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1617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语文)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2word版本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2word版本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6-2017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一试题本试卷共8 页,17 题。

全卷满分150 分。

考试用时150 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 阅读题) 和第Ⅱ卷 (表达题 ) 两部分。

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据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地点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地区内,写在试卷和答题卡非答题地区上均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7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性格即命运”,这是舶来品。

人的性格怎样,的确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

但命运其实不全然与性格有关。

环境、条件、际遇有时比性格更能影响和决定人的命运。

但一个人的性格对于人际环境、事业成败的确拥有不行小觑的强盛影响力。

性格在实质上是一种人生的特点,是个体生命差别于其余生命的一种标记。

因此真切的人生是一种性格人生。

世界上没有无性格的人,也没有性格同样的人,只有性格邻近的人。

就像树上的叶子,看似同样,其实不一样。

而性格的组成是人的气质、习惯行为方式、语言态度方式、性情天性等特点的综合外在表现,它拥有相对的稳固性。

说“江山易改,天性难移”可能太绝对了,但只有在一个人身上相对稳固的那些东西才被称为性格。

这“性”字有天性、习惯的含义;而这“格”字既有品行也有定格的含义。

因此,性格既反应人的实质的一个方面,又不与人的质量完全一致。

比方有的人性格上看似温柔,但骨子里却很阴毒苛刻;有的人性格上看似暴戾,但心地却特别和善。

性格是一种外在的表面的东西,性格的利害自己,不过性格而已,其实不可以以此来判定一个人的质量好坏。

因为性格拥有相对稳固性、外在性的特点,因此对人的影响有时比质量的真切更大。

人们在评论一个人时第一不是品责问题,而是看着你的感觉舒不舒畅。

更有很多社交是一次性的、短时期的,而人的质量的显露需要时间。

因此,语言方式、态度、办事方式、个人习惯、喜恶等感情的显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6-2017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目。

防空识别区是一国根据自己的空中防御需要划定的一个空中预警范围。

通常情况下,以该国的战略预警机和预警雷达所能覆盖的最远端作为“防空识别区”的界限,可以从领海基线向外延伸几十至数百海里不等,它比领空和专属经济区的范围要大得多,根本不属于国际法中的主权范畴。

一般来说,设置“防空识别区”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国籍不明的飞机侵犯主权国领空,提示或警告进入“防空识别区”的他国军机不要误入或闯入主权国领空。

防空识别区是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安全而设立的,完全是一国的单方面行为。

对于进入防空识别区的航空目标,国际上有通行的处置原则。

一旦发现对方目标进入防空识别区,设立防空识别区的一方识别目标后,在实施G波道广播的同时,向军事最高当局通报情况,并加强雷达监控,同时立即提高防空导弹的警戒,命令空中待战的飞机前往这一区域,或者令地面战斗机做好拦截准备。

通过对目标航向、机型、速度、姿态和以往情报的进一步掌握,判断目标有无敌意。

对于有无敌意的判断,通常把握三条原则。

一是目标在防空识别区内停留时间长短,如果较短,并依照指令行动,即可以认为“误入”或者“无害通过”,不采取武力措施。

二是如果停留时间过长,不听从全球通用G波道广播劝告,目标继续沿防空识别区外沿飞行,且飞行速度没有变化,无意进入对方领空时,一般采用跟踪飞行的方法进行监视;如果对方飞机续航时间过长,通常采用轮换监视飞机批次的方式保持持续监视。

三是目标不听从劝告,且航行方向直指对方领空,从机型、姿态、航线等能够判明敌意,即可在目标进入领空时按最高当局指令采取攻击手段,将目标击落或者迫降。

自1950年美国最早建立空中识别区以来,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德国、缅甸、土耳其、泰国、中国台湾地区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相应地建立了海上空中识别区。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巴黎圣母院》的描写具有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抒情的特色:美就美得白璧微瑕,丑就丑得令人恐怖。

②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室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③叱咤风云的伟人,惊天动地的大事,固然能打动人心,日常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不也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吗?④现实生活中,楚楚动人的场景并不少见,只是由于我们习以为常,才没有产生感情共鸣。

当怀着感激之心面对生活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人性的美丽。

⑤汉语词汇就是这样在吐故纳新中不断发展的。

关注这些词语的发展与变化,不仅有助于词汇的积累,而且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发现。

⑥中国的古典诗词,千百年来代代相传,许多篇章为人们熟读成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音和谐优美,念起来抑扬顿挫。

A. ①④⑥B. ②③⑤C. ①③⑥D. ②④⑤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学习报告文学,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学习叙事写人的技巧,培养关注社会的意识B. 文学作品通过朗诵可以再现作品描写的人物形象、环境气氛和生活场景,充分发挥它的艺术魅力和教育作用C. 由于汉字有独特的形体结构,因此除了记录字的音和义以外,还保存着造字时的文化信息,其中不乏当时的思想意识或观念D. 对于什么是美,从古至今人们有过许多不同的解释,迄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承认美的存在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节日,①____是宗教上的,②___是节令上的。

比如欧洲国家的圣诞节,为的是纪念耶稣的诞辰。

复活节③___为了庆祝耶稣复活而产生的。

④___中国的节日主要来源于时令,⑤___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体现出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特点。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卷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卷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默写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下·池州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只有“________,________”,遨游在无穷境界之中的人,才能做到“无待”,才能达到“逍遥游”。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分别以“春光融融”来形容“________”,以“风雨凄凄”来形容“________”。

(3)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写报国之志,成为传世名句。

二、阅读 (共3题;共32分)2. (11分) (2017高一上·扶余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12分)1.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顾计不知所出耳窃计欲亡走燕B . 愿举国为内臣不敢举兵以逆军吏C .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过客以观公子D . 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2. (2分) (2020高二下·绍兴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B . 望美人兮天一方C .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D .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3.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B .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 .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 .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 (6分) (2019高二下·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互联网时代,实现了信息的爆炸式生产和裂变式传播,让一批以“内幕消息”“最新研究”为噱头的网络谣言借机扩散。

无论是________的标题,还是假借专家冒充权威,网络谣言让不明真相的网友面对________的论调真假难辨。

现实中,谣言选取网上热议话题________,短时间内吸引网友关注;有的盗用冒用新闻图片,对视频资料________,以“有图有真相”虚构信源,甚至形成一条包含推手公司、营销公号、刷量团队等黑色产业链。

如今,不少平台已应用大数据、杋器算法、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识谣辟谣。

去年6月,微信团队上线“微信辟谣助手”小程序,一旦阅读或分享的文章被鉴定为谣言,用户将会收到提醒,至2017年12月已发送3700余万次提醒,以“人工审核十机器筛查”方式及时阻断谣言传播。

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女娲补天”源自史前一次陨石雨撞击地球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的民间传说或神话并非完全出于古人的想象,而往往以某些史前事件为事实依据。

“女娲补天”神话的起源应是远古时期一次影响深远的灾害。

最近,中南民族大学罗漫提出,著名的神话“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是一则典型的以陨石为主兼容其他天文、地质、气象、地理现象的事件。

女娲补天的神话最早记载于《淮南子·览冥训》。

在远古时期,“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炼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在百姓哀号、冤魂遍野之际,一位叫女娲的女神挺身而出,“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描述的应当是一次规模宏大的陨石雨撞击全过程。

“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是小型天体爆炸后形成的大规模陨石雨;“火炼炎而不灭”是巨大撞击、爆炸及其后在地面上引起的火灾;如果小型天体是一颗彗星,其成分主要是陨冰,而陨冰融化后形成大量的地表水才会有“水浩洋而不息”的结果;冀州应当是古代河北省一带。

女娲补天的神话反映的应该是灾害平息之后河北平原的景象。

近年来在河北平原做历史地貌的研究时发现,从任丘、河间到保定、望都一带,沿着向西偏北的方向,一直到完县、满城附近,存在大量特殊的地貌现象——碟形洼地及其群体。

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分析,认为它们是史前规模巨大的陨石雨撞击后,在近代冲积平原上留下的遗迹。

专家推测,在史前(距今一万年左右的全新世中后期)的某一时刻,一颗小彗星进入地球轨道,在华北北部的上空冲入大气层,在高空爆炸后落入地面。

规模宏大的陨石雨在平原地区形成了大量撞击坑,后经地面流水的侵蚀和先民的改造,多个较大的撞击坑群最终形成了白洋淀,其余的较小者形成了积水洼地,最后演化成该地区的主要居民点。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分数:150分卷Ⅰ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

《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怡”的“荼”许多人便认为是“茶”。

西汉初马王堆墓葬中的随葬品中即有茶叶。

不过两汉以前,茶不是作为一种饮料存在,而是一种“菜肴”。

晋代郭璞为《尔雅》作的注中曾说道茶“叶可煮作羹饮”。

作羹自然少不了油盐酱醋、姜桂葱椒等调料,还要用一些碾碎的米粉勾芡。

现在,在某些地区还有其遗孑存在,如湘西的“擂茶”、陕西的“三炮台”、洛阳的“罐罐茶”等等,这些都是介于饮料与菜肴之间的。

茶的“文人士大夫化”或说“雅化”是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

这是世界茶的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茶的著作,是茶的“雅化”的标志,至今仍被全世界的茶人们奉为经典。

唐代主要饮的是饼茶,它由茶叶蒸、捣、拍、焙等方法制成,在煮茶之前还要烘烤、碾碎,在釜中煮沸而饮。

在烹煮和品饮过程中,所用器具也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羽还研制了十分细致考究的二十四种茶具,大都小巧玲珑,可以贮存在一个美观的笼中,携带方便。

使得“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与现在仍在日本流行的茶道类似,当然那是极富诗意的艺术品。

从此饮茶就多了一重意义。

在这种情态下,自然会刺激诗人的想象,于是,便产生了著名的卢全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诗人饮茶后的感觉竟是“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甚至要乘此清风遨游蓬莱仙境。

唐代的饼茶还是比较大众化的,虽然一般平民百姓饮的还只是采下晾干即可饮用的散茶。

宋代的饼茶则是特别贵族化的饮料了。

尤其是官家监制的,制作时选料严格,其价格超过金玉,还往往被皇家垄断。

朝中大老重臣,每逢年节,才有可能得到朝廷一、两饼的赏赐。

平民饮的散茶,宋代称之为“草茶”。

冲泡散茶,虽然自古就有,但正式风行于元末明初。

当时战争消耗大量的生产力,那些过度奢侈、徒耗民力的龙团凤饼,显然为民众负担不起。

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一) (共1题;共6分)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野店初尝竹叶酒,劝农曾入杏花村赵树义有史以来,酒似乎天生就是文字的酵母,好酒的时代便多好文字,与酒有关的文字自然也多。

宋人众多的酒文字中,朱肱撰写的《北山酒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关于酿酒工艺的专著,从酿酒专业的角度看,这部书便是最早的教科书了。

《北山酒经》全面总结了历代的酿酒理论,论述了制曲和酿酒技术,并收录十余种酒曲的配方及制法,在我国古代酿酒史上,堪称最具专业水准,也最具实践指导价值的,酿酒人一向奉其为经典。

汾酒博物馆藏有一幅宋代酿酒工艺图,便是根据《北山酒经》所记绘制的,这幅图完整再现了宋人的制酒工序,与前代相比,改进最大的地方是煮酒环节。

正是掌握了煮酒工序,酒的度数才得以明显提高,中国白酒才从此进入高度酒时代。

如果说《北山酒经》是一部实用教科书,《酒谱》则是一部酒文化大全。

《酒谱》由宋人窦革编著完成,全书对北宋之前的酒文化进行了详尽汇集,资料翔实,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酒谱》认为,在当时所有可流通的酒中,惟有杏花村酿造的干酢酒被大家公认为上品,可见杏花村在酒业中的霸主地位。

酒文化在宋代被上升到学术高度。

欧阳修自称“醉翁”,他任滁州太守时作的《醉翁亭记》,堪称酒文中最出类拔萃者。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千古流传,说的是酒事,更是人事。

尤其多才多艺的苏轼还会酿酒。

苏轼是一个酒量很小的人,被贬湖州时,朋友贾耘老送苏轼一瓶好酒,苏轼独饮一杯便“醺然径醉”。

不过,苏轼酒量虽小,酒性却豪放,贬谪期间,常“我虽不解饮,把盏欢意足”;“东堂醉卧呼不起,啼鸟落花春寂寂”;“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苏轼除了喝酒喝到半夜三更外,还经常跑到田间河边向农夫渔夫请教酿酒的事,还亲自试造过蜜柑酒、松酒、桂酒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大连市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名篇名句默写(8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任选4小题作答。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品德高尚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出了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的气势,曹操站在船头“,”,可谓“一世之雄”。

(苏轼《赤壁赋》)(3)《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诗经·氓》)(4)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5),。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归园田居》)(6)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曹操《短歌行》)二、文言文阅读(23分)(一)课内基础知识(15分)2.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2)题。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

B.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不能:不到,不及。

C. 火尚足以明.也明:明亮,光亮。

D. 常在于险远..险远:险阻僻远的地方。

(2)下列各项对文中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译文:大概洞更深,那么那些极致之景就更少了。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我也后悔那时随从他们,以致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

C.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译文: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中止,然而力量不足,也不能到达。

D.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译文:但是力量足以达到那里,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

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留者,待吾客与..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和:唱和,同声相应。

B. 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C.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诚:确实。

D.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比:比较。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 疑其.有改悔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B. 皆白衣冠以.送之以.其无礼于晋C.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D. 仆所以..游目骋怀..留者所以(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子”是中国古代封建君王的嫡长子或预备继位的儿子。

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

B. 古代人的称谓有多种分类,比如“谦称”“敬称”“贱称”等等,“竖子”是对人的贱称,“仆”是古时男子谦称自己。

C.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慷慨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

D. “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例如文中的“乃朝服,设九宾”。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5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

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

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

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

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

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

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B.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C.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D.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5分)三、古代诗歌阅读(15分)(一)课内基础知识(6分)6.指出下列句子中运用的艺术手法。

(6分)(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短歌行》)(2)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孔雀东南飞》)(3)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离骚》)(二)课外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7~8题。

落日郡西斋望海山①【梁】萧子云渔舟暮出浦,汉女采莲归。

夕云向山合,水鸟望田飞。

蝉鸣早秋至,蕙草无芳菲。

故隐②天山③北,梦想日依依。

【注释】①此诗当作于大同七年(541)作者出为东阳太守之后。

海山:泛指远离京都而近海滨的地区。

②故隐:归隐。

③天山:此指钟山,因在京都(今南京市)故云。

7.诗歌中描写了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5分)8.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首诗情与景的关系。

(4分)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9~12题。

(25分)十月的玉米地⑴十月的玉米,熟了。

⑵这情景,如诗如画,几米阳光潋滟在玉米地里,那是一个硕果累累的收获国度。

这个世界,是秋歌的演奏,玉米叶儿在歌声中轻轻舞动小手,顺着节拍,光影流转,上演一场精美绝伦的华尔兹。

⑶十月的玉米香,近了。

⑷玉米香,弥漫在村落的每一个角落里,在乡村清新的空气里肆无忌惮地传播着,沁人心脾,甚至让人的嗅觉里也残留着那种淡淡的香味。

乡亲们的眸子里充溢的都是金黄的玉米粒。

他们小心地把玉米写成一首小诗,然后牢记在心里。

阵阵玉米香化成了千年老白干,让乡亲们醉得酥麻、舒畅。

⑸月光下的玉米地,很美。

⑹一轮明月在浅蓝的天幕上和整个玉米地对望,那天地间垂撒着的清辉,托寄着月儿的一片深情。

壮硕的玉米棒子在朦胧的月色下闪烁着梦幻的光芒,并且这些光芒“哗哗哗”地连成一片,蔓延到天边,与月对饮,共赋秋韵。

⑺看,月色里,一位中年农妇远远地从田埂上走来了。

她依旧顶着白天戴的那顶草帽,盘起的发髻藏在草帽里面,但偶尔还是有几根不安分的头发调皮地探出头来,看看那外面的世界。

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岁月的痕迹已在她原本乌黑的头发上洒下了一把白色的盐花——几根白发飘散,在夜色里显得格外清晰。

她伸出一只手抚摸着埂边的玉米棒子,棒子上长出的“胡须”轻轻挠着她的手,可她早已布满老茧的手早就不能察觉到那微妙的感觉了。

⑻黄灿灿的玉米粒十分饱满,一粒挨着一粒,一排靠着一排,像一群渴望回家的孩子,迫不及待,焦躁不安。

她轻轻地摩挲着玉米杆、玉米叶、玉米棒、玉米粒,像摩挲着自己的儿女。

她温柔的目光掠过玉米地,玉米们就像感受到了母亲的注视,要瞬间就投入她的怀抱。

⑼这时,几只觅食的夜鸟盘旋在空中,它们的影子投在玉米地里,也投影到了她的心头。

⑽这个人,就是我的母亲。

⑾在母亲的脑海里,呈现的是一幅收获的场景:人们背着背篓,戴着草帽,哼着歌谣,猫腰钻进玉米地,霎时便没了踪影,只能听见那独属收获的天籁之音。

那里,农人用最虔诚最古老的方式收获劳作。

晶莹的汗水滴入土壤,但它们绘画出来年的甘霖,滋养着玉米新苗。

这,就是藏在母亲心中的图画。

⑿这样的劳作是辛苦的。

一天下来,母亲的手上总会添几个新的水泡,肩上总会多几道印痕。

可是在母亲的心里,她认为这才是农民,农民就应该是这样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她的生活写照,“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她的劳作方式,“挥汗成雨”则是她最本真的表达。

⒀母亲又想起多年前的一天,玉米地依旧是现在的玉米地。

听说连绵的秋雨即将抵达,我们全家人都动起来了。

于是,一场抢收玉米的战斗拉开了帷幕。

一排排玉米棒子齐刷刷地倒下,笑吟吟地躺在了背篓里。

十月,“晒秋老虎”的太阳烘烤着我们,但汗涔涔的皮肤上却可以辨清我们的一张张笑脸。

终于,在秋雨到来之前,我们抢收完毕,坐在自家的吊脚楼上,望着那濛濛雨幕,心里乐开了花。

⒁四季的变换赋予了土地最为神奇的色彩,而秋日虫鸣则是母亲心中不变的风物,是最动听的乡村音符。

⒂母亲已经很多年没有感受过饥饿了。

但许多年前那饿得昏天黑地的感觉她从来就不曾忘记。

那是怎样的一段岁月啊!缺米少粮的生活,一对儿女被饿得很瘦很瘦。

最令人心痛的,是冰雹过后的五亩五分玉米地就只有几株残苗了。

看到这些,母亲不知道背着孩子和丈夫哭过多少次。

听到孩子叫“饿了”,却难为“无米之炊”,那种心情她记得清清楚楚。

但农民的泪水,只能为土地而流。

泪流过后,生活还得继续。

田里的苗没有了,但还得想着法子种,因为总有收获的那天!⒃现在,深秋的风吹得玉米左摇右摆,玉米棒你碰我我碰你地发出“沙沙”声,好像在同母亲对话,诉说着心里的秘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