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绪论及上古歌谣35页PPT
合集下载
中国上古歌谣课件.ppt

中国古人祭天
4、战争
• 《周易》中《中孚·六三》: “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描写战争结束胜利归来的情景。战争胜
利以后,有的仍在擂鼓示勇,有的坐卧休 息,有的在哭泣,有的在引吭高歌。 寥寥十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场面。
古代歌谣的形式
• 口头流传 • 集体创作 • 综合表达(歌声、乐器、舞蹈)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
上古歌谣反映
• 上古人民的劳动、情感和崇拜的生活
上古歌谣的内容
• 1、生产劳动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弹歌》
2、婚恋
《候人歌》
候 人 兮 猗 !
• 《吕氏春秋·音初篇》中《候人歌》:
“候人兮猗。”
• 传说大禹治水,久不归,他的妻子于是唱 了这首歌,渴望大禹归来。
反映上古婚姻制度
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周易·屯·六二》
这是一首抢婚的诗,一群男子骑在马上,迂 回绕道而来,原以为是敌寇,等到闯进门来 把姑娘抢走,才知道是为了婚事。
• 《越人歌》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说君兮君不知。 • 《周易》中《归妹·上六》:
“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3、祭祀歌谣
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礼记·郊特牲》
上古歌谣
上古歌谣的保存
• 上古歌谣零散保存在先秦两汉的典籍之中 • 清代沈德潜的《古诗源》,今人逯钦立《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最为详尽。 • 但并不完全可信
上古歌谣的产生
• 劳动的协作 《淮南子之,此举重劝力之 歌也”
• 情感的表达 • 心灵的崇拜
,舞动其容也”
上古歌谣的特点
• 直接表现生活 • 语言简朴 • 节奏流畅
《文学先秦诗歌》PPT课件

自伯之东,首gǎ如o 飞蓬。岂yìn无膏沐?谁適为容! 其雨其xuā雨n ,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mèi。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28 2021/7/10
五、《伯兮》作品赏析
艺术特色:
1、层层递进,表现怨思之深。 2、赋比兼用,曲尽其妙。 3、刚柔并济,富有感染力
29 2021/7/10
和悲剧心态。在这里,不懈的追求精神是可 嘉的,但结果是可悲的,前途是渺茫不确定 的。
22 2021/7/10
二、《蒹葭》作品赏析
艺术表现手法:
1、运用起兴手法,达到情景交融; 2、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3、采用回环、反复或复叠的章法。
23 2021/7/10
三、《关雎》赏析
——《诗经·周南》
《楚辞》是指西汉末年,刘向编定的一部“楚辞”体诗歌集, 用“楚辞”作书名,内收有屈原《离骚》、《天问》、《九 章》、《九歌》等楚辞体作品。
“楚辞”是一种诗体的名称,《楚辞》是一部诗集名称。
楚辞的一些特点:
①语气词语“兮” ②神话色彩
北方:史官文化,重人事,讲求实际。 南方:巫官文化,信鬼神,富于想象。 ③比兴和象征
19 2021/7/10
二、《蒹葭》作品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诗经》的那些艺术表 现手法?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诗中所谓的 “伊人”,你觉得是指什么?
20 2021/7/10
二、《蒹葭》作品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一种强烈的怀人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伊人”
的一种执着的思念和追求; “在水一方” :追寻者——河水——伊人。 1、作为追求对象的“伊人”,可能是恋人、友人,也可能是
17 2021/7/10
一、《诗经》概说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PPT课件

3
第二节 神 话(2学时)
▪ 一、神话的概念。神话是远古人民以其幼 稚的认识能力,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 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 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 它的意蕴。
▪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1.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神话。如
“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 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
▪ (3)《尚书》都是独立成篇的,而且结构都比 较完整,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结构组织意识。
▪ (4)《尚书》语言技巧较之甲骨卜辞和铜器铭 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古奥艰涩之中也体现了一定 的形象性、生动性。
12
▪ 二.《春秋》
▪ 1.《春秋》。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大事纲要式 的编年体断代简史。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修订而成的。记 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它提纲挈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政治、军 事、外交等历史大事,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 部史书。
11
▪ 2.《尚书》的文学价值:
▪ (1)《尚书》以“记言”为主,主要是记载帝 王或大臣的讲话、告诫、誓辞等。其记言多是具 有政治性的言论,主要是说理论事,因而说理论 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奠定了后世论说散文 的基础。
▪ (2)《尚书》的说理、叙事,总体上说比较简 单质实,重在意旨的表达,不尚藻饰。
▪ (2)《尚书》的真伪和今文、古文之别:古文《尚书》。古文《尚 书》是指先秦时期用古文字所写的《尚书》本子,但已全散佚。伪古 文《尚书》。伪古文《尚书》是东晋梅赜所献,其中所增二十五篇即 是。今文《尚书》。今文《尚书》是“秦火”后,由汉初伏生传授, 用隶书写定的。包括虞、夏书各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一般 认为商、周书较可靠;虞、夏书则为春秋战国人所作。
第二节 神 话(2学时)
▪ 一、神话的概念。神话是远古人民以其幼 稚的认识能力,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 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 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 它的意蕴。
▪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1.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神话。如
“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 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
▪ (3)《尚书》都是独立成篇的,而且结构都比 较完整,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结构组织意识。
▪ (4)《尚书》语言技巧较之甲骨卜辞和铜器铭 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古奥艰涩之中也体现了一定 的形象性、生动性。
12
▪ 二.《春秋》
▪ 1.《春秋》。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大事纲要式 的编年体断代简史。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修订而成的。记 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它提纲挈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政治、军 事、外交等历史大事,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 部史书。
11
▪ 2.《尚书》的文学价值:
▪ (1)《尚书》以“记言”为主,主要是记载帝 王或大臣的讲话、告诫、誓辞等。其记言多是具 有政治性的言论,主要是说理论事,因而说理论 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奠定了后世论说散文 的基础。
▪ (2)《尚书》的说理、叙事,总体上说比较简 单质实,重在意旨的表达,不尚藻饰。
▪ (2)《尚书》的真伪和今文、古文之别:古文《尚书》。古文《尚 书》是指先秦时期用古文字所写的《尚书》本子,但已全散佚。伪古 文《尚书》。伪古文《尚书》是东晋梅赜所献,其中所增二十五篇即 是。今文《尚书》。今文《尚书》是“秦火”后,由汉初伏生传授, 用隶书写定的。包括虞、夏书各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一般 认为商、周书较可靠;虞、夏书则为春秋战国人所作。
课件1先秦文学

者认为最初是按音乐标准分的。
• “风”是各地方的曲调,也称“国风”,共160篇,包
• 1、地震、火山、洪水、息壤以堙洪 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帝乃命禹卒 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这则神话歌颂了鲧牺牲自己以治洪水的不屈精神, 他为了治水拯救人类,不惜盗天帝的息壤,他死后仍 不忘治水,以腹生禹,子承父志,前仆后继。天帝对 鲧的惩罚实即自然对鲧“堙”的方法的惩罚。据说禹 治洪水采用“堙”、“疏”并举的方法,治服了洪水。 鲧禹治水过程反映了人们在同自然斗争中,不断总经 验教训,改进方法的历程。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文学
• 第一节 上古歌谣 • 我国最早的文学是上古歌谣。它是与音乐、舞蹈
艺术结合在一起产生的。它是在人们的生产劳动 过程和人际交往情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古人劳 动时为了协调劳动节奏,减轻疲劳,表达美好的 愿望和收获的喜悦而创作了歌谣。上古人类除了 劳动之外,还有人际交往等
• 社会活动,在这些交往中难免有感情的交流和表
• 中国古代神话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
(一)古代神话为后代作家、诗人的文学创作提 供了非常丰富的文学素材和艺术形象。
(二)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女娲、鲧、禹、夸父、 精卫、刑天等形象表现的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 坚定信念,对光明理想的追求和乐观积极的生活 态度所形成的精神力量为后代文学所继承和发扬 (三)古代神话中充满的浪漫奔放的幻想也启发 了后代作家的思维,拓展了他们想象力和表现力 的空间,使他们在创作中突破了时空、物我、生 死、人神的界限,过去未来任意驱遣,咫尺天涯 凭我往来,千变万化随心所欲。
• 2、战争神话
远古的人类在与各种自然环境的斗争中, 适应和利用了自然环境,与自然相处相生, 顽强地生存繁衍壮大起来,但人类的发展 接着又面临着生存空间的狭小、自然资源 的匮乏等问题,因此为了争夺更大更好的 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各氏族部落间常发 生争斗,后发展为大规模的部落间的战争, 人们把带领自己部落取得战争胜利的祖先 加以神化,形成了一些战争神话故事。
• “风”是各地方的曲调,也称“国风”,共160篇,包
• 1、地震、火山、洪水、息壤以堙洪 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帝乃命禹卒 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这则神话歌颂了鲧牺牲自己以治洪水的不屈精神, 他为了治水拯救人类,不惜盗天帝的息壤,他死后仍 不忘治水,以腹生禹,子承父志,前仆后继。天帝对 鲧的惩罚实即自然对鲧“堙”的方法的惩罚。据说禹 治洪水采用“堙”、“疏”并举的方法,治服了洪水。 鲧禹治水过程反映了人们在同自然斗争中,不断总经 验教训,改进方法的历程。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文学
• 第一节 上古歌谣 • 我国最早的文学是上古歌谣。它是与音乐、舞蹈
艺术结合在一起产生的。它是在人们的生产劳动 过程和人际交往情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古人劳 动时为了协调劳动节奏,减轻疲劳,表达美好的 愿望和收获的喜悦而创作了歌谣。上古人类除了 劳动之外,还有人际交往等
• 社会活动,在这些交往中难免有感情的交流和表
• 中国古代神话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
(一)古代神话为后代作家、诗人的文学创作提 供了非常丰富的文学素材和艺术形象。
(二)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女娲、鲧、禹、夸父、 精卫、刑天等形象表现的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 坚定信念,对光明理想的追求和乐观积极的生活 态度所形成的精神力量为后代文学所继承和发扬 (三)古代神话中充满的浪漫奔放的幻想也启发 了后代作家的思维,拓展了他们想象力和表现力 的空间,使他们在创作中突破了时空、物我、生 死、人神的界限,过去未来任意驱遣,咫尺天涯 凭我往来,千变万化随心所欲。
• 2、战争神话
远古的人类在与各种自然环境的斗争中, 适应和利用了自然环境,与自然相处相生, 顽强地生存繁衍壮大起来,但人类的发展 接着又面临着生存空间的狭小、自然资源 的匮乏等问题,因此为了争夺更大更好的 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各氏族部落间常发 生争斗,后发展为大规模的部落间的战争, 人们把带领自己部落取得战争胜利的祖先 加以神化,形成了一些战争神话故事。
先秦文学绪论及上古歌谣

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
• 一、夏商文学 (巫文化) • 1、诗歌 • 《九歌》——民间祭神乐歌 • 《诗经·商颂》(五篇)(草创于商,成于春秋) • 2、散文 • 《尚书》所录《禹贡》和《甘誓》两篇,据说是夏代的遗文。 • 《尚书•商书》中的《盘庚》是可信的殷人作品。
二、 西周春秋文学 (礼乐文化)
• 1、散文 • (1)历史散文:《春秋》、《左传》、《国语》 • (2)诸子散文:《论语》、《墨子》、《老子》 • 2、诗歌——《诗经》 • 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为一种和谐、典雅
的特质,一种婉而多讽的特征。
三、战国文学 (百家争鸣)
• 1、散文 • 诸子散文:《孟子》、《荀子》、《庄子》、
2、成熟的文学作品出现
• 《诗经》中政治叙事诗如大雅的大部分、小雅的 小部分以及颂等;言志抒情诗如小雅的大部分和 国风的全部。这些诗歌或追念先祖,或美刺时政 ,或吟咏性情,奠定了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
• 《楚辞》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 作出琦玮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 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 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经》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 还原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 较客观的批评原则。
知人论世说:
• 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说法:“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 也,是尚友也。”
• 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 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 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 内涵。
《韩非子》 • 历史散文:《战国策》(汉.刘向) • 2、诗歌 • 《楚辞》——《诗经》之后的又一个诗歌高峰
文学史1第一编 先秦文学(PPT)

1、原始诗歌 、 2、《诗经》3、《楚辞》 、 诗经》 、 楚辞》
(二)散文 1、历史散文 2、诸子散文
(三)寓言和神话传说 1、先秦寓言 2、神话传说
第一章 上古文学
第一节
上古歌谣
一、 上古歌谣的内容
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劳动歌谣。 1、劳动歌谣。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弹歌》 2、祭祀歌谣。 祭祀歌谣。 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卜辞通纂》375片)。 卜辞通纂》375片
黄帝
二、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在思想内容方面: 在思想内容方面: 1.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 将人神化, 将人神化 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及民 族性格。 族性格。
二、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艺术方面的特色: 艺术方面的特色: 1.表现出了为人生、 1.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 表现出了为人生 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 的原始艺术精神 创作发生了重大作用。 4.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4.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周南 ·芣苡 芣苡
采采芣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薄言采之。 采采芣 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 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 薄言捋之。 采采芣 薄言袺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 薄言襭 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伐檀》 《魏风·伐檀》 魏风 伐檀
(二)散文 1、历史散文 2、诸子散文
(三)寓言和神话传说 1、先秦寓言 2、神话传说
第一章 上古文学
第一节
上古歌谣
一、 上古歌谣的内容
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劳动歌谣。 1、劳动歌谣。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弹歌》 2、祭祀歌谣。 祭祀歌谣。 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卜辞通纂》375片)。 卜辞通纂》375片
黄帝
二、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在思想内容方面: 在思想内容方面: 1.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 将人神化, 将人神化 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及民 族性格。 族性格。
二、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艺术方面的特色: 艺术方面的特色: 1.表现出了为人生、 1.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 表现出了为人生 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 的原始艺术精神 创作发生了重大作用。 4.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4.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周南 ·芣苡 芣苡
采采芣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薄言采之。 采采芣 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 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 薄言捋之。 采采芣 薄言袺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 薄言襭 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伐檀》 《魏风·伐檀》 魏风 伐檀
《先秦文学概述》PPT课件

东西方神话的不同特点
阿波罗和月桂树
•
相传太阳神阿波罗爱上了一个名叫达芙尼的女神,于是展开了热烈
的追求。但是由于达芙尼最崇敬月亮女神,她愿意一生服侍其左右,而
不谈情爱。骄傲的阿波罗不愿意放弃所爱,不停的追逐达芙尼的身影。
在一次躲避中,达芙尼跑到了尼罗河的岸边,看着身后渐近的阿波罗, 达芙尼请求疼爱她的河神把她变成一株月桂树,永远在月光下守护自己 崇敬的人。河神于是把达芙尼变成了只在月光下开放的月桂树。
阿尔忒弥斯:月神, 三处女神之一,又是狩 猎之神、妇女之神,是 女性纯洁的化身,与阿 波罗是孪生姐弟。
狄俄尼索斯:(罗马又 称巴克斯Bacchus) Dionysus,酒神与狂飮 欢乐之神。
东西方神话的共同特点
• 都表现了早期人类对自然的 崇拜和畏惧。
• 同时又都表现了人们征服自 然的强烈愿望。
先秦历史
• 从远古到三代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元谋人
山顶 洞人
仰韶 文化
母系氏族社会
龙山 文化
父系氏族社会
部落联盟 炎帝、黄帝、
尧、舜、禹
周 1046
商 1600
• 春秋争霸与战国争雄 • 秦帝国的建立和覆灭
夏 2070
一、先秦
• 广义的“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 (从远古到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奴隶社会(夏、商、 西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 内容:
– 英雄神话:《后羿射日》《夸父逐日》 – 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 – 战争神话:共工争帝、黄帝杀蚩尤 – 异人异物神:《山海经》 – 洪水神话:《大禹治水》
(二)上古神话
• 定义:
先秦文学 PPT课件

界的起源、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口
头文学,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
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
日有日神
羲和 常羲 飞廉 共工 祝融 屏翳 女魃
月有月神
风有风神
水有水神
火有火神 雨有雨师 旱有旱神 雷有雷公 电有电母
自 然 界 处 处 有 神
(二)神话的产生 1、对自然界 神秘和敬畏的感情。对一些特殊的灾 害的自然现象和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引起的 惊奇和恐慌。 2、和先民的原始宇宙观和思维观有关。幻想出世 界存在某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膜拜。
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三)图腾歌谣。
《吕氏春秋· 音初》中的《燕燕往飞》:
燕燕往飞。
情况记载较详: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 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谥谥。二女爱而 争博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 北飞,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 实始作为北音。
(四)婚恋歌谣 《候人歌》 候人兮猗( 《吕氏春秋 ·音初篇》)
(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三) 语言简朴、节奏流畅 (四) 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第二节 神话
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及保存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
三、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
四、中国古代神话的散失与演变
五、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及保存 (一)神话的概念
中国上古神话是初民以幻想的形式来解释世
(一)创世神话。
(二)始祖神话。 (三)洪水神话。
(四)战争神话。
(五)英雄神话。
(六)传奇神话
(一)创世神话
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 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 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 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 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 古极长。故天去地九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