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分区

合集下载

腹部的分区与各分区的脏器

腹部的分区与各分区的脏器

腹部的分区及各分区的脏器四分法:水平线:过脐;垂直线:过脐右上腹部:肝,胆囊/幽门/十二指肠,胰头/右肾上腺,右肾/结肠肝曲,部分横结肠,小肠/腹主动脉/大网膜左上腹部:肝左叶/脾,胃/胰体,胰尾/左肾上腺,左肾/结肠脾曲,部分横结肠,小肠/腹主动脉/大网膜右下腹部:盲肠,阑尾/部分升结肠,小肠/右输尿管,胀大的膀胱/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和输卵管,增大的子宫/男性右侧精索左下腹部:乙状结肠/部分降结肠,小肠/左输尿管,胀大的膀胱/淋巴结/女性左侧卵巢和输卵管,增大的子宫/男性左侧精索九分法:水平线:两侧肋弓下缘的连线、两侧髂前上棘的连线垂直线:髂前上棘与腹中线垂直连线中点的垂直线右上腹部(右季肋区):肝右叶,胆囊,结肠右曲,右肾,右肾上腺右侧腹部(右腰部):升结肠,空肠,右肾右下腹部(右髂区):盲肠,阑尾,回肠末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左上腹部(左季肋区):脾,胃,结肠脾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左侧腹部(左腰部):降结肠,空肠,回肠,左肾左下腹部(左髂区):乙状结肠,淋巴结,女性左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左侧精索上腹部:胃,肝左叶,十二指肠,胰头,胰体,横结肠,腹主动脉,大网膜中腹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下垂的胃或横结肠,肠系膜及淋巴管,输尿管,腹主动脉,大网膜下腹部:回肠,乙状结肠,输尿管,胀大的膀胱,女性增大的子宫腹痛、腹泻、稀便的原因腹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多数是由腹部脏器疾病引起的,但腹腔外疾病及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

急性腹泻:1.腹腔器官急性炎症2.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3.脏器扭转或破裂4.腹膜炎症5.腹腔内血管阻塞6.腹壁疾病7.胸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性痛:大叶性肺炎肺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胸膜炎食管裂孔疝胸椎结核8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铅中毒尿毒症慢性腹泻1.腹腔脏器慢性炎症:结核性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2.消化道运动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胆道运动障碍3.胃,十二指肠溃疡4.腹腔脏器扭转或梗阻:慢性胃扭转肠扭转十二指肠壅滞症满性肠梗阻5.脏器包膜的牵引6.中毒与代谢障碍7.肿瘤压迫及浸润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加,大便稀薄或呈脓血状,系由于肠粘膜吸收障碍与炎性分泌物增加,肠蠕动过速所致。

腹部的专业知识点总结

腹部的专业知识点总结

腹部的专业知识点总结一、腹部的解剖结构1. 腹部的区域划分腹部是指从胸廓下缘到髂前上棘、髂后上棘的区域。

按其解剖学特点,腹部可分为上腹部、中腹部和下腹部三大区域。

2. 腹部的表面解剖学腹部的表面有许多骨性突出物和肌肉轮廓名,如胸骨、乳突、腹肌腱膜轮廓名、腹横肌轮廓名等,这些结构对于定位腹部内脏器官具有重要意义。

3. 腹部的内脏器官腹部内脏包括胃、肝、胆囊、脾脏、胰腺、小肠、大肠等。

这些器官在腹腔内的位置和结构对于理解腹部解剖学非常重要。

4. 腹部的血管和神经腹部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网络,如腹主动脉、门静脉、腹腔神经 plexus 等,这些血管和神经不仅在生理学上发挥重要作用,还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腹部的生理学1. 消化系统腹部内的大部分器官都属于消化系统,如胃、肝、胆囊、胰腺、小肠、大肠等。

这些器官分别在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生理功能的理解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 循环系统腹部内有丰富的血管网,如腹主动脉、门静脉等,这些血管在血液循环和营养物质输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生理功能的了解对于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3. 泌尿系统腹部还包括泌尿系统的一部分,如肾脏和输尿道。

这些器官在体内的代谢和废物排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生理功能的了解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腹部的常见疾病1. 消化系统疾病腹部内的消化器官是常见的疾病部位,如胃溃疡、胰腺炎、肝硬化、肝癌等,这些疾病常常需要进行内窥镜检查、超声检查等诊断方法。

2. 循环系统疾病腹部的血管系统也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侵扰,如腹主动脉瘤、门静脉血栓等,这些疾病常常需要进行 CT、核磁共振等诊断方法。

3. 泌尿系统疾病腹部的泌尿系统也容易发生一些疾病,如肾结石、泌尿系感染等,这些疾病常常需要进行B 超、CT、MRI 等诊断方法。

四、腹部的临床实践1. 腹部体格检查医学工作者在临床上常常需要进行腹部的体格检查,通过触诊、听诊等方法来初步了解患者的腹部状况,对腹部解剖结构的了解对于正确操作体格检查非常重要。

腹部的分区和各分区的脏器

腹部的分区和各分区的脏器

腹部的分区及各分区的脏器四分法:水平线:过脐;垂直线:过脐右上腹部:肝,胆囊/幽门/十二指肠,胰头/右肾上腺,右肾/结肠肝曲,部分横结肠,小肠/腹主动脉/大网膜左上腹部:肝左叶/脾,胃/胰体,胰尾/左肾上腺,左肾/结肠脾曲,部分横结肠,小肠/腹主动脉/大网膜右下腹部:盲肠,阑尾/部分升结肠,小肠/右输尿管,胀大的膀胱/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和输卵管,增大的子宫/男性右侧精索左下腹部:乙状结肠/部分降结肠,小肠/左输尿管,胀大的膀胱/淋巴结/女性左侧卵巢和输卵管,增大的子宫/男性左侧精索九分法:水平线:两侧肋弓下缘的连线、两侧髂前上棘的连线垂直线:髂前上棘与腹中线垂直连线中点的垂直线右上腹部(右季肋区):肝右叶,胆囊,结肠右曲,右肾,右肾上腺右侧腹部(右腰部):升结肠,空肠,右肾右下腹部(右髂区):盲肠,阑尾,回肠末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左上腹部(左季肋区):脾,胃,结肠脾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左侧腹部(左腰部):降结肠,空肠,回肠,左肾左下腹部(左髂区):乙状结肠,淋巴结,女性左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左侧精索上腹部:胃,肝左叶,十二指肠,胰头,胰体,横结肠,腹主动脉,大网膜中腹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下垂的胃或横结肠,肠系膜及淋巴管,输尿管,腹主动脉,大网膜下腹部:回肠,乙状结肠,输尿管,胀大的膀胱,女性增大的子宫腹痛、腹泻、稀便的原因腹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多数是由腹部脏器疾病引起的,但腹腔外疾病及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

急性腹泻:1.腹腔器官急性炎症2.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3.脏器扭转或破裂4.腹膜炎症5.腹腔内血管阻塞6.腹壁疾病7.胸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性痛:大叶性肺炎肺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胸膜炎食管裂孔疝胸椎结核8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铅中毒尿毒症慢性腹泻1.腹腔脏器慢性炎症:结核性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2.消化道运动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胆道运动障碍3.胃,十二指肠溃疡4.腹腔脏器扭转或梗阻:慢性胃扭转肠扭转十二指肠壅滞症满性肠梗阻5.脏器包膜的牵引6.中毒与代谢障碍7.肿瘤压迫及浸润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加,大便稀薄或呈脓血状,系由于肠粘膜吸收障碍与炎性分泌物增加,肠蠕动过速所致。

腹部分区的九区分法

腹部分区的九区分法

腹部分区的九区分法
在医学上,通常使用腹部九分法来对腹部进行分区。

具体方法是:通过两侧肋弓下缘连线和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为两条水平线,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为两条垂直线,四线相交,将腹部换为井字形九区。

根据腹部九分法,腹部分为以下九个区:
1. 左上腹部:主要包括脾脏、胃、结肠脾区、左肾及肾上腺等脏器。

2. 上腹部:主要包括十二指肠、胰腺、横结肠、肝左叶等脏器。

3. 右上腹部:主要包括肝右叶、结肠肝区、胆囊、右肾及肾上腺等脏器。

4. 左侧腹部:主要包括降结肠、部分空肠和回肠等脏器。

5. 中腹部:主要包括空肠和回肠、大网膜、输尿管等脏器。

6. 右侧腹部:主要包括升结肠、部分空肠等脏器。

7. 左下腹部:主要包括乙状结肠、男性左侧精索、女性左侧卵巢及输卵管等脏器。

8. 下腹部:主要包括膀胱、子宫、乙状结肠、部分回肠等脏器。

9. 右下腹部:主要包括女性右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阑尾、下段回肠等脏器。

腹部九分法是一种常用的腹部体检分区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和诊断腹部疾病。

简述腹部分区法

简述腹部分区法

腹部分区法介绍腹部分区法是一种常用的解剖学方法,用于将腹腔按照解剖学结构分成不同的区域。

通过腹部分区法,医生可以更好地定位和描述内脏器官的位置,有助于辅助诊断和手术操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腹部分区法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以及临床应用。

基本原理腹部分区法基于解剖学上对腹腔的划分,将人体腹腔分成不同的区域来描述其内部结构。

它主要依据以下两个原理:1.外观分区:通过观察人体腹部的外观特征,如骨骼、肌肉和腹壁皮肤等,来确定腹腔内部结构的位置和范围。

比如,下腹部的解剖结构通常与耻骨有关。

2.内部分区:通过包括骨骼、肌肉和腹壁皮肤在内的内部解剖结构,将腹腔分成不同的区域。

比如,腹股沟区是由腹直肌、腹外斜肌和腹横肌所组成的。

常用方法腹部分区法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和标准,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方法:1.九区法:将腹腔水平分成三层,垂直分成三列,形成九个区域。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描述胸腔和腹腔的关系。

九个区域从上到下分别为右上腹、中上腹、左上腹、右中腹、中腹、左中腹、右下腹、中下腹和左下腹。

2.四方区法:将腹腔分成上腹、下腹、右腹和左腹四个区域。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描述手术中腹部的解剖结构。

3.管理区法:将腹腔分成九个区域,分别是右上象限、左上象限、中上部、右中部、左中部、中下部、右下象限、左下象限和耻骨上区。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描述腹腔脏器的位置和关系。

临床应用腹部分区法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通过确定特定腹区的异常情况,医生可以初步推断出可能的病因。

例如,右下腹痛可能与阑尾炎有关,左上腹痛可能与胃溃疡有关。

2.手术规划:腹部分区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手术切口的位置和方向,并指导手术操作。

例如,在腹腔镜手术中,医生可以根据腹腔分区来确定插入手术器械的位置。

3.内脏器官的定位:通过腹部分区法,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和定位腹腔内脏器官的位置,例如胃、肝脏、胆囊、肾脏等。

这对于放射学检查和超声波检查等影像学方法非常重要。

4.教学和研究:腹部分区法是解剖学教学和研究中的基础内容,对于医学生和医学研究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腹部九分法及分区名称

腹部九分法及分区名称

腹部九分法及分区名称
腹部九分法指的是把腹部分成九个部分,分别为眼扇区、肝区、胆区、镜区、脾区、结肠区、小肠区、胰区和膀胱区,每个区域又可以进一步分
成上中下三部分。

1、眼扇区:眼扇区处在腹前面,它一般由左右眼扇、孔隙窗区和脐
区组成,它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肝、胆囊、脾和膀胱。

2、肝区:肝区位于腹部上腹部右支,是一个五角形区域,它紧贴着
右侧肋骨,包括右上、右中、右下三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肝脏。

3、胆区:胆区在腹部右上部,它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胆囊和胆总管。

4、镜区:镜区在腹部上部,它被称为镜子区域,它可以帮助我们检
查肝、胆囊和胆总管。

5、脾区:脾区在腹部中部,它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脾脏。

6、结肠区:结肠区一般分为左上、左中、左下三部分,它可以帮助
我们检查结肠、盲肠和回肠。

7、小肠区:小肠区被分为右上、右中、右下三部分,它可以帮助我
们检查小肠。

8、胰区:胰区位于腹部右下部,它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胰腺。

9、膀胱区:膀胱区位于腹部下部,它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膀胱和直肠。

腹部详细体格检查【范本模板】

腹部详细体格检查【范本模板】

腹部检查一、腹部体表标志与分区腹部的上方以膈肌为顶;下面以骨盆为底;前面上起肋弓下缘和剑突基底,下至耻骨联合处及腹股沟;后面以肋骨、脊柱、骨盆壁及骶骨为支架;左右两侧面上为第10肋或第11叻下缘;下为髂嵴。

(一)体表标志为了准确地表示腹部体征的部位,常用下列体表标志:①肋弓下缘:肋弓系由第8-10肋软骨构成,其下缘为体表腹部上界;②髂前上棘:髂嵴前方突出点;③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④腹上角:为两侧肋弓的交角,剑突根部;⑤脐:为腹部中心,位于3—4腰椎之间;⑥腹股沟韧带:两侧腹股沟韧带与耻骨联合上缘共同构成腹部体表的下界(图8—1)。

(二)腹部分区1.九区法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个区。

上水平线为肋弓下缘连线(横贯于两侧第10肋骨下缘的连线),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

两条垂直线是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的水平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线.这样将腹部分为九区。

各区的命名及各区的脏器位置分布如下(图8—2,图8i3)。

(1)右上腹部:肝左叶,胆囊,结肠肝曲,右肾,右肾上腺,部分十二指肠。

(2)右侧腹部:升结肠,空肠,右肾下部。

(3)右下腹部:盲肠,阑尾,回肠下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

(4)上腹部:肝左叶,胃幽门端,十二指肠,大网膜,横结肠,胰头和胰体,腹主动脉。

(5)中腹部:大网膜,横结肠,十二指肠下部,空肠和回肠,输尿管,腹主动脉,肠系瞠及其淋巴结。

(6)下腹部:回肠,输尿管,乙状结肠,胀大的膀胱,增大的子宫。

(7)左上腹部:脾,胃,结肠脾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

上腹部(右季肋部)(8)左侧腹部:降结肠,空肠或回肠,左肾下部。

(9)左下腹部:乙状结肠,女性左侧卵巢及输尿管,·男性左侧精索及淋巴结。

2.四分法临床较少用。

以脐为交点,划一水平线与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四区,即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图8-1)。

二、视诊进行腹部视诊时,病人应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全腹,光线要充足而柔和,最好是自然光线。

腹部详细体格检查

腹部详细体格检查

腹部详细体格检查腹部检查一、腹部体表体征和分区腹部的上方以膈肌为顶;下面以骨盆为底;前面上起肋弓下缘和剑突基底,下至耻骨联合处及腹股沟;后面以肋骨、脊柱、骨盆壁及骶骨为支架;左右两侧面上为第10肋或第11叻下缘;下为髂嵴。

(一)体表标记为了准确表示腹部体征的位置,通常使用以下体表标记:① 肋弓下缘:肋弓由第8-10肋软骨组成,其下缘为体表腹部的上边界;② 髂前上棘:髂嵴前方突出点;③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④腹上角:为两侧肋弓的交角,剑突根部;⑤脐:为腹部中心,位于3-4腰椎之间;⑥腹股沟韧带:两侧腹股沟韧带与耻骨联合上缘共同构成腹部体表的下界(图8―1)。

(二)腹部分区1.九区法通过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区。

上水平线是肋弓下缘的连接线(两侧第10根肋骨下缘的连接线),下水平线是两侧髂前上棘的连接线。

这两条垂直线是从左、右髂前上棘到腹部中线水平线中点的垂直线。

这将腹部分成九个区域。

每个区域的命名和器官在每个区域的位置分布如下(图8-2、图8i3)。

(1)右上腹部:肝左叶,胆囊,结肠肝曲,右肾,右肾上腺,部分十二指肠。

(2)右侧腹部:升结肠,空肠,右肾下部。

(3)右下腹:盲肠、阑尾、回肠下段、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

(4)上腹部:肝左叶,胃幽门端,十二指肠,大网膜,横结肠,胰头和胰体,腹主动脉。

(5)中腹部:大网膜,横结肠,十二指肠下部,空肠和回肠,输尿管,腹主动脉,肠系瞠及其淋巴结。

(6)下腹部:回肠、输尿管、乙状结肠、膀胱肿胀、子宫增大。

(7)左上腹部:脾,胃,结肠脾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

上腹部(右季肋部)(8)左侧腹部:降结肠,空肠或回肠,左肾下部。

男性左侧精索和淋巴结。

(9)左下腹:乙状结肠,女性左侧卵巢和输尿管,2.四分法临床较少用。

以脐为交点,划一水平线与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四区,即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图8-1)。

二、视诊患者应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整个腹部,光线应充足柔和,最好是自然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