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出版社研究
出版工作调研报告

出版工作调研报告调研对象:我进行了一项关于出版工作的调研,主要针对出版业从业人员和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对他们的工作环境、职责、挑战和发展机会进行了深入了解。
调研方法:1.面谈我与十位从业人员进行了面谈,询问了他们的职务、岗位要求、工作内容以及对未来行业发展的看法。
面谈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询问了各个部门的工作特点和面临的困难。
2.问卷调查我通过在线问卷的形式,向50位出版业从业人员和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发放了问卷调查。
问卷包括了对工作环境、职责、挑战以及个人发展机会的评估。
调研结果:根据面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工作环境出版工作的工作环境除了办公室外,还涉及到图书馆、实地采访等外出活动。
从业人员表示,由于追求精确和全面性,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查阅和整理资料上。
2.职责出版工作的职责包括原稿审读、编辑、排版、印刷监管等方面。
编辑是出版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职责,需要及时反馈作者或相关人员。
再次,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也是工作的重要一环。
3.挑战调研结果表明,出版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新媒体的冲击。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崛起对传统纸质出版提出了很大的压力。
此外,编辑要求高、工作周期长、时间紧迫也是出版工作的挑战之一。
4.发展机会调研结果显示,从业人员普遍认为出版业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数字出版领域。
虽然面临一些困难和压力,但对于有专业素养和经验的从业人员来说,个人发展机会仍然存在。
综上所述,出版工作虽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从业人员普遍认为行业仍然有发展空间。
随着数字出版的兴起,从业人员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适应行业的变革并不断学习。
此外,加强与其他行业的互动,寻求新的合作机会也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图书出版调研报告

图书出版调研报告根据图书市场的需求和现状,进行了一次图书出版调研。
通过对读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市场观察,我们了解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首先,读者对图书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读者对于不同类型的图书有着不同的需求。
大部分读者对文学、历史、社科类图书的需求较高,同时也有一部分读者对自助、科幻、推理、心理等类型的图书有着较高的兴趣。
因此,在图书出版上,应根据读者的需求,合理调整图书的种类和数量。
其次,移动互联网对图书出版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习惯使用电子设备阅读图书。
根据统计数据,电子图书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正不断增长。
因此,出版商应该加大对电子图书的开发和推广力度,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再次,图书市场竞争激烈,图书销售策略需要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图书市场愈发竞争激烈。
为了脱颖而出,出版社需要创新销售策略。
通过与书店合作,开展图书推广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增加图书曝光度和用户粘性;设计个性化、精美的图书封面和装帧等。
最后,图书质量是决定读者购买意愿和持续关注的重要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大部分读者对图书的内容、大纲和编辑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
因此,图书出版应加强内部质量管理,提高图书的编辑、校对和装订水平,确保图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图书出版行业面临着多样化需求、移动互联网影响、激烈竞争和质量要求提升等挑战。
出版社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读者需求,开发适合的图书内容;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电子图书服务;创新销售策略,增加图书销售量;提高图书质量,提升读者满意度。
通过不断调整和创新,出版社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书籍出版专题报告

书籍出版专题报告
一、书籍出版流程中,哪个环节负责审核稿件内容,确保其符合出版要求?
A. 编辑部门
B. 发行部门
C. 设计部门
D. 印刷部门(答案:A)
二、在选择出版书籍时,出版社通常会优先考虑哪种类型的作品?
A. 已过时且销量不佳的题材
B. 市场热门且具有创新性的题材
C. 未经市场验证的新人作品
D. 内容重复且缺乏新意的作品(答案:B)
三、书籍的版权保护期限一般是多久?
A. 10年
B. 作者终生及死后50年
C. 无限期
D. 出版社决定(答案:B)
四、下列哪项不属于书籍出版前的市场调研内容?
A. 目标读者群体分析
B. 竞争对手书籍分析
C. 书籍装帧设计偏好
D. 作者个人喜好调查(答案:D)
五、电子书与纸质书在出版过程中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哪个方面?
A. 内容编辑与校对
B. 排版与格式设置
C. 印刷与装订
D. 市场营销策略(答案:C)
六、书籍出版后,哪种方式不是常见的宣传推广手段?
A. 社交媒体营销
B. 线下书展活动
C. 作者签名售书
D. 大规模降价促销(答案:D,注:虽然降价可能促进销售,但非主要宣传手段)
七、在书籍出版合同中,关于版税的约定通常涉及哪些内容?
A. 书籍的印刷数量
B. 作者的稿酬比例与支付方式
C. 书籍的装帧设计
D. 出版社的运营成本(答案:B)
八、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书籍定价的主要因素?
A. 书籍的印刷成本与装帧材料
B. 作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C. 市场供需关系
D. 出版社的地理位置(答案:D)。
出版调研报告提纲

出版调研报告提纲
一、引言
- 研究背景和目的
- 调研方法和数据收集
二、出版行业概述
- 定义和范围
- 行业发展历程和趋势
- 主要参与者及其地位
- 市场规模和增长率
三、出版行业现状分析
- 市场分析
1. 市场细分
2. 市场需求分析
3. 竞争格局和主要竞争对手
- 技术与创新分析
1. 数字化转型和影响
2. 新技术和工具的应用
3. 创新模式和商业模式
- 消费者行为分析
1. 读者阅读习惯和渠道选择
2. 消费者偏好和需求变化
3. 其他因素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四、出版行业面临的挑战
- 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新兴媒体和平台的竞争
- 盗版和版权保护问题
- 产业链的不完善和成本压力
- 教育和政策环境变化
五、出版行业发展趋势
- 数字内容的发展和表现
- 自出版和自媒体的兴起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
- 地区和国际市场的发展机会
- 变化中的读者和消费者需求
六、调研发现和建议
- 调研结果总结
- 针对行业挑战和发展趋势的建议
- 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建议
七、结论
- 对整个调研报告的总结
- 可能的未来发展预测
八、参考文献
以上提纲仅供参考,具体内容的详细展开需要根据具体的调研方向和目的进行调整和补充。
出版业调研报告

出版业调研报告出版业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出版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改变。
传统的纸质出版物逐渐被电子出版物取代,阅读习惯和渠道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因此,了解出版业的现状和趋势对于从业者来说尤为重要。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出版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三、调研方法1、采访:通过电话和面谈的方式,采访了多个出版公司的专业人员,了解他们对出版业发展的看法和经验。
2、问卷调查:设计并发放了一个关于出版业发展的问卷,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统计结果。
四、调研结果1、市场竞争激烈:随着自助出版和数字出版技术的普及,市场上出版物的数量大幅增加,客户选择面也更加广泛。
因此,出版公司需要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作品来吸引读者。
2、电子出版平台兴起:越来越多的读者习惯在电子设备上阅读,电子出版平台的用户规模快速增长。
出版公司需要更多地关注电子出版的技术和市场趋势。
3、数字版权保护成为难题:数字出版带来了版权保护的挑战,盗版和非法传播现象日益严重。
出版公司需要加强技术手段以保护自己的作品。
4、个性化出版趋势明显:读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他们希望能够为自己定制特定的书籍。
出版公司可以通过个性化设计和定制服务来满足这种需求。
5、出版渠道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实体书店,线上渠道和其他销售媒体也越来越重要。
出版公司需要积极拓展多种渠道来推广自己的作品。
五、建议和展望1、加强技术创新:出版公司需要关注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更多与时俱进的服务和产品。
2、加强社交媒体营销:社交媒体是当前广告宣传和品牌推广的重要手段,出版公司可以通过扩大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来吸引更多读者。
3、注重内容质量:无论是实体书还是电子书,内容质量是吸引读者的关键。
出版公司需要严把作品质量关,确保提供高质量的作品给读者。
4、与读者互动:出版公司可以通过组织读者活动、开展读者调研等手段,与读者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
出版发行研究

一、《出版发行研究》简介《出版发行研究》创刊于1985年7月,其前身为《出版与发行》,它是适应我国出版体制改革、总结出版工作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展出版学的理论研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探索出版工作规律的需要而创办的,是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出版行业的学术性、资料性刊物。
刊物全方位服务图书、期刊、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发行的各个领域,内容涵盖出版生产、出版管理、出版研究、出版教育等多个层面。
2002年和2004年《出版发行研究》(连续两届)荣获“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2003年入选“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2008年获“中国民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公布的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率)第一名,另据该中心网公布的信息显示,在2003-2007年的统计排名中,《出版发行研究》以127篇的被转载量而位居第一。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刊载了一大批反映出版研究前沿观点、出版科研重大成果的理论文章以及专题报告等,对深化出版业体制与机制改革,对促进出版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探索研究出版学科理论建设体系和出版教育发展,起到了有意的促进作用。
同时,该刊在海外也有一定影响,我国的台湾以及日本、韩国的出版界都将其作为研究我国国内出版市场的重要参考。
二、《出版发行研究》上的图书广告概述在现代生活中商品广告可谓铺天盖地,触手可及,图书广告在近几年里也在勃然兴起。
事实上我国图书广告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元代就有书上在书上附上简短的图书广告语,如当时的《十八史略》书上就有广告语,右旁是“通略之书行世久矣,惜其极简,读者憾矣”,左旁是“是编详略得宜,诚便后学,以梓与世共之”。
到了近代老舍等文人作家将图书广告做到了更高的层次,现代图书广告已成为出版社、图书上宣传图书的主要手段。
现代图书广告指专门在媒介的广告位或广告时段发布的、旨在促进图书销售的、一种付给的大众传播行为,此外也包括出版社的形象广告。
中国图书出版业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中国图书出版业的现状分析与展望面对新的世纪,面对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到来,中国图书环境将逐渐由单一性、封闭性走向多元化、开放化。
面对目前中国图书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产业竞争程度低。
专业人才匾乏、“劣币驱逐良币”的现状,21世纪的中国图书市场任重而道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中国出版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出版社在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产业化的思路都要经历依次的变革,国内出版资本(包括民营和其他行业)以及国际出版资本对国营出版社的冲击,入世后出版资源的横向流动和重新配置,最终势必形成优胜劣汰的高效的出版市场机制和一个充满活力、逐鹿群雄的图书市场。
目前的中国图书市场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这是一个充满了挑战的市场,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市场。
一、面临的挑战1.图书供给市场迅速膨胀,但有效需求不足改革开放20年是中国出版业迅速成长壮大的20年。
全国的出版社数量较20年前增长5倍以上,出书种类猛增,总印数也在飚升,报刊的种类、期刊的数量增加了近10倍(这里仅指由国家正式批准的出版单位和出版物,其它名目繁多的出版品尚未计入)。
一方面图书供给市场迅速膨胀,另一方面,图书有效需求不足。
1997年我国图书需求的收入弹性为 1. 97,美国为 1. 45,这表明图书消费受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收人水平的影响很大。
众所周知,图书的替代品和消费的替代形式很多,人们想了解某一方面的信息时途径很多,并不一定需要通过某一特定的出版物。
图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其消费自然要受到居民收入水平的制约。
尤其是一般图书,作为一种必需品,受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程度更大一些。
近几年来,由于企业效益下滑,下岗职工的增多,福利分房制度的取消,医疗保险和教育制度的改革,居民的预期收入减少。
储蓄倾向加强,图书市场需求不旺,但其迅速膨胀的规模超过了市场本身的消化能力。
今年以来,由于受国家整个宏观经济有所好转,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环境的影响,图书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有所改变。
书籍出版社流程

书籍出版社流程出版是书籍从创作、编辑,到最终出版发行的一系列流程。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许多人可能会怀疑书籍出版的重要性。
然而,书籍出版仍然是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纸质书籍的出版来说,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下面我们将以一个虚构的书籍出版社为例,来探讨书籍出版的流程。
一、原始创作书籍的出版一般从作者或者创作者的创作开始。
创作者可以是作家、学者、艺术家等。
创作内容的质量和创意是决定一本书是否出版的关键因素。
不论是小说、科普书、专业学术著作,还是绘本、诗集,每一本书籍都必须经历严谨的创作过程。
二、提交出版社完成原始创作后,作者需要选取合适的出版社,并将自己的作品提交给编辑部门。
这是作者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呈现给外界的第一步。
三、初步审查出版社的编辑部门会对收到的书稿进行初步审查。
这一步骤主要是评估书稿的基本品质和潜在的市场机会。
编辑会关注书稿的主题和内容是否符合出版社的定位以及市场的需求。
如果书稿初步符合要求,编辑们会决定是否进一步评估和筛选。
四、评估和选择在这一步中,编辑部门会邀请专业人士,如学者、书评家等进行评估,对书稿进行仔细阅读和分析。
他们会评估书稿的内容、风格、结构、语言运用等各个方面。
评估小组会讨论书稿的优点和缺点,给出修改建议或者建议出版。
这次评估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因为每本书的内容和题材各不相同。
最终,编辑部门会根据评估报告和专家意见,决定是否与作者签订合同,将书稿列入出版计划。
五、编辑和修改一旦合同签订,编辑部门将与作者合作,进行全面的编辑和修改工作。
编辑会对书稿进行细致的审查,包括语法、逻辑、结构等方面。
除此之外,编辑还会在内容和风格方面给出建议,帮助提升书籍的质量。
在编辑和作者的反复沟通和修订中,书稿的质量越发完善。
这是一个相对耗时且密集的过程,需要双方的耐心和合作。
六、设计和制作编辑部门完成对书稿内容的编辑工作后,会交给出版社的设计团队进行书籍的设计和制作。
设计师会根据书籍的风格和定位,设计封面、插图、版式等,使书籍的外观更具吸引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籍出版社研究小组成员:苏畅何采霏符宝月冯雪银黄宗萍伍彩虹王学梁昌鹏冯资朱泓何曼钟侃芷引言:书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对人类文明的开展,贡献非常大。
在信息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书的发展亦与时代同行,各种类型的书势如破竹的发展起来。
二十一世纪乃信息时代,但人们也不能只沉浸于电子产品的娱乐中,适当的阅读不失为一种放松的好方法,阅读可以娱乐身心,满足需要,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让我们多思考。
读书之益,读书之乐,实在枚不胜举。
而品书不仅同作者的文笔挂钩,亦同出版社的出书质量有关。
什么出版社的出书质量较高适合阅读呢,对此,我们展开了调查。
一、研究目的:书的质量越高阅读则乐趣越多。
若是外国文学,尚未有能力阅读原作的我们,译者若译的不好,成为原作粉碎机,翻译的生涩、不通顺、词不达意,则让人无法领略原作的魅力。
而若是本国作品,出版社的印刷出过多错别字,纸张粗劣,则影响阅读心情。
为同学们提供一片良好舒适的读书空间,我们展开了对出版社的出书质量,优劣的调查。
二、研究计划1.确定研究课题,明确调查目的。
2.了解何为出版社,出版社的出书过程,对出版社有整体认知。
3.调查各个同学家里书籍占大部分的出版社,并选出五个较具有代表性的出版社且针对这些出版社进行调查。
4.根据读者反应调查出版社出书质量。
5.分析结果,整合出这些出版社中质量较好的书籍向同学们推荐。
三、何为出版社,出版社的出书过程。
(注:材料来源:百度百科)1.什么叫出版?这是出版学研究中首先要接触的问题。
对出版活动内涵的理解不同,对出版学知识体系构架的认识也就不同。
因此,中外出版界都很重视对出版内涵的研究,并形成了不同的认识。
日本学者认为:“采用印刷术及其他机械的或化学的方法,对文稿、图画、照片等著作品进行复制,将其整理成各种出版物的形态,向大众颁布的一系列行为,统称为出版。
”2.出版程序(1)按新闻出版署相关行政规定和行业惯例,由相应职业资质的出版社(2)需专题报批的相关类别和选题,提交相关机构组织专家进行出版审查,审查范围包括出版社的出版资质、编辑人员资质、作者资质和内容问题等。
需专题报批的类别包括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的表述及评价,重大国策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军事与国防问题,外交问题,色情问题,等等。
部分类别出版物必须交由相关专业出版社出版。
审查有时会无限期脱延,意味选题自动否决;大部分情况下,会由相关审查部门出具审查结果,以及包括具体修改要求的审查意见。
(3)“三审”及“专题报批”后,出版社申报选题并申请相关出版手续(4)编辑人员对原作品进行具体内容编辑,有时这个过程需与作者沟通,甚至退回作者修改(5)美术编辑对版式、封面进行设计(6)录排人员对书稿进行录入、排版与相关技术工作(7)确定印刷量和市场价格,有时这个工作是提前确定的(8)出国际标准书号以及图书在版编目(CIP) 数据、条码等(9)出胶片(很少时候会用硫酸纸) ,交由印刷厂和装订厂进行印制(10)出版社技术人员检查蓝纸、毛书或对批量图书进行质量抽检(11)图书入库四、调查各个同学家里书籍占大部分的出版社,并针对这些出版社进行调查。
根据小组成员调查,整合出几个在同学家里较常出现的出版社。
(教科书出版社除外)(概况)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专业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1日,1992年被国家人事部、新闻出版署命名为新闻出版系统先进单位,是中宣部表彰的全国首批优秀出版社之一。
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
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前身是成立于五十年代的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的外国文学编辑室。
社内拥有不少精通汉、英、法、俄、德、日、西班牙等世界主要语种的资深编辑,书稿的译作者多为在外语和汉语方面以及专业知识方面有造诣的专家学者。
二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
南海出版社3、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为履践自身的文化使命,在以教育出版为中心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出版方向,优化图书结构,出版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人文图书,在海内外学术文化界享有盛誉,如雅典娜思想译丛、“温故”系列、影像阅读系列、“电影馆”系列、中医文化系列、“百家讲坛”系列、海外学人名著系列、大学名师讲课实录系列、《中国思想学术史》、《西方社会史》以及钱穆、唐君毅、牟宗三、萨孟武、何炳松、何炳棣、劳思光、杜维明、李欧梵、黄仁宇、许倬云、余英时、白先勇、王尔敏、孙隆基、傅斯年、钱存训、木心、梁羽生、朱光潜、王世襄、叶澜、陈丹青、钱理群、李泽厚、韦伯、房龙、纪德、雅尔卡、尼尔·波兹曼、瓦尔特·本雅明等一大批中外学者的著名著作,都是畅销多年的优秀图书,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
尤其是其理想国丛书系列备受好评。
4、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南海出版社)注:(南海出版社中凡是封底有“新经典文库”的,都是新经典文化出的,南海只是出书号。
)成立于2002年7月,中国最大的民营出版机构。
旗下外国文学、华语文学、财经励志、童书绘本等四大版块均为中国图书市场著名名牌。
相继被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书业商会评为“年度十大民营书业实力品牌机构”、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年度最佳文学出版机构”等。
连续多年将“中国年度文学图书”收入囊中。
连续多年在中国最大网络书店当当网供应商评比中,超越所有国有出版集团,位居供应商排行第一名。
立志搭建一个地域上立足两岸四地(大陆、台湾、港澳、新马),媒介上覆盖传统出版、电子出版、按需出版三大领域的大华文出版平台。
目前,旗下(北京)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台湾)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香港)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分公司、(南京)全本文化有限公司均已宣告成立。
2010年10月29号参加法兰克福书展,成为第一个在国外注册出版社的中国民营出版社。
外国文学著名品牌,外国文学市场占有率多年以来便稳居全国第一。
出版有欧美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艾丽丝·门罗、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列昂尼德·茨普金(Lenoid Tsypkin)、欧文·肖(Irwin Shaw)、牙买加·琴凯德(Jamaica Kincaid)、A.S.拜亚特(A.S. Byatt)、杜鲁门·卡波特(Truman Capote)、朱迪·皮考特(Jodi Picoult)、马丁·阿米斯、查蒂·史密斯(Zadie Smith)、保罗·科尔贺(Paulo Coelho)、弗兰克·麦考特(Frank McCourt)、理查德·巴赫(Richard D. Bach)、帕特丽夏·康薇尔(Patricia Cornell)、利奥·巴斯卡利亚(Leo Buscaglia)、帕特丽夏·康薇尔(Patricia Cornwell)、米涅·渥特丝(Minette Walters)、特蕾西·雪佛兰(Tracy Chevalie)等三百余位世界一流作家的作品。
出版有日本村上春树、川端康成、黑柳彻子、宫部美雪、东野圭吾、江国香织、川上弘美、远藤周作、赤川次郎、松本清张、岩井俊二、司马辽太郎等近百位一线作家的作品。
5、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都是以杂志起家的。
生活书店生活书店成立于1932年,创办人是邹韬奋、徐伯昕等。
其前身是《生活》周刊社。
《生活》创刊于1925年10月,主编为王志莘先生,该刊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机关刊物,“生活”二字,是职业教育社创办人黄炎培先生书写。
1926年10月,邹韬奋接任《生活》周刊主编,锐意改革,销量激增,并于1932年7月1日创办生活书店。
三联书店读书出版社读书出版社成立于1936年,创办人是李公朴、柳湜、艾思奇、黄洛峰等,前身是1934年创刊的《读书生活》半月刊。
成立时李公朴为总经理,李公朴于11月因“七君子”事件入狱,1937年2月由黄洛峰接任经理。
新知书店成立于1935年,创办人是钱俊瑞、姜君辰、薛暮桥、华应申等,它的发展则是从《中国农村》月刊开始的。
三家书店都诞生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历史时期。
成立以后,三家书店坚持爱国进步立场,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民主革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呼声,业务发展迅速,但也屡遭国民党政府迫害。
自1928年6月《生活》周刊社开始出版图书,至1948年10月三店正式合并时止,三店共出版图书1600余种,先后共编辑出版期刊约50种。
这些书刊宣传爱国进步思想,引导读者追求真理,在中国人民救亡和解放的年代?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三店先后在上海、汉口、广州、西安、香港等地开办过百余家分店。
其中,仅生活书店设于各地的分店就有55家,化名开办的书店及出版社21家,与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或其它出版社、个人合作开办的书店或出版社35家。
三店在中国现代出版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5年11月01日,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联合分店在重庆成立,简称重庆三联分店,第一次公开使用“三联”店名。
合并1948年10月,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三店在香港合并,成立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三联书店。
后来大部份人员迁往北京,在京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管理处。
北京的三联书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归属人民出版社,直至1986年方独立经营,称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6年8月成立上海三联书店。
今天,北京、上海、香港三家三联书店在不同地区共同为振兴中华做出贡献。
三联书店自成立之后,发展越来越多元化,但最初三店共同办杂志的传统仍然延续着,1979年创办的《读书》杂志便是代表之一。
《读书》中的文章或是谈古论今,或是探讨社会现象、学术问题,都体现着深刻的思考过程和浓厚的人文关怀,始终拥有一批忠实的读者。
5、天闻角川广州天闻角川动漫有限公司,简称天闻角川,是一家中国大陆的图书发行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12日,由湖南天闻动漫传媒有限公司(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出资51%)与角川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日本角川控股集团在香港设立的子公司,出资49%)合资成立,资本金3000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