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外周神经鞘瘤2例报告并文献回顾_郑眉光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1例报告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1例报告摘要本文报道一例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患者的病例,介绍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结果和治疗过程。
通过该病例的分析,探讨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0岁,因左上肢疼痛、发麻、乏力、意识模糊等症状就诊于我们医院。
患者病史无特殊,曾患高血压病。
体格检查发现左上肢肌肉萎缩,力量明显减弱,感觉障碍明显。
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左侧肱二头肌周围有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大小为5.2cm x 4.5cm x 3.7cm。
磁共振成像(MRI)显示病灶呈低信号,表面和周围有中等信号带,强化明显,提示周围神经鞘膜瘤的可能。
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病灶较大、周围神经和血管缠绕,手术难度较大。
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病灶为周围神经鞘膜瘤,而且已转移至腋下淋巴结。
术后患者接受放疗和化疗治疗。
讨论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是起源于周围神经鞘膜的恶性肿瘤,较为罕见。
它通常在中年以后发病,男女发病率相近。
其临床表现常与局部神经或神经根损伤相关,如肢体无力、麻木、痛、表皮色素异常或瘙痒等。
此外,患者还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贫血等。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的影像学检查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
X线、CT和MRI可以清楚显示病灶的边界、内部组织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确定病灶的性质,判断是否转移。
注重影像学的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诊断率和准确性。
对于可手术的肿瘤,外科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但对于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来说,外科切除是难度较大的,而且在有关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结构周围,切除困难且易出现后遗症。
因此,多数患者需要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和化疗。
放疗在术后或术前可以通过减小肿瘤体积、缩小肿瘤边界、消灭小的转移灶、控制肿瘤进展等方式,提高治疗效果。
化疗主要是指基于化学药物对肿瘤细胞进行杀死和辅助外科手术切除的治疗。
但对于患者来说,化疗有较大的副作用,如脱发、恶心、呕吐、免疫系统紊乱等。
以糖尿病足为表现的恶性周围神经鞘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以糖尿病足为表现的恶性周围神经鞘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吴石白;关小宏;符文耀;任力;岳颖
【期刊名称】《空军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0(026)004
【摘要】目的了解恶性周围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情况,加强对此疾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以糖尿病足为发病形式的恶性周围神经鞘瘤进行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对此例以糖尿病足为发病形式的恶性周围神经鞘瘤,进行截趾治疗,去除病灶,并进行全身状况的评估,防止复发.结论以糖尿病足为表现的恶性周围神经鞘瘤罕见,恶性度高,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临床上应该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生存率.对发生于趾端的恶性周围神经鞘瘤应注意与糖尿病足相鉴别.
【总页数】4页(P199-200,203,封4)
【作者】吴石白;关小宏;符文耀;任力;岳颖
【作者单位】100142,北京,空军总医院内分泌科;100142,北京,空军总医院内分泌科;473000,南阳,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100142,北京,空军总医院病理
科;100142,北京,空军总医院病理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264;R587.2
【相关文献】
1.原发椎管内恶性周围神经鞘瘤6例并文献复习 [J], 马骏;王贵怀
2.肺原发性恶性周围神经鞘瘤伴右大腿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J], 张晓敏;陈清勇
3.肺内恶性神经鞘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刘子姗;杨海;张道春;陈楚悦
4.颅内外沟通巨大恶性神经鞘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J], 王国芳;朱青峰;禹书宝;
5.鼻咽颅底上皮样细胞型周围神经鞘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J], 袁太泽;李宁炜;曹素梅;曾奇;郭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例前列腺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病例报告

病例一例前列腺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病例报告患者,男,44岁,具有潜在系统性疾病,数日前出现肉眼可见血尿及尿潴留。
基本资料:患者,男,44岁,具有潜在系统性疾病,数日前出现肉眼可见血尿及尿潴留。
该患者具有LUTS病史,近期情况恶化。
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明显增大(变硬),但PSA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总PSA:0.42ng/mL)。
超声及磁共振检查:经直肠超声(TRUS)显示前列腺中有多处结节,最大的有6.3cm,前列腺测量约300克。
前列腺磁共振成像(MRI)中发现前列腺结构紊乱,中心坏死伴有出血及右髂内淋巴结肿大(图1)。
膀胱镜检查:骨扫描中未检测到骨转移。
行TRUS引导前列腺活检,活检后数日出现大量肉眼血尿。
因此再行膀胱镜检查(检查出血状况),前列腺切片标本检查结果显示为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CT检查:为进一步分期,安排其进行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右肺上叶可见0.9cm的孤立结节。
治疗方案:考虑到前列腺增大给切除手术带来的困难,我们对其采用新辅助化疗(5-氟尿嘧啶+顺铂+异环磷酰胺)5个周期。
随访时的胸部CT显示肺部结节缓解。
盆腔MRI可见前列腺内仍有残余肿瘤病灶,测量结果为83克。
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手术期间发现肿瘤侵袭膀胱。
进行了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期间未发现转移。
该患者的病理诊断与MPNST (Malignant Peripheral Ne rve Sheath Tumor)一致。
辅助放化疗选择:手术后,医生规定辅助放化疗。
术后3个月随访时,进行了腹部CT扫描,显示肝脏中有多个未明确定义的不良增强结节和3.5cm的胆囊肿块。
鉴于以上可疑的疾病进展,对患者实行靶向治疗:帕唑帕尼400mg/天。
但该患者的症状不断恶化,3个月后死亡。
讨论MPNST是衍生自外周神经或外周神经分化细胞的恶性肿瘤。
约半数患者与纤维瘤病(NF-1)有关,其余则为散发性或放射性诱导性。
一些文章报道了累及前列腺的NF-1患者,但多为良性病变,且源自其他盆腔器官。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彭发全;黄传生;詹名花【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3(028)004【总页数】3页(P445-447)【关键词】恶性外周神经肿瘤;临床特征;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作者】彭发全;黄传生;詹名花【作者单位】334000,江西省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医院病理科;330029,江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330600,江西省靖安县妇幼保健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是1种具有神经分化潜能的软组织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5%~10%[1]。
过去也称恶性神经纤维瘤、神经源性肉瘤、恶性神经鞘瘤等,直到1994年WHO 软组织分类才采用了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命名。
MPNST是1种临床上较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由于其形态多样,组织学上易与其它软组织恶性肿瘤混淆,须结合HE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本文对我院2006~2011年收治的22例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进行检测结果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组织起源、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进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我院2006年~2011年收治MPNST病例22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
年龄8~77岁,平均年龄53岁,好发年龄48~68岁。
发生部位依次为四肢(8例)、躯干(5例)、后腹膜(4例)、胸腹壁(3例)、腹股沟(1例)、椎管(1例)。
该病最常见表现是肿块,或伴有自觉症状;其次为疼痛、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压迫症状。
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软组织肿块,境界稍清,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本文中有1例腹膜后肿块2年内复发4次,且为多发性肿块,原病理诊断为神经纤维瘤Ⅰ型。
所有标本均用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4 μm厚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两步法,所用抗体包括Vim、S-100、PGP9.5、CD34、CD117、SMA、EMA、Des、HMB45 及Ki-67,抗体均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综合医学 Zongheyixue 《中外医学研究》第16卷 第12期(总第380期)2018年4月outcomes for prolonged versus brief fever: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Crit Care,2012,16(4):R150.[7]简智恒,张喜安,漆松涛,等.神经外科术后炎症指标的变化及意义[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4):415-418.[8]李春亮,王凯,严文琪,等.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特点、趋势及相关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21):2974-2976.[9]翟慎晔,陈玉爱.4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热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4):355-356.[10]杜洁珊,彭环庆.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1,25(12):3243-3244.[11]江子芳,杨方英,吴婉英,等.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学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313-2315.[12]丁建平,颜琪,王濯,等.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长时间发热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2):1143-1146.(收稿日期:2017-11-06)①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 福建 龙岩 364000通信作者:黄春金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研究蒋小英① 黄春金① 郭荣年① 【摘要】 目的:研究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于2012年10月-2017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患者104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以及免疫学的相关资料,总结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患者的主要临床病理特征,探究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分部情况、病理检查结果及免疫表型的相关情况。
结果: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头颈部的发生率为30.77%、四肢的发生率为25.00%,均高于桥小脑角、椎管、深部组织及躯干等部位的7.69%、3.85%、13.46%及19.23%,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理检查发现,肿瘤细胞多为束状、条索状及席纹状,少数患者呈印戒样或者上皮样等;免疫表型中,104例患者的肿瘤细胞S-100蛋白阳性率为100%,CD34、SMA、DESMIN、MyoD1阳性率分别为5.77%、1.92%、5.77%、1.92%,其他的表型均为阴性。
(颈椎)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颈椎)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陈娟芝;曾迎玥;黎相照;薛小磊;韩慧霞【摘要】研究背景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为临床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以成年男性多见.肿瘤起源于大神经,主要发生于四肢、头颈部和脊柱,为侵袭性肿瘤,局部复发率高,约有50%的患者可出现远隔部位转移.本文旨在探讨(颈椎)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4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以左下肢明显,并伴足踝部肿胀.MRI检查显示C3~5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考虑椎管内肿瘤术后复发.经枕外隆突至C7水平行颈椎椎管内肿瘤切除、硬脊膜修补及椎板减压术.术中可见肿瘤大部位于C3-5水平脊神经前方、左侧椎管内和硬脊膜外,由于部分肿瘤已经固定的钛板开口向前方生长,无法全切除.术后组织形态学观察,肿瘤细胞呈片状或巢团状排列,可见神经纤维分隔,大部分肿瘤细胞呈上皮样、少部分呈梭形,核分裂象易见,部分区域可见灶性坏死.肿瘤细胞弥漫表达波形蛋白、广谱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S-100蛋白、突触素和嗜铬素A;不表达肌动蛋白、结蛋白、黑色素瘤相关抗原HMB4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孕激素受体、CD34和CD31;Ki-67抗原标记指数>25%;网状纤维染色可见网状纤维包绕上皮样细胞巢;荧光原位杂交检测SS18基因易位阴性.结合病史,最终诊断为(颈椎)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结论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组织形态学表现缺乏特征性,易与其他软组织上皮样肿瘤相混淆,须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和临床免疫表型综合判断,以免引起误诊或漏诊.S-100蛋白检测虽缺乏特异性,但仍不失为一项诊断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有价值的指标,广谱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可呈强阳性表达.【期刊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3(013)011【总页数】5页(P950-954)【关键词】神经鞘瘤;软组织肿瘤;颈椎;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学【作者】陈娟芝;曾迎玥;黎相照;薛小磊;韩慧霞【作者单位】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病理科;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病理科;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病理科;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病理科;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又称神经肉瘤、神经纤维肉瘤或恶性神经鞘瘤,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5%~10%,肿瘤细胞起源于许旺细胞[1⁃2],呈上皮样分化的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临床鲜见[3]。
恶性周围性神经鞘瘤1例报告

恶性周围性神经鞘瘤1例报告恶性周围性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s,MPNSTs)是来源于周围神经或神经鞘膜细胞(如雪旺氏细胞,神经周细胞或纤维母细胞)的一类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年发病率约0.001%,占软组织肉瘤的5%~10%[1],该疾病形态学瘤谱范围广、免疫表型异质性大,诊断及分类困难大,因而该病仍是软组织肿瘤中最难诊治的肿瘤之一[2]。
我院2012年12月收治1例MPNSTs 患者,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
入院1年前发现右足第二趾腹侧有一约黄豆大小硬结,触之略感疼痛,无静息痛,未予特殊处理。
2012年11月肿物增大明显,并出现破溃,外院行核磁共振(MR)检查示:右足第二趾腹侧软组织病变,考虑为良性病变合并出血可能。
患者为求治疗前来我院就诊。
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7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8/80mmHg。
右足第二趾肿胀明显,趾腹侧可见约4×3×3cm大小肿物,质地稍硬,边界尚可。
表面破溃,有明显肉芽样组织增生。
周围皮肤发红,局部皮温升高。
辅助检查:白细胞6.56×109/L;红细胞6.48×109/L;血小板258×109/L。
于入院第2d下午行右足第二趾肿物组织活检,病理结果显示:镜下见肿瘤细胞梭形,束状排列,细胞丰富,部分细胞较稀疏,核分裂像易见,免疫组化:Vim(+),S-100(+),Desmin(-),ki-67(约10%+),Mac387(-),符合恶性周围性神经鞘瘤。
考虑到MPNSTs的恶性程度,经由肿瘤科会诊后,建议行患趾切除术。
于入院第13d行右足第二趾截趾术,术中切缘组织快速冰冻病理结果为正常组织。
术后复查X线提示:右足第二趾缺如,呈术后改变,第二跖骨远端软组织内密度稍增高,跖骨骨质未见异常,余足部骨质未见异常,软组织未见异常。
周围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

2 结 果
术 后 随 访 2 例 . 访 最 长 1 年 。 短 1 2个 0 随 3 最 年
月 , l 复发 , 无 例 功能 均 良好 。
3 讨 论
神经鞘瘤 起 源于 神 经 鞘 , 是来 源于 雪 旺 氏细 胞
的 良性 肿瘤 , 多为 单 发 , 有 多发 , 周 围神 经 较 常 偶 是
神 经鞘 瘤 是起 源 于神 经 鞘 的 良性 肿 瘤 , 周 围 是 神 经肿瘤 中最 常见 的一种 , 临床 症状 甚少 , 往往是 偶 尔发现 , 断与 处理 一般 不 困难 , 临床 上常有误 诊 诊 但 和术 中误 将肿 瘤 连 同 神经 于 切 下 , 成 神 经 损 伤 。 造
我院 18 9o年 一I9 共收 治 2 例经 临 床及 病理 检 92年 1
查 明确 诊 断的 周 围神经 鞘瘤患 者 , 现报告 如下 。
1 资 料与方法
1 1 发病 情况 . 本组 2 例 , 1 1 男 4例 , 7例 。 年 龄 2 女 0岁 ~4 0 岁; 病程 最 短 2个月 , 长 2 最 2年 ; 肿瘤 单 发 l 9例 , 多 发 2例 ( 一 肢 体 3个 及 一 肢体 2个 肿瘤 ) 共 计 2 为 , 4 个 肿 瘤 ; 生 在颈 部 1 , 肢 l 发 例 上 4例 , 下肢 6例 ; 肿 瘤 发 生在 桡 神经 7例 , 中神 经 2例 , 正 尺神 经 5例 , 胫 神经 4例 , 神 经 2例 及 颈 7神 经 根 1 。 上述 腓 例 所有 病例 经术 后 病理诊 断 确诊 为神经 鞘瘤 。 1 2 临床表 现 . 主要 症状 为 局部软 组织 包块 , 发展 缓慢 , 早期 可 投有 症状 , 待包 块 长 大 后 , 部 可有 酸 胀 或 疼痛 感 , 局 挤 压 时有麻 痛 或触 电感 , 向远 端放射 , 在神经 干 并 可 上触 及 圆形 或椭 圆形 、 地 中等 、 质 直径 通常 为 2r ~ e a 4 m大小 的包 块 。本组 有 l例患 者一 肢 体 有 3 包 c 个 块 , 大 小 、 量 分 别 为 2 c 4 m x 1c 重 其 重 5 m x 1c 2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 肿瘤大体标本
图 3 HE 染 色 (400×)
图 4 免 疫 组 化 染 色 S-100 病例 2:
患 者 男 性 ,36 岁 , 因 “ 右 小 腿 酸 痛 2 月 , 疼 痛 4 天 ” 入 院。 查体:右小腿下段肿胀,皮温升高,压痛明显,右踝关节 活 动 受 限 。X 线 照 片 示 :右 胫 骨 下 段 骨 质 破 坏 。MR 示 :右 胫 骨骨质破坏,拟诊骨肉瘤。 入院后予行肿物活检术,术后病 理提示:镜下由密集的梭形细胞组成,呈束状编织排列,瘤 细胞有轻度异型性,伴少量核分裂有较明显坏死,可见少 量死骨,考虑为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予行截肢术。目前术后 7 月,未见肿瘤复发转移。 2讨论
CT 引 导 下 肿 物 穿 刺 活 检 , 病 理 示 : 符 合 神 经 鞘 细 胞 来 源 肿 瘤,未能确定肿瘤良恶性。 随后行“左大腿肿物切除加股四 头 肌 重 建 术 ”,完 整 切 除 肿 瘤 (图 2),并 清 除 侵 犯 股 骨 病 灶。 术后病理显示:肿瘤细胞呈梭形,细胞较致密,有异型 性 ,易 见 核 分 裂 ,并 见 明 显 的 粘 液 样 变 ;免 疫 组 化 :Vimenti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100 部 分 细 胞 (+),AAT、Bcl-2、CD99 及 CD34 部 分 细 胞 (+ ),Lysozyme,MBP、NSE、Actin 及 desmin 均 (- ); CD68(-),散 在 少 数 组 织 细 胞 (+)。 根 据 HE 染 色 及 免 疫 组 织染色结果, 左大腿肿瘤符合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图 3、 4)。 术 后 行 根 治 性 放 疗 (60Gy), 并 予 “ 异 磷 酰 胺 和 多 柔 比 星 ”化 疗 6 个 疗 程 。 现 术 后 13 个 月 ,恢 复 良 好 ,未 见 有 肺 部 及肝脏转移病灶。
1 病例资料
病例 1: 患 者 男 性 ,30 岁 , 因 “ 发 现 左 大 腿 肿 物 5 月 ” 入 院 。 查
体 :左 大 腿 中 段 肿 胀 ,可 触 及 一 大 小 约 25 cm×15 cm 肿 物 , 质硬,边界欠清楚,基底宽,固定;全身多处皮肤表面可触 及 大 小 不 一 结 节 ,皮 肤 见 散 在 色 素 沉 着 。 MR 示 :左 大 腿 股 四头肌间室软组织肿块影,考虑恶性软组织肿瘤,或侵袭 性纤维瘤可能性大,肿瘤跨室间侵犯,包绕邻近神经血管 鞘 ,侵 犯 股 骨 上 段 皮 质 和 髓 腔 转 移 (图 1)。 ECT 示 :左 大 腿 上段软组织显像剂浓集, 伴局部股骨代谢中度异常活跃, 拟局部软组织恶性病变累及股骨可能性大。 患者入院后行
我院 2 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 果 入 院 后 予 行 CT、MR、肿 瘤 活 检 等 辅 助 方 法 明 确 诊 断 后 , 行 手 术 治 疗 及 辅 助 放 化 疗 , 或 行 根
治 性 截 肢 手 术 ,临 床 效 果 满 意 。 结 论 MPNSTs 在 诊 断 和 治 疗 上 仍 然 存 在 困 难 ,预 后 不 理 想 。 手 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mote the recognition of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s (MPNSTs),and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s. Methods 2 cases of MPNSTs o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assisted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 were reported and combined literature review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CT,MR and biopsy were performed to confirm a diagnosis of MPNSTs.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was satisfactory after treatment with surgical operation followed by postoperative adjuvant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or radical amputation. Conclusion Diagnosis and therapcutic challenges of MPMS Ts are remain in many cases. Surgical resec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and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is helpful to reduce local recurrence. The efficiency of chemotherapy is not confirmed.
人 群 中 其 发 病 率 是 0.001% , 在 多 发 神 经 纤 维 瘤 病 (NF) 病 人 中 是 4.6%,其 中 约 50~60%的 恶 性 外 周 神 经 鞘 瘤 患 者 同 时 合 并 有 NF[1,9]。 本 文 一 例 患 者 合 并 有 NF。
临床表现和诊断 MPNSTs 好 发 年 龄 为 20~50 岁 , 平 均 31.2 岁 , 男 女 无 性别差异,有报道发生于婴儿及胎儿者。 肿瘤可以发生于 身 体 的 任 何 部 位 , 最 常 见 发 生 于 躯 干 ( 约 50% ) , 其 次 是 四 肢 ( 约 30% ) , 然 后 是 头 颈 部 ( 约 20% ) , 主 要 起 源 于 坐 骨 神 经 、 臂 从 神 经 和 股 神 经 [1,9,10]。 亦 有 报 道 肿 瘤 原 发 于 骨骼、椎管旁、肺部、纵隔、腹部、腹膜后、心脏、乳腺等少 见 部 位 [11,12]。 本 文 2 例 均 发 生 于 下 肢 , 均 因 侵 犯 骨 质 而 就 诊于骨科。 由 于 在 临 床 表 现 和 影 像 表 现 上 缺 乏 特 异 性 ,MPNSTs 诊断往往非常困难,最终均需要病理检查确诊。 临床主要 表现为四肢及躯干逐渐增大的肿块,伴或不伴肿物引起的 压迫症状及远处肢体麻木感和放射性疼痛,若肿瘤生长于 颅 内 或 椎 管 内 ,可 出 现 相 应 的 神 经 症 状 、体 征 。 [1,3-5] 影 像 学 表 现 多 样 ,缺 乏 特 异 “靶 征 ”,与 良 性 外 周 神 经 鞘 瘤 及 其 他 间 质 细 胞 恶 性 肿 瘤 鉴 别 困 难 。 CT、MR 是 最 常 用 的 检 查 方 法 。 CT 很 好 地 显 示 了 肿 瘤 与 周 围 重 要 组 织 的 关 系 ,特 别 是 对骨骼侵犯及对肝肺等远处器官转移较有价值。 “靶征”对 诊 断 良 性 神 经 鞘 瘤 有 帮 助 , 但 在 MPNSTs 中 鲜 见 。 在 MR 上提示肿瘤恶性征包括:肿瘤体积较大或者既往稳定的神 经纤维瘤突然增大, 信号不均匀, 边界不清楚, 脂肪层受 侵 犯 , 病 灶 周 围 水 肿 [13,14]。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生长于神经束,但经常突破神经束 膜及神经外膜侵犯邻近软组织,肿瘤大小不等,为结节状, 分叶状,或不规则,外周常见厚薄不一的假包膜。 镜下: MPNST 很 像 纤 维 肉 瘤 , 瘤 细 胞 常 排 列 成 长 弯 曲 束 状 、 交 织 束状或鲱鱼骨样,瘤细胞一般都呈长梭形,胞浆浅染,胞界 不清楚,核呈波浪状、弯曲状、逗点状或不对称卵圆形,核 深染,核仁不显,核分裂象易见。 常见致密细胞束状区和细 胞稀少粘液样变区间插排列构成大理石花纹构象,栅栏状 核排列并不是一个特征。 3/4 的肿瘤见地图样坏死和和分 裂 像 。 50%~70%的 MPNSTs 病 例 中 ,有 散 在 的 细 胞 表 达 S- 100,p53 在 多 数 肿 瘤 中 均 有 表 达 , 比 较 而 言 在 神 经 纤 维 瘤 中 较 少 见 ,p27、p16 在 神 经 纤 维 瘤 中 常 见 ,但 在 MPNSTs 鲜 见 。 [1,4,5,8] 治疗及预后 手术 所有的文献报道均认为,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 疗 方 法 ,是 改 善 预 后 最 重 要 的 因 素 [9,15]。手 术 的 目 标 是 完 全 切除肿瘤,切缘应达到组织学阴性。 要达到这个目的,往往 需要行包括神经干在内的肿瘤完整切除或扩大切除,必要 时 还 需 行 截 肢 手 术 [9]。 Minovi A 等 人 报 道 , 肿 瘤 完 整 切 除 的 病 人 平 均 生 存 期 为 30 个 月 , 而 不 能 行 完 整 切 除 的 病 人 平 均 生 存 期 仅 有 19 个 月 [4]。 Greager JA 等 人 认 为 做 扩 大 切 除的病人的生存期较未行扩大切除而仅行肿物全切的病 人 明 显 延 长 [16]。 因 此 建 议 行 扩 大 切 除 术 , 并 保 证 切 缘 为 组 织学阴性。 肿瘤的全切率主要和肿瘤的生长位置有关,脊 柱 旁 的 全 切 率 仅 为 20% 而 四 肢 为 95%[17]。 部 分 长 于 四 肢
作 者 单 位 :510120 广 州 , 中 山 大 学 附 属 第 二 医 院 神 经 外 科 (郑眉光 李方成 刘安民),骨科(李春海)
图 1 肿 瘤 MR 表 现
224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9 年 6 月第 9 卷第 3 期 Lingnan Modern Clinics in Surgery,June. 2009,Vol.9 No.3
恶性神经鞘瘤是一种少见的周围神经系统肿瘤,是指 来源于周围神经或显示向神经鞘膜分化的恶性肿瘤,除外 原 发 于 神 经 束 膜 或 周 围 神 经 脉 管 系 统 的 肿 瘤 , 属 于 2007 年 WHO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分 级 的Ⅲ~Ⅳ级 。 MPNSTs 占 软 组 织 肉瘤的 5%,约 2 / 3 来源于神经纤维瘤的恶变。在普通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