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析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析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改革与实践1 提高教师业务力量与素养教师是向学生传授学问的主体,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业务素养及力量的凹凸是打算一个学校将来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在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形成。
而教师队伍建立特殊要从青年教师抓起,由于青年教师业务素养及力量的凹凸,代表着学校的将来与盼望。
哪个学校留意对青年教师业务素养及力量的培育和提高,哪个学校将来就有进展,就能上水平,哪个学校就抓住了教育要面对世界,教育要面对将来,教育要面对现代化的这一根本宗旨。
因此,青年教师业务素养及力量的培育与提高是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能否完成为党和国家培育四有人才任务的大问题,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关键之关键。
1.1 对青年教师进展师德师风教育,树立爱岗敬业精神一个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学校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提高,而且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学风建立乃至培育四有人才的大局。
因此,加强对教师进展师德、师风教育是治校之本。
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打算了师德、师风对学风的导向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努力求知,还通过言传身教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终身受益,因而教师的师德、师风将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学风。
如何使青年教师一走向教学岗位就坚固地树立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坚决信念呢?聘请在教学、科研岗位上有突出奉献的博士导师、教授设立专题,对青年教师进展师德、师风教育是一个好方法,这样可以通过博士导师、教授、老先生的言传身教使青年教师从开头参与教师队伍就清晰熟悉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当着为党和国家培育社会主义建立所需要的四有人才的宏大使命,要想很好地完成党和国家培育社会主义建立所需要的四有人才的宏大使命,必需标准自己的言行、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使之真正符合当代教育进展所需要的有思想、有品德、有力量、有水平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要求。
浅谈“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考核改革

浅谈“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考核改革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学学科领域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接触较早的一门专业课。
该课程以材料领域的基础理论为依据,阐述了材料学的共同特性基础知识,从材料的组织结构出发,研究材料的结构与制备等方法,加工工艺及性能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同时,该课程概念多、内容枯燥、抽象难记、难理解,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起来难度非常大,教学过程中存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教学改革和考核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针对该课程内容多,理论性强,普遍存在的三难问题难理解、难记忆、难应用的问题。
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上的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讲授新概念、新理论时,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采取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方法引导他们思考问题,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
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辅助于多媒体的方法使其形象化、生动化,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涉及材料的应用时,多插入一些图片,加深学生对该性能材料的感性认识。
1.1借助多媒体教学本课程有很多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们难以理解。
借助于多媒体能化抽象为具体、复杂为简单的特性,让一些抽象的内容以二维或三维的动画方式生动地展示出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和思维,而且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还能够提高授课的效率和质量。
1.2讲述名人典故名人典故引入到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材料的发展历史和材料科学的科研过程,增加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名人典故还可以拉近同学们与伟人之间的距离感,让他们有信心、有能力感觉到自己今后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激发他们对材料基础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1.3建立师生互动师生之间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课堂上的知识,尽快掌握关键点知识。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基础”课的改革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基础”课的改革与实践随着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渐完善,材料科学基础课的改革与实践也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新工科背景下的重要学科之一,材料科学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需求,材料科学基础课需要进行深化改革与创新实践,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探讨材料科学基础课的改革与实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材料科学基础课的改革方向1. 强化实践性教学在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基础课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脱节。
需要通过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性教学,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强化跨学科融合材料科学基础课的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工程实践的内容。
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而材料科学基础课是培养这一能力的重要环节。
课程设置需要更加注重工程实践的内容,引入实际工程案例,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
1. 教学内容的创新材料科学基础课的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传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启发性。
在新工科背景下,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问题驱动教学、实验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力。
3. 考核方式的创新材料科学基础课的考核方式也需要进行创新。
传统的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评价学生的主要是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在新工科背景下,需要改变考核方式,引入实践性考核内容,如实验报告、设计作业、项目报告等,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材料科学基础课的实践建设成果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掌握了一系列的实验技能和实践经验,对材料科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引入跨学科融合的知识内容,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创新意识。
学科大类招生背景下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

学科大类招生背景下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完善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材料科学基础知识体系也在不断扩充和更新。
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完善是《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及时引入最新的材料科学理论和技术,更新实验内容和案例分析,丰富教学资源和资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容易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和多样化。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引入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还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视频教学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和拓展材料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材料科学的重要方法。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加强和拓展。
在实践教学方面,可以引入更多的实验项目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深入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可以增加实地考察和实习环节,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际工作场所,了解材料科学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的加强教师队伍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力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术素质。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可以增加对材料科学领域的专业教师招聘和培训,加强教师的学术研究和教学能力提升;还可以加强对非材料科学专业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理解和教学水平。
在教师培训方面,可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组织举办各类教学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材料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它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等。
在材料科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深厚
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然而,在材料科学的
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难度大、实践环节不足等。
因此,本文将分享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首先,材料科学的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了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课堂演示、实验操作等。
通过实践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同
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在材料科学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不仅要
重视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可以采用研讨课、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
助学生提高应用能力。
最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材料科学的知识,教学内容应该更
加具有实际意义,力求生动有趣。
例如,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或者实际
问题来讲解材料科学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
学知识。
综上所述,材料科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生动有趣。
这
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实验的教学改革尝试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实验的教学改革尝试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推进,课程实验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呢?本文以《材料科学基础》为例,介绍了本人在课程实验教学方面的一些尝试和经验。
一、调整实验内容《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内容复杂,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们很难理解。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我们一方面加强了实验室硬件设备上的改进和提升,另一方面也对实验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如我们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实验内容改为了更加有趣、实践性强的内容,例如利用LED制作彩色灯、调制FM信号、甚至是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创意玩具等。
实验内容的改变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乐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强化实验操作技能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内容不仅涉及到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实践能力的提升。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首先,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技术,更注重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和感性认知,通过实验的重复和实际操作中不断解决问题来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此外,我们还设计了实验安全操作规程,并在每次实验前对学生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及理论课堂的扫盲,并反复强调重视注意实验安全操作规程。
这样减少了实验过程中事故的发生,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践安全意识。
三、增加实验报告及分析环节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应该领会实验的理论原理,通过实物实验来了解掌握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因此,在实验过程结束之后,我们通过实验报告的方式让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详细的整理和分析,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发现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养成了个人合作及团队意识。
四、灌输实验精神的重要性素质教育一直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我们不仅注重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的灌输,更注重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我们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实践、锐意创新、追求卓越。
通过实验的过程,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基础”课的改革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基础”课的改革与实践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新工科教育的基础课之一,材料科学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需求,材料科学基础课的改革与实践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一、材料科学基础课的现状分析在传统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内容主要包括常见材料的分类、结构与性能关系、材料性能的测试与评价方法等。
这种课程设计的缺点在于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缺乏实践与应用的环节,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程实践相结合。
课程中对于新兴材料、新技术的介绍较少,与时代发展脱节,不能满足新工科的需求。
针对现有问题,材料科学基础课可以进行以下改革与实践:1.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引入实验、实习和工程实践等形式,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加深对材料科学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关注新兴材料与新技术在课程设置中增加新兴材料和新技术的内容,介绍当前及未来的材料科学研究热点和前沿技术,培养学生的前瞻性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和科研机构等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融合跨学科知识与实践将材料科学基础课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融合,如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的能力。
可以开设跨学科的实践课程,通过项目式学习、团队合作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是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改革的关键。
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供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的指导。
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和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为了使材料科学基础课更加符合新工科背景下的需求,我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
我们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每周安排一次实验课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基础”课的改革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基础”课的改革与实践随着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和社会需求的更新,传统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素养,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应注重科技创新和实践教学的融合。
例如,可以引入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相关材料的制备、性能测试等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针对具体的项目或企业需求,可以设立课程项目,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并实际实施和验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创新能力。
这种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和实践教学的融合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还可以提升他们对于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其次,为了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跨界交叉融合趋势,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不应只局限于单一材料学科。
应该将相关学科如化学、物理、生物学等学科与材料科学进行整合,开设跨学科课程。
例如,可以设计“材料与环境科学”、“材料与能源科学”、“材料与生命科学”等课程,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学科领域在材料方面的应用和交叉,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升跨界综合素质。
最后,为了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应重视国际化视野。
在课程设计上应融入国际化教育理念,引进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注重世界材料科技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和交流能力。
同时,可以安排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加强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在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实践至关重要。
只有注重注重科技创新和实践教学的融合、跨学科课程的开设和国际化视野的提升,才能更好地培养符合新时代的材料科学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0 6年 9 月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Vol . 2 3 , No
材料 科 学基础课程教 学 改革与 实践
Key words:the teaching reform of basic co urses in material scienc ; teaching concept ; teaching method e
高等工程教育的材料类专业, 无论是按照材料科 学与工程的一级学科设置, 还是按照金属材料工程二 级学科设置, 材料科学基础都是材料类专业学生必修 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并且是课程体系中的核心 课程。教学实践证明,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 不但具有明显的基础性、 文理性和实践性, 而且知识点 多、 内容繁杂、 抽象难记、 教学难点突出。随着材料科 学与工程技术的发展, 各种新材料、 新工艺、 新技术和 新理论已成为教材内容, 从而使教学内容不再是概念、 原理、 方法和规则的简单结合, 而是由知识传授、 技能 训练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完整系统。因此, 该课程的教 学改革必须以专业培养 目标为指导, 更新教学理念, 改 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体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融合, 理论讲述与课程实验的整合等, 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 量,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Basic Course in Material Science
x 班 N ia ir s uo
(Schoo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i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Hanzhong 723003, Shanxi,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basic courses in material science should star from the following : ret new the teaching concept , cultivate students ' humanity quality, reform teaching method, cultivate their sense of environment , pr mote teaching effect , strengthen training and cultivate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o
格等心理素质的健全与发展;影响他们人际关系中平 等互尊及合作意识的养成, 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因此, 必须更新教学理念, 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课堂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 加强 人文素质教育, 必须将人文素质教育和材料科学基础 课程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 紧紧抓住课程知识传授这 一教学环节, 使人文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上, 体现于课 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过程中。如在讲解绪论课程 内容时, 通过演示大量的文物图片和文史资料, 使学生 深刻认识到, 材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在讲授钢 铁材料的过程中, 通过实例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 人类 只是在进人铁器时代, 把铁作为武器和工具后 , 经济生 活方式才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类才进人了文明的时代。 在讲解铜及其铜合金材料的过程中, 通过演示我国冶 金考古学家在夏代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最早青铜酒器, 欣赏其朴素而清秀的青绿色泽, 使学生领略世界文化 一、 更新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科学呈现出多样 史上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曙光。通过介绍 透光” 明代喷水鱼洗和龙洗、 镜、 战 化基础上的一体化。即材料科学既要进行材料的合成 在我国出土的西汉“ 秦始皇铜车马、 东汉“ 水银沁” 铜镜、 越王 与制备方面的研究, 又要进行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关系 国曾侯乙编钟、 西汉“ 铜鼓王” 等著名青铜文物 的研究, 还要把材料的起源、 应用和分析深人到材料科 勾践剑(菱形纹饰表面) 、 使学生更好地了 学的文化特点及历史变迁层面上进行研究。在研究的 奇特的科技现象和高超的铸造技术, 振动学、 声学、 韵律学、 金属学、 金属 过程中, 应该特别重视材料在制备过程中的重现性、 材 解中国古代在光学、 从而深刻 料品质的一致性、 人与自然的和谐性、 资源与环境的可 工艺学和表面化学等领域的非凡科技成就, 持续性等非常重要的实际问题。长期以来, 我国工科 地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在材料科学和冶金艺术领域 大学教育存在着文化陶冶过弱, 忽视人文精神和人文 的杰出成就和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 素质教育的问题, 从而导致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品德、 献。这种在教学过程中把人文知识与科技文化相互渗 融合的方法,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 尊心和自豪 人格修养、 理想追求、 情操情趣等方面未能得到应有的 透、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树立献身科学的理想。 提高。材料类专业教育同样存在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 感,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努力通过 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而忽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素 增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如, 质培养的现象, 结果使学生的知识深度与广度未能形 教学实践, 通过介绍我国材料科学家联合攻 成有机的结合, 造成知识结构的偏窄和综合能力的欠 在讲解复合材料时, 成功研制神州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复合材料的先 缺。在更深的层次上说, 影响大学生人格意志、 思维性 关,
解念锁
(陕西理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汉中723003) 陕西
摘 要: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更新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改革 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和资源优患意识;改革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强化训练,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材料科学基拙课程;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9247(2006)05-0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