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的本质与分类_胡石清
环境经济学 外部性原理

外部性的后果——低效的资源配置 低效的资源配置 外部性的后果
外部经济性
当存在外部经济性时,边际社会效益MSB大于边 际私人效益MPB。差额是外部环境效益MEB。以 植树为例:
私人植树量Q1小于由MSB和MC决定的有效植树量Q
外部性的后果——低效的资源配置 低效的资源配置 外部性的后果
外部不经济性
谢谢观赏
THANKS
BUSINESS
• 二、外部性的分类
• 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 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 • 公共外部性和私人外部性:外部性是否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即对某人 的影响是否会减少对其他人的影响) • 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货币外部性是外部效果通过价格变化转换来 体现的一种外部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外部性是不会导致市场失 效的;技术外主要是生产和消费上的外部不经济性,尤其是生 与环境相关的外部性,主要是生产和消费上的外部不经济性, 产的外部不经济性,且都不是货币外部性。 产的外部不经济性,且都不是货币外部性
外部性
第13组
BUSINESS
引言
20世纪初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 格兰大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A·C· 庇古。他边欣赏风光,边对同伴说:列车在 田间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车 )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 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无 能为力之处。
目录
三、外部费用和外部收益 • 环境外部性一般都是用收益或费用来测度的。具 环境外部性一般都是用收益或费用来测度的。 体指标很多。 体指标很多。 • 外部费用:某一种具有外部不经济性的经济活动, 外部费用:某一种具有外部不经济性的经济活动, 给他人带来不能得到补偿的损失或额外费用。 给他人带来不能得到补偿的损失或额外费用。 • 私人费用:通过市场表现并反映在产品或服务的 私人费用: 价格之中的真正发生支付的费用。 价格之中的真正发生支付的费用。
第六章外部性理论讲述

第六章外部性理论第一节外部性的涵义与分类“自然的经济制度(即市场经济)不仅是好的,而且是出于天意的,因为在其中,每一人改善自身处境的自然努力,可以被一只无形的手引导着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即在追求他本身利益时,也常常促进社会的利益。
”——亚当·斯密,1776一、外部性的涵义➢外部性指的是经济主体从其经济行为中得到的利益不等于该行为带来的社会利益,从而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又称为“外部效应”、“外部经济”、“外部影响”、“外在性”等。
➢正外部性:利益,增加他人的福利➢负外部性:成本,对他人造成损失07-09年金融危机:外部性的解读金融危机:负的外部性➢房地产投机社会成本(即由房地产泡沫引起的金融体系不稳定)大于房地产投机的私人成本。
➢金融机构的社会成本(不良资产问题、大型金融机构不能倒闭、对实体经济的作用等)大于金融机构的私人成本。
➢美国金融体系运行的国际性社会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等)大于美国金融体系运行的私人成本。
➢外部性逃逸不出地球,全世界埋单。
正的外部性:个人收益<社会收益➢当经济主体(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从而使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利益小于该活动带来的社会利益。
负的外部性: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当经济主体(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对社会上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危害,而他并不为此支付足够补偿这种危害的成本,从而使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利益大于该活动带来的社会利益。
我们身边的外部性二、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关系➢公共物品现象事实上是收益外部化的表现,也即正外部效应。
例如:教育➢作为公共品的教育:诚实和美德来源于良好的教育——使学生融入社会——教会学生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提高整个国家的生产力➢年轻一代从一开始就要学会不仅仅只为自己活着,而是为整个民族。
➢“要立志站在学术的前沿上,拥有舍我其谁的勇气。
公共经济学中的外部性

公共经济学中的外部性外部性是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产生于市场交易过程之外的经济效应,这些效应可以对非交易参与者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市场无法完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需要政府干预来纠正市场失效。
本文将讨论外部性的概念、类型以及应对措施。
一、外部性的概念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过程中,除买卖双方以外的第三方遭受的效应。
这些效应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负向的。
市场交易产生的外部性可能涉及环境、健康、公共安全等方面。
外部性的存在导致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全部社会成本或收益,从而使得市场无法完全高效运行。
二、外部性的类型1. 正向外部性正向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产生的效应对第三方造成积极影响。
例如,教育投资对整个社会都有积极的外部效应,因为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经济发展。
2. 负向外部性负向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产生的效应对第三方造成消极影响。
例如,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就是一种常见的负向外部性。
工厂的排放会污染周边地区的空气和水源,对居民的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三、应对外部性的措施为了解决外部性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纠正市场失灵,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1. 税收和补贴政府可以通过征收污染税或者对环保产业给予补贴等经济手段来引导企业减少负向外部性的产生或增加正向外部性的效应。
2. 环境监管和法律制度政府可以加强环境监管,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强制企业履行环保义务,以减少负向外部性的产生。
3. 契约和协商政府可以促进市场主体之间的契约和协商,以达成合作减少外部性的目标。
例如,通过购买新技术的许可证来减少环境污染。
4. 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可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弥补市场交易产生的外部性效应。
例如,修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以保护环境和公共健康。
四、外部性的局限性和挑战虽然政府可以通过上述措施来应对外部性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1. 外部性的界定和测量外部性往往较难界定和测量。
外部性的复杂性与科斯定理

第10组:实验经济学及其他分支学科外部性的复杂性与科斯定理胡石清乌家培(福建泉州华侨大学商学院)摘要:外部性分为简单外部性和复杂外部性,对于简单外部性,科斯定理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但是对于复杂外部性,D-O模型说明了基于自利理性的分析是有局限的。
从个体理性的二元性出发,引入社会理性,复杂外部性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关键词:外部性复杂性自利理性社会理性一、引言外部性是指在特定的经济活动中,未参与决策的一方受到了经济活动的影响,并且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获得补偿。
外部性反映了在经济活动中,活动的实施者(行为方)对其他人(受影响方)的影响,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受影响方的“决策的非参与性”,即受影响方没有参与行为方的行为决策,是行为方的单方面行动;二是受影响方“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获得补偿”,无法将受到的影响反馈给行为方从而得到补偿。
外部性的意义正是要揭示在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下,如何解决经济活动对那些没有参与决策的被动受影响方的补偿问题。
外部性中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影响以及反馈机制等,体现了系统的特性,所以,需要用系统观和系统方法来分析。
然而,在外部性的研究中,一直没有认识到外部性的复杂性,没有引入系统论方法,采用的仍然是还原论方法,这是外部性研究的局限。
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综合体,有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之分,简单系统可以采用还原论方法,但对于复杂系统,由于其非线性、涌现等特点,只能应用复杂性理论来研究。
复杂性理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热点理论,圣达菲研究所创始人考温把复杂性科学誉为“21世纪的科学”。
解决外部性问题需从系统的角度来从方法上跨越还原论,引入系统论,按照复杂程度区分不同的外部性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外部性,对症下药,解决好现实中的外部性问题。
二、简单外部性与复杂外部性为了明晰外部性的外延,我们将特定经济活动的行为方作为一个核心,从这个核心出发,不断扩大系统的边界,将系统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划分为不同的“外部”:一是行为方对直接参与者的影响,二是对与特定经济活动紧密联系的其他经济体以及相关产业等间接参与者的影响,三是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学解释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学解释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以及资源配置的学科。
在市场经济中,个体的行为决定了资源的配置,而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外部性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介绍外部性的概念、分类以及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学解释。
一、外部性的概念与分类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对除该行为主体之外的其他个体或者市场产生的影响。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向外部性和负向外部性。
正向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或者商品对其他个体或者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教育的正外部性体现在提高人力资本、减少犯罪率等方面。
而负向外部性则是指某个经济行为或者商品对其他个体或者市场产生消极的影响,如工厂污染导致居民健康受损。
二、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市场失灵,从而使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分配。
首先,外部性导致市场供求曲线的不准确。
在存在正向外部性的情况下,个体通过市场价格无法反映出外部效益,从而低估了该经济行为或者商品的社会价值。
而在存在负向外部性的情况下,个体通过市场价格也无法反映出外部成本,从而低估了该经济行为或者商品的社会成本。
其次,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
当个体忽视外部性的存在时,他们只会考虑自身利益而不会考虑外部影响。
这样就会导致资源在社会上分配的不均匀,无法实现最优配置。
例如,如果一个工厂没有内部化其对环境的负向外部性,它可能会选择忽视环境保护措施,从而导致环境污染。
这种情况下,资源被用于了不具有社会效益的活动上,导致资源浪费。
最后,外部性导致市场无法自发形成。
市场需要价格来引导资源的配置,但外部性的存在破坏了价格的形成机制。
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个体无法根据市场价格做出合理的决策,从而导致市场无法自发形成。
三、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学解释市场失灵可以通过市场失灵理论来解释。
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市场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导致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其中,外部性被视为重要的市场失灵原因之一。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外部性

政府通过征收环境税、资源税等,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成本内部化,促使企业和个人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消 耗。
产权界定与交易:科斯定理
产权界定
明确环境资源的产权归属,使环境资源 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减少无序开发和 过度消耗。
VS
交易机制
建立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机 制,通过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外 部性影响。
02
外部性的经济影响
市场失灵: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公共资源过度使用
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市场价格无法完 全反映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和效益, 导致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浪费。
公共资源枯竭
生态破坏
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还可能导致生态 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 威胁。
长期过度使用公共资源会导致资源枯 竭,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破坏的外部性包括森林砍伐、湿地排水 、过度捕捞等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导致生态 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等问 题。
这些生态破坏可能对人类和生态系 统造成长期负面影响,需要采取有 效措施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05
外部性在实践中的应用
企业环保投资:减少污染排放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企业通过环保投资,采取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措施,减 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有效途径 。
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产生积极的影 响,而负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产生消极的影响。
分类: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
当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 主体产生积极的影响时,即为正外部 性。例如,一个企业开发出新的技术 ,使得其他企业能够从中受益,提高 了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
05外部性

– 适用范围
– 按科斯的思路分配产权,有助于解决某些重大的 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问题 – 科斯定理令人兴奋的地方是它很快改变了人们看 待和研究大量经济问题的方式。
图书馆的花卉
第三节 外部性的公共对策
• • • • 征税 补贴 排污权交易制度 命令控制型管制
一、征税
• 庇古税
–对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在效率产量水平 上向污染者课征相当于边际外部成本的税 收,使之变成污染者的内部成本; –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Pigou, 1932)首先 提出,也称“庇古税”; – 税收迫使污染者考虑他造成的外部性的成 本,促使他进行有效率的生产。
• 补贴可能会带来高利润,长期而言会引
起更多的企业在河边办厂,补贴会使河
边的新企业增多,造成总污染实际上加
重。补贴在道德上是站不住脚的。
• 补贴源于税收,可能财政负担,导致效
率损失。
三、排污权交易制度
• 排污权交易制度
–指政府向企业拍卖污染许可证,并且允许排污 权在企业之间进行交易。 –政府实际上创造了一个市场:排污权交易市场。
R1
R*
正外部性导致的效率损失:供给不足
第二节 外部性的私人对策
• 一、 道德约束
• 多数人不乱扔垃圾源于内心的道德约束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考虑我们的行 动如何影响他人。
二、企业合并
• 企业合并
– 通过将不同类型的经营结合在一起的形式,使外 部性内部化。 – 如:经营化工厂的张三和以捕鱼为生的李四之间 的协调行动。
D=MB
O
Q*
社会效率产量
Q0
实际产量
产量
负外部性导致的效率损失:供给过剩
• 正外部性与供给不足
(完整版)外部性经济学

外部性externality1.外部性:◆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强加的成本和收益。
◆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的不一致,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
◆ 2.外部性类型。
◆正外部性(外部经济):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
◆负外部性(外部不经济):社会收益小于私人收益。
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看◆生产的正外部性。
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产生了有利于他人的良好影响,而却不能从中取得报酬。
如蜜蜂的生产者,传播了花粉。
上游居民种树,保护水土,下游居民的用水得到保障。
◆消费的正外部性。
消费者采取的行动对于他人产生的有利影响。
养花而观赏的人,给予养蜂人和邻居带来了好处。
◆生产的负外部性。
生产者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损害,但没有给他人予以补偿。
造纸厂的三废。
木工装修房子所产生的噪音。
上游伐木造成洪水泛滥和水土流失,对下游的种植、灌溉、运输和工业产生不利影响。
◆消费的负外部性。
消费者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损害,但没有给予补偿。
吸烟。
某人在三更半夜时大声唱卡拉OK。
3. 外部性与资源配置的失当⏹外部经济对外带来的好处无法得到回报。
具有外部经济的物品供应不足。
例如教育和新技术。
⏹物品消费或生产的收益<应当得到的收益(社会收益);⏹即物品消费或生产成本>应当支付成本(社会成本)。
⏹外部不经济对外带来的危害无法进行补偿。
具有外部不经济的物品供应过多。
例如乱扔或乱倒垃圾。
⏹物品消费或生产收益>应当得到的收益(社会收益);⏹即物品消费或生产成本<应当支付成本(社会成本)。
生产的负外部性图示●通过征税,使供给曲线左移到最优社会成本。
●防止负外部性的东西生产过多。
消费的负外部性,也可以通过征税,使需求曲线左移到最优。
●防止负外部性的东西消费过多,限制交易量。
生产的正外部性图示●通过给予额外的奖励,使得供给曲线右移到最优。
●促进正外部性的东西生产更多。
消费的正外部性,也可以通过各种鼓励措施,使需求曲线右移到最优。
●使得正外部性的东西消费更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斯在外部性问题上的分析是针对庇古的,但科斯与庇古讲的外部性概念也不一致。科斯在 《社 会成本问题》 一书中通过案例来谈外部性,[10]典型的事例有:工厂烟尘对邻近居民的有害影响,牛吃 邻人的麦苗,火车对铁路沿线树木的影响等。后来围绕科斯外部性研究又提出了很多案例,如养蜂人 和果园业主的关系、工厂排污造成湖水污染而给渔场造成损害等等。从这些例子可以分析出科斯所讲 的外部性的外延不同于马歇尔和庇古的外部性外延。科斯提出的案例,其实是行为方的经济活动对另
二、外部性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的模糊性
关于外部性的定义,至今仍然是经济学上的一个难题,希托夫斯基 (Tibor Scitovsky) 把外部性 概念看作是经济学文献中最难捉摸的概念之一,[1]所以,很多教科书就干脆不提外部性的定义,而提到 外部性定义的教科书,其定义也各不相同,以至出现各种不同的理解。下面引述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 义,考察外部性概念研究的缺陷之所在。
性概念内涵上的模糊。
再来看形式化的定义,首先,这个定义是不能表达平新乔所提出的非价格机制问题;其次,这个
定义把受自身以外的影响都称为外部性,试想想,在现代经济学里,有哪个人的经济活动可以不受到
其他人的影响呢?以古诺模型为例,A 厂商和 B 厂商进行产量博弈,A 厂商的产量和利润都与 B 厂商
有关,有
关 键 词:外部性;系统论;复杂性;外部性系数 中图分类号: F0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892 (2011) 10-0005-10
一、引言
外部性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焦点问题,涉及到经济学的核心— ——市场机制,在公共经济学、 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外部性问题至关重要。外部性在提出不到 100 年的时间里,经济学界众多的精英 都不断涉足这个领域,也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触及到外部性的本 质,也正因为如此,外部性仍然无法清楚定义,外部性的外延也无法清楚界定,关于外部性的争议也 很激烈。由马歇尔、庇古以及科斯这三位经济学大师开创了外部性研究的三条道路,但三者的关系则 是相当含糊的,如何梳理三位大师的理论,并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分析,需要新的视角,从原有的方法 中跳出来,找到一个可以真正分析外部性的平台。基于这样的思考,本文采用系统方法论,从特定经 济活动的边界入手,逐渐划分出外部性的类型,从各种类型的共性中揭示出外部性的本质,并提出外 部性系数的概念,将外部性研究从定性分析引向定量分析。
外部经济首先是马歇尔提出来的,他在论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组织时指出,扩大一种货物的生 产规模而发生的经济效率的提高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有赖于某产业的个别企业本身资源、组织和经营 效率所带来的经济,称为内部经济;另一种是有赖于该产业的普遍发展所造成的经济,叫外部经济, 它往往能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企业集中特定的地方而获得。可以看出,马歇尔讲到的外部经济是指经 济主体自身以外因素对经济主体效益的影响,是从企业的规模报酬引申而来的,与内部经济相对应。 内部经济是指企业改变自己的生产规模而引起的经济效益的变化,而外部经济是指行业规模变化引起 的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其实质是指行业的效应。虽然马歇尔没有明确指出企业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 界环境的范畴,但可以看出主要是指与生产企业相关联的产业环境,而并不是整个环境 (即使可以指 整个外部环境,但其重点是在产业环境),这里的外部经济是从企业到行业的一个延伸关系,这种理 解与企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分析相对应,也是马歇尔外部经济概念的真正意义所在。
5 当代财经
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
当代财经 2011 年第 10 期 总第 323 期
另一些教科书虽然给出了定义,但各个定义却很不相同,并且模糊不清。
先来看最权威的定义,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分别用“外在经济” (external economies)
众多的研究者认为马歇尔讲的外部经济与庇古讲的外部性概念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具有对等 性,正如有的学者所论述“马歇尔所指的外部经济是企业活动以外所受到的影响,庇古所指的外部性 是企业活动对外部的影响。这两个问题看起来十分相似,其实所研究的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或者说是 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8]外部经济和外部性真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具有对等性吗?
么是否可以说外部性影响是交互式影响的一部分呢?这个定义没有区分交互式影响和外部性,也正因
为这样,有的学者提出了外部性不存在的观点。可见,这个形式化的定义并没有抓住外部性的本质。
如此一来,外部性在现代经济学中,就缺乏了形式化发展的基础,寻找真正能表达外部性的函数形式
6 当代财经 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
7 当代财经
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
当代财经 2011 年第 10 期 总第 323 期
一个经济主体的直接影响,受影响方往往是直接的参与者;而庇古所谈到的外部性,受影响方更多的 是间接的。如工厂生产形成污水,污染了湖水,造成渔场损失。这个案例很多人会认为与庇古的外部 性是相同的,其实不然。庇古的外部性是指工厂生产造成的社会边际成本与工厂自身的私人边际成本 的差别,但科斯在这里仅仅只分析了渔场的损失,是对渔场的直接影响,而不讲对湖水及环境的污 染,不讲对社会中其他众多经济体的损害,这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个差别相当关键。科斯和庇古所谈 的外部性,还有一个重要的差别是复杂程度不同,科斯的案例几乎都是小规模的双边或简单多边关 系,而庇古谈的外部性则是整个社会,是复杂的交织关系,单个渔场不能代表由于湖水污染而受害的 全部。规模的不同,决定了两人所谈外部性之间质的差别。
响,那么,是如何影响的呢?平新乔提到了,认为这种影响是直接的,指不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中介
而施加的,其他学者都没有谈到这点,然而,瓦伊那 (Viner,1931) 就提出了货币外部性的概念,
将通过市场机制的中介影响也纳入了外部性。[2]非价格机制的影响就一定会出现外部性吗?还有,只有
直接影响才能成为外部性吗?正是因为是什么影响和怎样影响这两个问题不清楚,所以才造成了外部
利函数,Xi (i=1,2,…,n,m)是指经济活动。这个函数表明,只要某个经济主体 j 的福利函数受到 他自己所控制的经济活动 Xi 的影响外,同时也受到其他人 k 所控制的某一经济活动 Xmk 的影响,就存 在外部性。[7]
先来看叙述性的定义,这些定义都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经济活动 (如生产、消费等) 中,活动的实
П1 (q1 ,q2 )=a-q1 -
2
bq1 -
e
bq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平新乔,2006)。[4]该函数完全符合上述外部性的形式化定义,那
么,可不可以说古诺模型就是研究外部性的呢,进一步,博弈论研究经济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那么
博弈论就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法吗?当然,反应函数是两者互相影响,而这里只有一方的影响,那
外部性的本质与分类
也是研究外部性问题的重要部分。 2. 外部性概念外延的模糊性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外部性概念在内涵上的模糊性外,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外延的模糊性上。目前
经济学对外部性概念研究的局限主要体现在外部性概念中“外部”的范畴上,这一点造成了外部性概 念研究的混乱。如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中将外部性和外部经济一起列出来,但对两个概念 的关系却是避而不谈的。而在其他文献上,也没有将两者界定清晰,那么,外部性和外部经济这两个 概念有什么关系呢?还有,研究外部性最具有影响力的庇古和科斯,他们所谈的外部性,其外延是一 致的吗?几乎所有的学者都忽略了这个问题。下面分别对马歇尔、庇古以及科斯所论述的外部性概念 进行辨析。
布坎南 (Buchanan) 和斯图布尔宾 (Stubblebine) 给出了外部性的形式化描述:所谓外部性就是
某经济主体福利函数的自变量中包含了他人的行为而该经济主体又没有向他人提出报酬或索取报酬,
即:Fj =Fj (X1j , X2j ,X1j ,…,Xnj ,Xmk ),j≠k。这里 j 和 k 是指不同的个人 (或厂商),Fj 表示 j 的福
2011年第10期 总第323期
当代财经 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
NO.10, 2011 Serial NO.323
外部性的本质与分类
胡石清,乌家培
(华侨大学 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摘 要:外部性概念至今仍模糊不清,其原因就在于研究的外部性对象并不一致。从系统论 出发,以行为方为核心,通过其影响范围的延伸,将外部性划分为科斯外部性、马歇尔外部性和庇 古外部性三种类型,进一步明晰了外部性的轮廓,区分了简单外部性和复杂外部性。在此基础上, 揭示了外部性的本质,即受影响方的决策非参与性和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明确了外部性的定义, 同时引入外部性系数,将外部性研究从定性研究引向定量研究。
施者 (个人或企业) 对其他人的影响 (为了方便,称实施者为特定经济活动的行为方,简称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