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后期的政局

合集下载

唐朝后期的政局PPT课件 人教版

唐朝后期的政局PPT课件 人教版

黄 巢 流 动 作 战 路 线 图
已目肃 为标清 今。流 日应寇 的当思 环认想 境识, 所,实 不历为 许史红 可上军 。黄党 巢内 、思 毛 泽 李想 东 闯斗 ( 式争 一 的的 九 流一 二 九 寇个 年 主重 ) 义要
——
唐末农民战争
安史之乱的经过 :

姚汝能《安禄山事迹》
时间: 755-763年
“安禄山,营州杂种胡也。小名轧荦 叛军将领:安禄山、史思明
山。母阿史德氏,为突厥巫,无子, 过程: 安、史: 范阳 潼关 长安 祷轧荦山神,应而生焉少孤,随母 嫁虏将安延偃, 乃冒姓安。”。 唐玄宗: … 西逃 马嵬驿 蜀中
唐肃宗: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平叛 “长而奸贼残忍,多智计,善揣人 借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 情,解九蕃语,为诸蕃互市牙朗”。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李隆基 (685-762)
唐 明 皇 调 马 图
太 真 上 马 图
华 清 宫 石 砌 汤 池 遗 址
莲花汤与海棠汤遗址
长 恨 歌
白居易
……
天生丽质难自去,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头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开元中,张嘉贞、…杜暹皆以节度使入知政事。(李) 林甫固位,志欲杜出将入相之源,尝奏曰:“文士为将, 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 党援。”帝以为然。…林甫利其不识文字,无入相由, 然而禄山竟为乱阶,由专得大将之任故也。 《旧唐书· 李林甫传》 东突厥复兴后之帝国,其势力实远及中亚。…中国河朔 之地不独当东突厥复兴盛强之时遭其侵轶蹂躏,即在其 残败衰微之后亦仍吸收其逃亡离散之诸胡部落,故民族 受其影响,风俗为之转变,遂与往日之河朔迥然不同, 而成为一混杂之胡化区域矣。夫此区域之民族即已脱离 汉化,而又包括东北及西北之诸胡种,唐代中央政府若 欲羁縻统治而求一武力与权术兼具之人材,为此复杂胡 族方隅之主将,则柘羯与突厥合种之安禄山者,实为适 应当时环境之唯一上选也。

中国通史附录唐朝后期的政局

中国通史附录唐朝后期的政局
• 李辅国 :安史之乱时,唐肃宗即位,宦 官李辅国因拥立有功,权利逐步扩大, 可以参与机要,统领禁军,任免宰相, 还杀皇后,又拥立了代宗皇帝。
• 后来,宦官的权利越来越大,甚至国策 的制定,朝臣、节度使的任免,皇帝的 废立,几乎都有他们把持。
2.安史之乱的经过
为什么力量如此强大的叛乱被唐政府平定了呢? ①叛军内部矛盾重重;②叛军到处烧杀抢掠; ③借助了 回纥兵的力量。④叛乱分裂是违背历史潮流的,是违 背人民利益的。
安史之乱中两件大事? 1.叛军占领长安后,唐玄宗仓皇逃往成都, 2.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任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平定了叛乱。
(1)平叛将领:郭子仪、李光弼 (2)时间:755年-763年, (3)结果:历时八年,平定之乱。
——《资治通鉴》
• 他重用的大臣,已不再是贤能之辈,而是一群巧于献媚, 善于逢迎的小人。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先后独揽朝政,他 们结党营私,妒贤嫉能,媚上欺下,陷害忠良,朝政腐败。 (用人的问题)
安史之乱
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
岭剑陇平范河朔河北安 南南右卢阳东方西庭西 五节节节节节节节节节 府度度度度度度度度度 经使使使使使使使使使 略
高力士
宦官专权 第二阶段:掌握禁军
皇帝老儿,咱俩 到底谁听谁的, 嗯?!
大家但内里坐, 外事全凭老奴处置。
李辅国
宦官专权 第三阶段:掌握皇帝生杀予夺大权
你这混帐东西,别看 你是皇帝我要你死你
就活不了!
唐 末 宦 官
1.宦官专权 P66
• 高力士:唐玄宗后期,宦官高力士受宠, 逐步参政。一般政事由高力士处理,大 事才送皇帝裁决。
安史之乱失败的原因?
(4)影响:唐朝由盛而衰的标志 P65
3、安史之乱的影响 P65

唐后期的发展趋势

唐后期的发展趋势

唐后期的发展趋势唐朝后期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政治衰败、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和外族入侵等方面。

在政治衰败方面,唐朝后期统治者的能力和品德明显下降。

玄宗后期,宦官政权逐渐崛起,干政现象频繁发生。

宦官通过掌控内廷权力,干涉皇帝的决策,状如虎入室。

而玄宗晚年更是沉湎于后宫美色,对朝政漠不关心。

后来,中宗、睿宗、僖宗三朝也都由宦官干政,政权更加混乱,大臣们难以施展抱负,政治出现重重困境。

社会动荡是唐朝后期的另一个突出问题。

按照封建制度,世家豪门占据了大量土地财富,而农民则负担过重,生活艰难。

同时,藩镇割据现象普遍,藩镇割据的军阀们趁机强盗掠夺,对百姓实行高度压迫。

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经济方面,唐代后期是一个经济衰退的时期,造成这种衰退的主要原因有几个。

首先,政治的腐败导致了社会的混乱,阻碍了经济发展。

其次,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造成农田荒芜,粮食产量减少。

另外,税收加重,农民负担过大,导致其无法支撑起稳定的经济发展。

此外,商业和手工业也遭受到严重冲击,商业贸易受到限制,手工业生产也逐渐衰退。

这些因素导致了经济衰落,唐朝的盛世不再。

外族入侵也是唐朝后期的重要问题之一。

安史之乱后,西北边境频繁发生辽、吐蕃、回鹘等民族的入侵。

唐朝后期的皇帝们导致了对北方防线的疏忽,无法有效应对外族的侵略。

辽、吐蕃等民族在短时间内占领了大片领土,对唐朝的统治造成了巨大威胁。

同时,南方的岭南地区也频繁发生土著民族抗唐斗争,使得唐朝在南方的统治岌岌可危。

总之,唐朝后期的发展趋势是政治衰败、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和外族入侵。

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加速了唐朝的衰亡进程。

唐朝这一伟大的王朝在唐玄宗后期进入了一个充满动荡和动乱的时期,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唐朝后期的政局

唐朝后期的政局

唐朝后期的政局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第三节唐朝后期的政局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安史之乱的内容、经过及影响;藩镇割据及其严重后果;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战争及其主要特点,唐朝灭亡。

二、能力培养目标1.从唐玄宗前期与后期的统治状况,分析唐玄宗这个历史人物,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认识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的分析,指出它们都是唐朝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从而培养学生运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以王仙芝、黄巢起义所体现的平均思想和流动作战的特点,与学过的农民战争进行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综合分析和评价古代农民战争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其主要原因是唐玄宗后期的政治腐败。

同时,开元年间开始的军事举措失当,也是安史之乱发生的重要原因。

2.安史之乱以后,在地方上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藩镇之间、藩镇和中央政府之间连年混战,严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也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无穷灾难。

3.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是唐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激烈斗争,导致一度称雄世界的唐王朝走向灭亡。

4.唐末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

这次农民战争所体现的“平均”的思想及流动作战的特点,在古代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要点一、安史之乱1.安史之乱的原因2.安史之乱的经过3.安史之乱的影响二、藩镇割据1.藩镇林立局面的出现2.藩镇的特点3.藩镇割据的影响三、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1.宦官专权2.朋党之争四、唐末农民战争1.唐末农民战争的原因2.唐末农民战争的经过及其特点3.唐末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五、唐朝灭亡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节为一课时,属于标有★的课,不列入考试范围。

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

二、导入新课:讲述新课前,启发同学回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勾画出盛唐时期,唐朝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唐末五代的政治局势

唐末五代的政治局势

唐末五代的政治局势唐末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

从唐朝末期到五代,中原地区经历了大规模的战乱和政治动荡,各个政权的更替也不断上演着。

这段历史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时期。

一、唐末政治局势唐末政治局势的动荡不仅是由于内部政治失衡,也与外部的侵扰有关。

唐朝统治时期的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得唐朝在政治局势上呈现出逐渐走向瓦解的趋势。

唐朝晚期,政治失衡和地方割据现象明显,各地回乱不止,吐蕃、契丹等各族逐渐崛起,中央政府日趋衰落。

唐朝统治时期内部政治失衡,首先表现在官僚集团的内部动荡上。

隋唐制度虽然对官制有明确的规范,但是实际政治却受到了官僚集团的影响。

这些集团利用自己的权力获取利益,对统治集团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新旧两派之间形成了激烈的斗争,朝廷的政治局势也开始动荡起来。

二、五代政治局势唐末的政治动荡导致了唐朝的灭亡,五代的政治局势则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展开的。

五代是一个比较短暂的历史时期,但是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五代的政治局势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各地割据现象依然存在,而且各个政权更替也比较频繁。

五代早期,各族势力逐渐崛起,以契丹为代表的民族政权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辽宁、河北等地区先后建立起了国家政权,成为中原地区的一大威胁。

辽国的建立对中原地区的政治局势起到了比较大的影响,也是五代晚期中原统一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代时期的政治局势动荡,不仅表现在统治阶层的割据和争斗上,也表现在百姓的苦难上。

五代时期的战乱和政治动荡,导致了百姓的生活水平的下降,造成了人口大量减少。

三、结尾唐末五代是一个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局势十分复杂,不仅表现在官僚集团的内部动荡上,也表现在各个民族政权的兴起和更替上。

这段历史时期虽然不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但是也是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和探讨的历史时期。

高三历史课件:唐朝后期的政局共22页文档

高三历史课件:唐朝后期的政局共22页文档
高三历史课件:唐朝后期的政局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唐代晚期的政治经济转型与社会局势

唐代晚期的政治经济转型与社会局势

唐代晚期的政治经济转型与社会局势唐朝历时长达两百余年,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历程千差万别。

其中,唐代晚期的政治经济转型和社会局势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

唐代晚期的政治经济转型对于唐朝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局势。

一、政治经济转型在唐朝晚期,新农田的开发和人口的增长导致土地与人口严重不匹配。

与此同时,中央政府的权威逐渐削弱,长江流域地区的豪强势力不断壮大。

唐朝晚期的政治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地方豪门的崛起。

他们在地方政治和军事上的影响力不断加强,甚至掌握了一些中央政府派遣到地方的官员。

豪门们常常在地方上建立自己的势力,与其他豪门之间为争夺势力和利益而展开斗争。

唐代晚期的政治经济转型还在财政和税收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唐朝中期,官僚阶层与豪门阶层之间的妥协导致一个相对平衡的局面,但是唐朝晚期,随着重农抑商政策的放弃,财政赤字加剧。

中央政府频繁地征收赋税,导致百姓的生活负担沉重,同时也助长了地方豪门的势力。

二、社会局势唐代晚期,社会的不稳定和混乱已经开始显现。

在这个时期,百姓们的生产力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土地和人口之间的比例失衡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很多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四处流浪,劫富济贫。

一些《新唐书》中的记述,例如“洞窟为家,食虫为生”,便可以看出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

唐朝晚期,长江流域地区的豪门势力日益强大,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力也不断削弱。

这就导致一些地方官员与地方豪门勾结起来,相互利用,甚至有些地方官员便直接听从地方豪门的指示。

这些有权有势的人物滥用职权,剥削百姓,治理不力,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总的来说,唐代晚期的政治经济转型和社会局势都是非常复杂的。

在这个时期,豪门利益集团的崛起和百姓的疾苦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唐朝后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政治的动荡和社会的分裂。

唐朝后期的政局PPT课件 人教版.ppt

唐朝后期的政局PPT课件 人教版.ppt
代宗广德元年(763),史朝义兵败自杀,安史之乱 结束。
安史之乱的影响 :
(1)安史之乱严重地破坏了北方经济
(2)中央集权大大削弱,诸多的藩镇拥 兵自立
(3)边疆少数民族政权趁机进扰,周边 不宁
(4)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江 南经济的发展
战后,东部重镇洛阳户籍不足一千五百户。东 起郑州、开封、徐州,北抵黄河北岸直到今安 阳一带,西至潼关,居民逃散。登高远望,满 目萧条。往日繁华的河南大地,先遭叛军之杀 戮,又遇回纥、官兵洗劫。回纥帮助唐朝收复 洛阳,抢劫、烧杀,“伤死者万计”。唐军平 叛收复了河南的州县,却将河南称之为“贼 境”,所以百姓财物又被抢掠一空,洛阳周围 几百里,不少州县变为废墟。
新唐书·兵志 方镇之患,始也各专其地以自世,既则迫于利害之谋。故其 喜则连衡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又其甚则起而弱王室。 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 此。可不戒哉!
新唐书·方镇表序
秀才卢生…自天宝后,三代或仕燕,或仕赵,两地
皆多良田畜马。生年二十,未知古有人曰周公、孔
夫子者。击毬饮酒,马射走兔,语言习尚,无非攻
“一骑红尘妃子笑, ②官国任库忠用,代奸深 为佞得右,玄相偏宗,信喜兼国爱吏忠。部林尚75甫2书年,、,导集李致贤林政院甫治大死一学,片士杨黑,暗。 封无卫国人公,知一身是兼四荔十枝余职来。他。独断”专行,杜
(2)军绝事言举路措,失结当党营私,陷害忠良,广收贿赂,积
①缣为边达名镇二发兵千 动力万叛急匹乱剧。,增在75长5随年玄。,宗安逃禄往山蜀内以地讨轻途伐外中杨,重国被忠士
流 寇 主
一 个 重
) 义要
唐末农民战争
唐①“末历一 争唐农时般和民十朝对说大 年崔抗来起,义波形,、的及势中卢历大,国史半、在封意个李唐建义中中制国、,叶社郑是以会我及前的国和阶城历以级史南后斗上一,次 大规韦有模、着的农鲜杜民明二战的争家不,同,流点动蝉作。联战前是珪一它时组的期突,农出世民特点起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