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设施设备标准
标准化食堂标准

北京高校标准化食堂标准(2008版)一、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45分)二、队伍建设标准(10分)三、食堂管理标准(45分)四、说明(一)评估验收以具有卫生许可证的学生食堂为单位,评估总分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达到标准化食堂标准。
(二)黑体字条款属于一票否决条款,此项条款不合格即不具备参评资格。
(三)在评估验收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评为达标食堂:1、未获得市卫生局食品卫生A级单位称号的。
2、在评估过程中,伙食质量得分占该项分值60%以下的。
3、在评估验收前一年内出现过严重安全稳定事故、食物中毒的。
4、1998年以后兴建使用、未通过消防部门审查验收的食堂。
5、从社会引入的风味排档其安全、人员及伙食原材料未纳入饮食中心(食堂)统一管理的。
(四)引进具独立法人的社会餐饮公司所办学生食堂,正常运行一年后可申请标准化食堂验收。
(五)标准化食堂挂牌5年须重新复验,拆除食堂即注销其标准化食堂称号。
标准化食堂更换经营管理者(法人更换)后,应重新申报标准化食堂验收。
附件2:北京高校标准化食堂标准(2008版)部分条款解释为使各校准确理解和掌握标准化食堂评估验收标准,有效促进标准化食堂建设,顺利申请达标,特对标准化食堂标准中需进一步量化和细化的部分进行解释说明,从而规范标准、统一尺度,使标准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布局与面积部分1、计算就餐人数及评分标准以300元营业额计为一个就餐学生月消费额,则“正常月份该食堂营业额/300元=就餐学生数”,该“食堂面积/食堂就餐学生数=生均面积”。
生均面积不足扣分为:生均面积1平方米扣0.2分;0.9平方米扣0.3分;0.8平方米扣0.4分;0.7平方米及以下扣0.5分。
2、操作间面积比例评分标准操作间面积占食堂面积40%-30%扣0.2分;29%--20%扣0.3分。
操作间面积的认定:食堂中除餐厅、增款室、办公室、卫生间、值班室及会议室以外的房屋均计入操作间的面积,如系总库集中管理和加工配送的,其面积按比例分摊到各食堂。
四川省高校标准化食堂评估标准

三、食堂管理标准(40分)(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打分点及要求
单项
分值
评估
得分
评估方法
存在的主
要问题
10、制度建设(4分)
★37、建立并完善了各种岗位责任制(1.5)。(缺一个岗位责任制扣0.2分)
1.5
查阅制度材料
★38、建立并完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及薪酬分配、食品留样试尝、食物中毒预案、民主管理、责任追究等制度(1.5)。(缺一个管理制度扣0.2分)
1
二级指标
主要打分点及要求
单项
分值
评估
得分
评估方法
存在的主
要问题
3、操作间(13分)
8、操作间面积占食堂总面积30%以上(1.5)。
1.5
现场查看查阅资料
9、操作间地面要用防滑材料(0.5),地面有一定坡度(0.25),排水通畅(0.25)。
1
10、操作区应有1.5米以上墙裙(如瓷砖)(0.25),炉灶旁、凉菜间及蒸煮间的墙面瓷砖到顶(0.5),操作间顶部为不易沾油污、易做清洁的材料制作(0.25)。
1
13、粗加工间(区域)分设动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的操作台、清洗池(1),用具和容器分开使用(0.25),并有明显标志(0.25)。
1. 5
★14、凉菜间,裱花间窗口整洁明亮、卫生、方便(0.25),柜台面使用瓷砖、石材或不锈钢板材(0.25)。设有预进间(0.5)、更衣及洗手(非手触式)(0.25)、消毒设施(0.25),配备有空气消毒装置(0.25)、空调(或降温设施)(0. 25)、食品冷藏设施(0.25)、专用工具(0.25)。
0.5
24、食堂设有专用加盖垃圾箱(桶)(0.5),下水通道有防鼠网(0.5)
学校食堂规范性建设标准

学校食堂规范性建设标准学校食堂是为了满足广大师生员工的就餐需要而设立的,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提供良好的饮食环境,有必要进行规范性建设,制定标准来管理食堂的运营。
学校食堂规范性建设标准包括食品安全、食堂环境、餐具消毒、员工管理等方面,以下是具体的要求。
一、食品安全1. 食堂应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职责,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培训,确保员工具备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2. 严格执行食品进货管理制度,建立供应商台账,确保食材的合格购进,对进货食材进行检验和验收。
3. 食品贮存要区分不同的食材,储存时保持干燥、通风,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整理,确保食品的新鲜和安全。
4. 控制食品加工环节的风险,食品加工区要保持整洁,严禁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食材,严格控制食品的加工温度和时间,杜绝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二、食堂环境1. 食堂内要保持干净整洁,地面、墙面、桌面等要经常清洁消毒,确保就餐环境干净卫生。
2. 对食堂设备、器具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转和卫生安全。
3. 食堂内要保持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流动,减少油烟和异味对师生的影响。
4. 食堂内要安装灭蝇灯和防鼠设备,定期清理和更换,防止虫害进入食堂。
三、餐具消毒1. 餐具消毒要严格按照卫生标准执行,实行专人专职制度。
2. 餐具要进行彻底清洗,以确保无油污、食物残渣等杂质。
3. 餐具要进行高温消毒或化学消毒,严禁使用过期或失效的消毒剂。
4. 消毒过程要记录并备案,以备日后监管和追溯。
四、员工管理1. 食堂员工要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防止传染疾病的传播。
2. 食堂员工要提供身份证件和健康证明,由学校负责归档和管理。
3. 食堂员工要进行岗前培训,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操作规程。
4. 食堂员工要穿着整洁、干净的工作服,要求戴发套、口罩和手套,并定期更换。
以上是学校食堂规范性建设标准的要求,通过落实这些标准,可以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和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
学校要加强对食堂的监督和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确保食堂始终符合规范,并为师生员工提供安心、健康的餐饮服务。
校园食堂标准化建设指引

校园食堂标准化建设指引一、引言校园食堂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营养健康及学习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提升我省校园食堂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指引,以指导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校园食堂标准化建设。
二、总体目标通过标准化建设,实现校园食堂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操作流程的规范化、食品安全的严格化、营养搭配的合理化,构建安全、健康、便捷、高效的校园餐饮服务体系,为师生提供优质的餐饮服务。
三、基本原则安全第一:始终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确保食材新鲜、加工过程卫生、餐具消毒彻底。
营养健康:合理搭配膳食,注重营养均衡,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长发育需求。
便捷高效:优化服务流程,提高供餐效率,确保师生在有限时间内享受到满意的餐饮服务。
经济节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成本,避免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主要任务(一)设施设备标准化厨房布局:按照“取—洗—切—烧”的顺序科学布局厨房区域,确保生熟食品分离,避免交叉污染。
设备选型:选用安全、节能、坚固、实用、易操作、卫生、美观的厨房设备,如高效节能灶具、不锈钢工作台、自动洗碗机等。
环境卫生:地面选用防滑地砖,接缝小,便于清洁;设置排水地沟,确保厨房无积水、无油污。
(二)操作流程规范化进货验收:建立健全食材进货验收制度,确保食材来源可追溯,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加工制作: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操作规程进行食品加工,确保加工过程卫生、规范。
留样备查:每餐次的主副食品均应留样,留样量不少于125克,并在冷藏条件下保存48小时以上。
(三)食品安全严格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食品安全责任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
人员培训:定期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监督检查:建立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食品安全隐患。
标准化食堂标准

北京高校标准化食堂标准(2008版)一、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45分)二、队伍建设标准(10分)四、说明(一)评估验收以具有卫生许可证的学生食堂为单位,评估总分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达到标准化食堂标准。
(二)黑体字条款属于一票否决条款,此项条款不合格即不具备参评资格。
(三)在评估验收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评为达标食堂:1、未获得市卫生局食品卫生A级单位称号的。
2、在评估过程中,伙食质量得分占该项分值60%以下的。
3、在评估验收前一年内出现过严重安全稳定事故、食物中毒的。
4、1998年以后兴建使用、未通过消防部门审查验收的食堂。
5、从社会引入的风味排档其安全、人员及伙食原材料未纳入饮食中心(食堂)统一管理的。
(四)引进具独立法人的社会餐饮公司所办学生食堂,正常运行一年后可申请标准化食堂验收。
(五)标准化食堂挂牌5年须重新复验,拆除食堂即注销其标准化食堂称号。
标准化食堂更换经营管理者(法人更换)后,应重新申报标准化食堂验收。
附件2:北京高校标准化食堂标准(2008版)部分条款解释为使各校准确理解和掌握标准化食堂评估验收标准,有效促进标准化食堂建设,顺利申请达标,特对标准化食堂标准中需进一步量化和细化的部分进行解释说明,从而规范标准、统一尺度,使标准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布局与面积部分1、计算就餐人数及评分标准以300元营业额计为一个就餐学生月消费额,则“正常月份该食堂营业额/300元=就餐学生数”,该“食堂面积/食堂就餐学生数=生均面积”。
生均面积不足扣分为:生均面积1平方米扣0.2分;0.9平方米扣0.3分;0.8平方米扣0.4分;0.7平方米及以下扣0.5分。
2、操作间面积比例评分标准操作间面积占食堂面积40%-30%扣0.2分;29%--20%扣0.3分。
中国高校标准化学生食堂评估指标体系.

中国高校标准化学生食堂评估指标体系第一章设施标准一、基础设施建设1、面积与布局:(1食堂生均面积为 1.1— 1.3平方米,餐厅与操作间面积比为(1— 1.2 :1。
(2选址正确,交通方便,周围 50米内无公厕、蚊蝇孳生地及危险物。
(3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适用。
(4食堂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
2、餐厅:(1餐厅的净高度应不低于 4.2米。
(2桌凳配备:食堂就餐餐桌凳座位数要求不少于进餐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
(3餐厅建筑材料应具有耐腐蚀、耐酸碱、耐热、防潮、无毒等特性,地面最低要求为水磨石, 使用地砖等石材的应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 墙围贴瓷砖, 高度不低于窗台,餐厅入口有门帘、避风阁。
(4售饭台面为不锈钢或石材贴面,有保温措施,台上有隔断。
(5餐厅内必须设置洗手和餐具清洗设施。
(6餐厅内有收集碗筷的地方,配有电视机等;配有放置泔脚的容器。
保持桌椅板凳的整洁、整齐。
地面卫生良好,做到人走桌净。
(7餐厅整洁明亮,文明优雅,通风顺畅。
3、操作间:(1 地面是不渗水的水磨石或耐磨防滑地砖, 有一定坡度, 排水设施符合规定, 保证地面无积水; 墙壁采用浅色、无毒、不渗水材料覆涂, 炉灶旁及蒸气间的墙面瓷砖高度到顶; 天花板用无毒、光洁耐清洗且不易剥脱的材料构筑或用防霉涂料覆涂。
(2 烹调场所的净高度应不低于 2. 5米并通风良好; 灶台和蒸饭间应当安装有效的排气排烟设备; 应当分别设有烹饪时放置生食品 (包括配料、熟制品的操作台或者货架。
(3下水排放顺畅,设有通畅的明沟(熟食专间除外还设有可拆卸清洗的明沟盖。
(4设有独立的备餐间、凉菜间,备餐间、凉菜间窗口整洁明亮、卫生、方便、适用, 配备专用的食品工用具, 配有专用冷藏、洗涤消毒的设施设备, 窗口铺面使用瓷砖、石材或不锈钢。
(5设置专用粗加工间 (区 ,至少配置四个水池,荤素各两个,分开使用,并明显标志。
(6 设置专用餐具洗消间, 内设餐具清洗池, 配专用餐具消毒池, 并明显标志。
食堂硬件管理制度

食堂硬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食堂硬件管理,提高食堂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师生员工的饮食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内所有食堂的硬件设施管理工作,包括食堂厨房设施、餐具及设备等。
第三条食堂硬件管理应遵循“安全、卫生、便捷、舒适”的原则,确保食堂的设施设备完好、卫生干净、使用方便。
第四条食堂硬件管理应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安全可靠、节能环保。
第五条食堂硬件管理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行。
第六条食堂硬件管理工作由食堂管理员负责,食堂管理员应具备相关的管理和维修技能。
第七条学校食堂硬件设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选购和安装,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第八条食堂硬件设施的使用和管理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
第二章设施设备第九条食堂厨房设施应按照食品卫生法规定设立,厨房设施包括油烟净化设备、通风设备、灶具等。
第十条食堂餐具应采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餐具,保证使用时不产生有害物质。
第十一条食堂设备应按照规定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主要包括燃气设备、电器设备等。
第十二条食堂设备的使用应符合设备的使用规范,禁止私自改装设备。
第十三条食堂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不得私自拆卸或维修。
第十四条食堂设施如有损坏或故障,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不得擅自使用。
第三章设备维护第十五条食堂设备的维护应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包括清洁、润滑、更换易损件等。
第十六条食堂设备维护应制定维护计划,明确维护的内容、负责人和时间安排。
第十七条维护人员应对维护过程进行记录,保留维护记录,以备查验。
第十八条食堂设备的维护应保证设备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不得影响食堂的正常营业。
第十九条食堂设备维护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出现安全隐患,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二十条食堂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保证食堂的安全使用。
第二十一条食堂设备的使用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保证设备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操作。
中学食堂硬件设施卫生安全要求

中学食堂硬件设施卫生安全要求中学食堂作为提供学生午餐和休息空间的重要场所,其硬件设施和卫生安全要求至关重要。
以下是中学食堂硬件设施和卫生安全方面的一些建议:一、环境准备要求1. 食堂应建立在一个干燥、通风的位置,避免受到潮湿和霉菌的影响。
2. 在食堂周围应有充足的照明设施,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学生的用餐环境。
3. 应设置合理的出入口和逃生通道,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
二、设备设施要求1. 食堂应配备充足的餐桌和座椅,确保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就餐空间,并有舒适的用餐环境。
2. 食堂的用餐区域应保持整洁,桌椅应经常清洗,并定期检查和更换损坏或老化的家具。
3. 食堂应配备足够的厨房设备,如烹饪设备、消毒设备、食品储存设备等,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4. 各项设备设施应经常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三、食品卫生要求1. 食堂应设有足够的洗手间,方便食堂工作人员和学生进行手部卫生。
2. 食堂应保持整洁,定期进行卫生清洁,并定期进行灭菌消毒工作。
3. 食堂应建立健全的食品采购、储存和加工制作标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4. 食堂应落实食品留样制度,以备检测。
四、安全管理要求1. 食堂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为突发事件提供应对措施。
2. 应为食堂工作人员提供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应确保食堂内的电气设备符合安全标准,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4. 食堂应设置明显的危险警示标志,以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五、学生教育要求1. 食堂应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卫生习惯。
2. 学生应被教育不乱丢垃圾,并正确使用食堂设施。
3. 学校应定期开展食堂安全检查和消防演习,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以上是中学食堂硬件设施和卫生安全的一些建议。
中学食堂的安全和卫生管理是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对其进行严格管理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设施设备标准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附件1供餐人数300人以上的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硬件要求一、选址要求选择地势干燥、有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的地区,不得设在易受到污染的区域。
距离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m以上,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
(***)二、场所设置、布局、分隔和面积要求(一)设置与食品供应方式和品种相适应的粗加工、切配、烹饪、面点制作、餐用具清洗消毒、备餐等加工操作场所,以及食品库房、更衣室、清洁工具存放场所等。
各场所均设在室内。
(***)(二)粗加工、切配、烹饪、餐用具清洗消毒为独立隔间的场所。
(*)(三)进行食堂备餐,设置相应操作专间。
(***) (四)各加工操作场所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顺序合理布局,并能防止食品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
(**)(五)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用具和容器,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存放区域分开设置。
(***)(六)食品处理区面积与就餐场所面积之比,以及最大供餐人数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要求。
(**)(七)切配烹饪场所面积≥食品处理区面积50%(全部用半成品烹饪的可适当减少)。
(*)(八)加工经营场所内无圈养、宰杀活的禽畜类动物的区域(或距离25m以上)。
(*)三、食品处理区地面与排水要求(一)地面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不易积垢、耐腐蚀、防滑的材料铺设,且平整、无裂缝。
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和烹调等场所的地面易于清洗、防滑,并有排水系统。
(***)(二)地面和排水沟有排水坡度。
(*)(三)排水沟出口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网罩。
(**)四、食品处理区墙壁、门窗要求(一)墙壁采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平滑、不易积垢的浅色材料,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和烹调等场所有以上光滑、不吸水、浅色、耐用和易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
(**)(二)门、窗装配严密,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可开启的窗设有易于拆洗且不生锈的防蝇纱网或设置空气幕,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能自动关闭。
(**)(三)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烹调等场所如设门,采用易清洗、不吸水的坚固材料制作。
(*)五、食品处理区天花板要求(一)天花板采用无毒、无异味、不吸水、表面光洁、耐腐蚀、耐温、浅色材料涂覆或装修。
(**) (二)清洁操作区、准清洁操作区及其它半成品、成品暴露场所屋顶若为不平整的结构或有管道通过,加设平整、易于清洁的吊顶。
(*)(三)水蒸气较多的场所的天花板有适当的坡度。
(*)六、洗手消毒设施要求(一)食品处理区内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其位置设置在方便员工的区域。
(**)(二)洗手池的材质为不透水材料,结构易于清洗。
(*)(三)洗手消毒设施附近有相应的清洗、消毒用品和干手用品或设施,员工专用洗手消毒设施附近有洗手消毒方法标识。
(*)七、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洁设施要求(一)配备能正常运转的清洗、消毒、保洁设备设施。
(***)(二)各类清洗消毒方式设专用水池的最低数量: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
采用人工清洗热力消毒的,可设置2个专用水池。
各类水池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
(***)(三)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
(***)(四)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使用不锈钢或陶瓷等不透水材料、不易积垢并易于清洗。
(*)(五)设专供存放消毒后餐用具的保洁设施,标记明显,结构密闭并易于清洁。
(**)(六)清洗、消毒、保洁设备设施的大小和数量能满足需要。
(***)八、食品原料、清洁工具清洗水池要求(一)粗加工操作场所分别设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3类食品原料的清洗水池,水池数量或容量与加工食品的数量相适应。
各类水池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
(**)(二)设专用于拖把等清洁工具、用具的清洗水池,其位置不会污染食品及其加工制作过程。
(**)九、设备、工具和容器要求(一)接触食品的设备、工具、容器、包装材料等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要求。
(**)(二)接触食品的设备、工具和容器易于清洗消毒。
(*)(三)所有食品设备、工具和容器不使用木质材料,因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除外。
(*)十、通风排烟设施要求(一)烹调场所采用机械排风。
产生油烟的设备上部加设附有机械排风及油烟过滤的排气装置,过滤器便于清洗和更换。
(**)(二)排气口装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网罩。
(**)十一、采光照明设施要求加工经营场所光源不改变所观察食品的天然颜色。
安装在暴露食品正上方的照明设施使用防护罩。
冷冻(藏)库房使用防爆灯。
(*)十二、废弃物暂存设施要求(一)食品处理区设存放废弃物或垃圾的容器。
废弃物容器与加工用容器有明显区分的标识。
(*)(二)废弃物容器配有盖子,以坚固及不透水的材料制造,内壁光滑便于清洗。
专间内的废弃物容器盖子为非手动开启式。
(*)十三、库房和食品贮存场所要求(一)食品和非食品(不会导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具等物品除外)库房分开设置。
(**) (二)冷藏、冷冻柜(库)数量和结构能使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分开存放,有明显区分标识。
(***) (三)除冷库外的库房有良好的通风、防潮、防鼠(如设防鼠板或木质门下方以金属包覆)设施。
(*) (四)冷冻(藏)设施设可正确指示设施内温度的温度计。
(*)十四、专间要求(一)专间内无明沟,地漏带水封。
食品传递窗为开闭式,其他窗封闭。
专间墙裙铺设到顶。
(**) (二)专间门采用易清洗、不吸水的坚固材质,能够自动关闭。
(**)(三)专间内设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的空调设施、空气消毒设施、工具清洗消毒设施。
(***)(四)专间入口处设置有洗手、消毒、更衣设施的通过式预进间,洗手消毒设施符合《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第十五条的规定。
(***)十五、更衣室要求更衣场所与加工经营场所处于同一建筑物内,有足够大小的空间、足够数量的更衣设施和适当的照明。
(*) 十六、厕所要求(一)厕所不设在食品处理区。
(***)(二)厕所采用水冲式,地面、墙壁、便槽等采用不透水、易清洗、不易积垢的材料,设有效排气装置,有适当照明,与外界相通的窗户设置纱窗,或为封闭式,外门能自动关闭,在出口附近设置洗手设施。
(*) 十七、备餐间设施及供餐要求(一)应为独立隔间,应设有专用工具容器清洗消毒设施和空气消毒设施,专间内温度应不高于25℃,应设有独立的空调设施。
入口处应设置有洗手、消毒、更衣设施的通过式预进间。
不具备设置预进间条件的其他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在专间入口处设置洗手、消毒、更衣设施。
洗手消毒设施应符合相关规定。
(***)(二)以紫外线灯作为空气消毒设施的,紫外线灯(波长200~275nm)应按功率不小于/m3设置,紫外线灯应安装反光罩,强度大于70μW/cm2。
专间内紫外线灯应分布均匀,悬挂于距离地面2m以内高度。
(***)(三)需要直接接触成品的用水,宜通过符合相关规定的水净化设施或设备。
(**)(四)专间应设一个门,如有窗户应为封闭式(传递食品用的除外)。
专间内外食品传送窗口应可开闭,大小宜以可通过传送食品的容器为准。
(*)(五)专间的面积应与就餐场所面积和供应就餐人数相适应,各类餐饮服务提供者专间面积要求应符合《餐饮服务提供者场所布局要求》。
(**)(六)同时备餐间应符合第十四条要求。
(***)(七)配备相适应的专用食品留样冰箱和专用容器。
(***)十八、集体用餐配送要求(仅适集体用餐配送学校食堂)(一)食品处理区面积与最大供餐人数相适应,小于200㎡,面积与单班最大生产份数之比为1:;200—400㎡,面积与单班最大生产份数之比为1:;400—800㎡,面积与单班最大生产份数之比为1:4;800-1500㎡,面积与单班最大生产份数之比为1:6;面积大于1500㎡的,其面积与单班最大生产份数之比可适当减少。
(***)(二)分餐间面积≥食品处理区10%。
(*)(三)配备足够数量的集体用餐配送运输车辆,同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符合条件的冷藏或加热保温设备或装置,使运输过程中食品的中心温度保持在10℃以下或60℃以上。
(***)(四)配备足够数量的专用密闭运输容器。
(***)(五)运输车辆和容器内部材质和结构便于清洗和消毒。
(*)(六)配备专用留样容器和冷藏设施。
(**)附件2供餐人数300人以下的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硬件要求一、选址要求选择地势干燥、有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的地区,不得设在易受到污染的区域。
距离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m以上,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
(***)二、场所设置、布局、分隔和面积要求(一)设置与食品供应方式和品种相适应的粗加工、切配、烹饪、面点制作、餐用具清洗消毒、备餐等加工操作场所,以及食品库房、更衣室、清洁工具存放场所等。
各场所均设在室内。
(***)(二)进行食堂备餐,设置相应操作专间。
(** *)(三)各加工操作场所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顺序合理布局,并能防止食品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
(**)(四)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用具和容器,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存放区域分开设置。
(***)(五)食品处理区面积与就餐场所面积之比,以及最大供餐人数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要求。
(**)(六)切配烹饪场所面积≥食品处理区面积50%(全部用半成品烹饪的可适当减少)。
(*)(七)加工经营场所内无圈养、宰杀活的禽畜类动物的区域(或距离25m以上)。
(*)三、食品处理区地面、墙壁、门窗、天花板与排水要求(一)地面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不易积垢、耐腐蚀、防滑的材料铺设,且平整、无裂缝。
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和烹调等场所的地面易于清洗、防滑,并有排水系统。
(**)(二)地面和排水沟有排水坡度。
(*)(三)排水沟出口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网罩。
(*)(四)墙壁采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平滑、不易积垢的浅色材料,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和烹调等场所有以上光滑、不吸水、浅色、耐用和易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
(**)(五)门、窗装配严密,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可开启的窗设有易于拆洗且不生锈的防蝇纱网或设置空气幕,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能自动关闭。
(*)(六)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烹调等场所如设门,采用易清洗、不吸水的坚固材料制作。
(*)(七)天花板采用无毒、无异味、不吸水、表面光洁、耐腐蚀、耐温、浅色材料涂覆或装修。
(**)四、洗手消毒设施要求(一)食品处理区内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其位置设置在方便员工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