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枣核同步测试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枣核同步练习苏教版09

《枣核》【练基础】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蹊.跷(qī) 衣兜.(dōu) 倘.若(tǎnɡ) 枫.城(fēnɡ)B.踏.访(tā) 劈.头(pī) 篱.笆(lí) 匀称.(chèn)C.国籍.(jí) 心境.(jìnɡ) 卵.石(luǎn) 小径.(jìnɡ)D.仿佛.(fú) 泛.舟(fàn) 潜.艇(qián) 依恋.(liàn)【解析】选B。
B项中的“踏”应读tà。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烛残年故弄悬虚成家立业B.迫不急待生物化学不约而同C.姹紫嫣红感慨良深掐指一算D.精致匀称珍珠马瑙新式设备【解析】选C。
A项,“悬”改为“玄”。
B项,“急”改为“及”。
D项,“马”改为“玛”。
3.依照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A.奇特 B.奇异 C.蹊跷)。
(2)拥抱之后,她就(A.急切 B.细切 C.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3)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A.嫣红B.桃红C.粉红)。
(4)经她指点,我(A.留神 B.留意 C.小心)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
答案:(1)C (2)C (3)A (4)B4.下面这句话中引号的作用是( )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
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引用部分C.表示着重指出的部分D.表示否定或讽刺【解析】选A。
不是真正的“北海”,而是作者的朋友自己建造的小假山,是朋友对它的特定称呼。
【练能力】一、美文品析(2013·安徽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5题。
远去的乡村李汉荣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你们只听见辛弃疾先生在宋朝这样说,我可是踏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
我童年的摇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
我妈说:一到夏天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悠你,他们的摇篮歌,比你外婆唱的还好听哩,听着听着,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
苏教版八上语文《枣核》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枣核》同步练习江苏省盐城亭湖区永丰初中吴如洋语文积累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蹊跷..()嫣.红()倘.若()山坳.()掀.启()镶嵌.()二、判断词语的意思,将正确解释填写在括号里:①蹊跷 A. 奇怪 B. 不明白 C. 高高在上 D. 糊里糊涂()②玄虚 A. 假的 B. 虚假的 C. 让人害怕 D. 迷惑人的花招()③嫣红 A. 红色 B. 色彩鲜艳 C. 鲜艳的红色 D. 各种颜色()④殷切 A. 深厚 B. 希望盼望 C. 深厚而急切 D. 迫切()三、本文点明中心的句子是:阅读探究一份没有姓名的试卷复习备考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倒记时牌上用白色粉笔刺眼地写着:“离高考仅有30天!”我手捧着书,政治、历史背得天昏地暗,却又老想不起来刚读过了些什么。
唉,这恼人的记性!回到家里,无奈地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新闻:目前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地进行了“记忆移植”实验。
科学家称,做了“记忆移植”手术后,可让人记住以前记不住的东西,但代价是必须“擦”去以前不太重要的记忆信息。
我一听一蹦老高,“这下可好啦!这下可好啦!”手术很成功,没有费多大的周折。
我让医生替我“擦”去了诸如“吃饭”、“穿衣”、“闲逛”、“聊天儿”之类的记忆,因为这些对我的考试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吃饭时妈妈会端到我的手上;闲逛、聊天儿也就不必了。
我移植上了以前老记不住的一组物理公式的信息编码。
可是这些还是不够,医生说大脑的空白太少了,以前记的东西也太多.没有办法,为了考好试,我只得请医生将我大脑中所记忆的“谁是我的大舅,谁是我的姨妈,谁是我的外甥,谁是我的侄儿”之类的也给“擦”去,换上了一组特别难记的历史的年代。
只是我再也不认识我的“舅舅、姨妈、外甥、侄儿”了。
不过也没关系,现在考试要紧,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接着,我陆陆续续地“擦”去了我的朋友,我的亲人,“擦”去了我的家庭住址,并且无奈地“擦”去了我的“喜、怒、哀、乐”,将这一切都换成了我考试所必须记的内容。
《枣核》同步练习

初二语文《枣核》同步练习(及答案)一、下列词语中有五个错别字,找出来并依次加以订正拾金不昧争研斗艳光怪陆离生机盎然弱不经风情不自尽风烛残年姹紫嫣红故弄悬虚感概良深错字:订正:二、文中“她托在掌心”,能否把“托”换成“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第7节中“游子的心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9节中,“走到‘北海’跟前”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出两句表现思乡爱国之情的名言诗句歌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几年,许多在海外学有所成的“游子”纷纷归国,或从事科研工作,或投资办厂,请针对这种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语段,按文后要求答题(一)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
地方不大,布置得却很精致匀称。
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间有个睡莲池。
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5课 枣核》同步练习卷

两
被子
一
墙
一
面孔。教育和帮助,我
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
(2)
芦花村的孩子们几乎都会凫水,
能像雨来游得这么好的却没有几个。
(3)
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
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第1页(共5页)
7.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
如今离开北大荒已经整整 40 年,却一次次地思念那片曾经风雪弥漫的荒原。这 40 年中,尽管我曾经前后回去过三次,却依然怀念那里的乡亲和那里的土地。40 年让曾经 的荒原变成了我的第二故乡,远离那里越久,这个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就越长,乡愁便不 由而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乡愁随之加深。
后来看学者赵园的著作,她在论述荒原和乡土之间的差别时说:乡土是价值世界, 还乡是一种价值态度;而荒原更联系于认识论,它是被创造出来的,主要用于表达人关 于自身历史、文化、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的认识。她还说,乡土属于某种稳定的价值情 感,属于回忆;而荒原则由认识的图景浮出,要求对它的解说与认指。
8.
;
声明:试题解析著 作权属菁优网 所有,未经书 面同意,不得 复制发布
日期:2019/4/5 9 :44:40;用 户:qgjyus er1008 8;邮箱:qg jyus er10088.21957 750;学号:2 1985094
第5页(共5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5 课 枣核》同步练习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按照拼音写汉字。
蹊 qiāo
山ào
tiáo
皮
匀 chèn
八年级语文枣核练习题及答案

八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枣核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蹊跷..yīn切故弄xuán虚..玛瑙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掐直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惨年。
②.汽车拐进草萍;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起。
3.“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请结合下面语段;谈谈作者的心声。
(1)河山只在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中国心》(2)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说:“家;是每个中国人的一切。
”答:4.乡愁是什么?如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席慕蓉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请结合你对乡愁的感受;仿此种句式;写出“乡愁是”新的比喻(两句)。
答:二.阅读理解、分析。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
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
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
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
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
姑娘在哈佛教书。
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
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
我想厂甸;想隆福寺。
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
枣核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校本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蹊.跷.()殷.()切嫣.()红土坳.()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横线上订正。
故弄悬虚风烛残年迫不急待如火如荼姹紫焉红感慨良深不约而同再接再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A.离开水的鱼儿,嘴巴一张一翕....的,像是在诉说着自己的不幸。
B.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当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
C.绿茵场上,足球健儿们精神矍铄..,斗志昂扬,精湛的球技倾倒了数万球迷。
D.这位画家的山水画有深厚的功底,他临摹的《乡居野趣》几乎和真迹雷同..。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我国政府再次郑重________: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绝不容许任何人制造两个中国。
②中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团28日在日内瓦湖畔威尔逊总统酒店举行了________的揭牌开馆仪式。
③我国自己研制的无人飞船“神舟三号”发射成功,________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
A.声明庄重标志 B.声明隆重标志C.申明庄重标明 D.申明隆重标明二、阅读理解家之美赵丽宏①家,是生命的摇篮,生活的港湾,是芸芸众生赖以生存的巢穴。
拥有一个美丽温暖的家,是所有人的梦想。
②何为家之美?③家之美,美在展示个性。
金玉满堂是美,A也是美;精致繁复是美,B也是美。
只要符合主人性情,无论淡妆浓抹,总能恰到好处。
有人以现代人的心情,追求古雅之风,此为美;有人以中国人的眼光,撷取欧美情韵,此亦为美。
中西合璧,南北交汇,取天下之妙物为我所用,虽只是一鳞半爪、寸木片石,却能将奇妙风光汇集于室内,这当然也是美。
家不在大,有情调则美;家不在豪华,有品位则美。
居室为人而筑,为人而饰,为人所住,理应以人为本。
人居其中觉得舒服适宜,心情欢悦,便为美。
《枣核》同步练习(苏教版八年级上)

枣核第一部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A.蹊q 跷qi o 故弄l ng玄虚B.嫣y n红圣诞d nC.机械ji 草坪p nD.卵nu n石感慨k i2.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蹊跷:奇怪。
B.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C.感慨良深:感慨很深。
D.踏访:步行去探访。
3.理解下列句子中的“就”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4分)⑴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⑵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
⑶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⑷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4.“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
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缺的是什么?为什么?(3分)5.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6.古往今来,有无数游子借诗言志,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请默写两句相关的诗句。
(4⑴⑵第二部分:(一)……我留意台阶两旁是他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
他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小子才五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
姑娘在哈佛教书。
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
可能性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
我想长甸,想隆福寺。
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籽,试种一下。
”接着,他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他告诉我,时常在月夜,他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7.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2分)8.从上面三段文字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中心句,并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初中语文】2018秋季学期最新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优质习题:《枣核》同步习题-可打印

【初中语文】2018秋季学期最新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优质习题:《枣核》同步习题-可打印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课时速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蹊跷(qīqiāo)殷切(yīn)
倘若(tǎnɡ)山坳(à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章对故乡的描写运用了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感觉器官。
9.作者深情追忆故乡往事,其中哪一点引发了你更深入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自己的话说说弥漫着故乡的味道的具体事物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天的泥土、夏天的玉米、秋天的落叶、冬天的烤土豆。
7.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美丽的景色。(2)用拇指掐着别的指头来计算。(3)这里指心情。
3.依照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________(奇特、奇异、蹊跷)。
(2)拥抱之后,她就_______(急切、细切、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
(3)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_______(粉红、桃红、嫣红)。
佳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枣核
【课时速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蹊跷
..(qī qiāo)殷.切(yīn)
倘.若(tǎnɡ)山坳.(ào)
B.掀.启(xiān)镶嵌.(qiān)
掐.指一算(qiā)两株.(zhū)
C.故弄玄.虚(xuán)嫣.红(yān)
玛瑙
..(mǎ nǎo)枫.树(fēnɡ)
D.草坪.(pínɡ)厂甸.(diàn)
卵.石(luǎn)核潜.艇(qián)
【解析】选B。
B项中“嵌”应读qiàn。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
佳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掐指一算
....,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掐指一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
..了。
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美丽的景色。
(2)用拇指掐着别的指头来计算。
(3)这里指心情。
3.依照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________(奇特、奇异、蹊跷)。
(2)拥抱之后,她就_______(急切、细切、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
(3)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_______(粉红、桃红、嫣红)。
(4)经她指点,我_______(留神、小心、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
答案:(1)蹊跷(2)殷切(3)嫣红(4)留意
4.下面这句话中引号的作用是()
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引用部分
C.表示着重指出的部分
D.表示否定或讽刺
【解析】选A。
不是真正的“北海”,而是作者的朋友自己建造的小假山,是朋友对它的特定称呼。
【延伸提能力】
5.文章以“故乡的味道”为标题有何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指故乡中春天的泥土、夏天的玉米、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烤土豆;二指思念故乡的感受。
6.用自己的话说说弥漫着故乡的味道的具体事物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天的泥土、夏天的玉米、秋天的落叶、冬天的烤土豆。
7.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解题思路如下:
答案:文章通过对故乡四季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喜爱之情。
8.文中对故乡的描写如一场精彩的电影图画,试分析作者为什么能把故乡往事描绘得如此多姿多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章对故乡的描写运用了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感觉器官。
9.作者深情追忆故乡往事,其中哪一点引发了你更深入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玉米是故乡人的天,她那挺拔修长的身姿,亭亭玉立,腰间别着青衣裹身的穗粒,宛如身着和服的少女在淡淡的秋风里婀娜起舞,那长长的穗须随着舞姿翻飞,如白族金花们飘动的流苏,我仿佛看到了故乡中我那蹒跚学步的脚印,那碧绿的田园,憨厚朴实的父老乡亲,耳边仿佛想起了悠扬的牧歌。
这些不时地撩拨着我对故乡悠长的思念。
10.八(3)班决定以“爱国”为主题举办一次班会,请你为本次班会撰写一条主题标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11.乡愁是什么?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席慕蓉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
(1)请结合你对乡愁的感受,仿此种句式,写出“乡愁是……”新的比喻句(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乡愁是母亲轻拍怀中啼哭的儿女时轻声哼唱的摇篮曲。
乡愁是母亲在昏暗油灯下戴着老花镜用针线密密纳制成的鞋底。
(2)古往今来,有无数游子借诗言志,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请默写两句相关的诗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