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

合集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浅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力。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1.规范性,发音清晰,咬字准确,切忌方言乡音;语速快慢适宜、停顿适度、重音突出;说话严密、逻辑性强;用词完整、简洁,没有口头禅。

2.准确性的准确性是指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和要求。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介,所以,语言的准确是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主要保障。

如于漪老师讲《孔乙己》一课的开场白时有这么一段“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有道理的。

《孔乙己》这篇小说写的是孔乙己的悲剧,悲剧往往令人泪下,而《孔乙己》读后,眼泪往肚子里流,心里隐隐作痛。

孔乙己的悲剧是怎样的呢?”,妙不可言,她运用的是类比推理的方法:把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悲剧、易卜生悲剧和孔乙己悲剧作类比后,再度发问,引人深思。

从而把孔乙己的典型性放到显赫的地位,诱发学生去寻觅问题的答案。

这段开场白,掷地有声,环环相扣,步步紧逼,闪烁着严密的逻辑的奇光异彩。

3.形象性:“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变枯燥为风趣。

如鲁迅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事例,生动形象地阐明了“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

4.灵活性,凭借灵活的教学语言,常常能三言两语而一解燃眉之急。

比如,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因注意力不很集中,重复了前面几个同学的答案,这时候,我们不妨笑笑说:”噢!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这样比一味地指责教训学生上课不认真效果好多了。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探究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探究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探究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艺术,是指通过言辞的运用和语言的表达,使学生对文学文本产生共鸣,增进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语言的艺术表达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成绩和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探究课堂语言艺术,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语言的魅力。

一、教师的语言艺术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语言艺术在课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艺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能够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语言艺术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艺术的语言表达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的语言艺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通过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的语言艺术对学生的人格素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积极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语言艺术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艺术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受益匪浅。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应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注重语言的准确、优美、形象的表达,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感染力,引起学生的共鸣。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声音美感和语言节奏感。

教师的声音要清晰、柔和、富有感染力,能够使学生在听课中产生良好的感受。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节奏感。

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语速、停顿、语调的处理,使语言具有韵律感、节奏感,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形象感。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使学生容易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语言艺术的实践,从而更好地发挥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课程教育研究 语法词汇 ·200· 位置,以此来学习方位介词near,between,behind,in front of 等,当学到under 时,这样学生钻到讲台下,短短几分钟内的游戏表演后,学生就掌握了这些单词,并熟练地运用到句子中。

这样暂时的新鲜感将能转变为较稳定的学习兴趣。

2、激励性教学。

争先好胜、表现欲强是初中学生的特点。

根据这一特点,课堂上老师常常用组织竞赛和方式进行单词教学,使竞赛活动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链环式教学。

随着语言教学的逐步发展,词汇量的逐步扩大,语法知识的逐渐加深,在教学中采用链环式教学,对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很有帮助。

如教形容词的位置用法,还可联想其反义词、副词、比较级、最高级的变化规则。

这样学生一下子就可以学到单词的全貌,较快地扩大了视野,提高了运用这些单词的能力。

二、加强指导学习方法 1、感官记忆。

背单词时反复出声读单词几遍,并一边读一边写,声音形象一并传到大脑中,记忆就清晰多了,这样记忆单词就能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

利用多种感官刺激,比单一的视觉识记深刻得多,记得也牢靠。

2、分类记忆。

用分类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所学单词,如按学习用品、动植物、人物、食物、交通工具等分类;把一周的名称、月份的名称以及其他表示时间的名词归在一起;把同音异义词和一些易混淆的词如know、now 等经常归类对比,以加深印象。

3、图表记忆。

图表记忆可用于结构规则的记忆,在教学中,应常指导学生将名词的复数变化,动词的第三人称变化规则列在一起;形容词和副词的规则的比较级和不规则的形式均制成一张表;动词的现在分词、过去式、过去分词的变化规则也列成一份简表,这些图表便于学生查找对照,一些易混淆的词尾变化就一目了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强化了对词汇的记忆。

4、运用记忆。

记忆的重要意义在于运用,因此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把单词放在词组里,融进句子里去记,引导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句子。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语言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语言

意使用礼貌文雅的语言 , 使教学语言具有思想教育作用 的同
时, 又不失文学色彩 , 尽力做到文质兼美 , 以培养学生 的道德
品质和审美能力 。 三、 语言要包含道理 , 以理服人
问题 , 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 , 而不乱 , 活 严而不死。因此 , 语
文 教师要广采博 闻 , 和教材 密切联系 的笑 话 、 故事 、 游戏 、 格 言、 句、 警 成语 、 典故 、 诗词 、 民间谚语 、 俗语 、 当地方言 、 歇后 语、 古语词 、 外来语 、 术语 等均 可引入课 堂 , 随心所 欲 , 动 自 调 如, 游刃有余 , 以塑造形象 , 创造气 氛 , 让学 生感 到课 堂新奇 多趣 , 易于理解 , 知识 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 七、 语言要饱含情感 。 情感与道理 相结合 教师 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 的感染作用 , 讲课不 能是一 种
感染, 受美熏陶。而只有语文教 师 自己有较好 的语言基本功
和广阔的求知兴趣 , 才能通过 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 的求 知欲 , 发学 习兴 趣 , 引 强化 学习动 机 , 消除 教学 中师 生 的疲 劳, 改善课堂气氛 , 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 , 促使学生深入钻研
巨大 的感 染力 , 从而把知识 教育 、 文艺教育与 思想教育有 机 地 统一起 来 , 学生起到积极 的思想教育作用 ; 对 二是指要 注
意识地穿插有 关的时代背景 、 作者生平 、 名人轶事、 成语典故
等, 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 内容 , 做到言之有物 , 每举 中的。
二、 言要包含道德培养、 语 审美培养 在语 文教 学中要 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 , 在讲授 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 , 把渗透于其 中的思想性 因素结合学生 的实 际 , 水乳交 融地 阐发 出来 , 并通 过 自己的情 感作用形成

语文课堂中教学语言的运用艺术

语文课堂中教学语言的运用艺术

2 .
描 述 倍 姜 生动 , 富有 文 采
在教师课堂教学时 ,描述性 语言同
样应该成为学生学 习语言的范例 。 教师
声情并茂地叙述 。 抑扬顿挫地抒情 ,时
而渲 染诗情画 意 拨 , 动学 生 心 弦 ;时 而
慷慨激昂 ,振 奋 人心 ;时而深 沉悲怆 催 ,
人 泪下 。 这些富有文 采与情感的语言 ,
胸部


完全
失去知

“ ,

半生也

永远 要 在轮 椅上 度 过 ” 。 ( 稍微 停 顿 后 语
气 转 而 激 昂 ) 然 而 残酷 的 现 实并 朱使 桑

悲观







的 毅 力微
笑 着承
受 一 切 ! 请 找 出有 关 语 段 感情 朗读 , 再
说 说 自己 的 感 受 。 学生 自然 深 受 感 染 ,
表现 好 的 固然要加 以肯定 、 表扬 , 表现
欠缺的也要找出其可肯定处略做肯定 ,
并指 出需要更改 、 努力的方向 , 避 免 “ 一 味捧杀” 与 “ 一 味 捧杀 ” 。
7 .
忌结话 姜 情思 讳长
一 堂语 文课 的 总结语 因文而异 , 或
究 就 , 能较 好 地 理 清课 文 的 脉 络 , 了 解
相 关 的 科 学常识 。
4 点拨语要适时适度 .
教学过程 中 ,教师的“ 提问” 并非每 个学生都能轻易回答 , 学生在 自主学习 中也常常会遇 到 疑难费解的问题 。 在 学
生疑 而思 、思 而不 解:纠j,示,彰瘢 适时点 拨 ,发挥其为学生学 习的促进 者 、 帮助者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艺术的重要途径,而语言艺术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通过语言的艺术表达和传播,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学修养。

下面就浅谈一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根据学科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明确目标能够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掌握教学节奏,并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点。

教学目标的明确也是语言艺术的实现。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如文言文的教学、现代文学的诵读、古诗词的赏析等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设计,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对语言的热爱,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注重语言应用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语言的应用。

通过课堂教学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在语言的应用中得到锻炼。

如在朗读文章时,要求学生注重语调、语音、语速等等,使他们在朗读中提高对语言表达的掌握;在写作训练中,要求学生注重语言的精准和生动,让他们在写作中善于表达。

四、激发学生语言情感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还要激发学生的语言情感。

语言情感是对语言的态度和情感的抒发,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语言情感,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是对语言的热爱。

五、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来说,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至关重要。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才能释放自己的语言激情,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增强语文自信,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修养。

六、多媒体辅助随着时代的变化,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教育教学之中。

这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也是有益的。

作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修养。

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运用

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运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摘要:语文是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必需工具,也是人们学习科学文化的重要和必要的手段。

正是由于语文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的特征,决定了语文课教学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有着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教学语言韩愈有语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一句话道出了为人师者的职业特点。

那么,既然是“传道、授业、解惑”,就需要教师和被教育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更应当注意和讲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艺术。

因为恰到好处的教学语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和教学效率的提高,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一、教学语言的标准与要求首先,教学语言要规范准确,具有科学性。

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

”教学过程是科学知识的传递过程,科学知识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是准确的,表述科学知识的语言也必须是准确无误,无懈可击的。

要达到教学语言规范准确,必须发音标准,如珠落玉盘,清新悦耳;用词标准,如彩虹悬挂碧空,鲜艳夺目,要杜绝含糊不清的讲解、模棱两可的表述。

其次,教学语言要面向实际,具有针对性。

教学语言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语言所载负的知识,思想和情感,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面对不同性别、知识水平、心理状态、性格爱好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语言,不可毫无选择地、千篇一律地使用内容和形式一样的语言。

只有这样才能被学生所接受,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再次,教学语言要悦耳动听,具有优美性。

这是最能体现语文刘教学语言艺术的关键因素,也是语文课比其他课更容易做到或更应该做到的要求。

优美的语言,不在乎形容词的堆砌,不注重于修辞格的多寡,而是要语言的抑扬顿挫、流畅悦耳、词汇丰富、生动形象,给学生以诗情画意的享受。

语文课教学语言要有审美效果,教师必须先有内在的情绪体验,然后再形诸语言,所谓声情并茂。

探究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语言艺术是指通过语言表达和艺术手段来传达情感、思想和意境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包括文学作品的创作、朗诵、演讲、演唱等形式,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文学作品来开展语言艺术的教学。

朗读是语言艺术中最直接的形式之一,通过音色、语调、节奏等手段,可以使文字融入学生的情感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审美意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朗读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借鉴一些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习作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比喻来描述事物的特点,通过拟人来赋予无生命的东西以形象的特点,通过夸张来突出某个事物的特点。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作文更加生动有趣,也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欣赏名篇、鉴赏文学作品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作品中的语言风格、形象描写、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对语言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在口语表达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演讲、口头作文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演讲中运用修辞手法、语言运用等艺术手段,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魅力。

这不仅能让学生在交流中更加自信,也能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

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这些方式将语言艺术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感受到语言艺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并为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
摘要: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

语文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日益迫切地呼唤语言艺术大师。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语言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语言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在教学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试着把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归纳为规范性、形象性、趣味性三个特征。

一、课堂语言的规范性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采用全国通行的规范化普通话,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

但是,有的教师为了显示的自己的才学,讲起课来或文绉绉的,满口“之乎者也”;或文白相杂,不伦不类。

因为这种语言只会使学生觉得晦涩而难以理解。

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夹杂着方言,教给
学生的不是规范的普通话,致使学生长大之后由于各种需要不得不为语音的不标准而烦恼。

因此,教师的语言要规范,要学会使用普通话。

二、课堂语言的形象性
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但要规范,还要形象。

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用听众如临界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风趣。

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

特级教师于漪讲朱自清先生的《春》,用这样一段话开场:“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

”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景有情,使教学语言格外形象、精彩。

语文课就是这样,有时一个例子,一句比喻就能使学生的理解变得更具体,更深刻。

正如《学论》中所说:“君子之教,喻也。

”三、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语言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
设疑激趣,扣人心弦。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

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

以,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还要注意一个“度”。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一、言之有物,论之有实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

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和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

二、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

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三、言之有启,循循善诱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从惊奇和疑问开始。

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
学生质疑问题,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

为此,教师课前要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

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四、言之有趣,妙趣横生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

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均可引入课堂,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

”我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恰是这样一种能协助我们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

愿更多的教师能关注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愿课堂语言艺术最终成为缤纷教坛一朵常开不败的夺目奇葩!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山东教育出版
社1999年
(2)《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出版)第575页。

(3)《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2期第20页。

(4)《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5年第7期第2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