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笔记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
举例:zhi中的-i是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zi 中的-i 是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ji 中的i 是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02年(2分):说明下列各组韵母发音的异同
1)e o 异:o 舌位:后,半高,圆唇;e舌位:前,半低,不圆唇
同:都是舌面元音
2)an ang 异:an带舌尖鼻音n ;ang带舌根鼻音ng(浊)
C.塞擦音:j q zh ch z c
D.鼻音:m n
E.边音:l
2)看声带是否颤动
A.声带颤动——浊音:m n l r
B.声带不颤动——清音:其余都是
3)看气流的强弱
A.送气音:p t k q ch c
B.不送气音:b d g j zh z
例:请描述声母中的送气、不送气音
答:送气、不送气音是塞音、塞擦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较强的叫送气音,气流较弱的叫不送气音。共6对。
同:都是带鼻音韵母。
五、声调
1.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特点:
1)主要由音高构成(相对音高)
2)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
标记方法:参见80页
2.调类:声调的种类。即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普通话全部字音分属四种基本调值——“四声”
历届考题:
01年(3分):调类和调值是一回事吗?举例说明。
六、音节
1.音节: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
2.普通话的音节一般是由声母、韵母、声调构成的。
3.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特点:
1)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由4个音素组成。
2)构成汉语音节:声调、韵腹(主要元音)必不可少;
声母、韵头、韵尾不是必不可少
3)一个音节总有元音,最多有三个。“you”且连续出现。

《现代汉语》笔记

《现代汉语》笔记

语音1.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音节;语音里最小的单位: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

2.声调符号: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3.构成语音的四个物理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音质)。

4.人类的发音器官:肺(动力部分-音长、音强);声带(声源部分-音高);声腔(喉、咽、口、鼻腔)。

5.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特征。

6.普通话元音: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

7.辅音的发音方法:塞音,擦音,鼻音,边音,颤音。

普通话里有22个辅音。

8.声母21个(ng不行)。

9.韵母:单韵母(9)、复韵母(13)、鼻音韵母(16)。

10.韵母:韵头,韵腹,韵尾。

11.韵母(韵头的性质):开口呼;齐齿呼[i];合口呼[u];撮口呼[y]。

12.声调又叫字调,声调的性质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

13.上声:音高最低,音长最长。

14.变调:上声+上声→阳平+上声;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15.“一”的变调:①在阴平、阳平、上声之前读去声;②在去声之前读阳平。

“不”的变调:去声前变为阳平。

16.音位是语言里能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

17.受语音环境制约的音位变体,叫做条件变体;不受环境制约可以自由替换而又不影响意义的,叫做“自由变体”。

18.根据音质区分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根据音高、音强、音长区分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或超音质音位。

声调可以叫做调位。

文字1.汉字是汉语中最小的意义单位,字母主要是语言中的音位。

2.汉字是表意文字。

3.汉字(从结构上说):独体字;合体字。

4.合体字的结构单位叫做部件,部件大于笔画小于合体字。

不能再分的部件就是基础部件(成字,不成字)。

5.笔画是汉字书写的最小单位,分为单笔画和复合笔画。

6.汉字的基本笔画可总括为:横(包括提)、竖、撇、点(包括捺)、折(复合笔画统称折)。

7.笔画与笔画的组合方式:相接,相离,相交。

8.组成一个汉字所使用的结构单位,称为这个汉字的字符,合体字的字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偏旁。

9.字符可以分为三大类:形旁、声旁、记号。

现代汉语笔记

现代汉语笔记

现代汉语笔记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狭义的解释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解释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2.汉语从结构上说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3.汉族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春秋时称为“雅言”汉代时“通语”,明代称“官话”辛亥革命后称“国语”,新中国称“普通话”。

4.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5.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6.现代汉语的特点有:㈠语音方面①没有复辅音。

②元音占优势。

③有声调。

㈡词汇方面①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②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③双音节词占优势。

㈢语法方面①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②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

③词的多功能性。

④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第二章语音1.语音有三种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语音的物理属性1. 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

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快慢即振动次数的多少,叫频率。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2.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声体震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振幅越大,声音越强。

3.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振动时间越持久,声音就越长。

4.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三方面的原因①发音体不同。

②发音方法不同。

③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3.语音单位㈠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它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

气流在口腔或者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气流震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㈡音节是语音结构最基本的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㈢声母、韵母、声调:声母指音节中元音牵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现代汉语》读书笔记(精选五篇)

《现代汉语》读书笔记(精选五篇)

《现代汉语》读书笔记(精选五篇)第一篇:《现代汉语》读书笔记《现代汉语》读书笔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作者简介内容梗概表达特点印象深刻部分作者传达的讯息对本书的评价与观感读后感收获第二篇:现代汉语读书笔记现代汉语读书笔记第一章引论第一节汉语和现代汉语一、现代汉语的性质(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1.语言的属性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劳动创造了语言。

语言既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和全民性。

从外部功能而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

从内容结构上来看,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它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

语言符号最重要的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系统。

2.现代汉语的含义现代汉语是指现代汉名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地位 1.汉语的地位汉语是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也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在世界上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1973,联合国大会把汉语列为联合国的6种法定工作语言之一(其他5种分别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汉语的历史一般可以分成四个时期:1.上古汉语2.中古汉语3.近代汉语 4.现代汉语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

现代汉语是系带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宋元以后有两种明显的其实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发生。

书面语方面,白话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口语方面,“官话”逐渐渗入各个方言区。

我国早在先秦就产生了“雅言”,汉代又有“通语”,到了唐宋时代,形成了“白话”,白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书面形式的来源。

现代汉语笔记完整

现代汉语笔记完整

第五章语法第一节概说一、语法的概念:是语言中用词造句的结构规则。

(1)语言的结构规则:语法现象(事实)——客观存在。

(2)语法学——带有主观性。

eg:语法存在分歧。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打扫卫生(动宾结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使用)》1984年初发表二、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笔记P2)——VS印欧语系(1)根本特点: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eg:重叠式——干干净净句子成分:①主谓②定中③状中④中补⑤动宾⑥独立成分语法(句法)关系指①—⑤eg:我放风筝☆动词充当谓语、主语、宾语、<补语>。

eg:跑步是很好的运动。

他在跑步。

他急得<直跳>。

我要跑步。

买三碗/饭买<三次>☆词类和句子并不是一一对应的(2)语序和虚词是汉语的重要语法手段。

的地得eg:卖菜的(“的”字短语)(3)句子和短语(词组)的构成原则具有一致性。

(4)有丰富的量词(据说有一千多个)和语气词。

三、学习语法的好处与意义四、语法单位现代汉语语法单位有五级: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

语素——→词——→短语(词和词的的组合)—→句群(段落)—→篇章备用、静态—→句子(有句调,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第二节词类一、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指的是词在语法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

(语法的功能)二、词类划分的依据(一、二为辅助区分方法,三为主要区分方法)(一)抽象的类属义(最直观)副词——忽然很忽然(×)忽然事件(×)形容词——突然很突然(√)突然事件(√)安静(性质形容词)笔直(状态形容词)(二)形态变化(三)语法功能带来的语法区别特征语法关系:主谓(天很蓝)动宾(吃一碗)定中(美丽的祖国这个人)状中(飞快地跑)中补(吃一次饭)☆区分实词与虚词的方法:能否单独(独立)充当某种句子成分。

能,意义实在——实词不能,意义空灵——虚词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区别词(非谓语形容词),拟声词,叹词。

现代汉语考研笔记

现代汉语考研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了解)1.定义: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放族的语言,是全体汉族人民之间用来交际的语言,也是是汉民族和兄弟民族、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用来交际的语言,它包括普通话和方言。

2.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其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于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界定)二.现代汉语方言(★:了解)1.北方方言(占70%)。

四个次方言: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2.吴方言(占8.4%)江浙一带(代表是苏州话\上海话)3.湘方言(4%)湖南大部(代表长沙话)4.赣方言(2.4%)江西大部及湖北东南部(代表南昌话)5.客家方言(4%)粤闽赣效界处及海外(梅县话)6.闽方言(4.2%)闽南方言(厦门)闽东(福州)闽东(建瓯)7.粤方言(5%)广东中西南、广西东南、港奥、海外三.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了解)1.大力推广应用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

(首要任务)2.加强社会用字管理,促进汉字规范化。

1955年《第一批民体字整理表》1964年《简化字总表》1986年《简化字总表》1965年《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88年《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练习题1.语言有哪些基本特点?(语言的符号性和交际工具性)3.现代汉语的显著特点是什么?答:现代汉语在语音方面有声调,元音占优势,没有复辅音;在词汇方面合成法是主要的构词法,构词单位以单音节实语素为主,类似于印欧语的前缀和后缀,虚语素数量有限,且构词数量也不多;在语法方面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词类和句子成分不像印欧语那样一一对应,而是一种复杂多变的对应关系,句子和短评的构造基本一致,且拥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4.试述普通话和方言和关系。

5.简述现代汉语规范化及其意义。

6.怎样实现现代汉语规范化?7.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是什么?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况一.语音的性质(★★:理解)语音就是人们说话时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现代汉语复习笔记⽬录第⼀章绪论 (1)第⼆章语⾳ (4)第三章⽂字 (8)第四章词汇 (10)第⼀章绪论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概念: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为标准⾳,以北⽅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话⽂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学语⾔:⼜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中经过⾼度加⼯并符合规范化的语⾔。

3.语⾔:是以语⾳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种⾳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4.共同语与民族共同语:共同语是⼀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的语⾔。

民族共同语是在⼀种⽅⾔的基础上形成的⼀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的语⾔。

5.基础⽅⾔:(1)含义: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2)以何种⽅⾔为基础⽅⾔:取决于这种⽅⾔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区的政治、经济、⽂化、⼈⼝等。

6.现代汉语的两种形式:(1)⼝语:⼈们⼝头上应⽤的语⾔,具有⼝语的风格。

(2)书⾯语:⽤⽂字写下来的语⾔,是以⼝语为基础形成的,具有与⼝语不同的风格。

7.现代汉语规范化:(1)什么是语⾔规范化?语⾔规范化就是明确某⼀语⾔的共同语及其内部⼀致的标准。

(2)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及其内部明确的、⼀致的标准,并⽤这种标准消除语⾳、词汇和语法等⽅⾯存在的⼀些分歧。

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字的形、⾳、义各个⽅⾯也要制定标准进⾏规范。

(3)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什么?①语⾳⽅⾯:以北京话为标准;②词汇⽅⾯:以北⽅话词汇为基础;③语法⽅⾯:以典范的现代⽩话⽂著作为语法规范。

需要注意的是以北京语⾳为标准⾳并不代表北京话任何⼀个语⾳成分都是标准的;以北⽅话词汇为基础,是说北⽅话词汇有很⼤的普遍性,但并不是说北⽅话中所有的词都可以进⼊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话⽂著作为语法规范是说现代著名作家的优秀⽩话⽂著作为典范,但应指出的是以这种著作的⼀般⽤例⽽不是特殊⽤例作为语法规范。

现代汉语笔记

现代汉语笔记

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体系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通俗点说,语法就是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律。

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学科,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

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另一个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学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二、语法的性质(一)抽象性(二)稳固性(三)民族性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一)语法单位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

它们都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语素可以组合成词,有的可以单独成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单独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称为句子。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二)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句法结构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里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列。

主语:是被 xx 的对象。

谓语:是 xx 主语的。

动语: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

宾语: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第二节词类(实词)一、词类的划分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

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什么是修辞“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二、修辞和语境语境一般分为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两种。

情景语境跟修辞的关系密切。

它指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和关系等。

构成情景语境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主观语境因素;二是客观语境因素。

主、客观因素都直接有力地给言语活动以语境上的制约,从而形成修辞上的语境意义。

修辞上的语境意义复杂丰富:或增添新意,或一语双关,或别致情趣,或弦外有音,等等。

语料随语境而变异、创新,表达方式也随语境而定,从而不难明确语境的作用:一是制约语言活动的内容;二是对顶言语的表达方式。

三、修辞同语音了、词汇、语法的关系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的,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各是语言学科的一个分支。

(一)修辞同语音的关系(二)修辞同词汇的关系(三)修辞同语法的关系语言三要素是修辞的手段和基础,也是修辞要调动、加工的语言材料;就语言三要素来说,修辞是对它们的综合的艺术加工,是它们的高级体现。

四、修辞的作用和学习修辞的目的作用:(一)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欣赏能力。

(二)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和语言美的水平。

(三)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畅通地传递。

修辞的作用也决定了我们学校修辞的目的。

第二节词语的锤炼词语的锤炼,古人叫做“炼字”,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使语句的表达更加完美,即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对,还要求词语用得好。

词语锤炼需要富于创新精神。

锤炼词语首先要锤炼思想。

语境的制约,词语的调度,都不可忽视。

锤炼词语,一般从内容(意义)和形式(声音)两方面着手。

一、意义的锤炼意义是词语的内容、词语的灵魂,锤炼意义是选好词语的核心问题。

意义锤炼牵涉多方面:要(一)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二)要力求准确、妥帖;(三)要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四)要力求色彩鲜明1、词语的感情色彩要鲜明(1)有的词语本身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2)有些褒义词或贬义词靠与其他词语配合,靠语境的帮助,可以变褒为贬或化贬为褒,改变情感色彩(3)直接反用带感情色彩的词语,也可产生特殊的情味和色彩。

(4)有些词语选用它们的引申义或比喻义可以使感情色彩更加鲜明。

2、词语的语体(风格)色彩要鲜明3、词语的形象色彩要鲜明二、声音的锤炼词语的声音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注意音节整齐匀称;(二)注意声调平仄相间;(三)力求韵脚和谐;(四)讲求叠音自然;(五)讲求双声叠韵恰当配合。

第三节句式的选择句式选择的依据大体是:(1)根据内容的需要和不同句式本身表意的鲜明程度;(2)根据不同语境,特别是上下文的需要;(3)根据上下文句子主语的异同;(4)照顾上下文的协调统一等。

一、长句与短句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短句则相反,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分句)。

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周密了、严谨、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灵活。

就长句的结构形式来看,一般包含下列四种情况:一种是修饰语较多,二是联合成分较多,三是某一成分结构复杂,四是分句中结构层次较多。

短句的表现形式则刚好相反。

政论、科技语体一般多用长句,文艺语体一般多用短句,但是在较多的情况下都是长短句配合使用的。

长句化成短句的方法:1、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变为复句里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2、把复杂的联合短语拆开,重复跟联合短语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排比并列句式。

二、整句与散句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

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

三、主动句与被动句运用被动句的两种情况:1、强调受事,而施事不需要说出,或不需要说出,或无从说出时,就要用被动句。

2、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为了使前后分句的主语保持一致,为了使叙述的重点突出,语义连贯,语气流畅,也应该用被动句。

四、肯定句与否定句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

否定句有单重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

单重否定句只有一次否定。

双重否定句最常见的是先后连用两次否定,有两个否定词。

也可以用一个否定词再加上否定意义的动词或反问语气。

五、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我们可以把口语里经常出现而在书面娱里较少出现的句式,叫做口语句式;把书面语里经常出现而在口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叫做书面语句式。

两种句式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口语句式结构比较简单、松散,多用短句;书面语句式结构比较复杂、严谨,较多使用长句。

2、口语句式要求简练,关联词语用得少些或不用;书面语句式因为要求严密的逻辑性,关联词语用得较多。

3、书面语比较讲究语言规范,注意句子的加工,有时沿用一些文言句式。

4、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在所运用的词语方面,也有明显的风格色彩上的区别:口语句式大都由通俗的口语词组成,书面语句式大都由文雅的书面语词组成。

总的来说,口语句式的修辞作用主要是简洁、活泼、自然;书面语句式的修辞作用主要是严谨、周密、文雅。

第四节辞格(一)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话,帮人加深体味。

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一)比喻的基本类型根据比喻的构成要素(本体、语体、喻词)的不同,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1、明喻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语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像。

似的”等一类的喻词。

喻词“一样、似的、一般、般”等有时单独放在喻体后面,有时与前面的“像、如”等结合成“像。

似的”、“如。

一般”等格式。

2、暗喻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但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

3、借喻借喻不出现本体,或不在本句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二)比喻的灵活用法1、没有喻词的比喻为了适应某种话语的结构,虽然本体、喻体都出现,却可以不用喻词。

2、程度不等的比喻(强喻)本体和喻体有共同的特征,为了突出本体的这一特征,特别强调喻体的程度不如或超过本体。

3、否定方式的比喻(反喻)本体事物不具有事物某方面的特性。

它是以反托正,相反相成。

通过联想。

从被否定的喻体事物的反面去领会本体事物的特征。

喻词常用“不是”或“不像”。

(三)运用比喻要注意的问题1、喻体必须是常见的、易懂的。

2、比喻要贴切。

3、要注意思想感情4、要注意区分比喻和非比喻。

5、运用比喻不一定拘泥于三种基本类型,多留心比喻的灵活多样用法,也是必要的。

二、比拟根据相像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比拟。

(一)比拟的基本类型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

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不仅具体事物可以拟人化,就是抽象概念也可以拟人化。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感情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二)运用比拟要注意的问题1、运用比拟必须是自己真实感情的流露,而感情又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气氛。

2、用来比拟的人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有相似或相近之点,才能把物写得像真正的人一般,或把人写得像真正的物一样。

三、借代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

(一)借代的基本类型1、特征、标志代本体用借体(人或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2、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大的专用名称充当借体来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3、具体代抽象用具体事物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

4、部分代整体用事物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本体事物。

5、结构代原因用某事情所产生的结果代替本体事物。

(二)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1、借体与本体的关系密切,在上下文里,作者应有所代替,使读者看到借体时,能明白本体是什么。

2、无论运用哪一种借代,抓准借体与本体间的密切联系,十分重要。

其借体一定要能代表本体,其作用才会明显突出。

3、借体的语境中带有褒贬色彩。

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

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往往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四、拈连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这种辞格叫拈连。

又叫“顺拈”。

(一)拈连的基本类型拈连可分为全式拈连和略式拈连两类。

1、全式拈连甲乙两事物都出现,拈连词语不可少。

2、略式拈连甲事物省略。

或甲事物中的拈连词语省略,乙事物必须出现,借助上下文,省略的内容还是清楚的。

(二)运用拈连要注意的问题1、拈连要贴切自然。

2、拈连要注意甲乙事物在语义上必须有内在联系。

五、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这是辞格叫夸张。

运用夸张的目的在于:(1)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2)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一)夸张的基本类型夸张可以分为扩大、缩小、超前三类。

1、扩大夸张2、缩小夸张3、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事,或是同时出现的。

(二)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1、运用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否则不能给人以真实感。

2、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夸张,又像真实。

3、夸张的表现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辞格,运用时要注意表意上的一致性,防止互相抵触。

第五节辞格(二)一、双关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

(一)双关的基本类型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类。

1、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语义双关。

2、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形成双关。

比起谐音双关来,语义双关更为常用。

还有,用一句话关涉两个对象,即平常所说的“指桑骂槐”,这也属语义双关。

(二)运用双关要注意的问题1、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都是一语关顾表里两层含意,其中蕴含着的不直接说出来的含意式表意所在,既要含而不露,又要使人体会得到,寻味得出,如果造成误会或歧义,那就有失自然巧妙了。

2、要注意双关内容的思想性,不要单纯追求风趣和含蓄。

用双关构成歇后语时,尤应注意体现思想积极、健康。

语义双关和借喻不同:(1)借喻是以喻体代替本体,说的是喻体,要表达的是本体事物,是比喻与被比喻的关系,目的在于使抽象深奥的事物表达得具体、生动、简洁;(2)语义双关表达的是两种意思,借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关顾两个事物,表里意思不一,目的在于收到含蓄委婉、幽默风趣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