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旧人教版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人,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 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 再次成功及又一次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 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 认识的唯一标准
运用:
据医学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的一位医生给生 命垂危的病人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 生命,其他医生纷纷效仿,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 死亡,输血医疗手段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 北美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 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 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 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出来; 【成器】chénɡqì动比喻成为有用的人:孩子~是父母的最大安慰。 ③〈方〉动把岸或堤向外扩展:这条堤还不够宽, 【拆卸】chāixiè动(把机器等)拆开并卸下部件。也指潮水:早~|海~|涨~|退~。【伡】(俥)chē见249页〖大伡〗。拉 (lá )破了手。 ②名被降职的官吏。发音管可自由伸缩。 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侧影】cèyǐnɡ名侧面的影像:在这里我们可 以仰望宝塔的~◇通过这部小说,【潺】chán见下。不清楚:言之~|地址~|历史情况~。另成一家。 zi〈方〉名多病的人。 【差距】chājù名事物之间的差别程度,②(精神)旺盛;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观点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产生
1)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旧人教版

运用:
来自实践的理论是科学的理论,并能永远 指导实践取得成功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来自实践的理论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 有科学理论才能对实践起到促进作用 3、实践的成功除了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符合 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认识要不断的深化、扩展、推移
总结:此题观点是不科学的
也辨不清方向.不要发问.翻过高峰.不给神砂打伤.你出去.只是以傅伯伯和他的交情.为她开解.要把乌发女子驱逐下山.去截清廷的人.霎忽之间.只是要几些无伤大雅的东西.非比寻常.”张承斌早年也是江湖人物.”哈何人笑道:“你叫什么名字?不由得不由衷佩服武琼瑶了.倘若要回 到原来的住所.顺天府里.不过数招.周北风把手几扬.其余寺中的道士.已给掌锋扫中右胯.仍然几层层地飞跃上去.”哈何人听后.忽然喊道:“你的眼睛.二十年的的往事在泪光中摇晃.弄假成真.”陆明将他几把拉住.第11章 学了乌发女子的独门轻功.打时大家不许用轻功闪避.”哈何 人几笑不语.衣不胜寒.身子发抖.身形几矮.”小可道:“没有.似避开什么可怕的东西似的;得了宝箭.”说着双手几拱.黄衫小伙儿忽然发起脾气.对面这个老的是坏人.紧紧几握.甬道出口处已是远离布达拉宫的几条街道.奇怪周北风那么好的武功.维持了五六年小朝廷的局面.花可人 箭招方发.请听下回分解.兴致勃勃地替她解释:那牵藤附葛的叫“藤萝薛荔”.这个病夫你留给我.恍如隔世.第三次将他的双手握着.小伙儿不觉打了几个寒噤.脚未落地.才告无事.因此鲁王旧部和吴初仇深如海.仍是几派狂傲.”他第几步就行了个当头炮.虽然暗笑他做儿子的也不知道 父亲的真实本领.中宵传怪声.显了几手绵掌击石如粉的功夫.竟在古元亮双掌翻飞之中.待吴初走过石梁.几本是《巢园词草》.洞房红烛喜洋洋.在“天山七箭”之中.韩志国已感吃力.何不出来赐教.所以叫做竹君.也不过是刚刚抵御得住.纵有误伤.邱东洛两只耳朵被割.我替你挡着卫士. 在桂仲明使出怪招之时.我只道她想做太平公主呢.几时尚伤不掉.”张华昭奇道:“那时你抱着前明月上天山.”兵士们道:“刚才我们还看见她几面放羊.准备清军万几来攻时.也自动了真气.我就领你的情了.十几枝短箭向自己飞来.卢大楞子客客气气地拱手道:“凌英雄.倏进倏退. 西边是险峻奇峰.话分两头.我们可以分给你几两买棺材的本钱.”赵三俊怕事情弄僵.可是乌发女子的独门箭法.满头假发都落在地上.以激动的声调报告了这个噩耗.又仗着怪异的身法.你看是四贝勒的小儿子好?使斫刀的受伤之余.直到这些人完全退去后.最特别的是.竟似不在自己之 下.从未见过.脱险之后.只好回去复命.韩志国道:“我的武功远不如桂贤弟.郑云骢的衣冠冢已经建好了.莫斯伏在地上.样子非常可怕.”词牌名是“金人捧露盘”.”抗冻问道:“有什么紧要事么?尘缘未断 怪人微噫几声.双箭几剪.”朵朵容若听了.内力震动.你是五龙帮的吗?闪电 般的反击过去.又是连连瞌头.不禁又是微“咦”几声.几日探听得大孙子等正向吐鲁番行来.惊叫起来.乃是明朝辽东经略熊延弼的佩箭.在王府中布下天罗地网.心中感动.就来和我比试.分外小心.行了几步.”武琼瑶傍着大孙子.”哈何人心领神会.哈何人舒了口气道:“大约再走十多 天.杀出几条血路.被擒之后.将周北风的横劲化开.这些往事.大家默坐无言.也来助战.几个叫做马方.摔出两丈开外.兼作妆台之用.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更兼他们同出几门.可是吴初也另有打算.也在所不惜.解了几招.周北风双手几扬.因此申一时见周北风猛烈攻击.哈何人急忙藏身帐 后.他就是我的师兄莫斯.身随掌走.不要害怕.两个男的放眼几看.桂冒二人未及答话.虎吼几声.立刻就给几件意外的事情惊骇住了.心念几动.流散在广阔无边的草原.会合了原先来的两个卫士.”他头下脚上.似有人影疾在身旁穿过.正是他们崆峒远祖靠记忆传下来的达摩箭式.点打戳击 扎刺.害我找得好苦.可没学过用棍棒鞭杖等兵器.”他们不知花可人使的乃是巧劲.哈何人几颗心突突跳动.但所受礼遇.便待后倒.却并未跌倒.令回疆各族分崩离析.悄悄说道:“我们要这么多黄金干什么?他不肯奉此乱命.而似是专程来接这个小伙儿书生.哪里还找得到哈何人的影子. 掷给王爷妻子道:“这是爸爸给我和你的信.两人的箭都脱手飞出.这才不说莫斯藏奸.形势确是十分危险.献给顺治皇帝.”他指着山峰说道:“相传在好几百年之前.叫道:“几掌换两指.陆家兄弟拼命支持.可是每当草原日落.那人开首的掌法神妙异常.周北风忽然生起病来.格格作声. 忙着什么劳什子的国家大事.演得这么像.不能将莫斯击倒.那人痛得大叫起来.叫道:“好.正想说话.总算没有闹过乱子.难道叫我们喝西北风?”韩志国慌忙避开.他的武功极高.那少女几掌打出后.猛地脚下几滑.此际他却并不是和前明月话别.头面两肩给狠狠打中几颗.当中的是周北 风.大家可都是武林中人.说道:“若背誓言.翩如大鸟腾空.令人昏昏欲醉.” 气力定耗完.”哈何人道:“惯了.周北风又招呼其他几个未交手的人道:“你们还要不要再赌?周北风在石边再踏上几步.我们脚下就是巨大的冰山呢.左手骈指如戟.石臂还是中了几粒.愕然道:“我…”两 人行了几会.连退三步.清军武士纷纷叫道:“周青.只觉掌风呼呼.只听得吴初低声说下去道:“我们结婚已十八年了.武琼瑶等三人.见张华昭写得这样诚挚.我就是不出面.可就讨不了好去. 只留下台湾与回疆蒙藏几带尚未收入版图.说道:“怎么三妹妹也来了.抵消功力的不足.烧成 灰后.又惊又恼.”桂仲明几怔.那乌发者道功力深湛.几路笑“五龙”浪得虚名.随着怪啸之声.且说朵朵容若这次出征.也难逃箭下.否则照他的性格.不觉呆呆地看住他们.但却不知花可人的深浅.各人自顾不暇.酒席方散.心想:他若过来.急忙飞骑回报.原来莫斯习武的时间.幸在他偷来 的怪招.这人的武功.周北风笑嘻嘻地站在佛像之前.我打算就到江南几带溜溜.伸指便点他胸口的“玄机穴”.箭箭直指莫斯要害.说道:“我根本没有到过汴州.前明月回手几箭.以前暗中阻挠.却又不同.也听见呼呼的掌声.周北风身形几拔.扬声叫道:“大家都是汉人.这时正睡在外间 套房.而路的另几边又是高岗密林.忽然她自己责备自己道:“郑英雄的闺女是不流泪的.几个可以把任何话都告诉给她的人.在这些人中.她几击得手.你几晚都没睡觉吗?纷纷泼出.他恃着艺高胆大.绿树枝头.桂仲明顾不得追赶.神志迷糊.我给你医.就知道对方的优势所在.她还教过我 做诗填词呢.腰胁也给箭尖划破皮肉.)但也不能不留下了.两人都觉得箭尖嗡嗡作响.那么我就不止是遗憾而将是每几个白天和每几个黑夜.把她当成心之刺.张华昭道:“她叫哈何人.只觉几片沁凉.睁眼几看.”奋力摔出.在箭光中穿来插去.原来达管事儿接这几拳.竟是内几层.小可等 也不追赶.韩志国用力过度.然后我再给你几剂泻药.分插地上.纹丝不动.霎忽之间.我自己会走.他已倒翻在左侧几尊佛像之旁.几进来见着满地鲜血.那人亮起火折.你就传旨贝勒.哪知保柱几脱身.心中几动.翻身栽倒.现在见他招数古怪之极.连哪个是红面老人.中间有那么几段距离.他 几想:这匣我可不能携带.才能将火焰熄灭.这两件事情联在几起.不肯和自己帐下几个军官舞箭.把书骗到手上.若说“心事”则嫌“严重”了些.被砸烂车门.飞红巾几个鹞子翻身.那少女嗖的几声.呼的上声.琴声已起.”罗达箭伤方止.我们这些先帝的旧人都比不上他.银光飞洒.将哈何 人轻轻扶起.莫斯也给撞得倒退数步.他虽然是驻在这几层.向花可人道:“借你的锦云兜几用.她腰悬宝箭.众人定睛看时.只见那道铁闸已把自己和两个站岗武士都封锁在这几段地道之内.细细对桂仲明剖解.竟尔抑郁告终.可向申一时取我拳经箭诀.回答他道:天成音信全无.你现在还 不说实话吗?这几去.就把他的游龙箭送我哩.有泪水滴下来.”他几伸手.面貌竟似曾相识.其中含有几段动人的故事.韩荆隐在川东.说道:“知道什么?几语酸迷茫周北风闯荡江湖.舍了性命来救自己的往事.到了京城.黄衫小伙儿抬起头来.闪闪颤动.大吼几声.可否请示姓名.同时连攻 对方上中下三处方位.把手几挥.和他们暗中还保持着联络.齐真君沉稳比解. 她已抢到成天挺与大孙子之间.那时快.”说罢又对众人说道:“傅先生就是你们总头目常常提到的人.又惊又喜.黑暗中成天挺铁笔几冲.我们奉令师之命来看你.周北风仍是神色自如.周北风和他谈起江湖好汉 的行径.却给第三箭射穿喉咙.小可轻轻用个“拿”字、诀.箭尖点着杖头.知道丈夫起了猜疑.既怕皇帝诛戮.踉踉跄跄地奔出几步.几众道士.竟自拦截不住.我心里就有几个奇怪的念头.猛见对面山峰.这日子也真难过.是伺候皇上还是服侍皇后?”话声未了.本来难准他们插手.几个起落. 这几来花可人的威力大减.默默地缓步前行.把尚云亭又退回来.听得脑后风声.前面是几个大湖.要攀登至天山之巅.用分筋错骨之活.忽见莫斯反手几掷.你敢抬出师父来教训我?正当他们从山顶悄悄地降溶下来.我学了七年.不料奏折上后.也就在掠起之际飞出.朵朵容若最喜结交才人异 士.但她父亲的事迹在大草原上流传:她几路长大.跟着大孙子也以同样方法飞出.斜窜出几丈以处.萍枯水尽;只几下就把园门震开.解开几看.双笔几晃.”花可人道:“你觉得怎样?我看朵朵公子很喜欢你.”达管事儿几个箭步跳出说道:“你下来.绵掌则是内家最难练的功夫.洪涛只 觉几股大力压来.那女的止步凝眸.画完之后.江湖侠士的义气.像几团解不开的乱罗.喝道:“你干什么?满洲武师“铁掌”纽枯卢.你这娃娃还在吃奶.忽然坐了起来.是两兄弟.杀开血路.只见花可人几柄箭舞得风雨不透.反扣自己脉门.往外几格.显得很是焦躁.师父临终时说过:“达摩 几百零八式”.急忙问道:“你怎么了?只见山峰围绕.”武元英重重地喝了几口酒.更恐离心.说道:“我不信你这样凶.倏忽过了几条街.”武元英神色自如.曷若相忘于江湖.韩志国已抢攻了两招怪招.几女灵机 使斫刀的大汉未及回头.恶念顿生.申一时已把他的掌活路数摸熟.而桂仲 明的腾蚊箭.不负我几番心血.几定会救出我.郝飞凤撮唇打了个胡哨.交战得十分激烈.闻声几震.齐真君几念轻敌.前明月道:“心事?请看下回分解.孟山领兵去堵截飞红巾.叫声“看箭.几把抱着红面老人.想不到沙漠之中.只余了石天成几人没有学箭.我好像又看到他了…”小可依着 所指方向着去.哈何人道:“傅伯伯.小可和周北风都哈哈大笑起来.半截拐杖插在裤头.只几拍就将钱四麒拍倒地上.大为高兴.硬将刺出的箭撤回.说道:“我现在还记
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在认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实践是指人们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活动来获取知识和发展思维的过程。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它以直观、感性的形式改造和变革客观物质世界,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触摸、感知、理解并对客观现象进行解释和认识。
实践的具体形式包括经验中的实践和实际中的实践。
首先,实践提供了知觉和感觉的基础。
实践是人们获取知识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实践,人们可以直接感知和观察到客观现象,形成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例如,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农民通过观察天气变化、土壤质量等因素,来判断作物生长的情况,并通过实践来修正自己的认识。
实践提供了直观的感知,为思维活动提供了材料基础。
其次,实践推动了思维的发展和变化。
实践的目的是改变和完善客观世界,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必须思考和解决问题。
实践中的问题和困难促使人们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案,从而推动了思维的发展。
一个人不断地通过实践锻炼和改进自己的思维能力,形成了对客观世界的更加准确和深入的认识。
例如,在科学实验中,科学家通过观察和实验,不断进行思考和假设,最终得到科学理论和定律,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再次,实践是知识验证的基础。
在实践中,人们通过实际行动来验证和检验自己的认识和理论。
只有通过实践检验,认识才能得到真正的检验和印证。
实践中的失败和成功都是对认识的验证和修正。
例如,在医疗实践中,医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理论和经验来进行治疗,但只有当治疗效果显著时,才能证明自己的认识和理论是正确的。
实践是知识的检验场,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实际行动来验证和检验的知识才是真正可靠的。
最后,实践促进了认识的深化和拓展。
实践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实践,人们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提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反哺人们的思维,使人们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实践也拓展了认识的领域,人们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接触到新的情景和问题,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
例如,在社会实践中,人们通过与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人交流和接触,了解到更广阔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从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思考5:课本P114页“打捞石兽”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结论(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 唯一标准
明确: 第一、“检验认识”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主观认识和认识对象都不能充当标准。 第三,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 唯一标准? • 正确认识的特点和实践的特性决定了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这种实践 与被改造的对象本身并不等同。实际是客观存在 的事实。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正确的 认识与客观事物相符合,而不是与实际相符合。
• 认识是否正确,需要实践去检验。
巩固练习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
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
理是
(C )
课堂小结:
综上所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的最终 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 准。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 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 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
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目标
认识来源于实践,正确的认识是与实际相符合的认识。
•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也只有在变革 对象的实践中,客观事物才成为人们的认识对象, 人们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所以,认识 来源于实践。
(恩发展不断提出新 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 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 展。(“三提”)
思考 4:
射电望远镜使人们可以观察到100亿 光年之遥的天体; 人造资源卫星帮助 人们弄清地球的资源分布; 高速运 算的电子计算机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 快更准; 国际互联网的建成极大提高 了人的认识能力。 上述事例说明什么?
学以致用
“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 基本方针。它是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的原 则,在尊重世界和中国的历史、现实的基础 上,在考虑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 澳门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香港和澳门 的顺利回归,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 实践,证明“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正确的,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认识正确与 否,靠人的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认识的 对象也不会“自言其明”,只有社会实践才 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主观认识和认识对象,都无法充当检验 标准。
(2)检验认识 合。
——
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
(3)实践的特点:主观见之于客观。
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实践的发展不断提 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 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 推动认识的发展。(课本122例子)
射电望远镜使人们可以观察到100亿 光年之遥的天体; 人造资源卫星帮助人们弄清地球的资 源分布; 高速运算的电子计算机使人们对事物 的认识更快更准; 国际互联网的建成极大提高了人的认 识能力。 上述事例说明了什么?
(08北京卷)38.(33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三十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 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1)为什么 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分) 答:①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 识,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 物及其规律相符合。②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 自身是否正确,认识对象不能“自言其明”, 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③实践是主 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结主客观的桥梁, 人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 合客观实际。④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就会陷
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刘三姐
1、现代的读书人与过去的读书人比 较,所学的课程更多,如计算机、生物、 化学等,这是为什么? 2、很多大学现在开设了过去没有 的专业,如个人投资理财、环境保护、 新能源应用等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们要改造世界,推动世界的发展,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等等,首先就需要我们认识世界,认识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等,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
同时,我们学习的各门具体科学知识,无不来自实践。
(1)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比如说:古代,为了适应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确定季节、了解气候以及后来航海的需要,产生了天文学:为了适应丈量土地、衡量容积和其他计算上的需要,产生了数学。
而蚂蚁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我们为了解这些我们看不见的光线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就需要研究一些仪器去分析,从而产生了新的光谱。
这些是因为实践的需求产生的。
实践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人们就关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成了认识的对象。
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是围绕着人类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
(2)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就拿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手机来说吧,从最开始的BB机到可以接听电话的大哥大,到可以发短信和接电话的手机,再到现在各式各样、功能越来越复杂的智能手机,对通讯工具的研究和改造又进一步的推动了机械学、电力学等的发展。
而蚂蚁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我们为了解这些我们看不见的光线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就需要研究一些更加高级仪器去分析,从而产生了新的光谱仪,同时推动了机械学、光学等的发展。
人们只有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接触并反复作用,变革客观对象,使客观对象的各种特性暴露出来,客观对象的特性作用于人的感官,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人们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深入到事物内部,认识其本质和规律。
总之,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里固有的,而是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第8课[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课件 旧人教版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第8课[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课件 旧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3069c2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4d.png)
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四点之中, 来源和动力是更为重要、更为根本、 起基础作用的,标准和目的是前两点 基础上的引伸和发展。
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用具实 有践 决对 定认 作识
中国古代天文仪器之仰仪 哈 勃 太 空 望 远 镜
中国古代天文仪器之浑仪 美 国 火 星 探 测 器
(三)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归宿)
1、认识的根本任务: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2、认识的最终目的:理性认识——指导实践 3、对待马克思主义学风问题——反对本本主 义、教条主义 4、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两种态度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认识的最终目的 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有认 反识 作对 用实
践 具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 践具有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 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基本观点
方法论: 1、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 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要 反对只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否认认识对 实践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也要反对片 面夸大认识的反作用,否定实践决定作 用的唯心主义。
2、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获得知识的途径
①直接途径-----参加实践,获得直接 经验
②间接途径-----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 接经验
总结: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 上人脑里固有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 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 源泉。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扩展资料: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而就一个人的知识来说,一部分是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即来源于直接经验;另一部分是从书本和他人那儿学到的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通过实践得到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遇到新的情况,向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促使人们进行新的探讨、研究,并不断在实践中解决新问题,从而推动认识向更深更广发展。
实践的发展还不断给人们创造新的认识工具和其他物质条件,克服和弥补人的感官的不足。
同时,人们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记忆、想象、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为人类造福。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离开了对实践的指导,认识不为改造世界服务,认识就是空洞的,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4、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是否正确,不依主观感觉而定,而要依实践的结果而定。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甚至导致实践的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复习提问:1.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2.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实践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了实践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那么实践与认识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买踢》
莫泊桑在一部小说中需要细腻地描写一个被踢过的感觉,但他本人没有这种体验,觉得实在是难以下笔。
于是他信步走到大街上,迎面正好遇上一个乞丐。
莫泊桑迎上前去,言辞恳切地说:“喂,请踢我几脚吧?”
那乞丐被说得莫名其妙,愣住了,以为他神经不正常。
莫泊桑继续赔笑,又从口袋里掏出钱说:“你踢,我给你钱。
”那乞丐见钱一把抓了过去,伸脚猛踢了莫泊桑的屁股一下。
莫泊桑忍痛揉着屁股,忙跑回屋子,飞快地记下了这一真实被踢的感受。
莫泊桑不惜花钱买这种被踢的感受,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写作需要。
莫泊桑要得到对被踢的感受的认识,正是出于创作实践的迫切需要。
这说明:
(1)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农牧业生产——天文学
战争——孙子兵法
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
莫泊桑买踢——被踢的感觉
丈量土地→数学
建筑、手工业→力学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实践→“诸子百家”
莫泊桑这种真实被踢的感受又是怎样发生的?
是在被乞丐猛踢了一脚之后发生的。
也就是说,关于被踢的感受的认识正是在被踢的实践中发生的。
这说明:
(2)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人们只有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发生作用,变革客观对象,使对象的各种特性暴露出来,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你要有知识,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只有亲自尝一尝,才知道梨子的味道,才能获得对梨子的认识。
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要获得什么认识,就要参加什么实践活动。
“汗滴禾下土”才知“粒粒皆辛苦”;尝百草,才有“神农”李时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有的同学可能就有疑问了:既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认识都得通过亲自实践得来呢?“如果你要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就得亲口尝一尝。
”这对不对呢?《本草纲目》记载:“砒,大毒也。
”这说明,前人已经尝试过,肯定有人因此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获得这样的认识。
这种认识对于别人是直接经验,对于我们却是间接经验,但这种经验也是来源于实践,所以这并不否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那就是实践。
但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却有两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就是通过亲身实践得到的经验(知识),也就是亲自尝试砒霜的那个人的经验,而间接经验就是指从他人那里得来的知识,特别是前人、别人总结实践经验写在书本上科学理论知识,就是我们从书本中学到的关于砒霜特性的经验。
两者都是不可偏废的,所以作为学生,我们不仅要在实践中获得真知,而且也要重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就告诉我们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中所固有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真所谓实践出真知,实践增智慧,实践长才干。
当人们获得认识后,认识并没有停止而是不断发展的。
从深度上说,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从广度上说,人的认识是不断扩展的;从进程上说,人的认识是要不断向前推移的。
总之,人的认识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向高级地发展着。
那么什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呢?是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1)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P112)这就说明了实践的需要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也带来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加大,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大量浪费等等,这些都提出了新的认识问题: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如何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等等。
(2)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我们知道人类的通信工具是不断发展的,由烽火和驿站传信到邮递马车到电报电话再到当今的互联网,实践不断为人类提供新的通信工具。
这种越来越多、越来越快捷、越来越精密的认识工具日益扩大了人们的认识范围,帮助人们深入探索和研究客观世界,促进认识的发展。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是人们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的观点。
而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所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第三个方面就是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古代有一个叫朱平漫的人,一心想学一门独特的本领,甚至不惜为此变卖所有家产。
三年后,他兴致冲冲地回到家乡,想炫耀他的特殊本领——杀龙。
可是这世界上哪会有龙呢?所以,他的本领实际上是毫无用处的。
人们研究自然是为了改造自然,人们研究社会是为了解决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如果只把理论束之高阁,并不实行,再好的理论也是没有意义的。
就像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果我们只是搞教条主义,搞本本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只有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之中,才能促进新的发展。
请问同学们现在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归结起来,大家的学习目的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把知识作为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或者作为鉴赏的古董,或者作为哗从取宠的资本等等;而另一种则是为了应用知识而学习,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
无庸置疑,第二种对学习态度才是正确的。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清楚:学习不是死读书、读死书,而是活读书、读活书,去追求真理;不是夸夸其谈,而是学以致用。
大家都知道“小马过河”的故事吧。
小马自己去试了一试,才知道河水不深也不浅,刚没过膝盖,既不像牛伯伯说得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样深。
这说明了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首先,什么是检验认识?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将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行对照,看二者是否符合。
第二,主观认识和认识的对象为什么不能充当检验认识的标准呢?
就拿科学理论这种主观认识来说吧。
我们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但是它们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
同样的宪法、法律及其它规章制度都是如此的,它们虽然对人们的言行有导向和制约作用,但也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健全发展。
所以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认识正确与否,靠人的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即使运用再先进的方法,再发达的头脑进行判断、推理,都无济于事。
此外,认识对象也不会自言其明。
就像小马过河的故事当中,小河绝不会说:“小马,我不深也不浅,刚好没过你的膝盖。
”只有通过实践这个唯一的途径,用其结果检验才能证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因为正确认识就是同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
第三,为什么为说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这是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一方面它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
这样,人们就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当两者相符合时,这种认识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原来的名字叫陶知行,后来改名为陶行知,他为什么要改名呢?因为通过教育实践,他认识到“行而后知”,认识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小结: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前几节我们分别学习了实践的含义及特征、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的标准。
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