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词类笔记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笔记讲义第五章 语法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笔记讲义第五章语法第五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学习要点:了解语法的基本特征,掌握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
人们的言语行为必须符合语法规则,否则就无法交流信息。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从言语表达的角度看,说写者在用词造句时必须遵循语法规则,否则听读者会不知所云或感到别扭。
例如,光有“力量、就、知识、是”几个零散的词,还无法表达意思;把它们加合成“力量就知识是”或“是就知识力量”,也还是不能表达意思,因为这些组合不符合汉语的结构规则。
只有按照汉语语法规则,把它们组成“主,动,宾”的结构,即说成“知识就是力量”,才能让听读者理解。
又如,当听到外国学生说“一点点我不舒服”“尽管天塌下来,我也能顶得住”这类句子时,我们能明白其意,但会感到很别扭,觉得不像中国话。
原因在于这类组合偏离了汉语的语法规则。
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则,前一句中的“一点(点)”不能用来修饰全句,也不能用来修饰形容词,应改为“我有点儿不舒服”。
后一句前后两个分句是让步关系,应改为“即使......也”。
“尽管......也”在汉语中不能搭配。
第二,从话语理解的角度看,听读者在理解话语时必须借助语法规则的指示,否则无法理解。
例如一个不懂“主,动,宾”结构规则、不懂“是”表示判断的语法意义的外国人,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句子的意思的。
同样,若不懂“什么”的否定用法,也是无法真正理解“你都懂什么~”这句话的含义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在表达时并不是先想好语法规则再说话或写文章的呀,对了,我们在表达时,一般不会这样做。
那语法规则怎么起作用的呢,是下意识地起作用的。
既会下意识地起作用,那为什么还要学呢,因为只靠“下意识”还无法避免语法错误,特别是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时。
只有自觉地系统地学习了语法规则,才能自觉地更好地利用语法规则,避免在言语交际中出现语法错误。
要做好语言文字工作,语法规则的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
黄伯荣《现代汉语》上下册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一、现代汉语定义1、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例范的一般话。
2、现代汉语这个词往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说:广义的解说指现今世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含民族共同语——一般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一般话二、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北方(北京话)吴(苏州话)湘(长沙话)赣(南昌话)客家(广东梅县话)闽(福州话)粤(广州话)三、现代汉语的特点1、语音方面:音节界线分明、乐音许多,加上腔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此拥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详细表现以下:(1 )没有复辅音(2 )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 3 )有差异意义的腔调( 4 )音节总数有限,简洁而明确2、词汇方面(1)⒈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2)宽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3)双音节词占优势3、语法方面:汉语是剖析性的语言,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类标记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表现出一系列的特点(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2)语法(词法、句法)结构拥有一致性(3 )词拥有多功能性:某一类词常常能够充任多种句子成分(4)词语组合受语义、语境的限制(5 )量词、语气词十分丰富: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常常不同,语气词常出此刻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异第二章语音一、人的发音器官肺随和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三、语音的社会属性1、它第一表此刻音义联合的社会性上,语言的各种意义靠语音表达出来,语音和意义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只需获得社会公认即可2、相同的语音形式能够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同一个意义又能够有多种语音形式3、语音有系统性,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4、社会属性是语音的实质属性四、语音单位:音素、音节、生母、韵母、腔调、音位1、音素( 1 )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区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一般话中的“他t ā”和“踢 t ī”都各是一个音节,二者声母相同,腔调相同,但是ɑ、i 不同,即韵母不同,发音就不相同,ɑ、i 再不可以往下分了,它们就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就是音素。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整理

物理性质:
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2.
生理性质:
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的
3.
社会性质:
要表达一定的意义
物理性质
「音咼:
指声音的咼低,
v-1-t宀 十Hr-te二•砧jk-1-t4曰
汉语声调
决定于发曰体振动的快慢。
音强:
指声音的强弱,
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语调
音长:
指声音的长短,
、/4切、厶4-PL一4rr—P【、匚?!iAAh牟彳
1)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
女口:
2)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女口:
例:“音位”和“音素”的区别
区别在于能否辨义:能辩义:音位;不能辩义:音素
如:n,l在普通话中是不同音位,但在南京话中是同一音位,不同音素
例: 判断音位个数
h
h
(三)记音符号
1.汉语拼音方案
作用:1)给汉字注音
2)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空额
kong'
e
02年(3分):《汉语拼音方案》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其主要用途是什么?
1)由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五部分组成;
2)主要用途:
A.主要用来给汉字注音和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B.还可以用来作为汉族和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
C.用来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e: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i: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女口:jit1
u:舌面,后,高,圆唇元音女口:pusu
u:舌面,前,高,圆唇元音女口:quyu
00年(6分):普通话中zhi、zi、ji三个音节的韵母在发音上有什么不同?上述三 个韵母用国际音标怎么标写?
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词类笔记

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词类笔记第⼀节语法概说语⾔三要素:语⾳(语⾔的物质外壳),词汇(语⾔的建筑材料),语法(语⾔的组合法则)语法:1)语法规律——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2)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事实的说明,带有主观性。
语法研究三个⽅⾯:句法、语义、语⽤。
语法体系:1)语法系统——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2)语法学体系——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个民族语⾔的语法系统只有⼀个,⼀个民族语⾔的语法体系可以不⽌⼀个。
语法性质:1)抽象性、概括性2)稳固性,但⼜具有时代特征3)民族性语法单位 : 1)语素:语⾔中最⼩的意义结合体。
2)词:最⼩的能够独⽴运⽤的语⾔单位。
3)短语:由词组成、没有语调的语⾔单位,是造句的备⽤单位。
4)句⼦:具有⼀个句调、能够表达⼀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单位,句⼦前后有隔离性停顿。
句法成分:句法构成的组成成分。
1)主语: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两者之间是陈述关系。
2)动语:是⽀配、涉及后⾯宾语的成分。
3)宾语:位居动语后头,表⽰⼈、物或事情,是动作所⽀配、所涉及的对象。
4)修饰语:a)定语:名词性短语⾥中⼼语前⾯的修饰语,位居名词前头、修饰名词的成分。
b)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中⼼语前⾯的修饰语。
位居动词形容词前头的修饰成分。
5)补语:动词、形容词性短语⾥中⼼语抹布的补充成分。
位居谓词后头起补充说明作⽤。
※层次分析法※成分符号减半法——动前有主状,动后有补宾。
第⼆节实词(上)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划分⽬的: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法。
分类依据:1)主要依据:词的语法功能——词的分布功能,实词在语句⾥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即词的职位。
实词都能当句法成分。
还指词与词的组合能⼒。
2)参考依据:词的形态和意义形态:构型形态。
重叠(研究——研究研究)构词形态。
凿(单独为动词,加“⼦”构成名词)意义: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部分整理版

现代汉语·语法一、词类一般将词归并为三大类:一是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以及代词。
从语法上说,实词的主要特点是在造句中能充任主要句法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中心语等。
二是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虚词,除了在意义上比较虚灵,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起某种语法作用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在造句中不能充任主要的句法成分...........。
三是特类词,包括叹词和拟声词。
一、名词名词,从意义上看,都表示人或者是事物。
所谓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例如:学生老虎桌子报纸水汽油空气氧气……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例如:思想作风规则风格品德文学艺术……也可以指时间、处所、方位........,例如:今天去年上午刚才星期一……上海东京王府井西单新街口……上面下边前头后方左右东北东北西南……一般将专门表示时间的名词称为“时间名词”,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能作主语、.......宾语、定语外,还经常作状语.............。
将专门表示处所的名词称为“处所名词”。
将专门表示方位的名词称为“方位名词”。
从语法功能上看,名词经常作主语、宾语,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
名词一般不能作谓语,不能作状语或补语,也不能带宾语或补语;名词不能受“不”或“很”的修饰。
二、动词从意义上看,动词表示动作、行为。
可以是具体的动作,例如:走笑吃写……可以是某种行为,例如:学习研究参观分析……可以是某种心理感觉活动,例如:想考虑爱讨厌认为同意反对……可以是意愿,例如:愿意能够可以应该应……一般将表示意愿的动词称为“能愿动...词.”(也有人称为“助动词”)。
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也可以是一种存在...,例如::..、.变化..、消失有是在存在变成成为发生发展生长死亡消失……趋向动词,来去上下进出回开过起上来、下去、起来从语法功能上看,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或能带补语。
黄伯荣_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整理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整理第一章语音考试内容:1)声母表: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送气不送气2)韵母表:高低,前后,圆唇否3)音节结构表4)拼合规律表5)变调的规则4条一、普通话的定义:汉民族共同语1)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2)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3)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二、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1.物理性质:是语言的物质外壳2.生理性质: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的3.社会性质:要表达一定的意义物理性质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汉语声调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语调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轻声音色(音质):指声音的特色。
1)发音体不同(区分声母、韵母) 2)发音方法不同 3)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二)语音的单位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辅音:发音时气流受阻2.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普通话的一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
3.音位:是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例: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是对等的概念吗?答:不是,因为元音,辅音;声母、韵母是从不同系统分的类。
1)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guāng中的“ng”2)辅音n既可作声母,也可作韵尾。
如n.án.,n在音节开头是声母,在音节末尾的n是韵尾韵母和元音也不相等1)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
如:tā , xiā ,guài2)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如:gān , gēng ,guān例:“音位”和“音素”的区别区别在于能否辨义:能辩义:音位;不能辩义:音素如:n , l 在普通话中是不同音位,但在南京话中是同一音位,不同音素例:判断音位个数hán 和 lán :共 h , l, a , n 4个音位hán 和nán :共 h , l, a 3个音位(三)记音符号1.汉语拼音方案作用:1)给汉字注音2)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2.国际音标1886年,国际语音学会于伦敦制订。
高中语文 现代汉语黄伯荣笔记

《现代汉语》总体目标1、完整地地了解普通话语音系统,熟练地描写和分析普通话语音,读音符合规范。
2、系统的掌握现代汉字知识,正确使用汉字。
3、正确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有关概念,了解词的构造,熟练的辨析词义。
4、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知识,具有辨识词性、分析句子、辨别句子正误及修改病句的能力。
5、了解修辞的原则,分期常见的修辞格的功能,恰当地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第一章绪论(一) 概说1、汉语 1.1汉语(汉语是汉族的语言。
)1.2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解释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现代汉语方言。
我们这里讲的主要是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3、现代汉语方言(包括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3.1 北方方言(又称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
)3.2 吴方言(又称江南话、江浙zhe4话,以上海话为代表。
)3 3 湘方言(又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
)3.4 赣方言(又称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
)3.5 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3.6 闽方言(分布在福建、海南、台湾,以及广东、浙江的部分地区。
闽方言又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方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中方言,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方言,以莆仙话为代表。
) 3.7 粤方言等(又称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1、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1) 以北京语音系统为语音标准(2)以北方方言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3)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2、当前语言文字的工作方针、任务(“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词类笔记

D10.27第一节语法概说语言三要素: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语言的组合法则)语法:1)语法规律——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2)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事实的说明,带有主观性。
语法研究三个方面:句法、语义、语用。
语法体系:1)语法系统——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2)语法学体系——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语法性质:1)抽象性、概括性2)稳固性,但又具有时代特征3)民族性语法单位: 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意义结合体。
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3)短语:由词组成、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4)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前后有隔离性停顿。
句法成分:句法构成的组成成分。
1)主语: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两者之间是陈述关系。
2)动语:是支配、涉及后面宾语的成分。
3)宾语:位居动语后头,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4)修饰语:a)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位居名词前头、修饰名词的成分。
b)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位居动词形容词前头的修饰成分。
5)补语: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抹布的补充成分。
位居谓词后头起补充说明作用。
※层次分析法※成分符号减半法——动前有主状,动后有补宾。
第二节实词(上)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划分目的: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
分类依据:1)主要依据:词的语法功能——词的分布功能,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实词都能当句法成分。
还指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2)参考依据:词的形态和意义形态:构型形态。
重叠(研究——研究研究)构词形态。
凿(单独为动词,加“子”构成名词)意义: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印欧语系里,划分词类主要凭词的形态标记,虚词无词类形态标记和功能可言,只凭语法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10.27第一节语法概说语言三要素: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语言的组合法则)语法:1)语法规律——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2)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事实的说明,带有主观性。
语法研究三个方面:句法、语义、语用。
语法体系:1)语法系统——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2)语法学体系——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语法性质:1)抽象性、概括性2)稳固性,但又具有时代特征3)民族性语法单位: 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意义结合体。
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3)短语:由词组成、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4)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前后有隔离性停顿。
句法成分:句法构成的组成成分。
1)主语: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两者之间是陈述关系。
2)动语:是支配、涉及后面宾语的成分。
3)宾语:位居动语后头,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4)修饰语:a)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位居名词前头、修饰名词的成分。
b)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位居动词形容词前头的修饰成分。
5)补语: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抹布的补充成分。
位居谓词后头起补充说明作用。
※层次分析法※成分符号减半法——动前有主状,动后有补宾。
第二节实词(上)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划分目的: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
分类依据:1)主要依据:词的语法功能——词的分布功能,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实词都能当句法成分。
还指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2)参考依据:词的形态和意义形态:构型形态。
重叠(研究——研究研究)构词形态。
凿(单独为动词,加“子”构成名词)意义: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印欧语系里,划分词类主要凭词的形态标记,虚词无词类形态标记和功能可言,只凭语法意义。
※虚词有依附实词表示语法意义的能力,但不能充分句法成分。
(一)名词1.名词的意义和种类表示人或事物或时地的名称。
1)专用名词鲁迅中国澳门2)普通名词朋友(个体);群众(集合);道德(抽象);阳光(物质)3)时间名词秋天、早晨、明年4)处所名词东郊、周围;(新疆、北京、亚洲等兼属专用、处所名词)5)方位名词前、后、左、右2.名词的语法特征1)放在动词前后分别作主语和宾语,多数能做定语和带定语,不能作补语。
2)前面能够加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不能加副词。
※ 一个人,不人;※很淑女、太传统:在此类名词的语义中,都包含一种描述性语义特征。
3)不能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亲属称谓及其它少数除外:妈妈、星星等4)经常用在介词后头、组成介词短语:[用事实]讲话;[被人]发现。
5)汉语名词单数、复数同形。
※朋友们、你们的“们”之后不能再受数量短语修饰。
指物名词加“们”是拟人用法。
“们”还具有表示“定指”的语用意义,一般不作宾语。
3. 时间名词和方位词1)时间名词比较特殊,除了能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外,还经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
——他昨天来了。
2)方位词表示方向、位置。
前头往往加介词,组成介词短语——在椅子上;少数方位词可表示时间“出发以前、三天之内、在出发前”等。
(二)动词:1. 动词的意义和种类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现等。
1)动作动词:走、听、看、批评2)心理活动:爱、怕、恨、希望、讨厌3)存在、变化、消失:在、演变、发展、生长、消失4)判断:是5)能愿动词:能、会、敢、应该6)趋向动词:来、去、开、过7)形式动词:进行、予以、加以2. 动词的语法特征1)多数能作动语带宾语,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2)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只有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一些能愿动词前能加程度副词,很怕他、很喜欢他、很羡慕他3)能构成V不V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如“看不看书”4)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时态5)动作行为动词可以叠加,短促动作的运量小或时量短或尝试、轻松等意义,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AA、ABAB、AAB“想想、打扫打扫、散散步”※单音动词重叠式第二音节读轻声。
但“红旗飘飘、蝴蝶飞飞”表示反复延长,读原声。
3.三类特殊动词1)判断动词“是”A)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B)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
C)表示事物的存在。
※常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表示肯定。
“他的性格是变了、他是走了、今天是很冷”表示“的确、确实”,要重读,不能省略。
2)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能用在动词语、形容词语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
有评价作用。
表可能: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要东西”、“会英文”的“要、会”是一般动词。
表必要:要、应、应该、应当表意愿:肯、敢、要、愿、愿意※与作状语的副词不同,有“V不V”和“不V不”式,※还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能愿动词与一般动词也不同,不能用在名词前面,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了、着、过”,不能带数量补语。
3)趋向动词表示移动的趋向,有单音,双音。
可以单独作谓语或谓语中心“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拿<出>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三)形容词1.形容词表示形状、性质和状态等:1)性质形容词:好、坏、伟大、勇敢、高、低2)状态形容词:雪白、笔直、火热2.形容词的语法特征1)常作定语和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少数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
“快走、老实说”。
通常重叠或加助词“地”才可以作状语。
“慢慢说、呆呆地望着他、得意地想着”。
一部分能作补语“看清楚”2)不能带宾语。
但有些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时能带宾语。
“端正态度、纯洁队伍”。
——使动词前加程度副词时是形容词,不带宾语。
后带宾语时不能前加程度副词。
3)性质形容词大多受程度副词修饰。
“很简单、太小”。
性质形容词和重叠式的状态形容词,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4)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即以形态变化表示性状程度的加深或适中,重叠后不能加“很”。
(原式和重叠式是一个词的两种形式,词性不变)5)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
“红彤彤、亮堂堂”6)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漆黑”等不用加“很”,但重复“雪白雪白的”,表示强调,属于修饰的反复格,不算构形重叠。
(四)区别词1.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或区别性特征,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
往往是成对或成组的。
2.语法特征1)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2)不能单独作主语、谓语、宾语。
3)不能前加“不”,否定是前加“非”。
(五)数词1.意义和种类:表示数目或次序。
1)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系数词(零至九)、位数词(十至兆)。
汉语计数是十进制。
A.倍数:三倍=百分之三百。
增加了三倍≠增加到三倍B.小数C.分数数目减少可用分数表示,不用倍数。
D.概数放在数词或数量词短语后头;相邻两个基数词连用也表示概数。
2)序数词:表示次序前后。
在基数前加“第、初”,“甲乙丙丁、子丑寅卯”2.数词的语法特征1)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能作句法成分。
一般不直接跟名词组合。
但仍保留某些古汉语成分“一草一木”;“两姐妹、七昼夜”等组合在语义上强调它是一个整体。
现代汉语所用的数名短语,是古代汉语语法的遗留。
数词和量词之间不能加进别的词,但例外是“大、小、长”基数词不能单独做句法成分。
只有在数学计算或方言格式中可单用。
序数词在专名时可直接修饰名词“(第)二车间”2)数量短语通常用作定语或补语、状语。
3)“俩、仨”是“两个、三个”的全体数量词,后头不能加“个”4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表示减少;分数可表示增加和减少。
表达数目的增减是用原来的数目做基准。
增加:增加、增长、上升、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
Eg: 从十增加到五十——增加了四倍。
增加、增长、上升、提高“到”——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
从十增加到五十——增加到五倍。
减少:减少到、降低到、下降到“了”,指差额从十减少到一——减少了十分之九“为”,指减少后的余数从一百减少到十——减少到十分之一(六)量词1.意义和种类名量词:表示人和物的计算单位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
·表示动作延续时间长短(时段)的动量词可以称为“时量词”·凡是直接加数词,不能加数量短语的是量词,例如“分、秒、点”·前加数量短语的是名词“中午、秋天、时期”·能直接加数词,有时又能加数量短语的时间词是兼属量词和名词。
“星期、礼拜、小时”·一种由两三个不同量词复合而成的词叫复合量词“人次”,与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都不能作定语,用在名词后头作补语。
2.量词的语法特征1)量词总是位于数词和名词之间。
2)单音量词大都可以重叠、表示每一、逐一,能单独充当定状补主谓语,不能作补宾语。
3)由数词和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也可重叠“一队一队的人”,作定语,表示数量多;作状语则表示按次序进行;作主语表示“每一”4)量词有时单独作句法成分。
“馒头论个、我想有个家”5)量词与名词组合在普通话和方言里各有自己的习惯。
6)在指示代词后面构成指量短语“这本、那件”。
量词短语:数量短语和批量短语。
※体词:数词、量词与名词的语法功能比较接近,三者全起来成为与谓语相对的体词。
包括人称代词。
=名词性短语或名词语。
(七)副词1.意义和种类:副词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短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1)程度:很、大、过于、几乎、倍加、比较2)范围:都、总共、仅仅、单单3)表示时间、频率:已、曾经、刚刚、常常4)处所:四处、随处5)肯定、否定:必、的确、不必、是否、不曾、无须6)方式、情态:肆意、特意、公然、赶紧7)语气:难道、究竟、何尝8)关联:便、也、却、再、就2.语法特征:1)都能作状语,几乎都能修饰动词、近半能修饰形容词。
2)一般不能单说,一些可在对话中省略3)部分兼有关联作用。
4)“没有、没”是副词又是动词。
否定人物或事情的存在时是动词,否定动作事性状的存在时是副词。
5)“白、怪、净、老”修饰名词时是形容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时是副词。
※凡是能作谓语、谓语中心,又能作定语或补语的是形容词,否则是副词。
※时间副词不能作主语、宾语,时间名词可以。
时间名词能加介词组成介词短语。
※副词和区别词只有作修饰语的功能,可以合称为“加词”。
(八)代词1.意义和种类:代替和指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