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运算器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集合的运算实验报告

集合的运算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

3.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集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Python3.83. 集合运算库:Python内置的set模块三、实验内容1. 集合的定义与创建2.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3. 集合运算的实际应用四、实验步骤1. 集合的定义与创建(1)定义集合:集合是由若干个元素组成的无序、互不相同的集合。

(2)创建集合:使用花括号{}或set()函数创建集合。

```python# 使用花括号创建集合set1 = {1, 2, 3, 4, 5}# 使用set()函数创建集合set2 = set([1, 2, 3, 4, 5])```2. 集合的基本运算(1)并集(union):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集合。

```python# 计算set1和set2的并集union_set = set1.union(set2)print(union_set) # 输出:{1, 2, 3, 4, 5}```(2)交集(intersection):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python# 计算set1和set2的交集intersection_set = set1.intersection(set2)print(intersection_set) # 输出:{1, 2, 3, 4, 5}```(3)差集(difference):一个集合中存在,另一个集合中不存在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python# 计算set1和set2的差集difference_set = set1.difference(set2)print(difference_set) # 输出:{5}```(4)补集(symmetric_difference):两个集合中不同时存在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集合的实验报告

集合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2.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3. 熟悉集合的交、并、补等运算;4. 提高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描述了一类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对象的总体。

集合论是研究集合的数学分支,其基本内容包括集合的定义、表示、运算和性质等。

三、实验内容1. 集合的定义与表示(1)定义:集合是由一些互不相同的元素组成的整体;(2)表示方法:用大括号{}表示集合,元素用逗号隔开。

2. 集合的运算(1)交集:两个集合A和B的交集是指同时属于A和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2)并集:两个集合A和B的并集是指属于A或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3)补集:集合A的补集是指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

3. 集合的性质(1)封闭性:对于集合的交、并、补等运算,结果仍然是集合;(2)交换律:A∩B = B∩A,A∪B = B∪A;(3)结合律:A∩(B∩C) = (A∩B)∩C,A∪(B∪C) = (A∪B)∪C;(4)分配律:A∩(B∪C) = (A∩B)∪(A∩C),A∪(B∩C) = (A∪B)∩(A∪C)。

四、实验步骤1. 初始化两个集合A和B;2. 计算A和B的交集、并集和补集;3. 验证集合的性质;4. 输出实验结果。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初始化集合A和B:A = {1, 2, 3, 4, 5}B = {4, 5, 6, 7, 8}2. 计算A和B的交集、并集和补集:A∩B = {4, 5}A∪B = {1, 2, 3, 4, 5, 6, 7, 8}A' = {1, 2, 3}B' = {1, 2, 3, 9, 10, 11, ...}3. 验证集合的性质:(1)封闭性:A∩B和A∪B仍然是集合;(2)交换律:A∩B = B∩A,A∪B = B∪A;(3)结合律:A∩(B∩C) = (A∩B)∩C,A∪(B∪C) = (A∪B)∪C;(4)分配律:A∩(B∪C) = (A∩B)∪(A∩C),A∪(B∩C) = (A∪B)∩(A∪C)。

运算器实习报告主要收获

运算器实习报告主要收获

运算器实习报告主要收获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有幸在XX公司的运算器部门进行实习。

这次实习让我收获颇丰,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还让我对运算器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主要收获。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使用运算器和相关软件。

在实习过程中,我初步了解了运算器的基本原理,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会了使用各种运算器及相关软件。

这使我能够独立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为公司的业务提供支持。

其次,我深入了解了运算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公司的一个项目,该项目需要运用运算器进行大量数据处理和分析。

通过这次实践,我认识到运算器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和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明白了运算器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差异,以及如何针对特定行业需求进行优化。

此外,我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与其他实习生和同事共同完成了一系列任务。

我们相互学习、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这使我更加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锻炼了我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和时间规划。

在实习过程中,我需要独立完成任务,并确保按时提交。

这使我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保持自律和专注。

最后,我拓宽了视野,结识了许多行业内的专业人士。

在实习期间,我有机会与公司的前辈和同事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经验和行业动态。

这使我更加明确了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也为我积累了宝贵的人脉资源。

总之,这次运算器实习让我收获颇丰。

通过实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对运算器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将珍惜这次实习的经历,继续努力学习,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运算器实验实验报告

运算器实验实验报告

运算器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运算器是计算机中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的部件,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深入理解运算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基本结构和功能,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测试,提高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数字逻辑实验箱、导线若干等。

三、实验原理运算器主要由算术逻辑单元(ALU)、寄存器、数据通路和控制逻辑等组成。

ALU 是运算器的核心部件,能够执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算术运算以及与、或、非等逻辑运算。

寄存器用于存储参与运算的数据和运算结果,数据通路负责在各部件之间传输数据,控制逻辑则根据指令控制运算器的操作。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数字逻辑电路来构建运算器的基本功能单元,并通过连线和设置控制信号来实现不同的运算操作。

四、实验内容1、算术运算实验(1)加法运算首先,将两个 8 位二进制数分别输入到两个寄存器中,然后通过控制信号使 ALU 执行加法运算,将结果存储在另一个寄存器中,并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

通过改变输入的数值,多次进行加法运算,观察结果是否正确。

(2)减法运算与加法运算类似,将两个 8 位二进制数输入到寄存器中,使 ALU 执行减法运算,观察结果的正确性。

2、逻辑运算实验(1)与运算输入两个 8 位二进制数,控制 ALU 进行与运算,查看结果。

(2)或运算同样输入两个 8 位二进制数,进行或运算并验证结果。

(3)非运算对一个 8 位二进制数进行非运算,观察输出结果。

3、移位运算实验(1)逻辑左移将一个 8 位二进制数进行逻辑左移操作,观察移位后的结果。

(2)逻辑右移执行逻辑右移操作,对比移位前后的数据。

五、实验步骤1、连接实验设备按照实验箱的说明书,将计算机与数字逻辑实验箱正确连接,并接通电源。

2、构建电路根据实验要求,使用导线将数字逻辑芯片连接起来,构建运算器的电路结构。

3、输入数据通过实验箱上的开关或按键,将待运算的数据输入到相应的寄存器中。

运算器实验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

运算器实验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

运算器实验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西安财经学院信息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运算器实验实验室实验楼 418实验日期第一部分8 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一、实验目的 1、掌握算术逻辑运算器单元 ALU(74LS181)的工作原理。

2、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组成原理。

3、验证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发生器 74LSl8l 的组合功能。

4、按给定数据,完成实验指导书中的算术/逻辑运算。

二、实验内容 1 、实验原理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 1-1 所示。

其中运算器由两片 74LS181以并/串形成 8 位字长的 ALU 构成。

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 74LS245(U33)到内部数据总线 BUSD0~D7 插座 BUS1~2 中的任一个(跳线器JA3 为高阻时为不接通),内部数据总线通过 LZD0~LZD7 显示灯显示;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二个锁存器 74LS273(U29、U30)锁存,两个锁存器的输入并联后连至内部总线BUS,实验时通过 8 芯排线连至外部数据总线 E_D0~D7 插座E_J1~E_J3 中的任一个;参与运算的数据来自于 8 位数据开并KD0~KD7,并经过一三态门 74LS245(U51)直接连至外部数据总线 E_D0~E_D7,通过数据开关输入的数据由 LD0~LD7 显示。

图 1-1 中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发生器 74LS181(U31、U32)的功能控制信号S3、S2、S1、S0、CN、M 并行相连后连至 6 位功能开关,以手动方式用二进制开关 S3、S2、S1、S0、CN、M 来模拟74LS181(U31、U32)的功能控制信号S3、S2、S1、S0、CN、M;其它电平控制信号 LDDR1、LDDR2、ALUB`、SWB`以手动方式用二进制开关 LDDR1、LDDR2、ALUB、SWB 来模拟,这几个信号姓名学号班级年级指导教师李芳有自动和手动两种方式产生,通过跳线器切换,其中ALUB`、SWB`为低电平有效,LDDR1、LDDR2 为高电平有效。

集合应用实验报告

集合应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并、交、差和补运算。

3. 应用集合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集合是数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它由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元素组成。

集合的运算主要包括并、交、差和补运算。

1. 并运算:两个集合A和B的并集是由属于A或属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为A∪B。

2. 交运算:两个集合A和B的交集是由同时属于A和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为A∩B。

3. 差运算:两个集合A和B的差集是由属于A但不属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为A-B。

4. 补运算:集合A的补集是由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为A'。

三、实验内容1. 集合的并、交、差和补运算(1)实验材料:白纸、笔、剪刀、胶水等。

(2)实验步骤:a. 将白纸剪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代表集合中的元素;b. 将剪好的正方形分别代表集合A和B,用不同颜色区分;c. 进行并、交、差和补运算,用胶水将结果粘在白纸上;d. 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并总结。

2. 应用集合解决实际问题(1)问题: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两人共有多少个苹果?(2)分析:小明和小红的苹果可以看作两个集合,求这两个集合的并集即可得到他们共有的苹果数量。

(3)解答:集合A(小明)={苹果1,苹果2,苹果3,苹果4,苹果5},集合B (小红)={苹果1,苹果2,苹果3},A∪B={苹果1,苹果2,苹果3,苹果4,苹果5},共有5个苹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集合的并、交、差和补运算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集合的并、交、差和补运算的基本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用白纸代表集合元素,用颜色区分不同集合,通过粘贴和剪切的方式完成运算。

实验结果表明,集合运算具有以下性质:(1)交换律:A∪B = B∪A,A∩B = B∩A;(2)结合律:(A∪B)∪C = A∪(B∪C),(A∩B)∩C = A∩(B∩C);(3)分配律:A∪(B∩C) = (A∪B)∩(A∪C),A∩(B∪C) = (A∩B)∪(A∩C)。

离散数学集合的运算实验报告

离散数学集合的运算实验报告

大连民族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报告实验题目:集合的运算课程名称:离散数学实验类型:□演示性□验证性□操作性□设计性□综合性专业:网络工程班级:网络111班学生姓名:张山学号:2011083123实验日期:2013年12月22日实验地点:I区实验机房实验学时:8小时实验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老师评语:1实验题目:集合的运算实验原理:1、实验内容与要求:实验内容:本实验求两个集合间的运算,给定两个集合A、B,求集合A与集合B之间的交集、并集、差集、对称差集和笛卡尔乘积。

实验要求:对于给定的集合A、B。

用C++/C语言设计一个程序(本实验采用C++),该程序能够完成两个集合间的各种运算,可根据需要选择输出某种运算结果,也可一次输出所有运算结果。

2、实验算法:实验算法分为如下几步:(1)、设计整体框架该程序采取操作、打印分离(求解和输出分开)的思想。

即先设计函数求解各部分运算并将相应结果传入数组(所求集合)中,然后根据需要打印运算结果。

(2)、建立一个集合类(Gather)类体包括的数组a、b、c、d、e、f、g分别存储集合A、B以及所求各种运算的集合。

接口(实现操作的函数)包括构造函数,菜单显示函数,求解操作函数,打印各种运算结果等函数。

(3)、设计类体中的接口构造函数:对对象进行初始化,建立集合A与集合B。

菜单显示函数:设计提示选项,给使用者操作提示。

操作函数:该函数是程序的主题部分,完成对集合的所有运算的求解过程,并将结果弹入(存入)对应数组(集合)中,用于打印。

具体操作如下:21*求交集:根据集合中交集的定义,将数组a、b中元素挨个比较,把共同元素选出来,并存入数组c(交集集合)中,即求得集合A、B的交集。

2*求并集:根据集合中并集的定义,先将数组a中元素依次存入数组g(并集集合)中,存储集合A中某元素前,先将其与已存入g中的元素依次比较,若相同则存入下一个元素,否则直接存入g中,直到所有A中元素存储完毕。

离散数学(集合地运算)实验报告材料

离散数学(集合地运算)实验报告材料

民族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报告实验题目:集合的运算课程名称:离散数学实验类型:□演示性□验证性□操作性□设计性□综合性专业:网络工程班级:网络111班学生:山学号:2011083123实验日期:2013年12月22日实验地点:I区实验机房实验学时:8小时实验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老师评语:实验题目:集合的运算实验原理:1、实验容与要求:实验容:本实验求两个集合间的运算,给定两个集合A、B,求集合A与集合B 之间的交集、并集、差集、对称差集和笛卡尔乘积。

实验要求:对于给定的集合A、B。

用C++/C语言设计一个程序(本实验采用C++),该程序能够完成两个集合间的各种运算,可根据需要选择输出某种运算结果,也可一次输出所有运算结果。

2、实验算法:实验算法分为如下几步:(1)、设计整体框架该程序采取操作、打印分离(求解和输出分开)的思想。

即先设计函数求解各部分运算并将相应结果传入数组(所求集合)中,然后根据需要打印运算结果。

(2)、建立一个集合类(Gather)类体包括的数组a、b、c、d、e、f、g分别存储集合A、B以及所求各种运算的集合。

接口(实现操作的函数)包括构造函数,菜单显示函数,求解操作函数,打印各种运算结果等函数。

(3)、设计类体中的接口构造函数:对对象进行初始化,建立集合A与集合B。

菜单显示函数:设计提示选项,给使用者操作提示。

操作函数:该函数是程序的主题部分,完成对集合的所有运算的求解过程,并将结果弹入(存入)对应数组(集合)中,用于打印。

具体操作如下:1*求交集:根据集合集的定义,将数组a、b中元素挨个比较,把共同元素选出来,并存入数组c(交集集合)中,即求得集合A、B的交集。

2*求并集:根据集合中并集的定义,先将数组a中元素依次存入数组g(并集集合)中,存储集合A中某元素前,先将其与已存入g中的元素依次比较,若相同则存入下一个元素,否则直接存入g中,直到所有A中元素存储完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题目:集合运算器
需求分析:完成集合的并交差运算
算法设计:
交集:A集合与B集合求交集,将A中每个元素在B中比较,如果有则此元素属于A∩B 并集:先复制B到C,将A集合中的每个元素在B中比较,如果没有插入C中,C=AUB 差集:A元素在B中如果没有,插入C,C=A-B
储存结构:集合用带头结点链表储存,集合头结点用指针数组储存
typedef struct Lnode{
int alp;
struct Lnode *next;
}LNode,*LinkList;
LinkList L[10]={NULL};
算法分析:以并集为例
LinkList BingList(LinkList La,LinkList Lb){//求并集,返回并集地址
LNode *p,*q,*s;
LinkList Lc;
if(!La||!Lb)
return NULL;
Lc=CopyList(La);//复制A到C
q=Lb->next;
for(;q;q=q->next)//对B元素依次扫描
{
for(p=La->next;p;p=p->next)//判断A中是否有此元素
if(p->alp==q->alp)
break;
if(!p)//若无将此元素插入C
{
s=(LinkList)malloc(sizeof(LNode));
s->next=NULL;
s->alp=q->alp;
Insert(Lc,s);
}
}
return Lc;
}
时间复杂度:On=mn (m为A的元素个数,n为B的元素个数)
空间复杂度:为链表储存,相对来说比较占空间
界面:
输入:创造集合时根据提示选择位置,之后没输入一个元素加一个回车,以#表示输入结束显示:可以随时显示所有集合
测试:图中集合3为集合1并集合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