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减排时刻和减排比例对北京市PM_2.5浓度的影响
北京地区不同季节PM2.5和PM10浓度对地面气象因素的响应

北京地区不同季节PM2.5和PM10浓度对地面气象因素的响应引言:大气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尤其是中国的主要城市,如北京。
北京不仅是中国的首都,也是全球最受污染的城市之一。
空气污染中的PM2.5和PM10已成为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
而地面气象因素则对大气污染起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深度探究,对于制定科学的环境保卫政策和猜测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北京地区不同季节PM2.5和PM10浓度的监测状况PM2.5和PM10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和10微米的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这些颗粒物来源于工业排放、车辆尾气、煤烟等。
通过对北京地区不同季节的PM2.5和PM10浓度进行监测,可以发现其时空分布的变化规律。
例如,冬季的PM2.5和PM10浓度普遍高于其他季节,而夏季相对较低。
二、PM2.5和PM10浓度与温度的干系气温是影响大气扩散条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温度较高时,大气的稳定性较差,有利于颗粒物的扩散和稀释,从而使PM2.5和PM10的浓度相对较低。
相反,温度较低时,大气的稳定性较好,颗粒物容易积聚,PM2.5和PM10的浓度相对较高。
因此,在冬季,北京地区PM2.5和PM10浓度较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气温偏低。
三、PM2.5和PM10浓度与风速的干系风速是影响颗粒物扩散和稀释的重要因素之一。
风速较高时,颗粒物容易被风吹散,从而缩减其浓度。
相反,风速较低时,颗粒物容易积聚,浓度相对较高。
此外,风向也会影响颗粒物的输送方向和污染来源。
北京地区的地形以京津冀平原为主,缺乏自然屏障,所以风速较低的状况较为常见。
四、PM2.5和PM10浓度与降水的干系降水是清洗大气中的颗粒物的一个重要因素。
降水可以将颗粒物带到地面,缩减其浓度。
因此,降水量越大,PM2.5和PM10的浓度就越低。
北京地区的降水分布不均,集中在夏季和秋季,所以在这两个季节,PM2.5和PM10浓度相对较低。
五、PM2.5和PM10浓度与相对湿度的干系相对湿度是影响颗粒物的吸湿性和沉降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4年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分析》范文

《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空气质量受到了广泛关注。
PM2.5因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于吸附有毒有害物质等特点,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对于制定有效的空气质量改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1. 主要化学成分北京地区PM2.5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有机碳(OC)、元素碳(EC)、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
其中,硫酸盐和硝酸盐是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与北京地区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密切相关。
2. 区域性特征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由于周边地区的工业排放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北京地区PM2.5中来自周边区域的贡献不可忽视。
此外,季节性变化也会影响PM2.5的成分,如冬季供暖期,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增多,导致PM2.5中硫酸盐的浓度升高。
三、北京地区PM2.5的来源分析1. 本地排放源本地排放源是北京地区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其中,机动车尾气排放、工业生产、建筑施工、道路扬尘等是主要的本地污染源。
此外,北方冬季大量燃煤取暖也会对PM2.5浓度产生重要影响。
2. 区域传输源区域传输源也是北京地区PM2.5的重要来源。
受大气环流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周边地区的污染物可以传输到北京地区,对当地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尤其是来自北方和西北方向的污染物传输,对北京地区PM2.5的浓度贡献较大。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北京地区PM2.5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碳、元素碳、硫酸盐、硝酸盐等,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2. 本地排放源和区域传输源是北京地区PM2.5的主要来源,其中本地排放源以机动车尾气排放、工业生产、建筑施工、道路扬尘等为主,区域传输源则受大气环流和气象条件的影响。
北京市PM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北京市PM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北京市PM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交通运输的增加,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PM2.5污染。
PM2.5颗粒物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而作为我国首都的北京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口众多的特点,PM2.5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令人头疼的难题。
因此,深入研究北京市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制定科学有效的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探讨北京市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根据数据统计,北京市PM2.5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冬季是PM2.5浓度最高的季节,而夏季是最低的季节。
主要原因是冬季温度低、空气稳定,大气扩散条件较差,PM2.5难以迅速分散;而夏季高温、较好的扩散条件则使得PM2.5浓度相对较低。
另外,通过对不同区域的观测数据分析发现,北京市中心城区的PM2.5浓度普遍高于郊区,远离工业区的地区浓度较低。
这与城市内交通流量大、工业废气排放等因素有关。
其次,我们来分析北京市PM2.5浓度的影响因素。
环境还原模型指出,PM2.5浓度受到源排放、扩散、化学转化、沉降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在源排放方面,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燃煤污染等是主要的污染源。
根据数据统计,汽车排放是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特别是柴油车排放对PM2.5贡献度较高。
其次,在扩散方面,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建筑物布局等因素会影响PM2.5的传播和扩散。
此外,化学转化和沉降也对PM2.5浓度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会导致二次颗粒物生成,而气象条件则会影响颗粒物的沉降速度。
最后,我们来探讨减少北京市PM2.5浓度的措施。
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是有效降低PM2.5浓度的关键。
在源排放方面,应加强对工业企业、汽车尾气等污染源的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使用,限制柴油车等高污染车辆的进入。
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分析

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分析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分析近年来,空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北京地区环境质量的一大热点与难题。
PM2.5,即细颗粒物,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损害着城市的环境质量。
本文将对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一环境问题的本质。
首先,我们需要掌握北京地区PM2.5成分的特征。
根据相关研究,北京地区PM2.5的主要成分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有机碳和元素碳等。
其中,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等无机盐主要源自于燃煤、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等。
而有机碳和元素碳则主要是由燃煤和机动车尾气中的不完全燃烧产生。
其次,PM2.5的成分特征与季节变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在不同季节间存在差异。
冬季,燃煤作为主要采暖方式,大量的燃煤污染排放导致硫酸盐和硝酸盐成分较高;而夏季,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增加,使得有机碳和元素碳成分增加。
此外,受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影响,PM2.5成分特征还会存在空间上的差异。
再次,我们来分析北京地区PM2.5的来源。
首先,燃煤排放是北京地区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煤炭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尤其在冬季,大量的燃煤采暖导致PM2.5的浓度急剧上升。
其次,工业排放也是一个重要的源头。
北京市众多的工业企业和生产厂商产生大量的废气和粉尘,这些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
此外,机动车尾气是PM2.5的另一个重要源头。
大量的机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产生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颗粒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
这些源头对PM2.5的贡献具有一定的时空特征。
最后,北京地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PM2.5问题。
首先,应加强对燃煤的减排措施。
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煤炭的使用量,将是改善空气质量的基础措施之一。
其次,应对工业企业进行严格的排放管理,加强对废气和粉尘的控制。
北京市空气质量数据分析及治理研究

北京市空气质量数据分析及治理研究近年来,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一直备受关注。
尤其在冬季,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不仅影响市民出行和生活,更对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改善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行、减排、绿化等,取得了一定效果。
本文将针对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一些有效的治理办法。
一、数据分析从近年来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数据来看,状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对2018年和2019年6月至8月的数据进行的分析。
1.1 PM2.5浓度分析首先是PM2.5的浓度。
据数据显示,2018年平均PM2.5浓度为51.4μg/m³,2019年同期为44.6μg/m³,而2013年的平均浓度则为89.5μg/m³。
可见,PM2.5的浓度在逐年下降。
然而,就2019年6月至8月的数据而言,在这三个月中,有29天的PM2.5浓度超过50μg/m³,其中15天超过了100μg/m³。
显然,雾霾天气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1.2 其他污染物浓度分析除了PM2.5,北京市的空气中还存在其他污染物。
以下是对其中几种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分析。
- PM10:2018年为76.4μg/m³,2019年为60.3μg/m³;- SO2:2018年为10.4μg/m³,2019年为8.1μg/m³;- NO2:2018年为59.4μg/m³,2019年为60.7μg/m³。
从数据来看,除了NO2浓度略有上升,其他污染物的浓度都在下降。
二、治理措施2.1 减排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治理空气质量的关键。
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污染物排放。
首先是汽车限行。
北京市已实施了数年的机动车限行措施。
限行可以有效减少城市交通带来的尾气排放,同时给市民以更好的公共交通选择。
其次是工业减排。
北京市的工业呈现了向高精尖方向的发展趋势,通过技术升级、产业转型等方式,不断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
北京市城区PM2.5的源解析

北京市城区大气PM2.5的源解析摘要:来源分析是解决PM2.5污染的基础,通过国内外文献和研究成果分析认为北京市城区PM2.5主要来源于燃煤及工业过程、二次转化、地面扬尘、机动车排放和生物质燃烧。
PM2.5的分布特征为夜间浓度高于白天,主要来源随季节更替变化明显,其浓度与高度和区域位置有关。
关键词:北京市;城区,;PM2.5;源解析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M2.5 in the urban area of Beijing Abstract: Source apportion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solution to PM2.5. According to consult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materials, the main sources of PM2.5 in the urban area of Beijing are coal burning, industrial process, secondary formation,, namely soil, vehicle emissions and biomass burning.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M2.5are as follows: the concentration of PM2.5in night time is higher than daytime; the main sources are changing significantly with the changing seasons; the concentra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height and regional location.Key Words: Beijing; urban area; PM2.5; source apportionment0引言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是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如大气能见度降低、干沉降)的最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
《2024年北京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10、TSP的关系》范文

《北京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10、TSP的关系》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问题备受关注。
PM2.5因其粒径小、易进入人体肺部甚至血液中,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已成为国内外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10、总悬浮颗粒物(TSP)的关系,对于理解城市大气污染的成因及治理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旨在分析北京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与PM10、TSP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北京市环保部门发布的大气监测数据,选取近五年来的PM2.5、PM10及TSP的浓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讨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其他污染物的关系。
三、北京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1. 时间变化特征:北京PM2.5浓度在全年中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冬季由于供暖等因素的影响,PM2.5浓度较高;夏季由于降雨较多,有利于颗粒物的沉降,PM2.5浓度相对较低。
此外,工作日与周末的PM2.5浓度也存在差异,工作日由于交通拥堵等因素导致PM2.5浓度较高。
2. 空间分布特征:北京市内不同区域的PM2.5浓度也存在差异。
工业区、交通枢纽等地区的PM2.5浓度较高,而郊区、公园等地的PM2.5浓度相对较低。
四、北京PM2.5与PM10、TSP的关系1. 相关性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北京PM2.5与PM10及TSP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即当PM10及TSP浓度升高时,PM2.5的浓度也会相应升高。
这表明它们之间存在共同的来源和传输途径。
2. 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气象条件、交通状况、工业排放等是影响PM2.5、PM10及TSP浓度的主要因素。
例如,风速较小、湿度较大时,颗粒物的扩散和沉降受到限制,导致浓度升高;交通拥堵和工业排放增加也会导致颗粒物浓度的升高。
北京“十三五”治霾目标:PM2.5浓度下降15%

12月2日,北京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促进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北京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5%左右。
根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2-2017),北京2017年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5%以上,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今年前10个月,北京市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69.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8%。
但从11月27日至12月1日,北京及华北地区遭遇大范围雾霾,局部PM2.5近千。
北京若要如约完成上述“行动计划”和“十三五”的目标要求,将面临更大挑战。
北京“十三五”PM2.5下降15%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在“十三五”时期,北京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5%左右。
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对各类污染源实施综合治理,减少空气重污染天数。
《意见》做出了进一步要求。
《意见》称,今后5年将全面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统筹治理PM2.5和臭氧为重点,持续推进控车节油、压减燃煤、治污减排、清洁降尘,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北京在整治大气污染方面还是有实力的,但是还是要连同周边一同治理仍需耐心。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北京自身造成雾霾的因素正在减少。
比如今年前10个月,北京市共淘汰老旧机动车31.3万辆,提前超额完成淘汰20万辆的年度目标任务。
2013年,北京率先执行了机动车国五排放标准。
除此之外,北京城六区基本无燃煤锅炉。
今年旧城剩余3万户平房将完成采暖改造,核心区基本实现无煤化。
另外,北京还关闭了国华、京能两大电厂,今年全年燃煤消费总量降至1300万吨以下,比去年减少400万吨,并预计在2020年将煤炭消费量减少到900万吨以下。
未来将严控机动车增量此前中国清洁空气联盟与清华大学联合发布《基于“大气国十条”的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政策效果评估》指出,在全面落实现有(报告发布时间为2014年9月)的减排措施的情况下,北京PM2.5年均浓度下降值为25.6%,年均浓度将由2013年的88.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7年的65.8微克/立方米,离改善目标60微克/立方米亦有一定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9 , C h i n a ;3 .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Me t e o r o l o y g F o r e c a s t C e n t e r o f B e i j i n g - T i a n j i n - H e b e i , C h i n a M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Ad mi n i s t r t a i o n , B e i j i n g , 1 0 0 0 8 9 , C h i n a ; 4 . S t a t e Ke y J o i n t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E n v i r o me n n t a l S i mu l a t i o n nd a P o l l u t i o n C o n r t o l , C o l l e g e o f E n v i r o me n n al t S c i e n c e s nd a E n g i n e e r i n g , 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 0 0 8 7 1 , C h i n a ) . C h i n a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M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1 , C h i n a ; 2 . I n s t i ut t e o f U r b a n Me t e o r o l o g y , C h i n a M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A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
Ef fe c t s o f e mi s s i o n- s our c e s r e duc t i on t i me a nd r a t i o s o n PM 25 c o n c e n t r a i t o n o v e r B e i j i n g Mu n i c i p a l i t y . Z  ̄ L A I
.
Shi . xi a n ,AN Xi ng. q i n ,SUN Zha o . bi n2
,
L I U J u n 4( 1 . I n s t i t u t e o f A t mo s p h e r i c C o mp o s i t i o n , C h i n e s e Ac a d e my o f
下 降率差值 为 正; 峰值前 l d 、2 d启动 2 5 %减排 分别 比峰值 日启动 5 0 %、7 5 %减排 时北京 市平均 P M2 5 多下 降 4 . 7 p g . / m ( 6 %) 、2 . 9 p . g / m 3 ( 4 %) . 综
上 所述, 在污 染峰值来 临之前采 取适量减 排较污 染当天才 启动大 幅度减排 更有利 于北京 市整体 空气质量达 标. 关 键词 :不 同 时刻启 动减 排 :不 同 比例减 排 :北京 市 :P M2 5 ;区域 空气 质量 达标 中图分 类号 :X5 1 3 文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0 — 6 9 2 3 ( 2 0 1 5 ) 0 7 — 1 9 2 1 — 1 0
中国环境科 学
2 0 1 5 , 3 5 ( 7 ) :1 9 2 1 - 1 9 3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h i n a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污 染 源 减 排 时刻 和 减 排 比例 对 北 京 市 P M2 . 5 浓 度 的影 响
翟世贤 , 安兴 琴 , 孙兆 彬 , 一 , 刘 俊 ( 1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研究所’ : I L  ̄ - 1 0 0 0 8 1 ; 2 冲 国气象局北
京城 市气象研 究所, 北京 1 0 0 0 8 9 ;3 . 中国气象局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 警中心, 北京 1 0 0 0 8 9 ;4 .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 与工程学 院,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 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北京 1 0 0 8 7 1 )
摘要 :利用 Mo d e l 一 3 / C MAQ 及京津 冀地 区高分辨 率排放源 清单 , 选 取文献 【 l 9 ] 中污 染峰值 当天启动 5 0 %污染源 0 减 方案的 同时, 进一步 设置 了 3种污染源 控制 方案( 峰值 当天启动 7 5 %源 削减; 峰值 日前 l d 、2 d开始启 动 2 5 %源 削减) , 比较 了峰值 日前启动适 量减排 与峰值 日当天启 动大幅 度 减排 的效 果差异 . 结果表 明: 污染 峰值 当天启动 5 0 %、7 5 %减排 时, 北京市 P M2 . 5 浓度下 降率分 布不均 匀, 高值 区集中于 P Mz 5 . 浓度 高值区, 减排 后P M2 5 浓 度分布 较减排 前均匀 . 提前 1  ̄ 2 d启动 2 5 %源 削减 时, 峰值 日北 京市 P M2 5 浓 度整体 下降. 城 、郊 P M2 5 下降率均表 现为 当天 减排 5 0 % 小 于提前 l d开始 减排 2 5 %; 当天启 动减排 提高 到 7 5 %时, 城区 P M2 5 下 降率大于提 前 2 d启动 2 5 %减排, 郊 区表现 为峰值前 2 d启动 2 5 %削减优 于 当天减排 7 5 %. 将峰 值前 l d 、2 d启动 2 5 %减排 分别与 当天启 动 5 0 %、7 5 %减 排时北 京市峰 值 日 P M2 5 浓度下 降率相 减, 北京市 绝大部 分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