水体景观关健词:城市水环境,水系规划,城市河道净化,城市防洪蓄涝规划,污水处理,滨水景观设计,城市设计,主题公园,生态水网生态研究、水源涵养、雨水收集、城市湿地、旅游发展水文化与水景观,水生态导读:本规划立足于德州市独有的水环境特征与开发潜质,九地项目组在深入研究城市总体规划与基地现状并充分借鉴国内外同类型规划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确立其总体规划思路,加强水岸与城市之间的视觉与空间联系,尊重和改善生态系统,包括水文系统、植栽系统以及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建设雨水处理设施,保育现有湿地,做好防洪保护,保障城区设计标准内的防洪安全,结合城市规划,建设自然、亲水、生态、休闲的滨水空间系统,形成“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城市水系风貌,达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

本次规划突出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基本理念,合理配置城市水资源,改造环境、完善功能、提升形象、梳理生态水网,并对水环境、水安全,水景观和水文化、规划实施措施及开发时序等做出科学规划,对重要节点的空间布局与开发方式提出规划控制与引导。

建设城市生态水系;健全生态水网结构,合理划定河道等级,确定防护绿地范围,定位骨干河道功能,完善防洪防涝体系,改善区域水环境。

挖掘水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替力价值,增加市区可开发利用土地面积。

九地项目组对规划提出“一轴一环、四带九湖、十六廊45海子”涵盖的具体节点的功能、规模、性质、水位等相关指标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各片区水系布局,对水系及其滨水景观进行优化和调整,完善支流体系。

将城市水系及两岸地区打造成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商贸服务、生活居住等多功能、复合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带;形成以“水体、绿色、阳光,城市”为一体的滨水空间。

形成德州新的经济发展带、亮丽的景观旅游带和宜人的生活休闲带。

项目深入调研德州市区范围内的水系和水利设施等现状基本情况后,查明水系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对防洪、排涝、灌溉、水环境保护、水景观建设、水资源利用及配置和水利管理等规划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规划,结合城市发展要求,通过德州市生态水系规划,结合城市建设,达到“安全、生态、文化、和谐”的总体目标和“水清,岸绿,景美,船通”的效果,最终实现德州城市“水优、水活、水清、水美”的城市水网文化,为德州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规划背景德州,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素有神京门户、九达天衢之美誉。

京杭大运河贯通后,德州誉为四大漕运码头之一,运河水见证了德州昔日的繁华。

现状德州属于资源型缺水城市,境内水系均属雨源型河流,主要河流包括南运河、减河、岔河、马颊河;多数在干枯期均会出现断流。

此外,现状还有新湖,长河公园等湖泊型水系,仙人湖、得月湖两大水库,以及流域内形成的局部洼地。

规划初期,总结德州城市水系问题,大致分为4点:1、水生态系统的连续性遭受破坏;2、干旱与洪涝并存;3、水质污染;4、城市水景观与水文化逐步遗失。

为了进一步突出城市特色,整合水资源的开发利用,2008年,德州市组织了《德州城市水系及水体景观规划》方案征集,2008年底组织该规划专家评审会,投票选举出深圳九地国际提供的3号方案为中标方案,深圳九地国际针对德州市水系及水体景观进行了深化编制工作。

经过设计团队对市区水资源配置、水环境的生态治理、水系连通的可行性及水景观建设等方面的反复论证后,完成了《德州城市水系及水体景观规划》编制工作。

为下一步水系规划建设工作打好了基础。

规划区范围包括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及城市东拓部分,总用地面积约180平方公里。

涉及有古运河、岔河、减河和马颊河四条河流和沙王沟,陈段沟,艾家沟河道及仙人湖、得月湖、新湖、长河公园等重要水系。

规划构思规划定位:九河故地、天衢水城规划理念:地平线上的彩丝带水系特色:人文德水,彩丝溶城“时间轴”:基于对德州本地资源的深入剖析,结合城市发展现状及环境特证,我们提出:“时间轴”的概念及凸显德州“文化古道、风景绿道、休憩游道、生态廊道”的主题理念。

“四带”古运河---文化古道---黄带岔河---和谐绿道---蓝带减河---观光游道---红带马颊河---生态廊道---绿带规划分析:城市水文化与人文关怀:本次规划紧扣“九河故地、天衢水城”所体现出的运河文化、现代人文思潮,运用水系规划结构从文化与景观两个层面对城市水文化进行重构。

一轴、一环、四带是城市的标识性景观,体现出四河阅城的现代水文化;廊道系统是城市的景观带,形成水脉雅城的水文化格局;海子、湖泊系统作为城市的生活景观,是城市特色的延续和人文关怀的体现。

城市防洪排涝:城市蓄涝系统由防洪河道、排涝河道、蓄涝区、滞洪区组成。

德州地区大规模分布的海子,为城市提供了绿色蓄涝基础,海子、湖泊系统作为这个有机链接的组成之一,将具有蓄涝作用的海子与城市的排涝河道和雨水管道相结合,使其在汛期发挥滞洪蓄涝基础性作用。

城市水系可持续发展:本次规划通过城市水系三大系统的构建,为德州带来安全畅通的行洪蓄涝系统、经济繁荣的产业系统、风景秀丽的景观系统、独具地域风情的文化系统、水清岸绿的生态系统、人水和谐的休憩系统等六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水环境(1)依托城市总体发展方向的水系网络调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德州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对现有的城市水网结构进行调整,增强水域之间的联系与整体循环的畅通,使水系的综合功能与城市整体定位相辅相成。

(2)提高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性汲取国内外水系水体规划的先进经验,在保持德州城市水系现有功能的前提下,以城市总体发展步调相一致,逐步发展并提高其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等综合功能,从而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

(3)确保水体环境的健康性研究国内外水系污染治理的先进经验,总结并归纳符合德州水质目前特点的方法。

水体流域循环控制:对德州城市水系在海河流域中的地位以及南运河在京杭运河中的价值提出评价,从整体循环的角度控制城市水系的联通,确保流域整体水体环境的良性循环。

污染源治理及控制:对点源及非点源污染分别提出治理控制建议,就产生污染的工业企业的控制性引导政策提出具体措施,对现有的污水处理方法提出综合评价并提出改造意见。

(4)生态化的河流治理措施通过生态化的河流治理技术改善水体整体环境,创造接近自然的河道形态,强化水体自净功能,恢复并逐步改善河道生态系统。

(5)增强水体与城市之间的联系通过改善滨水交通环境增强水体与城市之间的联系。

水体组织网络化,发展水上游览路线。

城市与自然共生:创造和谐的多自然生态体息河流生态化对河道流路及河床物理特性进行改造和恢复,创造更接近自然的多样化的水流形态,在河道的水文地貌特征得到基本恢复的基础上,进行滨水生物带建设,主要为植被缓冲带建设。

90年代初,日本开展了“创造多自然型河川计划”。

仅在1991年,全国就有600多处试验工程。

日本建设省推进的第九次治水五年计划中将2300公里河道改为植物堤岸1zioo公里河道改为石头及木材护底的自然河堤。

实践表明,该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地下水的渗透和水的良性循环,提高了水边环境的自然净化功能。

出自:神奈河县横滨地区公园管理粤务所.四季森林公园萤火虫生息环境育成调查报告1988年水景观(1)与城市绿地相结合,大力打造滨水绿色休闲游憩体系与德州现有的点状城市休闲绿地相结合,改造水景观成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有力组成部分,并成为德州城市的特色风貌。

(2)与城市功能体系相结合,创造多元的水景观与城市居住、商业、行政等功能区相协调,规划水景观成为其中有力的组成部分。

改善德州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

(3)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塑造城市形象的核心水系是德州城市组成中有机的一部分,挖掘并传承德州的地域文化,通过全面而具有特色的景观规划,塑造德州城市形象,并使得水成为最重要的核心。

水安全水是自然界的一大元素,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的高低涨落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水安全是河流水系水体规划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1)整体防洪治理将河道纳入整体流域防洪系统之中,从宏观的角度控制德州城市的防洪排涝系统,逐步改善现有的退水设施。

(2)给水配水措施通过中观的水体联系循环措施解决德州城市缺水的现状。

通过一定的配水工程加速河道的流动,从而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

(3)雨水收集治理措施通过一定的雨水收集措施实现河流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

水经济水经济就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依托水资源,将治水、护水与开发水相协调而发展起来的经济。

传统的水经济包括依水而居,靠水而作,依水建城等传统居住模式。

现代化背景下的水经济包括依水发展商业、交通运输业、水产养殖业等亲水产业,并融合人居和谐的房地产业\非接触型旅游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的环保产业等。

水经济策略:发展水经济策略的目的是通过水系的整治河改造提高城市总体环境品味,创造以多元化城市功能相结合的富有活力的滨河经济产业带,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尽可能地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自然生态的滨水区域——建立城市的生态网络行政办公的滨水区域——集中管理,确保生态网络保护区域的正常运营公共商业的滨水区域——多样性的滨水公共开放空间,刺激旅游业\商业等休闲产业水文化德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源远流长的水文化是德州两千年城市文化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它不仅有着深厚的物质价值,更在精神领域中对城市的整体价值定位、区域开发条件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德州水文化的理解,将其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漕运文化:明朝中后期,南方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南北交通往来频繁,漕运渐渐成为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

德州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逐渐发展为“九达天衢”的南北交通要塞。

漕运文化不仅体现了德州人民求富重商的务实精神,更是德州悠久城市文化的体现。

治水文化:历史上,德州一直是古黄河人海的必经之地,下有9支人海。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黄河经历了6次大规模迁徙改道,其中两次经过德州。

德州境内至今留有黄河涯、李船头等古村庄名。

这种因自然地貌形成的文化,是德州水文化的一大特色。

地域民俗文化:德州历史悠久,重德守诚的德州人民创造了绚烂缤纷的地域民俗文化,在城市发展的长河中生生不息,世代相传。

人与城市共生:再造城市文化创造河流艺术空间丰富滨水休闲空间增添现代文化趣味加强河道游览功能……水生态生态系统城市内的河流、沟渠、湖泊、坑塘形成了各自的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

湖泊生态系统,坑塘生态系统,都属于自然生态系统,为非人工生态系统,是社会发展和物质循环的基础,同时也作为城市系统的一部分。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为中心、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人的需要为目标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经济生态系统,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城市人工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综合,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人工生态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