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第二单元《天下父母心》第2课时教案
(天下父母心)教学设计.doc

(天下父母心)教学设计《天下父母心》教学设计赣榆教研室王常亮(江苏省优质课二等奖)教材版本:苏人版八年级《思想品德》课题:第四课人不能选择父母(2)《天下父母心》教学目标:1.父母爱是无私,伟大,是无微不至。
2.我们要理解父母对我们爱。
3.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给我们爱。
教学重点:理解父母对子女爱,并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教学难点:对子女爱――天下父母同心。
教具安排:多媒体教学过程:课前先用多媒体播放事先录制好片头崔京浩《父亲》歌曲,引起学生注意,创设本课教学情景。
师:(导语)同学们好,很高兴有这样机会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交流,相信我们今天合作一定愉快!刚才崔京浩一首深沉《父亲》撞击着我心扉,让我陷入对父亲深深怀念之中。
我相信,也一定能激起同学们对父母感激之情。
今天我们将要一起探讨与交流话题也与我们父母有关――这就是《天下父母心》师:关于这个话题老师这几天一直有一个困惑,这就是:爱困惑《我与女儿对话》我:女儿,爸爸问你一个问题,你要说实话。
女儿:好。
我:在你成长13年中,我和你妈为你作了那么多,有没有一件令你感动至今让你都无法忘怀事情?女儿:(想了一会)爸,没有。
我:为什么呢?我们不是为你做了许多事情吗?女儿:那不都是应该呀!我:……师:我困惑了。
要知道,我和她妈妈对她关心呵护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现在我女儿是不是真感受到了我们点点滴滴爱?我想从大家,我女儿同龄人这儿得到一个答案。
(这一段目是创设情景,引出要探究问题是感受天下父母对子女爱——用不同形式表达爱。
)爱诉说师: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父母因为我而发生喜怒乐忧?(比如……)让我们从父母喜怒乐忧中体会天下父母心!(引导学生按照主题说,这是教学中一种境界,学生主体作用得到恰当发挥才能开阔思路,深化主题)学生讲述。
(教师要注意分别选择喜、怒、乐、忧事例,并从中挖掘出爱表达。
这里还要准备必要资料以弥补学生发言不足。
)师:父爱如山,母爱似海。
天下父母心教案

第四课人不能选择父母第二框天下父母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辛劳,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能力目标:学会感恩,学会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父母的艰辛与伟大,尊重父母。
教学重点:感受父母的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教学难点:使学生真正了解父母的辛劳,从而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式。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应该都听过《天亮了》这首歌,但是,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歌的背景?这是歌手韩红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
可是谁知道这动人的歌声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
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
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
下面让我们结合《天亮了》这首歌的背景,观看幻灯片上的FLASH。
在观看的同时,请同学们体会父母爱的伟大。
(教师在幻灯片放映的同时关键指出缆车坠落的瞬间和双手托起孩子的瞬间)学生感悟:教师总结:父母为我们不惜任何牺牲。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情感一起来学习第二课时:天下父母心。
新课讲授:一、爱就在我们身边学生齐读游子吟,感受父母的爱。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
通过游子吟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同时强调游子吟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而不是相对的,孩子对待父母的尊敬。
与此同时,请同学们先默读教材第43页的《给爸爸的一封信》,然后请一位勇敢而又自信的同学帮助小伟诵读这封信1、2、3段。
通过《游子吟》和《给爸爸的一封信》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父母爱的理解。
二、拥有一双发现爱的眼睛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同样,世界上也并不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
现实生活中,父母的爱往往为我们所误解。
存在着爱的困惑和爱的碰撞,请同学们看幻灯片。
爱的困惑:《我与女儿的对话》(学生角色扮演)我:女儿,爸爸问你一个问题,你要说实话。
思想品德第二单元《天下父母心》第2课时教案

思想品德第二单元《天下父母心》第2课时教案新授课第2单元第4课第2课时名称天下父母心教学目标课堂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真正体会到父母之爱,产生感恩之心,形成孝敬父母的内心情感冲动,为体贴、关心父母等实际行动提供情感基础。
知能识力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子女真切无私的付出,情深似海,让学生认识到父母不仅养育了子女的身体,而且还塑造了子女的灵魂,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提升学生的体验能力和感悟能力。
课前预习交流知我知道预习先知:1、1.父母之爱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养育了子女的身体,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尽管父母对子女爱的方式各异,但其本意都一样,都渴望________________,天下父母同心。
3.我们无法选择父母的外貌和性格,也无法选择父母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但我们可以选择________,选择________。
我困惑简明扼要描述自学中发现的问题:行我践行教学过程新知学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新得阅读感悟:教材P43教师引导:你的父母不必像小伟的父亲那样,为你的学费犯愁。
但父母为了你的成长也肯定做出了许许多多的牺牲。
有很多事情因为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而被你熟视无睹,甚至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
今天,让我们静下心来,像小伟那样,在脑海中回放父母每天为我们操劳操心的那些镜头,然后把那些最令你感动的生活片段讲述给全班同学听。
师归纳:其实,生活中充满着父母对子女的爱,缺少的往往是子女对这些爱的感悟。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把今天你对父母之爱的感悟,特别是对父母的感恩,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告诉父母。
爸爸妈妈一定会为你的懂事、你的理解、你的感恩而欣喜和激动的。
生活探究:大家可曾静静地想过,十多年来,你的父母为你倾注了多少心血?归纳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无私的,尚显稚嫩的我们,还无法完全报答父母的爱。
但我们可以拥有一份孝心,怀着感恩的心接受父母的关爱,并用我们的懂事换取父母的宽心。
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 少让父母为我操心 第二课时 教案 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少让父母为我操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少让父母为我操心》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的第一课,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母生活的不易,工作的辛苦,从而懂得感恩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承当起自己的家庭责任。
本课与本单元其他三课为递进关系,旨在感受父母的不易,引导学生懂得分担,学会关心父母。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在对父母的情感上有所开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爱父母的意识,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自觉培养自立能力,不让父母担忧, 不给父母添麻烦。
2,能力目标:学会为父母分忧,不给父母添麻烦。
3.知识目标:学习如何为父母分忧,不给父母添麻烦。
【教学重难点】学习如何为父母分忧,不给父母添麻烦。
【教学方式】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资源】视频、PPT【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活动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呢?二、课堂导入活动(本课时的导入活动)1 .播放视频《家是什么,这就是家》2 .思考:(1)通过视频,你感觉到家是什么?(2)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三、课堂教学活动(一)活动一:爸妈一天做什么1 .请你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爸爸妈妈一天要做的事情做一个小归纳。
2 .说一说:父母每天要做的事情算下来有多少?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设计意图:了解父母的辛苦和忙碌,为下个环节做铺垫。
(二)活动二:少给父母添麻烦父母要做那么多事,很辛苦。
我们都爱父母,也想为他们分担。
很多事情我们帮不上忙,但起码能做到管好自己,少给父母添麻烦。
1 .小麻烦和小棉袄:有时候,我们是爸爸妈妈的小麻烦,带给他们烦恼;有的时候我们还是爸爸妈妈的小棉袄,为他们分忧。
2 .自我评价:你是家人的小麻烦,还是家人的小棉袄呢?为什么?3 .温馨提示:让爸爸妈妈少添一点麻烦,让他们多一些放心、多省一点心,是我们对家人最好的回报。
天下父母心噶能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优秀范文

天下父母心——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和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 培养学生学会尊重父母,珍惜家庭和睦时光。
3.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解决矛盾和冲突。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父母的辛劳和付出。
2.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在与父母沟通时,保持尊重和理解。
3. 如何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情感,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故事分享、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从实例中感受到父母的爱。
2. 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体验与父母沟通的过程。
3.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与父母亲情相关的故事素材。
2. 准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道具。
3. 准备与主题相关的视频资料或PPT。
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四、教学方法五、教学准备六、教学过程七、课堂小结八、作业布置九、教学反思十、家长沟通十一、班级活动十二、学生感悟十三、优秀范文十四、评价与反馈十五、拓展阅读六、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一个关于父母关爱孩子的感人视频,激发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爱。
2. 分享故事:讲述一个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让学生从实例中感受到父母的爱。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以及自己如何孝敬父母的心得。
4.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
5.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不孝敬父母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不孝敬父母的严重后果,引以为戒。
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内心感受到父母的辛劳和付出,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情感。
七、课堂小结1. 总结本次班会的主题,强调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天下父母心噶能教育主题班会教案范文

天下父母心——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优秀范文一、教案背景班会主题:天下父母心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感受父母的心。
2. 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学会回报父母的爱。
3. 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孝敬父母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爱,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父母的爱,并付诸行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付出和关爱。
2. 讲述父母的爱(10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
如:孟母三迁、卧冰求鲤等。
3. 分享自己的父母故事(10分钟)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让大家感受到父母的爱。
4. 讨论与反思(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父母的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孝敬父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要点,强调孝敬父母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感恩之情付诸行动。
四、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父母的爱”的作文。
2. 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表达对父母的爱。
3. 制定一个孝敬父母的计划,长期坚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父母爱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3. 学生课后行动的改变,如:是否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是否关心父母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感恩父母,从心开始1. 学生自制感恩卡片,写下对父母的感谢之情。
2. 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感恩卡片,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活动二:孝敬父母,我在行动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提出具体的孝敬父母的方法。
七、教学资源准备1. 感恩歌曲《天下父母心》音频文件。
2. 感人的父母故事素材。
3. 学生感恩卡片制作材料。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述感人的父母故事,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父亲节主题班会教案《天下父母心》

一、教案基本信息《天下父母心》适用年级:八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对他们的爱,体会父母养育之恩。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父母的美德。
3.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的心意。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父母的态度。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父母的爱。
2.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父母爱的故事或事例。
2. 准备一些关于孝顺父母的诗歌或名言。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2. 讲解:通过讲述一些关于父母爱的故事或事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父母的爱。
3. 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心中的父母之爱,以及他们如何孝顺父母的故事。
4. 讨论:引导学生谈论如何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的心意,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孝顺父母。
5. 总结:总结本次班会的要点,强调尊敬父母、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之爱的作文,要求真情实感,下周班会课分享。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班会,学生是否能真正体会到父母的爱,是否能学会尊敬父母、孝顺父母,以及是否能学会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的心意,将是本节课的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学生对父母之爱的理解程度,学生尊敬父母、孝顺父母的态度,学生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学生在班会课上的表现,以及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价他们对父母之爱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尊敬父母、孝顺父母的态度。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开展“孝心少年”评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孝敬父母的榜样。
2. 组织学生参加孝亲敬老活动,让学生实际行动起来,践行孝顺父母的美德。
3. 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促进家校合作。
六、活动准备1. 准备一份父亲节祝福视频,包含学生对父亲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父亲节主题班会教案《天下父母心》

《天下父母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感受父母的辛劳。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的美德。
3. 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家庭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父亲节的来历和意义。
2. 父母的爱与付出。
3. 如何尊敬和孝顺父母。
4. 学生分享与父母的感人故事。
5. 制作礼物,表达感恩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父母的爱,培养尊敬父母的美德。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事情感受到父母的爱,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视频或图片资料。
3. 制作礼物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讲解父亲节的来历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父亲节的背景。
3. 通过PPT展示父母的爱与付出,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事情感受到父母的爱。
4. 分享学生与父母的感人故事,让学生互相启发,感受到父母的爱。
5. 讲解如何尊敬和孝顺父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6. 分组讨论: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让学生提出具体的行动计划。
7. 学生动手制作礼物,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9.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对父母的爱。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父母工作场所,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勤工作。
2. 开展“孝心感动父母”活动,让学生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3. 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邀请专家或有经验的家长分享教育心得。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父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2. 评价学生制作的礼物,了解学生的用心程度和创意水平。
3. 收集学生课后为父母做的事情,评价学生的孝顺行为。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父母的爱。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分享自己的故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结合,共同培养学生的品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第二单元《天下父母心》第2课
时教案
新
授课第2单元第4课第2课时
名称天下父母心
教
学
目
标课
堂
学
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引起学生感
情的共鸣,真正体会到父母之爱,产生感恩之心,形成
孝敬父母的内心情感冲动,为体贴、关心父母等实际行
动提供情感基础。
知能
识力
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子女真切无私的付出,情深似海,让学生认识到父母不仅养育了子女的身体,而且还塑造了子女的灵魂,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提升学生的体验能力和感悟能力。
课
前
预
习
交
流
知
我
知
道
预习先知:1、1.父母之爱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养育了子女的身体,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尽管父母对子女爱的方式各异,但其本意都一样,都渴望
________________,天下父母同心。
3.我们无法选择父母的外貌和性格,也无法选择父母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但我们可以选择________,选择________。
我困惑
简明扼要描述自学中发现的问题:行我践行
教
学
过
程
新
知
学
习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
新得阅读感悟:教材P43
教师引导:你的父母不必像小伟的父亲那样,为你
的学费犯愁。
但父母为了你的成长也肯定做出了许许多
多的牺牲。
有很多事情因为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而被你
熟视无睹,甚至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
今天,让我们
静下心来,像小伟那样,在脑海中回放父母每天为我们
操劳操心的那些镜头,然后把那些最令你感动的生活片
段讲述给全班同学听。
师归纳:其实,生活中充满着父母对子女的爱,缺
少的往往是子女对这些爱的感悟。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恰
当的时机,把今天你对父母之爱的感悟,特别是对父母
的感恩,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告诉父母。
爸爸妈妈一定
会为你的懂事、你的理解、你的感恩而欣喜和激动的。
生活探究:大家可曾静静地想过,十多年来,你的
父母为你倾注了多少心血?
归纳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无私的,尚显稚嫩的我们,还无法完全报答父母的爱。
但我们可
以拥有一份孝心,怀着感恩的心接受父母的关爱,并用
我们的懂事换取父母的宽心。
指定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子小伟写给父亲的
一封信”。
学生思考并在全班讲述父母关心自己的故事。
唐诗赏析:
孟郊为什么把母爱比喻为春天的阳光,用小草比喻儿女?请说说寸草报春晖的道理
学生读诗、感悟,并交流
生阅读教材P40《母亲的账单》一文,并独立完成文章后的“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并选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课
堂
教
学
效
果
检
测
基
础
磨
砺
二、单选
4.在学校组织的“好家长报告会”活动中,有部分家长提出“以共同游戏参与家务劳动等方法对孩子实行
启蒙教育。
”“以友爱、谦让、奉献的准则教孩子为人
处事。
”这说明()
A.父母是孩子生命的来源B、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
老师
C、教育子女是父母的惟一责任
D、父母是孩子生命
的最好守护者
5.《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小草要回报阳光
B、人生苦短,只争朝夕
C、子
女要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D、子女对父母总
是加倍回报的
6我们子女可以选择的是()
A、父母
B、父母的相貌
C、父母的经济收入
D、爱心、孝心
7.孟郊在《游子吟》一诗中写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父母对儿女的恩情,就像大海一样深厚,作为子女,我们应该()
A、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
B、早日离开学校,走上独
立之路C、自觉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D、生活在父母身边,以免父母牵挂
8.小东经常帮助妈妈打扫房间卫生;小李经常帮助妈妈做饭;加力有好吃的小明总是先夹给父母吃。
这说
明()A、只有认真学习才是孝敬父母B、明白了孝敬父母
的道理,就是孝敬父母C、孝敬父母要做父母满意的大
事D、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效果
描述
能
力
提
升
.简答题9、诺贝尔奖得主贝克特的剧本《结局》中,有这样一段:
儿子对父亲吼:“混帐!你为什么生下我?”父亲:“我不晓得。
”
儿子:“什么?你不晓得什么?”父亲:“我不晓
得生下的会是你!”
这段对话说明了什么道理?儿子对待父亲的态度对
吗?为什么?
四.探究题11、某校初中生学生小明经常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有一天,给妈妈开了一份帐单,放在妈妈的床头。
第二天,小明在自己的书桌上发现了一份妈妈给他的帐单
小明的帐单妈妈的帐单
小明做的家务应得报酬妈妈的付出应得报酬
打扫卫生1元生育小明0元
洗碗1元为小命做饭0元
洗衣1元为小明洗衣服0元
买菜1元供小明读书0元
帮妈妈拿药1元为小明生病护理0元
合计9元合计0
(1)小明看了妈妈的帐单会有什么样的反映呢?
(2)面对上述两份帐单,你想说写什么呢?教
后
反
思二、4.B5.C6.B7.C8.D
三、10说明子女与父母之间是无法选择的,最重要的,是这层关系无法割舍;儿子对待父亲的态度是不对的,因为父母是无法选择的,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
无数的心血,奠定了我们人生的基础,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在他们的呵护下我们成长起来,我们的将来要靠我
们自己的努力。
四、11(1)为母亲无私的关心、爱护、抚育而感动,为自己向母亲的索取而惭愧
(2)小明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履行了应尽的义务,但索取报酬是不对的。
母亲履行了抚养、教育和保护未
成年子女的义务,父母对我们子女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
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永远也诉说不完。
作为青
少年学生,我们应该懂得扶助父母是自己的义务,并力
所能及地去履行。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