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发展概况 PPT
合集下载
梳理古代文学发展脉络(从先秦到明清)ppt课件

•战争神话: 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 手法、欣赏效果等 2.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题材源泉, 如《西游记》、《楚辞》、《封神演义 》
记载神话的典籍有:
《山海经》: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 我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典籍
《庄子》:浑沌开窍、运斤成风 《准南子》:仓颉造字、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 山
• 一、类于《诗经》而有所改造的样式 • 二、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
式
• 1.诗风想象丰富,铺排夸饰,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 2.体式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
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 3.多用楚语楚声,"兮"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 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楚辞》
• 《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简史
中国文学的演进与分期
• 古代文学:先秦时期——1919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广义)
•
先秦时期——1840年(狭义)
• 说明:1840年——1919年为近代文学
• 现代文学:1919年——1949年
• 当代文学:1949年——今
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东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西晋、东晋)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计 十六篇,定名为《楚辞》。
• 分别是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卜居 》《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 《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这个十七 篇的篇章结构,遂成为后世通行本。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 手法、欣赏效果等 2.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题材源泉, 如《西游记》、《楚辞》、《封神演义 》
记载神话的典籍有:
《山海经》: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 我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典籍
《庄子》:浑沌开窍、运斤成风 《准南子》:仓颉造字、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 山
• 一、类于《诗经》而有所改造的样式 • 二、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
式
• 1.诗风想象丰富,铺排夸饰,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 2.体式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
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 3.多用楚语楚声,"兮"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 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楚辞》
• 《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简史
中国文学的演进与分期
• 古代文学:先秦时期——1919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广义)
•
先秦时期——1840年(狭义)
• 说明:1840年——1919年为近代文学
• 现代文学:1919年——1949年
• 当代文学:1949年——今
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东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西晋、东晋)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计 十六篇,定名为《楚辞》。
• 分别是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卜居 》《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 《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这个十七 篇的篇章结构,遂成为后世通行本。
11先秦文学概述与传统精品PPT课件

(三)放言无惮
鲁迅《摩罗诗力说》称屈原《离骚》、《天问》,能 够“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
《诗经》有许多直言不不讳的作品。
诸子著书立言,更是放惮直言,无所顾忌:孟子斥责 暴君为“残贼之人”,庄子讥刺诸侯为“窃国”之 盗。
战国时代,言论比较自由,作家往往自然直率、畅所 欲言。这是先秦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中国文 学的一个优良传统。
❖ 彝器铭文,是刻在盛酒的器具或祭器上的文字,在 传世的数千件商代和周初的有铭彝器中,保留了较 早的史家记事文字,这些铭文可以说是史家散文的 源头。
❖ 四、诗歌和散文是先秦文学作品的主要样式。
❖ 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 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 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 诗歌主要包括《诗经》和以屈原作品为代表 的《楚辞》。
❖ 散文主要包括史家之文和诸子之文。史家之 文主要有《尚书》、《左传》、《国语》、 《战国策》;诸子之文主要有《论语》、 《墨子》、《老子》、《孟子》、《庄子》、 《荀子》、《韩非子》等,先秦散文都是不 同体裁的实用文,但由于其中一部分写得相 当活泼很有文采,所以被后世当作文学作品 传播。
❖ 二、神话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及社会的理解与想象的故 事,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 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 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 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创世纪神话:盘古开天辟地
创世纪神话:盘古开天辟地
❖ 三、殷商甲骨卜辞、《易经》卦、爻辞和商 周彝器铭文,是书面文学萌芽时期代表作品。
❖ 甲骨卜辞 我国现存最古可识并用于文献记录的是 三千多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它是刻在龟甲和兽 骨上的占卜记录,其中也有少量记事文字。殷人迷 信鬼神,凡事占卜。占卜涉及狩猎、农业、祭祀和 战争等。卜辞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散文片段。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PPT课件

3
第二节 神 话(2学时)
▪ 一、神话的概念。神话是远古人民以其幼 稚的认识能力,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 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 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 它的意蕴。
▪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1.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神话。如
“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 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
▪ (3)《尚书》都是独立成篇的,而且结构都比 较完整,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结构组织意识。
▪ (4)《尚书》语言技巧较之甲骨卜辞和铜器铭 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古奥艰涩之中也体现了一定 的形象性、生动性。
12
▪ 二.《春秋》
▪ 1.《春秋》。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大事纲要式 的编年体断代简史。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修订而成的。记 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它提纲挈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政治、军 事、外交等历史大事,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 部史书。
11
▪ 2.《尚书》的文学价值:
▪ (1)《尚书》以“记言”为主,主要是记载帝 王或大臣的讲话、告诫、誓辞等。其记言多是具 有政治性的言论,主要是说理论事,因而说理论 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奠定了后世论说散文 的基础。
▪ (2)《尚书》的说理、叙事,总体上说比较简 单质实,重在意旨的表达,不尚藻饰。
▪ (2)《尚书》的真伪和今文、古文之别:古文《尚书》。古文《尚 书》是指先秦时期用古文字所写的《尚书》本子,但已全散佚。伪古 文《尚书》。伪古文《尚书》是东晋梅赜所献,其中所增二十五篇即 是。今文《尚书》。今文《尚书》是“秦火”后,由汉初伏生传授, 用隶书写定的。包括虞、夏书各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一般 认为商、周书较可靠;虞、夏书则为春秋战国人所作。
第二节 神 话(2学时)
▪ 一、神话的概念。神话是远古人民以其幼 稚的认识能力,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 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 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 它的意蕴。
▪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1.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神话。如
“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 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
▪ (3)《尚书》都是独立成篇的,而且结构都比 较完整,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结构组织意识。
▪ (4)《尚书》语言技巧较之甲骨卜辞和铜器铭 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古奥艰涩之中也体现了一定 的形象性、生动性。
12
▪ 二.《春秋》
▪ 1.《春秋》。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大事纲要式 的编年体断代简史。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修订而成的。记 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它提纲挈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政治、军 事、外交等历史大事,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 部史书。
11
▪ 2.《尚书》的文学价值:
▪ (1)《尚书》以“记言”为主,主要是记载帝 王或大臣的讲话、告诫、誓辞等。其记言多是具 有政治性的言论,主要是说理论事,因而说理论 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奠定了后世论说散文 的基础。
▪ (2)《尚书》的说理、叙事,总体上说比较简 单质实,重在意旨的表达,不尚藻饰。
▪ (2)《尚书》的真伪和今文、古文之别:古文《尚书》。古文《尚 书》是指先秦时期用古文字所写的《尚书》本子,但已全散佚。伪古 文《尚书》。伪古文《尚书》是东晋梅赜所献,其中所增二十五篇即 是。今文《尚书》。今文《尚书》是“秦火”后,由汉初伏生传授, 用隶书写定的。包括虞、夏书各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一般 认为商、周书较可靠;虞、夏书则为春秋战国人所作。
文学史1第一编 先秦文学(PPT)

1、原始诗歌 、 2、《诗经》3、《楚辞》 、 诗经》 、 楚辞》
(二)散文 1、历史散文 2、诸子散文
(三)寓言和神话传说 1、先秦寓言 2、神话传说
第一章 上古文学
第一节
上古歌谣
一、 上古歌谣的内容
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劳动歌谣。 1、劳动歌谣。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弹歌》 2、祭祀歌谣。 祭祀歌谣。 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卜辞通纂》375片)。 卜辞通纂》375片
黄帝
二、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在思想内容方面: 在思想内容方面: 1.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 将人神化, 将人神化 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及民 族性格。 族性格。
二、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艺术方面的特色: 艺术方面的特色: 1.表现出了为人生、 1.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 表现出了为人生 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 的原始艺术精神 创作发生了重大作用。 4.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4.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周南 ·芣苡 芣苡
采采芣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薄言采之。 采采芣 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 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 薄言捋之。 采采芣 薄言袺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 薄言襭 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伐檀》 《魏风·伐檀》 魏风 伐檀
(二)散文 1、历史散文 2、诸子散文
(三)寓言和神话传说 1、先秦寓言 2、神话传说
第一章 上古文学
第一节
上古歌谣
一、 上古歌谣的内容
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劳动歌谣。 1、劳动歌谣。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弹歌》 2、祭祀歌谣。 祭祀歌谣。 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卜辞通纂》375片)。 卜辞通纂》375片
黄帝
二、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在思想内容方面: 在思想内容方面: 1.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 将人神化, 将人神化 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及民 族性格。 族性格。
二、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艺术方面的特色: 艺术方面的特色: 1.表现出了为人生、 1.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 表现出了为人生 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 的原始艺术精神 创作发生了重大作用。 4.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4.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周南 ·芣苡 芣苡
采采芣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薄言采之。 采采芣 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 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 薄言捋之。 采采芣 薄言袺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 薄言襭 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伐檀》 《魏风·伐檀》 魏风 伐檀
先秦文学发展概况(课堂PPT)

14
春秋战国散文分为两大类:一是历史散文, 由各诸候国史官记录整理,主要记载各国政治、 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事件以及统治者和策士的 言论,代表作有《左传》、《国语》、《战国 策》等。二是诸子散文,是各学派阐述各自观 点和主张的论说文,代表有《论语》、《孟 子》、《荀子》、《老子》、《墨子》、《庄 子》、《韩非子》等。
1)政治思想:敬德、保民,分封天下。
2)文化典籍:《周易》、 《尚书》 、 《春秋》 、 《诗经》
①《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传》 是一组从不同角度来解释《易经》文义,阐发 《易》理的专题论文。
8
②《春秋》和《尚书》 《汉书·艺文志》曰:“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 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左史记言,右史记 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 之。”
《尚书》的特点——“周诰(gào)殷盘,佶屈聱牙” (韩愈《进学解》)。
10
II. 《春秋》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以鲁国十
二公为序,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 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记载了二百四 十二年间的历史。
11
所谓春秋“是取春秋代序为一年之意”,古以《春秋》 为纪年史的名称。当时有《周春秋》、《燕春秋》、 《宋春秋》、《齐春秋》等“百国春秋”,后来仅存 《鲁春秋》。我们现在所说的《春秋》即是《鲁春秋》。
3) 易卦爻辞:《易经》
《易经》,大约出现于殷、周之际的一部占筮书,由六
十四卦卦象和卦下所系缀的卦辞、爻辞组成,是古代人
在观察自然现象与社会人事变化的基础上所总结出来的
一部规范人们行动的书,包含了某种生活经验和哲理。
例:“履霜,坚冰至”、“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
进”。
7
春秋战国散文分为两大类:一是历史散文, 由各诸候国史官记录整理,主要记载各国政治、 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事件以及统治者和策士的 言论,代表作有《左传》、《国语》、《战国 策》等。二是诸子散文,是各学派阐述各自观 点和主张的论说文,代表有《论语》、《孟 子》、《荀子》、《老子》、《墨子》、《庄 子》、《韩非子》等。
1)政治思想:敬德、保民,分封天下。
2)文化典籍:《周易》、 《尚书》 、 《春秋》 、 《诗经》
①《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传》 是一组从不同角度来解释《易经》文义,阐发 《易》理的专题论文。
8
②《春秋》和《尚书》 《汉书·艺文志》曰:“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 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左史记言,右史记 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 之。”
《尚书》的特点——“周诰(gào)殷盘,佶屈聱牙” (韩愈《进学解》)。
10
II. 《春秋》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以鲁国十
二公为序,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 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记载了二百四 十二年间的历史。
11
所谓春秋“是取春秋代序为一年之意”,古以《春秋》 为纪年史的名称。当时有《周春秋》、《燕春秋》、 《宋春秋》、《齐春秋》等“百国春秋”,后来仅存 《鲁春秋》。我们现在所说的《春秋》即是《鲁春秋》。
3) 易卦爻辞:《易经》
《易经》,大约出现于殷、周之际的一部占筮书,由六
十四卦卦象和卦下所系缀的卦辞、爻辞组成,是古代人
在观察自然现象与社会人事变化的基础上所总结出来的
一部规范人们行动的书,包含了某种生活经验和哲理。
例:“履霜,坚冰至”、“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
进”。
7
《先秦文学概述》PPT课件

东西方神话的不同特点
阿波罗和月桂树
•
相传太阳神阿波罗爱上了一个名叫达芙尼的女神,于是展开了热烈
的追求。但是由于达芙尼最崇敬月亮女神,她愿意一生服侍其左右,而
不谈情爱。骄傲的阿波罗不愿意放弃所爱,不停的追逐达芙尼的身影。
在一次躲避中,达芙尼跑到了尼罗河的岸边,看着身后渐近的阿波罗, 达芙尼请求疼爱她的河神把她变成一株月桂树,永远在月光下守护自己 崇敬的人。河神于是把达芙尼变成了只在月光下开放的月桂树。
阿尔忒弥斯:月神, 三处女神之一,又是狩 猎之神、妇女之神,是 女性纯洁的化身,与阿 波罗是孪生姐弟。
狄俄尼索斯:(罗马又 称巴克斯Bacchus) Dionysus,酒神与狂飮 欢乐之神。
东西方神话的共同特点
• 都表现了早期人类对自然的 崇拜和畏惧。
• 同时又都表现了人们征服自 然的强烈愿望。
先秦历史
• 从远古到三代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元谋人
山顶 洞人
仰韶 文化
母系氏族社会
龙山 文化
父系氏族社会
部落联盟 炎帝、黄帝、
尧、舜、禹
周 1046
商 1600
• 春秋争霸与战国争雄 • 秦帝国的建立和覆灭
夏 2070
一、先秦
• 广义的“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 (从远古到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奴隶社会(夏、商、 西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 内容:
– 英雄神话:《后羿射日》《夸父逐日》 – 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 – 战争神话:共工争帝、黄帝杀蚩尤 – 异人异物神:《山海经》 – 洪水神话:《大禹治水》
(二)上古神话
• 定义:
先秦文学 PPT课件

界的起源、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口
头文学,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
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
日有日神
羲和 常羲 飞廉 共工 祝融 屏翳 女魃
月有月神
风有风神
水有水神
火有火神 雨有雨师 旱有旱神 雷有雷公 电有电母
自 然 界 处 处 有 神
(二)神话的产生 1、对自然界 神秘和敬畏的感情。对一些特殊的灾 害的自然现象和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引起的 惊奇和恐慌。 2、和先民的原始宇宙观和思维观有关。幻想出世 界存在某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膜拜。
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三)图腾歌谣。
《吕氏春秋· 音初》中的《燕燕往飞》:
燕燕往飞。
情况记载较详: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 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谥谥。二女爱而 争博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 北飞,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 实始作为北音。
(四)婚恋歌谣 《候人歌》 候人兮猗( 《吕氏春秋 ·音初篇》)
(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三) 语言简朴、节奏流畅 (四) 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第二节 神话
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及保存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
三、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
四、中国古代神话的散失与演变
五、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及保存 (一)神话的概念
中国上古神话是初民以幻想的形式来解释世
(一)创世神话。
(二)始祖神话。 (三)洪水神话。
(四)战争神话。
(五)英雄神话。
(六)传奇神话
(一)创世神话
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 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 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 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 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 古极长。故天去地九百里。
《先秦文学》课件

汉赋的发展与演变
汉赋的发展
汉赋是在楚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文体 ,其特点是篇幅较长、气势磅礴、辞藻华丽 。汉赋的发展经历了初期、中期和晚期三个 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汉赋的演变
汉赋在演变过程中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逐渐从抒发个人情感转向歌功颂德、讽谏时 政等主题。同时,汉赋在形式上也发生了变
05
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诸子散文是先秦时期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详细描述
诸子散文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思想家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而创作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 具有思想性强、文笔优美、语言精练、逻辑严密等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性诸子散文举例
总结词
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诸子散文作品。
VS
详细描述
例如,《论语》、《孟子》、《墨子》、 《庄子》等,这些作品都是中国古代文学 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 思想价值。
诸子散文的文化影响
总结词
分析诸子散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详细描述
诸子散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 不仅代表了当时各个学派的思想成果,而且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观念。例如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观念,至今仍然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同时,诸子
化,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格式和规范。
楚辞与汉赋的艺术成就
要点一
楚辞的艺术成就
楚辞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独特的诗歌形式和表 现手法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楚辞 的文学价值也得到了后世文学家和读者的广泛认可。
要点二
汉赋的艺术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文学发展概况
一、中国文学史阶段划分 中国古代文学以传统历史分类法分为 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 学、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 明代文学、清代文学及现代文学 。
二、先秦文学
秦代以前的文学,我们统称为“先秦文学”。
这一时期包括:夏以前的原始社会(公元前 21 世纪 前)、夏[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1066)]、商 (公元前 16 世纪至公元前 11 世纪)、周 { 西周 [ 公元前 1066 年至公元前 771 年 ] 、东周 [ 公元前 770 年至公元前 256 年(春秋(公元前 770 年至公元前 476 年)、战国 (公元前 475年至公元前 221年)) ]}、秦(公元前 221 年至公元前206年)。
I. 《尚书》
“尚书”即上古之书的意思。它是我国古老的一部 历史文献总集,包括虞书(舜)、夏书、商书、周 书四部分。《虞书》和《夏书》非虞夏时的所作, 而是后世儒家根据古代传闻编写的假托之书。可信 的只有《商书》和《周书》。从性质上说,《尚书》 中的文章都是些官方文告,从体裁上说有记言文, 也有记事文、论说文。 《尚书》的特点——“周诰(gà o)殷盘,佶屈聱牙” (韩愈《进学解》)。
2)文化典籍:《周易》、 《尚书》 、 《春秋》 、 《诗经》 ①《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传》 是一组从不同角度来解释《易经》文义,阐发 《易》理的专题论文。
②《春秋》和《尚书》
《汉书 · 艺文志》曰: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 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左史记言,右史记 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 之。”
这一时期的文学:包括古代神话、夏商文学、 西周文学、春秋战国文学、秦代文学。
神话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凡是伟大的文明都有伟大 的神话
西方:古希腊神话、圣经
东方:印度神话、中国神话
中国神话非常丰富,主要保存在《庄子》、 《楚辞》、《山海经》、《淮南子》等作 品中。
1. 夏文化:少量的上古歌谣,传说产生于夏代,但不可 靠。 2. 商文化:
1) 文字的产生:甲骨文
许慎《说文解字· 叙》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鳜 (guì)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
2) 音乐的繁荣:晨露、九招、桑林等歌舞。
《吕氏春秋· 古乐》载:“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 溪谷之音以歌。”
《呂氏春秋.古樂》﹕帝舜乃令質(夔)修《九招》、《六列》、 《六英》,以明帝德。於是命顥陶作《夏籥》九成,以昭其 功。湯乃命伊尹作《大濩》,(一名<桑林>)歌《晨露》,修 《九招》、《六列》、(《六英》),以見其善。
春秋笔法——一字褒贬,微言大义
“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据《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解释,“克” 意思是“能”,即能杀也。为什么不言杀而言 “克”,是“见段之有徒众也”,更“大郑伯之 恶也”,即“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为什么称 “段”而不称“弟”。“贬之也”。 ③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战国后期楚国的一种新诗体,体 现了较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最主要的代 表作家是屈原。
主要作品:《离骚》、《九章》、《九歌》、《天问》
秦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 制帝国。由于秦始皇实行专制统治,又焚 书坑儒,文学成就不高,值得一提的是吕 不韦及其门客所著的《吕氏春秋》,内容 兼有儒墨道法农诸家学说,所以《汉书· 艺 文志》把它列为”杂家“。秦代唯一的散 文家是李斯,代表作是《谏逐客书》。
II. 《春秋》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以鲁国十 二公为序,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 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记载了二百四 十二年间的历史。
所谓春秋“是取春秋代序为一年之意”,古以《春秋》 为纪年史的名称。当时有《周春秋》、《燕春秋》、 《宋春秋》、《齐春秋》等“百国春秋”,后来仅存 《鲁春秋》。我们现在所说的《春秋》即是《鲁春秋》。 《春秋》记事结构是纲目式(新闻标题式)的,文 句极简短 。 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一、春秋战国四大思想流派 创始人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孔子 墨子 老子 韩非子
思想核心
“仁爱” “兼爱”“非攻” “无为” “法”“术”“势”
论著
《论语》 《墨子》 《道德经》 《韩非子》
五、诸子散文的文学发展脉络
1. 第一阶段:春秋战国之交——《论语》《墨子》— —语录体散文; 2. 第二阶段:战国中期——《孟子》《庄子》—— 对话式论辩散文向专题式议论发展 3. 第三阶段: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 —— 专题论文
你所知道的《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 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大约 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
《诗经》依据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诗经》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 《诗经》最典型的篇章结构是重章叠句、回环复沓。 《诗经》的主要思想内容是表达了百姓的生活 现状、生活愿望。
东周:公元前期年周平王东迁,到公元前249年 周朝灭亡,历史上称为东周,中间包括春秋和战 国两个时期。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时期,社 会急剧动荡,各诸候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 面斗争复杂,促使各阶级、各阶层为了各自的利 益,提出各式各样的政治主张,出现了“百家争 鸣”的局面。
春秋战国散文分为两大类:一是历史散文, 由各诸候国史官记录整理,主要记载各国政治、 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事件以及统治者和策士的 言论,代表作有《左传》、《国语》、《战国 策》等。二是诸子散文,是各学派阐述各自观 点和主张的论说文,代表有《论语》、《孟 子》、《荀子》、《老子》、《墨子》、《庄 子》、《韩非子》等。
3) 易卦爻辞:《易经》 《易经》,大约出现于殷、周之际的一部占筮书,由六 十四卦卦象和卦下所系缀的卦辞、爻辞组成,是古代人 在观察自然现象与社会人事变化的基础上所总结出来的 一部规范人们行动的书,包含了某种生活经验和哲理。 例:“履霜,坚冰至”、“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 进”。
西周: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灭商至公元前770年周平 王东迁为止。 1)政治思想:敬德、保民,分封天下。
一、中国文学史阶段划分 中国古代文学以传统历史分类法分为 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 学、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 明代文学、清代文学及现代文学 。
二、先秦文学
秦代以前的文学,我们统称为“先秦文学”。
这一时期包括:夏以前的原始社会(公元前 21 世纪 前)、夏[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1066)]、商 (公元前 16 世纪至公元前 11 世纪)、周 { 西周 [ 公元前 1066 年至公元前 771 年 ] 、东周 [ 公元前 770 年至公元前 256 年(春秋(公元前 770 年至公元前 476 年)、战国 (公元前 475年至公元前 221年)) ]}、秦(公元前 221 年至公元前206年)。
I. 《尚书》
“尚书”即上古之书的意思。它是我国古老的一部 历史文献总集,包括虞书(舜)、夏书、商书、周 书四部分。《虞书》和《夏书》非虞夏时的所作, 而是后世儒家根据古代传闻编写的假托之书。可信 的只有《商书》和《周书》。从性质上说,《尚书》 中的文章都是些官方文告,从体裁上说有记言文, 也有记事文、论说文。 《尚书》的特点——“周诰(gà o)殷盘,佶屈聱牙” (韩愈《进学解》)。
2)文化典籍:《周易》、 《尚书》 、 《春秋》 、 《诗经》 ①《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传》 是一组从不同角度来解释《易经》文义,阐发 《易》理的专题论文。
②《春秋》和《尚书》
《汉书 · 艺文志》曰: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 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左史记言,右史记 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 之。”
这一时期的文学:包括古代神话、夏商文学、 西周文学、春秋战国文学、秦代文学。
神话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凡是伟大的文明都有伟大 的神话
西方:古希腊神话、圣经
东方:印度神话、中国神话
中国神话非常丰富,主要保存在《庄子》、 《楚辞》、《山海经》、《淮南子》等作 品中。
1. 夏文化:少量的上古歌谣,传说产生于夏代,但不可 靠。 2. 商文化:
1) 文字的产生:甲骨文
许慎《说文解字· 叙》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鳜 (guì)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
2) 音乐的繁荣:晨露、九招、桑林等歌舞。
《吕氏春秋· 古乐》载:“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 溪谷之音以歌。”
《呂氏春秋.古樂》﹕帝舜乃令質(夔)修《九招》、《六列》、 《六英》,以明帝德。於是命顥陶作《夏籥》九成,以昭其 功。湯乃命伊尹作《大濩》,(一名<桑林>)歌《晨露》,修 《九招》、《六列》、(《六英》),以見其善。
春秋笔法——一字褒贬,微言大义
“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据《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解释,“克” 意思是“能”,即能杀也。为什么不言杀而言 “克”,是“见段之有徒众也”,更“大郑伯之 恶也”,即“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为什么称 “段”而不称“弟”。“贬之也”。 ③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战国后期楚国的一种新诗体,体 现了较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最主要的代 表作家是屈原。
主要作品:《离骚》、《九章》、《九歌》、《天问》
秦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 制帝国。由于秦始皇实行专制统治,又焚 书坑儒,文学成就不高,值得一提的是吕 不韦及其门客所著的《吕氏春秋》,内容 兼有儒墨道法农诸家学说,所以《汉书· 艺 文志》把它列为”杂家“。秦代唯一的散 文家是李斯,代表作是《谏逐客书》。
II. 《春秋》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以鲁国十 二公为序,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 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记载了二百四 十二年间的历史。
所谓春秋“是取春秋代序为一年之意”,古以《春秋》 为纪年史的名称。当时有《周春秋》、《燕春秋》、 《宋春秋》、《齐春秋》等“百国春秋”,后来仅存 《鲁春秋》。我们现在所说的《春秋》即是《鲁春秋》。 《春秋》记事结构是纲目式(新闻标题式)的,文 句极简短 。 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一、春秋战国四大思想流派 创始人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孔子 墨子 老子 韩非子
思想核心
“仁爱” “兼爱”“非攻” “无为” “法”“术”“势”
论著
《论语》 《墨子》 《道德经》 《韩非子》
五、诸子散文的文学发展脉络
1. 第一阶段:春秋战国之交——《论语》《墨子》— —语录体散文; 2. 第二阶段:战国中期——《孟子》《庄子》—— 对话式论辩散文向专题式议论发展 3. 第三阶段: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 —— 专题论文
你所知道的《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 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大约 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
《诗经》依据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诗经》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 《诗经》最典型的篇章结构是重章叠句、回环复沓。 《诗经》的主要思想内容是表达了百姓的生活 现状、生活愿望。
东周:公元前期年周平王东迁,到公元前249年 周朝灭亡,历史上称为东周,中间包括春秋和战 国两个时期。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时期,社 会急剧动荡,各诸候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 面斗争复杂,促使各阶级、各阶层为了各自的利 益,提出各式各样的政治主张,出现了“百家争 鸣”的局面。
春秋战国散文分为两大类:一是历史散文, 由各诸候国史官记录整理,主要记载各国政治、 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事件以及统治者和策士的 言论,代表作有《左传》、《国语》、《战国 策》等。二是诸子散文,是各学派阐述各自观 点和主张的论说文,代表有《论语》、《孟 子》、《荀子》、《老子》、《墨子》、《庄 子》、《韩非子》等。
3) 易卦爻辞:《易经》 《易经》,大约出现于殷、周之际的一部占筮书,由六 十四卦卦象和卦下所系缀的卦辞、爻辞组成,是古代人 在观察自然现象与社会人事变化的基础上所总结出来的 一部规范人们行动的书,包含了某种生活经验和哲理。 例:“履霜,坚冰至”、“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 进”。
西周: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灭商至公元前770年周平 王东迁为止。 1)政治思想:敬德、保民,分封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