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观察新生儿的大小便与注意事项
宝宝“嘘嘘”里巧辩健康

宝宝“嘘嘘”里巧辩健康作为父母,宝宝的健康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情。
在宝宝的健康方面,许多父母都会特别关注宝宝的大小便情况。
其中,尿湿和“嘘嘘” 时常引起父母的担忧和纠结。
今天,我们将会讨论宝宝的“嘘嘘” 如何巧辩宝宝的健康。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宝宝“嘘嘘”的频率与大小。
根据儿科专家的建议,宝宝在出生后的头几天中,每天会小便8-12次,之后,每天小便的次数将会逐渐减少,直到宝宝达到2-3岁时,每天小便的次数稳定在4-6次。
此外,新生儿的小便量通常在50-60毫升之间,而1岁以内的宝宝每次小便的量在100毫升左右,之后每次小便的量会逐渐增加。
因此,父母应当了解这些情况,对于宝宝的小便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宝宝的小便情况是否存在问题。
有些父母常常会误以为宝宝的尿湿是因为宝宝太小或者太胖了,导致纸尿裤吸水不足。
然而,这不光是一种误解,也可能导致宝宝尿路感染等疾病的发生。
如果宝宝的小便量超过了正常范围,或是小便的颜色发生变化,父母应该立刻咨询专业的医生,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另外,父母还需要注意宝宝小便的气味。
通常来说,新生儿的小便是没有气味的。
如果宝宝小便呈现出臭味,可能意味着宝宝出现尿路感染等问题。
因此,父母应当及时察觉宝宝的小便情况,做好相应的处理,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最后,父母还应该关注宝宝的排便情况。
质量和数量都是对宝宝健康影响很大的方面。
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观察宝宝的便便有没有明显的色差和气味,观察便便的质地和数量,这些也是对宝宝的健康关键问题。
总结一下,宝宝的“嘘嘘” 对于宝宝的健康影响非常重要。
父母在关注宝宝小便情况的同时,应当加强对宝宝的身体健康的关注和照顾,给宝宝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生活习惯。
护理婴儿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护理婴儿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护理婴儿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一、婴儿护理常规新生儿大便:新生儿大便里面,隐藏了很多宝宝身体里的小秘密。
爸妈可以通过观察宝宝便便的性状、排便次数等,去了解宝宝消化状态和适时调整孩子饮食。
爸妈对孩子每天的大便次数要心中有数,留意便便的颜色有没有异常,有没有特殊气味等。
婴儿尿布疹:尿布疹是发生在裹尿布部位的一种皮肤炎性病变,也称为婴儿红臀,表现为臀部与尿布接触区域的皮肤发红、发肿,甚至出现溃烂、溃疡及感染,稍有轻微的外力或摩擦便会引起损伤。
继续发展则出现渗出液,表皮脱落,浅表的溃疡,不及时治疗则发展为较深的溃疡,甚至褥疮。
臀部护理:宝宝肌肤娇嫩,特别是臀部经常被尿布包裹着,容易引起尿布疹。
保护及护理宝宝的臀部肌肤,成了新手爸妈的一项必修课。
护理宝宝臀部,最重要是勤换尿布,让宝宝臀部保持干爽。
脐带护理:宝宝脐带切断后,脐带残端会逐渐干枯变细而成为黑色。
通常在出生后3—7天内,脐带残端会逐步脱落。
脐带结扎剪断部位容易感染,同时脐带可直达宝宝的体内血管,因此在断脐后,对脐带残端的护理非常重要。
二、护理婴儿技巧1、新生儿皮肤的护理:新生儿不需要肥皂。
肥皂是一种脱脂剂,而新生儿的皮肤很娇嫩。
新生儿需要保留所有的天然油脂,所以6个星期前只能用水洗。
6个星期后,可以用肥皂。
妈妈也许想要试试一种特别的液体肥皂,这种肥皂只需加到洗澡水里就行,无须冲洗。
一定要用沾有肥皂的手指好好地擦洗过所有的褶皱,然后再冲洗干净。
将皮肤彻底揩干,潮湿的褶皱部分非常容易导致发炎,绝不要使用爽身粉。
2、新生儿眼睛的护理:给新生儿清洗眼部的时候,先把几个棉球在湿水里沾湿,再挤干水分,擦每一只闭上的眼睛的时候都要换一个新的棉球,从内眼角向外眼角擦。
3、新生儿耳鼻的护理:鼻子和耳朵是具有自净功能的器官,所以妈妈不要试图往里面塞什么东西或者以任何方式干扰它们。
往鼻孔里或者耳朵里塞棉球大小的东西只会把原来就在那儿的东西推到更往里的位置去。
二便护理——精选推荐

大小便也称排泄物,是反映人体出入量的重要指标。
一、婴幼儿大小便的观察1.正常婴幼儿粪便婴幼儿粪便的次数和性质常反映着胃肠道的生理与病理状态,故观察粪便极其重要。
正常大便含水分80%,其余为黏液和食物残渣,包括一定量的中性脂肪、脂肪酸、未完全消化的蛋白质、淀粉和钙盐为主的矿物质。
①胎便。
新生儿最初三日内排出胎便,胎便性质黏稠,色深绿,或黑色,无臭。
它是由脱落的上皮细胞,浓缩的消化液及胎儿时期吞入的羊水所组成。
一般在2~3日后可转变成普通粪便。
②母乳喂养儿的粪便。
未加辅食的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稍有酸气味,但不臭,是黏稠状,有时会出现稀薄,微带绿色,每天排便3~6次。
加辅食后大便次数可减少。
1周岁后大便次数即可减至一天一次。
③人工喂养儿的粪便。
由于各种因素母亲不能亲自喂哺婴幼儿,采用配方奶喂的婴幼儿,大便颜色淡黄,略干燥,质较硬,有臭气味,有时便内易见酪蛋白凝块,每天大便1~2次,个别的隔天一次。
近年来由于婴幼儿配方奶粉经多次改善,婴幼儿大便稀稠度与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大便相似。
有时婴幼儿排便次数也会增多,便状稀软,但只要婴幼儿精神状态良好,体重稳步增长,一般没有问题。
④混合喂养儿的粪便。
无论是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满4个月后,都应同时添加辅食。
添加辅食后,则大便量增多,硬度比单纯奶粉喂养稍减,呈轻度暗褐色,臭气增加。
若蔬菜、水果等辅食添加较多,则大便与成人相似。
初加菜泥或碎菜时,常有少量绿色菜泥或碎菜从大便中排出,这是正常现象。
如果没有腹泻,不必停止菜泥或碎菜,待经过数日,胃肠习惯以后,粪便中的绿色就会逐渐减少。
2.正常尿量,排尿次数及尿的性质不同年龄的婴幼儿,尿量和排尿次数不同。
年龄越小,按体表面积计算尿量越多。
这是由于婴幼儿新陈代谢特别旺盛,年龄越小,热能和水代谢活跃。
但他们的膀胱小,所以排尿次数较多。
①正常尿量。
尿量在刚生下时约10毫升,之后在24小时内为30~40毫升,出生后4~8天间每天平均约为200毫升,1~3个月间为每天300~400毫升,满2岁时是每天700~750毫升。
婴幼儿大小便照料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婴幼儿的照料需求日益增加。
作为家政服务人员,掌握婴幼儿大小便照料的基本方法,不仅关系到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也直接影响到家政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我参加了婴幼儿大小便照料实训课程。
以下是我在实训过程中的总结和体会。
二、实训内容1. 婴幼儿大小便的规律(1)观察宝宝大小便前的信号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宝宝大小便前的信号。
这些信号包括突然停下正在做的事情、发愣、哭喊、不停地打嗝等。
通过观察、学习、记录、总结,我们可以逐渐找到宝宝大小便时发出的特有信号,从而提前做好准备。
(2)了解婴幼儿大小便的基本状况我们了解到,婴幼儿大小便的时间、颜色、气味、形状和次数都有一定的规律。
例如,新生儿每天排便次数较多,颜色为金黄色,呈糊状;随着年龄的增长,排便次数逐渐减少,颜色、气味和形状也会发生变化。
2. 适时开始把便从婴幼儿出生2 ~3个月后,就可以开始把尿。
一般在孩子喂奶、喂水10分钟后,上次排尿1个半小时左右,或睡醒后而尿布未湿时进行。
此外,从5 ~6个月开始,可在婴幼儿喝完奶后把便或让孩子坐盆,同时口中发出嘘嘘”的声音。
这样天天坚持、反复进行,可以逐渐让婴幼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 及时更换尿布一旦发现婴幼儿大小便后,要及时更换尿布。
不及时更换尿布容易导致尿布疹等疾病。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更换尿布,包括清洗臀部、晾干、更换新尿布等步骤。
4. 照料婴幼儿大小便的注意事项(1)保持卫生在照料婴幼儿大小便的过程中,要保持手部卫生,避免细菌感染。
(2)观察宝宝反应在把便过程中,要观察宝宝反应,如宝宝不舒适或反抗,应立即停止。
(3)培养宝宝自主排便能力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要逐渐培养其自主排便能力,减少对尿布的依赖。
三、实训体会1. 婴幼儿大小便照料的重要性通过实训,我深刻认识到婴幼儿大小便照料的重要性。
正确的照料方法不仅有利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还能提高家政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新生儿出生观察要点

新生儿出生观察要点
观察新生儿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貌特征:观察新生儿的脸部特征,如眼睛、嘴巴、鼻子的形状和大小是否正常,是否有先天性畸形。
同时留意头颅的形状和大小是否正常。
2. 运动和姿势:观察新生儿的运动和姿势是否协调。
注意他们的手指和脚趾是否活动自如,并能自主抓握。
同时,观察新生儿的脖子支撑力是否足够,是否能抬头。
3. 呼吸和呼吸节奏:观察新生儿的呼吸是否平稳,并且有规律。
注意是否有呼吸困难,如呼吸急促或呼吸异常声音。
4. 皮肤:观察新生儿的皮肤是否光滑、柔软。
注意是否有湿疹、红疹或其他皮肤问题。
5. 体重:观察新生儿的体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并注意是否有异常的体重损失或体重增长过快。
6. 排泄情况:观察新生儿的排尿和排便情况。
注意排尿次数和排尿量是否正常,以及排便的颜色和频率。
7. 饮食习惯:观察新生儿的吃奶情况,注意是否能正常吮吸,吸食量是否足够,并留意是否有呕吐或拒食的情况。
8. 眼睛和听力:观察新生儿的眼睛是否能注视物体,是否有对声音的反应并能定位声源。
9. 状态和哭声:观察新生儿的状态是否安静、警觉,并留意哭声的响亮程度和频率。
10. 觅食反射:通过刺激婴儿的唇部,观察婴儿有无探舌、吸吮、吞咽等反应。
此外,如果您是医务工作者或正在接受婴儿健康检查,请遵循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注意事项进行观察。
超级育儿师小帅随地大小便观察记录

超级育儿师小帅随地大小便观察记录早晨7点,小帅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观察婴儿的大小便情况。
他首先去婴儿的房间,打开尿布,注意到尿布湿润,并且有一小块大便。
他取下尿布,并使用湿纸巾为婴儿擦洗干净。
随后,小帅将婴儿带到洗漱台前,填写了一个大小便观察记录表格。
他记录下了今早的时间、尿布湿度和大便情况。
小帅认为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记录,才能了解婴儿的大小便规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早餐时间,小帅喂婴儿喝奶。
在喂奶的过程中,他观察到婴儿没有大小便的迹象,这让他稍微有些担心。
小帅知道,新生儿每天通常应该有几次大小便,如果连续几天没有,则可能是消化系统出了问题,需要及时就医。
上午9点,小帅带婴儿去参加亲子游戏班。
在教室里,他留意到婴儿在爬爬垫上玩耍的时候偶尔会有压神经的动作,这可能对尿液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小帅会在训练后观察婴儿是否有尿布变湿的迹象。
中午12点,小帅检查了婴儿的尿布。
他发现尿布仍然干燥,没有湿润的感觉,这让他有点担心。
小帅意识到可能是婴儿饮水不足,他决定适当增加婴儿的饮水量。
同时,小帅还在记录表格上做了相应的备注。
下午2点,小帅带婴儿回到家中。
他观察到婴儿在活动中多次蹲下和挪动的动作,这让他认为婴儿即将便便。
果然,在几分钟后,他听到了婴儿尿布里传来的尿液声音。
小帅迅速更换了尿布,并仔细观察了尿布的湿度。
傍晚6点,小帅检查了婴儿的尿布。
这次尿布湿润程度适中,大概是因为婴儿之前多次喝奶导致尿量较多。
小帅觉得这是正常的情况,给予了婴儿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晚上8点,小帅准备了婴儿的晚餐。
在喂食的过程中,他又一次观察到婴儿有一次大便的迹象。
他立即为婴儿更换了尿布,并且记录了相关的信息。
晚上10点,小帅给婴儿洗澡、换尿布后,观察到尿布湿润,但没有大便。
这让他放心了一些,因为婴儿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大小便的频率是不一样的。
最后,小帅认为,在观察和记录婴儿的大小便情况时,父母要密切配合育儿师的工作,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婴儿的身体状况,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照顾和关爱。
新生婴儿大便

新生婴儿大便通过观察婴儿大便,比如颜色、形状、次数等,可以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作为判断孩子是否生病的依据。
那么,如何观察婴儿大便?婴儿大便的常见问题及护理方法是什么?如何观察婴儿大便1.观察大便颜色观察婴儿大便,可先从颜色入手。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排出胎粪,胎粪是由胃肠分泌物、胆汁、上皮细胞、胎毛胎脂以及咽进的羊水等组成的,颜色黑绿粘稠。
出生后2-3天,大便颜色变浅,逐渐为军绿色。
母乳喂养宝宝的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奶瓶喂养宝宝的大便,呈淡黄色。
2.注意大便气味新生儿的胎便是没有臭味的,随着宝宝不断成长,喂养的条件不同气味也就不同:母乳喂养的大便味酸不臭,奶瓶喂养则明显有臭味。
3.看大便形状和稀稠度新生儿胎便通常为粘稠状,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软膏样;奶瓶喂养的宝宝,则是均匀较硬。
而饮食不当或饥饿造成的大便形状则可能是水样、蛋花汤式。
婴儿大便的颜色1.黑绿色这种颜色往往在新生儿身上出现,这是因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吞入了羊水,吸收了子宫营养,而粪便大部分由粘液、皮屑等构成,这样就呈现了墨绿色,也没有什么味道。
一般来说,孩子出生6—12小时就会拉出黑绿色胎便,而早产宝宝可能会晚一点。
这种墨绿色的胎便,一般需要持续2—3天。
2.军绿色新生儿出生2-3天后,食用了母乳或者配方奶,肠道功能开始运转,宝宝的粪便不那么黏稠,颜色由黑绿色逐渐变浅。
3.黄绿色如果宝宝是纯母乳喂养的,那么大便颜色便会呈现黄色或者有点绿色。
形状有点像芥末,还有可能会有少许小粒子,没有难闻的臭味。
如果大便颜色比以前更绿,只要没有其他症状出现,宝宝则可能是吃了平时没吃过的食物,并无大碍。
4.亮绿色如果宝宝的大便是亮绿色,说明喂养的乳汁时常不均匀,前奶吃得多,后奶吃得少。
只要在哺乳时,从上次宝宝吃完的那个乳房开始喂,情况就会转变。
婴儿大便的次数1.新生儿大便次数新生儿出生后十小时内开始排出胎便,为黑绿或深绿色,粘稠、无臭。
胎便是由胆汁、肠道分泌物等构成,一般需要2-3天排尽,每天约3—5次。
婴儿护理--大小便护理篇

新生儿大小便护理一、新生儿大小便的状况(一)大便大多数婴儿出生后12小时开始排出粪便,即胎便。
出生后第一天排出的完全是胎便,颜色通常是深绿色,棕黑色,呈黏糊状,没有臭味。
接下来几天,粪便颜色逐渐变淡,一般在3—4天内胎便排尽,婴儿粪便转为黄色。
如果婴儿出生后24小时以后不见胎便排出,应报告医生,请其进行检查,看看有无肛门、有无腹部膨隆和包块等情况,以确定是否有消化道的先天异常。
(二)小便多数婴儿出生后第一天就开始排尿,但尿量很少,全天尿量通常只有1030毫升;小便次数开始也不多,第一天只有2—3次;尿色开始较深,一般呈黄色,以后随着开始喂奶,婴儿摄入的水分逐渐增加,小便总量逐天增加,小便次数也逐渐增多,到出生后一周小便次数可增加到每天10—30次,小便颜色也慢慢变淡。
少数婴儿出生后刚排出的小便略带砖红色,这是由于尿酸盐沉积所致,属正常现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只需增加喂奶量,过几天即可逐渐消失。
(三)不同喂养方式的排便次数1.母乳喂养婴儿的排便次数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后几周内,每天会有几次排便,有些在每次哺乳后都排便,通常是浅黄色面糊状或浓奶汤状。
在1—3个月时排便次数慢慢减少,有的1天只排便1次,还有的需隔1天或更长时间排便1次。
对于这种情况,只要婴儿没有不适,就不必担心。
母乳喂养的婴儿即使2—3天排便1次时,大便都应该是软的。
2.人工喂养婴儿的排便次数人工喂养的婴儿每日可排便1—4次,并逐渐过渡到每天1—2次。
作为母婴护理员,要注意婴儿大便的质地是否正常,如果大便的质地正常,排便的次数多少并不重要。
二、大小便后的清洁处理新生儿不懂得控制大小便,屁股经常会沾上大小便,清洗时不仅要注意是否洗得干净,还要注意不要因为手力过重伤到婴儿。
下面分男女婴来介绍大小便的清洁处理。
(一)女婴清洁的基本步骤步骤1:解开健康宝宝纸尿裤,擦去肛门周围残余的粪便,用湿由纸或洁净的温湿毛巾擦洗小肚子各处,直至脐部。
步骤2:用一块干净的湿巾擦洗婴儿大腿根部所有皮肤褶皱,由上向下,由内向外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观察新生儿的大小便及注意事项
小儿大小便的性质反应了消化道和泌尿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小儿正常的大便特点:
1、胎粪:呈墨绿色、略带黏液。
产后2-3天排尽。
若产后胎粪不能
排出,就会发生胎粪性肠梗阻,会出现呕吐腹胀。
2、母乳喂养的小儿大便呈金黄色,夹杂着一粒一粒的奶块,糊状,
黏稠不臭。
一天2-3次,3个月后每天1-2次。
3、牛奶喂养的小儿大便呈淡黄色,略干,每天只有1-2次。
小儿异常的大便:
1、碳水化物摄入过多大便有酸味。
2、脂肪摄入过多,大便呈黄色且油光发亮,若母乳喂养应注意母亲
的饮食清淡。
3、蛋白质摄入过多,大便有臭味,应注意奶的浓度。
4、若大便成绿色,应注意到受冻或未喂饱。
5、消化不良时,大便呈蛋花状且粪和水分开,大便次数增加。
6、腹泻:大便的性质和次数都发生改变,大便呈水样,有时出现脓
血或黏液,需及时就医。
7、便秘:2-3天拉一拉,大便坚硬,排便困难,小儿腹胀,食欲不佳,
宝宝爱哭闹。
小便:一般正常的尿量,新生儿24小时内排尿,36小时排尿也属正常。
刚出生几天,只有3-5次,以后随着奶量摄入的增多,一天可达20-30次。
若尿量少应考虑到奶量摄入不足。
浓茶色、血色、乳白色尿液应
及时就医。
要培养小儿良好的大小便习惯:
睡前、睡醒后、喂奶半小时至1小时给小儿把尿。
(帮助:嘘声)
大便:观察面红、发呆、使劲、扭腿现象。
(帮助:嗯声)
训练小儿坐便盆:9个月开始训练,每次5分钟,时间不宜过长。
便盆要固定地方,使宝宝养成良好的大小便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