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1.1平行线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下册)1.平行线1.1.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de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用符号“//”表示。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1.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如图所示:同位角:∠1和∠5内错角:∠3和∠5同旁内角:∠4和∠51.3.平行线de判定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de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4.平行线de性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图形de平移图形平移de定义: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在移动de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de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相同de距离,这样de图形运动叫做图形de平移。

图形平移de性质:(1)图形平移不改变图形de形状和大小。

(2)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de图形中,两组对应点de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图形平移de描述:要描述一个平移,必须先指出平移de方向和距离。

平移de方向和距离是决定平移de因素。

平移图形de画法:(1)找出原图形de关键点(如顶点或者端点)(2)按平移de方向和距离分别描出各个关键点平移后de对应点(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顺次连接2.二元一次方程组2.1.二元一次方程像0.6x + 0.8y = 3.8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de项de次数都是一次de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de值相等de一对未知数de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de解。

2023年浙教版七下数学第一章平行线章节复习(教师版)

2023年浙教版七下数学第一章平行线章节复习(教师版)

2023年浙教版七下数学第一章平行线章节复习(教师版)一、知识梳理知识点1:平行线的定义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如果直线a与b平行,记作a ∥b.注意:(1)平行线的定义有三个特征:一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二是两条直线;三是不相交,三者缺一不可;(2)有时说两条射线平行或线段平行,实际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两条线段不相交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特别地,重合的直线视为一条直线,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位置关系.知识点2: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线所截,可得八个角,即“三线八角”,如图6所示。

(1)同位角:可以发现∠1与∠5都处于直线l的同一侧,直线a、b的同一方,这样位置的一对角就是同位角。

图中的同位角还有∠2与∠6,∠3与∠7,∠4与∠8。

(2)内错角:可以发现∠3与∠5都处于直线l的两旁,直线a、b的两方,这样位置的一对角就是内错角。

图中的内错角还有∠4与∠6。

(3)同旁内角:可以发现∠4与∠5都处于直线l的同一侧,直线a、b的两方,这样位置的一对角就是同旁内角。

图中的同旁内角还有∠3与∠6。

知识点3:平行公理及推论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记作:如果a∥b,a∥c,那么a∥c注意:(1)平行公理特别强调“经过直线外一点”,而非直线上的点,要区别于垂线的第一性质.(2)“平行公理的推论”也叫平行线的传递性知识点4:平行线判定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几何语言:∵∠1=∠2∴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上课用---新浙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汇总(期末复习宝典)

上课用---新浙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汇总(期末复习宝典)

上课用---新浙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汇总(期末复习宝典)第1章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平行线的定义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用符号“∥”表示。

为什么要有“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因为平行线只存在于同一平面内,如果不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会相交。

平行线的基本事实是: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为什么要经过“直线外”一点?因为如果经过直线上的点,会有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方法是:一贴,二靠,三推,四画。

需要注意的是,作图题要写出结论。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判断平行线关系的重要概念。

在判断过程中,需要画出给定的两个角的边(共三条边),公共边就是截线,剩下两条边就是被截线。

同位角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线的同一侧;内错角在截线的异侧,被截线之间;同旁内角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线之间。

练时需要填写正确的角对应关系。

平行线的判定有多种方法: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平行线的定义、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在练中需要根据给定条件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在练中需要根据已知条件计算未知角度。

图形的平移是指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在XXX的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相等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且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在描述一个图形的平移时,必须指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练:已知△ABC和其平移后的△DEF,点A的对应点是D,点B的对应点是E,线段AC的对应线段是DF,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DE,平移的方向是从△ABC到△DEF的方向,平移的距离是未知。

若AC=AB=5,BC=4,平移的距离是3,则CF=4,DB=5,AE=3,四边形AEFC的周长是14.折叠问题:1)如图,将一张纸条ABCD沿EF折叠,若折叠角∠XXX°,则∠1=64°。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课件:1.1平行线(共35张PPT)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课件:1.1平行线(共35张PPT)

• 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 ③过两条直线a,b外一点P,画直线c,使c∥a,且c∥b • ④若直线a∥b,b∥c,则c∥a.

A.4
B.3
C.2
D.1
17
解析:
• 【解析】①根据同一平面内,任意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是相交就是平行或垂直,

说法错误;

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说法错误,应为过直线外一
• (1)平面上有三条互不重合的直线,请画图探究它们的交点个数; • (2)若平面内的五条直线恰有4个交点,请画出符合条件的所有图形; • (3)在平面内画出10条直线,使它们的交点个数恰好是32.
34
解析:
• 【解析】(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3)如图所示.
35
6
解析:
• 【练】在同一平面内,直线l1与l2满足下列条件: • (1)l1与l2没有公共点,则l1与l2____; • (2)l1与l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l1与l2____; • (3)l1与l2有两个公共点,则l1与l2____.
• 【答案】(1)平行(2)相交(3)重合
7
1.对平行概念的理解
• 1.如图所示,D,E是线段AC的三等分点. • (1)过点D作DF∥BC交AB于点F,过点E作EG∥BC交AB于点G; • (2)量出AF,FG,GB的长度(精确到0.1 cm),你有什么发现? • (3)量出FD,GE,BC的长度(精确到0.1 cm),你有什么发现? • (4)根据(3)中发现的规律,若FD=1.5 cm,则EG=________ cm,BC=________ cm.
• 【答案】B • 【解析】 根据题意,第三条直线与这两条平行直线各有一个交点. • 【答案】C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1章 平行线(单元小结)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1章 平行线(单元小结)
数学(浙教版)
七年级 下册
第1章 平行线
单元小结
知识框架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
平行的判定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
平行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单元小结
知识点一 平行线的相关概念
概念: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详解】解:∵AB∥EF,∠1=60°,
∴∠AEF=∠1=60°,
∵∠3=20°,
∴∠CEF=60°-20°=40°,
∵CD∥EF,
∴∠2+∠CEF=180°
∴∠2=180°-40°=140°.
故选D.
单元小结
针对训练
5.如图,已知AB∥CD,点M,N分别在直线AB、CD上,∠MEN=90°,
【例2】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与∠2是内错角 B.∠3与∠4是同旁内角
C.∠2与∠5是同位角 D.∠2与∠4是内错角
单元小结
【答案】A
【分析】根据同旁内角、同位角、内错角的定义逐项分析即
可解答.
【详解】A、∠1与∠2是对顶角,故原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3与∠4是同旁内角,故原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对顶角的定义判断
即可.
【详解】解:①由同位角的概念得出,∠A与∠1是同位角,正
确;
②由同旁内角的概念得出,∠A与∠B是同旁内角,正确;
③由同旁内角的概念得出,∠4与∠C是同旁内角,错误;
④由对顶角的概念得出,∠2与∠3是对顶角,正确.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件:1.1平行线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件:1.1平行线

平行线的定义包含三层意思:
(1)“在同一平面内”是前提条件, (2)“不相交”就是说两条直线没有交点, (3)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直线”而不是两条 射线或两条线段.
平行线的表示:
我们通常用“//”表示平行。
A· B· C· D·
m∥n
n ∥m
AB ∥ CD CD ∥AB m
n
做一做
一个长方体如图,和AA'平行的 棱有多少条?和AB平行的棱有多 少条?请用符号把它们表示出来。
a b a //b
经过直线外一点,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与这条直线平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请谈一谈体会和收获。
本节课中你的收获:
(1)什么是平行线; (2)平行线的表示方法; (3)平行线的画法; (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 位置关系?
【作 业】
1、分层课课练
2、利用所学的平行 知识,设计一幅优 美的图案,并配上 恰当的说明词。
b
记作:a // b 1.判所断题以。平行线的定义中
(1)两在同个一条平件面“内在不同相一交的平两条线是平行线(。×)
面内”与“不相交” (2)是两条缺平一行不线可一定没有公共点。(√ )
(3)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4)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线段,如果不相交,
那么它们一定是平行线。(×)
二、靠
(直尺)
三、推(三角尺)
四、画
能画几条直线和已知直线AB平行呢? 无数条
你会画平行线吗?
已知直线AB和直线外一点P,过点P画 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AB平行。
P
你能借助三角尺和直
尺画出平行线吗?
A
B

1.1 平行线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配套教学课件

1.1 平行线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配套教学课件

D
CD∥AB).读做“AB平行CD”(或“CD平行AB”)
BCBiblioteka A练一练用符号“//”表示图中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AD∥BC 或 BC∥AD AB∥CD 或 CD∥AB
练一练
一个长方体如图,和AA1平行的棱有几条?和AB平行 的棱有几条?请用符号把它们表示出来.
AA1//DD1 AA1//BB1 AA1//CC1
练一练
一个长方体如图,和AA1平行的棱有几条?和AB平行 的棱有几条?请用符号把它们表示出来.
AB//CD AB//C1D1 AB//A1B1
平行线是什么
思考1: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不是平行线? 请举例
这两条直线会相交吗? 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
平行线是什么
思考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呢?
例题
例1:如图,点M,N代表两个城市,MA,MB是已建的两条公路。现规划建造两条经N市的公路, 这两条公路分别与MA,MB平行,并在与MB,MA的交汇处分别建一座立交桥。问立交桥应建在何处?请画出示 意图.
P
Q
例题
如图,在 ΔABC中,P是AC边上一点,过点P分别画AB,BC的平行线.
A
·P
B
C
思考:已知直线a,能画几条平行线与直线a平行? 已知直线a及其外一点A,能画几条平行线与直线a平行?
A
平行的基本事实: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例题
思考:已知直线a及其外一点B、C,过点B和C画平行于直线a的
直线b和直线c,请问直线b和直线c是什么关系?
b
C
c
B
b//c
平行线的传递性 (平行线基本事实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 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1《平行线》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1《平行线》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1《平行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1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会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对平行线的探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等基本几何概念,对图形的认知有一定基础。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自主探索平行线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2.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主动探索平行线的知识。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例分析:教师列举实例,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几何图形,如直线、射线、平行线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以便于展示和讲解。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同时进行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数学导学案第一章第1节 第 1 页 共 1 页
D C
B
A 1.1平行线达标测评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1.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
(A )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B )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有一条
(C )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线段,若它们不相交,则一定互相平行
(D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2.已知∠AOB 与其内任意一点P ,若过点P 画一条直线与OA 平行,那么这样的直线( )
(A )有且只有一条 (B )有两条; (C )有无数条 (D )不存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③若线段AB 与CD 没有交点,则AB ∥CD; A.1个 B.2个 C.3个 D.0个
4.在如图所示的平行四边形ABCD 中,有哪几组平行线。

并用“//”表示出来。

(1) (2)
5.根据下列要求画图.
如图所示,过点C 画CE ∥DA,与AB 交于点E,过点C 画CF ∥DB,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F.
[探究创新] 6.平面内有若干条直线,当下列情形时,可将平面最多分成几部分。

(1)有一条直线时,最多分成2部分。

(2)有两条直线时,最多分成2+2部分。

(3)有三条直线时,最多分成 部分。

……
(4)有n 条直线时,最多分成 部分。

整理栏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