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武术项目引进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相关研究
南昌市高校体育课开展武术类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表 2对 南昌市 高校武术课情况统计
项目 教学计 划 比列 教 学大纲 比 列 教材 比列
南 昌市是一个经济 发展相对较好的一个地 区. 体育和高等教育 5 0 %: 缺 少教 材 影 响 了武 术 项 目在 南 昌市 高校 公 共 体 育课 中 开展 。 的发展相对也不错 , 有些高校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 。 本文研究根据武术 类项 目的特点和在高校教育 的价值 。 以贯彻 高校教育改革为 目的 , 以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为 目标。对南昌市 高校 开展武术类项 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 提 出了南 昌市高校开展 武术类 项 目的方式 , 旨在拓 宽高校武术类项 目的体育发展 的新 思路 , 为我 国教育部提供参考依据。
2 、 研 究 对 象 与 研 究 方 法 2 . 1 、 研 究 对 象
( 3 ) 高校武术类体育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
表 3 教 师 在 武 术 类 体 育 教 学 中采 用 的教 学 方 法 的 调 查
南 昌大学 、 江西科 技师范大学 、 江西师范大学 、 南 昌航空大学 、 江西财经大学 5 所高校体育课项 目的有关领导 、 任课教师 以及在校 大学生为调 查对象 。
共发放 1 5份 , 有效 回收 问卷 1 2份 , 有效率 8 0 %, 回收率符合 调查
研 究 要 求 ( 3 ) 统计法 。
( 1 ) 学生了解武术类项 目课程程度 的调查。
表 4 大 学 生 对 武 术 类 体 育 项 目的 了解 程 度 的 调 查 ( N= 5 0 0 】
传 统 体 育
T r a d i t i o n a l Sp o r t s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武术俱乐部教学的建设研究

组 根 据 本 专 业 的特 点 , 定 教 学 大 纲 和 教 学计 划 , 在 教 学 中基 制 但
本 上 还 是 处 于 传 授 与 接 受 , 习为 考 核 的 阶 段 。 学 想要 改变 这 种 现 状 , 必须成立专 门的公共体育俱 乐部管理机构 , 体构想 为 : 就 具 首 先 . 须要 有学 校高 层 领 导 的支 持 . 必 由体 育 系 或 者 体 育 教 研 部 直 接 领 导 , 立公 共 体 育 俱 乐 部 管 理 机 构 , 责 管 理 各 项 运 动 俱 成 负
中图分类号 : 4 G6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6 2 1 7 (0 20 — 0 9 0 1 7 — 5 8 2 1 )1 0 4 — 2
体 育 选 项 课 的 出现 , 得 公 共 体 育 的开 展 项 目增 多 , 然 各 教 研 使 虽
公 共 体 育 课 是 大 学 生 进 行 体 育 锻炼 和学 习运 动技 能 的 重 要
首 先 .现行 传统 的公 共体 育 武 术 课 教 学 模 式 已不 适 宜 高 校
武 术 的 发 展 。传 统 的 武术 教 学 模 式 是 教 研 组 制 定 比较 严 格 的教 学 计 划 , 照 教 学 大 纲 的要 求 对 学 生 进 行 教 学 , 学 生 实 行 很 规 按 对
第 9卷 第 1期
Vo. No1 19 .
读 与
写 杂Βιβλιοθήκη 志 R e d a 订t rod c l a nd W e Pe i i a
21 0 2年 1月 J nu y 01 a ar 2 1
小学阶段传统武术进校园教学活动探究

小学阶段传统武术进校园教学活动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也日益增加。
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近年来,随着武术运动在国内的兴起,传统武术在校园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被纳入学校体育课程进行教学。
本文将探讨小学阶段传统武术进校园教学活动的意义、实施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传统武术进校园教学的意义1.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将传统武术引入校园教学,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2.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传统武术注重身心和谐,通过练习武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纪律性和耐力,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灵敏度和反应能力,使他们在体魄、技能和心理方面得到全面的锻炼,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传统武术强调健身养生,通过练习武术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改善他们的体态和形体,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传统武术还可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尊重师长、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1. 由专业教练进行指导在进行传统武术教学活动时,必须由专业的武术教练来进行指导。
专业教练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术水平,能够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使学生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武术训练,充分发挥潜能。
2.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传统武术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等特点,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和难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讲解、示范、练习、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组织丰富多彩的武术活动除了传统的武术训练课程外,还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武术活动,如武术表演、比赛、交流等,以展示学生的武术技艺和成果,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领悟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太极功夫扇在公共体育课程的价值论文

太极功夫扇在公共体育课程的价值论文太极功夫扇在公共体育课程的价值论文太极功夫扇是太极系列的一个新兴大众体育项目,是扇子和太极拳相结合的产物,它揉合了太极拳的动作以及长拳、京剧动作等,使武术动作与歌曲《中国功夫》相结合,构成了快慢相间、刚柔并济的特色。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实施的最后阶段,也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发展体育特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最后环节。
太极功夫扇是集体育、音乐、舞蹈、艺术于一体,具有较强的健身功能和愉悦功能,是非常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运动项目。
将太极功夫扇融入云南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教学不仅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和表演价值,而且具有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还能实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教育目标。
由于云南省各高校太极功夫扇的起步较晚,影响力不够,师生的认识还不足,导致它的价值还没有体现,因而,有必要对它的价值进行较深层次的研究。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就太极功夫扇融入云南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价值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太极功夫扇与当今教育指导思想相符合(一)太极功夫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当今高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一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规定,高校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太极功夫扇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以及其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风格,既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及文化审美情趣,又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操,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
太极功夫扇的奇妙之处就在于能够把教育内涵有效地融入到太极功夫扇训练之中,在训练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正好与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一致。
(二)太极功夫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符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需要太极功夫扇不仅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武术进校园的推广方案

武术进校园的推广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武术作为一种传统的体育运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进一步提倡武术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将武术进校园成为必然的趋势。
本文将从武术进校园的必要性、推广方案的内容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武术进校园的必要性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武术作为一种体育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学生的毅力、耐力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2.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将其传播给更多的学生,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3.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武术训练可以使学生学会自我防卫的技巧,提高他们在面对危险时的应变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推广方案的内容1.开设武术课程。
学校可以在体育课或兴趣班中增设武术课程,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学习武术,了解其基本理论和技巧。
2.举办武术比赛和表演。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武术比赛和表演,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技能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
3.邀请专业武术教练。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武术教练到校进行指导和讲座,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武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4.组建武术社团。
学校可以组建武术社团,为对武术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通过社团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5.开展武术文化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武术文化活动,如武术讲座、展览、论坛等,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
三、推广方案的实施方法1.制定专门的推广计划。
学校应制定详细的武术进校园推广计划,明确推广的目标、内容、时间和责任人,确保推广工作的有序进行。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和武术教练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武术教学服务。
3.加大宣传力度。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报、校网等媒体宣传武术进校园的意义和好处,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武术进校园,体教融合相关政策及目前做法

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壮大和国际交流的深入,武术文化也逐渐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国家对武术进校园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体教融合政策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实施,这对于弘扬国粹、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体教融合政策的提出、目前的实施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体教融合政策的提出体教融合,顾名思义即是将体育和教育相结合,通过体育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2013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以学校体育为重点,以学生身心健康为根本,以教育教学为主渠道”的体育工作方针。
随后,教育部又于2016年印发了《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学校体育教育,推动体育与教育全面融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武术进校园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武术作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体教融合政策的提出为武术进校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武术进校园的现状目前,武术进校园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施。
为了推动武术进校园工作的开展,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关于做好学校武术进校园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全国各地要将武术纳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大纲,并开设武术课程。
还要求加大对武术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在一些地方,还建立了武术进校园的示范学校,通过示范带动,逐步推动全国的武术进校园工作。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武术进校园的蓬勃发展。
随着政策的支持和推动,武术进校园在各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些中小学校积极开设武术课程,通过邀请专业的武术教师进行教学,开展武术比赛和表演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武术的了解和兴趣。
学校也积极培养武术教师队伍,确保教学质量。
一些社会力量也纷纷加入到武术进校园的行列中,通过捐赠武术器材、举办武术培训班等方式为武术进校园工作提供支持。
传播学视角下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改革研究

学传播过程 中的基本要素认 真研究 ,掌握一定教学训练传播 技
能 。[ 3 1
3 高校公 共体 育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硬的模仿动作 , 不能在武术的习练中获得乐趣 , 进而逐渐 失去对
武术课 的兴趣和热情。
( 1 ) 武术教学传播 过程 中传播者 : 武术教师数量 相对 较少 , 业 务水平 、 教学热情 有待进一步提高 。 教师是 知识 和技能的传播
( 3 ) 武术教学传播过 程中的传播 内容 : 教学 内容 陈旧 , 缺 乏 改进 和创新 , 脱离 了学生 的需求。 现在大多数高校公共武术课 的
者, 是武术教 学传播过程 中的重要 因素 , 因此教 师的专业技能 、
的定义有许多版本 , 大致有 1 4 0多种 , 通过对这些定义的批判性
总结 , 我们不妨将 “ 传播” 的定义概括为 : 传播者通过传播 符号和 工具 向受众传播信息 、 知识 、 思想等行为 。
2 武 术 教 学 过 程 是 信 息 传 播 的 过程 日
传播活动是一个有规律和共性 的过程 、对传播 过程 中的结 构、 环节 、 要素等进行剖析 , 并加 以研究 、 组合进而获得“ 最优化 ” 的传播效果 。传播过程 中的基 本要 素有 : 传播 者 、 受众 、 传播 内 容、 传播符号 、 和传播反馈 等基本要素 。武术教学的过程是按 照
汉语 “ 传播 ” 这个词最早是英语 c o m mu n i c a t i o n的对译词 , 但
是
的意义更 为丰富 , 有通信 、 传达 、 交流 、 交往 等
含义 ,其外延 比 “ 传播”要大 ,所 以汉语的 “ 传播 ”与英语 的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相 似并 不相 同。但是 由于两者 间的历 史渊源 , 国 内还 有 些 学 者 认 为 , “ 传 播 学 最 基 本 的 该 你 那 是 传 播 (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 其 主要 内容是精神 内容 的传播 ” 【 l 1 。由于传 播 学者所处 的社会及文化背景的不 同,使传播在不同的语 境中具 备 了不 同的意蕴 , 在传播学成为一 门独立的学科之后 , 关 于传 播
公共体育课地方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以沛县传统武术为例

1 传统武术引入课堂 的理论根据
文 献标识 码 : A
‘
文章 编号 :O 4 6 3 2 1 )5 O 3 3 1 0 —5 4 ( 0 0 0 —0 6 —0
对 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在西方强势文化 的 挤压下 , 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 的发展空间越来 越狭 窄 , 许多优秀 的传统文化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 因此 , 保护 民族的优秀传统文 化迫在眉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世界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 就是要保护各国各 民族文化 的多样。 我国 政府也在积极推进 民族传统文化 的保护工程 ,以此来抵 御西方 现代化一元文化模式 的侵袭 。如果一个民族丢掉了 自己的传统
文化 , 那么这个 民族就有可能遗失 自己的历史 , 没有 自己的历史 就没有了 自己的传统和独特 的文化。文化 是~个 民族在共 同生
公共体育课是大学基础课的一个 主要课程 ,它关 系到学 生 德、 、 智 体全 面发展 , 因此受到各高等院校 的重视 。 在新的一轮体 育课教学改革 中, 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 公共体育
术当之无愧 的要被纳入课程建设 中。徐州地方武术又以沛县武
术最 为著名。 19 9 2年沛县被评为全 国的武术之 乡 , 据记载沛县 武术 已有两千多年 的历史。汉高祖 刘邦 。就是一个 习武 的高手。 在秦末 的起义 中跟随刘邦起义的沛县人 士不乏武术高手在征 战 过程 中屡建奇功 , 为汉朝 的建立应下汗马功劳。 此后沛县人崇 尚
搏击・ 武术科学
第7 卷
21年5 0 0 H
第5 期
【 武术教学研 究 】
公共体育课地 方特色课程建设 的研 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响, 积 累 了一定 的经 验 。
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的思想倡导 , 民族 的和传 统的非物质特色文化受到重视 。U N E S C O 宗 旨是促 进教育 、 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 , 以利于各 国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0 8
源于U N E S C O ( 联 合 国教 育 、 科 学 及文 化组 织 ,
市确 立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传统武术项 目更 是独树一帜 , 成为各地市重要 的民族传统体 育项
目。并 且像 武 当 武术 、 峨 眉武 术 、 沧州 武术 和 心 意
拳等 已经成为了当地学校开展 的传统体育活动 , 在
山西大 同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皈 )
太谷 县文化 、 教育部 门高度重视遗产 的传 承与发 展, 于2 0 0 9 年对 全县 中小 学体育 教师进行培 训 ,
2 0 1 0 年, 太谷 形 意拳 真正 走 进 了课 堂 , 成 为 中小学 生体 育运 动和课 间操 的一 项 重要课 程 。2 0 1 1 年, 太
到积极 作用 。
的保护受到 国家的重视 , 并制定 国家 、 省、 市、 县 四级保护体系 , 提 出了“ 保护为主 、 抢救第一 、 合理 利用 、 传承发展” 的工作方针。从 2 0 0 6 年第一批开 始到2 0 1 1 年第三批 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项 目为止 , 国务 院共 批 准公 布 了三批 1 5 3 0 项 国家 级非 物 质文
化 遗 产 名 录 。在 杂 技 与 竞 技 国家 级 非 物质 文 化 遗
1 目前 高校 公 共体 育课 开 展传 统 武
术 项 目分 析
传统武术源于 中华大地的原始农耕文明之 中, 并在 中国传统文化 的孕育下 , 不断地完善发展 , 逐 渐形成 了具有 中华 民族特色 的体用兼备的民族传 统体 育项 目。传统武术是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杰 出代表 , 是 中华武术 的基本 内容 , 以套路 、 散 手及
传统武术项 目多 , 内容丰富 , 地域分布广泛 。 以山西太谷形意拳为例 , 2 0 0 8 年正式被国家列为非 物质文化遗产以来 , 为了更好地推广太谷形意拳 ,
基金项 目: 2 0 1 2 年度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课题一般项 目[ WS H2 0 1 2 D 2 0 3 0 ] 作者简介 : 赵岷 ( 1 9 7 6 一 ) , 男, 山西右玉人 , 在读博士生 , 副教授 , 研 究方向 : 民族传统体育 。
Vo 1 . 3 0 . No . 1 F高校公共体 育课 的相关研究
赵 岷 ,梁叶 飞
( 1 . 山西 大 同大学体 育 学院 ,山西大 同 0 3 7 0 0 9 ; 2 . 陇 东学院体 育 学院 , 甘 肃庆 阳 7 4 5 0 0 0 )
产 中, 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项 目2 8 项, 如少林 功夫 、 武当武术 、回族重刀武术 、 沧州 武术 、 太极拳、 邢台梅花拳 、 峨眉武术 、 红拳 、 八卦 掌、 形意拳 、 鹰爪翻子拳 、 八极拳 、 心意拳 、 心意六 合拳 、 五祖拳 、 查拳 、 螳螂拳 、 苌家拳 、 岳家拳 、 蔡 李佛拳 、 拦手门、 通背缠拳 、 地术拳 、 佛汉拳 、 孙膑 拳、 肘捶 、 十八般武艺 、 华佗五禽戏等。还有各种 杂技 和较力的项 目, 如摔跤 、 挠羊赛等 。另外 , 各 省、 直辖市 、 自治区也都建立 了 自己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名录 , 并逐步 向市 、 县扩展 。因此 , 各省
第3 0 卷第 1 期 2 0 1 4年2月
文章编号: 1 6 7 4 — 0 8 7 4 ( 2 0 1 4 ) O 1 — 0 0 7 9 — 0 4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x i D a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摘 要 :文章研 究了传统 武术 引入地 方高校 公共体 育课 的客观条件 ,提 出了传 统武术在地方 高校 传承和发展
的具 体 措 施 。
关键词 : 传统武术 ;地方高校 ; 公共体 育课 中图分 类号: B 8 4 2 . 1 文献标 识码: A
传统武术是 中华 民族的文化瑰宝 , 而且是中华 大地区域文化的杰出代表 , 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
功力练习为有机活动内容 , 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
要方式 , 有一定传承体系 , 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要 目标 的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u 。内容丰富的传统武术 是 中国传 统文 化 的瑰 宝 , 分 布 于 中华 大地 的各 个 地 域, 有着独特 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 , 是现代各地 具 有地 域特 色 的非 物质 文化遗 产 项 目。
文 化 内涵 。传 统 武术 内涵 丰 富 , 活 动形 式 多样 , 贴
人 民之 间 的相 互 了解 , 维 护 世 界 和平 。源 于世 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我 国从 2 0 0 3 年文化部正式
启 动 民族 民间 文化遗 产 保护 工程 , 非物 质文 化遗 产
近生活 , 符合地方 民俗气息 , 民族特色突出。学校 作为传统武术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区域受到广泛 的 关 注 。将传 统 武术 推进 校 园 , 必将 丰 富学 校学 科项 目。树立区域特色课程 , 可以使学生在具有浓厚的 区域 民族文化氛围中健身 、 陶冶情操 , 借助非物质 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必将对地域传统武术的发展起
外, 更具有 自身科研 、 管理及发展等独特优势 , 应 将区域传统武术项 目引入高校 , 有利于传统武术的 挖掘整理 , 使其从组织管理 、 活动方式 、 竞赛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