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詹天佑
詹天佑的事迹简介

詹天佑的事迹简介詹天佑(1861年9月26日-1904年12月27日),湖南湘潭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他是一位杰出的水利工程师和科学家,他的一生致力于大型水利工程的设计、建造和维护,为中国艰苦的灾害时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詹天佑的事迹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中国,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1.早年经历詹天佑于1861年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市的一个贫苦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位农民,一家人过着艰苦的生活。
詹从小聪明好学,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勇气。
十岁的时候,他便跟随父亲去开采铜矿,在这个过程中,他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技能和知识。
十五岁的时候,他经历了一场大洪水,这次灾难让他深刻地意识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2.求学与成才1880年,詹天佑考入了湖南书院,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
他在书院时就展示了他的优秀才华,被学校和老师们认为是具有卓越天赋和才智的学生。
在书院的学习生涯中,他学习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为日后从事工科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887年,詹天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深入学习数学、物理、和力学等学科。
在日本的学习生涯中,他接触到了西方文化和现代科技,使他受益匪浅。
毕业后,他回到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工作生涯,开创了有他作为设计者、领导者或顾问的许多大型水利工程。
3.大型工程设计和建造詹天佑作为中国现代水利工程发展的开拓者之一,他对水利工程的贡献是非常深远的。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设计、建造了大批大型水利工程。
其中最著名的是黄河拦河工程,此工程是为了防止黄河洪水泛滥,保护当地民众,两次拦截了黄河流域水运,并确保当地安全。
在此过程中,他面临着技术困难和经验不足的挑战,但他凭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毅力,终于完成了这项重大的工程。
除了黄河拦河工程,詹天佑还设计和建造了其他许多大型水利工程,如太湖放水工程、西塘放潮工程、南湖排闸调节工程、南运河改修工程等。
这些工程不仅大大改善了当地的水利条件,还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詹天佑》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原文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工程師。
從北京到張家口這一段鐵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築成功的。
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
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長200公里,是聯結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
當時,清政府剛提出修築的計畫,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他們都要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築權,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帝國主義者誰也不肯讓誰,事情爭持了好久也得不到解決。
他們最後提出一個條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國的工程師來修築鐵路,他們就不再過問。
他們以為這樣一要脅(xi é),鐵路就沒法子動工,最後還得求助於他們。
帝國主義者完全想錯了,中國那時候已經有了自己的工程師,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位。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修築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
消息一傳出來,全國轟動,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
帝國主義者卻認為這是個笑話。
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築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
”原來從南口往北過居庸(yōnɡ)關到八達嶺,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
他們認為,這樣艱巨的工程,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中國人是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kān)測線路。
哪里要開山,哪里要架橋,哪里要把陡坡鏟平,哪里要把彎度改小,都要經過勘測,進行周密計算。
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
‘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杆,背著經緯(wěi)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
塞外常常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還有墜入深谷的危險。
不管條件怎樣惡劣,詹天佑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
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
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
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些外國人要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六年级语文詹天佑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詹天佑知识点
1. 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和优秀的爱国主义者。
2. 他生于1877年,死于1940年,是湖北黄陂人。
3. 詹天佑少年时期就展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主自由的追求。
4. 他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积极参与反清起义。
5. 詹天佑在武昌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
6.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詹天佑成为新政权的重要干部。
7. 詹天佑积极推动了国民政府的建设和军事力量的发展。
8. 他提出了“学兵法”、“创兵业”和“建军”等重要思想。
9. 詹天佑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支持者之一。
10. 他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组织抗日活动,并致力于国共合作。
11. 詹天佑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和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教版詹天佑ppt课件ppt课件

中国工程设计先驱
詹天佑是中国第一位自己 设计并主持修建铁路的工 程师,为中国铁路建设做 出了巨大贡献。
勇于探索实践
在修建京张铁路过程中, 詹天佑勇于探索和实践, 不断解决各种技术和施工 难题。
詹天佑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历史地位
詹天佑是中国近代工程技术史上的先 驱和杰出的爱国知识分子。
影响
詹天佑的成就和贡献不仅对中国铁路 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激励了后 来的科技工作者和爱国知识分子为民 族独立和富强而奋斗。
他还独创了折反线马头门洞的施工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益,缩短了工期,为后来的铁路建设提供了宝 贵的经验。
詹天佑的实干精神
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不仅注重 理论设计,更注重实地考察和施工。
VS
他经常亲自到工地视察,指导施工, 确保工程质量。这种严谨务实的工作 态度,为后来的工程师树立了榜样。
詹天佑的合作精神
自主研制新型机车
为了满足京张铁路的特殊需求,詹天 佑带领团队自主研制了JF型和JY型两 种新型机车,这两种机车的牵引力更 强,适应了京张铁路的复杂地形。
修建京张铁路的贡献
推动中国铁路事业发展
京张铁路的成功修建,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铁路建设和管理人才 。
提高民族自信心
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过程中展现出的卓越才能和创新能力,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
詹天佑在京张铁路建设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创新能力 ,成为中国近代工程技术史上的先驱。
詹天佑的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中国近代工 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04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创新与贡献
修建京张铁路的创新
首次采用折反线设计
詹天佑在京张铁路的设计中,首次采 用了折反线设计,这种设计能够使列 车在爬坡时更加省力,提高了铁路的 运输效率。
小学课文詹天佑ppt课件ppt课件

1919年因病在北京逝世 。
詹天佑的主要成就
01
02
03
04
主持修建京张铁路,实现了中 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
路。
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开创了“ 折反线”和“折反法”的先河
。
担任中国铁路总公司督办,负 责全国铁路建设的管理工作。
参与修建了沪宁、洛潼、广九 等多条铁路,为中国铁路事业
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02 课文内容解析
课文背景
历史背景
课文《詹天佑》讲述了清朝末年,中 国面临列强侵略和民族危机,詹天佑 作为中国早期杰出的工程师,为国家 的铁路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物背景
詹天佑出生于1861年,广东南海人, 中国近代工程技术史上的先驱,杰出 的爱国知识分子。他在中国铁路建设 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 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 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京张路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 也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爱国精神的充分 体现。”
隧道、桥梁、陡坡、勘测、施工、毅力 、智慧、爱国。
重点句子
03 詹天佑的爱国精神
詹天佑的爱国情怀
詹天佑在清朝末年,面对国家的危难,毅然投身铁路建设,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
克服困难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像詹天 佑一样,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坚定 的信念,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
法。
勤奋努力
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要勤 奋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
水平。
团结协作
在团队中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共同完成任务,实现共同的目
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总结与思考
从詹天佑身上学到什么?
无私奉献名人简短事例

无私奉献名人简短事例1.无私奉献的名人故事一、詹天佑(1)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
(2)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
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
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
二、袁隆平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杨善洲他好书记杨善洲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三、诺贝尔(1)诺贝尔是安全炸药和无烟火药的发明人。
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研制炸药上。
研制成功后,赢得了大量专利权,积累了许多财富。
1896年,诺贝尔逝世前决定把3300万克朗作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他奖给世界上杰出人物,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2)服在遗嘱中说:“这奖金不论国籍、人种和语言,只发给确实对人类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人。
”诺贝尔为科学奉献了一生,诺贝尔奖则永远地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四、邓稼先(1)18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国,祖国张开温暖的双臂迎接这位“娃娃博士”,邓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欢乐和家族的幸福之中。
但是,历史风云变幻,祖国面临核大国的威胁。
(2)邓稼先毅然接受开拓祖国核事业重任,离别妻儿,隐姓埋名,走向大戈壁。
从此,他从物理学界的讲台上消失了。
20多个春秋过后,头发里夹着大戈壁沙粒的邓稼先回来了,“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邓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现在普通人的中间。
五、茅盾(1)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日常生活简朴,他把稿费省下来,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
解放前他曾以稿费支援过贫病交加的进步作家。
詹天佑1资料

詹天佑(1861年3月17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诚,号达潮,徽州婺源人,是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
1919年4月,詹天佑因病回汉口,4月24日病逝,终年五十九岁。
1922年青龙桥火车站竖立詹天佑铜像,詹天佑与其妻谭菊珍原葬在北京海淀区万泉庄,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北京铁路局和中国铁道学会于1982年5月20日将詹天佑及其夫人迁葬于京张铁路青龙桥火车站站房右侧。
1987年又建成了詹天佑纪念馆。
从此,这位身先士卒,同甘共苦的英雄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
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
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
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
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
《詹天佑》教材分析

06
课文评价与反思
课文评价标准
内容准确性
课文是否准确地描述了詹天佑 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是否
符合历史事实。
语言规范性
课文的语言是否规范、准确、 清晰,是否易于理解和学习。
思想性
课文是否能够传递正确的价值 观和思想观念,是否具有教育 意义和启示作用。
文化性
课文是否能够反映中国传统文 化和民族精神,是否有助于培 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坚韧不拔来自精神坚韧不拔精神的体现
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面对 着重重困难和挑战,他始终坚持不懈, 勇往直前。他的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为读者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VS
坚韧不拔精神的启示
詹天佑的坚韧不拔精神告诉我们,无论遇 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 ,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 自己的目标。这种精神对于读者的成长和 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詹天佑》教材分析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课文背景 • 课文内容解析 • 课文主题思想 • 教学方法建议 • 课文教学重点与难点 • 课文评价与反思
01
课文背景
詹天佑的生平简介
• 詹天佑(1861-1919),中国近代工程技术史上的先驱,杰出的爱国知识分子。他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 ,自幼聪颖好学,1872年作为我国第一批官办学生留学美国。188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并于同年 回国。他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毅然接受连外国人都不敢轻易尝试的任务修筑京张铁路 。他是一位富于创造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工程师。当时中国施工条件十分简陋。詹天佑独创了中开竖井的施 工方法,加大工作面,提高了工作进度。在地势陡峭的八达岭,他利用折反线原理设计成“折反线马头门”降 低坡度,并因地制宜,建造石拱桥,缩短工期。被外国工程师视为“不可能的奇迹”。京张路的胜利完成,是 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爱国精神的充分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詹天佑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生字:拖、挠、权、庸、勘、竣。
2.新词:阻挠、要挟、竣工、勘测、轰动、尝试、勉励、赞叹不已。
3.会用“否则”、赞叹不已”造句。
4.理解句子:(1)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2)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二)能力训练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归纳课文中心思想。
4.学习作者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安排材料的方法,进行说一段话及写一篇小作文的练习。
5.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及思维能力。
当讲读到詹天佑根据山势不同,分别采取了的两种开凿方法时,让学生画简单示意图并进行讲解。
(三)德育渗透点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通过感情朗读,品词析句,画图,勾画圈点等来解决重点。
(二)难点:“人”字形线路为什么能克服坡度大的困难。
采用学生参与活动及动手插拉投影片的方法来解决难点。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一)口答课文中设计的问题,勾画圈点重点词语。
(二)同位合作画两种开凿方法示意图。
(三)前后位同学为一组说一说“全国都轰动了”的场影及外宾赞叹不已的情况。
(四)仿本课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写一篇短文: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二)目标完成过程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全文,结合正音,检查对字词的自学情况。
注意“挠”的读音是“n2o”。
“狂风怒号”的“号”读“h2o”。
“要道”的“要”读“y4o”,“要挟”的“要”读“y1o”。
施工:本课指按照设计的规格和要求修筑京张铁路。
阻挠:阻止或暗中玻坏使不能发展或成功。
杰出:才能、成就出众,超过一般人。
要挟: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和条件。
轰动:一下子引起很多人注意。
嘲笑:不怀好意地取笑别人。
勉励: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鼓励人继续努力去做。
藐视:轻视、小看。
周密:周到而细密。
竣工:完工。
赞叹不已:已,止、完。
连声称赞。
勘测线路:本课指勘察和测量铁路的走向。
否则:连词,是“如果不这样”的意思,本课指“如果修不好京张铁路”。
毅然: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2)交流预习情况。
先默读课文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然后同位交流,最后指名读出所画受感动的地方。
(3)质疑问难。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问本课以什么命题。
(以人物姓名命题)我们还学过哪些用人物姓名命题的课文?(黄继光、李时珍等)凡是用人物姓名命题的课文都选择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写,那么本课写了詹天佑的一件什么事迹呢?(写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2)简介詹天佑。
詹天佑(1861—1919年)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
他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
他自动酷爱学习。
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17岁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
1881年回国。
1888年在当时的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
他在铁路工地上亲眼看到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暴行和我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使他下定决心要为祖国修筑完全由我国自己设计施工的铁路,不让帝国主义侵占掠夺。
1905-1909年他主持修筑了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他曾计划修建其它铁路,但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于1919年4月不幸逝世,终年58岁,未能实现夙愿。
(3)自由读课文然后谈感想。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1)全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并用笔划下这句话。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围绕着这句话作者又选择了哪些内容具体叙述?(接受任务——执行任务——完成任务。
)(3)按照上面的思路讨论分段、口述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在帝国主义的阻挠和要挟的情况下,詹天佑被任命为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第三段(第4、5、6自然段)讲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第四段(第7自然段)讲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三)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抄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1.学习、理解全文内容,重、难点教师点拨。
2.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3.总结中心。
(二)目标完成过程1.学习1-段,重难点教师点拨。
(1)学习第一段。
①指名读第一段,划中心句中的重点词(板书:杰出、爱国)②说说你怎么理解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
(结合“最高”、“第一条”、“完全”等词语理解。
“第一条”说明过去的铁路都是有外国工程师参与修筑的,这一条是詹天佑首开头例,可见意义之大。
“完全”就是说京张铁路的修筑都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
这对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来说是何等自豪!综上所述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学习第二段。
默读并思考:从哪些地方体现出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在极端恶劣的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下,毅然接受了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
面对帝国主义的嘲笑,詹天佑铮铮铁骨,毫无惧色,帝国主义者认为“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意思是当时的清朝政府修筑不了这条铁路。
再过几十年也修不了,要修这条铁路,只有依靠外国人。
当时自然条件也十分恶劣,这条铁路所经路线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录像机出示投影图片,演示自然条件恶劣)。
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说明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教师小结:1905年是清朝末年,那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在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嘲笑声中,在全国如此轰动、人民的殷切希望中,詹天佑接受了连外国人都不敢轻易尝试的任务,真不愧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3)学习第三段。
①轻声读第三段,说说筑路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学生答:“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教师随之板书。
)②讨论“勘测线路”一节,詹天佑是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边讨论边在书上注上“说”、“做”、“想”并勾画出相对应的内容。
③指名分别把“说”、“做”、“想”的内容读出来。
④是什么想法支配他这样说、这样做的呢?(理解“一定要把它修好”表明詹天佑修好铁路的决心非常大,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只能修好。
如果修不好这条铁路,外国人讥笑、中国工程师也会失掉信心。
为了灭帝国主义者的威风,长中国人民的志气,扬国威,这种想法指导着詹天佑的行动,这也是詹天佑完成任务的动力所在,充分表明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
)⑤学习“开凿隧道”一节。
a.默读课文,你是否读懂了这段话,读懂了请在本上画出开凿隧道的示意图。
b.同位交流画图情况。
c.指名一人到黑板上去画。
d.学生看图讲解。
学生讲解:图1代表居庸关,图2代表八达岭。
因为文中说“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
图1表示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图2表示采用中部凿井法,由两个工作面,增加到四个工作面,能把工期缩短一半。
詹天佑为什么要根据地势的不同采取两种不同的开凿方法呢?(为了节省时间,缩短工期。
)如果居庸关隧道也像八达岭那么长,你们认为采取中部凿井的方法好不好?这一问题的设问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因为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打直井困难大,不一定节省时间。
另外,文中说,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
工地上没有抽水机,打直井,就打成“水井”了。
)⑥学习“设计线路”一节。
问:设计“人”字形线路解决了什么问题?(解决了火车能爬上陡坡的问题。
此时可用抽拉片演示,也可指名4—5人到台前演示,站成一列,依次扶住前一人的腰部,前面一人为车头,后面一人为另一车头在后面推,斜方向行走,然后转过身来,在后面推的改为在前面拉,原来在前面拉的改为在后面推,再联系以前学过的《挑山工》一课的折尺形线路,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小结:对待工作,詹天佑做到了精益求精,“中部凿井法”表现了他的智慧和才能,“人”字形线路的设计,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
在工作中他时时处处都不忘为国争光,为人民争气,詹天佑真不愧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4)学习第四段。
①齐读最后一段。
②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最后结果怎样?(提前两年竣工,给了帝国主义有力的回击。
)③联系上下文谈谈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联系前文“是个笑话”“还没有出世呢”事实是中国工程师不但能建成京张铁路,而且提前两年竣工,所以说是一个有力的回击。
)④发挥想象说说外国朋友怎样赞叹不已。
(许多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有的说;“OK!詹天佑真了不起!;有的翘起大拇指说:“詹天佑,中国人的这个!”;有的耸耸肩,推开双手说:“这样伟大的工程真是举世无双,空前绝后!”)2.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3.依据板书,总结中心。
(纵观全文,处在清朝末年,既有压力,又存困难,詹天佑为什么能成功地修筑京张铁路呢?一是詹天佑有为国争光的爱国思想;二是詹天佑有严肃、认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三是詹天佑有敢于创造的智慧和才干。
这几点充分体现了文章的中心——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三)布置作业把想象外宾赞叹不已的一段话写下来。
②引导学生联系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地形特点,体会詹天佑为什么采用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采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施工有什么好处?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詹天佑为什么敢于采用这样的施工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因为勘测工作极其周密,没有丝毫差错。
从而更能体会出詹天佑的科学态度和杰出的才能、智慧。
(3)对于青龙桥附近火车爬坡的问题,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这也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
对于这个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刚才学习“开凿隧道”这部分内容的三个步骤自己学习。
学习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也可以制作简单的模型示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4.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已基本理解了第三段中的重点语句,难点也基本突破,这时可提问:詹天佑是怎样使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的?首先,詹天佑有为国争光的爱国思想;其次詹天佑有严肃认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最后詹天佑有勇于创造的智慧和才干。
这几点充分证明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六)学习课文第五段。
1.自由读第五段,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找到有关句子画下来。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投影上面这句话,然后提问:“赞叹不已”是什么意思?外宾们会怎样赞叹?“赞叹不已”的意思是不停地赞叹,外宾们可能会说:“詹天佑留下的工程真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