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系数作为岩体卸荷分带量化指标的

合集下载

2024年注册木土工程师-(岩土)专业案例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注册木土工程师-(岩土)专业案例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注册木土工程师-(岩土)专业案例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拟在8度烈度场地建一桥墩,基础埋深2.0m,场地覆盖土层为20m,地质年代均为Q4,地表下为5.0m的新近沉积非液化黏性土层,其下为15m的松散粉砂,地下水埋深dw=5.0m,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1989)列式说明本场地地表下20m范围土体各点σ0/σe,下述()是正确的。

A. 从地面往下二者之比随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B. 从地面往下二者之比随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少C. 从地面5m以下二者之比随深度增加而不断增加D. 从地面5m以下二者之比随深度增加而不断减少2.(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某取土器管靴外径及取土管外径均为108mm,管靴刃口内径为102mm,取土管内径为103mm,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取土器技术参数符合厚壁取土器要求B. 该取土器技术参数符合中厚壁取土器要求C. 该取土器技术参数符合敞口自由活塞取土器要求D. 该取土器技术参数符合固定活塞取土器要求3.(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某10?13层的高层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形平坦,非岸边和陡坡地段,基岩为粉砂岩和花岗岩。

岩面起伏很大,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为180m/s。

勘察发现有一走向NW的正断层,见有微胶结的断层角砾岩,不属于全新世活动断裂。

判别该场地对建筑抗震属于()地段类别。

A. 有利地段B. 不利地段C. 危险地段D. 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4.(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某黄土场地,地面以下8m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其下为非湿陷性黄土层。

建筑物采用筏板基础,底面积为18mX45m,基础埋深3.00m。

采用灰土挤密桩法消除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灰土桩直径Φ400mm,桩间距1.00m,等边三角形布置。

部分常用岩土经验值

部分常用岩土经验值

常用部分岩土参数经验值1岩土的渗透性(1)渗透系数《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L373-2007 62~63页《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附录J 66页(2)单位吸水量各种构造岩的单位吸水量(ω值)弱透水;糜棱岩和断层泥不透水或微透水。

摘自高等学校教材天津大学《水利工程地质》第三版113页摘自高等学校教材天津大学《水利工程地质》第三版118页注:透水率1Lu(吕荣)相当于单位吸水量0.01。

(3)简易钻孔抽注水公式1)简易钻孔抽水公式根据水位恢复速度计算渗透系数公式1.57γ(h2-h1)K= ———————t (S1+S2)式中:γ---- 井的半径;h1---- 抽水停止后t1时刻的水头值;h2---- 抽水停止后t2时刻的水头值;S1、S2---- t1或t2时刻从承压水的静止水位至恢复水位的距离;H---- 未抽水时承压水的水头值或潜水含水层厚度。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927页2)简易钻孔注水公式当l/γ<4时0.366Q 2lK= ———— lg ———Ls γ式中:K—渗透系数(m/d);l---试验段或过滤器长度(m);Q---稳定注水量(m3/d);s---孔中水头高度(m);γ---钻孔或过滤器半径(m)。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936页(4)水力坡降允许水力坡降等于临界水力坡降被安全系数除,一般安全系数值取2.0~3.0,即Ⅰ允= Ⅰ临/2.0~3.0。

摘自长春地质学院《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1978年139页土层与混凝土建筑物接触面间发生接触冲刷时的破坏比降除以1.5安全系数得出在无渗流出口保护情况下地基允许渗流比降见上表。

摘自《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水规总院李广诚司富安杜忠信等。

42页(5)土毛细水上升值摘自长春地质学院《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1978年79页k摘自《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937页2土分类及状态、密实度(1)分类《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 6页《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2页《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GBJ15-31-2003 18页(2)密实度、状态判定N《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GBJ15-31-2003 19页《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GBJ15-31-2003 20页(4)原位测试有关参数《岩土工程手册》1995年4月第二版199页《岩土工程手册》1995年4月第二版202~203页《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248页《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250页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系数当采用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确定碎石土密实度时民,锤击数N63.5应按下式修正:N63.5=α1×N'63.5式中N63.5----修正后的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α1----修正系数,按上表取值;N'63.5----实测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部分常用岩土经验值

部分常用岩土经验值

常用部分岩土参数经验值1岩土的渗透性(1)渗透系数《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L373-2007 62~63页《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附录J 66页(2)单位吸水量各种构造岩的单位吸水量(ω值)弱透水;糜棱岩和断层泥不透水或微透水。

摘自高等学校教材天津大学《水利工程地质》第三版113页摘自高等学校教材天津大学《水利工程地质》第三版118页注:透水率1Lu(吕荣)相当于单位吸水量0.01。

(3)简易钻孔抽注水公式1)简易钻孔抽水公式根据水位恢复速度计算渗透系数公式1.57γ(h2-h1)K= ———————t (S1+S2)式中:γ---- 井的半径;h1---- 抽水停止后t1时刻的水头值;h2---- 抽水停止后t2时刻的水头值;S1、S2---- t1或t2时刻从承压水的静止水位至恢复水位的距离;H---- 未抽水时承压水的水头值或潜水含水层厚度。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927页2)简易钻孔注水公式当l/γ<4时0.366Q 2lK= ———— lg ———Ls γ式中:K—渗透系数(m/d);l---试验段或过滤器长度(m);Q---稳定注水量(m3/d);s---孔中水头高度(m);γ---钻孔或过滤器半径(m)。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936页(4)水力坡降允许水力坡降等于临界水力坡降被安全系数除,一般安全系数值取2.0~3.0,即Ⅰ允= Ⅰ临/2.0~3.0。

摘自长春地质学院《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1978年139页土层与混凝土建筑物接触面间发生接触冲刷时的破坏比降除以1.5安全系数得出在无渗流出口保护情况下地基允许渗流比降见上表。

摘自《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水规总院李广诚司富安杜忠信等。

42页(5)土毛细水上升值摘自长春地质学院《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1978年79页k摘自《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937页2土分类及状态、密实度(1)分类《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 6页《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2页《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GBJ15-31-2003 18页(2)密实度、状态判定N《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GBJ15-31-2003 19页《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GBJ15-31-2003 20页(4)原位测试有关参数《岩土工程手册》1995年4月第二版199页《岩土工程手册》1995年4月第二版202~203页《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248页《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250页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系数当采用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确定碎石土密实度时民,锤击数N63.5应按下式修正:N63.5=α1×N'63.5式中N63.5----修正后的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α1----修正系数,按上表取值;N'63.5----实测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工程地质手册 渗透系数

工程地质手册 渗透系数

工程地质手册渗透系数
渗透系数是一个衡量岩石或土壤渗透性能的指标,它表示单位面积上的液体(通常指水)通过岩石或土壤媒介在单位时间内的渗透量。

在工程地质中,渗透系数是评价岩石或土壤渗透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渗透系数的单位通常为米/秒(m/s),也可以使用其他单位,
如毫米/小时(mm/h)、厘米/小时(cm/h)等。

渗透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水流通过岩石或土壤的速度和能力。

渗透系数越大,岩石或土壤的渗透性越好,水流通过的速度越快;反之,渗透系数越小,渗透性越差,水流通过的速度越慢。

在工程地质实践中,通过进行渗透性试验,可以获得不同岩石或土壤样品的渗透系数数据,从而评价其渗透性能和水力性质,为工程设计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渗透系数

渗透系数

亦称水力传导度(hydraulic conductivity),是岩土透水性能大小的数量指标,在农田排水计算、水工建筑物设计及地下水资源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

岩土透水性能强的渗透系数大,反之则小。

渗透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水力坡度为1时的渗透速度(见达西定律)。

其测定方法有:①室内测定法,最常见的是用达西渗透仪测定,亦可通过颗粒分析及某些物理指标的测定,由经验公式来计算。

②野外试验法,是由抽水、注水、压水和渗水试验求得,常用的是抽水试验法。

松散岩土渗透系数的经验值见表。

根据渗透系数的大小,岩土的透水性可分为如下几类:良透水(K>10米/昼夜),透水(K为10~1米/昼夜),弱透水(K为1~0.01米/昼夜),极弱透水(K为0.01~0.001米/昼夜),不透水(K<0.001米/昼夜)。

渗透系数K是综合反映土体渗透能力的一个指标,其数值的正确确定对渗透计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因素很多,主要取决于土体颗粒的形状、大小、不均匀系数和水的粘滞性等,要建立计算渗透系数k的精确理论公式比较困难,通常可通过试验方法,包括实验室测定法和现场测定法或经验估算法来确定k值。

通常在空隙度较大时,空隙愈大、空隙连通情况愈好,其渗透系数愈大,反之则小。

但渗透系数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岩土空隙(指孔隙、裂隙和溶洞)度的绝对数值,例如粘土的空隙度大于砂土,但渗透系数反而小。

由于水中有机物、无机物成分与含量的不同,可使水溶液的粘滞力发生变化,故对渗透系数也有明显的影响。

水中所含物质愈多,粘滞性愈大,渗透系数愈小。

另外,水中所含物质的种类、数量又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尤以气温的影响最为明显。

水温的变化引起水的粘滞系数发生变化,故对渗透系数的影响很大。

影响渗透系数的因素复杂,现行测定方法难以测定某一点的渗透系数,只能测得近似平均值。

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岩石力学简答题

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岩石力学简答题

简答题1、地质体和岩体在概念上有哪些区别?答:(1) 岩体和地质体是同一物体在不同场合的两个名词。

(2) 就具体问题研究而言,岩体即为地质体的一部分。

(3) 岩体是工程地质学和岩体力学的专有名词。

有时将土地作为一种特殊岩体对待。

2、岩体和岩石的各自特征是什么?两者有何区别和联系?答:特征: 岩体: 不连续性、非均匀性、各向异性、有条件转化性; 岩石:是一种地质材料,是组成岩体的固相基质, 是连续、均匀、各向同性或正交各向同性的力学介质;区别联系::(1) 岩体赋存于一定地质环境之中, 地应力、地温、地下水等因素对其物理力学性质有很大影响, 而岩石试件只是为实验而加工的岩块, 已完全脱离了原有的地质环境。

(2) 岩体在自然状态下经历了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 其中存在着各种地质构造面,如不整合、褶皱、断层、节理,裂隙等而岩石相对完整。

(3) 一定数量的岩石组成岩体,且岩体无特定的自然边界, 只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来圈定范围。

(4) 岩体是地质体的一部分, 并且是由处于一定地质环境中的各种岩性和结构特征岩石所组成的集合体, 也可以看成是由结构面所包围的结构体和结构面共同组的。

3、岩体力学的一般工作程序(步骤) 和主要研究方法?答:工作程序:岩体工程地质信息采集—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模型—岩体稳定性评价—岩体工程设计—岩体工程施工—岩体性态监测; 主要研究方法: 工程地质法、测试试验法、理论研究法、综合研究法4、岩体的组成要素是什么?答:物质成分(岩石) 、结构(结构体、结构面) 、赋存环境(应力场、温度场、渗流场、其他物理场)5、从工程地质研究的角度, 简述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及其基本性质?答:1 、可溶性矿物, 如岩盐、石膏、芒硝等, 在适宜条件下可溶解于水, 减少岩石的固相成分增加空隙比, 使岩石结构变松、力学性能降低、渗透性提高。

2、易风化矿物, 其稳定性取决于矿物的化学成分迁移活动性、矿物结晶特征、矿物生成条件。

岩质斜坡卸荷分带量化指标与应用研究

岩质斜坡卸荷分带量化指标与应用研究
据。
填 钙质 和 泥质 物 。岩 体 卸荷 松 弛 , 微 裂 隙发 育 和 岩 体 中裂 隙 的张 开 , 会 不 同程度 地 降低岩 体 波速 。 因此 , 弹性波 可 以表 征岩 体 卸 荷 程度 的不 同 , 因而 通 过 平 硐 硐 壁岩 体 的波 速变 化 趋 势 , 可 以 为 卸荷 界 线 确 定 提 供
条 数 占裂 隙 总数 比例 、 裂 隙 开度 和 纵 波 速 度 , 并 结 合 工 程 实 例 对 该 量 化 指 标 进 行 论 证 。根 据 分 析 结 果 得 出 以 下结论 : 按 该 类 指 标 划 分 的结 果和 野 外 现 场 调 查 分 带划 分 基 本 一 致 , 对 工 程 区 卸 荷 分 带 划 分 具 有 一 定 的 指 导
收稿 日期 : 2 0 1 2— 7— 0 3 ; 修 回 日期 : 2 0 1 2—1 1 —0 8
1 卸荷分带量化指标 的选取
在 水 电工 程实 践 中 , 按 岩 体 卸 荷 发 育 程度 进行 分
依 据 ] 。聂 德新 、 任 光 明等 综 合 考 虑 国 内外 卸 荷 岩 体 大量 实测 资料 及 其特 征指 标 , 应 用裂 隙 开度 、 裂 隙条
带, 一般 分 为强 卸荷 、 弱பைடு நூலகம்卸荷 和深 卸荷 3个 带 。卸 荷带
“ 岸边 剪 切 裂 隙 ”( 波波夫等 , 1 9 4 9 ) 描 述 岸 边 卸 荷 裂
隙 。6 0年代 以来 , 随 着 我 国 水 电事 业 的迅 速 发 展 ,
我 国水 电部 门将斜 坡 ( 岸坡 ) 卸 荷裂 隙发 育 带 , 称 为 卸
多沿 原 有结 构 面 展 开 。 岩体 部分 松 弛
划 分 相对 评价 标准 参 照 G B 5 0 2 8 7— 2 0 0 6 ( ( 水 力 发 电工

岩土勘察中抽提水试验对渗透系数的确定

岩土勘察中抽提水试验对渗透系数的确定
做第二层抽 、 提水试验 。
3. 1 公 式 选 用 4.
1 提水孔远离地表水 , ) 提水 时不受地 表水补 给。2 孔壁设置 ) 过滤器 , 过滤器安装位置为 42m~1. . 16m。含水层位置为 28m一 . 1 . , 24m 过滤器未在整个 含水层中 , 以该提水 井是一非 完整井 。 所
岩 土 勘察 中抽提 水试 验对 渗透 系数 的确 定
常 维 静
摘 要: 结合天津市某工程勘察 实例 , 绍 了岩 土勘察 中抽提水试验 对渗 透 系数 的确定 , 出了渗 透 系数 的计 算方法 并 介 给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 , 最终得 出了该工程② 层、 ⑤层的渗透 系数 , 且所得数据在经验 范围之 内, 而给后 续设计提供 了 从

28m) 黄褐色 , . : 硬塑, 含少量锈斑 , 夹薄层粉土。②层粉土 (. 2 8m~ 1. 24m) 灰黄 色 ,. 以下褐 灰色 , 密 , 湿 , 薄层 粉质 黏 : 5 4m 稍 潮 夹 土。③粉质黏土( 24m一1. : 灰色 ,50m以下浅灰色 , 1 . 6 7m)褐 1 . 硬塑 , 夹薄层粉 土。④粉土( 6 7m一1 . : 1 . 9 4m) 浅灰色 ,8 1m以 1 . 下黄褐 色 , 密 , 湿 , 薄 层 粉 质 黏 土 。⑤ 粉 砂 ( 9 4 m 一 稍 潮 夹 1. 2 . : 49m) 黄褐色 , 中密 , 饱和 , 主要成分 以石英长石为 主。⑥粉 质
) 落程之差不小于 水、 注水等试验 , 而最 为简单便 捷 的为抽 、 提水 试验 。抽 、 提水 试 认为水位稳定 。2 每一层提水试验做 两个落程 , ) 应 . ) 验也是计算渗透系数运用最多的试验方法 。下面结 合工程 实例 , 10m。3 动水 位允 许误 差 , 小 于 ±0 1m。4 出水 量允 许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5]
, 卸荷岩
。岩体卸荷力学
渗透 系 数 随 着 卸 荷 量 的 增 加 而 不 断 增 试验研究表明, , 这进一步佐证了 岩 体 卸 荷 与 岩 体 渗 透 特 性 之 间
[7]
的密切联系 。 由压水试验获得的渗透系数实质上反映 了岩体裂 隙 发 育 程 度 、 节理开合度及卸荷程度 此可以利用渗透系数对岩体卸荷带进行划分 。 将渗透系数应用于岩体卸荷带划分的研究已有较 长时间, 渗透系数作为卸荷带划分的定量指标, 其关键 由于卸荷岩体具有复 问题是界限标准的 确 定 。 但 是, 杂的非线性特 征 直莫衷一是
, 卸荷带作为
, 而岩体渗透性分级中,
, 加之研究方法以及工程背景之
各家对于 卸 荷 分 带 的 渗 透 系 数 界 限 标 准 一 间的差异,
16]
, 不 同 工 程、 不同研究者划分卸荷带
强卸荷 弱卸荷 未卸荷
时所采用的渗透系数界限值各有不同 。 表 1 为部分水 电工程中各卸荷分 带 与 岩 体 渗 透 性 指 标 的 对 应 关 系 。 由表 1 可以看出, 相同卸荷分带的渗透性指标界限值 差别较大, 如同是玄 武 岩 坝 基 的 铜 街 子 电 站 与 白 鹤 滩 电站, 其强卸荷分带的透水率界线相差 10 倍左右 。 更
610059 ;
摘要: 渗透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岩体内部裂隙发育程度 、 节理开度及卸荷程度, 因此常作为岩体卸荷带划分的定 量指标之一 。 但由于卸荷岩体的非线性特征, 以及卸荷带研究方法和工程背景条件等方面的差异, 各家划 分 卸 荷 带 时 所 采用的渗透系数界限标准各有不同 。 本文从工程实例出发, 通过对定性划分的各卸荷分带内对应钻孔段渗透系数的统 以其统计平均值作为岩体卸荷 分 带 的 界 线 标 准 。 实 际 应 用 表 明, 渗透系数作为卸荷带划分依据具有一定的优 计分析, 按渗透系数划分的卸荷带深度与其他方法综合确定的卸荷带深度基本接近 。 势, 关键词: 渗透系数; 吕荣值; 卸荷带; 渗透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457 文献标识码: A 3665 ( 2011 ) 04004806 文章编号: 1000-
[10 [8 9]
, 因
Table 1
unloaded zones in different engineering
各卸荷分带对应的吕荣值界线( 单位: Lu ) 卸荷分带 铜街子, 小湾片, 玄武岩 麻岩 ( 钱康, 1992 ) ( 陆洪, 1995 ) > 100 5 100 <5 ≥100 1 100 <1 拉西瓦, 花岗岩 ( 巨广宏, 2002 ) ≥100 10 100 < 10 1 白鹤滩, 玄武岩 ( 聂德新, 2008 ) > 10 10 <1
Vol. 38 No. 4 Jul. 201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HY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
第 38 卷 第 4 期 2011 年 7 月
渗透系数作为岩体卸荷分带量化指标的研究
陈 强
1, 2 1, 2 1 1 , 聂德新 , 潘思祎 , 贺梓宸 , 谢科 Nhomakorabea1
( 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 2.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成都 610059 )
表1 不同工程卸荷分带采用的渗透系数界限 Limit of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for
, 导 致 岩 体 结 构 松 弛、 完整性变
[4]
差, 从而也促使岩体的导水能力增强 。 因此, 岩体卸荷 其渗 透 特 性 往 往 会 产 生 明 显 的 变 化 以后, 体也就形 成 了 所 谓 的 渗 透 优 势 带 加
河谷岩体的渗流 从 岸 坡 向 坡 内 常 出 现 分 带 性, 这
与其应力分带特征有关 。 应力松弛带内的岩体风化程 度高, 卸荷裂隙较发育, 其渗透性一般都强于应力集中 带内的岩体
[17]
。 不同的卸荷分带内, 由于卸荷裂隙发
第4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49 ·
育的疏密程度 、 张开度等方面的差异, 它们在渗透性上 也有明显不同 。 对黄河小浪底工程部分平洞的裂隙和 渗透性沿洞深变化的 统 计 分 析 表 明, 不仅卸荷带隙宽 沿洞深遵循幂指数递 减 规 律, 而且卸荷裂隙带的渗透 张量值也随洞深呈现幂指数递减变化
[18]
体的渗透性分级能否与岩体的卸荷分带相对应呢? 按 “卸 荷 裂 隙 照规范中对 弱 卸 荷 岩 体 定 性 划 分 的 描 述, 发育较稀疏, 开度一般为几毫米至几厘米, 多有次生泥 充填, 卸荷裂隙分布 不 均 匀, 常 呈 间 隔 带 状 发 育, 卸荷 裂隙多沿原有结构面张开 ”
[19]
0925 ; 修订日期: 20101126 收稿日期: 2010作者简介: 陈 强 ( 1973 - ) , 男, 博 士, 讲 师, 主要从事工程地质 教学和研究工作 。 E-mail : chenqiang200301081@ 163. com
1
岩体卸荷 分 带 与 岩 体 渗 透 性 等 级 的 对 应 性 分析
岩体卸荷实质上是岩体向解除约束方向上产生的 具有显著时效变形特 征 的 回 弹 现 象, 卸荷作用不仅会 改变先成节理岩体的 开 度 和 应 力 分 布, 而且可能产生 新生的变 形 破 裂
[1 3]
这些研 究 对 于 划 分 卸 荷 分 带 的 渗 透 系 数 为主要的是, 界限的确定方法阐述较为含糊, 有些甚至是一带而过, 使后续研究者无法得 知 其 界 线 标 准 是 如 何 得 来 的, 不 同工程之间卸荷分带的渗透系数界线差异是缘于工程 背景的不 同 还 是 缘 于 研 究 方 法 的 不 同 已 经 不 得 而 知 这显然不利于划分卸荷带定量指标的推广应用, 更 了, 不利于卸荷岩体的 工 程 地 质 类 比 研 究 。 为 此, 本文以 具体的工程实例来说明渗透系数划分岩体卸荷时其界 限标准的确定方法, 并深入分析利用渗透系数划分卸 荷带时存在的主要问 题, 为卸荷带定量划分的研究提 供素材资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