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鼓动平衡操作指导书

合集下载

动平衡作业指导书

动平衡作业指导书
41
3231560
检测时装配TR413的气门嘴后静不平衡量≤25g(0.881盎司)
全检
在重点的位置用白色油性笔点上约5mm的圆点。
序号
产品图号
特殊特性分类
控制要求
检验频次
备注
42
3241560
静不平衡量≤36g(1.269盎司)
全检
用白色油性笔点上约5mm的圆点
43
3281450

静不平衡量≤28.5g(1.005盎司)
11
24英寸
动不平衡量≤65.1g(2000g.cm)
6.7选择平衡块安装模式——双边夹重,双边粘重,单边粘重,混合模式(按一次中央粘重,按两次外缘粘重、内缘粘重,按三次外缘粘重、内缘夹重,按四次内缘夹重,按五次CTS系统)。
6.8选择检测单位,按住两秒,测量单位可在克与盎司间切换。
6.9检测时需将平衡机的保护罩拉下,按START键开始检测。
6.10待轮子转动停止后,将保护罩掀起,如动平衡检测合格,则确定其轻点部位,根据其要求在轻点(或重点)上贴圆点标签(或油漆笔标示),将轮子转入下工序;如轮子动平衡检测不合格,则在轮子喷上红色手喷漆,用红色记号笔标识“动平衡不合格废”字样,并放在动平衡不合格品的专用架上,具体按《回炉品管理规定》执行。
全检
用3mm的蓝点标出轻点位置
62
4031665
装上气门嘴后静不平衡量≤24.7g
全检
63
4041665

装上气门嘴后静不平衡量≤24.7g
全检
64
4051560
装上气门嘴后静不平衡量≤26.3g
全检
65
4111460
装上气门嘴后总不平衡量≤28g

制动鼓动平衡操作指导书

制动鼓动平衡操作指导书

制动鼓动平衡操作指导书引言制动鼓是一种重要的汽车系统组件,负责转化车辆动能为热能并实现制动效果。

制动鼓的平衡操作是确保车辆在制动过程中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对制动鼓平衡操作的全面指南,以帮助操作人员正确使用和维护制动鼓。

第一部分:制动鼓的基本知识1. 制动鼓的定义与作用- 制动鼓是一种金属构件,安装在车轮上,与刹车片进行摩擦,以减慢或停止车辆运动。

- 制动鼓能够将制动力均匀地传输到车轮,确保车辆的平稳停车。

2. 制动鼓的主要构成部分- 制动鼓主要由铸铁制成,具有充分的强度和耐磨性。

- 制动鼓包括鼓体、轴承座、制动活塞等组件,它们共同协作以实现制动效果。

第二部分:制动鼓平衡操作的重要性1. 平衡操作的定义与目的- 平衡操作是指对制动鼓进行调整,确保制动过程中的均衡和稳定性。

- 平衡操作的目的是消除制动鼓的不平衡现象,减少车辆震动和制动磨损,提高行车安全性。

2. 制动鼓不平衡的原因- 制动鼓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因为轮胎非均匀磨损、制动片磨损不均等原因产生不平衡现象。

- 制动鼓不平衡会导致车辆行驶时的震动,影响驾驶者的操控感和制动效果。

第三部分:制动鼓平衡操作的步骤1. 准备工作- 使用专用工具,如车轮千斤顶将车辆抬起。

- 使用适当的工具,拆卸车轮以获得对制动鼓的访问权限。

- 确保车辆处于安全位置,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使用安全锁以防止车辆意外移动。

2. 制动鼓平衡操作步骤- 检查制动鼓表面的磨损情况,如果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需进行平衡操作。

- 使用专用的平衡机或支撑物,将制动鼓放置在平衡装置上。

- 通过适当的调整,确保制动鼓在旋转时没有明显的晃动或摆动。

- 尝试轻轻敲击制动鼓,检查是否有不正常的声音或震动。

- 在完成平衡操作后,重新安装制动鼓,确保所有紧固件牢固可靠。

第四部分:制动鼓平衡操作的注意事项1.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定期检查车辆制动鼓的平衡情况,并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

动平衡操作规程范本

动平衡操作规程范本

动平衡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动平衡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特制订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进行动平衡操作的人员。

第二章动平衡操作的一般要求第三条动平衡操作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一)操作人员应熟悉所操作的设备的结构、性能和工作原理,必要时参照设备说明书进行学习;(二)操作人员应熟悉动平衡操作的工序和方法;(三)操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端正的工作纪律和严谨的操作习惯;(四)所有进行动平衡操作的人员,应按规定配戴个人防护用具,保证个人安全;(五)操作人员应真实记录动平衡操作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设备状态、振动数值等;(六)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进行动平衡调整等操作;(七)操作人员应及时报告和上级主管领导,如遇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第三章动平衡操作的流程第四条动平衡操作包括设备准备、振动检测、振动参数记录、调整平衡、振动检测验证等环节。

第五条操作人员在进行动平衡操作前,应先进行设备的准备工作,包括设备清洁、处于停止状态、安全固定等。

第六条振动检测环节中,操作人员应使用合适的振动检测仪器,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第七条振动参数记录环节中,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记录下设备的振动数值等相关信息。

第八条调整平衡环节中,操作人员应根据振动检测结果,有针对性的调整设备的平衡状态,达到要求。

第九条振动检测验证环节中,操作人员应再次进行振动检测,验证设备的平衡状态是否符合要求。

第四章动平衡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第十条动平衡操作中应注意个人防护和设备安全,操作人员应配戴好工作服、工作帽、安全鞋、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具。

第十一条动平衡操作中,操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和熟悉设备的相关知识,尽量避免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

第十二条动平衡操作中应保持设备的稳定和安全,操作人员应及时固定设备,防止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滑动等情况。

第十三条动平衡操作中,应遵守操作规程的要求,严禁擅自更改操作参数和方法。

汽车动平衡机使用教程

汽车动平衡机使用教程

汽车动平衡机使用教程1.准备工作首先,确保动平衡机的电源正常接通,同时检查机器的各项指示灯和按钮是否正常。

接着,将需要测试和校正平衡的轮胎取下,确保轮胎的表面干净无异物。

2.安装轮胎将轮胎放在动平衡机上,根据轮胎的尺寸和重量选择适当的夹具来安装。

确保夹具夹持轮胎牢固,并保持轮胎的平衡。

3.测量轮胎不平衡打开动平衡机的电源,并按照提示进行初始校准。

接下来,选择适当的测试程序,根据轮胎的类型和尺寸进行设定。

将测量头放置在指定位置,并启动测量程序。

4.读取测量结果测试过程完成后,动平衡机会自动计算出轮胎的不平衡量,通常以克(g)为单位。

读取并记录不平衡量,以便进行后续的校正。

5.调整轮胎平衡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轮胎不平衡的位置。

一般来说,轮胎不平衡的位置可以通过在轮胎上添加均匀分布的配重来进行校正。

根据需要,从动平衡机提供的配重中选择合适的重量和类型,并将其粘贴或夹持到轮胎上,直到轮胎的不平衡消除。

6.重新测试和校正校正完轮胎后,再次放置轮胎到动平衡机上,并选择重新测试程序。

动平衡机会再次测量轮胎的平衡情况,并显示出校正后的不平衡量。

如果轮胎的不平衡仍然超过允许范围,需要重复前面的步骤,直到达到满意的平衡效果。

7.完成测试与清理在轮胎平衡完成后,将轮胎从动平衡机上取下,并进行最终的检查。

确保轮胎的配重位置正确,并且没有松动。

最后,清理动平衡机的工作区域,确保机器的设备和配件都归位整齐。

总结:汽车动平衡机的使用教程简单易懂,主要包括准备工作、安装轮胎、测量轮胎不平衡、读取测量结果、调整轮胎平衡、重新测试和校正以及完成测试与清理等步骤。

正确使用动平衡机可以提高轮胎的平稳性和安全性,延长轮胎使用寿命。

动平衡操作规程

动平衡操作规程

动平衡操作规程主要用于指导在工程施工和设备运行过程中进行动平衡操作的一系列操作规范。

动平衡操作是对旋转机械、转子、风机、电机等进行动平衡修正的过程,能够消除不平衡的力和转矩,提高设备的运转效率和可靠性。

一、动平衡前的准备工作1. 负责人必须对动平衡原理和操作规程有充分的了解,并指定专人负责动平衡操作。

2. 准备好所需的动平衡设备,包括无刷电动机和传感器等。

3. 对待平衡的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设备的旋转轴线、轴承和传动装置等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 清洁设备表面,确认没有杂质或者其他物质影响测量结果。

二、动平衡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 安装好动平衡设备,并进行严格的校准,确保准确度和可靠性。

2. 清理待平衡设备的旋转部件,确保不会因为油渍或者灰尘导致测量结果出现误差。

3. 确定测量的转速范围,并将动平衡仪调整为相应的转速。

4. 确保待平衡设备安全可靠地固定,避免在测量过程中发生任何意外。

三、动平衡操作流程1. 确定待平衡设备的旋转轴线,通过测量或者查看设计图纸等方式确定出设备的旋转中心。

2. 将待平衡设备安装到动平衡设备上,并启动设备,保持设备稳定转速。

3. 进行初步的测量和分析,记录下设备的不平衡情况,包括大小和位置。

4. 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平衡方法和配重位置。

5. 进行初次校正,将配重放置在合适的位置,确保设备的不平衡力和转矩得到减小。

6. 重新进行测量和分析,判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平衡效果。

7.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配重位置和大小,直至设备的不平衡力和转矩达到预期要求。

8. 完成动平衡操作后,停止设备,并进行最终的测量和分析,确保设备已经实现了动平衡。

四、动平衡操作的注意事项1. 动平衡操作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动平衡操作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包括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注意设备停止和断电等操作。

3. 在进行动平衡操作时,应避免产生强烈的振动和噪音,以免对周围环境和其他设备造成影响。

动平衡仪操作规程

动平衡仪操作规程

动平衡仪操作规程
《动平衡仪操作规程》
一、操作前准备
1. 确认动平衡仪工作状态正常,没有损坏和松动的部件;
2. 准备好适当的平衡配重和工具,确保能够及时调整和安装;
3. 确保待测对象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测试,并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操作;
4. 确保操作人员已经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了解动平衡仪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二、操作步骤
1. 将待测对象放置在动平衡仪上,并固定好;
2. 启动动平衡仪,进行初始校准和调整;
3. 开始进行动平衡测试,记录下测试数据并进行分析;
4. 根据分析结果,计算出需要进行的平衡配重和安装位置;
5. 安装平衡配重,调整并测试,直到达到预期的平衡状态;
6. 停止动平衡仪,关闭相关设备,并清理现场。

三、注意事项
1.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防护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
2.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调整和更改参数;
3. 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或故障,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检查处理;
4. 操作完成后,及时清理和维护设备,并做好记录工作。

四、操作后总结
1. 对操作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记录下操作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根据操作总结,完善操作规程和相关文件,为以后的操作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关于动平衡仪操作规程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的操作和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动平衡机操作手册

动平衡机操作手册

轮胎动平衡机操作手册
文件号
1 目的Purpose
正确熟练的使用轮胎动平衡机
2 适用和不适用的范围Scope and Any Exclusions
适用于本公司内部动平衡设备
3 操作步骤operation steps
3.1.清除被测车轮上的泥土,石子和旧平衡块.
3.2.检查轮胎气压,视必要充至规定值.
3.3根据轮辋中心孔的大小选择锥体,仔细地装上车轮,用大螺距螺母上紧
3.4 打开车轮平衡机电源开关,检查指示与控制装置的面板是否指示正确.
3.5.用卡尺测量轮辋宽度L,轮辋直径D(也可从胎侧读出),用平衡机上的标尺测量轮辋边缘至机箱距离A,再用键入或选择器旋钮对准测量值的方法,将A,D,L值键入指示与控制装置中去。

3.6放下车轮防护罩,按下起动键,车轮旋转,平衡测试开始,自动采集数据。

3.7车轮自动停转或听到“DI”声后按下停止键并操纵制动装置使车轮停转后,从指示装置读取车轮内,外不平衡量和不平衡位置。

3.8抬起车轮防护罩,用手慢慢转动车轮。

当指示装置发出指示(音响,指示灯亮,制动,显示点阵或显示检测数据等)时停止转动。

在轮辋的内侧或外侧的上部(时钟12点位置)加装指示装置显示的该侧平衡块质量。

内,外侧用分别进行,平衡块装卡要牢固。

3.9安装平衡块后可能产生新的不平衡,就重新进行平衡实训,直到不平衡量<5g(0.3oz),指示装置显示“00”时才能满意。

当不平衡量相差10G左右时,如能沿轮辋边缘前后移动平衡块一定角度,将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3.10测试结束,关闭电源开关。

汽车轮毂、制动鼓、制动盘动平衡技术要求

汽车轮毂、制动鼓、制动盘动平衡技术要求

动鼓总成、轮毂带制动盘总成的不平衡量进行检查,按 GB/T 9239.2 考虑平衡机综合误差后,试验样品
重点标记和去重规定如下:
1)当 Ures(剩余不平衡量)<Uper(许用剩余不平衡量)时,按 4.6 的规定对重点进行标记; 2)当 Ures(剩余不平衡量)≥Uper(许用剩余不平衡量)时,按平衡机指示角度钻孔去重(钻孔
平衡品质级别 G G14
式 后桥
≥80~100
G15
>100
G16
<90

G40
轮毂
≥90~120
G25
>120
G16
<90
G40
制动鼓
≥90~120
G25
>120
G16
<90
G25
欧 V 客车 制动盘
≥90~120
G25
>120
G16
<90
G40
轮毂、制动鼓合件
≥90~120
G30
>120
G20
<90
工程车
产品分类 轮毂
制动鼓
表 2(续) 动不平衡量值分组要求
A 组:<1200
分组及范围,g.cm
B 组:≥1200~1500 C 组:>1500
A 组:<1200 B 组:≥1200~1500
5
低速货车
制动盘 轮毂、制动鼓合件 轮毂、制动盘合件 轮毂、制动鼓合件
C 组:>1500 A 组:<1200 B 组:≥1200~1500 C 组:>1500 A 组:<1200 B 组:≥1200~1500 C 组:>1500 A 组:<1200 B 组:≥1200~1500 C 组:>1500 A 组:<900 B 组:≥900~1100 C 组:>1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动鼓动平衡操作指导书
1、动平衡机操作步骤:
1.1、合上电源、按ESC键进入主菜单,按键至“系统定标”按键至“不加速转动定位”按Enter键,启动平衡机等待测量返回界面,停止平衡机。

1.2、按键至“加试重转速定位”,把定标夹子夹在制动鼓对应于0°位置,按Enter键,启动平衡机等待测量返回界面,停止平衡机。

取下定标夹子。

1.3、按键至“存数据”按“Enter”输入“8888”再按“Enter”键。

1.4、按键至“夹具补偿”按至“夹具补偿初始测试”按“Enter”键,启动平衡机,等待测量返回界面,停止平衡机。

1.5、按键至“工件相对转动后测试”松开夹具,将制动鼓相对夹具转动180°再锁紧夹具,按“Enter”键,启动平衡机,等待测量返回界面,停止平衡机。

1.6、按键至“存数据”按“Enter”输入“8888”再按“Enter”键,按键至“进入测量”按“Enter”键至此定标完成,按循环启动键启动平衡机等待参数出现后按停止键关闭循环启动。

2、样件校准:
每班在检验制动鼓之前要进行样件校准,校准时将标准件转位四点测量(转位度数大于360度),当转位差控制在3%以内、去重中心
版次 A 第2页
位置和标准件去重中心位置重合方可检验制动鼓。

如果转位差不在3%以内或去重中心位置不重合,需擦拭夹具然后进行夹具补偿校准。

校准后的样件需放在木托盘上,样件不能与地面接触,且需经常擦拭样件上的灰尘。

3、记录数据:
3.1、去重的位置,在制动鼓的加强带上用记号笔标示出需去重的中心位置;
3.2、去重克数,在制动鼓的加强带上标示出需要去重的克数。

3.3、将写有编号和去重克数的标签贴到制动鼓内孔壁上。

3.4、记录数据,在记录表中记录编号、需去重克数、动平衡量、复检之后的动平衡量。

3.5、将记录表归档。

4、将制动鼓流到下序。

注:A-B之间为90°圆弧,作标记和写
去重克数在C面上
图I
5、铣削不平衡量的去除
5.1、去重的角度,在制动鼓的加强带上用记号笔标示出需去重
的中心位置,并以此为基准向圆弧两边各偏移45°,即规定去处材料的圆弧为90°(用记号笔做标记)。

在加强带上记录需要去除的重量(克)。

(见简图I)
5.2、去除加强带上圆弧小于120°、深度b小于5mm、不平衡量小于1440g.cm
5.3、方法:用铣床去除;
5.4、去除圆弧角度:图I中A-B之间加强带90°圆弧;
去除量:参考表1 详细数值按照5计算;
5.5、计算方法:R;去除圆弧度数
b:与加强带外圆切线垂直方向去除深度
H:加强带高度D:加强带最大直径
ρ:密度0.0072克/立方毫米
M cut:去除掉的质量(克)
V;去除的体积(立方毫米)
计算步骤: 1、V=M cut/ρ计算出需要去除的体积
2、V=(3.14*D)/4 * H * b
通过二公式可以计算出b,即可确定在90°圆弧上要去除的量的深度。

5.6、检验频次:去重人员每天抽检两次,分别为早上铣削的首件和中午铣削的第一件。

6、车削不平衡量的去除
6.1、去重的角度,在制动鼓的加强带上用记号笔标示出需去重的中心位置。

在加强带上记录需要去除的克数。

6.2、去除加强带上圆弧小于180°、深度小于5mm、不平衡量小于1440g.cm
6.3、方法:在车床上去除,将制动鼓加强带上的中心线对准卡爪的最高点,根据需去重的克数查《动平衡车削深度和去重质量对照表》中对应的进刀深度,再在刀补里面输入2倍的进刀深度,然后进行切削。

去除量:参考表2
6.4、检验频次:去重人员每天抽检两次,分别为早上车削的首件和中午车削的第一件。

7、去重后重新测试动平衡
编制:审核:批准:
(表一)动平衡铣削深度和去重质量对照表
备注:规定90°圆弧已定,铣削整个加强带H高度,铣削不同深度b 所去除的材料表
(表二)动平衡车削深度和去重质量对照表
(适用于偏移量半径为2.9毫米的车床车削)
h进刀深度(mm)M cut去除量(g)h进刀深度(mm) M cut去除量(g)
0.70 56.032 1.80 235.561
0.75 62.195 1.85 245.676
0.80 68.574 1.90 255.946
0.85 75.164 1.95 266.371
0.90 81.962 2.00 276.949
0.95 88.961 2.05 287.678
1.00 96.157
2.10 298.560
1.05 103.546
2.15 309.591
1.10 111.125
2.20 320.772
1.15 118.890
2.25 332.102
1.20 126.837
2.30 34
3.580
1.25 134.964
2.35 355.205
1.30 143.269
2.40 366.978
1.35 151.747
2.45 378.896
1.40 160.398
2.50 390.961
1.45 169.219
2.55 40
3.171
1.50 178.207
2.60 415.526
1.55 187.361
2.65 428.026
1.60 196.680
2.70 440.670
1.65 206.160
2.75 45
3.459
1.70 215.802
2.80 466.391
1.75 225.602
2.85 484.1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