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商洛市八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一、细胞的发现
• 1665年英,国_人__罗_伯__特__·__虎_克_______首先研制 出能放大140倍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 发现细“胞______”
• 19世纪30年代,德国施的莱__登__和_施__旺_____分 别发现植:物__和__动_物__都__是__由_细__胞__构__成_的__。______
C 采下新鲜的野果 , 趁
2、在调查校园生物的活动中 , 以下同学做法准确的选项是哪一项: A晓军发现好几株不认识的植物 , 于是把它们拔出来 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拨开草丛 , 一只蟋蟀蹦出来 , 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 , 小梅把它记录下
来B
C小伟的调查记录中有蚰蜒 , 其他同学没有 , 小伟决定把它删除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 , 太恶心了 , 不记录
红、红蜘蛛、松树、榆树、蚯蚓、小鸟、串红、丁香、柳 树、山桃、苍耳、蜻蜓、蚊子、鼠妇、万寿菊。
〔1〕请你帮助他分成两类。 动物 : 植物 : 〔2〕请你告诉大家 , 他们为什么是生物 ?
D 1、在调查活动中除〔 〕外都是不可取的
A飞檐走壁 , 采摘高处的野果 B 避开不喜欢的动物 鲜品尝 D如实记录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种类
呼吸道 传染病
消化道 传染病 血液传 染病 体表 传染病
病原体的原 主要传 始寄生部位 播途径
呼吸道黏膜 飞沫和空
和肺
气
消化道及其 饮水和食
附属器官 物
血液和淋巴
吸血的动 物
皮肤及体表 黏膜
接触
发病 季节
病
例
冬、 春
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百 日咳、流行性腮腺炎、麻 疹等
夏、 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
环 节概 念
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认识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种类及其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和归纳生物特征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意义。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种类及其特点。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多媒体展示:教师展示一系列周边环境的生物图片,如校园里的树木、花朵、蝴蝶、小鸟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问引导:教师问:“大家平时在校园里或家里都注意到哪些生物?你们觉得它们有趣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的观察经验。
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描述自己注意到的生物和它们的特点。
二、知识讲解(10分钟)定义生物多样性:教师详细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强调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意义:通过举例和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如维持生态平衡、为人类提供食物和药物等。
互动问答:教师提出问题,如“为什么保护生物多样性很重要?”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
三、学生互动环节:分组调查(20分钟)分组与选择区域:学生被分成4-5人的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调查区域(确保安全并有丰富的生物种类)。
调查工具准备:每组准备记录本、相机、放大镜等工具。
实地调查:学生在指定区域内寻找并记录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鼓励他们使用相机拍照,记录生物的特征和习性。
教师指导:教师在各组间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调查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分享与交流(15分钟)小组整理:学生回到教室,小组内部先整理调查结果,准备向全班展示。
小组报告:每组选一名代表,使用多媒体或展板展示他们的调查结果,包括照片、记录的生物特征和习性等。
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周边环境的实地调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分类等实验技能。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系列(人教版)

1.1.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生命观念:通过分组调查实践,学会调查的方法,并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
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周边生物的生存环境,认识植物的多样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尊重环境的理念。
2. 科学思维:(1)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2)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活动方案,并学会做调查记录。
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探究的能力3. 态度责任:在调查实施中,关注不同环境中的生活环境,初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渗透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对校园绿化提合理化建议的探究,唤起热爱生命、保护和美化环境的尊重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调查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2.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观察和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题要求学生调查了解周边环境的生物,尝试对所知道的生物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根据我校所处地理位置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对生物调查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对课题进行了小小的调整,即以学校植物园中的植物为重点调查对象,通过学生的亲身实地考察,实现教学目标。
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环节:讨论怎样进行调查→制定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实施调查活动过程→调查活动汇报和评价。
四、课前准备(1)材料准备:调查表,笔,卷尺,望远镜,放大镜,照相机,摄像机,温度计,湿度计,动植物检索简表等用具。
(2)教师准备:课前培训各组小组长,内容包括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如何记录生物的形态特征、如何查阅资料、如何对生物进行归类,等等。
五、教学设计【新课导入】回顾上节学习的生物特征的知识,然后呈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师生朗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片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回顾今天的课,我主要讲授了生物学调查的基本方法、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以及如何进行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调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亲身体验和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堂表现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对生物学调查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和整理分析调查结果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调查方法。
在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但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可能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拖延、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这可能影响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调查方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生物学调查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的学习内容打下基础。
调查方法:随机抽样调查、全面调查等。
调查注意事项:保护生物栖息地、不损害生物个体、尊重生物权益等。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情况,评价学生的专注度和积极参与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课件

注意事项有 哪些?
选取一部分调 查对象作为样
本。
在调查过程中,如果 调查范围过大,不能 逐一调查时应该怎么
处理?
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 生物
2、按照生活环境
生物
3、按照用途
生物
植物 动物 其他生物
陆 生生物 水生生物 作物 家禽 家畜 宠物
1、选择调查范围
5、归类
2、分组 3、设计调查路线
6、将归好类的生物的资料进行整 理,写在笔记本上。
4、调查记录
人口普查
森林资源调查
新知讲解
调查
明确调查目的
选择调
分设计调调查来自和调查对象查范围
组
查路线
记录
整理和 分析
学生活动
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
•目的要求:调查了解校园生物种类 •材料用具:
调查表、笔、放大镜、 望远镜、照相机、录音机等
家庭作业
回家后完成练习册相 应练习,明天课前检
查?
同学们,这节课 你有收获吗?
同学们,回去预 习下一课。
15.没有风浪,便没有勇敢的弄潮儿;没有荆棘,也没有不屈的开拓者。 32.在一个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19.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怎样获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这就是成功。——牛顿 44.有种脾气叫,不放弃。 36.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培尔辛 45.享受着爱和荣誉的人,才会感到生存的乐趣。——莎士比亚 5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塞涅卡 19.梦想不是梦与想。 20.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爱迪生 20.现在不玩命,将来命玩你。 17.坚强,不是面对悲伤不流一滴泪,而是擦干眼泪后微笑着面对以后的生活。 25.一个人是在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反抗中创造成功的。 88.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当作梯子。 28.天下绝无不热烈勇敢地追求成功,而能取得成功的人。——拿破仑一世 88.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当作梯子。 29.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 70.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申居郧
灵台县第四中学维吾尔自治区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 新人教版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生活环境学习目标:1.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 举例说出不同生物的栖息地是不同的。
3.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2.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A.阅读课文并结合生物圈示意图1、生物圈包括、和。
2、生物圈的范围为和。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 和等。
B.阅读课文,并分析孔雀及野大豆的栖息地特点,1、在生物圈内,我们把称为栖息地。
地球为生物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栖息地,例如:、、、等。
2、不同的、、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3、孔雀的栖息地位于,这里的环境因素为、、。
4、野大豆的栖息地之一是位于,这里的环境因素为、、。
5、栖息地的或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6、目前,,,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课题导入:展示音像资料,学生观察,分析讨论问题:地球的哪些地方有生物?生物的生存需要哪些条件?三、合作探究1、决定栖息地的主要环境因素是:、、等。
2、观察图1.1-6的图片,分析图中生物的栖息地类型,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图1.1-6所示4种生物的栖息地各有什么特点?(2)如果上述栖息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对其中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四、精讲点拨栖息地的特征有哪些?五、拓展延伸:1、为什么月球上没有生物?2、大熊猫为什么会濒临灭绝而被称为“国宝”呢?二、我的收获是什么?请你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可以用大括号或树状图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知识点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合作用的过程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②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③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物质转化是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④能量转化是把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七年级生物上册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2.小麦和水稻是粮食作物;菊花和牡丹是观赏植物;甘草和田七是药用 A 植物。这是根据生物的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A.用途 B.形态结构 C.生理功能 D.生活环境 )
13.下列关于调查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B.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C.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C 6.调查时要注意安全,下列各项比较安全的做法是( )
A.为了调查更全面,小组中每个人都到偏僻的地方观察记录 B.为了获取更详细的有关于大树的信息,要攀爬到大树上调查第一手资料 C.全组同学一起行动,合作调查
D.对于水中生活的生物,要下水捕捞后再调查记录
7.进行生物调查时,常要对生物进行归类,下列各项不能作为归类依据的 D) 是( A.生活环境 B.形态结构 C.用途 D.个体大小
知识点1 调查 1.调查对象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____________ 和 抽样调查 ____________,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范围太大,要用__________ 的方法。 如实 整理 2.调查过程中,要_________记录;对调查结果要进行_______和 分析 。 _______ 知识点2 生物的归类 3.按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______、_______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植物 动物 4.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陆生生物、________ 5.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__________ 、宠物等。 水生生物 家物种类时,首先要( A.明确调查目的 B.确定调查范围 C.分组 D.设计调查路线 2.(2014,郴州)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对调查对象的 D) 选取,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只能选一个对象 )
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练习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024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活动适合进行抽样调查的是 ( )A. 我校初一某班的男女生比例B. 全国青少年的近视率C. 我校初一某班学生平均身高D. 我校初一某班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科学调查得到的结果要进行 ( )A. 整理B. 统计C. 分析D. 前三项都需要3.下列生物中按形态结构特征划分,正确的是 ()A. 桃子和猴子B. 洋葱和西瓜C. 鱼和水草D. 小麦和老鼠4.下列调查活动步骤正确的是( )A.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记录→归类→整理B.设计调查路线→分组→选择调查范围→调查记录→归类→整理C.分组→设计调查路线→选择调查范围→调查记录→归类→整理D.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整理→归类→调查记录5.下列生物归类正确的是( )A.玉米、蝗虫、猫头鹰、鲫鱼属于陆生生物B.鸡、鸭、鹅、狗属于家禽C.小麦、高粱、玉米、水稻属于粮食作物D.鲫鱼、鸭、狗、海蜇属于水生生物6.某生物兴趣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分为两类:一类是鲫鱼、荷花、虾,另一类是蚂蚁、蜜蜂、蝴蝶、侧柏、鬼针草。
他们的分类依据是()A.生物的用途B.生物的生活环境C.生物的数量D.生物的形态结构7.下面关于调查步骤的排序,正确的是()①分组②选择调查范围③调查和记录④归类⑤设计调查路线⑥整理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③④⑥⑤C.②①⑤③④⑥D.①②⑤③④⑥8.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B.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时,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C.调查过程中要将自己喜欢生物如实记录下来,不认识的可以不用记录D.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的方式进行统计9.在对土壤里的小动物进行调查的活动中,小军和小雨不需要携带的工具是()A.放大镜B.显微镜C.白瓷盘D.小铲子10.下列关于生物学探究方法的描述不合理的是()A.科学探究过程是指利用实验法来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的过程B.测量法是我们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用数据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C.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状态下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观察和描述D.调查法是通过制定计划,搜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11.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不能划分成一组的是()A.牛和羊B.鱼和虾C.海豚和鲸鱼D.猫头鹰和蚯蚓12.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大麦、水稻、荷花属于作物B.鸡、羊属于家禽C.西瓜、蚂蚁、水葫芦属于陆生生物D.鲫鱼、虾属于水生生物13.在“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活动中,不需要进行的是( )A.设计调查表B.制作植物标本C.做好调查记录D.做好归类整理14.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选取一个城市或农村的初一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退 出资源。调查的过程
实地调查
调查要仔细,注意不容易发现的生物种类,详细记录
阅读课本P11归类方法
按形态结构分: 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生活环境分: 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用途分: 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某小组的同学在社区调查到的生物有: 杨树、樱花、蜜蜂、蝴蝶、蚂蚁、麻雀、水草、刺猬、
蘑菇、荷花、桃树、柳树、金鱼、青蛙。 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将他们归类整理并说明理由。
达标练习
常用的生物归类方法有: ①按形态结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②按照生活环境分为:______、______。 ③按照_____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1.下列活动,可采用调查法进行的是( A ) A.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B.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测定 C.优良作物品种的培育 D.光照对植物生活的影响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学习目的
说出调查的 一般 方法 ,
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
归纳
今天我是“科学家”
(一)问题引导 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用1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第9-11页方框 内的内容,尝试解决:
1.什么是调查?请举例说明哪些可以用调查方法?
2.调查的目的,对象。
3.调查步骤分哪几步?
2.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 植物,动物他所采取的分类依据是( D )
A.生物用途
C.比大小多少
B.生活环境
D.形态结构
3、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调查全国初一年级学生的近视发
病率”的几种方案,最合理的是( C )
A.每省设立一个调查小组,负责对该省全部学生进行调查 B.确立一个调查小组,逐省逐地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统计 C.选取部分城市和农村初一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
4.调查时注意事项有哪些?
调查 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我国的森林资源五年清查一次是调查, 人口普查也是调查。
调查目的和对象
如果想知道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 平均体重。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例:调查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应怎样做?
一、目的: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 二、对象:本班同学 三、范围:本班 四、方案:测量本班每位同学的身高并记录在表格中。 五、记录表格: 六、统计:计算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 七、归类:
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一般步骤: 1.确定调查目的和范围。 2.分组,6-8人一组,选一个组长。 3.准备调查表,笔(有条件的可拿望远镜、放 大镜或照相机等) 4.确定调查路线。 5.作好调查记录。
调查的过程
注意事项: 调查中应注意安全第一,发扬互相帮助的作风。 如实记录所看到的各种生物,并注意爱护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