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的分区及各分区的脏器
腹部九分法

腹部九分法
上水平线为两侧肋骨最低点连线,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的连线,由此将腹部分为上腹部、中腹部、下腹部。
2条垂直线为髂前上棘与腹中线垂直连线中点的垂直线。
这样腹部九区包括:上腹部的腹上区、左右季肋区,中腹部的脐区、左右腰区,下腹部的腹下区、左右髂区。
腹部九分法1.右上腹部(右季肋部):肝右叶、胆囊、结肠肝曲、右肾、右肾上
腺。
2.右侧腹部(右腰部):升结肠、空肠、右肾。
3.右下腹部(右髂部)盲肠、阑尾、回肠下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
4.上腹部:胃、肝左叶、十二指肠、胰头、胰体、横结肠、腹主动脉、大网膜。
5.中腹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下垂的胃及横结肠、肠系膜及淋巴结、输尿管、腹主动脉、大网膜。
6.下腹部(耻骨上部):回肠、乙状结肠、输尿管、胀大的膀胱、女性增大的子宫。
腹部九分法 7.左上腹部(左季肋部):脾、胃、结肠脾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
8.左侧腹部(左腰部):降结肠、空肠、回肠、左肾。
9.左下腹部(左髂部):乙状结肠、淋巴结、女性左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左精索。
腹部脏器位置详解

汇报人:XX
腹部脏器的位置分布 各脏器的位置特点 腹部脏器位置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腹部脏器位置的检查与诊断 腹部脏器位置异常的治疗与预防
腹部脏器的位置分布
上腹部脏器
肝脏:位于右上腹,主要功能是解毒、代谢和分泌胆汁。 胆囊:附着于肝脏下方,主要储存和浓缩胆汁,参与消化。 胰腺:位于上腹部深处的狭长器官,分泌消化酶和胰岛素等激素。 胃:位于左上腹,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可容纳食物并分泌胃酸和消化酶。
治疗建议:一旦 确诊腹部脏器位 置异常,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相应的治疗 方案,包括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 等。
腹部脏器位置异常的治疗与预 防
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适应症:脏器位置异常导致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 手术方式: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等 手术效果:纠正脏器位置异常,改善功能和缓解症状 术后护理:定期复查,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腹部脏器位置异常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方法:通过 影像学检查,如 超声、CT、MRI 等,确定腹部脏 器的位置和形态, 观察是否存在异 常。
鉴别诊断:根据 腹部脏器的位置 和形态,结合患 者的症状和体征, 与其他疾病进行 鉴别诊断。
注意事项:腹部 脏器位置异常的 诊断与鉴别需要 综合考虑患者的 病史、体格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结 果,避免误诊和 漏诊。
肾脏的位置特点
肾脏位于腹部的两侧,靠近后 腰的位置。
肾脏的位置相对较深,位于肾 盂和输尿管的下方。
肾脏的外形呈蚕豆状,大小约 为10-12厘米长,5-7厘米宽, 3-5厘米厚。
肾脏的位置与肝脏的位置相对, 位于其下方。
膀胱的位置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膀胱位于小骨盆内
膀胱底、体、颈的 交会处与耻骨联合 下缘平齐
腹膜内外位器官记忆口诀

腹膜内外位器官记忆口诀腹膜内外位器官记忆口诀是一种帮助人们记忆腹膜内外位器官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一个简单易记的口诀,让人们能够迅速准确地回忆起各个器官的位置和名称。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个口诀及其相关内容。
口诀内容:“肝胰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脾和胃。
”这个口诀包括了十一个腹膜内外位器官。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1. 肝肝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位于右上腹部。
它有多种功能,包括分解毒素、合成胆汁、储存营养物质等。
2. 胰胰是一个混合性腺体,既有内分泌功能又有外分泌功能。
它位于上腹部靠近胃的后面,主要分泌胰岛素和胰酶。
3.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是小肠的一部分,位于胃底下方向右侧延伸。
它主要参与消化过程,吸收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4. 空肠空肠是小肠的第一部分,位于十二指肠之后。
它主要参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
5. 回肠回肠是小肠的第二部分,位于空肠之后。
它主要参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
6. 盲肠盲肠是结肠的一部分,位于右下腹部。
它没有明显的消化功能,但可能在人体免疫系统中起到一定作用。
7. 结肠结肠是大肠的一部分,位于盲肠之后。
它主要参与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并将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转化为固态粪便。
8. 乙状结肠乙状结肠是结肠的一部分,位于横结肠之前。
它主要参与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并将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转化为固态粪便。
9. 直肠直肠是大肠的末端段,位于腹膜内。
它主要储存固态粪便,等待排泄。
10. 脾脾是一个免疫器官,位于左上腹部。
它主要参与免疫反应和血液的过滤和储存。
11. 胃胃是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位于上腹部。
它主要参与食物的储存、混合和消化。
总结:通过这个口诀,我们可以轻松地记忆各个腹膜内外位器官的名称和位置。
同时,了解这些器官的功能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保持身体健康。
腹部的分区与各分区的脏器

腹部的分区及各分区的脏器四分法:水平线:过脐;垂直线:过脐右上腹部:肝,胆囊/幽门/十二指肠,胰头/右肾上腺,右肾/结肠肝曲,部分横结肠,小肠/腹主动脉/大网膜左上腹部:肝左叶/脾,胃/胰体,胰尾/左肾上腺,左肾/结肠脾曲,部分横结肠,小肠/腹主动脉/大网膜右下腹部:盲肠,阑尾/部分升结肠,小肠/右输尿管,胀大的膀胱/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和输卵管,增大的子宫/男性右侧精索左下腹部:乙状结肠/部分降结肠,小肠/左输尿管,胀大的膀胱/淋巴结/女性左侧卵巢和输卵管,增大的子宫/男性左侧精索九分法:水平线:两侧肋弓下缘的连线、两侧髂前上棘的连线垂直线:髂前上棘与腹中线垂直连线中点的垂直线右上腹部(右季肋区):肝右叶,胆囊,结肠右曲,右肾,右肾上腺右侧腹部(右腰部):升结肠,空肠,右肾右下腹部(右髂区):盲肠,阑尾,回肠末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左上腹部(左季肋区):脾,胃,结肠脾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左侧腹部(左腰部):降结肠,空肠,回肠,左肾左下腹部(左髂区):乙状结肠,淋巴结,女性左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左侧精索上腹部:胃,肝左叶,十二指肠,胰头,胰体,横结肠,腹主动脉,大网膜中腹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下垂的胃或横结肠,肠系膜及淋巴管,输尿管,腹主动脉,大网膜下腹部:回肠,乙状结肠,输尿管,胀大的膀胱,女性增大的子宫腹痛、腹泻、稀便的原因腹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多数是由腹部脏器疾病引起的,但腹腔外疾病及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
急性腹泻:1.腹腔器官急性炎症2.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3.脏器扭转或破裂4.腹膜炎症5.腹腔内血管阻塞6.腹壁疾病7.胸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性痛:大叶性肺炎肺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胸膜炎食管裂孔疝胸椎结核8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铅中毒尿毒症慢性腹泻1.腹腔脏器慢性炎症:结核性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2.消化道运动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胆道运动障碍3.胃,十二指肠溃疡4.腹腔脏器扭转或梗阻:慢性胃扭转肠扭转十二指肠壅滞症满性肠梗阻5.脏器包膜的牵引6.中毒与代谢障碍7.肿瘤压迫及浸润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加,大便稀薄或呈脓血状,系由于肠粘膜吸收障碍与炎性分泌物增加,肠蠕动过速所致。
腹部的专业知识点总结

腹部的专业知识点总结一、腹部的解剖结构1. 腹部的区域划分腹部是指从胸廓下缘到髂前上棘、髂后上棘的区域。
按其解剖学特点,腹部可分为上腹部、中腹部和下腹部三大区域。
2. 腹部的表面解剖学腹部的表面有许多骨性突出物和肌肉轮廓名,如胸骨、乳突、腹肌腱膜轮廓名、腹横肌轮廓名等,这些结构对于定位腹部内脏器官具有重要意义。
3. 腹部的内脏器官腹部内脏包括胃、肝、胆囊、脾脏、胰腺、小肠、大肠等。
这些器官在腹腔内的位置和结构对于理解腹部解剖学非常重要。
4. 腹部的血管和神经腹部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网络,如腹主动脉、门静脉、腹腔神经 plexus 等,这些血管和神经不仅在生理学上发挥重要作用,还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腹部的生理学1. 消化系统腹部内的大部分器官都属于消化系统,如胃、肝、胆囊、胰腺、小肠、大肠等。
这些器官分别在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生理功能的理解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 循环系统腹部内有丰富的血管网,如腹主动脉、门静脉等,这些血管在血液循环和营养物质输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生理功能的了解对于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3. 泌尿系统腹部还包括泌尿系统的一部分,如肾脏和输尿道。
这些器官在体内的代谢和废物排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生理功能的了解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腹部的常见疾病1. 消化系统疾病腹部内的消化器官是常见的疾病部位,如胃溃疡、胰腺炎、肝硬化、肝癌等,这些疾病常常需要进行内窥镜检查、超声检查等诊断方法。
2. 循环系统疾病腹部的血管系统也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侵扰,如腹主动脉瘤、门静脉血栓等,这些疾病常常需要进行 CT、核磁共振等诊断方法。
3. 泌尿系统疾病腹部的泌尿系统也容易发生一些疾病,如肾结石、泌尿系感染等,这些疾病常常需要进行B 超、CT、MRI 等诊断方法。
四、腹部的临床实践1. 腹部体格检查医学工作者在临床上常常需要进行腹部的体格检查,通过触诊、听诊等方法来初步了解患者的腹部状况,对腹部解剖结构的了解对于正确操作体格检查非常重要。
人体腹部器官图

人体腹部器官图人体腹部是人体重要的区域之一,内部包含了多个重要的器官。
了解人体腹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我们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人体腹部器官图进行详细的解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些器官。
一、胃(Stomach)胃是腹部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位于腹腔中央偏左上方。
胃的主要功能是消化进食物并分解为营养物质,使其能够被身体吸收和利用。
胃可以分为胃底、胃体和胃窦三个部分,形状呈半圆形,容量可扩大。
二、肝脏(Liver)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腹部器官,位于腹膜腔内,主要位于右上腹部。
肝脏是人体的化学工厂,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如制造胆汁、代谢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储存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肝脏还有解毒作用,能够帮助身体排除有害物质和代谢废物。
三、胆囊(Gallbladder)胆囊是人体的附属器官,位于肝脏下方,形状像梨子一样。
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肝脏分泌的胆汁,当食物进入小肠时,胆囊会释放胆汁来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四、脾脏(Spleen)脾脏是人体淋巴系统的一部分,位于胃的左上方。
脾脏起着过滤血液、储存血液、免疫功能等多种重要的作用。
脾脏对于身体免疫功能的调节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五、胰腺(Pancreas)胰腺是一个复杂的腺体,位于胃的后方。
胰腺分泌多种消化酶,帮助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此外,胰腺还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调节血糖水平。
六、小肠(Small Intestine)小肠是连接胃和大肠的消化道的一部分,主要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个部分。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其表面有丰富的绒毛,增加了吸收面积。
七、大肠(Large Intestine)大肠是消化道的最后一部分,主要分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直肠。
大肠吸收小肠中未被吸收的水分和电解质,并形成和储存粪便,完成排除体内废物的功能。
八、膀胱(Bladder)膀胱是人体的储存器官,用于暂时存储尿液。
腹部脏器位置详解 ppt

-
30
3腹纹 白纹见于肥胖症,由于腹壁真皮裂开而成银
白色条纹。妊娠纹在下腹部和髂部,与身体长轴平行, 在妊娠中呈兰色或粉红色,产后不久转为银白色而长 期存在。紫纹是皮质醇增多症的一个常见征象,走向 与妊娠纹相同,分布广,除下腹和髂部外,还出现于 大腿上部、臀外侧和髂嵴下部。
4.疤痕 腹部疤痕多为外伤、手术或皮肤感染的遗迹
-
3
-
4
腹部分区
㈠九区法
上面的水平线为肋弓线,下面的水平线为髂棘线, 左、右两条垂直线是在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的水平线 的中点上所作的垂直线。自上而下,正中的三区为上 腹部、脐部和下腹部;两侧各三区分别为左、右季肋 部、左、右腰部和左、右髂部。
㈡四区法
通过脐划一水平线与一垂直线,两线相交,将腰部 分为四区,即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
局部膨隆:为腹部局限性膨隆,见于腹 内有增大的脏器、肿瘤、炎性包快、局 部积液或局部肠曲胀气,以及腹壁上的 肿物和疝。
-
19
腹腔内与腹壁上肿块的鉴别
-
20
2. 腹部凹陷 仰卧时前腹壁明显底于肋缘至耻
骨的水平面
(1)全腹凹陷:
舟状腹(scaphoid abdomen) 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 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全腹呈舟状,都见 于显著消瘦、严重脱水、恶病质等,如慢性消耗性疾 病的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糖尿病、垂体前叶功 能减退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晚期病人。吸气时出现 全腹凹陷可见于膈肌麻痹和上呼吸道梗阻。
-
59
-
40
肝区叩击痛对于诊断肝炎,肝脓肿有一定 的意义
胆囊区叩击痛为胆囊炎的重要体征
-
41
㈢胃泡鼓音区及脾叩诊
胃泡鼓音区(Traube区) 位于左前胸下部肋缘以
腹部的分区和各分区的脏器

腹部的分区及各分区的脏器四分法:水平线:过脐;垂直线:过脐右上腹部:肝,胆囊/幽门/十二指肠,胰头/右肾上腺,右肾/结肠肝曲,部分横结肠,小肠/腹主动脉/大网膜左上腹部:肝左叶/脾,胃/胰体,胰尾/左肾上腺,左肾/结肠脾曲,部分横结肠,小肠/腹主动脉/大网膜右下腹部:盲肠,阑尾/部分升结肠,小肠/右输尿管,胀大的膀胱/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和输卵管,增大的子宫/男性右侧精索左下腹部:乙状结肠/部分降结肠,小肠/左输尿管,胀大的膀胱/淋巴结/女性左侧卵巢和输卵管,增大的子宫/男性左侧精索九分法:水平线:两侧肋弓下缘的连线、两侧髂前上棘的连线垂直线:髂前上棘与腹中线垂直连线中点的垂直线右上腹部(右季肋区):肝右叶,胆囊,结肠右曲,右肾,右肾上腺右侧腹部(右腰部):升结肠,空肠,右肾右下腹部(右髂区):盲肠,阑尾,回肠末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左上腹部(左季肋区):脾,胃,结肠脾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左侧腹部(左腰部):降结肠,空肠,回肠,左肾左下腹部(左髂区):乙状结肠,淋巴结,女性左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左侧精索上腹部:胃,肝左叶,十二指肠,胰头,胰体,横结肠,腹主动脉,大网膜中腹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下垂的胃或横结肠,肠系膜及淋巴管,输尿管,腹主动脉,大网膜下腹部:回肠,乙状结肠,输尿管,胀大的膀胱,女性增大的子宫腹痛、腹泻、稀便的原因腹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多数是由腹部脏器疾病引起的,但腹腔外疾病及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
急性腹泻:1.腹腔器官急性炎症2.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3.脏器扭转或破裂4.腹膜炎症5.腹腔内血管阻塞6.腹壁疾病7.胸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性痛:大叶性肺炎肺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胸膜炎食管裂孔疝胸椎结核8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铅中毒尿毒症慢性腹泻1.腹腔脏器慢性炎症:结核性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2.消化道运动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胆道运动障碍3.胃,十二指肠溃疡4.腹腔脏器扭转或梗阻:慢性胃扭转肠扭转十二指肠壅滞症满性肠梗阻5.脏器包膜的牵引6.中毒与代谢障碍7.肿瘤压迫及浸润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加,大便稀薄或呈脓血状,系由于肠粘膜吸收障碍与炎性分泌物增加,肠蠕动过速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的分区及各分区的脏器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腹部的分区及各分区的脏器四分法:水平线:过脐;垂直线:过脐右上腹部:肝,胆囊/幽门/十二指肠,胰头/右肾上腺,右肾/结肠肝曲,部分横结肠,小肠/腹主动脉/大网膜左上腹部:肝左叶/脾,胃/胰体,胰尾/左肾上腺,左肾/结肠脾曲,部分横结肠,小肠/腹主动脉/大网膜右下腹部:盲肠,阑尾/部分升结肠,小肠/右输尿管,胀大的膀胱/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和输卵管,增大的子宫/男性右侧精索左下腹部:乙状结肠/部分降结肠,小肠/左输尿管,胀大的膀胱/淋巴结/女性左侧卵巢和输卵管,增大的子宫/男性左侧精索九分法:水平线:两侧肋弓下缘的连线、两侧髂前上棘的连线垂直线:髂前上棘与腹中线垂直连线中点的垂直线右上腹部(右季肋区):肝右叶,胆囊,结肠右曲,右肾,右肾上腺右侧腹部(右腰部):升结肠,空肠,右肾右下腹部(右髂区):盲肠,阑尾,回肠末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左上腹部(左季肋区):脾,胃,结肠脾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左侧腹部(左腰部):降结肠,空肠,回肠,左肾左下腹部(左髂区):乙状结肠,淋巴结,女性左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左侧精索上腹部:胃,肝左叶,十二指肠,胰头,胰体,横结肠,腹主动脉,大网膜中腹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下垂的胃或横结肠,肠系膜及淋巴管,输尿管,腹主动脉,大网膜下腹部:回肠,乙状结肠,输尿管,胀大的膀胱,女性增大的子宫腹痛、腹泻、稀便的原因腹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多数是由腹部脏器疾病引起的,但腹腔外疾病及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
急性腹泻:1.腹腔器官急性炎症2.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3.脏器扭转或破裂4.腹膜炎症5.腹腔内血管阻塞6.腹壁疾病7.胸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性痛:大叶性肺炎肺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胸膜炎食管裂孔疝胸椎结核8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铅中毒尿毒症慢性腹泻1.腹腔脏器慢性炎症:结核性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2.消化道运动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胆道运动障碍3.胃,十二指肠溃疡4.腹腔脏器扭转或梗阻:慢性胃扭转肠扭转十二指肠壅滞症满性肠梗阻5.脏器包膜的牵引6.中毒与代谢障碍7.肿瘤压迫及浸润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加,大便稀薄或呈脓血状,系由于肠粘膜吸收障碍与炎性分泌物增加,肠蠕动过速所致。
(每日3次以上,或每天粪便总量大于200克,其中含水量大于80%)正常排便次数:习惯不同,一般一日1-2次或两日1次急性腹泻慢性腹泻:超过二个月以上常见病因(一)感染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
(二)中毒砷、磷及重金属中毒、尿毒症、食物中毒等。
(三)肿瘤结肠癌、息肉等。
(四)消化、吸收障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分除术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肝硬化等。
(五)内分泌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糠尿病性肠炎等。
(六)其它结肠功能紊乱、药物过敏如利血平、胍乙啶等副作用。
变态反应性肠病等。
休克:指机体在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强烈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严重不足,引起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各种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伤的病理过程.类型:(1)失血、失液性休克(2)创伤性休克(3)烧伤性休克(4)感染性休克(5)过敏性休克(6)神经源性休克畏寒畏寒通常逐渐进展,对冷温度的耐受力降低,反映了身体的体温控制机制受损,这种控制机制是以下丘脑和甲状腺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
通常,畏寒由肿瘤或激素缺乏所引起;老年患者的畏寒反映与年龄相关的生理改变。
病因:(一)垂体功能减退症(二)下丘脑病变(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畏寒一般是由于机体体温调定点上移,人体感到寒冷,而机体产热功能障碍如垂体、下丘脑或甲状腺功能障碍导致的(个人观点)冷汗机体处于紧张、剧痛等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汗腺分泌导致冷汗阴道异常出血?是许多女性经常遇到的问题。
有一部分属生理性出血,是正常出血,如正常、的排出等,属正常生理范畴,不会危害身体健康。
病理性阴道出血就不同了,它不仅是身体疾病的一种表现,阴道出血而且出血本身也会损害身体健康。
阴道出血可来自、阴道、、,但以来自者最多。
? 阴道出血是中最常见症状之一。
除正常月经外,妇女生殖道任何部位,包括子宫体、子宫颈、阴道和处女膜等部位均可能发生出血,均称为阴道出血,一、与内分泌有关的出血应用避孕药物时出现阴道出血,又称突破性出血:大多数发生在漏服药后;少数未漏服者出现阴道出血则与激素量不足有关;如出血发生在月经前半期。
往往是雌激素不足,引起子宫内膜坏死剥脱出血;如出血发生在后半期,则为孕激素不足引起。
应用避孕药引起的出血多为不规则点滴出血或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多发生于青春期及更年期经期长短不一,血量多少不定,多者可几倍于月经量甚至发生休克少者淋漓不断。
因此两期卵巢功能不稳定,多属无排卵性出血患者常先有一段时间的闭经,然后发生子宫出血。
有时开始为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而后转为不规则或持续性子宫出血。
有时流血可历时十数日或更长。
绝经后子宫出血:近年来由于使用雌。
孕激素日渐增多,使子宫出血率有所增加此外,有部分患者,绝经后卵巢分泌雌激素量虽减少但肾上腺分泌少量雌激素,逐渐积蓄后,可引起子宫内膜增生而致子宫出血二、与妊娠有关的出血流产:孕龄妇女以往月经规则此次停经后出现阴道出血,首先应考虑早期流产。
先兆流产时阴道出血量少,无腹痛或轻微下腹痛,有早孕反应。
异位妊娠: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为最常见阴道出血,是输卵管妊娠的主要症状之一。
由于输卵管缺乏完整的蜕膜,不适应孕卵发育胚胎早期死亡,胚囊从管壁分离进入腹腔称为输卵管流产,或穿破输卵管而致腹腔内出血引起血腹症。
胚胎死亡后,子宫蜕膜失去WIG的支持而从子宫壁剥离而发生阴道出血。
患者常有不孕史,多在停经6~8周后出现阴道出血出血量少,但淋漓不止直到输卵管病灶去除后才止血。
:阴道出血是葡萄胎最早出现的症状一般在停经12周左右开始有阴道出血,呈暗红色,量多少不定时断时续或绵延不断,但随时可有大量出血。
如在排出的血中见到水泡状物即可确诊。
患者有贫血貌。
三、与炎症有关的出血慢性宫颈炎:可表现为宫颈糜烂或宫颈息肉引起性交出血或少量不规则阴道出血。
早期结核性子宫内膜炎因有内膜充血或溃疡形成引起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
慢性盆腔炎由于盆腔充血或因卵巢功能障碍而出现月经增多,常伴有下腹坠胀及腰能部疼痛等症状。
四、与肿瘤有关的出血:是绝经前后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主要症状是持续或间歇性阴道出血,血量一般不多。
早期除阴道出血外无其他症状检查时也可无明显阳性体征。
晚期则血量增多,出现白带且有下腹痛。
:宫颈癌多见于中年妇女但也可发生于绝经后。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宫颈癌的早期症状,检查时宫颈可显示光滑或糜烂但有接触性出血或见血从宫颈口流出。
卵巢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两者均为卵巢功能性肿瘤可见于绝经前后妇女。
由于肿瘤分泌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增生或增生过长,甚至发生腺癌而引起不规则阴道出血。
:是育龄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阴道出血是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
较大的肌壁间肌瘤表现为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黏膜下肌瘤,尤其脱出阴道内继发感染者可引起持续或不规则阴道出血。
长期出血患者有贫血。
: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约50%发生于葡萄胎排出后,流产或足月产后者各占25%。
绒毛膜癌多发生在子宫,形成单个或多个宫壁肿瘤呈深红或紫色的出血坏死组织,突入宫腔、质脆极易出血。
不规则阴道出血是绒毛膜癌的主要症状之一,血量多少不定。
五、与全身疾病有关的出血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阴道出血以肝脏疾病及血液病中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痪、白血病及妇产科疾病并发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见上述各类疾病引起的出血,往往表现为多部位的出血,而阴道出血则以月经量增多为多见。
静脉通道?Tips:普通急诊内科患者可选择前臂及手背静脉输液紧急抢救尽快建立2~3条静脉通路常选择上肢浅静脉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颈外静脉外伤病人选择远离受伤部位的静脉血管有腹腔内血管破裂或内脏器官出血者禁在下肢静脉输液心肺复苏病人、失血性休克病人、多发性骨折病人、心血管病人、脑血管意外、服毒病人?卵巢周期:女性自青春期开始,在下丘脑—垂体系统的调节下,卵巢活动发生周期性变化月经:随着卵巢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在卵巢分泌激素的影响下,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脱落及出血人类的月经周期一般历时28天,把开始出血的那一天称作月经周期的开始,第1-4天为月经期;第5-14天为增生期,排卵发生与第14天,第15-28天为分泌期,前两期处于卵巢周期的卵泡期,而分泌期对应于黄体期。
女性的内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宫、输卵管构成。
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宫和输卵管则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几十万个卵泡,每个卵泡中含有1个卵子。
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没有功能。
到了青春期,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渐发育,同时合成雌激素。
当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之后,卵泡壁塌陷,细胞变大、变黄,称为黄体,它不仅合成雌激素同时还产生孕激素。
随着卵巢的变化,子宫内膜受其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
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细胞增多、增大,知管变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状,称为增殖期子宫内膜。
排卵后,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宫内膜发生水肿,腺体产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内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称为分泌期子宫内膜。
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
如果此时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则黄体继续存在,并分泌雌激素和孕酮,受精卵经输卵管运送到子宫内发育,称为妊娠,妊娠组织合成一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黄体继续发育;如果卵子没有受精,则黄体分泌的孕酮和雌激素将再次增加,通过反馈抑制下丘脑和腺垂体作用,FSH和LH减少,在排卵后14天左右,黄体萎缩退化成白体,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时子宫内膜由于缺少雌激素和孕酮,加之子宫产生前列腺素增多,子宫内膜螺旋动脉收缩而缺血,内膜坏死而脱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经。
月经周期是由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三者生殖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的。
①女性达到青春期后,在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控制下,垂体前叶分泌促卵泡成熟素(FSH)和少量黄体生成素(LH)促使卵巢内卵泡发育成熟,并开始分泌雌激素。
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性变化;②卵泡渐趋成熟,雌激素的分泌也逐渐增加,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又通过对下丘脑垂体的正反馈作用,促进垂体前叶增加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且以增加LH分泌更为明显,形成黄体生成素释放高峰,它引起成熟的卵泡排卵;③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排卵后的卵泡形成黄体,并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此期子宫内膜,主要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加速生长且机能分化,转变为分泌期内膜;④由于黄体分泌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血中这两种激素浓度增加,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和垂体,使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和黄体生成素减少,黄体随之萎缩因而孕激素和雌激素也迅速减少,子宫内膜骤然失去这两种性激素的支持,便崩溃出血,内膜脱落而月经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