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运算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学号 __***********____姓名 __张致远_________专业 __软件工程_______学院 _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二0一六年四月二十三实验一基本运算器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基本运算器实验二、完成学生:张致远班级115030801 学号11503080109三、实验目的1.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
2.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四、实验原理:两片74LS181 芯片以并/串形式构成的8位字长的运算器。
右方为低4位运算芯片,左方为高4位运算芯片。
低位芯片的进位输出端Cn+4与高位芯片的进位输入端Cn相连,使低4位运算产生的进位送进高4位。
低位芯片的进位输入端Cn可与外来进位相连,高位芯片的进位输出到外部。
两个芯片的控制端S0~S3 和M 各自相连,其控制电平按表2.6-1。
为进行双操作数运算,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两个数据暂存器DR1、DR2(用锁存器74LS273 实现)来锁存数据。
要将内总线上的数据锁存到DR1 或DR2 中,则锁存器74LS273 的控制端LDDR1 或LDDR2 须为高电平。
当T4 脉冲来到的时候,总线上的数据就被锁存进DR1 或DR2 中了。
为控制运算器向内总线上输出运算结果,在其输出端连接了一个三态门(用74LS245 实现)。
若要将运算结果输出到总线上,则要将三态门74LS245 的控制端ALU-B 置低电平。
否则输出高阻态。
数据输入单元(实验板上印有INPUT DEVICE)用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
其中,输入开关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内总线相连,该三态门的控制信号为SW-B,取低电平时,开关上的数据则通过三态门而送入内总线中。
总线数据显示灯(在BUS UNIT 单元中)已与内总线相连,用来显示内总线上的数据。
控制信号中除T4 为脉冲信号,其它均为电平信号。
由于实验电路中的时序信号均已连至“W/R UNIT”单元中的相应时序信号引出端,因此,需要将“W/R UNIT”单元中的T4 接至“STATE UNIT”单元中的微动开关KK2 的输出端。
计算机组成原理运算器实验报告(一)

计算机组成原理运算器实验报告(一)计算机组成原理运算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中运算器的工作原理•学习运算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掌握运算器的性能指标和优化技巧实验背景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可以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内部结构。
运算器是计算机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负责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实践的方式,深入了解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运算器。
实验步骤1.确定运算器的功能需求–确定需要支持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设计运算器的输入和输出接口2.实现运算器的逻辑电路–根据功能需求,设计并实现运算器的逻辑电路–确保逻辑电路的正确性和稳定性3.验证运算器的功能和性能–编写测试用例,对运算器的功能进行验证–测量运算器的性能指标,如运算速度和功耗4.优化运算器的设计–分析运算器的性能瓶颈,并提出优化方案–优化运算器的电路设计,提高性能和效率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实现了一个简单的运算器。
经过测试,运算器能够正确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并且在性能指标方面表现良好。
经过优化后,运算器的速度提高了20%,功耗降低了10%。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组成原理中运算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通过实践,我们不仅掌握了运算器的实现技巧,还学会了优化运算器设计的方法。
这对于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原理的理解以及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计算机组成原理》•[2] 张宇. 计算机组成原理[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实验目的补充•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和组成要素•学习如何设计和实现运算器的各个模块•理解运算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实验背景补充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基础课程,它研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
运算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之一,负责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对计算机的性能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运算器实验⼀、实验⽬的掌握⼋位运算器的数据传输格式,验证运算功能发⽣器及进位控制的组合功能。
⼆、实验要求完成算术、逻辑、移位运算实验,熟悉ALU运算控制位的运⽤。
三、实验原理实验中所⽤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2-3-1所⽰。
ALU运算器由CPLD描述。
运算器的输出FUN经过74LS245三态门与数据总线相连,运算源寄存器A和暂存器B的数据输⼊端分别由2个74LS574锁存器锁存,锁存器的输⼊端与数据总线相连,准双向I/O 输⼊输出端⼝⽤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经2⽚74LS245三态门与数据总线相连。
图2-3-1运算器数据通路图中A WR、BWR在“搭接态”由实验连接对应的⼆进制开关控制,“0”有效,通过【单拍】按钮产⽣的脉冲把总线上的数据打⼊,实现运算源寄存器A、暂存器B的写⼊操作。
四、运算器功能编码算术运算逻辑运算K23~K0置“1”,灭M23~M0控位显⽰灯。
然后按下表要求“搭接”部件控制路。
表2.3.2 运算实验电路搭接表算术运算1.运算源寄存器写流程通过I/O单元“S7~S0”开关向累加器A和暂存器B置数,具体操作步骤如下:2.运算源寄存器读流程关闭A、B写使能,令K18=K17=“1”,按下流程分别读A、B。
3.加法与减法运算令M S2 S1 S0(K15 K13~K11=0100),为算术加,FUN及总线单元显⽰A+B的结果令M S2 S1 S0(K15 K13~K11=0101),为算术减,FUN及总线单元显⽰A-B的结果。
逻辑运算1.运算源寄存器写流程通过“I/O输⼊输出单元”开关向寄存器A和B置数,具体操作步骤如下:2.运算源寄存器读流程关闭A、B写使能,令K17= K18=1,按下流程分别读A、B。
①若运算控制位设为(M S2 S1 S0=1111)则F=A,即A内容送到数据总线。
②若运算控制位设为(M S2 S1 S0=1000)则F=B,即B内容送到数据总线。
计算机组成原理运算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运算器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运算器实验报告1. 简介本报告旨在介绍我们小组进行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运算器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总结。
2. 实验目的•理解运算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和原理。
•掌握运算器设计和实现的基本方法。
•熟悉计算机寄存器的结构和功能。
•熟练使用Verilog HDL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
3. 实验过程实验准备•阅读相关教材和文献,了解运算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确定实验所需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分析运算器的输入输出信号及其功能。
•设计运算器的数据通路和控制逻辑。
运算器设计与实现1.根据实验要求,设计运算器的数据通路和控制逻辑,并使用Verilog HDL进行电路定义。
2.编写仿真测试程序,验证设计的运算器在不同情况下的正确性和性能。
3.将设计的电路综合为目标器件,并进行逻辑门级的仿真和验证。
4.将综合结果下载到目标芯片上进行验证和测试。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运算器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能够正确地完成各种运算操作。
•通过仿真和验证,验证了运算器的正确性和性能。
4.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设计和实现计算机组成原理运算器,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运算器原理和设计的理解。
•验证了运算器的正确性和性能,提高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通过不断学习和尝试,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计算机组成原理领域的不足之处,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5. 参考文献•张泽民. 计算机组成原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8. •Patterson, D. A., & Hennessy, J. L. (2017).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The Hardware Software Interface.Morgan Kaufmann.。
组成原理实验报告_运算器组成实验

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一、实验名称实验名称:运算器组成实验二、实验目的1、掌握带累加器的运算器实验2、掌握溢出检测的原理及实现方法3、理解有符号数和无符号数运算的区别4、理解基于补码的加\减运算实现原理5、熟悉运算器的数据传输通路三、实验设备JZYL—Ⅱ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一台芯片:74LS181运算器芯片2片74LS373 8D锁存器3片四、实验任务自己设计一个电路和利用实验参考电路进行实验,实验要求先将多个运算数据事先存入存储器中,再由地址选中,选择不同的运算指令,进行运算,并将结果显示,还可以进行连续运算和移位,最后将最终结果写入到存储器中。
参考电路:技术要点1)利用74181设计8位运算器;2)设计基于单符号位的溢出检测方法和实现电路。
要求能支持有符号数和无符号数加法运算的溢出检测。
选择适当的数据验证你所设计的电路的功能。
3)利用373芯片增加累加器功能对上述电路进行综合集成,利用多路选择器设计电路,实现对有符号数(用补码进行计算)和无符号数运算、加/减运算的支持;五、设计实验74LS373管脚图74LS373真值表Dn LE OE OnH H L HL H L LX L L Q0X X H 高阻态2)74LS181:74LS181是一个四位运算器。
实验中要用多个如下图所示的异或门来实现数据的奇偶校验。
74LS181 管脚图74LS181 功能表2、设计思路1)将两片74LS181通过373连在一起,通过373的锁存功能实现八位运算2)溢出检测的设计:无符号:无符号运算中,若最高位存在进位,则表示有溢出,否则则表示无溢出,所以只需直接将最高进位位(即Cn+4)与灯相接,高电位表示有溢出,低电位表示无溢出(电路图略)有符号:根据运算过程中最高数据位的进位与符号位的进位位是否一致进行检测,设运算过程中最高数据位的进位产生的进位信号为Cd ,符号位产生的进位信号为Cf ,当参加运算的两数均为正数时,则Cf = 0且符号位之和为Sf = 0,此时若Cd = 1,则导致运算结果的符号位与参加运算的数的符号位不同,会发生溢出;当参加运算的两数为负数,则Cf = 1,且之和为Sf = 0,此时只有Cd = 1才能使Sf = 1,运算结果的符号位才与参加运算的符号相同,若Cd = 0,则Sf = 0导致运算结果的符号位与参与运算的数的符号位不同,也会发生溢出。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1

1
DR1(01010101),DR2(10101010)
0 1 0
11111111
(2)
加
减
与
直通
乘
S2 S1 S0
010
011
000
001
100
DR1(01100011)
DR2(10110100)
00010111
C=1
01010001
C=0
00100000
C不变
10110100
C不变
00001100
C不变
00001001
C不变
DR1(01001100)
DR2(10110011)
11111111
C=0
01100111
C=0
00000000
C=0
10110011
C=0
00100100
C不变
DR1(11111111)
DR2(11111111)
11111110
C=1
00000000
C不变
11111111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运算器组成的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算术逻辑运算加、减、乘、与的工作原理。
2、熟悉简单运算的数据传送通路。
3、验证实验台运算的8位加、减、与、直通功能。
4、验证实验台的4位乘4位功能。
5、按给定数据,完成几种指定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二实验内容
图6示出了本实验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图。ALU由1片ispLSI1024构成。四片4位的二选一输入寄存器74HC298构成两个操作数寄存器DR1和DR2,保存参与运算的数据。DR1接ALU的B数据输入端口,DR2接ALU的A数据输入端口,ALU的输出在ispLSI1024内通过三态门发送到数据总线DBUS7-DBUS0上,进位信号C保存在ispLSI1024内的一个D寄存器中。当实验台下部的IR/DBUS开关拔到DBUS位置时,8个红色发光二极管指示灯接在数据总线DBUS上,可显示运算结果或输入数据。另有一个指示灯C显示运算进位信号状态。由ispLSI1024构成的8位运算器的运算类型由选择端S2,S1,S0选择,功能如表3所示。
计组实验报告(共10篇)

计组实验报告(共10篇)计组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一一、算术逻辑运算器1. 实验目的与要求:目的:①掌握算术逻辑运算器单元ALU(74LS181)的工作原理。
②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输通道。
③验算由74LS181等组合逻辑电路组成的运输功能发生器运输功能。
④能够按给定数据,完成实验指定的算术/逻辑运算。
要求:完成实验接线和所有练习题操作。
实验前,要求做好实验预习,掌握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道和ALU 的特性,并熟悉本实验中所用的模拟开关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进行实验操作,仔细思考实验有关的内容,把自己想得不太明白的问题通过实验去理解清楚,争取得到最好的实验结果,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的。
实验完成后,要求每个学生写出实验报告。
2. 实验方案:1.两片74LS181(每片4位)以并/串联形式构成字长为8为的运算器。
2.8为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输入双向三态门(74LS245)与数据总线相连,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与两个8位寄存器(74LS273)DR1和DR2的输出端相连,DR1和DR2寄存器是用于保存参加运算的数据和运算的结果。
寄存器的输入端于数据总线相连。
3.8位数据D7~D0(在“INPUT DEVICE”中)用来产生参与运算的数据,并经过一个输出三态门(74LS245)与数据总线相连。
数据显示灯(BUS UNIT)已与数据总线相连,用来显示数据总线上所内容。
4.S3、S2、S1、S0是运算选择控制端,由它们决定运算器执行哪一种运算(16种算术运算或16种逻辑运算)。
5.M是算术/逻辑运算选择,M=0时,执行算术运算,M=1时,执行逻辑运算。
6.Cn是算术运算的进位控制端,Cn=0(低电平),表示有进位,运算时相当于在最低位上加进位1,Cn=1(高电平),表示无进位。
逻辑运算与进位无关。
7.ALU-B是输出三态门的控制端,控制运算器的运算结果是否送到数据总线BUS上。
低电平有效。
计组实验-运算器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运算器实验
实验二运算器
一.实验目的
了解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输通路。
验证运算功能发生器的组合功能。
掌握算术逻辑运算加、减、与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环境
Quartus 2 9.1
三.实验基本原理及步骤
算术逻辑单元运算器ALU181根据74LS181的功能,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编辑而成,构成8位字长的ALU。
参加运算的两个8位数据分别为A[7..0]和B[7..0],运算模式由S[3..0]的16种组合决定,S[3..0]的值由4位2进制计数器LPM_COUNTER产生,计数时钟是Sclk(图2-1);此外,设M=0,选择算术运算,M=1为逻辑运算,C N为低位的进位位;
F[7..0]为输出结果,C O为运算后的输出进位位。
两个8位数据由总线IN[7..0]分别通过两个电平锁存器74373锁入,ALU功能如表所示。
四.仿真及软件设计
Vhd编程(非自己写,粘贴了群里文件):
将编程存为器件以及定制74373b,如图
bdf电路图:
五.实验结果分析及回答问题(或测试环境及测试结果)实验问题:
发现是
后来将IN[7…0]改为IN[7..0]
运行成功
仿真结果:
经检验结果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