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1 成长 优质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成长 语文S版-精选文档

11《成长》教案深度解教材:本文讲述了意大利小男孩约翰坚持用劳动来挣自己的零花钱的故事。
告诉学生:只有在劳动中磨练自己,才有利于成长。
选编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会自食其力。
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会对约翰家里很有钱,但是家人却让他靠卖报纸来挣钱买东西这一事实存有疑虑。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约翰在这些事中得到的收获来分析,感受自食其力的精神在成长中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在成长过程中练就一身生存本领的重要性。
知识与能力:1、会认“裹、挎、酬、圣、诞”5个生字,会写“肠、够、驶、辆、箱、胖、窝、圣、诞、悟”10个生字。
积累词语“虎头虎尾、穿戴、纷纷扬扬、漫不经心”。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自食其力的精神。
突破重难点:重点:培养自食其力的精神。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从约翰的语言和行为入手,分析他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花销和节约的行为。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切身体会约翰的心理活动,以及从中所受到的教益。
难点:体会生活能力有助于人的成长。
突破方法:通过朗读,对课文中人物的行为进行分析,切身体会生活能力对于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法与学法推荐:教法: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约翰合理利用金钱的行为对于成长的重要意义;通过提问法,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分析人物形象,加深对中心思想的感受。
学法:通过朗读法,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角色体验法,感受生活能力对于成长的重要作用。
师生齐准备:教师:生字词卡片。
学生:回想自己成长过程中有意义的事情。
课时巧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读懂课文,了解约翰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的体现。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谈话导入:从嫩芽到苍天大树,需要沐浴多少阳光,历经多少风寒?“成长”是一场必经的苦旅,它既是一段过程,也是最终的目的地。
四年级上册语文学案11成长语文S版

(2)这时候,我才恍然大 悟:
四、布置作 业,巩固提 高。(用时: 5 分钟)
出示作业: 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部分(第 7~13 自然 段):写“我”知道事情不 是我想象的那样,但是约翰 仍然每天花两元钱买一根香 肠和一听可乐。
第三部分(第 14 自然 段):我明白了,约翰的 父母从小培养他的生活能力 的 做法,更有利于他的成长。
(3 )约翰的妈妈其实很 爱约翰,在大雪天陪他送报, 还用这种方式鼓励他做事要 坚持不懈。
7.齐读第 14 自然段,交 流感悟。
1. 过渡:明白了事情
三、总结全 的真相,你想对小约翰或
文,深化主 他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题。(用时:
10 分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1. 自由交流。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二部分,思考:“我”看 到了什么情景,使“我” 恍然大悟?此时,“我” 心中又有怎样的想法呢? “我”明白了什么呢?
6.组织学生齐读第 14 自然段,思考:为什 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 他的成长”?
袋里只允许装两元钱。”这句话 5. 按要求从课文中摘抄句
巧设悬念,给人留下了想象的 子。
空间,为后文描写埋下伏笔。 (1)描写约翰语言的句子:
课题
成长
11 成 长 课型
新授课
本课设计我主要引导学生由“我”前后对约翰家情况的不同猜测,对课文进行分层, 然后分层引导学生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测。另外,抓住课文重点内容,引导学 设计说明 生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学前准备 课时安排
多媒体课件。(教师) 2 课时
教学过程
知。(用时: 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人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1 成长教案(教学设计)

主的文章的写法有一个潜移默
3 作者据此做出怎样的判断? 第四至
化的渗透。
六自然段内容(展示课件第六屏)
4 自读 5 如何理解你拿去吃好了?从大眼睛 闪了 又闪你读出了什么?
集体交流,抓住重点句体会,教师适时点 拨。
板书:观察——判断 2. 再读1—6自然段,把自己对约翰的理 解读出来。
(二)重新认识小约翰:
字重叠。)
4. 让学生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例如,孜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一
孜不倦 洋洋得意 恋恋不舍 楚楚动人 炯炯有 个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神 绰绰有余等)
(三)妙语园。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再到妙语园里走一走, 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1. 读下面两组句子,说一说体会到了什 么。
(展示课件第五屏) ● 去湖滨公园的路很近,只有五百米左右的 路程。
4.说一说,还有哪些表示“看”和“说” 的意思的词语。
让学生感悟词语的结构特
(二)读词语,找规律。1.词
点,激发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
语:(展示课件第四屏) 落落大
的兴趣。
方
窃窃私语 源源不断
滔滔不绝 栩栩如生 翩翩起舞
2.读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3.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从结构上看,都是四个字的词语,前两个
零花钱是为了从小培养他的生活能力 。
约翰的妈妈在大雪天陪他送报,是在用另
一种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
(五)齐读第十四自然段,思考: 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 你觉得是这样吗?你有没有相类似的经历,结 合生活实际和大家谈一谈你的看法。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1. 辩论: 正方: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 反方:这样做有不利的地方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11《成长》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11《成长》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11《成长》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巩固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材分析《成长》一课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写一个可爱的意大利男孩约翰每天到“我”工作的店里,只要2块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虽然很想却从不多花钱买两根香肠。
后来我发现他每天给人送报纸挣钱,并不是他家经济情况不好,也不是他的父母不爱他,而是从小培养他的生活能力。
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这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
3重点难点重点:抓住课文重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通过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11课成长的第一课时,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现在老师就要考考大家的实际速写能力,打开听写本,准备听写。
出示:香肠不够一辆行驶信箱酒窝圣诞节胖乎乎恍然大悟1、对照大屏幕,核查字词2、学生指出错字,教师示范3、回忆课文的主人公,并且思考课文具体通过哪几件事写他的成长经历的?4、学生汇报。
4.1.2细读课文,理解感悟活动一出示自学提示一:1、自由朗读课文1—6自然段并思考:在面包店里小约翰有什么表现引起了“我” 的注意?因此作者有怎样的推断呢?2、从小约翰的与众不同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用“——”画一画,并写上你的感受)。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1 (教案)成长教案2

时间课型新授课时3教学内容11成长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拨法、指导朗读法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知识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2、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婴幼儿—儿童少年—青年---成年的成长过程,能在这个过程中健康成长,最后成才,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成功,这是每个人最美好的愿望。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成长》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课文读熟。
2、默读思考:(1)在面包店里小约翰的什么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对他的表现产生了什么想法?(2)后来因为什么情况改变了“我”的看法?(3)“我”为什么恍然大悟?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3、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
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1、学生默读全文(默读时要结合“泡泡框”中的提示来思考。
)2、然后议论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讨论、探究1、在小组里讨论前面的三个思考题,可以边读边理解边谈自己的看法。
2、在全班进行交流3、探究:课文最后写到:“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你同意这个看法吗?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的见解。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成长》 语文S版

11《成长》教案深度解教材:本文讲述了意大利小男孩约翰坚持用劳动来挣自己的零花钱的故事。
告诉学生:只有在劳动中磨练自己,才有利于成长。
选编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会自食其力。
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会对约翰家里很有钱,但是家人却让他靠卖报纸来挣钱买东西这一事实存有疑虑。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约翰在这些事中得到的收获来分析,感受自食其力的精神在成长中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在成长过程中练就一身生存本领的重要性。
知识与能力:1、会认“裹、挎、酬、圣、诞”5个生字,会写“肠、够、驶、辆、箱、胖、窝、圣、诞、悟”10个生字。
积累词语“虎头虎尾、穿戴、纷纷扬扬、漫不经心”。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自食其力的精神。
突破重难点:重点:培养自食其力的精神。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从约翰的语言和行为入手,分析他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花销和节约的行为。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切身体会约翰的心理活动,以及从中所受到的教益。
难点:体会生活能力有助于人的成长。
突破方法:通过朗读,对课文中人物的行为进行分析,切身体会生活能力对于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法与学法推荐:教法: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约翰合理利用金钱的行为对于成长的重要意义;通过提问法,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分析人物形象,加深对中心思想的感受。
学法:通过朗读法,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角色体验法,感受生活能力对于成长的重要作用。
师生齐准备:教师:生字词卡片。
学生:回想自己成长过程中有意义的事情。
课时巧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读懂课文,了解约翰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的体现。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谈话导入:从嫩芽到苍天大树,需要沐浴多少阳光,历经多少风寒?“成长”是一场必经的苦旅,它既是一段过程,也是最终的目的地。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成长 语文S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成长语文S版11《成长》教案深度解教材:本文讲述了意大利小男孩约翰坚持用劳动来挣自己的零花钱的故事。
告诉学生:只有在劳动中磨练自己,才有利于成长。
选编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会自食其力。
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会对约翰家里很有钱,但是家人却让他靠卖报纸来挣钱买东西这一事实存有疑虑。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约翰在这些事中得到的收获来分析,感受自食其力的精神在成长中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在成长过程中练就一身生存本领的重要性。
知识与能力:1、会认“裹、挎、酬、圣、诞”5个生字,会写“肠、够、驶、辆、箱、胖、窝、圣、诞、悟”10个生字。
积累词语“虎头虎尾、穿戴、纷纷扬扬、漫不经心”。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自食其力的精神。
突破重难点:重点:培养自食其力的精神。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从约翰的语言和行为入手,分析他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花销和节约的行为。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切身体会约翰的心理活动,以及从中所受到的教益。
难点:体会生活能力有助于人的成长。
突破方法:通过朗读,对课文中人物的行为进行分析,切身体会生活能力对于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法与学法推荐:教法: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约翰合理利用金钱的行为对于成长的重要意义;通过提问法,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分析人物形象,加深对中心思想的感受。
学法:通过朗读法,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角色体验法,感受生活能力对于成长的重要作用。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易错字。
“驶”的右半部分是“史”,不要写成“吏”。
“诞”右边的“延”字的第四笔是“竖折”,部首不要写成“走字底”。
“挎”读作“kuà”,不要读成“kuǎ”。
“酬”读作“chóu”,不能读作“cóu”。
教师组织学生开火车朗读生字。
3、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导学生理解新词的意思。
虎头虎脑:形容壮健憨厚的样子(多指儿童)。
小学四年级第11课 (成长)教学设计附思路

S 版小学四年级第11课(成长)教学设计附反思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发生在意大利的一个故事:小约翰每天到“我|工作的店里,只花了两块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
虽然很想,确从不多花钱买两根香肠。
后来我发觉他每天给人送报纸挣钱,还了解他家并不是经济不好,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
我明白了约翰父母这样做是为了培养他的生活能力,认识到这样更有利于他成长。
学情分析
我们班有十六人,根底整体来说比拟薄弱,三个人成绩优秀,四个人成绩中等,五个人成绩属于中下游水平,四个属于滞后水平。
大局部的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肯定的阅读能力,但仍有小局部人自控能力差,还不能独立完成预习课文的任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标准地书写
2.读课文,学习约翰从小就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约翰从小就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精神。
难点:体会到生活能力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反思
在总结课文内容时。
引导学生交流你认为约翰是一个什么的人?学习这个故事你收到什么启发,自己也经历过很多事情,你认为哪件事有利于自己的成长等等问题。
引导学生自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成长我在意大利的一个面包房里干过两个月,认识了很多意大利孩子。
其中有一个叫约翰(hàn)的男孩儿,长得虎头虎脑的,一双蓝色的大眼睛老是忽闪忽闪的,十分可爱。
2[①对约翰的外貌描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段导读:这一自然段主要是讲“我”在意大利一个面包房里认识了一个叫约翰的男孩儿。
约翰每次来面包房,总是亲昵(nì)地拖长声音,冲[chònɡ]着我说:“您好——”等我回答后,他便从口袋里掏出两元钱,要买意大利香肠。
3[②“每次”和“总是”说明了什么?]段导读: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约翰经常来买香肠,并且很有礼貌。
45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盯着香肠,用手取了一根,自言自语地说:“不够买两根的。
”这句话,他几乎❶天天重复着,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元钱。
[③你从“不够买两根的”“几乎天天重复着”中读懂了什么?]段导读:这一自然段主要讲小约翰买过香肠后总要重复一句话“不够买两根的”,这就给我们留下了悬念,这是为什么呢?6有一次,我拿了两根香肠给他:“你拿去吃好了。
”他那双大眼睛闪了又闪,用手推让说:“不要。
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
”7[④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段导读:这一自然段讲当“我”表示要多给他一根香肠时,他拒绝了。
听了他的话,我琢磨(zuó mo):也许❷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
8[⑤“也许”表明这是“我”的猜测。
那么“我”的猜测是什么?]1☜2①他是一个漂亮的、可爱的男孩儿。
3②他经常这样做,说明他非常有礼貌。
4❶几乎:接近于;差不多。
5③小约翰非常渴望得到两根香肠,但他从不多拿出钱来买。
“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元钱”这句话给人留下了悬念,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6④约翰很懂事,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约翰的两元钱花得很有计划。
7❷也许:或者,可能,恐怕(表示不很肯定)。
8⑤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不像多数父母那样任由孩子花钱,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也许他家的经济情况不允许他多花钱。
大雪纷纷扬扬,接连下了三天。
约翰也有三天没来买香肠了。
什么?]10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大雪一连下了三天,阻碍了交通,约翰也没来买香肠。
11第四天,大雪继续下着。
我偶然❸抬起头,从玻璃窗向外看,只见铺着厚厚白雪的马路上,驶来一辆汽车,停在靠东的居民点。
[⑦这辆汽车是谁的呢?]一个裹(ɡuǒ)着红头巾的妇女从汽车里走出来。
接着,一个穿着红大衣、戴着红帽子的男孩儿也下了汽车。
男孩儿的肩上挂着一个大挎(kuà)包。
他走到每家每户的信箱前,投送着一份份报纸。
投完这个居民点,汽车又往另一个居民点开去……12[⑧在大雪天约翰是怎样送报纸的?]段导读:这一自然段主要写在下大雪的第四天,“我”看到约翰的妈妈开着汽车陪他给每家每户送报纸。
第五天,雪停了,约翰穿着一件红大衣,戴着一顶红帽子,又来面包房买香肠了。
[句导读:说明约翰的穿戴与投送报纸的男孩儿一样。
]我看到他的穿戴,心里一亮,问他:“昨天,不就是你在大雪纷飞的雪地里送报吗?走在你前面的那个妇女是……”13[⑨“我”为什么说他可能就是在大雪纷飞的雪地里送报的小孩儿?]14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约翰又来买香肠了,“我”确信昨天送报的就是他。
“是我的妈妈。
”他不等我说完,笑着回答,“雪太大了,妈妈不放心,一定要陪我送报……”[⑩妈妈为什么“一定要陪我送报”?]他笑得那么甜,胖乎乎的脸颊(jiá)上露出两个酒窝。
[从约翰的笑容中可以看出什么?]15段导读: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约翰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也是一个很乐观的孩子,从侧面描写了妈妈对孩子身心的双重关怀。
“你每月送报纸,可以拿到多少报酬(chóu)?”16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八十元。
圣诞(shènɡdàn)节❹时报纸多,可以拿一百多元。
”[从“漫不经心”你体会到了什么?]17段导读:这段是写“我”得知约翰每月可以拿到八十元的报酬。
9⑥雪很大以及约翰没来的原因。
10❸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超出一般规律的。
11⑦引起我们的思考。
为下文作铺垫,也说明约翰家经济条件很好,有车。
12⑧在妈妈的陪伴下送报,从“他走到每家每户……投送着一份份……投完这个……又往另一个……”看出约翰投送报纸是很负责、尽职的,而且风雨无阻。
13⑨从他的穿戴来判断。
14⑩妈妈不因接连几天的大雪,让孩子中断工作,妈妈是用这种方式鼓励他做事要坚持不懈。
这说明了妈妈对他的爱,这“爱”里包含着对孩子身心的双重关怀。
15约翰很懂事,很幸福,也很乐观。
16❹圣诞节:西欧、北美等地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在每年12月25日。
17他对报酬的多少不太计较。
他对此毫不在意,不放在心上,说明他并没有把钱看得很重。
说着,他像往常一样,从口袋里掏出两元钱,递给我,仍旧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
18[现在你对此又有什么看法?]段导读:这段写他舍不得多花,仍然花两元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
从这里可以看出约翰很珍惜自己的劳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约翰家不是没有钱,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而是为了从小培养❺19他的生活能力,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字、词语卡片。
一导入我们每个人都在渐渐长大。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学会生活,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是靠自己还是靠家长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了解约翰的成长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根据生字表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3.反馈学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肠够驶辆箱胖窝圣诞悟(2)结合生活理解本课的词语,多种形式认读。
香肠——肠“肠”的部首是“月”,表示和什么有关?行驶——驶18约翰不是没有钱买更多的香肠,而是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劳动所得。
这或许是父母要求他这样做的,或许是他知道自己的劳动果实来之不易,而自愿这样做的。
19❺培养:这里指按照一定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成长。
谁能描述一下“行驶”这个动作?胖乎乎——胖你还知道哪些“ABB”式的词语?圣诞——圣、诞(3)书写指导。
①驶:右半部分是“史”,不是“吏”。
②酬:左半部分不要丢掉“酉”里的“横”,右半部分的“州”注意三个“点”的方向。
③诞:右半部分注意和“廷”的区别。
(4)小组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试着理清课文的层次。
2.交流课文可以分几部分的情况。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我”在面包房工作时,认识了一个叫约翰的孩子。
约翰每次到面包房来都只买一根香肠,“我”要送给他一根,他却不要。
第二部分(第7~13自然段):大雪下了三天,第四天“我”看见一个穿红大衣的男孩子在投送报纸,第五天“我”知道那是约翰。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我”终于明白约翰天天投送报纸是他的父母在培养他的生活能力。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你觉得约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1.如何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教师应该首先布置学生这样预习课文:充分朗读课文,思考你喜不喜欢文中的约翰,喜欢他什么,然后小组内发表演说。
2.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本文描写人物的外貌和语言的句子,通过品读和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约翰所具备的良好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约翰在雪中送报的情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约翰,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之后,在总结全文内容时,引导学生交流几个问题,如:“你认为约翰将来是个怎样的人?学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自己也经历过许多事,你认为哪件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并认识到自己在成长中应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独立生活能力,持之以恒的精神。
1.读课文,学习约翰从小就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写有约翰外貌、语言的投影片。
一导入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约翰一起经历成长,希望同学们从中有所收获。
二细读课文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约翰外貌、语言的句子。
2.和学习小组中的同学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相互补充。
3.请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谈一谈从句子中能感受到什么。
(1)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1:长得虎头虎脑的,一双蓝色的大眼睛老是忽闪忽闪的,十分可爱。
①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约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可爱、聪明、机灵)②读一读这句话。
③我们已经对课文很熟悉了,外貌描写跟故事并没有什么联系,去掉行不行?(引导学生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④课文还在第3、5自然段分别写到了“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他那双大眼睛闪了又闪”。
外貌描写2:第五天,雪停了,约翰穿着一件红大衣,戴着一顶红帽子,又来面包房买香肠了。
①你觉得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课文两次写到“红大衣、红帽子”,“我”正是通过穿着认出投递报纸的是约翰,这样的描写前后呼应,使故事情节完整、连贯。
)②读一读这句话。
(2)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1:约翰每次来面包房,总是亲昵地拖长声音,冲着我说:“您好——”①从这句话中你觉得约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很有礼貌)②什么是“亲昵”?能换个词吗?③再读这句话,读出“亲昵”的感觉。
语言描写2:自言自语地说:“不够买两根的。
”这句话,他几乎天天重复着,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元钱。
①第一次读课文,读到这里后,你想到了什么?(约翰家里一定很穷,他没有钱买两根香肠。
)②当你读了全文,知道了整个故事后,再看这句话,你又有什么体会?学生甲:约翰显然不缺钱,但是从不随便花钱。
学生乙:约翰每天花钱都是有计划的。
学生丙:约翰是个勤俭的孩子。
③读一读第5自然段。
语言描写3:他那双大眼睛闪了又闪,用手推让说:“不要。
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
”①他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我”要送给他一根香肠)②既然他每天都想买两根但不能买,现在有人送,是件多么好的事情,他为什么不接受呢?(约翰不接受别人的馈赠,是个自食其力的孩子。
)③读一读课文的第2~6自然段。
语言描写4:“是我的妈妈。
”他不等我说完,笑着回答,“雪太大了,妈妈不放心,一定要陪我送报……”他笑得那么甜,胖乎乎的脸颊上露出两个酒窝。
①从妈妈“一定要陪我送报”中,你体会到什么?(约翰想自己来,但是妈妈不放心。
)②想象约翰是怎样对妈妈说的,妈妈又是怎样回答的。
③此时,你最想对约翰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语言描写5: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八十元。
圣诞节时报纸多,可以拿一百多元。
”①“漫不经心”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漫不经心地回答”?你体会到了什么?②通过这句话你还知道了什么?③读一读第7~13自然段。
4.学习第14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送报纸“更利于他的成长”呢?学生甲:送报纸可以让约翰体会到挣钱的辛苦。
学生乙:自己辛苦挣到的钱,约翰会特别珍惜,不会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