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学案1(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1: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1: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课程解读一、学习目标: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并能利用实验设计思路解决问题。

2、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二、重点、难点:重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生长素的运输难点:1、发现生长素的实验设计思路的应用;2、生长素的运输方式。

三、考点分析:的能力。

多出现在选择题中。

知识梳理亲爱的同学们,动物对外界的刺激,能够发生反应。

那植物呢?这种反应是否属于反射?为什么?一、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实验探究向光性与尖端有关:(1)(2)对照探究感光部位在尖端:(3)(4)对照假说: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的下部生长产生某种影响。

2、詹森的实验: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3、拜尔的实验: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弯曲部位在尖端的下方)4、温特的实验:温特的结论: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进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根据实验设计原则,你能对温特的实验进行改进吗)结论:植物向光性的产生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1)单侧光的照射(刺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2)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生长速度不同)植物激素的概念:(1)植物体一定部位合成的(内生性)(2)运输到一定部位(可移动性)(3)少量、高效二、产生、运输、分布(一个小挑战:生长素最早提取自人类尿液,你能据此推断出植物生长素的分子组成吗?)1、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均为幼嫩且生长旺盛的部位。

根尖和成熟叶片合成生长素极少。

色氨酸——————生长素2、分布:生长旺盛的部位,趋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极少。

幼叶>老叶顶芽 < 侧芽3、运输:a. 极性运输:从植物形态的上端向下端运输,不能反向运输。

b. 横向运输:单侧光及地心引力等刺激c. 运输方式:主动运输典型例题知识点一:发现生长素的实验设计思路的应用例1:用琼脂块收集燕麦胚芽鞘中的生长素,下列方法收集生长素最多的是(图中长方形代表琼脂块)思路分析:A项无顶端,C项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可以透过琼脂块向下运输,D项虽然有单侧光,但没有顶端,不能产生生长素。

3.1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人教版必修三).docx

3.1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人教版必修三).docx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芾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学习重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3.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二、观察与思考问题1.仔细阅读课本P46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是如何发现的?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3、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问题2.阅读课本P48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回答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特点及分布情况?K例』1.图示一棵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固定植物,旋转纸盒, 一段时间后,植株的生长状况是甲;如果固定纸盒,旋转植株,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乙; 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丙,则甲乙丙分别代表A.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B.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厂C.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Q 0D.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K例』2,用同位素"C标记的U引噪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屋旗坛4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的叫噪乙酸存在。

枝条及位置如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莓赚叙述正确的是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Me的存在5. 上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的情况,下列叙述可能性最小的是()A. 生长素由②向①移动 为B.生长素由④向③移动 C.生长素由①向③移动 ③④ D.③处生长比④快 6. 用燕麦幼苗做如图所示的两组实验。

甲组: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③水平放置,分别 取两个琼脂块①、②紧贴在③的切面上,数小时后如甲图所示处理。

乙组:将附有琼脂块X 和Y 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如乙图所示处理。

以下错误的是()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气B. 处理乙图中A 端,能在乙图中的B 端探测到Me 的存在C. 处理乙图中B 端,能在乙图中的A 端探测到"C 的存在D. 处理甲图中B 端,能在甲图中的A 端探测到me 的存在 三.检测与反馈1. (2011年郑州一中高二检测)植物的下列运动现象,哪一项与 甲植物激素的作用有关()A. 在光线明暗刺激下酢浆草的叶片昼开夜合B. 在雨点刺激下含羞草的小叶合拢起来C. 窗台上的兰花在阳光刺激下向窗外方向生长D. 在触摸刺激下紫薇(痒痒树)的枝条微微抖动2.右图是4棵相同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在 暗箱中一段时间,其中②号和④号暗箱分 顶部和右侧开一孔,使光线能射入。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必修3(人教版)第3章《植物激素的调节》中的第1节,教材介绍了植物的向性运动及意义,重点介绍了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科学家100多年前的实验,从而揭示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在高中教材中利用科学研究的过程呈现科学知识的不多,其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比较完整地反映出科学研究全过程,所以说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学探究素材。

二、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解决方法] 动画再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师引领,步步为营,寻根问底。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 ⑴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⑵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解决方法]⑴讲述实验设计方案的内容,让学生对照内容,分析讨论评价教材中的极性运输的实验设计。

⑵结合实验评价加深对生长素运输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具准备:图片、动画。

六、学生活动⑴引导学生分析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的实验和结论。

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七、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导入:激素又称化学信使,在第2章中,已经认识到激素可随着血液流到人体和动物体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那么,植物体能不能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呢?[问题探讨]呈现教材P46向着窗外生长的植株,引出问题,接近要点。

植物本身没有神经系统,但对外界刺激仍能发生反应,即具有应激性。

植物对单向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叫做向性运动。

如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向光性。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重温一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吧!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动画显示达尔文的实验,设置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呢?2、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部分?3、感受单侧光刺激的又是哪一部分?4、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5、达尔文实验的巧妙之处是什么?教师总结归纳。

高中生物 3.1.1 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1 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1 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3、1、1 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描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

【重点难点】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难点:科学实验严谨性的分析。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46-48内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实验(1)发现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_________ 的照射下,植物朝向________ 方向生长的现象。

(2)进行实验:①取材: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

②条件:单侧光照射。

③操作及现象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处理:单侧光去掉顶尖锡箔罩帽锡箔罩套现象: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3)得出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_______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产生某种______,并传递到胚芽鞘尖端以下时,会造成_______ 面比_____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0年詹森的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通过传递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________(猜一猜)。

3、1914年拜尔的实验注意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________ _____造成的。

顶尖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造成的。

4、1928年温特的实验(1)实验组:①处理:把______ 琼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②现象:胚芽鞘会________生长。

(2)对照组:①处理:把______________琼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②现象:胚芽鞘__________。

(3)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_________,会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这种化学物质被命名为_________ 。

5、1946年科学家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

高中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部编本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部编本新人教版必修3

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理第 1 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课目的知识方面:概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能力方面:评论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想的严实性。

感情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课要点和难点1.教课要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课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散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谨慎性剖析。

三、教课方法:叙述与学生练习、议论相联合四、教课器具:幻灯片五、课前准备:六、课时安排: 1 课时七、教课步骤内容板教师组织和指引学生活动教学意书图一、生长以“问题商讨”引入,生思虑回答师提示。

思虑引入素的发【提示】 1. 弯向窗外生长。

议论现过程 2. 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惹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回答长。

这样,能够使植株获取更多阳光,进而能够经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知足自己生长发育的需要。

3. 植株的曲折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问1】“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生长素的?”【指引阅读】达尔文向光性实验表示图。

【叙述】 1880 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胚芽鞘遇到单侧光照耀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边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旧弯向光源生长。

〖旁栏思虑题 1〗生思虑回答师提示【提示】 1. 分别掩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边一段,是采纳清除法,察看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进而确立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

胚芽鞘曲折生长的是顶端下边的一段,感觉光刺激的是顶端。

这说明,是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耀后,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边,惹起下边一段曲折生长。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4、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相关探究实验(1)达尔文实验:证明单侧光照射能对①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在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感光部位:②尖端;生长部位:③尖端下段。

(2)鲍森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④琼脂块传递到下部。

(3)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⑤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⑥生长素。

(5)1946年郭葛证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⑦吲哚乙酸。

2、植物激素的概念:由⑧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⑨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⑩微量有机物。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合成: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运输: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称为极性运输。

极性运输是细胞中的主动运输。

在韧皮部可发生非极性运输。

3、分布: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1、达尔文是怎样解释胚芽鞘的向光性的?2、“红杏出墙”所描绘红杏的生长方向有何特点?可能是哪种因素的刺激引起的?3、你能参照教材上温特实验的示意图,给其设计一个对照实验吗?请描述你的设计。

知识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下面图示的一系列实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2、结合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尝试总结以下问题。

(1)生长素产生的部位:。

(2)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

(3)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4)生长素的作用:。

(5)弯曲生长的原因:。

(6)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知识点二:生长素的运输1、请说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什么?2、请为下列实验设计图设计对照实验,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学案(人教版必修3)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学案(人教版必修3)
(1)实验设计应注意什么?
(2)综合以上实验结论,解释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
外因:
内因:
(五)思考P46----47的旁栏思考题1、2、3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阅读教材P48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植物激素?
2、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什么?
3、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什么?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长素的分布如何?
分析书P49,技能训练,
1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否严密?
2从这个实验结果到结论之间的逻辑推理是否严谨?
③如果要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应该对实验方案如何改进?
我的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探究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一)达尔文的实验设置下列问题:
1.实验第一组得到什么结论?2、第一、二组对照的目的是什么?
3、对比分析第一、三组说明什么?4、第三、四组与第一组对照说明什么
5、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探究二、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一)达尔文实验
(二)詹森的实验设置下列问题:
詹森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詹森选择什么材料证明“刺激”向下传递?
(三)拜尔的实验设置下列问题:
拜尔的实验为什么选择黑暗的环境?实验结论是什么?
(四)温特实验设置下列问题:
1、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的生长方向如何?
2、若用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的生长方向如何?
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学习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人教版必修三)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人教版必修三)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自主学习(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向光性:在___________的照射下,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生长的现象。

2.探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⑴1880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_____________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后受到单侧光照射时,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后受到单侧光照射时,胚芽鞘_____________。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________。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尝试作出假设: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胚芽鞘______受到________刺激后,就向下面的_______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_______比_______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_____________。

⑵设计实验,证明假设。

①1910年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______________传递给下部。

②1914年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________造成的。

重点探究:这些实验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________造成的,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__________造成了胚芽鞘的____________________。

③1928年温特的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

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的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________弯曲生长。

得出结论: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___。

⑶生长素的分离、提纯1931年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________________。

1946年人们从高等植物体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定它就是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目标导读] 1.阅读教材,体验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历程,并对相关实验进行分析。

2.画图解释生长素的分布与植物向光性的关系。

3.结合教材图3-6和技能训练,分析植物体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重难点击]向光性的产生原理。

1.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使细胞内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2.动物的生长激素是由垂体产生并分泌的,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

3.如图表示单子叶植物的胚芽鞘和胚芽,胚芽鞘实际上是植物的第1片叶,从图中可以看出它对胚芽起保护作用,由于胚芽鞘中含有叶绿体,由此可推知其出土后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4.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的是主动运输,这种运输方式的条件是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消耗能量。

课堂导入古人有诗:“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推测植物的这种特性与环境因素光照有关。

这说明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植物有朝向光源生长的特性,经过人们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发现植物的这种特性与生长素有关。

人们是怎样发现生长素的呢?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是怎样产生、运输和分布的呢?探究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植物具有向光性,其中的原因经历了许多科学家的艰辛探索。

阅读教材,完成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并归纳其机理。

1.根据图示完成达尔文实验相关问题,然后阅读教材,对照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

(1)①与②对比,说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

(2)③和④对比,说明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的伸长区。

(3)达尔文的猜测: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这种“影响”究竟是什么呢?为了验证达尔文的猜测,鲍森·詹森和拜尔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图示实验的操作与结果回答相关问题。

(1)鲍森·詹森实验①实验现象:A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B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②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③从对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角度分析,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形成单一变量,无法排除“琼脂片也可能会导致胚芽鞘生长”的结论。

(2)拜尔实验①实验现象:将尖端切下,放到胚芽鞘一侧时,胚芽鞘总是弯向对侧生长。

②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③该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中进行?排除光照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

④拜尔实验的不足之处是无法证明尖端是否产生某种物质。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温特重新设计了下列实验,据图回答:(1)实验组是B,对照组是A。

A与B对照说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

(2)设置A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本身的化学物质对胚芽鞘的影响。

(3)实验结论: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4)由温特的实验结论可以推测单侧光的作用可能是改变生长素的分布,使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的多。

(5)在其他科学家的努力下,人们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了生长素,它的化学名称是吲哚乙酸(如图)。

4.根据上述实验建立植物激素的概念(1)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人工合成的某些化学物质也具有类似于生长素的效果,如2,4-D,那么2,4-D是植物激素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不是。

植物激素必须是由植物体产生的天然存在的物质。

归纳提炼1.胚芽鞘的四个重要部位(1)生长素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2)生长素发挥作用部位——尖端下部的伸长区;(3)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尖端;(4)弯曲生长的部位——尖端下部的伸长区。

2.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分析(1)内因: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

外因:单侧光照射。

(2)过程解释如图所示:单侧光→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背光侧)→生长素含量②>①→生长素从②到③、从①到④→伸长区生长素含量③>④→生长不均匀(背光侧快)→向光弯曲生长。

活学活用1.(1)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的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可从窗口射入。

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 min匀速转一周的速度。

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图中的()(2)下面是与向光性产生相关的一系列事件,请按因果关系进行排列(用字母和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b.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c.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d.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较多e.背光一侧细胞生长较快f.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问题导析 (1)花盆与暗箱的相对位置固定,只有当小窗转至正对光源时,花盆中的幼苗才能接受光照,因此幼苗所接受的光照只能来自于暗箱上的小孔。

(2)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受单侧光影响时,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使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多于向光侧,所以背光侧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表现出向光生长的现象。

答案 (1)B (2)a →b →d →e →c↑f解析 (1)据题意知,光源固定,花盆与暗箱的相对位置也固定,花盆中的幼苗所接受的光照只能来自于暗箱上的小孔,若花盆与暗箱同时旋转,则幼苗就会向着暗箱的窗口方向生长。

(2)科学家通过实验解释了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先是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生长素),这种影响传递到尖端下部,在背光侧分布多于向光侧,所以背光侧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表现出向光生长的现象。

探究点二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生长素有其一定的合成部位,又有其重要的运输方式,其分布也有规律性。

请阅读教材,回答相关问题。

1.生长素的合成(1)合成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合成过程: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生长素。

2.生长素的运输(1)某同学欲通过实验得出“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植物形态学上端(顶端)向下端(基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的结论,设计了如下实验:①若仅设计a 组,不足之处是仅能证明生长素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但不能证明倒转过来不能运输。

②若b 组形态学上端在上,而把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下面,行吗?为什么?答案 不行。

不能排除重力作用。

③a 与b 两组的对照类型为相互对照。

(2)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使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的同时,在尖端产生一定程度的横向运输;同理,横放的植物,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生长素横向运输,观察下图回答相关问题:A 、B 中属于极性运输的是②③④,属于横向运输的是①⑤⑥。

(3)研究表明,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侧芽,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向侧芽运输,由此推断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小贴士 形态学的上端与下端的辨别方法地上部分⎩⎪⎨⎪⎧ ①层次越高的枝条相对下面枝条为形态学的 上端②以树干中轴为基准,同一枝条距中轴越远的 为形态学的上端地下部分⎩⎪⎨⎪⎧ ①以地面为基准,距地面越深的根为形态学的 上端②以主根中轴为基准,同一侧根距中轴越远的 为形态学的上端3.生长素的分布(1)分布部位: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2)含量特点:①产生部位<积累部位,如顶芽<侧芽、分生区<伸长区;②生长旺盛部位>衰老部位,如幼根>老根。

归纳提炼1.在成熟组织的韧皮部中,生长素能进行非极性运输。

2.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由内因——植物的遗传特性决定的;而横向运输则是由外因——单侧光、重力、离心力等因素引起的。

活学活用2.对胚芽鞘甲做如图所示的处理,形成胚芽鞘乙,请回答:(1)光照后它的弯曲情况是________。

(2)如图是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的情况,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由②向①运输B.生长素由①向③运输C.生长素由④向③运输D.③处的生长比④处快答案(1)不弯曲(2)C解析(1)图中形态学的上端为P,下端为Q,所以生长素只能由P向Q运输。

在胚芽鞘乙中,P和Q颠倒,使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所以胚芽鞘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2)方法链接如何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要注意两看:一看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位能否获得生长素,若能则生长,若不能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二看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生长素的分布是否均匀,若均匀则直立生长,若不均匀则弯曲生长。

1.下列哪项实验能够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答案 C解析由于题干中所说的是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影响分布不均匀导致了胚芽鞘的弯曲,而选项D的琼脂块与尖端不存在必然的关系,所以不能说明。

2.下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答案 D解析单侧光照会引起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横向转移。

但甲图中,云母片从胚芽鞘尖端插入后,阻止了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的转移,胚芽鞘两侧生长素分布均匀,直立生长。

乙图云母片阻止了生长素从尖端向下运输,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丙图光照均匀,但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在胚芽鞘右侧向下的运输,使胚芽鞘左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向右弯曲生长。

3.在燕麦胚芽鞘的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箔小帽,然后在暗室中从左侧照光,胚芽鞘将() A.向左侧弯曲B.不弯曲C.向右侧弯曲D.无规律弯曲答案 B解析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

由于尖端被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从而尖端不能感光,也就不能使生长素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故不弯曲。

4.将燕麦胚芽鞘作如图所示处理,经过几天后的变化情况是() A.向左弯曲B.向右弯曲C.直立生长D.停止生长答案 A解析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促使尖端下部生长,单侧光照使生长素在尖端处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此题由于左侧切口,生长素在尖端部位虽能横向运输,但不能向下运输促使尖端下部生长,所以胚芽鞘右侧生长快,使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5.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为了研究植物体的向光性,设计实验如图所示。

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琼脂块上没有胚芽鞘尖端。

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温特之前,科学家研究初步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________部位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引起的,温特推想这种化学物质也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②的现象说明A琼脂块中确实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且这种化学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