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护理计算公式大全

护理计算公式大全

护理计算公式大全摘要:一、前言二、护理计算公式概述三、常见护理计算公式1.液体计算公式2.药物计算公式3.营养计算公式4.排泄计算公式5.其它护理计算公式四、护理计算公式的应用1.临床治疗中的应用2.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五、总结正文:一、前言护理计算公式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工具,能够帮助护士快速、准确地完成临床计算,为患者提供更加精确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护理计算公式,并探讨其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二、护理计算公式概述护理计算公式是一种通过数学公式来描述护理问题的方法,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提高工作效率。

护理计算公式包括液体计算公式、药物计算公式、营养计算公式、排泄计算公式等。

三、常见护理计算公式1.液体计算公式液体计算公式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计算公式,包括晶体液、胶体液、水分等。

常见的液体计算公式有:(1) 晶体液量= 体重(kg) × 系数(1.8-2.0)(2) 胶体液量= 体重(kg) × 系数(0.5-0.6)(3) 水分= 总体液量- 晶体液量- 胶体液量2.药物计算公式药物计算公式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种计算公式,包括药物剂量、药物浓度等。

常见的药物计算公式有:(1) 药物剂量= 体重(kg) × 剂量(mg/kg)(2) 药物浓度= 药物剂量/ 输液体积(ml)3.营养计算公式营养计算公式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种计算公式,包括营养需求、营养补充等。

常见的营养计算公式有:(1) 营养需求= 基础代谢率× 活动系数(2) 营养补充= 营养需求- 实际摄入量4.排泄计算公式排泄计算公式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种计算公式,包括尿量、排便量等。

常见的排泄计算公式有:(1) 尿量= 体重(kg) × 系数(1-2)(2) 排便量= 体重(kg) × 系数(1-2)5.其它护理计算公式除了上述常见的护理计算公式外,还有一些其它的护理计算公式,如体温计算公式、血压计算公式等。

护考的各个计算公式

护考的各个计算公式

护考的各个计算公式在护理考试中,各种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需要掌握这些公式,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正确的计算,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和护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护考中常见的计算公式,帮助护士们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药物计算公式。

1. 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药物剂量=体重(kg)×剂量(mg/kg)。

2. 滴速计算公式。

滴速(滴/分)=(总量(ml)×滴数)/时间(分)。

3. 输液速度计算公式。

输液速度(滴/分)=总量(ml)/时间(min)。

4. 药物浓度计算公式。

药物浓度(mg/ml)=药物总量(mg)/溶剂总量(ml)。

5. 静脉注射速度计算公式。

静脉注射速度(ml/h)=总量(ml)/时间(h)。

二、生命体征计算公式。

1. 心率计算公式。

心率=心跳数/时间(min)。

2. 呼吸频率计算公式。

呼吸频率=呼吸次数/时间(min)。

3. 血压计算公式。

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2×收缩压)/3。

4. 体温计算公式。

华氏度转摄氏度,C=(F-32)/1.8。

摄氏度转华氏度,F=C×1.8+32。

5. 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

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三、液体计算公式。

1. 补液计算公式。

补液速度(ml/h)=补液总量(ml)/时间(h)。

2. 输液速度计算公式。

输液速度(滴/分)=总量(ml)/时间(min)。

3. 液体摄入量计算公式。

液体摄入量(ml)=饮水量(ml)+饮食中的水分量(ml)。

四、营养计算公式。

1. 能量需求计算公式。

能量需求(kcal)=基础代谢率(BMR)×活动系数。

2. 蛋白质需求计算公式。

蛋白质需求(g)=体重(kg)×蛋白质摄入量(g/kg)。

3. 脂肪需求计算公式。

脂肪需求(g)=总能量摄入量(kcal)×脂肪摄入比例。

五、输血计算公式。

1. 输血速度计算公式。

输血速度(滴/分)=总量(ml)/时间(min)。

护理学计算公式

护理学计算公式

1. 小儿体重的计算1~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X0.77~12个月:体重=6 月龄X0.252~12岁:年龄X2 8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

一岁时约为3倍,2岁时约为4倍。

2. 小儿身高的计算:出生时约为50cm,半岁时约为65cm,一岁时75cm,2岁时87cm。

2~12岁身高=年龄X7 70(或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3.头围:出生时约为33~34,一岁以内增长最快。

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

15岁接近成人54~58cm注: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

4.胸围:出生时平均32cm。

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

约46cm。

5.牙齿:乳牙计算公式:月龄—4(或6)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

6.囟门:出生时为1.5~2.0cm,1~1.5岁(12~18个月)应闭合7.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时,其比例1:8;按容积1:4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8%的糖牛乳100~110ml 例如:小儿,3个月,5kg,每日需要8%的糖牛乳的量为多少?即5X(100~110)=500~5508.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1)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X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2)按体表面积:体重小于等于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X0.035 0.1体重>30,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X0.02 1.05(3)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X小儿体重/509.血压:2岁以后收缩公式收缩压=年龄X2 80mmhg(年龄X0.27 10.67kpa)舒张压=收缩压X2/3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g,1岁以内70~80mmhg,测血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为宜。

10.烧伤面积的计算:烧伤面积是以烧伤部位与全身体表面积百分比计算的。

第一个24小时补液计算=体重(KG)X烧伤面积(%)X1.5(ml)加2000ml生理需要量(1)新九分法:头、颈、面各占3%,共占9%;双上肢(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共占18%;躯干(前13%、后13%、会阴1%)共占27%;双下肢(两大腿21%、两小腿13%、双臀5%、足7%)共占46%。

护理常用计算公式

护理常用计算公式

护理常用计算公式护理中常用的计算公式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药物计算、液体计算、营养计算、体征计算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公式及其用途。

一、药物计算公式:1.用药剂量计算药物剂量=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2.滴速计算滴速(gtt/min)=总量(mL)× 滴数(gtt/mL) / 时间(min)3.药物溶液浓度计算药物溶液质量(mg)=溶液体积(mL)× 药物浓度(mg/mL)4.药物输液速率计算输液速率(mL/h)=总量(mL)/时间(h)5.药物流速计算药物流速(mL/h)=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h) / 药物浓度(mg/mL)二、液体计算公式:1.水分需求计算水分需求(mL)=体重(kg)× 每日水分需求(mL/kg)2.补液计算补液量(mL)=缺液量(mL)/每小时(h)3.两点法计算总液体量(mL)=体重(kg)× 两点法液体量(mL/kg)三、营养计算公式:1.能量需求计算能量需求(kcal)=体重(kg)× 每日能量需求(kcal/kg)2.蛋白质需求计算蛋白质需求(g)=体重(kg)× 每日蛋白质需求(g/kg)3.脂肪需求计算脂肪需求(g)=体重(kg)× 每日脂肪需求(g/kg)4.糖需求计算糖需求(g)=能量需求(kcal)× 0.5 / 糖的能量值(kcal/g)四、体征计算公式:1.呼吸频率计算单位时间(通常为1分钟)内呼吸的次数2.心率计算单位时间(通常为1分钟)内心脏跳动的次数3.血压计算血压=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4.体温计算单位时间内的体温变化五、其他常用计算公式:1.身体质量指数(BMI)计算BMI=体重(kg)/ 身高(m)²2.肌酐清除率计算肌酐清除率(mL/min)=((140-年龄) × 体重(kg))/肌酐(μmol/L)× 体积(L/kg)3.预估肺活量计算预估肺活量(mL)=体重(kg)× 每公斤肺活量系数(mL/kg)以上仅是护理中常用的一些计算公式,具体的计算方法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护理专业考试中常用计算公式总结大全

护理专业考试中常用计算公式总结大全

护理专业考试中常用计算公式总结大全展开全文计算公式总结:(1)输液所用时间(h)=液体的总量(ml)×滴系数(d/ml)/[每分钟滴速(d/min)×60(min)](2)氧气的浓度=21+4×氧流量(3)烧伤计算:①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量(计算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ml(小儿为1.8ml,婴儿为2ml)②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总量=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量(计算量)+生理日需水量2000ml③第一个24小时的电解质量=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量(计算量)×2/3(若为特重度烧伤,则乘以1/2)④第一个8小时的补液总量=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总量&pide;2⑤第一个8小时的电解质量=[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量(计算量)&pide;2]×2/3(若为特重度烧伤,则乘以1/2)⑥第二个24小时的补液总量=[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量(计算量)&pide;2]+生理日需水量2000ml(4)基础代谢率(BMR)=脉压+脉率-111(正常BMR为±10%,+20%~+30为轻度甲亢,+30%-+60%为中度甲亢,+60%以上为重度甲亢)(5)老年人运动后最宜心率=170-年龄(6)小儿体重公式:①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②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③2-12岁:体重(kg)=8(kg)+年龄×2;(7)小儿身高公式:2-12岁:身高(cm)=77(cm)+年龄×7;(8)女性排卵日=月经周期-14(9)预产期:末次月经第一天起,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阴历日期加15)(10)补钾浓度的计算(最大量):钾(kg)=液体总量×3/1000;10%氯化钾(ml)=液体总量×3/100以上就是关于护理计算题目的公式总结,内容并不多,但是各位考生面对这些公式,不要一味的去死记硬背,而是应该学会实际的应用,将公式与题目结合,在练习题目的基础上,掌握这些公式的运算。

30个医护常用公式

30个医护常用公式

30个医护常用公式医护常用公式是医学领域中用于测量和计算各种生理参数的数学公式。

下面列举了30个医护常用公式:1. 身高估计公式:男性身高(cm)= 170 + 0.6 ×(身长-60);女性身高(cm)= 158 + 0.5 ×(身长-60)2. 体重估计公式:男性体重(kg)= 0.5 × (身高-80);女性体重(kg)= 0.45 × (身高-70)3. 血液循环量估计公式:血液循环量(L)= 75 × 体重(kg)4.正常血液pH值计算公式:血液pH值=7.45.血红蛋白浓度估算公式:男性血红蛋白浓度(g/dL)=14.1×血红蛋白(g/L);女性血红蛋白浓度(g/dL)=12.1×血红蛋白(g/L)6. 毛细血管渗透压计算公式:毛细血管渗透压(mmHg)= 2.1 × 血浆白蛋白浓度(g/dL) + 血浆葡萄糖浓度(mmol/L)/187.体脂率计算公式:体脂率(%)=(1.2×BMI)+(0.23×年龄)-16.28. 体脂肪质量计算公式:体脂肪质量(kg)= 体重(kg)× 体脂率(%)9. 血压估计公式:收缩压估计(mmHg)= 90 + 2 ×年龄;舒张压估计(mmHg)= 60 + 1.5 × 年龄10. 氧气流量计算公式:L/min = (FiO2 - 0.21)/ 0.0411.运动心率计算公式:运动心率(次/分)=(220-年龄)×0.712.精神年龄计算公式:精神年龄=10×测验得分÷实际年龄13. 心脏指数计算公式:心脏指数(L/min/m²)= 心输出量(L/min)÷ 体表面积(m²)14. 肌酐清除率计算公式:肌酐清除率(mL/min)= 体重(kg)× (140 - 年龄)÷ (72 × 肌酐浓度(μmol/L))15. 血浆渗透压计算公式:血浆渗透压(mmol/L)= 2 × (血清钠浓度 + 血清尿素氮浓度 + 血糖浓度)16.凝血时间计算公式:凝血时间(分)=200×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g/L)17.罗氏指数计算公式:罗氏指数=(前臂尺寸/前臂压力)×10018. 气体分压计算公式:气体分压(mmHg)= 完全压力× 气体浓度(%)19. 二氧化碳分压计算公式:二氧化碳分压(mmHg)= 总压力×CO2气体分数(%)20. 氧气分压计算公式:氧气分压(mmHg)= 总压力× O2气体分数(%)21. 心排血量计算公式:心排血量(L/min)= 心率(次/分)× 心搏量(mL/搏)22.心率恢复指数计算公式:心率恢复指数=心率1-心率223. 头围百分位计算公式:头围百分位= 头围(cm)÷ 年龄(月)÷ 2 + 2.824.估计血小板计算公式:估计血小板(109/L)=外周血片白细胞计数(109/L)×染色体总量25. 心室肌肥厚计算公式:心室肌肥厚(cm)= IVSd + LVPWTd26. 估计血糖计算公式:估计血糖(mmol/L)= 0.055 × C困惑 + 2.1627. 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计算公式:剂量(mg/kg/min)= (浓度× 体重)/ 投药时间28. 血管阻力计算公式:血管阻力(dyn•s•cm-5)= (80 × (收缩压 - 舒张压))/ 心输出量29. 平均动脉压计算公式:平均动脉压(mmHg)= 舒张压+ 1/3 × (收缩压 - 舒张压)30. 甲状腺功能指数计算公式:甲状腺功能指数(pg/mL)= 总T₄浓度(nmol/L)/ TBG浓度(mg/mL)。

护理公式计算汇总

护理公式计算汇总

公式计算汇总1.小儿体重的计算:出生:体重(kg) = 3.253 ~12 月龄:体重(kg)=[年龄(月)+9 ] / 21 ~6 岁:体重(kg)=年龄(岁)×2 十87 ~12 岁:体重(kg)=[年龄(岁)×7-5] / 22.小儿身高计算:出生:身长(高)(cm) =503 ~12 月龄:身长(高)(cm)= 752 ~6 岁:身长(高)(cm)=年龄(岁)×7+757 ~10 岁:身长(高)(cm)=年龄(岁)×6 + 803.头围:出生时约为33~34cm ,一岁以内增长最快。

1岁时46cm, 2岁时48cm , 5岁时50cm 。

15岁接近成人54~58cm 。

注: 头围测量在 2 岁前最有价值4.胸围:出生时平均32cm。

一岁时头围与胸围相等,约46cm。

5.牙齿:2 岁以内乳牙的数目为月龄减4~6。

6.听感知的发育:6 个月时能区别父母声音,唤其名有应答表示;7 ~9个月时能确定声源,区别语言的意义;1 岁时听懂自己名字;2 岁时能区别不同高低的声音,听懂简单吩咐;4 岁时听觉发育完善。

7.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1)按体重:每日(次)剂量= 小儿体重kg×每日(次) 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

(2)按体表面积: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 m ²) =体重×0.035+0. 1体重>30 ,小儿体表面积( m ²)= [ 体重( kg) - 30] ×0.02+1. 05(3)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 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

8.血压:2岁以后小儿收缩压= 年龄×2+80mmHg ( 年龄×0.26+10.67kpa)舒张压= 收缩压×2/3注: 1 岁以内的婴儿收缩压70 ~80mmHg(9. 3 ~10.7kPa)9.烧伤面积的计算:烧伤面积是以烧伤部位与全身体表面积百分比计算的第一个24 小时补液计算= 体重(kg)×II~III 度烧份面积(%)×1.5ml (小儿为 1. 8ml ,婴儿为2ml )加2000ml 生理需水量。

护理计算公式大全

护理计算公式大全

护理计算公式大全(原创版)目录1.引言2.护理计算公式的分类3.常见护理计算公式及其应用3.1 液体平衡计算3.2 营养需求计算3.3 给药剂量计算3.4 输血及输液计算3.5 体温及呼吸计算4.护理计算公式的应用实例5.护理计算公式的注意事项6.结语正文一、引言在护理工作中,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对于护士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护理计算公式的应用能够帮助护士及时制定治疗方案,为病人的康复争取宝贵的时间。

本文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份全面的护理计算公式大全,以供参考和学习。

二、护理计算公式的分类护理计算公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液体平衡计算:用于评估病人的液体摄入和排出情况,以及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

2.营养需求计算:根据病人的基本信息、病情和体重,计算其所需的热量、蛋白质等营养成分。

3.给药剂量计算:根据药物的性质、病人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计算合适的药物剂量。

4.输血及输液计算:根据病人的血容量、血压、心率等指标,计算输血、输液的速度和剂量。

5.体温及呼吸计算:评估病人的体温和呼吸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三、常见护理计算公式及其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计算公式及其应用:1.液体平衡计算(1)每日摄入水量:根据病人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的摄入水量。

(2)补液量:根据病人的脱水程度、体重、丢失的体液量等因素,计算所需的补液量。

2.营养需求计算(1)热量需求:根据病人的年龄、体重、性别、病情等因素,计算所需的热量。

(2)蛋白质需求:根据病人的年龄、体重、性别、病情等因素,计算所需的蛋白质摄入量。

3.给药剂量计算(1)药物剂量:根据药物的性质、病人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计算合适的药物剂量。

(2)给药间隔时间:根据药物的性质、病人的病情等因素,计算药物的给药间隔时间。

4.输血及输液计算(1)输血速度:根据病人的血容量、血压、心率等指标,计算输血的速度。

(2)输液速度:根据病人的病情、液体类型等因素,计算输液的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小儿体重的计算1~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X0.7
7~12个月:体重=6 月龄X0.25
2~12岁:年龄X2 8
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

一岁时约为3倍,2岁时约为4倍。

2. 小儿身高的计算:出生时约为50cm,半岁时约为65cm,一岁时75cm,2岁时87cm。

2~12岁身高=年龄X7 70(或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3.头围:出生时约为33~34,一岁以内增长最快。

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

15岁接近成人54~58cm注: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

4.胸围:出生时平均32cm。

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

约46cm。

5.牙齿:乳牙计算公式:月龄—4(或6)
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

6.囟门:出生时为1.5~2.0cm,1~1.5岁(12~18个月)应闭合
7.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时,其比例1:8;按容积1:4
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8%的糖牛乳100~110ml 例如:小儿,3个月,5kg,每日需要8%的糖牛乳的量为多少?即5X(100~110)=500~550
8.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
(1)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X每日(次)每公斤体
重所需药量
(2)按体表面积:体重小于等于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X0.035 0.1
体重>30,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X0.02 1.05
(3)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X小儿体重/50
9.血压:2岁以后收缩公式
收缩压=年龄X2 80mmhg(年龄X0.27 10.67kpa)
舒张压=收缩压X2/3
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g,1岁以内70~80mmhg,测血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为宜。

10.烧伤面积的计算:烧伤面积是以烧伤部位与全身体表面积百分比计算的。

第一个24小时补液计算=体重(KG)X烧伤面积(%)X1.5(ml)加2000ml生理需要量(1)新九分法:头、颈、面各占3%,共占9%;双上肢(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共占18%;躯干(前13%、后13%、会阴1%)共占27%;双下肢(两大腿21%、两小腿13%、双臀5%、足7%)共占46%。

(2)手掌法:伤员自己掌的面积,等于自己身体面积的1%计算。

(3)儿童体表面积的计算小儿头部面积为9十(12一年龄):小儿双下肢面积为46一(12一年龄)
11.计算基础代谢:BMR=脉率脉压—111
12.吸氧浓度(%)=21 4X 氧流量(L/min)
13.测量5个或5个以上的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均值,60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钟的心率,例如:某老人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平均p—p间隔为15个小格,其心率为?
即60除以(15X0.04)=100
14.流速和输液所用时间的计算:
滴数(ml)= [液体总量(ml)X滴系数(/ml)]/输液所用时间
输液所用时间(min)=[液体总量*滴系数]/滴数注:滴系数可有多种,最常见的是15滴/min
15.老人远动后最宜心率=170 —年龄
16.预产期计算:末次月经第一天,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阴历日期加15天)
17.贫血指标:新生儿Hb<145g/L,1-4个月<90;4-6个月<100,6-6岁<110,6岁到14岁<120g/L;成年男性<120,成年女性<110,孕妇<100g/L为贫血。

Hb由正常下限~90为轻度,~60为中度,~30为重度,<30为极重度。

新生儿Hb为144~120为轻度,~90为中度,~60为重度,<60为极重度。

18.儿科补液:口服补液:口服补液盐(ORS)可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轻中度脱水而无明显循环障碍者。

轻度脱水口服补液盐约为50-80ml/kg,中度脱水约80-100ml/kg,于8-12小时内将累计损失量补足。

静脉输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呕吐严重或腹胀患儿。

第一天补液:总量:包括补充累计损失量、继续补液量和生理需要量,一般轻度脱水约为90-120ml/kg,中度脱水约为120-150ml/kg,重度
脱水为150-180ml/kg。

溶液种类: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用1/3张含钠液。

输液速度:中度脱水有循环障碍的,先快速扩容,20ml/kg等张含钠液,30-60分钟快速输入;累计损失量(扣除扩容量)在8-12小时内补完,每小时约8-10ml/kg。

脱水纠正后,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宜慢,于12-16小时内补完,约每小时5ml/kg。

见尿补钾:每日3-4mmol/kg,缺钾明显者可增至4-6mmol/kg,氯化钾静滴浓度不得超过0.3%(40mmol/L)。

每日静脉补钾时间不少于8小时。

第二天补液:主要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

一般改为口服补液盐。

生理需要量每日60-80ml/kg,用1/3-1/5张含钠液。

继续损失量按“丢多少补多少,随丢随补”,用1/2-1/3张含钠液补充。

19.脱水程度:轻度脱水:丢失水分为体重的3%-5%(30-50ml/kg);中度脱水:丢失体重5%-10%(50-100ml/kg);中度脱水达体重的10%以上(100-120ml/kg)。

20.补钠量:需补充的钠量=[血钠正常值(mmol/L)-血钠测得值(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如:女性病人,60kg,血钠130mml/L。

补钠量=(142-130)×60×0.5=360mmol/L;以17mmolNa相当于1g钠盐计算,补充氯化钠21g,当天先补一半,即10.5g,加每天正常需要量4.5g,共计15g。

输注5%葡萄糖盐水1500ml即可,此外还需补充日需水量2000ml。

其余一半第二天补充。

21.血浆渗透压(mOsm/L)=2(Na K)葡萄糖尿素氮(单位均为mmol/L),血浆渗透压正常为280-310mOsm/L,低于280为低渗,
高于310为高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