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县中考物理 专题六 压强 第3课时复习教案
初中压强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压强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
2. 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 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难点】1. 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站在同一片雪地上,站在滑雪板上的同学浮在雪面上,穿自己鞋子的小朋友却陷进了雪里,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他们穿的鞋子不同。
教师追问:鞋子不同为什么就相差这么多?那蚊子为什么能用口器很容易刺破皮肤,体型大的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地里?通过追问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
(板书)环节二:知识回顾1. 压强的概念: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公式:p = F/S2.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3.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环节三:典例分析1. 题目: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是10N,如果将物体翻转,压力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物体翻转后,重力不变,对地面的压力也不变。
因为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与物体的位置无关。
2. 题目:一辆汽车的重力是14000N,轮胎的接触面积是0.02m²,求汽车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p = F/S = 14000N / 0.02m² = 700000Pa环节四:巩固练习1. 选择题:以下哪个方法可以增大压强?A. 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B. 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C.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D.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2. 简答题:请解释为什么滑雪板做得宽大有利于滑雪。
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

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分清各个物理量的单位,会正确的利用公式P=F/S和P=ρgh进行计算;2、正确的分清压力和重力的关系;能力目标:1、正确的找准受力面积,与物体的面积的区别;2、能够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进行计算;3、自己动手,能够自己动手画图分析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爱科学的崇高理想。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立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教学难点:应用压强的概念说明生活实例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压力压强压力作用效果固体压强液体压强气体压强1、概念2、公式:p=F/S3、增大与减小压强1、特点2、公式:P=ρgh3、连通器的原理与应用1、验证:马德堡半球实验2、测量:托里拆利实验3、特点:随高度增大而减小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5、应用:活塞式抽水机等二、练一练,通过题目巩固双基1、请你画出下列图中压力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正方体金属块重20 N,F恒为10 N,则支承面所受到的压力分别是:Fa=_____, Fb=_____, Fc=_____。
3、将边长为0.1m,质量为7.8Kg的正方体铁块放在面积为1m2的桌面上,则铁块对桌面的压强为_(g=10N∕kg)4.三个底面积不同等高的实心铜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5-1-12所示,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50牛A.甲对地面压强最大B.丙对地面压强最大C.甲、乙、丙对地面压强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5.探究:右表是某同学在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记录的数据:(1)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2)比较序号为1、2、3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 ;(3)比较序号为5、6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6.有一容器,如图:底部受到液体压强为P1,如把它倒放,底部受到液体压强为P2 ,则P1 P2 。
(填“=”、“< ”、“ > ”)7.(厦门市)某人用嘴将小空瓶内的空气吸出,小瓶马上挂在嘴唇上,原因是()A.嘴把瓶子吸住B.瓶内所剩的空气作用的结果C.嘴边的唾液把瓶粘住D.大气压把小瓶压在嘴唇上8.(淄博市)一位小朋友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应该以孩子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设计这节幼儿园主题活动时,我力求将游戏与学习相结合,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了解和感受压强的概念。
在设计活动中,我以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将压强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压强的含义。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孩子们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压强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力计、海绵、玻璃板、水、铅笔、直尺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纸、一支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感受到压强的存在。
将一张纸放在桌子上,让孩子用手指按住纸的一角,然后用另一只手轻轻抽出纸片,孩子们会发现手指下面的纸片凹陷,从而引入压强的概念。
4. 实践环节:让孩子们用纸和笔设计一个能够展示压强大小的小装置,并用自己的身体或周围的物品进行测试。
通过实践,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压强的含义。
5. 分享与交流: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展示小组解答。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压强的含义。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压强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部分孩子仍需加强。
初中压强专题复习教案

教案:初中压强专题复习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压强的因素,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问题讨论和练习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压强的因素。
2. 难点:如何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实例:解释为什么滑雪运动员在雪地上滑行时脚不会陷进雪里,引出压强的概念。
2. 学生回顾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二、知识梳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影响压强的因素,如压力、受力面积等。
2. 学生通过课本和笔记,总结压强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出示实例,如:为什么蚊子能轻易刺破皮肤?为什么大骆驼不会陷进沙地里?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压强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四、问题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和经验。
五、练习题(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压强专题的主要内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知识梳理、实例分析、问题讨论、练习题和总结反思等环节,系统地复习了压强专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课后,要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初中物理《压强复习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是复习课,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主要采用知识再现法。
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当好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还原学习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在探究问题时使知识活化、重组,形成知识结构并向能力转化;让学生重新体会科学发现的全过程,从中感悟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演示、启发引导总结归纳等教学方法;体验、感受、实验、观察、讨论、控制变量等学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课件PPT 、希沃授课助手
演示实验器材:水球压强计、飞机模型
分组实验器材:海绵、彩带、细绳、钩码、矿泉水瓶、注射器、水槽、乒乓球、锥形瓶、纸片、毛巾、真空吸盘。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6—压强

六 压强[学情分析] 对于本章的学习,学生对公式的变形及流速对压强的影响理解比较不深入,对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和液体压强的计算掌握较好。
[教学目标] 1、掌握压强公式及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2、灵活应用液体的压强公式3、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及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4、知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内容、方法与步骤]1、压强及改变压强的方法;(1)压强公式:P=F/ S ;正确理解压力及受力面积(即接触面积)的概念(2)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如:刀刃薄……)减小: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如:铁轨上垫枕木……)2、液体压强公式及其应用;(1)公式:P=ρg h (其中h 表示深度:即从液面往下数)(2)应用:连通器;液压机(F1/S1=F2/S2)(3)实验:控制变量法(控制同一深度或同一液体)3、大气压及其与沸点的关系;(1)大气压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实例:钢笔吸水,吸盘,吸管喝饮料)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且减小的幅度不均匀),其数值为 1标准大气压(1atm )=1.013⨯105Pa=760mmHg=10.3mH2O (托里拆利实验)(2)大气压越大则液体的沸点越高(应用:高压锅煮饭容易熟)大气压越小则液体的沸点越低(如高山上鸡蛋可能煮不熟)4、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越大则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则压强越大例1:三个同种材料做成的圆柱体,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则对桌面压强最大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三个一样大解:由公式P=S F 进行变形得:P=S F =S mg =S vgρ=gh ρ, 甲 乙 丙 且同种材料,则密度ρ相同,而丙的h 最大,即压强也最大,选C例2:某同学用酒精做托里拆利实验,假定管内液面上方为真空,则酒精上升的高度是___米解:水银水银酒精酒精gh gh ρρ==大气压(76cmHg ),得: g gh h 酒精水银水银酒精ρρ==kg N m kg m kg N m kg /10/108.076.0/10/106.133333⨯⨯⨯⨯⨯=12.92m[学法指导]准确把握压强公式中的受力面积和液体压强中的深度。
山东省郯城县中考物理 专题六 压强 第3课时复习学案

专题六:第3课时压强(3)1.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_____________.2. 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______________.3. 1标准大气压=1.01×105 Pa=760 mmHg =76cmHg.4. 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_____、_____、_____.5. 液体沸点随压强增大_________.考点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6. 气体或液体流速越大,其压强越______.、等.【例1】 (•滨州)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有少量空气B.是大气压支持玻璃管内这段水银柱不会落下C.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D.玻璃管倾斜不影响实验测量结果【变式练习1】(·州)如图1-9-12,在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中,小柯认为:“实验中纸片不掉落完全是因为纸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而与大气压无关”.下列能帮助小柯改变这种想法的实猃是( )A. 如图甲,换用不同种类的纸片做覆杯实验,纸片都不掉落B. 如图乙,覆杯实验中将杯口朝向不同方向,纸片均不掉落C. 如图丙,将一张湿纸覆盖在空杯子的杯口,倒转杯子纸片不掉落D. 如图丁,在密闭钟罩内做覆杯实验,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纸片掉落【例2】(·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计划于年第三季度择机发射.空间实验室内适宜宇航员工作生活的气压约为( )A.100 Pa B.1 000 PaC.10 000 Pa D.100 000 Pa【变式练习2】(长沙)如图小实验或生活现象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方法显屏】大气压的利用一般都是在某处使气压降低,然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产生了某种效果。
要多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尽可能的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去试着解释。
如吸盘式挂衣钩,用吸管吸饮料,抽水机抽水,注射器吸取药液,工厂圆形吸盘搬运机等。
考点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例3】(·潍坊)如图所示,是一个蓄水箱示意图.箱内装满水,M、N是管内同一水平线上的两点,K是阀门,K关闭时M、N两点的压强分别为p M、p N,K打开流出水时,M、N两点的压强分别为p M′、p N′,则( )A.p M>p N B.p M>p NC.p M′=p N′ D.p M′>p N′【变式练习3】(·菏泽)年4月20日下午,甘肃酒泉瓜州县渊泉小学正在举行运动会,塑胶运动场上突然刮起龙卷风,将一名小学生卷起,如图所示.龙卷风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人、动物或物体等“吸起”卷入空中.龙卷风能“吸起”物体的原因是( )A. 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B. 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大于外部的压强C. 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D. 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大【例4】(·自贡)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无风的天气,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以后,马路两边的树叶会随风飘动,如图所示,汽车向左行驶,马路两边的树叶会沿着A、B、C哪一个方向飘动( ) A.向A方向飘动B.向B方向飘动C.向C方向飘动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方法显屏】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题时,关键是弄清哪个位置流速大,哪个位置流速小,从而找到压强的大小关系,进而分析3课时压强(3)答案2. 托里拆利实验4.温度海拔流速5. 而增大6.小本题考查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真空,故A错误;玻璃管内水银柱不会落下是靠大气压支持,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B、C正确;实验时,玻璃管如果倾斜会使长度增加,但高度不变,不影响实验测量结果,故D正确.答案:A【变式练习1】A. 图甲中,换用不同种类的纸片做覆杯实验,纸片都不掉落,都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不能反驳小柯的想法,不合题意;B. 图乙中,覆杯实验中将杯口朝向不同方向,纸片均不掉落,可证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能反驳小柯的想法,不合题意;C. 图丙中,将一张湿纸覆盖在空杯子的杯口,倒转杯子纸片不掉落,可证明大气存在向上的压强,不能反驳小柯的想法,不合题意;D. 图丁中,在密闭钟罩内做覆杯实验,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纸片掉落,说明没有空气时,没有了气压,也就无法托住水和纸片,这说明实验中纸片不掉落是因为受到大气压的作用,而不是纸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可反驳小柯的想法,符合题意. 答案:D【例2】D【变式练习2】A【例3】解析:当阀门K关闭时,蓄水箱内的水是静止的,且M、N所处深度相同,所以这时M、N两点的压强相等,p M=p N,A错误,B错误;当阀门K打开时,M处横截面积大,N处横截面积小,所以M处水流速度小压强大,N 处水流速度大压强小,p M′>p N′,C错误,D 正确.答案: D【变式练习3】A【例4】A。
(名师整理)最新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压强》精品教案

压强复习教案一、学习目标:1. 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 掌握压强的概念和意义。
3. 知道压强的公式,会利用公式计算压强。
二、重点、难点:重点: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压强的计算难点:压强的计算三、考点分析:知识点考纲要求题型分值[]压力了解填空、选择题1—3分压强的概念综合运用实验探究题3-6分填空、选择、计3-6分压强的计算理解算题增大或减小压了解填空、选择题1-3分强的方法知识梳理蝉可以把口器插入树皮,吸吮树汁。
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被称为沙漠之舟。
1. 压力①压力的概念: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方向是怎样的?②压力与重力的关系是怎样的?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有关。
2. 压强①压力的作用效果用来表示。
②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叫压强。
③压强的计算:压强=P=。
④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用字母:表示。
1 =1N/m2⑤物理意义:1帕表示1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3. 减小压强或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强:答案:1. ①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②压力与重力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才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③压力大小 受力面积 2. ①压强 ②压力③压强的计算:SF P ==受力面积压力压强 ④ Pa 1Pa =1N/m 23. F 不变,增大S F 不变,减小S ①减小压强 S 不变,减小F ②增大压强 S 不变,增大F 减小F ,增大S 增大F ,减小S经典例题知识点一:压力例1:一个物体重为G牛顿,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桌子受到的压力F_______________G。
若把这个物体放在斜面上,斜面受到的压力F_______________G。
(填“>”、“=”或“<”)【解析】如图所示F为压力,G为重力,很明显左图中F与G 相同,右图中F与G不同。
(补充:斜面越陡,斜面所受到的压力越小)本题主要考查压力与重力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对压力概念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4:处理例3、4变式练习3.
【例3】解析:当阀门K关闭时,蓄水箱内的水是静止的,且M、N所处深度相同,所以这时M、N两点的压强相等,pM=pN,A错误,B错误;当阀门K打开时,M处横截 面积大,N处横截面积小,所以M处水 流速度小压强大,N处水流速度大压强小,pM′>pN′,C错误,D正确.
小结:空气象液体一样有质量,受到重力作用,因此产生了压强.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问题2:托 里拆利实验对玻璃管的选取有何要求?在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管倾斜,上提或下压玻璃管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
小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是大气压强等于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实验所用的玻璃管需一端开口一端封闭,长度大于76cm。在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管倾斜,上提或下压玻璃管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只与管内水银的竖直高度有关.
可用练习或提问的方式梳理基础知识,也可边板书边梳理.
展示交流
考点1:大气压强
命题点:(1)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例;(2)大气压强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这一考点主要在选 择题、填空题考查,重在考查大气压强的作用,利用大气压强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以及大气压强相关的实验。
问题1:大气压强是怎么产生的?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什么?
答案:D
【变式练习3】A
【例4】A
教师利用动画展示托里拆利实验过程并提出问题;学生观察实验过程,然后查阅课本,小组 交流和讨论,归纳出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顾.教师举例:高山反应,人体呼吸过程,并归纳总结.
教师举例讲解,蒸馒头时应当怎样控制炉火的火焰更合理,学生通过实例学习沸点的知识并拓展到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问题3:水的沸点与气压有什么关系?大气压与体积有关系吗?
小结: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体积增大,气压减少;体积减小,气压增大.
问题4:处理例1、2变式练习1、2.
【 例1】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真空,故A错误;玻璃管内水银柱不会落下是靠大气压支持,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B、C正确;实验时,玻璃管如果倾斜会使长度增加,但高度不变,不影响实验测量结果,故D正确.答案:A
【例2】D
【变式练习2】A
考点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命题点:(1)流 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应用.
这一考点主要在选择题、填空题呈现,重在考查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问题1:火车站站台上都设有安全线,火车进站时,人若越过安全线就会发生危险.请你说明发生危险的原因?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提 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体验成功
“当堂达标题”见学案
教师出示当堂达标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我批改.教师搜集学生做题信息,查漏补缺.
作业设计
教后反思
专题六:第3课时压强(3)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考试内容与要求)
1.知道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能举例说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气压强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2.知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认识到物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运用,增强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课堂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熟悉大气压强在现代技术、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重点
大气压强和流体压强知识体系的形成、应用能力的提高.
难点
灵活应用所学大气压强和流体压强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教学环节安排 】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知识再现
“考点知识梳理”见学案(答案见课件或学案后)
【变式练习1】A.图甲中,换用不同种类的纸片做覆杯实验,纸片都不掉落,都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不能反驳小柯的想法,不合题意;B.图乙中,覆杯实验中将杯口朝向不同方向,纸片均不掉落,可证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能反驳小柯的想法,不合题意;C.图丙中,将一张湿纸覆盖在空杯子的杯口,倒转杯子纸片不掉落,可证明大气存在向上的 压强,不能反驳小柯的想法,不合题意;D.图丁中,在密闭钟罩内做覆杯实验,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纸片掉落,说明没有空气时,没有了气压,也就无法托住水和纸片,这说明实验中纸片不掉落是因为受到 大气压的作用,而不是纸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可反驳小柯的想法,符合题意.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