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食人工和天然饵料刺参消化道海藻多糖酶活力的比较
投喂不同海藻饵料对海上网箱?幼刺参生长及成活的影响

投喂不同海藻饵料对海上网箱 幼刺参生长及成活的影响作者:周玮李晓春白海锋刘钢殷旭旺来源:《河北渔业》2014年第12期摘要:分别采用鲜孔石莼(Ulva pertusa)、鲜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鲜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磨碎液及其混合液与25%海泥制成四种不同配合饵料,对2.25 g±0.02 g 的幼刺参生长和成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实验60 d后,投喂鲜孔石莼的幼刺体重增长达到(4.86±0.54 )g,特定生长率表现出最大值,为136%±0.13%/d,相比对照组(3.42 g±0.62 g,0.82%±0.34%/d)增长显著(P0.05)。
幼刺参摄食鲜孔石莼、鲜角叉菜、鲜裙带菜和混合藻液其存活率分别为62.2%±0.2%、58.7%±0.3%、55.3%±0.9%、563%±0.7%,与对照组(50.6%±1.3%)之间差异显著(P关键词:刺参;海藻饵料;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又叫仿刺参,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参纲(Holothuroidea)、楯手目(Aspidochirotida)、刺参科(Stichopodidae)、仿刺参属(Apostichopus)[1],是我国北方重要海产经济动物,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河北、江苏等沿海海域,绝大多数营底栖生活,附着在礁石、泥沙及海藻丛生的地带。
刺参属于典型舔食性动物,主要以底质表面附着的单细胞藻类、海藻碎片、有机碎屑、微生物和腐殖质等为食[2]。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刺参育苗技术的突破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3],我国北方沿海刺参人工养殖迅速崛起,目前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海洋产业[4]。
但刺参人工配合饵料的研究和生产却相对比较滞后,而且在实际生产活动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诸如配方混杂、营养不平衡,使用效果不稳定,水质污染严重等[5]。
几种饵料原料对刺参的诱食效果

几种饵料原料对刺参的诱食效果作者:刘永兴来源:《吉林农业》2019年第18期摘要:几种常用饵料原料对刺参的诱食性试验结果表明,球蛋白、鼠尾藻对刺参有较强的诱食作用。
通过本试验可以看出其他海产大型藻类如裙带、马尾藻、海带同鼠尾藻一样,在特定的范围内对刺参也具有较强的诱食效果。
另外,海泥也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诱食效果。
海红肉和虾糠也对刺参有着较为明显的诱食效果。
关键词:饵料原料; 刺参 ;诱食效果中图分类号: S963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 ; ; ; ; ; ; ; ; ;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9.18.023在刺参养殖过程中,刺参的生长速度与饵料有着直接的关系。
刺参饵料的质量取决于四个因素诱食性、稳定性、适口性和营养性。
其中,诱食性是首要的。
水产动物的摄食行为除受食物的物理因素如颗粒大小、形状、光泽、颜色、硬度等影响外,还会受到从饵料中溶出物成分的化学物质的影响,这些化学物质就可以作为动物的诱食剂[1~3]。
研究表明:加入诱食性物质养殖动物对过去不喜食的饵料变为喜食,由过去少食变为多食,使饵料得到最佳的应用效果。
饵料产品有良好的诱食作用,不但可提高摄食量,促进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供更多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还可大大缩短摄食时间,降低饵料营养物质损失及饵料成本[4]。
利用动物化学感受性灵敏和专一的特点,人们可以开发研制低用量和专一适用性的诱食性饵料[5],在饵料资源相对贫乏的今天,诱食性饵料可以丰富饵料的来源。
刺参可能也具有某种特殊的化学感受器来感受味道,从而使得食物的某种特殊成分对刺参产生一定诱食效果。
本试验研究分析了17种饵料原料对刺参的诱食效果,期望找出对刺参具有较强诱食效果的饵料原料。
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设施水泥池一个,长方形,容积为18m3(长5m,宽3m,深1.2m)。
海水养殖海参的饲料种类与饲养技术比较分析

海水养殖海参的饲料种类与饲养技术比较分析饲料种类与饲养技术对于海水养殖海参的生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比较海水养殖海参常用的饲料种类和饲养技术,并分析它们在提高海参生长效率和保持饲养环境的稳定性方面的差异。
海水养殖海参的饲料种类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天然饲料和人造饲料。
天然饲料主要来自海洋生物界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
在藻类方面,常用的天然饲料包括海水绿藻、褐藻和红藻等。
在动物类方面,常用的天然饲料包括浮游动物、甲壳类动物和软体动物等。
人造饲料则是通过人工加工和配制而成,主要包括粉末饲料和颗粒饲料。
粉末饲料适合刚出膳的幼小海参,而颗粒饲料则适合生长发育阶段的海参。
在饲养技术方面,常用的有沉水式饲养、浮游式饲养和增氧饲养等。
沉水式饲养是将饲料直接投放到海参生活的底部,利用海参的觅食能力摄取饲料。
这种饲养技术省去了饲料输送管道的设备和能源消耗,但觅食过程中会产生浑浊物,对养殖环境带来一定污染。
浮游式饲养则是将饲料通过水流浮游在海水中,海参通过清水或过滤来觅食。
这种饲养技术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需要投入更多的设备和维护成本。
增氧饲养是在饲料的储存过程中向水中添加溶解氧,提高饲料的氧化性,促进海参的摄食和生长。
在比较分析这些饲料和饲养技术的差异之前,首先需要考虑海参的生长阶段和生长环境。
海参的生长速度会受到温度、盐度、氧气含量和水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饲料种类和饲养技术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
在饲料种类方面,天然饲料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天然的食物链关系,能够为海参提供多种营养物质和促进生长发育。
然而,天然饲料的供应受到季节性和地域限制,数量和品质不稳定。
此外,天然饲料的采集需要一定的人力和设备成本。
相比之下,人造饲料具有配制方便、供应稳定和营养成分可控的优势,可以根据海参的需求进行定制。
但人造饲料可能存在部分饲料成分无法被海参有效吸收的情况,可能会对海参的养殖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饲养技术方面,沉水式饲养能够充分利用海参的觅食能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且投入成本相对较低。
饵料搭配知识点总结大全

1. 饵料是指用于钓鱼、养殖、捕捞等目的的投放和撒播在水面、水底或陆地上的各种物质的总称。
饵料分为天然饵料和人工饵料两大类。
2. 饵料的作用:饵料能够吸引鱼类靠近钓位,增加钓鱼乐趣和钓获概率。
同时,饵料对水体环境的改善、维持和进一步提高渔业生产效益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天然饵料1. 天然饵料是指天然生长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自然产物,如小鱼、蚯蚓、虫子、水草等。
2. 天然饵料的优点:营养价值丰富,味道诱人,容易被鱼类接受和消化吸收。
3. 天然饵料的劣势:收集成本高,保存时间短,不易储存和运输,受季节、气候、地域等影响。
4. 天然饵料的搭配方法:可以根据钓鱼的目的和鱼类的口味特点,选择合适的天然饵料进行搭配投放。
三、人工饵料1. 人工饵料是指由人工合成或加工的各种饵料制品,如粉料、颗粒料、饵球、饵丸等。
2. 人工饵料的优点:成本相对较低,保存时间长,易于储存和运输,可以根据需要定制各种口味和营养成分。
3. 人工饵料的劣势:部分人工饵料的成分可能含有化学物质,对水质和鱼类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4. 人工饵料的搭配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钓鱼场合和目的,选择合适的人工饵料类型和配比进行搭配。
四、饵料搭配的基本原则1. 根据钓鱼场合和目的选择:在不同的钓鱼场合和目的下,选择合适的饵料搭配方式,如钓草鱼可选用淀粉类、豆类、鱼肉等味道甜美、易被诱饵的食品。
2. 根据鱼类的口味和习性选择:不同的鱼类有不同的口味和习性,要根据鱼类的特点选用相应的饵料,如钓鲤鱼可选用粘性强、味道浓郁的饵料。
3. 根据水体环境和气候情况选择:在不同的水体环境和气候条件下,选择适合的饵料类型和搭配方式,如在清澈的水体中使用明亮颜色的饵料,雨天或阴天钓鱼时使用有浓烈气味的饵料可以吸引鱼类。
1. 饵料混合投放:将不同类型的饵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投放,以增加饵料的种类和味道,提高吸引力。
2. 饵料分层投放:在水体不同深度和位置投放不同类型的饵料,以吸引水体不同深度的鱼类。
刺参饲料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刺参饲料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作者:刘春洋,郭冉来源:《河北渔业》 2019年第1期刘春洋,郭冉(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3 )摘要:针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食性及消化能力、饲料种类及刺参饲料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对刺参饲料中出现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人工配合饲料;现状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参纲(Holothurioider) 循手目(Aspidochirotida)刺参科(Stichopodidae)仿刺参属(Apostichopus)的一种,全世界刺参约有1 200种,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浅海[1]。
刺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黏多糖,并含有钙、铁、锰等多种微量元素,不含胆固醇,营养价值极高,同时具有补肾益精,滋阴补血的药用保健功能[2]。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养生保健的需求加大,使得刺参消费需求量不断扩大,促进刺参养殖业迅猛发展。
2016年全国刺参养殖面积达22万hm2,产量达20万t[3],刺参现已成为我国单品种产值最高的海水养殖经济物种。
刺参养殖的迅速发展,刺激了业内人士对刺参饲料的研究。
特别是在苗种生产与成参养殖迅速发展,刺参饲料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原料短缺、饲料市场混乱的背景下,占刺参集约化养殖成本50%的刺参饲料的配比和转化率的高低成为限制刺参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4]。
鉴于此,本文对刺参饲料研究进展及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为刺参饲料的发展提供参考。
1刺参的食性及消化能力刺参多栖于岩礁、乱石或沙泥底,伴有大型藻类丛生和大叶藻繁茂的平静海域。
刺参是沉食性动物,口位于腹面前端,无咀嚼器,周围分布的20个分枝状触手,是主要的摄食器官[5]。
刺参食性杂,食物链短,摄食无选择性,其饵料包括底栖硅藻、微生物、细菌以及大叶藻、海带、裙带菜等大型藻类腐败后存留的腐殖质、有机碎屑及原生动物、某些动物的幼体等;也有研究指出养殖动物的残饵和其他动物的粪便,甚至自己的粪便也能作为刺参的营养来源[6]。
不同饵料配方对海水养殖牡蛎生长的比较研究

不同饵料配方对海水养殖牡蛎生长的比较研究海水养殖牡蛎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养殖类群,对于提供高质量的牡蛎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在牡蛎养殖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饵料配方对于牡蛎的生长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比较不同饵料配方对海水养殖牡蛎生长的影响,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一、天然饵料配方天然饵料配方是指直接使用自然界中存在的饵料,如浮游生物、藻类等作为牡蛎的饵料。
这种配方具有天然、环保的特点,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然而,天然饵料在供应不稳定、成本较高等方面存在一些缺点。
同时,由于天然环境的变化,天然饵料与季节、地点等因素有较强的相关性,可能会导致养殖效果的波动。
二、人工饵料配方人工饵料配方是将人工合成的饵料作为牡蛎的饲料,这些饵料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并能够满足牡蛎的生长需求。
这种配方在供应稳定、成本低廉等方面具有优势,并且能够控制养殖环境,减少水质污染。
然而,人工饵料在营养成分的选择和搭配方面需要精确控制,否则可能会导致饵料不适应牡蛎的需求,从而影响其生长和养殖效果。
三、混合饵料配方混合饵料配方是将天然饵料和人工饵料相结合,通过合理搭配达到更好的养殖效果。
这种饵料配方能够充分利用天然饵料和人工饵料的优势,提高牡蛎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同时,可以根据牡蛎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需求,调整饵料的配比,以适应其生长发育的变化。
因此,混合饵料配方被广泛应用于牡蛎养殖中。
在不同饵料配方对海水养殖牡蛎生长的比较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饵料的成本和供应情况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天然饵料通常成本较高,供应不稳定,而人工饵料在成本和供应方面具有优势。
其次,饵料的营养成分对于牡蛎的生长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工饵料通常能够提供更加精确和均衡的营养成分,但天然饵料可能含有一些特殊的生长因子,有助于促进牡蛎的生长。
最后,饵料的配制和调整对于养殖效果的影响也需要考虑。
混合饵料配方能够根据牡蛎的需求灵活调整,但同时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源进行研发和生产。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饵料与饵料添加剂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饵料与饵料添加剂水产养殖业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其中养殖鱼类是最主要的养殖对象之一。
而鱼类饵料与饵料添加剂作为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鱼类的生长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鱼类饵料和饵料添加剂,并探讨其对养殖鱼类的影响。
一、常见的鱼类饵料类型1. 活饵:活饵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饵料类型之一。
它通常由小型水生生物,如浮游动物、水虫等组成。
活饵能够提供鱼类所需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并能够模拟天然环境中的食物链,促进鱼类的正常生长。
2. 干饵:干饵是水产养殖中另一种常见的饵料类型。
干饵一般是制成颗粒状或粉状,方便鱼类食用。
干饵的成分多样,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可以根据养殖鱼类的需求进行调配。
同时,干饵具有保存期长、易储存、方便运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
二、饵料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1. 维生素类:维生素是饵料添加剂中常见的一类。
它们可以提供鱼类所需的各种维生素,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
常见的饵料添加剂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
2. 草酸盐类:草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饵料添加剂,主要用于调节鱼类的酸碱平衡。
水体的酸碱度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有重要影响,添加适量的草酸盐可以维持水质的稳定性,促进鱼类的健康生长。
3. 抗生素类:抗生素类饵料添加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鱼类的疾病。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类容易受到细菌、寄生虫等的感染,使用抗生素类饵料添加剂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疾病的传播,保障养殖鱼类的健康。
4. 酶制剂类:酶制剂可以促进鱼类对饵料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类对饵料的消化能力有限,添加酶制剂可以提高鱼类对饵料中养分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三、饵料和饵料添加剂对鱼类的影响1. 生长和发育:合理使用适宜的饵料和饵料添加剂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和发育。
不同种类的养殖鱼类对饵料和饵料添加剂的需求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饵料和饵料添加剂对养殖效果至关重要。
九孔鲍摄食江蓠与人工配合饵料的能量收支比较

批次的鲍来做实验 , 并根据它的值来估测其他实验鲍的粘液 能. 鲍在水族箱中暂养 , 饥饿 3 d 以避免粪便影响 . 实验前鲍 鱼不要取出来 ,将箱内壁洗净 ,然后注入用玻璃纤维滤膜 ( GH/ C ,whatman) 过滤过的海水 6 L . 24 h 后将鲍小心 ( 避免鲍分泌 粘液) 地取出 . 用玻璃纤维滤膜 ( GF/ C whatman) 过滤箱内水中 鲍 24 h 排出的粘液 . 将鲍取出后用刀片将箱内壁上的粘液刮 下 ,用玻璃纤维滤膜 ( GF/ C whatman) 过滤 . 将两部分粘液均烘 干 ,计算出粘液总干重 ,测定比能值 ,计算出九孔鲍 24 h 排泄 的粘液能 . 粘液能 ( kJ ind - 1 d - 1 ) = ( 过滤前后的玻璃纤维滤膜重量 差 + 玻璃壁上刮下的粘液) × 粘液比能值 ( kJ g - 1 ) × 鲍个数 - 1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758
应 用 与 环 境 生 物 学 报 Chin J Appl Envi ron Biol 10 卷
Abstract The energy budgets of Haliotis diverscicolor aquatilis fed by Gracilariaceae licheniodes and formula feed were studied in t his pap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iurnal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of H. diversicolor aquatilis be2 tween t he two groups ( P > 0. 05) . The 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t he two feeds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 P > 0. 05) , while t he feed coefficient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gross growt h efficiency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 P < 0. 05 ) . Al2 t hough t he excretion energy of t he formula fe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 han t hat of G. licheniodes group ( P < 0. 05) , t he metabolic energy and mucus energy of t he formula feed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 han t hose of G. licheniodes group ( P < 0. 05) . The feces energy and t he shell growt h energy of t he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 P > 0. 05 ) . The shell growt h energy was so low t hat it can be neglected. So t he somatic part growt h energy of t he formula feed was signifi2 cantly higher t han t hat of G. licheniodes group ( P < 0. 05) . The energy equations of H. diverscicolor aquatilis fed by G. licheniodes (the former) and formula feed (the latter) were : 100 C = ( 12. 76 ± 1. 22) F + ( 76. 47 ± 5. 33) R + ( 2. 74 ± 0. 40) U + ( 6. 75 ± 0. 46) M + ( 2. 78 ± 0. 48) Pg + ( 0. 03 ± 0. 01) Psh - ( 1. 53 ± 4. 19) ( ) ( 100 C = 12. 15 ± 1. 69 F + 54. 94 ± 5. 10) R + ( 4. 50 ± 0. 70) U + ( 3. 99 ± 0. 07) M + ( 29. 79 ± 4. 77) Pg + ( 0. 03 ± 0. 01) Psh - ( 5. 40 ± 7. 43) K eywords energy budget ; Haliotis diverscicolor aquatilis ; formula feed ; Gracilariaceae licheniodes ( Fig 1 , T ab 4 , Ref 21) CLC Q959. 212. 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食人工和天然饵料刺参消化道海藻多糖酶活力的比较安军于书渤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116023)E-mail:anjun1978@ yushubo1979@摘 要:采用盐析的方法从摄食人工和天然饵料刺参消化道中提取海藻多糖酶,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分别测定褐藻胶酶、卡拉胶酶、琼胶酶的活力。
结果表明,摄食人工和天然饵料刺参的消化道中均存在褐藻胶酶、卡拉胶酶、琼胶酶,并且每种酶的活性没有明显的差别,褐藻胶酶活最高,卡拉胶酶和琼胶酶的活性几乎相等。
关键词: 刺参;褐藻胶酶;卡拉胶酶;琼胶酶引言刺参是北方,特别是大连、山东等地的主要养殖种类,近年来刺参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随着海参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有限的天然饵料已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因此应用人工配合饵料投喂海参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但由于海参营养学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养殖饵料的配制缺乏依据标准,人工饵料只有成分与配比的合理,才能被很好的吸收和利用。
海参的天然及人工饵料中,海藻多糖是其主要的能量来源,有必要对其消化道中的海藻多糖消化酶进行分析与测定。
有不少以藻类为食的动物,从它们的消化道中可获得海藻解壁酶,用于海藻细胞的解离,获得其单细胞和原生质体[1],唐延林首次发现并使用海螺酶分离培养了圆紫菜的原生质体[2]。
海参的食性较广,海藻也是其主要的食物。
目前海藻解壁酶的来源主要包括石鳖,鲍鱼,海兔以及螺类等[3,5],而来源于棘皮动物海参的海藻解壁酶尚未见报道。
作者以摄食人工和天然饵料刺参为材料,采用盐析的方法提取其消化道的粗酶液,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褐藻胶酶、卡拉胶酶、琼胶酶的活性,为海参人工饵料配制以及拓展海藻解壁酶的酶源生物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处理2005年4、5月份从大连拉树房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和摄食天然饵料的两个养殖厂采集规格大小一致的海参,用保温瓶尽快带回实验室,置于冰盘内剖解,取其消化道,用预冷的蒸馏水冲洗干净,置于低温冰箱存放备用。
1.2酶液的提取用玻璃匀浆器将样品充分研磨,加入适当倍数的预冷蒸馏水,于4℃、4500r∕min离心- 1 -30min,取出上清液在冰浴搅拌下加入固体硫酸氨至饱和,均匀溶解后静置30min,于4℃、4500 r∕min再次离心15min,弃去上清液,将沉淀物转移到半透膜袋中,扎好后放入冰浴的蒸馏水中透析,每隔2-4小时换一次水,用10%的氯化钡进行检测硫酸氨,直到硫酸氨透析完为止,最后将透析好的酶液用预冷的蒸馏水定容至25ml,放入4℃冰箱备用。
1.3酶活力的测定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酶活力[6,7]。
褐藻酸酶以葡萄糖制备标准曲线,琼胶和卡拉胶以半乳糖制备标准曲线,分别以缓冲液制备不同的酶解底物,设置3个平行,40℃反应30min,水解产物的还原糖用DNS法来测定,并以1ml的灭活酶液代替酶液做为空白对照。
三种酶活力的测定的条件见表1表1 三种酶活力的测定条件Tab.1 The requirements for determining enzyme activity酶 底物 缓冲液褐藻胶酶 1%褐藻酸钠溶液 巴比妥钠-盐酸缓冲液,PH=7.6 卡拉胶酶 0.5%卡拉胶溶液 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PH=7.4 琼胶酶 0.5%琼胶溶液 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PH=7.42. 结果摄食人工和天然饵料刺参消化道中褐藻胶酶、卡拉胶酶、琼胶酶活力测定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 摄食人工饵料刺参肠道中褐藻胶酶、卡拉胶酶、琼胶酶酶活力 (u/ml) (平均值±标准偏差) Tab.2 Activites of algalase, carrageenase, agarase extracted from digestive tract of Apostichopus japonicus eating artificial diets(Average±Standard deviation) 1 2 3褐藻酸酶(n=3) 140.81±4.21 178.61 ±7.82 150.20 ± 6.34卡拉胶酶 (n=3) 25.10 ± 2.01 20.78±1.91 18.30±1.62琼胶酶 (n=3) 18.60±1.69 21.11±1.98 20.52± 1.86注:表中的1、2、3代表试验重复次数表3. 摄食天然饵料刺参肠道中褐藻胶酶、卡拉胶酶、琼胶酶活力 (u/ml) (平均值±标准偏差)- 2 -Tab.3Activites of algalase、carrageenase、agarase extracted from digestive tract of Apostichopus japonicus eating natural diets(Average±Standard deviation) 1 2 3褐藻酸酶(n=3) 135.62±5.31 192.56±8.83 143.07±6.56卡拉胶酶 (n=3) 25.34±2.96 29.00±3.21 21.25±1.82琼胶酶 (n=3) 20.00±2.35 19.25±1.67 18.92±1.82注:表中的1、2、3代表试验重复次数由表2和表3可知摄食人工和天然饵料刺参消化道内均存在褐藻胶酶、卡拉胶酶、琼胶酶,并且每种酶的活性没有明显的差别,褐藻胶酶活最高,卡拉胶酶和琼胶酶的活性几乎相等,仅为褐藻胶酶的1/5-1/10。
3.讨论一些海洋动物通过其消化道中的海藻多糖酶来利用海藻资源获得能量[8],海藻多糖酶的活力与酶源动物的食性密切相关。
植食性的朝鲜花冠小月螺的海藻多糖酶的活性大于兼食性的单齿螺,后者大于肉食性的犹荔枝螺[9]。
刺参胃含物中植物的重量占绝对的优势[10],张宝琳等检查了灵山岛海岩礁区的20头刺参的胃含物,发现藻类出现的几率是100%[11],本研究表明,摄食含有褐藻(鼠尾藻)的人工配合饵料和摄食天然饵料的刺参消化道中均存在褐藻胶酶、卡拉胶酶、琼胶酶,并且每种酶的活性没有明显的差别,褐藻胶酶的活性最高,说明海参摄食有一定的选择性,刺参喜欢摄食褐藻如:鼠尾藻等。
孙奕等对刺参肠道内微生物的组成及其生理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刺参肠道内具有降解褐藻胶活性的细菌占细菌总数的90%以上[12],说明细菌在海参消化的过程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可以协助刺参降解褐藻多糖。
总之,海参能够很好的利用褐藻多糖,所以在生产实践中,海参的人工饵料中有较高含量的鼠尾藻粉。
海参消化中有很高活性的褐藻胶酶,表明褐藻胶酶在海参消化生理学上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建议可以研制褐藻多糖功能性饵料,来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减少污染。
动物源海藻解壁酶是复合酶,主要成分有纤维素酶,褐藻酸酶、琼胶酶、β-葡萄糖苷酶、壳多糖酶等[13],其活力及成分与动物的种类密切相关[1] 。
刘万顺等研究了紫贻贝、滨螺消化酶对三角褐指藻和啤酒酵母的去壁作用,制备出大量酵母原生质体和去除大部分三角褐指藻细胞壁的细胞[14]。
余长缨等从石鳌和帽贝的消化腺中提取了混合消化酶,通过对19种青岛海滨常见藻类酶解效果的比较发现,该酶对各种藻类均有一定的解离作用,尤其对红藻效果好,对绿藻次之[3]。
Clark对新西兰鲍的内脏消化酶也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内脏中14种多糖酶的活力,指出这些酶作为商业酶制剂的可能性。
九孔鲍的内脏器官中也存在着较高活力的褐藻胶酶、琼胶酶等消化酶[7]。
据作者所知,目前动物源海藻解壁酶主要- 3 -来源于软体动物, 而棘皮动物海参的海藻解壁酶未见报道,然而,由于软体动物普遍个体小,食性窄,分布不集中,生物量小,限制了动物源海藻解壁酶的广泛应用。
作者研究表明,刺参消化道中均存在褐藻胶酶、卡拉胶酶 和琼胶酶,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海藻解壁酶酶源生物进行深入的研究,有望获得具有更高酶活力和更大应用价值的海藻工具酶。
参考文献:[1]赵杨,张娜等.三种螺类来源的海藻解壁酶活力比较[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2):276—278.[2] 唐延林. 紫菜营养细胞和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J].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2,12(4):37—50.[3] 余长缨,沈颂东等. 从石鳖(Chiton sp.)和帽贝(Patella sp.)中提取海藻解壁酶的初步研究[J].海洋通报,2000,19(5):92—96[4] 胡远皆.鲍鱼酶的制备和应用试验[J].水产科技情报,2000,27(6):256-258.[5] 朱仁华.海螺酶解壁作用的研究[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3,13(4):48—56.[6] 中山大学生化教研室(主编).生化技术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53—55.[7] 吴永沛,何碧烟.九孔鲍褐藻酸酶、琼胶酶及纤维素酶的提取纯化[J].海洋科学,2002,26(3):4—7.[8] Lange B, Wingender J.Tsuruga H. Cloning and sequencing of a Delaya marina gene encoding for alginatelyase[J]. Arch. Microbiol. 1989, 152: 302-310.[9] 朱仁华.三种海螺消化酶分解海藻胞壁的比较研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2,2:43—45.[10] 常亚青等. 海参、海胆生物学研究与养殖[M].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97—98.[11] 张宝琳,孙道远等. 灵山岛浅海岩礁区刺参食性初步分析[J].海洋科学,1995,(3):11—33.[12] 孙奕等.刺参体内外微生物组成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1989,20(4):300-307.[13] 韩宝芹,刘万顺等.海藻解壁酶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1997,3:47—49.[14] 刘万顺、李濒等. 海洋无脊椎动物消化酶的研究.Ⅰ.紫贻贝、日本蟳、滨螺消化酶的初步分析及其应用[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1988,18(1):54~61.- 4 -Comparison of activities of polysaccharolytic enzymes from digestive tracts of Apostichopus japonicus eating naturaland artificial dietsAN jun,YU Shu -boKey Laboratory of Mariculture and Biotechnology Agriculture Ministry, PRC,Dalian FisheriesUniversity (116023)AbstractAlgalase, carrageenase and agarase were extracted from digestive tracts of Apostichopus japonicus eating natural and artificial diets. The activites of them were determined with the method of 3,5—dinotrosalicylic acid (DNS ).The results indicate algalase, carrageenase and agarase exist in digestive tracts of Apostichopus japonicus eating natural and artificial diets and the activity Of each polysaccharolytic enzyme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activity of algalase is highest and the activities of carrageenase and agarase are almost equal. Keywords:Apostichopus japonicus ;algalase;carrageenase ; agarase作者简介:安军(1978-),男, 硕士,E-mail:anjun1978@-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