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

合集下载

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c r mo y o n c ii a ma i g a d p t oo i a d t e e a ay e er p ci ey Amo g t e ,MR h o c t ma i l c l i g n n a h lg c l aa w r n lz d rto e t l . n v n h m a d C e e e a n d i n a e e p ci ey C n n T w r x mi e n 9 a d 6 c s s r s e t l . T a d MR we e e a n d i a e t t e v r x mi e n 4 c s s a h s me t . Re u t I h 1 c s s o h o h o c t ma 8 c s s w r e i n a d 3 c s s we e a i me sl s n t e a e fp e c r mo y o , a e e e b n g n a e r 1 ma in n c a g . Cor c d a n s s f C a d l a t h n e g r t ig o e o T n MR e e c s s e w r 7 a e . CT l i s a f d n w s p an c n i i g a n e u v l n e st rsih l — ih d n i s .En a cn c n s o d a h mo e e u n e sf ai n q iae td n i o l t h g e st ma s y g y y h n ig s a h we e g n o s i tn i c t . i o
p e c rmo yo n C n h o ho c tma i T a d MR. M eh d F o a u r 0 0 t u e2 0 1 ae t h o to s rm J n ay 2 0 o J n 0 7, c sswi p e — 1 h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

嗜铬细胞瘤
❖ 临床症状:头痛、心悸、多汗的三联征和高血 压,血、尿中的儿茶酚胺升高。24小时尿中的香草
基扁桃酸(VMA)增高。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CT表现:
❖ 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区圆形或分叶状的肿块,肿块的大 小不一。肿块可呈均匀的软组织密度;但较大的肿块 内可因出血、坏死而表现有囊性密度,部分肿块内可 见斑块状钙化。
左肾上腺皮质腺癌
肾上腺皮质癌伴广泛坏死
3、肾上腺转移瘤
CT诊断要点: ❖ 有原发癌的病史;50%以上转移癌为双侧性。 ❖ 小的转移癌可为圆形,密度匀匀;大者形状不规则,可
有囊变坏死,可有钙化。 ❖ 增强扫描肿块呈边缘强化而中心强化不明显
4、肾上腺淋巴瘤
CT表现:
❖ 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是全身性淋巴瘤的一部 分,除肾上腺病变外其他地方的淋巴结也肿 大,诊断较易。
肾上腺腺瘤的强 化方式:速升速 降
2、肾上腺皮质腺癌
CT诊断要点: ❖ 肾上腺区圆形或分叶状肿块,中心易发生液化坏死。 ❖ 肿瘤常有包膜,其边缘较清楚,较大的肿瘤可推压周围
器官,但较少侵犯邻近的组织器官。 ❖ 增强扫描肿瘤的实性成分强化较明显,但不及嗜铬细胞
瘤。 ❖ 可见肺脏、腹膜后淋巴结、肺部等转移征象。 ❖ 有时与无功能性的嗜铬细胞瘤鉴别较难。
查。
❖ 增强扫描肿块的实性成分呈持续性明显强化,囊变区 不强化。
特点为:实性成分持续性明显强化,囊变明显。
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伴出血、囊性变。
甲癌术后2年多
异位嗜铬细胞瘤
❖ 异位的嗜铬细胞瘤(也称副神经节瘤)主要 沿腹主动脉及其分支 (交感神经系统)分布, 也可分布于后纵隔、颈总动脉走行区、膀胱 壁等。
❖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CT表现无特异性,多表 现为双侧发病,密度及强化较均匀,呈轻中 度强化。

14例异位嗜铬细胞瘤CT诊断体会

14例异位嗜铬细胞瘤CT诊断体会

14例异位嗜铬细胞瘤CT 诊断体会王小宁 谭小欣 黄庆娟 杨渭川 作者单位: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异位嗜铬细胞瘤又称副神经节瘤,是指位于肾上腺(髓质)外的嗜铬细胞瘤。

现就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14例患者的CT 和临床分析与讨论如下。

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收集我院1988年5月至2002年5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T 、临床资料较完整的异位嗜铬细胞瘤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21~73岁,平均44岁;病史9天~14年,平均1年7个月;主要临床表现高血压(多为阵发性)13例,其中排尿性高血压2例(均为膀胱嗜铬细胞瘤),伴有头晕、多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24h 尿和血儿茶酚胺增高为12例;24h 尿VMA (儿茶酚胺代谢产物2香草基苦杏仁酸)增高者为13例。

二、方法:14例均作B 超与CT 检查,其CT 扫描范围为略扩大的肾上腺、肾区平扫和增强扫描,对临床提示排尿性高血压者同时作膀胱区平扫和增强扫描。

结果一、病灶分布及大小:本组14例异位嗜铬细胞瘤有12例分布于肾门、肾上、下极及肾上腺周围,2例位于膀胱壁。

本组病例未见多发病灶。

CT 测量瘤体大小为118~715cm ,平均415cm 。

而手术、病理测量大小则为2~8cm ,平均418cm 。

其中2例发生在肾门区的恶性肿瘤,直径均大于5cm ,然而,1例位于膀胱的恶性肿瘤,直径较小仅为215cm 。

二、CT 征象:本组异位嗜铬细胞瘤位于上述部位,瘤体常呈圆形、椭圆形,大部分瘤体边界清,密度均匀。

位于膀胱壁者瘤体在膀胱内容物和周围脂肪组织衬托下边界极其清晰,瘤体呈乳头状突出到膀胱内或膀胱内外,但位于腔静脉旁者瘤体边界常不很清楚,尤其是2例恶性者边缘不清晰,内有低密度坏死区。

本组14例异位嗜铬细胞瘤中有3例为恶性,占2114%(3/14),发生率高于文献报道[1,2]。

其中位于肾门区的2例恶性嗜铬瘤体直径大于5cm ,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中心低密度坏死区无强化作用,CT 征象提示恶性变。

异位嗜铬细胞瘤多层螺旋CT诊断论文

异位嗜铬细胞瘤多层螺旋CT诊断论文

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中图分类号】r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66-02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是嗜铬组织肿瘤,起源于副神经节和肾上腺髓质,其中位于肾上腺外者及为异位嗜铬细胞瘤。

异位嗜铬细胞瘤临床较为少见,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诊断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笔者搜集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资料的异位嗜铬细胞瘤病例,讨论其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本组病例共19例,均为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14-70岁,平均年龄36.2岁。

12例患者有典型高血压症状,4例因腰部疼痛,腹部不适就诊,1例因胸闷、气急就诊,1例无明显症状,体检b超发现。

实验室检查,尿3-甲氧基-4-羟基扁桃酸(vma)明显增高者17例。

检查方法:螺旋ct扫描ct扫描采用philips brilliance16螺旋ct机,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

患者禁食6h以上,扫描前口服800ml左右清水,常规仰卧位,先行肾上腺区平扫,如无异常发现,再依次行腹腔、盆腔、胸腔至颅底搜索性扫描,再对病灶范围上下约50cm范围进行双期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时从左肘前静脉高压注射欧乃派克(300mgi/ml)80ml,注射速率2.5ml/s,动脉期自注药开始25-30s扫描,静脉期自注药开始70-80s开始扫描。

扫描参数,平扫:120kvp,250mas,增强:120kvp,280mas,fov:30-40cm,层厚:5mm,pitch:1-1.25,重建采用标准算法。

2 结果2.1 发生部位:19例异位嗜铬细胞瘤中,发生于肾门旁7例,发生于腹主动脉旁8例,发生于膀胱2例,发生于后纵隔1例。

2.2 病灶大小形态及性质:瘤灶大小不一,直径2-13cm不等。

其中恶性异位嗜铬细胞瘤4例(21.1%),肿块5-13cm不等,周围不规则。

嗜铬细胞瘤实验室诊断标准

嗜铬细胞瘤实验室诊断标准

嗜铬细胞瘤的实验室诊断标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血液化学检查、尿液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

这些检查通常用于检测分泌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瘤、分泌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的嗜铬细胞瘤,以及其他罕见的副瘤。

以下为具体的实验室诊断标准:1. 血液化学检查:a. 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35%):正常情况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很低,但在嗜铬细胞瘤中,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

b. 血浆肾素活性(30%):在部分患者中,血浆肾素活性可能会升高或降低。

c. 血液游离皮质醇(25%):在部分嗜铬细胞瘤患者中,血液游离的皮质醇水平可能升高。

d. 24小时尿香草苦杏仁酸(VMA)或多巴胺(DA)水平(10%):这些物质是儿茶酚胺的代谢产物,可能用于检测嗜铬细胞瘤。

e. 其他检查:对于怀疑患有嗜铬细胞瘤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进行其他血液化学检查,如血糖、电解质和血清电解质水平的检查。

2. 尿液检查:a. 尿液儿茶酚胺测定:尿液儿茶酚胺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检测到尿液中的儿茶酚胺浓度。

b. 尿液VMA测定:VMA是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产物,如果怀疑患有嗜铬细胞瘤,医生可能会进行尿液VMA测定。

除了血液化学检查和尿液检查外,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CT和MRI等。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状,以及肿瘤与周围器官的关系。

以下为影像学检查的相关内容:a.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状,以及肿瘤与周围器官的关系。

CT扫描还可以检测到肿瘤内的钙化灶,有助于诊断嗜铬细胞瘤。

b. MRI:MRI是一种无创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和与周围器官的关系。

MRI还可以检测到肿瘤内的血流信号和肿瘤内部的信号变化,有助于诊断嗜铬细胞瘤。

总之,嗜铬细胞瘤的实验室诊断标准涉及到血液化学检查、尿液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

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螺旋CT表现

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螺旋CT表现

i aea ds llsrp—l ecl ic t n i ousi a e Co cu i n Mo t e trso co cph oh o c tmaaetpc ,tea ay n 1e n ma ti s i acf ai nfc n 1c s. n lso k i o s faue fe tpi e c rmo yo r y ia h l — CT l n
ss tesa eo mo a h r a o vln9css nvndni a eni ae , i ic t nvnehn e n (h a eo T e),h h p f u rw s p e c r a i ae,u ee esyw s e 8css s f a l u ee n acmet teri f t s il o t s n n g in y s C
临床和 实验 医学毒志 2 1 5月 第 1 卷 第 9 02年 1 期
・ 5 ・ 6 9
异位 嗜铬细胞瘤 的螺旋 C T表 现
文 康 彦 梁权 海 林 岗 陈 忠( 门市新 会 区人 民 医院放 射科 广 东 江 门 5 9 0 ) 江 2 10
【 要】 目的 探 讨异位嗜铬细胞瘤 的典 型及 少见的螺旋 c 摘 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复 习相 关文献 并回顾性 分析 1 0例异位嗜铬 细胞瘤的螺旋 C T表现 。结果 出现较 多的 c T表现有瘤体较 大( 例 直径 > . l) 圆形或椭 圆形 7 4 5C 、 n 9例 、 密度 不均 8例 、 明显不均 匀强化 7例 ( T值升高约 4 c O~6 u , 少的 c 0H ) 较 T表现有 强化不 明显 ( T值升 高 <2 ) c 0Hu
1 、 著 强 化 ( 化 程 度 接 甚 至 超 过 主 动 脉 ) 例 显 强 2例 、 度 均 匀且 均 匀 强 化 2例 、 态 呈 串珠 状 1例 、 灶 周 围 可 见 明 内出现 小条状钙化 1 。结论 大部分异位嗜铬 细胞 瘤的螺旋 c 例 T表现 较典 型, 通过对其 它少见的 c T表现的进 一步 分析 了解 , 降低异位 嗜铬 细胞瘤诊 断的误诊 率, 能 为临床 采取适 当的治疗提供依据 。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段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段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陈德华
2014.09.05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是起 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它部位嗜 铬组织的一种少见肿瘤,具有合成、储存、 代谢儿茶酚胺的功能,部分肿瘤可以释放儿 茶酚胺而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和代谢 紊乱症候群。
嗜铬细胞瘤
10%肿瘤:10%为双侧、10%为恶性、10% 有家族性、10%发生于肾上腺外;异位的嗜铬 细胞瘤(也称副神经节瘤)主要沿腹主动脉及 其分支 (交感神经系统)分布,也可分布于后纵 隔、颈总动脉走行区、膀胱壁等。
嗜铬细胞瘤
临床症状:头痛、心悸、多汗的三联征和高 血压,血、尿中的儿茶酚胺升高。24小时尿中 的香草基扁桃酸(VMA)增高。
甲癌术后2年多
异位嗜铬细胞瘤
异位的嗜铬细胞瘤(也称副神经节瘤)主要沿 腹主动脉及其分支 (交感神经系统)分布,也可 分布于后纵隔、颈总动脉走行区、膀胱壁等。 CT表现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一致。
异位嗜铬细胞瘤
恶性嗜铬细胞瘤
金标准:在没有嗜铬细胞的区域出现转移灶。 有以下征象时恶性的概率提高: 1、高度复发性, 即肿瘤切除后复发; 2、肿瘤直径大于5 cm, 分叶状, 密 度不均,有液化坏死; 3、异位或多发嗜铬细胞瘤;
左肾上腺皮质腺癌
肾上腺皮质癌伴广泛坏死
3、肾上腺转移瘤
CT诊断要点: 有原发癌的病史;50%以上转移癌为双侧性。 小的转移癌可为圆形,密度匀匀;大者形状不规则, 可有囊变坏死,可有钙化。 增强扫描肿块呈边缘强化而中心强化不明显
4、肾上腺淋巴瘤
CT表现: 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是全身性淋巴瘤的一部 分,除肾上腺病变外其他地方的淋巴结也肿 大,诊断较易。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CT表现无特异性,多 表现为双侧发病,密度及强化较均匀,呈轻 中度强化。

嗜铬细胞瘤CT及MR诊断

嗜铬细胞瘤CT及MR诊断

增生
神经源性肿瘤:一般体积较大,边缘分叶状,边界清晰,密 度均匀,密度较低,轻度强化,强化可不均匀,不规则, 常跨越中线,内有坏死、囊变、出血,80% 可见不规则钙化。肿瘤长包埋、侵犯血管。 婴幼儿常见,80%在3岁以下
鉴别诊断
当肿瘤较小而坏死不明显时,需与不典型富血供的腺瘤鉴别。 肿瘤较小而强化不明显时需与神经鞘瘤鉴别。
T2WI高信号
明显持续强化+裂隙状坏死 =嗜铬细胞瘤
明显持续强化+囊状或裂隙状坏死 =嗜铬细胞瘤
双侧发病,右侧囊变,液平,含铁血黄 素沉积
富血供,明显强 化。囊状或裂隙 状坏死。
富血供,明显强 化。囊状或裂隙 状坏死。
富血供,明显强 化。囊状或裂隙 状坏死。
典型影像表现
T2WI高信号 增强扫描:明显持续强化 肿块较大时易出血、坏死、囊变 囊状或裂隙状坏死、破网状坏死 肿块及内部坏死的边界清楚
10%肿瘤:钙化、家族性、恶性、双侧、肾上腺外、儿童、术后复发、 无功能。
形态: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有完整包膜,周围脂肪间隙清晰。 3-5cm多见;大于3cm时,75%出血、坏死囊变;较小者密度均匀;少
数可钙化。 T1WI同肌肉相仿,T2WI显著高信号,灯泡征,实性部分显著持续强化。
肾上腺正常解剖
皮质: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 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分部:头部、分歧部、内侧肢、外侧肢。 大小:分歧部<8mm,其余<6mm,横断面>10mm为异常。 信号与肝脏相近。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的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外的其 他嗜铬组织的肿瘤。
T2WI高信号,富血供,弥散受限 肿瘤较大坏死时需与转移瘤、肾上腺皮质癌鉴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位嗜铬细胞瘤 的 CT诊 断
郭峰 陈杰 云 陈 华震
【 摘要 】 目的 探讨 异位 嗜铬细 胞瘤 的 C T特 征。方法 结 合文 献 ,回顾性 分析 有完 整病 史资料 及手 术病理 结果 的 l 例异 位嗜铬 细胞瘤 的 C l T 表 现。结 果 平 扫有 6例 呈等 密度 实性 肿 块 ,4例瘤 体 平扫 密度 不均 ,呈等 、低 、混杂 密度 ,其 内有大 小不 等 的 中心 性 或不 规则 液化 、 坏
维普资讯
中 国医 药 指 南 2 0 0 8年 5月 第 6卷 第 5期 Gud f iaMe iie M a 0 8 V 6 No5 ieo n dcn , y2 0 , o , . Ch
5l
[】Z l 1 ul A,Hasn C,MoiiS. p tc He ai n e h — o sa rn He a . p t e cp a i c lp t y a d Heio a tr p lr : rtc lra p asl 】 l o ah n l b ce yoia c ia e p r i [ .J Ci c i aJ n
中 图分 类号 :R 7 3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7 -8 4 (0 8 5 5 - 2 61 1 9 2 0 )0 - 1 0
【bt c Ob cv oivsg t tecmp t i dtmo rp y (T f trso c p h oho oyo .M to swi e e n A sr t j t eT et ae h o ue z a] ei n i r e o g ah C ) e ue f t i p ecr m c tma eh d t rn wig a eo c h
中华 内科杂 志 ,97 3 ()4 8 4 9 l9 ,67 :3 - 3 .
[】I 5 t S,Ko l Y,KaoT,e t inf a c fa o hi t ta .Sg ii n o mmo i c e na
G s oneo,0 33 ()14 6 . at e trl20 ;72:6 18 r
[】Wa rn J 2 re R,Mas alB .Und n fe u vd b cl n rh l J i e t i c r e a iio d l g sr ptei m n a t e c o i ati sJ.La ct 1 8 , atcei l i h u i c v hrnc g srt [】 i i n e ,9 3 l:
死、 囊变 区 , 而有 l 为厚 壁囊性肿 块 。 例 经增强 后扫 描肿瘤 实性 部分尤 其是 周边 部分强 化 明显而持 续 , 而坏 死 区无强 化 , 例囊性 肿块 的囊壁 中 l 等度 强化 。结 论 结 合临 床资 料 ,行 搜索性 C 平 扫 、增 强 扫描 对异 位 嗜铬 细胞 瘤 的定位 及 定性 诊断 起 关键 的作 用 。 T 【 关键 词】 嗜铬 细胞 瘤 异 位 x 线计 算机 体层 摄影术
[ 中华肝脏 病学会 肝纤维 化学组 . 3 】 肝纤 维化诊 断及疗效 评价 共 识[1中华 肝脏病 杂志 ,0 2 1 :2 3 8 J. 2 0 ,03 7 3 . [】周 殿元 , 4 张万 岱 . 关于幽 门螺杆 菌若 干 问题 的意 见( 案) 1 草 [. J
wi ie ir oi J. u ,0 14 5 t l r c h s [ G t2 0 , 8( ):6 5 6 8 h v r s】 0- 0 .
a d a u lo o y fra n u e st t nr ln coe n pan sa T ma e . u rs o d a c siom s .Th i n n e a r lwl ar g o sd n y w h c ta e rss i li c n C i g 1t mo h we yt r mas q i i i e s f er
[】Su o 7 t H, Az ma u T,0h a iM ,e 1 t n t a .Heio a tr l b ce c
p l r r e to n u e y e a y o i i c n i d c s h p r mmo a mi n M o g H n g r i f i n e a i n o a e bl s
weerto pc v l n ls .Re ut 6 tmoss o d n e u ld n i i li c n C ma e .4 tmo ho d n u ee e s r ers et ey a ay e i sl s u r h we a q a e sy n pan sa T i g t s u r s we a n v n d n t s i y
l 273 l 275.
p o u e y H l o a trp lr J. u ato ne p tl r d cd b e c b ce yo i 】 E rJG s e tml i [ r He ao ,
l 94, l 2 7 9 6: 67 4.
[ 6 】方黎 明 , 姒建 敏 , 高敏 , .肝 硬 化并 H 感 染患者 血 NH 浓 等 p 度变 化 【 . J 中华 消化杂 志 ,0 1 11:5 6 1 2 0 ,2 ()5 5 .
t e le au e lv n et pc p ec r mo y o se a n y C t o lt l ia n oma o n u gclp too c r ut h tr t ,ee e co i h oh o c tma x mi e b T w h c mpee ci clifr t n a d s i ah lg e ls i r d i n i r a i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