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气候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阅读等温线,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知道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2.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学会分析气温特点的形成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

2.我国1月0°c等温线的分布。

3.绘制、阅读和分析有关地理图表。

教学难点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教具准备集体定教分工备教个性补教一、引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喜爱的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的角色来假设:寒假来临,刘星的妈妈准备带上刘星去北极村感受北方千里冰封的4、在图中找出我国气温最低、最高的等温线在哪里?计算两地温差多少?(漠河:-32℃、海口:16℃,温差近50℃)(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板书)冬季南北温差大(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样大呢?(引导学生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思考分析: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那么,我国夏季的南北温差怎样?气温分布又有什么特点呢?(二)小组互动、探究学习:组织学生读我国7月气温分布图,学生先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

1、我国7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值是多少?(20℃以上)2、漠河、海口的平均气温值大约是多少?两地的温差是多少? (漠河:16℃,海口:28℃,温差12℃)3、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是哪里?(新疆的吐鲁番。

)4、图中什么地形区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为什么?(青藏高原,地形地势的影响。

)可见,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等地区)普遍高温。

[板书:夏季南北普遍高温](转)为什么纬度位置不变,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却不大呢?(师演示讲解: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越往北去,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获得的光热越少;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获得的太阳光热却越多,减小了南北的温差。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1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1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学会分析说明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2.读“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知道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3.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了解我国五个温度带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学会分析说明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增强竞争及合作意识。

重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冬夏季的气温分布规律。

难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冬夏季的气温分布规律。

一、导入新课展示教材图2.12“春节期间南北两个城市的节日景观”,观察我国哈尔滨冰灯节与广州花市,对比两个城市景观差异。

同是春节,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温和景观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呢?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读图讨论:阅读图2.13“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学生:哈尔滨与广州1月气温相差近32˚C,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我们还要看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

教师:结合已学过的等温线的知识,我们继续观察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找一找,说一说。

(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2)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3)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4)观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这说明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大还是小?(5)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学生读图,讨论交流,同桌互相合作学习,教师适时指导订正,学生展示讨论成果。

学生1: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零下28摄氏度以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摄氏度以上,我国南北相差44摄氏度左右。

这说明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学生2:我国1月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气候类型的识别与特征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影响因素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气候类型的识别与特征技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气候类型的识别与特征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气候保护措施:阅读材料《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了解各国政府和组织采取的气候保护措施,如减排政策、清洁能源发展等。
-气候观测与研究:阅读材料《气候观测与研究的重要性》,了解气候观测和研究的意义,以及科学家如何利用数据和模型预测气候变化。
-气候与环境保护:阅读材料《气候与环境保护的关联》,探讨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如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管理等。
2.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纬度:太阳辐射和热量分布
-海陆分布:海洋和陆地的影响
-地形:山脉、高原等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活动: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活动等对气候的影响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气候与人类生活:阅读材料《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健康、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原因:阅读材料《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后果》,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如温室气体排放、森林砍伐等,并探讨其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序号:
八年级
学科:
地理
课题:
气候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活动题中了解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教师最好能够多提供一些图片。如果学校条件允许,能够提供动态的录像内容更好,特别是雨中的江南景色,阳光照耀下的某某、吐鲁番和黄土高原地区等画面。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建立学生的感性认识,对解答此题会有较大的帮助。
教学反思:
的感性认识,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或内陆地区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手段尤为重要。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教案
本段教材最重要的内容是阅读等值线地图,知识的获取应该通过读图得来,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读图方法和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学习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1月等温线图中的图例和气温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即由南向北递减。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例如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 °C等温线,用彩色笔描下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区发生突然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0 °C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折,主要是因为地形的影响。第三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如果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气温的差异较大。第四步,引导学生查找最南、最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进一步明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的特点。例如北国冰天雪地,那里的人们在观赏冰灯,某某的人们正在大海中嬉戏,某某的花市鲜花盛开等内容,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巨大差异。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教学案1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教学案1新人教版

《气候》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读图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主要原因。

2.读图归纳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和年际变化特点。

3.利用我国干湿地区图掌握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对应降水量的范围。

4.通过了解不同干湿地区自然景观、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差异,树立人类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我国降水量的分布。

(2)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

2.教学难点(1)影响降水分布的原因。

(2)干湿地区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教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案例感悟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了解学生已掌握的我国降水知识。

学生:准备好上课所用的材料。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展示图片,这是吐鲁番的荫房,将葡萄挂在里面,可以自然风干。

栖霞也产葡萄,我们的葡萄挂起来,能风干吗?这说明吐鲁番哪方面的自然环境与栖霞差异很大?再展示两地的民居:教师:你能看出这两地的民居有哪些差异吗?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观察、回答。

民居差异的背后是降水的差异,那么,如何知道我国降水地区分布的特点呢?我们可以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

讲授新课内容一降水的地区分布(一)认识降水空间分布特点教师讲述:如同气温一样,我们可以用等降水量线来表示降水的空间分布。

不同的降水范围着上一定的颜色,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特定的降水范围,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降水分布特点。

下面我们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来研究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读图,回答下面问题: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均匀吗?找出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并指出其降水量。

2.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什么?3.找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想一想,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1月份哪条等温线接近?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东南沿海超过1 600毫米,西北内陆部分地区不足50毫米。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气候教案1
4.根据气温的,并结合实际,由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个温度带。另外还有一个。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把≥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活动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阅读等温线分布图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展示
激趣导入
探究新知
展示汇报
课件展示:小明去外婆家的冬季夏季的不同经历说明什么?
1、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阅读教材P31图,完成学案
★阅读等温线图要点:
①依据图例,读取数值
②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和突变部分
③观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
④阅读气温极端数值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实践创新
作物熟制与温度带的关系
农作物与温度带的关系
序号
八年级
学科地理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气候(1)
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初步阅读等温线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
2、结合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结合实例,说明气温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约。
冬季最冷的地方。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我国夏季大部分地区气温在,只有除外。
夏季最热的地方。
3.思考:冬季南北温差为什么这么大?
每堂一清
1.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
3.
课时精练P18
知识要点1、2
随堂训练1、2、3、4、5、6、7、8、

八年级地理上册 2_2 气候教案(1)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_2 气候教案(1) 新人教版

气候课题第二节气候科目地理设计者授课者授课班级八年级授课时间课时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及其特征,而气候特征是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的,要了解气候的特征首先气温和降水的特点,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

本课是本节教材的第一课时,从教材内容来看,教材首先阐述了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以及结合这种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划分的温度带,知识的获取是通过读图得来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都以递进的形式呈现。

在不增加难度的前提下,使学生获得了知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教育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情分析1.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过世界气候,对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性质和等温线疏密说明什么等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因此读我国一月份和七月份气温分布图时,只要指导一下,接受起来困难不会太大。

对温度带的划分依据相对来说应该是难点,把温度带和农业生产联系起来困难就更大了。

2. ①刚上八年级的学生逻辑能力正逐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想象、记忆能力也逐渐发展。

②地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经过小学自然和七年级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

3. 八年级学的是中国地理,比七年级学的世界地理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是我们身边的地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积极性比七年级更高,所以学生课堂上的效率也较高。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分布特征;阅读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分布,知道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知道不同温度带的农作物差异,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气候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气候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1.结合地形,说一说各温度带的分布范围。
2.指出秦岭—淮河一线是哪两 个温度带的分界线。
撰写学习笔记,小结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一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教师: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还有一些,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总结。
课堂活动P33了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 影响。
2.找出一月0℃等温线,指出东段大致经过哪条山脉?哪条河流?
学 生活动: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最高气温出现在我国的南部,16℃以上;最低气温出现在我国的北部,-28℃,相差约50度。
2.一月0℃等温线,东段 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我国冬季气温特点。
教师总结:冬季我国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大。
课中作业
总结等温线读图方法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夏季气温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出示“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提示:
1.找出七月份平均气温在24℃以上的地区。
2.找出七月份平均气温在8℃以下的地区。
学生: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24℃以上的地区约占我国的一半以上,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2.8℃以下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中国的自然环境
课题
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
共(3)课时
课程标准
P14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学生会判读等温线,并说出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征。
2.运用我国气温南北差异的特征,掌握温度带的划分依据,了解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气候(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二、教学重、难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我国温度带。

三、教学准备
视频、地图
四、教学课时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气候是构成自然环境的重要要素,那么反映气候的要素又有哪些?(换名话说,我们要说明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往往从哪些方面来描述)
——气温与降水
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纬度、海陆、地形
——纬度因素最重要
由于我国南北跨纬度广,造成我国南北存在温差,但还存在着冬夏差异
通过图2.12春节期间南北两个城市的节日景观来体会。

二、新授:气温
(一)我国冬夏气温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1、阅读图2.13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1)在图中找出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2 )在图中读出漠河与海口的一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计算两地温差。

(3)在图中找到并用笔描出0度等温线(对照地图册P10~11页的地形图与一月平均气温图),对河流有什么影响?
(4)总结: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有何规律?
2、阅读图2.14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
(1)在图中找出漠河与海口的气温,计算漠河与海口的气温差,并与1月温差比较。

(2) 全国大多数地方(青藏高原除外)夏季气温普遍达到多少度?
(3)找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处在哪里?为什么?
3、阅读课本32页的“阅读材料”结合地图找出:我国夏季气温最热的地方和冬季气温最冷的地方,并分析原因
总结: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4、举例读“上海、广州、北京三城市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回答:
(1)写出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

A B C
(2)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二)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根据活动温的多少,我国可以划分为自北向南的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阅读32页图2.17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1)找出5个温度带和高原气候区的名称,记住他们的位置 。

(2) 找出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3)说说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不同?
小组活动:讨论分析课本33页活动。

三、小结: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二)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四、反馈巩固
1、由于我国南北跨越 广,我国南北存在温度差异。

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为: 温 冷,南北温差 。

3、一月气温分布图中的0℃等温线大致经过 至 线。

4、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 ,全国普遍 。

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5、根据气温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我国共划分为自南向北的五个温度带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2、夏季: 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
1、冬季:
与。

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