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学、胸腹部标志线与腹部分区学习资料
解剖内脏学

㈡ 位置和毗邻:大部左季
肋区,小部腹上区。
贲门在第11胸椎体左侧, 幽门在第1腰椎体右侧,
剑突下方可触诊到胃前壁 的中间部分。
胃前壁右侧与肝左叶、左侧与膈相邻,有左肋弓遮掩;剑 突下方与腹前壁相贴;胃后壁与胰、左肾、左肾上腺相邻; 胃底与膈和脾相邻。
五、小肠
5~7m,上起幽门, 下续盲肠,蟠曲于腹腔 中下部,是消化吸收的 主要器官,并具有内分 泌功能,可分为:
第二节 消化腺
No Image
一、肝
功能:参与体内消化、 排泄、解毒和代谢等过 程,以及防御功能。
㈠ 形态:
No
棕红色,软而脆,楔形,右端圆钝而厚,左端逐渐
Image 变窄、变薄。
肝上面:膨隆,对向膈,称膈面。
镰状韧带分为: 肝左、右叶。
No
Image
肝下面:凹凸不平, 邻接腹腔器官,称脏 面,“H〞形3条沟:
弯曲
直肠会阴曲,凸向前,距肛门3~5cm
冠状位:3个,中间的一个凸向左,右、左、右
直肠横襞(Houston瓣):一个大而恒定的存在于直肠前 右侧壁上,距肛门7cm。
直肠壶腹:直肠下段肠腔扩大。
㈤ 肛管
3~4cm,盆膈平面——肛门
肛柱(6~10条)、肛瓣、肛窦 (肛腺开口)、肛直肠线、齿状 线(肛皮线)、肛梳(痔环)、
2. 横结肠:50cm,下垂的弓形弯曲,结肠左曲(脾曲), 有系膜系于腹后壁的上部,活动度较大。
3. 降结肠:20cm,至左髂嵴处续于乙状结肠,无系膜。
4. 乙状结肠:45cm,“Z”或“M”,至第3骶椎平面处续 于直肠,有系膜系于盆腔后壁,活动性大。
㈣ 直肠
10~14cm,第3骶椎起,终于盆膈平面。 矢状位:直肠骶曲,凸向后,距肛门7~9cm
解剖学概要内脏学

分部:胃体、胃底、贲门部 、幽门部
解剖学概要内脏学
解剖学概要内脏学
解剖学概要内脏学
解剖学概要内脏学
(五)小肠 1、十二指肠 位置:腰椎前方 形态:C字形环抱胰头 分部:上部、降部、 水平部、升部
解剖学概要内脏学
解剖学概要内脏学
解剖学概要内脏学
2、空肠和回肠形态结构比较
前正中线 锁骨中线 胸骨线 胸骨旁线 后正中线 肩胛线 腋中线
腹部分区:四分法和九分法
解剖学概要内脏学
内脏(消化系统)
一、组成: 消化管:食管、小肠、大肠,等。 消化腺:大Fra bibliotek化腺、小消化腺
解剖学概要内脏学
第一节 口腔(oral cavity) 口腔前庭、固有口腔
一、唇、颊、腭 1、口唇:人中、鼻唇沟、牙龈、上唇系带、下唇
口咽 (腭扁桃体) 喉咽
解剖学概要内脏学
解剖学概要内脏学
解剖学概要内脏学
解剖学概要内脏学
解剖学概要内脏学
内脏(消化系统)
(三)食管 位置:C6 T11 形态:三个弯曲、
三个狭窄(C6、 T4~5 T10) 分部:颈部、胸部、 腹部
解剖学概要内脏学
(四)胃 位置: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解剖学概要内脏学
内脏学总论
三、内脏器官的一般构造 1、中空性器官
由内向外分为四层:黏膜层、黏膜下层、肌 层和浆膜层 2、实质性器官
多由中胚层分化而来,属腺组织,表面包以 结缔组织的被膜或浆膜。 小叶 叶 段,如:肺、肾、肝、胰、睾丸、卵 巢、乳腺等。
解剖学概要内脏学
解剖学概要内脏学
内脏学总论
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标志线:
人体解剖消化系统内脏学概述、口腔、咽 (2)

上页
下页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口腔(oral cavity)
牙的分类:
乳牙(deciduous teeth):
6-7月萌出,3岁出齐、20个;
切牙、尖牙、磨牙。
恒牙(permanent teeth):
6-7岁换牙、12-14出齐、28-32个;
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
上页
下页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口腔(oral cavity)
中空性器官:
实质性器官:肝、胰、肾。
上页
下页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内脏学概述
返回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内脏学概述
胸部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胸部标志线:九条标志线
上页
下页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内脏学概述
腹部的分区: 四分法:两线四区 九分法:四线九区
上页
下页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内脏学概述
返回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内脏学概述
下页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分部:
咽(pharynx)
鼻咽(nasopharynx):
咽扁桃体、咽鼓管咽口(下鼻甲后方1.5cm)
咽鼓管圆枕、咽隐窝—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口咽(oropharynx):
会厌谷、腭扁桃体、咽淋巴环:
喉咽(laryngopharynx):
梨状隐窝
上页
下页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咽(pharynx)
上页
下页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口腔(oral cavity)
返回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口腔(oral cavity)
舌肌: 舌内肌 舌外肌—颏舌肌
上页
下页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口腔(oral cavity)
内脏学、胸腹部标志线与腹部分区学习资料

内脏学、胸腹部的标志线与腹部分区
一、内脏学
内脏: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其器官主要位于胸腔、腹腔和盆腔内。
借孔道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中空性器官(管状器官)如:胃、肠、膀胱
内脏
实质性器官如:肝、脾、肾
管状器官的一般结构:消化管道由外膜(浆膜)、肌层、粘膜下层、粘膜层四层构成;其它系统的管状器官一般由三层构成,无粘膜下层。
二、胸部的标志线
1.前正中线沿身体前面中线所作的垂线。
2.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线。
3.腋前线沿腋窝前缘(腋前襞)向下所作的垂线。
4.腋中线沿腋窝中点向下所作的垂线。
5.腋后线沿腋窝后缘(腋后襞)向下所作的垂线。
6.肩胛线通过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线。
7.后正中线沿身体后面中线(通过椎骨棘突)所作的垂线。
8.胸骨线沿胸骨最宽处的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
9.胸骨旁线经胸骨线和锁骨中线之间连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三、腹部分区
(一)九分法(理论学习)
两侧肋弓最低点连线与两髂结节间连线为两横线,左、右腹股沟韧带
中点为两垂线,将腹部分为右季肋区、腹上区、左季肋区、右外侧区、脐区、左外侧区、右腹股沟区(髂区)、腹下区、左腹股沟区等九个区。
(二)四分法(临床应用)
以脐为中点划一“十”字,将腹部分为左上腹、右上腹、左下腹、右下腹四个区。
人体系统解剖学课件—内脏学

二、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一)胸部标志线 前正中线 胸骨线 锁骨中线 胸骨旁线 腋前线 腋后线 腋中线 肩胛线 脊柱旁线 右上腹 右下腹
9分法 腹上区 左、右季肋区 脐区 左、右腹外侧区 耻区 左、右腹股沟区
44
内脏学
splanchnology
第四章 总论 第五章 消化系统 第六章 呼吸系统 第七章 泌尿系统
第八章 男性生殖系统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 附:乳房 附:会阴 第十章 腹膜
第四章 总论
包括:消化,呼吸,泌尿,生殖 某些与内脏密切相关的结构胸膜,腹膜,会阴等
一、内脏的一般结构 (一)中空性器官 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二)实质性器官 门hilum(或porta)
内脏学

内脏(viscera):包括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 特点:1)大多数存在于胸、腹腔和骨盆腔内。 2)借管道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一)内脏一般结构: 1、中空性器官: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2、实质性器官:一侧凹陷形成门,出入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被形成 蒂或根。 (二)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1、胸部的标志线
肝分泌胆汁 肝左右管 肝总管 胆总管 十二指 肠 二、胰(pancreas):
1、位置:横位于胃后方的腹腔上部,相当于第1、2腰椎体水平。 2、形态:
1)胰头:被十二指肠的“C”字形凹弯所包绕。 2)胰体:位于第一腰椎体前方 3)胰尾:伸向左上方,抵达脾门附近 3、排泄管: 1)胰管:自胰尾起沿胰长轴向右行,与胆总管汇合形成肝胰壶 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2)副胰管:在胰管上方,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 4、构造: 1)外分泌部:多种消化酶(参与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 2)内分泌部:胰岛素(调节糖代谢)
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分。 4、直肠(rectum)
1)位置:在第3骶椎前方起自乙状结肠,沿骶、尾骨前面下 行,终于盆膈平面。
2)弯曲:矢状位上2个:直肠骶曲和直肠会阴曲 冠状位上3个:中间一个凸向左侧,上下两个凸
向右侧 肠横襞(Houston瓣):直肠壁上常有2~3片由环层肌和粘膜形成的半月状皱襞,称
2、肝的位置:大部分位于右季助区和腹上区,小部分达左季肋区。 体表投影:
右侧
前正中线
左侧
上界 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
平剑胸结合 处
左锁骨中线平第5肋 间隙
平右侧肋弓,8、9
下界
肋软骨
结合处超出肋弓
剑突下3~ 5cm
7-8肋软骨入左肋 弓,移行为左上界
消化系统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临床上,为了记录牙的位置,常以被检查者的 方位为准,以“+”记号划分上、下颌及左、 右两半,共4区,并以罗马数字I~V标示乳牙, 用阿拉伯数字1~8标示恒牙4, 表示右上颌第 1恒前磨牙Ⅳ; 则表示左上颌第1乳磨牙。
消化系统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4、牙的构造
牙的构造:牙由牙本 质、牙釉质 、牙骨 质 和牙髓组成。
十二指肠空肠曲
3cm,自第3腰椎
左侧向上,到达第
2腰椎左侧急转向
前下方,形成十二
指肠空肠曲,移行
为空肠。十二指肠
空肠曲由十二指肠
悬肌连于膈右脚。
此肌手术时用以确 定空肠的起点。十二指肠悬肌 升部
消化系统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空肠和回肠
空肠与回肠均由肠 系膜连于腹后壁, 其活动度较大。 空肠始于十二指 肠空肠曲,占全长 的2/5,占据腹腔 的左上部; 回肠 占全长远侧3 /5,在右髂窝续 盲肠。回肠位于腹 腔右下部、盆腔内。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一、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一)胸部标志线
1.前正中线 2.胸骨线 3.锁骨中线 4.胸骨旁线 5.腋前线
6.腋后线 7.腋中线 8.肩胛线 9.后正中线
消化系统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消化系统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消化系统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消化系统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降结肠
乙状 结肠
(三)结 肠
(一)升结肠 结肠右 曲
(二)横结肠 有横结 肠系膜,活动度大。 结肠左曲。
(三)降结肠 自结肠 左曲起,至左髂嵴 处续于乙状结肠。
(四)乙状结肠 全长
呈“乙”字形弯曲,
至第3骶椎平面续于
内脏学笔记(含大量图谱)

(四)胃 1、位置: 2、形态: 出入两口 上下两缘 前后两壁 3、分部:
(五)小肠 1、小肠位置形态 2、小肠的分部
A、十二指肠 B、空肠
C、 回肠
(六)大肠 1、盲肠和阑尾 2、结肠 3、直肠 4、肛管
小结:
1、掌握内脏的概念; 2、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定义; 3、咽的分部、食管的狭窄; 4、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分部;空、 回肠形态的比较; 5、大肠的分部;盲肠和阑尾的形态、位置; 6、结肠的分部; 7、直肠的形态; 8、肛柱、肛瓣、肛窦、齿状线的定义;
内脏概述 一、内脏的定义; 二、胸部的标志线; 三、腹部的分区:
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一)胸部的标志线: (二)腹部的标志线 和分区:
两线四分法 四线九分法
一、消化消化腺:
(二)功能: 消化 吸收 排泄
二、消化管各部结构 (一)口腔
1、口腔的构成及分部 2、口腔器官 (1)舌 (2)牙
舌:
(1)舌的形态:
舌尖 舌体 舌根 (2)舌的粘膜: 丝状乳头 菌状乳头 轮廓乳头
牙: 牙的形态、构造 和分类: 牙根
(1) 牙颈
牙冠 牙质 (2)牙骨质
釉质
(3)牙的分类:
A、恒牙
B、 乳牙
C、牙式
(二)、咽
1、形态、位置
2、分部:
鼻咽
口咽
喉咽
(三)食管 1、形态、位置: 2、分部: 3、狭窄及距切牙的距离: 第一狭窄距切牙15cm 第二狭窄距切牙25cm 第三狭窄距切牙40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脏学、胸腹部的标志线与腹部分区
一、内脏学
内脏: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其器官主要位于胸腔、腹腔和盆腔内。
借孔道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中空性器官(管状器官)如:胃、肠、膀胱
内脏
实质性器官如:肝、脾、肾
管状器官的一般结构:消化管道由外膜(浆膜)、肌层、粘膜下层、粘膜层四层构成;其它系统的管状器官一般由三层构成,无粘膜下层。
二、胸部的标志线
1.前正中线沿身体前面中线所作的垂线。
2.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线。
3.腋前线沿腋窝前缘(腋前襞)向下所作的垂线。
4.腋中线沿腋窝中点向下所作的垂线。
5.腋后线沿腋窝后缘(腋后襞)向下所作的垂线。
6.肩胛线通过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线。
7.后正中线沿身体后面中线(通过椎骨棘突)所作的垂线。
8.胸骨线沿胸骨最宽处的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
9.胸骨旁线经胸骨线和锁骨中线之间连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三、腹部分区
(一)九分法(理论学习)
两侧肋弓最低点连线与两髂结节间连线为两横线,左、右腹股沟韧带
中点为两垂线,将腹部分为右季肋区、腹上区、左季肋区、右外侧区、脐区、左外侧区、右腹股沟区(髂区)、腹下区、左腹股沟区等九个区。
(二)四分法(临床应用)
以脐为中点划一“十”字,将腹部分为左上腹、右上腹、左下腹、右下腹四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