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虫普zz
关于活性污泥微生物

关于活性污泥微生物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样中活性污泥的结构(是否松散)、状态(是否正常)和颜色(褐色最佳),同时观察污泥中微生物的数量(多少)、活性(活跃是否)和状态(年轻、正常或老)。
一般当活性污泥状态良好时,钟虫、累枝虫、轮虫和线虫较多,活动性很强,体积过小为年轻,过大为老,均不利于污泥性能。
①活性污泥净化性能良好时出现的微生物有钟虫、累枝虫、盖纤虫、聚缩虫及各种后生动物如吸管虫等固着性生物或匍匐型生物,当这些生物的个数达到1000个/mL以上,占整个生物个数个体数80%以上时,可以判断这种活性污泥具有较高的净化效果。
②活性污泥净化性能恶化时出现的生物有多波虫、侧滴虫、无滴虫、豆形虫等快速游泳的生物。
这时絮体很碎,约100um。
恶化时只出现多波虫、屋滴虫,极端恶化时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都不出现。
③活性污泥由恶化状态进行恢复时出现的生物为漫泳虫、斜叶虫、斜管虫、尖毛虫等缓慢游泳型或匍匐型生物(曾观察到这些生物成为优势生物继续一个月左右)。
④活性污泥分数分解时出现的生物为辐射变形虫等肉足类。
这些生物出现数万个以上时絮体变小,使处理水浑浊。
当发现这些生物剧增时可通过减少回流污泥量和送气量,能在某种程度上抑制这种现象。
⑤活性污泥膨胀时出现的微生物为球衣菌、各种霉菌等。
这些丝状菌引起污泥膨胀,当SVI在200以上时,这些丝状菌3丝屑状。
膨胀污泥中的微型动物比正常污泥少。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一般在99%左右。
当污泥变质时,污泥就不易沉降,含水率上升,体积膨胀,澄清液减少,这种现象叫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主要是大量丝状菌(特别是球衣菌)在污泥内繁殖,使污泥松散、密度降低所致。
其次,真菌的繁殖也会引起污泥膨胀,这是由于污泥中结合水异常增多导致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是指活性污泥质量变轻、膨大、沉降性能恶化,在二沉池中不能正常沉淀下来,SVI异常增高(可达400以上)。
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时多方面的。
主要有:活性污泥的主体-菌胶团。
活性污泥中的指示生物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三种,此外还有真菌、病菌等。
微生物中细菌是分解有机物的主角,其次原生动物也有一定的作用。
活性污泥中主要以菌胶团和丝状菌存在,游离的细菌较少。
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较多,经常出现的原生动物主要有钟虫类、盾纤虫、漫游虫、吸管虫、变形虫等。
此外还有一些后生动物,如轮虫和线虫。
可以所,活性污泥是一个广阔的微生物世界。
对工艺管理者来说,应会识别微生物,并了解它对污水处理过程的指示作用。
下面是几钟生物相对活性污泥的指示情况:1、活性污泥良好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钟虫类、盾纤虫、盖纤虫、累枝虫、聚缩虫、内管虫、独缩虫等吸附性原生动物。
如果此类微生物占总数的80%以上,个体在1000个/mL以上的话,应该判断为具有高净化效率的活性污泥。
2、活性污泥处于恶劣状况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波豆虫、豆型虫、草履虫、弹跳虫、屋滴虫(大多数为游泳型),可以判断为絮凝体细碎。
严重恶化时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消失。
3、在活性污泥分散解体时出现微生物:辐射变形虫、多核变形虫、扇形变形虫等肉足类。
可判断为絮体变小出水混浊,SS升高,而这类微生物急增时必须调整工艺状态,减少回流污泥量和通气量,则可以印制污泥解体。
4、在活性污泥出现恢复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漫游虫、徐叶虫、徐管虫、尖毛等(全毛类)5、在活性污泥膨胀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浮游球衣藻和霉菌。
丝壮菌是造成污泥膨胀的诱导生物,丝壮菌大量增殖是,则吸附型的原生动物急剧减少,污泥性能恶化,形成所谓的漂泥现象。
一旦出现丝壮菌增殖的趋势,4-7天后SVI急剧上升甚至会超过200。
6、进水负荷低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游仆虫、狭甲虫等生物。
判断为有机物较少,应增大曝气量。
溶解氧不足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扭头虫、丝壮菌等,此时污泥发黑并放出腐臭味,应增大曝气量。
曝气过量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肉足类及轮虫类,包括阿米巴虫,高负荷和毒物流入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盾纤虫和钟虫的锐减是负荷过高和毒物流入的征兆,大多数微生物灭绝时活性污泥已被破坏,必须进行恢复。
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常见微生物介绍(含高清图片)

活性污泥中常见微生物微生物在调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指示左右,通过镜检而根据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可以发现该活性污泥的好差,其指示作用有:(1) 着生的缘毛目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水BOD5和浊度低。
(如小口钟虫、八钟虫、沟钟虫、褶钟虫、瓶累枝虫、微盘盖虫、独缩虫)这些缘毛目的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并随之而翻动,其中还夹杂一些爬行的栖纤虫、游仆虫、尖毛虫、卑气管叶虫等,这说明优质而成熟的活性污泥。
(2) 小口钟虫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很好时往往就是优势菌种。
(3) 如果大量鞭毛虫出现,而着生的缘毛目很少时,表明净化作用较差。
(4) 大量的自由游泳的纤毛虫出现,指示净化作用不太好,出水浊度上升。
(5) 如出现主要有柄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虫、轮虫、寡毛类时,则水质澄清良好,出水清澈透明,酚类去除率在90%以上。
(6) 根足虫的大量出现,往往是污泥中毒的表现。
(7) 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兆。
(8) 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生物。
(9) 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是理想的效果。
(10) 过量的轮虫出现,则是污泥要膨胀的预兆。
(11) 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的污泥中,主要看菌胶团的大小用数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如何根据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来判断污泥的状况?(1)活性污泥净化性能良好时出现的微生物有钟虫、累枝虫、楯纤虫、盖纤虫、聚缩虫及各种后生动物及吸管虫类等固着性生物或匍匐型生物,当这些生物的个数达到1000个/mL以上,占整个生物个体数80%以上时,可以断定这种活性污泥具有较高的净化效果。
(2)活性污泥净化性能恶化时出现的生物有多波虫、侧滴虫、屋滴虫、豆形虫等快速游泳的生物。
这时絮体很碎约100um大小。
严重恶化时只出现多波虫、屋滴虫。
极端恶化时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都不出现。
(3)活性污泥由恶化状态进行恢复时出现的生物为漫泳虫、斜叶虫、斜管虫、尖毛虫等缓慢游泳型或匍匐型生物。
活性污泥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特征及作用

活性污泥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特征及作用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主体作用物质,在废水生物处理中,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构筑物及何种工艺流程,都是通过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或生物膜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使活性污泥具有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机物的活力,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机物,从而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
处理后出水水质的好坏同组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活性有关。
活性污泥是由细菌、微型动物为主的微生物与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在一起所形成的茶褐色的絮凝体。
其中的微生物主要由细菌组成,细菌主要有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数量可占污泥中微生物总量的90 %~95 %左右,细菌在有机废水的处理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如在A - B 活性污泥法中,A 段在很高的负荷下运行,停留时间、污泥龄期都相对较短,在这种情况下,较高级的真核微生物无法生存,只有某些短世代的原核细菌才能适应、生存并得以生长繁殖。
此外,活性污泥中还有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微型动物< 1 > 。
在处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中存在大量的原生动物和部分微型后生动物,通过辨别认定其种属,据此可以判别处理水质的优劣,因此将微型动物称为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指示生物< 2 > 。
1 微生物类群的分类1. 1 肉足虫其细胞质可伸缩变动而形成伪足,作为运动和摄食的胞器,常见的有变形虫和表壳虫。
1. 2 鞭毛虫具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鞭毛,鞭毛是其运动器官,常见的有滴虫、聚屋滴虫、眼虫、豆形虫和粗袋鞭虫等。
1. 3 纤毛虫动物周身表面或部分表面具有纤毛,作为运动或摄食的工具,具有胞口、口围等吞噬和消化的器官,分固着型和游泳型两种,常见的游泳型有漫游虫、草履虫、管叶虫、斜管虫等;常见的固着型有钟虫、盖虫、独缩虫、聚缩虫、吸管虫、累枝虫等。
1. 4 后生动物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是不经常出现的,在出水水质较好或较稳定时出现,常见的有轮虫、红斑票贝体虫等。
活性污泥的指示生物

活性污泥的指示生物活性污泥的指示生物活性污泥法微生物镜检化验——活性污泥法微生物镜检标签:镜检图片钟虫轮虫钟虫属原生动物:钟虫经常出现于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中,钟虫大多数以细菌和有机颗粒为食。
可作废水处理效果较好的指示生物之一。
轮虫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后生动物:轮虫有腺体可分泌粘液,雌雄异体,雄心个体比雌性个体小得多。
多数轮虫以细菌、霉菌、藻类、原生动物和有机颗粒为食。
轮虫也是废水的生物处理过程中处理效果好的指示生物之一,当活性污泥中出现轮虫时,往往表明处理效果良好,但如数量太多,则有可能破坏污泥的结构,使污泥上浮.线虫属后生动物的线型动物门:线虫有三种营养类型:1、腐食型,以动植物的残体及细菌为食;2、植食型,以绿藻和蓝藻为食;3、肉食形,以轮虫和其他线虫为食。
线虫雌雄异体,生殖为卵生。
线虫有好氧和厌氧的,兼性厌氧者在缺氧时大量繁殖。
线虫是污水净化程度较差的指示生物之一。
活性污泥的指示生物: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三种,此外还有真菌、病菌等。
微生物中细菌是分解有机物的主角,其次原生动物也有一定的作用。
活性污泥中主要以菌胶团和丝状菌存在,游离的细菌较少。
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较多,经常出现的原生动物主要有钟虫类、盾纤虫、漫游虫、吸管虫、变形虫等。
此外还有一些后生动物,如轮虫和线虫。
可以所,活性污泥是一个广阔的微生物世界。
对工艺管理者来说,应会识别微生物,并了解它对污水处理过程的指示作用。
下面是几钟生物相对活性污泥的'指示情况:1、活性污泥良好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钟虫类、盾纤虫、盖纤虫、累枝虫、聚缩虫、内管虫、独缩虫等吸附性原生动物。
如果此类微生物占总数的80%以上,个体在1000个/mL以上的话,应该判断为具有高净化效率的活性污泥。
2、活性污泥处于恶劣状况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波豆虫、豆型虫、草履虫、弹跳虫、屋滴虫(大多数为游泳型),可以判断为絮凝体细碎。
严重恶化时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消失。
活性污泥虫普

【名称】沟钟虫(Varticella conrallaria) 【指示分类】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 【本体】长:55-105微米 宽:35-58微米 口围直径:55-5微米 柄长:
100-550微米 【形态】体形比较长的钟虫,也有近似圆筒形的。前端口围边缘较本体更宽阔,
后端则向着柄逐渐细削,具有纤毛的口围盘大小和口围内缘相适应。内质含有 不少卵圆形的食泡,往往带一些黄色。很少单独生活,喜欢在一起丛生。游泳 体呈粗壮的圆筒形,行动迅速。
【生态】以摄食细菌为食物来源,特别喜欢食链球菌、假单胞杆菌、枯草杆 菌等,常在0.2-0.4kgBOD5/(kgMLSS·d)的负荷,处理水质良好下出现。
【名称】吸管虫(Suctorian) 本体长:50-280微米 本体宽:50-260微米 【指示分类】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 【形态】幼体期自由游泳;成体无纤毛,一般不游泳(固著),用触手代替口摄
最宽阔,前半部分腹面有一下凹的口沟,中沟底部有一椭圆形的胞口。身体周围 都均匀地布满着纤毛,后端的若干纤毛少许长一些。表膜下面外质比较透明,内 质充满着颗粒状物质,食物泡比较多,伸缩泡两个一个位于体长四分之一处,另 一个位于体长四分之三处。 【生态】其主要以细菌为食料,大量出现在几乎测不出溶解氧浓度的环境中,在 活性污泥中每当净化程度较差的时候它会较多的出现。
【生态】表壳虫以植物性鞭毛虫和单细胞藻类为主要食物。寡污性水体是它 最适宜的生存环境,经常大量的出现在活性污泥低BOD负荷,污泥停留时间 过长的情况下。
【名称】尾丝虫(Uronema ) 本体长:30-50微米 本体宽:15-24微米 【指示分类】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 【形态】身体呈细长的卵圆形,长度和宽度比约为2:1,通常前半部较后半部
能收缩,体宽约在体长的1/2-1/3,前端口围较大,具有纤毛的口围盘小于 口围,能显著的突出在口围边缘之外,内质呈乳白色,含有少量食泡,有一 个伸缩泡相当大,位于前端,柄粗细适中,比较光滑。
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高清晰照片及说明

污⽔处理常见微⽣物⾼清晰照⽚及说明活性污泥中常见微⽣物微⽣物在调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得指⽰左右,通过镜检⽽根据活性污泥中得微⽣物可以发现该活性污泥得好差,其指⽰作⽤有:(1) 着⽣得缘⽑⽬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BOD5与浊度低。
(如⼩⼝钟⾍、⼋钟⾍、沟钟⾍、褶钟⾍、瓶累枝⾍、微盘盖⾍、独缩⾍)这些缘⽑⽬得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并随之⽽翻动,其中还夹杂⼀些爬⾏得栖纤⾍、游仆⾍、尖⽑⾍、卑⽓管叶⾍等,这说明优质⽽成熟得活性污泥。
(2) ⼩⼝钟⾍在⽣活污⽔与⼯业废⽔处理很好时往往就就是优势菌种。
(3)如果⼤量鞭⽑⾍出现,⽽着⽣得缘⽑⽬很少时,表明净化作⽤较差。
(4)⼤量得⾃由游泳得纤⽑⾍出现,指⽰净化作⽤不太好,出⽔浊度上升.(5)如出现主要有柄纤⽑⾍,如钟⾍、累枝⾍、盖⾍、轮⾍、寡⽑类时,则⽔质澄清良好,出⽔清澈透明,酚类去除率在90%以上.(6)根⾜⾍得⼤量出现,往往就是污泥中毒得表现.(7) 如在⽣活污⽔处理中,累枝⾍得⼤量出现,则就是污泥膨胀、解絮得征兆。
(8)⽽在印染废⽔中,累枝⾍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得指⽰⽣物。
(9)在⽯油废⽔处理中钟⾍出现就是理想得效果。
(10)过量得轮⾍出现,则就是污泥要膨胀得预兆。
(11)另在⼀些对原⽣动物不宜⽣长得污泥中,主要瞧菌胶团得⼤⼩⽤数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如何根据活性污泥中得微⽣物来判断污泥得状况?(1)活性污泥净化性能良好时出现得微⽣物有钟⾍、累枝⾍、楯纤⾍、盖纤⾍、聚缩⾍及各种后⽣动物及吸管⾍类等固着性⽣物或匍匐型⽣物,当这些⽣物得个数达到1000个/mL以上,占整个⽣物个体数80%以上时,可以断定这种活性污泥具有较⾼得净化效果。
(2)活性污泥净化性能恶化时出现得⽣物有多波⾍、侧滴⾍、屋滴⾍、⾖形⾍等快速游泳得⽣物。
这时絮体很碎约100um⼤⼩。
严重恶化时只出现多波⾍、屋滴⾍.极端恶化时原⽣动物与后⽣动物都不出现。
(3)活性污泥由恶化状态进⾏恢复时出现得⽣物为漫泳⾍、斜叶⾍、斜管⾍、尖⽑⾍等缓慢游泳型或匍匐型⽣物.(4)活性污泥分散解体时出现得⽣物为蛞蝓简变⾍、辐射变形⾍等⾁⾜类.这些⽣物出现数万个以上时絮体变⼩,使处理⽔浑浊。
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的特性和作用

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的特性和作用活性污泥是城市污水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反应主体,是由细菌、微生物与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在一起所组成的絮状体颗粒。
良好的活性污泥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和良好的沉降性能,絮体的大小约为0.02-0.2mm,茶褐色,微具土壤味,密度1.005kg/m3,含水率99%。
活性污泥中生存着各种微生物,构成了复杂的生物相。
在多数情况下,活性污泥中的主要微生物是细菌,原生动物构成其基本营养层次,然后是以细菌为食的掠食性原生动物占优势。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主要取决于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原生动物能用来改善水质、评价和指示污水厂的运行和处理效果。
原生动物与细菌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功能关系。
原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中的作用为:分泌粘液可促进生物絮凝;吞食游离细菌和微小污泥有利于改善水质;可用于作为污水净化程度的指示生物等。
原生动物个体大,便于观察,对于环境变化比细菌更为敏感、更容易反映环境的变化。
根据原生动物的生理特征及其在不同环境中的种属、数量、活性等方面的变化,可以迅速为活性污泥工艺提供有益的指示信息。
因此,直接观察原生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个体生理的变化情况,也能反映出细菌的生长变化状况,即间接地评价污水处理过程和处理效果的好坏,从而起到指导生产运行的作用。
一、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1、原生动物的形态原生动物为真核原生生物,是单细胞的微型动物,由原生质和一个或多个细胞核组成。
原生动物和多细胞动物相同,具有新陈代谢、运动、繁殖、对外界刺激的感应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等生理功能。
原生动物个体很小,长度一般在100~300 μm之间,它们都具有细胞膜。
原生动物一般具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核,其形状多种多样,它们在其细胞内产生形态的分化,形成了能够执行各项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的胞器。
在运动胞器方面有鞭毛、伪足和纤毛;在营养胞器方面有胞口、胞咽和食物泡;用以排出废料和调节渗透压的胞器有伸缩泡等。
2、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分为以下几类:①动物性营养:以吞食细菌、真菌、藻类或有机颗粒主,绝大多数原生动物为动物性营养;②植物性营养:在有阳光的条件下,一些含色素的原生动物可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③腐生性营养:以死的机体或无生命的可溶性有机物质为主;④寄生性营养:以其它生物的机体(即寄主)作为生存的场所,并获得营养和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称】集盖虫(Opercularia coaractata) 【指示分类】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 【本体】长:45-56微米 宽:19-23微米 柄总长:50-118微米 【形态】和累枝虫比较,主要不同处在口围边缘平直,决不会膨大的形成 “缘唇”。通常口围边缘还呈锯齿状的缺刻,本体近似梨形或卵圆形。中部 显著的膨大而最宽阔。向前后两端或多或少瘦削,前端口围比较宽阔的中部 为小。围裹外质的表膜很光滑,看不见有膜纹的存在,内质呈乳白色,含有 少量的食泡,柄相当细而柔弱,表面光滑,分枝系不规则的叉形;集盖虫群 体不大。 【生态】以摄食细菌为食物来源,特别喜欢食链球菌、假单胞杆菌、枯草杆 菌等,常在0.2-0.4kgBOD5/(kgMLSS· d)的负荷,处理水质良好下出现。
【名称】跳侧滴虫(Pleuromonas)本体长:6-10微米 本体宽:3-5微米 【指示分类】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 【形态】 身体很小,一般呈肾形两端浑圆,具有2根鞭毛。在显微镜下观察 时作很快的旋转运动,对溶解氧缺乏比较敏感。 【生态】滴虫以细菌为主要食料,就生态环境来讲适合在中污性和多污性的 水体.大量的游离细菌在水中是其大量繁殖的基础条件,所以它的大量出现 往往是高污泥负荷,污泥解体,菌胶团分解,处理水质透明度降低,COD, BOD指标上升。
【名称】沟钟虫(Varticella conrallaria) 【指示分类】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 【本体】长:55-105微米 宽:35-58微米 口围直径:55-5微米 柄长: 100-550微米 【形态】体形比较长的钟虫,也有近似圆筒形的。前端口围边缘较本体更宽阔, 后端则向着柄逐渐细削,具有纤毛的口围盘大小和口围内缘相适应。内质含有 不少卵圆形的食泡,往往带一些黄色。很少单独生活,喜欢在一起丛生。游泳 体呈粗壮的圆筒形,行动迅速。 【生态】以细菌为食料,有时亦兼食单细胞藻类,大量出现在处理水质良好的 时候,处理水BOD在15mg/L以下。
【名称】累枝虫(Epistylis) 【指示分类】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 【本体】长95-160微米 宽:30-40微米 柄总长:200-250微米 【形态】个体呈细长或近似圆筒形,其柄内因为没有肌丝轴鞘存在,根本不 能收缩,体宽约在体长的1/2-1/3,前端口围较大,具有纤毛的口围盘小于 口围,能显著的突出在口围边缘之外,内质呈乳白色,含有少量食泡,有一 个伸缩泡相当大,位于前端,柄粗细适中,比较光滑。 【生态】以细菌为食物来源,特别喜好摄食大肠杆菌、假单胞杆菌等;在生 物处理系统中,存在于生物膜中比存在于活性污泥中更多。一般说来,当累 枝虫出现时,处理后水质BOD相当低。
【名称】楯纤虫(Aspidisca) 本体长:25-40微米 本体宽:18-29微米 【指示分类】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 【形态】体形小,甲呈三边的圆形,前端最狭小,后端最宽阔而平直,少许 钝圆,背面凸出,前触毛4根,倾斜的列成一行,腹触毛3根,列在前半部, 臀触毛5根,相当长而细,倾斜的排列在后部。 【生态】以细菌为食物,生态范围较广,但对化学物质极为敏感,可作为有 毒物质判定的生物指标。楯纤虫可作为水质处理良好的指示生物,大量出现 时,处理水BOD大多在15mg/L以。但楯纤虫过多时,2000个/ ml以上,不 断地在活性污泥翻来翻去,也会影响污泥的沉降效果。
【名称】草履虫(Parmecium)本体长:180-300微米 本体宽:42-75微米 【指示分类】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 【形态】草履虫在原生动物中属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较大的一种,身体呈圆筒形,后半部分中间 最宽阔,前半部分腹面有一下凹的口沟,中沟底部有一椭圆形的胞口。身体周围 都均匀地布满着纤毛,后端的若干纤毛少许长一些。表膜下面外质比较透明,内 质充满着颗粒状物质,食物泡比较多,伸缩泡两个一个位于体长四分之一处,另 一个位于体长四分之三处。 【生态】其主要以细菌为食料,大量出现在几乎测不出溶解氧浓度的环境中,在 活性污泥中每当净化程度较差的时候它会较多的出现。
【名称】轮虫(Rotatoria)本体长:100-500微米 本体宽: 20-100微米 【指示分类】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 【形态】轮虫身体为长形,分头部、躯干及尾部。头部有一个由1-2圈纤组成 的、能转动的轮盘,形如车轮故叫轮虫。轮盘为轮虫的运动和摄食器官,咽内 有一个几丁质的咀嚼器。躯干呈圆简形,背腹扁宽,具刺或棘,外面有透明的 角质甲腊。尾部末端有分叉的趾,内有腺体分泌粘液,借以固着有其他物体上。 【生态】轮虫也是一类指示生物,在环境监测和生态毒理研究中被普遍采用。 轮虫在生化系统正常运行时期、有机物含量较低、出水水质良好时才会出现, 故轮虫的存在说明处理效果良好。然而有时处理系统因泥龄较长、负荷较低, 污泥因缺乏阴阳而老化解絮,这时轮虫因污泥碎屑增多而大量繁殖,因此也会 影响后端滤布滤池和微孔转盘过滤机的运行。
【名称】扭头虫(Metopus) 本体长:120-160微米 本体宽:30-60微米 【指示分类】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 【形态】体形成纺锤状,中间腹部较膨大,口缘从前端背面开始,以对角线方 向向腹面扭转。周身纤毛稀疏,排列宽而明显,有一个伸缩泡位于末端。 【生态】以细菌为食物来源,经常出现在只能检测出微量溶解氧的活性污泥, 对活性污泥系统而言,如果扭头虫数量优势的情况下则处理水质大多浑浊, BOD增高。
【名称】独缩虫(Carchesium) 【指示分类】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 【本体】80-125微米 体宽:38-60微米 柄总长:280-1500微米 【形态】独缩虫的形体基本上和钟虫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它已形成群体。由于 分枝的柄肌丝轴鞘不是连续而是中断的,因此每一枝只能单独伸缩。本体呈较 长的钟形,前段最宽阔,一般长度和宽度比为2﹕1,虫体首柄或多或少向下 弯转而倒悬。 【生态】以细菌为主要食料,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普通常见,对污水具有澄 清促进作用。独缩虫优势繁殖时处理水质良好,出水透明、清晰。
【名称】游仆虫(Euplotes ) 本体长:135-230微米 本体宽:75-98微米 【指示分类】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 【形态】身体坚实,不会弯曲或改变形状,系宽阔的椭圆形,背面或多或少凸出, 腹面扁平,后半部比前半部少许狭一些,后部浑圆,口缘区相当大而长,前触毛 有7根,臀触毛5根,尾触毛4根,伸缩泡位于后半部右侧,大核呈很长的带形。 【生态】主要以鞭毛虫和纤毛虫为食料,有时也吞食单细胞藻类。经常出现在较 低BOD负荷时候,此时,处理后出水质BOD通常在10mg/L左右,是活性污泥 类原生动物。
【名称】表壳虫(Arcella) 壳直径:100-150微米 壳高:50-75微米 【指示分类】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 【形态】壳的背腹面观呈圆形,而似表盖,侧面则腹部扁平,背面很平稳地 高度凸出而使整个壳呈半圆形。壳的高度约为它直径的二分之一,壳通常呈 褐色也有黄色的,偶然也有无色透明的壳,有指状伪足,从壳孔伸出,数目 不会超过5个或6个,内质含有不少食泡和贮藏粒体。 【生态】表壳虫以植物性鞭毛虫和单细胞藻类为主要食物。寡污性水体是它 最适宜的生存环境,经常大量的出现在活性污泥低BOD负荷,污泥停留时间 过长的情况下。
【名称】豆形虫(Colpidium) 本体长:60-95微米 本体宽:20-25微米 【指示分类】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 【形态】身体呈长卵圆形或近似长的豆形,后半部往往比前半部要宽阔。前端 的腹面弯转并使腹面前部三分之一处略形成一凹陷,后端浑圆。分布在全身的 纤毛相当密而均匀,内质比较透明。 【生态】以细菌为主要食物,同时也兼食微型鞭毛虫;在自然环境中存在于中 污性水体,在寡污性水体中很少发现;在活性污泥中经常在高BOD负荷且低 溶解氧的情况下出现,与此同时也能观察到波动虫,滴虫等,是非活性污泥类 原生动物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名称】棘尾虫(Stylonychia)本体长:110-120微米 本体宽:45-50微米 【指示分类】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 【形态】体形呈长椭圆形,但二侧差不多平行,在口缘处有凹陷,纤毛系统有8 根前触毛,5根腹触毛,5根臀触毛,臀触毛的两根明显的突出在体外,身体非 常强直,后面3根尾触毛长而坚硬不动,背有短的刚毛。行动不活泼,有时觅食 时而停留,体内充满吸进去的藻类。 【生态】主要以摄食藻类、鞭毛虫为食,有时也吃轮虫,在活性污泥中不常见, 出现时处理水BOD通常较低。
【名称】尾丝虫(Uronema ) 本体长:30-50微米 本体宽:15-24微米 【指示分类】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 【形态】身体呈细长的卵圆形,长度和宽度比约为2:1,通常前半部较后半部 为狭;前端平截而常有少许下陷,是全身最狭处,后端宽阔较浑圆;外质表膜具 有纵长的条纹,全身纤毛行列,在后端有一根很长的尾毛。 【生态】以细菌为主要食物来源,具有较高的生态耐性,在活性污泥中经常出现 在溶解氧低与高负荷的情况下,一般处理水BOD也较高。
【名称】小口钟虫(Vorticella micostoma) 【指示分类】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 【本体】长:32-70微米 宽:22-48微米 口围直径:12-25微米 柄长: 20-380微米 【形态】本体近似圆形。内质呈乳白色或淡褐色,经常含有相当多的食泡, 柄比较细长,柄内内有肌丝轴鞘,受到刺激时会伸缩。以单独生活为主,很 少有丛生习惯,游泳体呈瘦长的圆筒形,行动迅速。 【生态】以细菌为主要食料,同时也会掠食微型单细胞藻类,它最适宜的温 度是25℃,若在35℃以上则会形成包裹或畸形,最后死亡,大量出现在处理 水质较好的情况下,BOD多半在20mg/L以下。
【名称】波豆虫(Bodo) 本体长:11-15微米 本体宽: 5-7微米 【指示分类】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 【形态】身体很小,呈卵圆形,前端有一少许弯转的突出“尖角”,后端浑 圆。两根鞭毛起源于前端从胞口内伸出。鞭毛是活动器官同时也是食物收集 器官,因此其活动性很强。 【生态】主要以细菌为食料,是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的代表。经常出现在 BOD负荷高并且溶解氧低的时候,它若数量上占优势则处理水浑浊,多半 BOD在30mg/l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