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扩散
《材料科学基础》总复习题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第1章原子结构与结合键一、选择题1、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饱和性。
A、金属键B、共价键C、离子键2、以下各种结合键中,结合键能最大的是。
A、离子键、共价键B、金属键C、分子键3、以下各种结合键中,结合键能最小的是。
A、离子键、共价键B、金属键C、分子键4、以下关于结合键的性质与材料性能的关系中,是不正确的。
A、具有同类型结合键的材料,结合键能越高,熔点也越高。
B、具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材料,塑性较差。
C、随着温度升高,金属中的正离子和原子本身振动的幅度加大,导电率和导热率都会增加。
二、填空题1、构成陶瓷化合物的两种元素的电负性差值越大,则化合物中离子键结合的比例。
2、通常把平衡距离下的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能量定义为原子的。
3、材料的结合键决定其弹性模量的高低,氧化物陶瓷材料以键为主,结合键故其弹性模量;金属材料以键为主,结合键故其弹性模量;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链上是键,分子链之间是键,故其弹性模量。
第2章晶体结构(原子的规则排列)一、名词解释1、点阵2、晶胞3、配位数4、同素异晶转变5、组元6、固溶体7、置换固溶体8、间隙固溶体9、金属间化合物10、间隙相二、选择题1、体心立方晶胞中四面体间隙的r B/r A和致密度分别为A 0.414,0.68B 0.225,0.68C 0.291,0.682、晶体中配位数和致密度之间的关系是。
A、配位数越大,致密度越大B、配位数越小,致密度越大C、两者之间无直接关系3、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的原子最密排晶向族为。
A <100> B、<111> C、<110>4、立方晶系中,与晶面(011)垂直的晶向是。
A [011]B [100]C [101]5、立方晶体中(110)和(211)面同属于晶带。
A [101] B[100] C [111]6、金属的典型晶体结构有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三种,它们的晶胞中原子数分别为:A、4;2;6B、6;2;4 D、2;4;66、室温下,纯铁的晶体结构为晶格。
8-第八章扩散详解

向一致
注意: (1)关系式并不涉及扩散系统内部原子 运动的微观过程。 (2)适用于扩散系统的任何位置和扩散 过程的任一时刻。
4、扩散第二定律
通常的扩散过程大都是非稳态扩散
1)一维扩散 A x, J x 和 J xx 分 在扩散方向上取体积元 Ax, J , x 别表示流入体积元及从体积元流出的扩散通量, 则在Δt时间内,体积元中扩散物质的积累量为
C C (D ) t x x
C C D 2 t x
2
5、扩散方程的应用
(一)一维稳态扩散
(二)不稳态扩散
5、扩散方程的应用
对于扩散的实际问题,一般要求出穿过某一
曲面(如平面、柱面、球面等)的通量J,单位
时间通过该面的物质量dm/dt=AJ,以及浓度分
布c(x,t),为此需要分别求解菲克第一定律及菲
存在着热起伏iiuixfx????组分的质点沿方向扩散受到的应力iibbiiufx????i相应的质点运动平均速率vii组分质点的平均速率或淌度iijcii组分的扩散通量viiiiiicjcbcbcxiiuux????????iicjdx???iiiiiicbcblnciiiudu??????iiiibblnclnniiiuud?????iicnlncidn?idlnc00iilnlnlnln1lnnlnln1lniiiiiiiiiiiitprtrtnurtndrtbn??????????????????????扩散系数的热力学因子判断扩散类型的特征项ln100lniiidn??????ln100lniiidn??????由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的扩散逆扩散上坡扩散偏聚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扩散顺扩散下坡扩散均匀化22扩散系数扩散的动力学方程将宏观的扩散系数与质点的微观运动联系起来
第八章扩散

扩散现象和本质
图8-3 对称和倾斜的势能曲线
扩散现象和本质
呈正弦波形变化(图8-12b)。
扩散应用举例
(一)铸锭(件)的均匀化退火
图8-12 铸锭中的枝晶偏析a)及溶质 原子在枝晶二次轴之间的浓度分布b)
扩散应用举例
(二)金属的粘接
1.
钎焊是连接金属的一
种方法。钎焊时,先将零
件(母材)搭接好,将钎
料安放在母材的间隙内或
间隙旁(图8-13),然后
将它们一起加热到稍高于
三、固态金属扩散的条件
扩散过程都是在扩散驱动力作用下进行的,如 果没有扩散驱动力,也就不可能发生扩散。墨水向 周围水中的扩散,锡向钢表面层中的扩散,其扩散 过程都是沿着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使浓度趋于均 匀化。相反,有些杂质原子向晶界的偏聚,使晶界 上的杂质浓度要比晶内高几倍至几十倍,又如共析 转变和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扩散过程却是沿着浓 度升高的方向进行。可见,浓度梯度并不是导致扩 散的本质原因。
扩散现象和本质
应当指出,固态扩散是大量原子无序跃迁的统计 结果。在晶体的周期势场中,原子向各个方向跃迁的 几率相等,这就引不起物质传输的宏观扩散效果。如 果晶体周期场的势能曲线是倾斜的(图8-3),那么
原子自左向右跃迁的激活能为Q,而自右向左的激活 能在数值上为Q+ΔG(图8-3c)。这样一来,原子向
固态金属扩散的条件
(一)扩散要有驱动力
从热力学来看,在等温等压条件下,不管浓度 梯度如何,组元原子总是从化学位高的地方自发地 迁移到化学位低的地方,以降低系统的自由能。只 有当每种组元的化学位在系统中各点都相等时,才 达到动态平衡,宏观上再看不到物质的转移。当浓 度梯度与化学位梯度方向一致时,溶质原子就会从 高浓度地区向低浓度地区迁移;相反,当浓度梯度 与化学位梯度不一致时,溶质原子就会朝浓度梯度 相反的方向迁移。可见,扩散的驱动力不是浓度梯 度,而是化学位梯度。
8.金属学热处理 扩散

第八章 扩散
§8-1 概述 一、扩散现象和本质 柯肯达尔效应 柯肯达尔(Kirkendall)于1947年首先用实验验证了置换 型原子的互扩散过程。
实验结果发现,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即界面位置向内发 生了微量漂移。
第八章 扩散
如果铜和锌的扩散系数相同,由于锌原子尺寸大于铜原子, 扩散以后界面外侧的铜晶格膨胀,内部的黄铜晶格收缩, 这种因为原子尺寸不同也会引起界面向内漂移,但位移量 只有实验值的十分之一左右。
位机制。
图 直接换位扩散模型
第八章 扩散
图 面心立方晶体的空位扩散机制 图 环形换位扩散模型
第八章 扩散
扩散激活能 晶体点阵中的原子进行扩散时,均需具有一定的超 额能量方可克服周围原子的能垒而实现迁移,该能量 称为扩散激活能。它在数值上等于势垒的高度Q。
第八章 扩散
三、固态金属扩散的条件
(一)、温度要足够高 温度越高,原子的热振动越激烈,原子被激活而进行 迁移的几率就越大。 固态扩散必须在足够高的温度以上才能进行。例如碳 原子在室温下的扩散过程极其微弱,在100℃以上时 才较为显著,而铁原子必须在500℃以上时才能有效 地进行扩散。 (二)、时间要足够长 扩散原子在晶体中每跃迁一次最多也只能移动0.3~ 0.5nm的距离,要扩散1 mm的距离,必须跃迁亿万次 才行。
第八章 扩散
前面讨论的是单相固溶体中的扩散,其特点是溶质原子的 浓度未超过固溶体的溶解度。
在许多的实际相图中,不仅包含一种固溶体,有可能出现 几种固溶体或者中间相。如果由构成这样相图的两个组元 制成扩散偶,或者在一种组元的表面渗入另一种组元,并 且在温度适宜保温时间足够的情况下,就会由于作为基体 的组元过饱和而反应生成一种或者几种新的合金相(中间 相或者固溶体)。
反应-扩散模型

在自然界中,许多现象都可以用反应-扩散模型来描述。
反应-扩散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它可以用来描述物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和变化。
反应-扩散模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工程学等。
反应-扩散模型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和变化是由反应和扩散两个过程共同决定的。
反应是指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物质的性质发生变化。
扩散是指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的过程。
反应-扩散模型的数学形式一般为:其中,是物质的浓度,是时间,是扩散系数,是拉普拉斯算子,是反应函数。
反应-扩散模型可以用来描述许多自然现象,如: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物质的性质发生变化。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
均相反应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处于同一相,如气相反应、液相反应等。
非均相反应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处于不同相,如气-固反应、液-固反应等。
生物反应:生物反应是指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生物反应可以分为代谢反应和非代谢反应。
代谢反应是指生物体为了维持生命而进行的化学反应,如呼吸、光合作用等。
非代谢反应是指生物体为了适应环境而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排泄、分泌等。
物理反应:物理反应是指物质在物理性质上发生变化的反应。
物理反应可以分为相变反应和非相变反应。
相变反应是指物质从一种相变为另一种相,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等。
非相变反应是指物质在物理性质上发生变化,但没有发生相变,如吸附、解吸、溶解、结晶等。
反应-扩散模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模型,它可以用来描述许多自然现象。
反应-扩散模型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工程学等。
4-72型离心通风机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通用No7C/4-72型离心通风机设计学院名称机械工程学院指导教师李启成职称教授班级热能与动力工程1201班学号20124140136学生姓名仲启鑫2016年 6月4日通用No7C/4-72型离心通风机设计摘要: 4-72型离心通风机具有通风效果好、适用性强、噪音低、维护方便等优点。
本次设计根据通风机设计的理论基础,对离心通风机的主要参数进行研究和分析,设计一台用于工厂及大型建筑物室内通风换气的4-72型离心通风机。
本文完成了4-72型离心通风机的叶轮、轴盘、轴、带轮、蜗壳等重要零部件的设计,重点是离心通风机叶轮的设计计算和轴的设计计算。
并进行叶轮、轴、键的强度校核和轴承寿命的校核等。
本设计严格执行最新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参照在现有应用的离心通风机的基础上,完成通用No7C/4-72型离心通风机的设计。
离心通风机广泛应用于工厂、矿井、隧道、冷却塔、车辆、船舶和建筑物的通风、排尘和冷却。
关键词:离心通风机;叶轮;蜗壳;强度校核Universal No7C/4-72 Type Centrifugal FanAbstract: 4-72 type centrifugal fan ventilation effect is good, strong applicability, low noise, easy maintenance, etc. This design based on the extension design basis, on the basis of the main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he centrifugal fan, study and analysis, and design a used in factories and large buildings indoor and ventilated take a breath of 4-72 type centrifugal fan. This paper completed the 4-72 type centrifugal fan impeller, shaft, shaft, belt wheel, the design of the volute and other important components, the focus is on the calculation in the design of centrifugal fan impeller and shaft design and calculation. As well as impeller, shaft, key checking respectively and the checking of bearing life. This design strictly carry out the latest national standards and industry standards, with reference to the existing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processing of centrifugal fan design drawings, complete the design of centrifugal fan.Design of universal No7C/4-72 type centrifugal fan. Centrifugal fans are widely used in factories, mines, tunnels, cooling towers, vehicles, ships and buildings of ventilation, dust and cooling.Keywords:Centrifugal fan;Impeller;V olute;Strength check目录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ii)1 绪论................................................. ..11.1离心通风机概述........................................... ..11.2通风机分类 ............................................... ..11.3通用4-72型离心通风机 ................................... ..42 4-72型离心通风机的结构形式.......................... (5)2.1离心通风机的结构形式....................................... .52.2离心通风机的主要零部件..................................... .83 离心通风机的特性参数 (11)3.1通风机的流量 (11)3.2通风机的压强 (11)3.3通风机的转速 (11)3.4通风机的轴功率 (12)3.5通风机的效率 (12)4 4-72型离心通风机主要零部件设计计算 (13)4.1离心通风机的设计要求 (13)4.2离心通风机设计主要参数 (13)4.3叶轮的设计计算 (14)4.4蜗壳的设计计算 (23)4.5电动机的选择 (25)4.6V带轮设计计算 (26)4.7轴的设计计算 (29)4.8轴承选型 (30)5 通用NO7C/4-72型离心通风机主要零件的强度校核 (32)5.1叶轮的强度校核 (32)5.2轴的强度校核 (35)5.3键的强度校核 (37)5.4轴承寿命的校核 (37)6 通风机的安装和维护 (38)6.1通风机安装方法 (38)6.2通风机的维护 (38)结论 (40)参考文献 (41)谢辞 (42)附录 (43)1英文原文 (43)2中文翻译 (53)1 绪论1.1 离心通风机概述风机顾名思义是抽风或送风的机械设备。
扩散

第八部分 扩散在固体中,由于温度作用,原子会产生迁移现象,即原子从原来的平衡位置迁移到新的平衡位置。
虽然单个原子的迁移是随机的,但一定条件下大量原子的迁移有可能造成原子的宏观流动,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扩散是由于大量原子的热运动引起的物质宏观迁移(物质内部由于热运动而导致原子或分子迁移的过程)。
物质中的粒子由于热力学的影响,自发地进行迁移以达平衡的现象称为扩散。
在固体中,原子或分子的迁移只能靠扩散来进行,扩散是固体中物质传输的唯一方式。
说明:物质的迁移可通过对流和扩散两种方式进行,气体、液体中一般是通过对流和扩散来实现的,但固体中不发生对流,扩散是唯一的物质迁移方式。
扩散与材料在生产使用中的许多重要物理化学过程有密切关系,固体中许多反应:合金的相变、粉末烧结、离子固体的导电、外来分子向聚合物的渗透都受扩散的控制。
对扩散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ⅰ)对定向扩散流建立数学方程式,总结宏观规律。
已知边界条件、扩散系数条件下,计算浓度分布情况; 通过实验,利用公式求出扩散系数。
(ⅱ)搞清微观本质,探讨微观运动与扩散系数的关系,分析影响扩散的原因。
8.1 扩散现象及分类 扩散现象晶体中扩散的基本特点 从不同角度对扩散进行分类 ① 按浓度均匀程度分互扩散:有浓度差的空间扩散 自扩散:没有浓度差的空间扩散 ② 按扩散方向分上坡扩散: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扩散(顺扩散) 下坡扩散:由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的扩散(逆扩散) ③ 按原子的扩散方向分体扩散:在晶粒内部进行的扩散 表面扩散:在表面进行的扩散 晶界扩散:沿晶界进行的扩散其中,表面扩散和晶界扩散又称短路扩散,其扩散速度比体扩散快得多。
此外,还有沿位错线的扩散、沿层错面的扩散等。
原子的扩散激活能原子被束缚在其平衡位置上的势垒称为迁移激活能,其大小不仅与原子间的结合力有关,还与原子迁移的微观机制有关。
大量原子迁移的宏观效果就是扩散,故原子的迁移激活能就是原子的扩散激活能。
第八章 扩散

Kirkendall effect :Cu-Zn合金焊合后在高温下扩散, Cu-Ni界面向Ni一侧移动的现象。
Q
扩散现象的本质:
大量原子不断克服原子之间 能垒,跃 迁到邻近位置,实现宏观的物质迁移过程。 阻 力:邻近原子间势能垒
驱动力:热振动原子的能量起伏
——与温度有关
二、 扩散的微观机制
1.空位扩散机制 —主要机制
二、 扩散的微观机制
2. 间隙扩散—小原子
在间隙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扩散是从一个间隙位置跳到 近邻的另一间隙位置,发生间隙扩散。
3. 换位扩散机制—难进行
三、扩散的分类
根据扩散生浓度变化,扩散过程快慢与浓度梯度无关。 常见于纯金属和均匀固溶体中。
图8-23 固体晶体中原子扩散途径 1-体扩散;2-表面扩散;3-晶 界扩散; 4-位错扩散
图8-24 银的体扩散、晶界扩散和表 面扩散系数D与温度T的关系
复习要点
基本概念 扩散通量、扩散系数、扩散激活能、空位扩散机制、 间隙扩散机制、柯肯达尔效应、扩散驱动力 菲克第一、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
扩散方程的求解。
反应扩散
反应扩散的特点:在相界面处产生浓度突变。
四、金属固态扩散 的条件
1. 温度高→动力学条件
固态扩散是依靠原子热激活而进行的过程。温度越 高,原子的热振动越激烈,原子被激活而进行迁移的 几率就越大。固态扩散越易进行。
2. 时间长→宏观迁移动力学条件
固态金属扩散很慢,完成时间长。
3. 扩散原子要固溶→前提条件
概述
气、液 : 对流、 扩散
物质传输方式:
固 : 扩散 —— 唯一机制 一、 扩散定义与本质 定义: 物质中原子或分子通过无 规运动导致宏观迁移与传质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
课堂作业: 1. 影响扩散的因素有哪些,其对扩散分别有 何影响? 2. 反应扩散的机理。 3. 离子晶体中的扩散的机理。
48
3.衰减薄膜源--表面沉积过程 。 求解方法同上,特解为(式4.16、4.17 )
49
4.1.4 置换固溶体中的扩散
自扩散:溶剂原子偏离平衡位臵,发生迁 移的现象。 原子经由自己元素的晶体点阵而迁移的 扩散。
27
※
若D与浓度无关,则:
※ 三维扩散情况下,且D是各向 同性,则:
28
4.1.3 扩散方程的解—应用
第一定律——求解一阶微分方程 第二定律——设置中间变量求通解(高斯解 Gauss solution、误差函数解error function solution、正玄解 sinusoidal solution) ,解微 分方程初始条件,边界条件求方程式。
醉步(Random walk)
3
二、固态金属扩散的条件
由于固态金属中原子间结合力比气体、液体大得多,其 扩散也不易、需具备下列条件才能扩散: 1. 温度(T)要足够高 只有T足够高,才能使原子具有足够的激活能,足以克 服周围原子的束缚而发生迁移。如Fe原子在500℃ 以上 才能有效扩散,而C原子在100 ℃ 以上才能在Fe中扩散
第四章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
物质的传输方式
气体: 扩散+对流
固体: 扩散
离 子 键
液体: 扩散+对流
金属
陶瓷
高分子
扩散机制不同
1
本章内容
扩散的表象理论——根据所测量的参 数描述物质传输的速率和数量等。 扩散的原子机制——扩散过程中原子 是如何迁移的。 影响扩散的因素——浓度梯度、温度、 结合键等。
高碳含量区域
低碳含量区域
14
4.1.1 菲克第一定律 d
稳态扩散 (
dt
= 0)
dx
(1>2) 1 2
d J = -D dx
J
J: D: :
d : dx
扩散通量(mass flux), kg/(m2 s) 扩散系数(diffusivity), m2/s 质量浓度,kg/m3
浓度梯度
=D t x
2 2
对三维各向同性的情况:
= D( ) t x y z
2 2 2 2 2 2
26
描述非稳态扩散:
在扩散过程中各处的浓度都随时间变化而 变化,因而通过各处的扩散流量不再相等而 随距离和时间发生变化。
表达式:
= (D ) t x x
7
A组分的质量扩散通量与B组分的质量扩散 通量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种扩散称: 互扩散。
8
三、固态扩散的分类
3. 按是否出现新相
原子扩散(atomic diffusion) 反应扩散(reaction diffusion)
9
原子在高温下会发生频繁的换位、移动,将之称 为原子扩散. 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晶格平衡位置 上振动的原子,有的因能量较高可能离开原来的 位置, 发生原子的迁移。大量原子迁移则会引 起物质的宏观流动,称为扩散。扩散是固体中物 质传 输的唯一方式。对原子迁移规律的了解是 研究材料必不可少的。 扩散现象的本质是在扩 散力的作用下,原子发生定向宏观的迁移。扩散 力可以是浓度梯度也可以是电场梯度、应力场梯 度等,总之扩散的结果是使体系的能量下降,使 各种梯度减少,趋于均匀。
11
反应扩散:伴随有化学反应而形成新相的扩散成 为反应扩散。 反应扩散 通过扩散使固溶体内的溶质组元超 过固溶极限而不断形成新相的扩散过程,称为反 应扩散或相变扩散。 反应相变的过程 一是扩散过程;二是界面上达到一定浓度所 发生相变的反应过程。反应扩散速度取决于化学 反应和原子扩散两个因素。 反应相变的特点 二元系中扩散区域不存在双相区,只能形成 不同的单相区。
16
稳态扩散下的菲克第一定律的应用--扩散系数的测定: 其中一种方法可通过碳在γ-Fe中的扩散来 测定纯 Fe 的空心园筒,心部通渗碳气氛,外 部为脱碳气氛,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后, 碳原子从内壁渗入,外壁渗出。
17
应用:测定碳在-Fe中的扩散系数
2r2
2r2
l
1000C [C]
l>>r
2r1
平视方向
2r1
俯视方向
18
碳原子从内壁渗入,外壁渗出达到平衡时,则为 稳态扩散
单位面积中碳流量:
19
实验测得: q、L、t 作出C-lnr曲线:
求得D 第一定律可用来处理扩散中浓度不因时间变
化的问题,如有些气体在金属中的扩散。
20
21
4.1.2 菲克第二定律
非稳态扩散:某一点的浓度随 时间变化。 流入质量-流出质量=积存质量 或者 流入速率-流出速率=积存速率
6
自扩散 self一diffusion 扩散物质不依赖它本身的浓度梯 度,而仅仅是由于热振动而产生的原子迁移过程。 应该补充说明的是:应力场、热场或电场引起的扩散,即 使浓度梯度等于零的情况下,也不是自扩散。
自扩散不是只在单一组元的材料中出现,在多组元固溶 体中,不管哪一种组元的迁移,只要符合上述要求,都 属于自扩散。自扩散现象只有用放射性同位素技术才能 测出。材料中原子的自扩散率可以由于杂质的存在而受 到影响,杂质本身在材料中的自扩散率也受到它自己的 浓度影响。这个问题,只对很稀的替代式固溶体作了一 些研究。比如在银中加入微量的锡、铅或锑时,可以加 速银原子的自扩散率,而加入把则使银原子的自扩散率 减慢。铅在银中的自扩散率只含痕量时较慢,含量达 0.5%时较快。
42
3. 衰减薄膜源—自学 4. 成分偏析的均匀化—自学
为何不讲? 就是理论推导,与前面的相似; 与实际相差较大。
43
4.1.4 置换固溶体中的扩散—自学 总结 柯肯达尔效应是什么? 说明什么问题? 实质?
44
4.2 扩散的热力学分析—自学
总结 扩散的驱动力实质? 化学势 内应力 晶界的内吸附 电场或温度场
22
x1
x2
A
质 量 浓 度 通 量
J1 dx
J2
扩散通量为J1的物质 经过体积元后的变化
浓度和距离的瞬时变化
J1 J2
通量和距离的瞬时关系 x
23
在体积元(Adx)内 积存速率 = 流入速率 - 流出速率
( JA) dx x
J1 A
( JA) dx J2A=J1A+ x
体积元内扩散物质质量的积存速率:
柯肯达尔最先发现互扩散,在α黄铜—铜扩散偶中,用钼 丝作为标志,785℃下保温不同时间后,钼丝向黄铜内移 动,移动量与保温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
52
若DCu=DZn,Zn向Cu中的扩散与Cu向α黄铜中扩散原子 数相等,锌原子尺寸大于铜原子尺寸,扩散后造成点阵常数 变化使钼丝移动量,只相当于实验值的1/10,故点阵常数变 化不是引起钼丝移动的唯一原因,即铜扩散系数DCu不可能 与DZn相等,只能是DZn>Dcu 。 进一步研究发现,Cu-黄铜分界面黄铜侧出现宏观疏孔, 这是由于扩散中黄铜中Zn向铜中扩散量大于Cu原子从铜向黄 铜中扩散量,黄铜中空位数多,超过平衡浓度,空位部分聚 集形成疏松,这说明在置换式固溶体中扩散的主要机制是空 位扩散。 Cu-Au、Cu-Ni、Cu-Sn、Ni-Au、Ag-Cu、Ag-Zn中均有 此现象。
2. 时间(t)要足够长
扩散原子在晶格中每一次最多迁移0.3~0.5n m的距离, 要扩散1㎜的距离,必须迁移近亿次。
4
二、固态金属扩散的条件
3. 扩散原子要能固溶
扩散原子在基体金属中必须有一定的固溶 度,能溶入基体组元晶格,形成固溶体,才能进 行固态扩散。 4. 扩散要有驱动力(driven force) 实际发生的定向扩散过程都是在扩散驱动 力作用下进行的。
10
影响扩散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 快;晶体缺陷如界面、晶界位错容易扩散;不同 致密度的晶体结构溶质原子扩散速度不一样,低 致密度的晶体中溶质原子扩散快,各向异性也影 响溶质原子扩散;在间隙固溶体中溶质原子扩散 容易;扩散原子性质与基体金属性质差别越大, 扩散越容易;一般溶质原子浓度越高,扩散越快; 加入其它组元与溶质原子形成化合物阻碍其扩散。
53
置换固溶体中的扩散是Kirkendall和 Darken效应的结合。 Darken导出了置换固溶体的扩散第一 定律形式:假设:组元间的扩散互不干 涉;扩散过程中空位浓度不变;扩散驱 动力为dρ/dx,实验获得标记漂移速度: 4.31式
36
37
2.一端成分不受扩散影响的扩散体- -表面热处理过程
渗碳处理: 工件碳质量浓度 表面碳质量浓度
38
39
40
例:纯铁在气体渗碳介质中927℃渗碳,该温 度下C在γ-Fe中最大溶解度1.3%,求10h后 纯铁内C%分布
41
解:纯铁表面很快达到饱和碳浓度为 1.3% , 为半无限大物体中的扩散,故 927℃时,即1200K,D≈1.5 ×10-7cm2/s,渗 碳10h,即3.6×104s, = s[1-erf(x/(4Dt)1/2] , 故C=Co[1-erf(6.8x)], (x/(4Dt)1/2=6.8x 若x=1.2mm=0.12cm, erf(6.8x)=erf(0.816)=0.7421 = s[1-erf(6.8x)) =1.3%(1-0.7421)=0.32% 可计算出纯铁中离表面每隔任意x的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