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六 实验设计与探究问题

合集下载

2012高考专题16 力学实验 【物理真题 分类汇编 精校版】

2012高考专题16  力学实验 【物理真题 分类汇编 精校版】

3035 45 040 5450 10 05 (a )(b )----专题十六 力学实验2012年高考题组1.(2012 课标)某同学利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板的厚度。

该螺旋测微器校零时的示数如图(a )所示,测量金属板厚度时的示数如图(b )所示。

图(a )所示读数为 mm ,图(b )所示读数为 mm ,所测金属板的厚度为 mm 。

2.(2012 天津)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①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所示。

这样做的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 .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B .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C .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D .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②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 =0.9990 m ,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所示,则摆球的直径为 mm ,单摆摆长为 m 。

③下列振动图象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约为1 m 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 、B 、C 均为30次全振动图象,已知sin 5°=0. 087,sin 15°=0. 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 (填字母代号)。

(图乙)3.(2012 江苏)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中,当木块A 位于水平桌面上的O 点时,重物B 刚好接触地面。

将A 拉到P 点,待B 稳定后静止释放,A 最终滑到Q 点.分别测量OP 、OQ 的长度h 和s .改变h ,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几组实验数据。

(1)实验开始时,发现A 释放后会撞到滑轮.请提出两个解决方法. (2)请根据下表的实验数据作出s -h 关系的图象.(3)实验测得A 、B 的质量分别为m =0. 4 kg 、M =0. 50 kg .根据s -h 图象可计算出A 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4)实验中,滑轮轴的摩擦会导致μ的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 ) .4.(2012 山东)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十六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考点二物质的检验和鉴别-高考真题练习(附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十六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考点二物质的检验和鉴别-高考真题练习(附答案)

专题十六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考点二物质的检验和鉴别1.(2022北京,10,3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b 中现象不能..证明a 中产物生成的是()a 中反应b 中检测试剂及现象A浓HNO 3分解生成NO 2淀粉-KI 溶液变蓝BCu 与浓H 2SO 4生成SO 2品红溶液褪色C 浓NaOH 与NH 4Cl 溶液生成NH 3酚酞溶液变红DCH 3CHBrCH 3与NaOH 乙醇溶液生成丙烯溴水褪色答案A 浓HNO 3易挥发,挥发出的硝酸有强氧化性,也可使淀粉-KI 溶液变蓝,A 项符合题意;B 、C 、D 项中反应物均不会干扰产物的检验,均不符合题意。

拓展延伸D 项中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丙烯的产生,则达不到实验目的,因为挥发出的乙醇也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2022全国甲,13,6分)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及现象结论A 比较CH3COO-和HC O3−的水解常数分别测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NH4和NaHCO3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K h(CH3COO-)<K h (HC O3−)B 检验铁锈中是否含有二价铁将铁锈溶于浓盐酸,滴入KMnO4溶液,紫色褪去铁锈中含有二价铁C 探究氢离子浓度对Cr O42−、Cr2O72−相互转化的影响向K2CrO4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黄色变为橙红色增大氢离子浓度,转化平衡向生成Cr2O72−的方向移动D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产生无色气体乙醇中含有水答案C A项,CH3COONH4为弱酸弱碱盐,N H4+对CH3COO-的水解有影响,可以分别测同浓度的CH3COONa与NaHCO3溶液的pH,错误;B项,KMnO4溶液与浓盐酸也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不能验证溶液中是否有Fe2+,错误;C项,存在可逆反应:2Cr O42−(黄色)+2H+Cr2O72−(橙红色)+H2O,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正确;D项,乙醇与钠也可以发生反应产生氢气,不能用来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错误。

专题16 力学实验 2006-2011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精校版 共17个专题

专题16  力学实验  2006-2011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精校版 共17个专题

0 1 2 cm0 5 10A B C Dxx专题十六 力学实验2011年高考题组1.(2011 天津)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金属丝直径的结果如图所示。

该金属丝的直径是 mm 。

2.(2011 福建)某实验小组在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试验中:①用游标卡尺测定摆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 cm 。

②小组成员在试验过程中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填选项前的字母) A .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30度的摆角,并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B .测量摆球通过最低点100次的时间t ,则单摆周期为100t C .用悬线的长度加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代入单摆周期公式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大 D .选择密度较小的摆球,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误差较小 3.(2011 四川)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一端封闭的光滑细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红蜡做成的小圆柱体R 。

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后竖直倒置且与y 轴重合,在R 从坐标原点以速度v 0=3cm/s 匀速上浮的同时,玻璃管沿x 轴正方向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同学们测出某时刻R 的坐标为(4,6),此时R 的速度大小为 cm/s ,R 在上升过程中运动轨迹的示意图是 。

(R 视为质点)N图甲2/s 2图乙4.(2011 江苏单科)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 挂于固定点P ,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 .弹簧测力计B 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 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 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 和B 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 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 ,图中A 的示数为 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 .应测量重物M 所受的重力 B .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 .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 .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 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 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你提出两个解决办法. 4.(2011 广东)如图甲所示,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 、A 、B 、C 、D 和E 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1)OD 间的距离为 cm .(2)如图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 -t 2图象(s 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 ,其大小为 m /s 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乙s5.(2011 全国课标)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 .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 ,记下相应的t 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常量,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 、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 、测量值s 和t 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 ;(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乙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ts-t 图线;(3)由所画出的ts-t 图线,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 = m /s 2(保留2位有效数字).6.(2011 重庆)某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装置,利用米尺、秒表、轻绳、轻滑轮、轨道、滑块、托盘和砝码等器材来制定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粤教版):电学实验综合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粤教版):电学实验综合

专题强化十六电学实验综合目标要求1.了解差值法、半偏法、等效法、电桥法等测电阻的方法.2.学会替换和改装电表进行实验.3.会利用电学实验知识探究创新实验方案.题型一测电阻的其他几种方法考向1差值法测电阻1.电流表差值法(如图所示)(1)基本原理:定值电阻R 0的电流I 0=I 2-I 1,电流表两端的电压U 1=(I 2-I 1)R 0.(2)可测物理量:①若R 0为已知量,可求得电流表的内阻r 1=(I 2-I 1)R 0I 1;②若r 1为已知量,可求得R 0=I 1r 1I 2-I 1.2.电压表差值法(如图所示)(1)基本原理:定值电阻R 0的电压U 0=U 2-U 1,流过电压表的电流I 1=U 2-U 1R 0.(2)可测物理量:①若R 0为已知量,可求得电压表的内阻r 1=U 1U 2-U 1R 0;②若r 1为已知量,可求得R 0=U 2-U 1U 1r 1.例1(2023·广东深圳市光明区模拟)实验小组测量定值电阻R x 的阻值,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实验器材:A .电源E (电动势为9V ,内阻不计)B .电流表A 1(量程为300mA ,内阻r 1为10Ω)C .电流表A 2(量程为200mA ,内阻r 2为15Ω)D .定值电阻R 0(阻值为15Ω)E .滑动变阻器R 1(最大阻值为10Ω)F .滑动变阻器R 2(最大阻值为1kΩ)G .开关及导线若干为尽可能准确测量R x 的阻值,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1)滑动变阻器应选择________(填“E ”或“F ”).正确连接实验电路后,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至________(选填“最左端”或“最右端”);(2)闭合开关S ,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电流表A 1满偏,若此时电流表A 2的示数为150mA ,则电阻R x 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V ,R x 的阻值为________Ω;(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________(选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答案(1)E最左端(2)4.530(3)偶然误差解析(1)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所以选用阻值较小的E.为保证电路的安全性,开始时应使滑动变阻器分压阻值最小,所以应调至最左端.(2)电阻R x 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流表A 2与R 0两端的电压,则U =I 2(r 2+R 0)=0.15×(15+15)V =4.5V流过R x 的电流为I =I 1-I 2=0.3A -0.15A =0.15A 由欧姆定律可得R x =U I =4.50.15Ω=30Ω(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偶然误差.例2(2023·广东惠州市模拟)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测量阻值约为30Ω的电阻R x的阻值,图中R 0为标准电阻,阻值为R 0=5.4Ω;V 1、V 2为理想电压表,S 为开关,R 为滑动变阻器,E 为电源,采用如下步骤完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按照图甲所示的实验原理图在图丙中接好电路.丙(2)实验开始之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________(填“最左端”“最右端”或“中间”).闭合开关S ,改变滑片的位置,记下V 1、V 2的示数分别为U 1、U 2,则待测电阻的表达式为R x =________(用U 1、U 2、R 0表示).(3)为了减小偶然误差,改变滑片的位置,多测几组U 1、U 2的值,做出的U 2-U 1图像如图乙所示,图像的斜率为k =________(用R 0、R x 表示),可得R x =________Ω.答案(1)见解析图(2)最右端U 2U 1-U 2R 0(3)R x R x +R 0(3)27解析(1)完整的电路连线图如图.(2)为了电路安全,防止电流过大,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最右端.由欧姆定律可得U 1-U 2R 0=U 2R x 整理可得待测电阻的表达式为R x =U 2U 1-U 2R 0(3)由U 1-U 2R 0=U 2R x 整理可得U 2=R xR x +R 0U 1则U 2-U 1图像的斜率k =R x R x +R 0由题图乙可知k =R x R x +R 0=2.53.0又R 0=5.4Ω解得R x =27Ω.考向2半偏法测电表内阻1.电流表半偏法(电路图如图所示)(1)实验步骤①先断开S 2,再闭合S 1,将R 1由最大阻值逐渐调小,使电流表读数等于其量程I m ;②保持R 1不变,闭合S 2,将电阻箱R 2由最大阻值逐渐调小,当电流表读数等于12I m 时记录下R 2的值,则R A =R 2.(2)实验原理当闭合S 2时,因为R 1≫R A ,故总电流变化极小,认为不变仍为I m ,电流表读数为I m2,则R 2中电流为Im 2,所以R A =R 2.(3)误差分析①测量值偏小:R A 测=R 2<R A 真.②原因分析:当闭合S 2时,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大于原电流表的满偏电流,而此时电流表半偏,所以流经R 2的电流比电流表所在支路的电流大,R 2的电阻比电流表的电阻小,而我们把R 2的读数当成电流表的内阻,故测得的电流表的内阻偏小.③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电动势较大的电源E ,选阻值非常大的滑动变阻器R 1,满足R 1≫R A .2.电压表半偏法(电路图如图所示)(1)实验步骤①将R 2的阻值调为零,闭合S ,调节R 1的滑动触头,使电压表读数等于其量程U m ;②保持R 1的滑动触头不动,调节R 2,当电压表读数等于12U m 时记录下R 2的值,则R V =R 2.(2)实验原理:R V ≫R 1,R 2接入电路时可认为电压表和R 2两端的总电压不变,仍为U m ,当电压表示数调为U m 2时,R 2两端电压也为Um 2,则二者电阻相等,即R V =R 2.(3)误差分析①测量值偏大:R V 测=R 2>R V 真.②原因分析:当R 2的阻值由零逐渐增大时,R 2与电压表两端的总电压也将逐渐增大,因此电压表读数等于12U m 时,R 2两端的电压将大于12U m ,使R 2>R V ,从而造成R V 的测量值偏大.显然电压表半偏法适用于测量内阻较大的电压表的电阻.③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电动势较大的电源E,选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R1,满足R1≪R V.例3甲同学要把一个最大量程为200μA的直流电流计G,改装成量程是0~4V的直流电压表.(1)甲同学按如图所示电路,用半偏法测定电流计G的内电阻r g,其中电阻R0约为1kΩ.为使r g的测量值尽量准确,在以下器材中,电源E应选用________,电阻器R1应选用_____,电阻器R2应选用_________(选填器材前的字母).A.电源(电动势1.5V)B.电源(电动势6V)C.电阻箱(0~999.9Ω)D.滑动变阻器(0~500Ω)E.电位器(一种可变电阻,与滑动变阻器相当)(0~5.1kΩ)F.电位器(0~51kΩ)(2)该同学在开关断开情况下,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将R2的阻值调至最大.后续的实验操作步骤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记录R1的阻值并整理好器材.(请按合理的实验顺序,选填下列步骤前的字母)A.闭合S1B.闭合S2C.调节R2的阻值,使电流计指针偏转到满刻度D.调节R2的阻值,使电流计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E.调节R1的阻值,使电流计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F.调节R1的阻值,使电流计指针偏转到满刻度(3)如果所得的R1的阻值为300.0Ω,则图中被测电流计G的内阻r g的测量值为________Ω,该测量值________实际值(选填“略大于”“略小于”或“等于”).(4)给电流计G________联(选填“串”或“并”)一个阻值为________kΩ的电阻,就可以将该电流计G改装为量程4V的电压表.答案(1)B C F(2)B C A E(3)300略小于(4)串19.7解析(1)半偏法测量表头内阻时,首先选择滑动变阻器(必须大于电路所需的最小电阻),根据电路的电压为电动势,电路的最大电流为表头的满偏电流,则最小电阻为60.2×10-3Ω=3.0×104Ω=30kΩ或 1.50.2×10-3Ω=7.5×103Ω=7.5kΩ,考虑到保护电阻1kΩ,则可知调节滑动变阻器使表头满偏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接近29kΩ或6.5kΩ,电路图中R2是滑动变阻器,不能选D和E,只能选F.表头满偏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越大,实验的误差越小,所以电源选择电动势为6V的B,而且滑动变阻器F的阻值也满足调节所需,而R1是用来测量表头内阻的电阻箱,只能选C.(2)实验步骤:第一步闭合S2;第二步调节R2阻值,使电流计满偏;第三步闭合S1;第四步调节R1阻值,使电流计半偏;第五步读出R1阻值即为待测表头的内阻,故后续的实验操作步骤依次为BCAE.(3)R1的示数为待测表头的内阻是300.0Ω,闭合S1后,电路的总电阻减小,当表头半偏时干路上的电流就大于表头的满偏电流,流过电阻箱的电流就大于表头的满偏电流,所以电阻箱的阻值略小于表头的内阻.(4)给表头串联一个电阻可以改装为电压表,改装后的电压表的内阻为R V=U mI g=40.2×10-3Ω=2.0×104Ω=20kΩ,则串联电阻的大小为20kΩ-300Ω=19.7kΩ.例4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量程为2.5V的电压表的内阻(内阻为数千欧姆),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99.9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0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5kΩ),直流电源E(电动势3V),开关1个,导线若干.实验步骤如下:①按电路原理图甲连接线路;②将电阻箱阻值调节为0,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与图中最左端所对应的位置,闭合开关S;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满偏;④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00V,记下电阻箱的阻值.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应选择滑动变阻器________(填“R1”或“R2”).(2)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将图乙中实物图连线.(3)实验步骤④中记录的电阻箱阻值为630.0Ω,若认为调节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分压不变,计算可得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__Ω.(4)如果此电压表是由一个表头和电阻串联构成的,可推断该表头的满刻度电流为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 .100μA B .250μA C .500μA D .1mA 答案(1)R 1(2)见解析图(3)2520(4)D解析(1)本实验为测电压表的内阻,实验中电压表示数变化不大,则接入电阻箱后电路的总电阻变化不大,故需要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较小,故选R 1可减小实验误差.(2)滑动变阻器为分压式接法,实物图连线如图所示.(3)电压表和电阻箱串联,两端电压分别为2.00V 和0.50V ,则R V =4R =2520Ω.(4)表头的满偏电流I g =U R V =2.52520A ≈1mA ,故选项D 正确.考向3等效替代法测电阻如图所示,先让待测电阻串联后接到电动势恒定的电源上,调节R 2,使电表指针指在适当位置读出电表示数;然后将电阻箱串联后接到同一电源上,保持R 2阻值不变,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表的读数仍为原来记录的读数,则电阻箱的读数即等于待测电阻的阻值.例5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可以用来测量电阻,可供选用的实验器材如下:A .待测电阻R x (阻值约为55Ω)B .定值电阻R 0(阻值为16Ω)C .电压表V 1(0~3V ,内阻很大,可看成理想电压表)D .电压表V 2(0~15V ,内阻很大,可看成理想电压表)E .滑动变阻器R 1(5Ω,2A)F .滑动变阻器R 2(50Ω,2A)G .蓄电池(电动势4.0V ,内阻忽略不计)H .单刀双掷开关、导线等(1)要完成本实验且较准确进行测量,电压表应该选用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该选用________.(填器材前面的序号)(2)实验步骤如下: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器材,单刀双掷开关空置,把滑动变阻器触头滑到最左端.②将单刀双掷开关掷于“1”,调节滑动变阻器触头,使得电压表读数为2.8V③将单刀双掷开关掷于“2”,________(填“向左滑动”“向右滑动”或“不再滑动”)滑动变阻器触头,观察并记录电压表读数为1.6V.(3)根据实验数据,被测电阻的测量值R x =________Ω.(4)由于蓄电池内阻r 的存在,R x 测量值将________真实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1)C F(2)不再滑动(3)56(4)等于解析(1)由于电动势为4.0V,15V 量程的电压表量程太大,因此选用量程为3V 的电压表;最大阻值为5Ω的滑动变阻器会使得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超过3V 的电压表量程,因此不能选用,只能选用最大阻值为50Ω的滑动变阻器.(2)根据实验原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R 是不能改变的,否则就不能解出R x 的值.(3)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单刀双掷开关掷于“1”的位置时U x R x =E -U x R,即R R x =37单刀双掷开关掷于“2”的位置时U 0R 0=E -U 0R即R 0R =23,联立解得R x =56Ω(4)蓄电池的内电阻r 与滑动变阻器电阻可当作一个整体,则r 的存在不影响R x 的值.考向4电桥法测电阻(1)操作:如图甲所示,实验中调节电阻箱R 3,使灵敏电流计G 的示数为0.(2)原理:当I G =0时,有U AB =0,则U R 1=U R 3,U R 2=U Rx ;电路可以等效为如图乙所示.根据欧姆定律有U R 1R 1=U R 2R 2,U R 1R 3=U R 2R x ,由以上两式解得R 1R x =R 2R 3或R 1R 2=R 3R x,这就是电桥平衡的条件,由该平衡条件可求出被测电阻R x 的阻值.例6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测量一微安表(量程为100μA ,内阻大约为2500Ω)的内阻.可使用的器材有:两个滑动变阻器R 1、R 2(其中一个阻值为20Ω,另一个阻值为2000Ω);电阻箱R z (最大阻值为99999.9Ω);电源E (电动势约为1.5V);开关S 1和S 2.C 、D 分别为两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1)按原理图(a)将图(b)中的实物连线.(2)完成下列填空:①R 1的阻值为________Ω(填“20”或“2000”).②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时将R 1的滑片C 滑到接近图(a)中滑动变阻器的________端(填“左”或“右”)对应的位置;将R 2的滑片D 置于中间位置附近.③将电阻箱R z 的阻值置于2500.0Ω,接通S 1.将R 1的滑片置于适当位置,再反复调节R 2的滑片D 的位置,最终使得接通S 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保持不变,这说明S 2接通前B 与D 所在位置的电势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④将电阻箱R z 和微安表位置对调,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发现将R z 的阻值置于2601.0Ω时,在接通S 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也保持不变.待测微安表的内阻为______Ω(结果保留到个位).(3)写出一条提高测量微安表内阻精度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见解析图(2)①20②左③相等④2550(3)调节R 1上的分压,尽可能使微安表接近满量程解析(1)实物连线如图所示:(2)①滑动变阻器R 1采用分压式接法,为了方便调节要选择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故R 1的阻值为20Ω;②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时将R 1的滑片C 滑到滑动变阻器的左端对应的位置;③将电阻箱R z 的阻值置于2500.0Ω,接通S 1;将R 1的滑片置于适当位置,再反复调节R 2的滑片D 的位置;最终使得接通S 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保持不变,这说明S 2接通后在BD 中无电流流过,可知B 与D 所在位置的电势相等;④设滑片D 两侧电阻分别为R 21和R 22,由B 与D 所在位置的电势相等可知,R z1R 21=RμA R 22;同理,当R z 和微安表对调时,仍有R μA R 21=Rz2R 22;联立两式解得,R μA =R z1R z2=2500.0×2601.0Ω=2550Ω(3)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应调节R 1上的分压,尽可能使微安表接近满量程.题型二定值电阻在电学实验中的应用定值电阻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1)保护作用:保护电表,保护电源.(2)测量作用:已知电压的定值电阻相当于电流表,已知电流的定值电阻相当于电压表,主要有如图所示两种情况:图甲中流过电压表V 2的电流:I 2=U 1-U 2R;图乙中电流表A 2两端的电压U 2=(I 1-I 2)R ;(3)扩大作用:测量电路中用来扩大电表量程;当待测电阻过小时,可串联定值电阻用来扩大待测量.例7某兴趣小组要精确测量一只电流表G(量程为2mA 、内阻约为100Ω)的内阻.实验室中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流表A 1:量程为6mA ,内阻约为200Ω;电流表A 2:量程为0.6A ,内阻约为0.1Ω;定值电阻R 1:阻值为10Ω;定值电阻R 2:阻值为60Ω;滑动变阻器R 3:最大电阻20Ω,额定电流1.5A ;直流电源:电动势1.5V ,内阻0.5Ω;开关,导线若干.(1)为了精确测量电流表G 的内阻,应选择的电流表为________,定值电阻为________;(均填写器材的符号)(2)在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3)按照电路进行实验,测得电流表A 的示数为I 1,电流表G 的示数为I 2,则电流表G 的内阻的表达式为r g =________.答案(1)A 1R 2(2)见解析图(3)(I 1-I 2)R 2I 2解析(1)电流表G 的量程为2mA ,电流表应选择量程与其最接近的A 1.由于实验中未提供电压表,则需要在G 两端并联定值电阻从而间接获取电压信息,当G 满偏时,为了使A 1不超过量程,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需满足I ≤4mA则定值电阻的阻值需满足R =r g I g I≥50Ω所以定值电阻应选择R 2.(2)由于电流表A 1的内阻约200Ω,且G 和R 2的并联等效电阻约为37.5Ω,二者之和相对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而言较大,所以为了便于控制,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如图所示.(3)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 g=(I1-I2)R2.I2课时精练1.为了测量一微安表头A的内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A0是标准微安表,R0和R N分别是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S和S1分别是单刀双掷开关和单刀单掷开关,E是电池.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1)将S拨向接点1,接通S1,调节________,使待测表头指针偏转到适当位置,记下此时________的读数I;(2)然后将S拨向接点2,调节________,使__________,记下此时R N的读数;(3)多次重复上述过程,计算R N读数的________,此即为待测微安表头内阻的测量值.答案(1)R0A0(2)R N A0的读数仍为I(3)平均值2.要测量电压表V1的内阻R V1,已知其最大量程为3V,内阻约3kΩ.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流表A,量程0~0.6A,内阻约为0.1Ω电压表V2,量程0~5V,内阻约为5kΩ定值电阻R1,阻值为20Ω定值电阻R2,阻值为2kΩ滑动变阻器R3,最大阻值100Ω,额定电流1.5A电源E,电动势6V,内阻约为0.5Ω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1)某同学设想按图甲所示电路进行测量,读出电压表V 1和电流表A 的示数后,用欧姆定律计算出R V1.该方案实际上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2)另一同学按如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来测量电压表V 1的内阻R V1.①图中R 0应选__________.(选填“R 1”或“R 2”)②在虚线方框内画出该实验电路图.③接通电路后,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在适当的位置,此时电压表V 1的读数为U 1,电压表V 2的读数为U 2,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 0,则电压表V 1的内阻R V1的表达式为R V1=________.答案(1)不可行电流表量程太大(2)①R 2②见解析图③U 1U 2-U 1R 0解析(1)该方案不可行,因为电流表量程太大,结合电路图与电源电动势及电压表内阻可知流经电流表的电流值太小,从而导致误差太大;(2)①因V 2的最大量程为5V ,V 1的最大量程为3V ,则定值电阻的阻值应该与V 1的内阻相当,故选R 2;②结合实物图,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③由电路可知R V1=U 1U 2-U 1R 0=U 1U 2-U 1R 0.3.(2023·广东珠海市模拟)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一表头的电阻.供选用的器材如下:A.待测表头G1(内阻r1约为300Ω,量程为5.0mA);B.灵敏电流表G2(内阻r2=300Ω,量程为1.0mA);C.定值电阻R(R=1200Ω);D.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0Ω);E.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1000Ω);F.电源E(电动势E=1.5V,内阻不计);G.开关S,导线若干.(1)请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将图乙的实物图补充完整.(2)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R1”或“R2”).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滑动至________(填“a”或“b”)端.(3)该同学接入定值电阻R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中某次待测表头G1的示数如图丙所示,示数为________mA.(5)该同学多次移动滑片P,记录相应的G1、G2示数I1、I2;以I1为纵坐标I2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线.测得图线的斜率k=4.8,则待测表头内阻r1=________Ω.答案(1)见解析图(2)R1b(3)保护G2,使两表均能达到接近满偏(4)3.40(3.38、3.39均可)(5)312.5解析(1)实物连线,如图所示:(2)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为方便实验操作,应选择最大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R1,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要置于分压电路分压为零的位置,即滑动变阻器要移到b端;(3)由于两电流表的内阻相当,但满偏电流相差很大,所以为了使指针偏角相差不大,要接入定值电阻R,其作用是保护G2,使两表均能接近满偏;(4)从题图丙中读出电流为3.40mA;(5)根据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电压相等的关系有:I 1r 1=I 2(r 2+R ),那么I 1=(r 2r 1+R r 1)I 2,结合题意图像的斜率k =r 2+R r 1,所以r 1=r 2+R k =300+12004.8Ω=312.5Ω.4.(2023·广东茂名市五校联盟联考)某同学在测两节干电池串联时的电动势和内阻时所用的器材如下:A .两节干电池:总电动势约为3V ,总内阻约为0.5Ω;B .电压表V :量程为3V ,内阻为几千欧;C .电流表A :量程为100mA ,内阻为4.5Ω;D .定值电阻R 0:阻值为0.5Ω;E .滑动变阻器R :0~20Ω;F .开关,导线若干.(1)该同学设计出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在图乙中将实物图连接完整.(2)实验中,该小组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多次测量得出多组电压表的示数U 和电流表A 的示数I ,通过描点画出电源的U -I 图像如图丙所示,这两节干电池的总电动势E =________V(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总内阻r =__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电流表的内阻对两节干电池总电动势的测量结果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答案(1)见解析图(2)2.95(2.94也可)0.50(0.49也可)(3)没有解析(1)实物图如图所示(2)改装后电流表的量程为1A ,内阻R A =0.45Ω,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E =U +(I +Ir A R 0)(R A +r )则有U =E -(I +Ir A R 0)(R A +r )=E -I (1+r A R 0)(R A +r )故U -I 图像与纵轴的交点为两节干电池的总电动势E =2.95VU -I 图像斜率的绝对值等于10(R A +r ),故(R A +r )=0.95Ω解得r =0.50Ω.(3)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时,外电压等于两节干电池的总电动势,故电动势没有系统误差,所以电流表的内阻对两节干电池总电动势的测量结果没有影响.5.某小组用惠斯通电桥测量电阻R x 的阻值:方案一:如图(a)所示,先闭合开关S ,然后调整电阻箱R 2的阻值,使开关S 0闭合时,电流表G 的示数为零.已知定值电阻R 1、R 3的阻值,即可求得电阻R x 的阻值.(1)实验中对电流表G 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电流表的零刻度在表盘左侧B .电流表的零刻度在表盘中央C .电流表的灵敏度高,无需准确读出电流的大小D .电流表的灵敏度高,且能准确读出电流的大小(2)若实验中未接入电流表G ,而其他电路均已连接完好,调节电阻箱R 2,当R 2R x >R 1R 3,则B 、D 两点的电势的关系满足φB ________(选填“>”“<”或“=”)φD .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用一段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替代R 1、R 3,将电阻箱R 2换成定值电阻R ,如图(b)所示.(3)闭合开关S ,调整触头D 的位置,使按下触头D 时,电流表G 的示数为零.已知定值电阻R 的阻值,用刻度尺测量出l 1、l 2,则电阻R x =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4)为消除因电阻丝的粗细不均匀而带来的误差,将图(b)中的定值电阻R 换成电阻箱,并且按照(3)中操作时,电阻箱的读数记为R 4;然后将电阻箱与R x 交换位置,保持触头D 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重新使电流表G 的示数为零,此时电阻箱的读数记为R 5,则电阻R x =________.(用电阻箱的读数表示)答案(1)BC (2)<(3)l 2l 1R (4)R 4R 5解析(1)电流表G 零刻度线在中央时,可以判断电流的流向,判断B 和D 两点电势的高低,所以要求电流表G 的零刻度在表盘中央,所以B 正确,A 错误;根据电流表中表针摆动的方向便可判断B 和D 两点电势的高低,进而进行调节,无需准确读出电流的大小,所以C 正确,D 错误.(2)当没有接电流表G 时,R 2与R x 串联,R 1与R 3串联,然后R 2、R x 和R 1、R 3再并联,则I 1R 2+I 1R x =U AB +U BC =U AC ,I 2R 1+I 2R 3=U AD +U DC =U AC ,整理可得R 2R x =U AB U BC =U AC U BC -1,R 1R 3=U ADU DC=U AC U DC -1.所以,当R 2R x >R 1R 3时,U BC <U DC ,即φB <φD .(3)闭合开关S 后,调整触头D 的位置,使按下触头D 时,电流表G 示数为零,说明φB =φD ,则U AB =U AD ,U BC =U DC ,同时R 与R x 电流相同,均匀电阻丝电流相同,设电阻丝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 0,则U AB R =U BC R x ,U AD R 0l 1=U DC R 0l 2,整理得R R x =l 1l 2,得R x =l 2l 1R .(4)l 1和l 2的电阻记为R 0l 1和R 0l 2,则R 4R x =R 0l 1R 0l 2,R x R 5=R 0l 1R 0l 2,联立得R x =R 4R 5.。

专题十六、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力

专题十六、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力

1.(2011浙江湖州,第15题)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

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不正确的是()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答案】D**********2.(2011山东滨州,第9题)小星一家开车去旅游,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汽车为参照物,小星是运动的B,以路旁建筑物为参照物,小星是运动的C.汽车紧急刹车时,小星一定向后倾D.汽车行驶过程中使用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答案】B**********3.(2011江苏南京,第1题)如图所示的四位物理学家中,其名字被用作力的单位的是第【答案】A**********4.(2011江苏扬州,第2题)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

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答案】A**********5.(2011年广东省广州市第1题)中学生的大姆指指甲面积约为()A.1mm2B.1cm2C.1dm2D.1m2【答案】B**********6.(2011四川内江,第Ⅰ卷3题)如图所示,是班上几个同学送小明乘火车回家时的情景示意图。

当火车徐徐开动时,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那么,小明不可能选择的参照物是A.火车B.同学C.小明D.火车内其他乘客【答案】B**********7.(2011江苏苏州,第8题)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

这是因为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C.以停在机场内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答案】D**********8.(2011四川成都,A卷第10题)如图所示,是中国第五代隐形歼击机—歼20。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十六:运动和力实验(word版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十六:运动和力实验(word版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十六:运动和力实验1.(2019烟台,24)如图所示的是小明同学“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铁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

(1)实验时,小明同学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实际摩擦力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弹簧测力计示数,得到的结论是什么?(3)图乙、丙所示的实验过程,探究的问题是什么?(4)图丁是小红同学对实验方案的改进,D是一个电动装置,可带动木板匀速运动,请你指出小红同学实验方案的优点。

2.(2019威海,8)关于课本中的力学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可用小车代替木块B.“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将小车转动一定角度是为了探究小车处于平衡状态时二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C.“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D.“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木块被小车推得越远,说明小车动能越大3. (2019扬州,29)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为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三次实验中均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_________拉动木块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F3,图中F3为_________N。

(2)丙图中,若增大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此时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木块 A上面的砝码____________(受/不受)摩擦力。

(3)比较__________两幅图,可得出: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2019通辽,2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此实验是根据_____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

(2)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3N,他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

开放类题型

开放类题型

特征 .在解题过程中 , 能够使学生通过思维的发散 ㊁ 迁移 , 发现 解 决问题的不同途径 ,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 . 隐含条件 .这就要求抓住题中重点的字 ㊁ 词和句子 , 进行分析 ㊁ 推 理㊁ 比较 ㊁ 联想 , 结合概念 ㊁ 规律 ㊁ 现 象㊁ 状 态㊁ 情 境㊁ 图形或图像等 开放性试题的解答 , 需要灵活 运 用 物 理 知 识 , 挖掘题目中的
唯一的 题 目 .它 具 有 新 颖 性 ㊁Hale Waihona Puke 多样性㊁ 多向性㊁ 广泛性㊁ 灵活性等
开放性试题是指题设条件不 确 定 ㊁ 解题 方 法 多 样 化㊁ 答案不
方面加以理解 .
括题设条件开放 ㊁ 待求结论开放 ㊁ 解题策略开放和综合开放 .
问题的解答需要 一 定 的 方 法 和 技 巧 . 开放性试题的常见类型包
专题十六 开放类题型
������������������������������������������������������������������������������������������������
题型特点
命题趋势
念, 体现素质教育要求 .在 近 几 年 的 中 考 试 卷 中 , 出现了一批立 外引人注目 .因此 , 在以后的中考题中将会经常出现 . 意和情景新 ㊁ 耐人 寻 味 的 开 放 性 试 题 , 成 为 了 试 卷 中 的 亮 点, 格 开放性试题重视 考 查 学 生 的 基 本 知 识 和 基 本 技 能 , 降低了 开放性试题 , 可 以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 符合物理课程理
; ( 受到浮力小于重力 ( 或鸡 蛋 的 密 度 大 于 水 的 密 度) 现 象: 锅 2) 明: 从热水中刚捞出的鸡蛋 , 蛋壳表面的水会蒸发 . ( 成的小水 滴 ; 现 象: 鸡 蛋 表 面 的 水 在 一 段 时 间 后 会 变 干; 说 3) 盖内壁布满了小 水 珠 儿 ; 说 明: 水 蒸 气 遇 到 较 冷 的 锅 盖, 液化形

【环境】专题十六人体内环境稳态和调节

【环境】专题十六人体内环境稳态和调节

【关键字】环境专题十六人体内环境稳态和调节一、稳态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内液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内环境1/3)淋巴(不存在与内环境中的物质:一般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和分泌到为、肠腔中的物质。

①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②包内酶,如DND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③由于消化道属于人体外部环境,所以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不存在内环境)(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应调节正反应:反应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应:反应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4)神经调节的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二、稳态的调节1、酸碱度的调节:存在缓冲物质(H2CO3/NaHCO3)2、激素的分泌调节与相关激素间的作用例右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

回答下列问题:(1)A、B和C三种激素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血液中C的含量增加,则机体的产热量会____________,成年个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____________。

(3)怀孕母亲缺碘时,C分泌量下降,通过反应调节,使A和B分泌量______,结果甲状腺增生,胎儿的发育会受到影响,尤其______的发育受到影响最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六 实验设计与探究问题【考纲要求】近几年,高考实验题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已跳出了课本分组实验的范围,不仅延伸到演示实验中,而且出现了设计型实验。

完整的设计一个实验,要经历多个环节,在实际考查中,一般不会考查全部环节,而是只考查其中的几个环节,有的题目给出条件和实验器材,要求阐述实验原理;有的给出实验电路图,要求领会实验原理,确定需测物理量及计算公式;有的则要求考生根据操作步骤及测定的物理量判断出实验原理……这类题对考生的要求较高,要求考生能将课本中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迁移到新的背景中,要求考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重点知识梳理】 1.设计原则(1)正确性:实验原理所依据的原理应当符合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2)安全性: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实施过程中不应对仪器及人身造成危害。

要注意到各种电表均有量程、电阻均有最大允许电流和最大功率,电源也有最大允许电流。

(3)方便性:实验应当便于操作,便于读数,便于进行数据处理。

(4)精确性:在实验方案、仪器、仪器量程的选择上,应使实验误差尽可能的小。

2.设计思路实验设计可用下面的框图表示[分类典型例题]【例题1】有一个同学用如下方法测定动摩擦因数:用同种材料做成如图所使得AB 、BD 平面,其中AB 为一斜面,其高为h 、长为L 1,BD 是一足够长的水平面,两面在B 点以小弧形光滑连接。

现让质量为m 的小物块从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B 点后顺利进入水平面,最后滑到C 点而停止,并测出BC =L 2,小物块与两个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由以上数据可以求出物体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解析】该题为设计型实验,但由于给出了实验装置、器材和实验情景,因此对实验原理已有了很多提示。

没有相关的可以迁移的原理。

因此要用物理原理分析题给的实验情景。

设斜面的倾角为θ,根据动能定理,在全过程中 mgh –μmgcos θ·L 1 -μmgL 2=0,题中未给出斜面倾角θ,寻找别的关系,有 2211c o sh L L -=θ解得2221L h L h +-=μ【变式训练1】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①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的情况如下图所示,读出摆球直径 cm 。

②测单摆周期时,当摆球经过____________时开始计时并计1次,测出经过该位置N 次所用时间为t ,则单摆周期为______________。

③若测量出多组周期T 、摆长L 数值后,画出T 2—L 图象如图,则此图线的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A gB g 1C g 24πD 24πg【例题2】现有一阻值为10.0Ω的定值电阻、一个开关、若干根导线和一个电压表,该电压表表面上有刻度但无刻度值,要求设计一个能测定某电源内阻的实验方案(已知电压表内阻很大,电压表量程大于电源电动势,电源内阻约为几欧)要求: (1)在右边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2)简要写出完成接线后的实验步骤;(3)写出用测得的量计算电源内阻的表达式r = 。

【解析】在分组实验中有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我们从该实验知道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至少应使电源连接不同负载两次,然后利用全电路欧姆定律求解。

但现在只有一个定值电阻可用作负载;另外,应由电流表和电压表两个表,但现在只有一只电压表,而且是没有刻度值的;不过考虑到电压表电阻很大,而且题目只要求测出电源的内阻,应该有变通的办法。

(1)我们可以把断路也作为一种负载状态,实验电路如图5所示。

S 断开时,因电压表内阻远大于电源内阻,可认为是断路状态,S 闭合时,又是一种负载状态。

(2)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②在开关S 断开状态下读出电压表指针所在处的分度格数n 1. ③闭合开关S ,读出电压表指针所在处的分度格数n 2.(3)设电压表每一小分度表示的电压为U 0。

S 断开时,有 E=n 1U 0 S 闭合时,有r R U n U n E 0002+=解以上两式,得R n n n r 221-= 【变式训练2】 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A .待测的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 5 V ,内电阻小于1. 0Ω)B .电流表G (满偏电流3 mA ,内阻Rg=10Ω)C .电流表A(0~0. 6 A ,内阻0.1Ω)图5D .滑动变阻器R 1(0~20Ω,10 A) E.滑动变阻器R 2(0~200Ω,l A)F .定值电阻R 0 (990Ω) G .开关和导线若干(1)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虽然没有电压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表,于是他设计了如图所示中甲的(a)、 (b)两个参考实验电路,其中合理的是 图所示的电路;在该电路中,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 (填写器材前的字母代号).(2)图乙为该同学根据(1)中选出的合理的实验电路利用测出的数据绘出的I 1—I 2图线(I 1为电流表G 的示数,I 2为电流表A 的示数),则由图线可以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 V ,内阻r= Ω。

[能力训练]1 .象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 、b 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 、b 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利用图乙所示装置测量滑块和1m 长的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图中MN 是水平桌面,Q 计时器没有画出.此外在木板顶端的P 点还悬挂着一个铅锤,让滑块从长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5.0×10-2s 和2.0×10-2 s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滑块的宽度d ,卡尺示数如图丙所示. (1)读出滑块的宽度d =___________cm .(2)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 1=__________m/s ,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 2=__________m/s .(速度的计算结果均取两位有效数字)(3)现仅提供一把米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为完成测量,除了v 1、v 2和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L 外, 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各量的物理意义,同时指明代表物理量的字母,并在图中标出).(4)用(3)中各量求解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2 .图是用高电阻放电法测电容的实验电路图。

其原理是测出电容器在充电电压为U 时所带的电荷量Q ,从而求出其电容C 。

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⑴按电路图接好实验电路 ⑵接通电键S ,调节电阻箱R 的阻值,使微安表的指针接近满刻度,记下这时的电压表读数U 0=6.2V 和微安表读数I 0=490μA ⑶断开电键S 并同时开始计时,每隔5秒钟或 10秒钟读一次微安表的读数i ,将读数记录在预先设计的表格中 ⑷根据表格中的12组数据,以t 为横坐标,i 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图中用―×‖表示)。

a光电门图甲图乙0 5 10 15 20图丙5 6 7cmM N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和图象,可以估算出当电容器两端电压为U 0时该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 0约为___________C ,从而算出该电容器的电容约为________F 。

3.在做测量电源电动势E 和内阻r 的实验时,提供的器材是:待测电源一个,内阻为RV 的电压表一个(量程大于电源的电动势),电阻箱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为了测量得更加准确,多次改变电阻箱的电阻R ,读出电压表的相应示数U ,以1U 为纵坐标,画出1U 与R 的某种关系图象(该图象为一直线)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得到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m ,直线的斜率为k,试根据以上信息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根据你设 计的实验电路,在横轴箭头处应标的物理量是 (填R 或1/R ) ②写出E 、r 的表达式,E= ,r= .4、某同学在实验室里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

他将一条形磁铁放在转盘上,如图甲所示,磁铁可随转盘转动,另将一磁感强度传感器固定在转盘旁边,当转盘(及磁铁)转动时,引起磁感强度测量值周期性地变化,该变化与转盘转动的周期一致。

经过操作,该同学在计算机上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1(2)圆盘匀速转动时的周期是 s 。

(3)该同学猜测磁感强度传感器内有一线圈,当测得磁感强度最大时就是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时。

按照这种猜测( )A .在t = 0.1s 时刻,线圈内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发生了变化B .在t = 0.15s 时刻,线圈内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发生了变化C .在t 趋近0.1s 时,线圈内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大小达到了最大值D .在t 趋近0.15s 时,线圈内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大小达到了最大值磁感强度传感器 图甲专题十六参考答案:[变式训练1] ①2.06 ②12-N t③C [变式训练2] (1)b D 或R,(2) (1.48士0.02) 0.77(0.75~0.80) [能力训练] 1、 (1)5.10 (2)1.0, 2.6(3)P 点到桌面的高度h ;重锤在桌面上所指的点与Q 点的距离a ;图略(4)Lgab v v a h 2)(2122--=μ2、8.0×10-3C ,1.3×10-3F3、若横轴为R (电路为电压表和电阻箱串联,接上电源开关),则V KR E 1=K KR m r V-=若横轴为R 1(电路为电压表和电阻箱并联,接上电源开关),则K mR R E V V-=,K mR KR r V V-=4、(1)先快慢不变,后越来越慢; (2)0.2; (3)A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