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使用举例.
常用标点符号举例

常用标点符号举例一.逗号(,)常用于一句话没说完中间的停顿。
一句话就是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即由一个主语所支配的句子,可以由若干个分句组成。
例熊老师发烧了,咽喉肿得厉害,讲话非常困难。
(此句中三个分句,都是讲熊老师的,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
但是,如果中间没有停顿,读起来就困难。
句中停了两次不但好读,别人也听得清楚。
二.句号(。
)常用于一句话说完后的停顿。
例她的无私奉献精神,使我们深受感动。
他是一个好同志。
(前面两个句子意思都表达完整了,所以结束时就应该用句号。
三.问号(?)用于表示疑问、反问、设问的句子。
例1.请问,你叫什么名字?2.难道太阳不是从东边出来的吗?3.我是什么人?我是一名小学生。
四.感叹号(!)用在表达强烈感情的句子。
例天塌下来有共产党人顶着!老师,您好!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五.顿号(、)用于表示并列关系的词、词组之间。
例我的文具盒里有铅笔、钢笔、橡皮、直尺。
勤劳的、勇敢的、智慧的中国人民……六.分号(;)用于并列的句子或层次之间的停顿。
与顿号的意思相近,但有区别,不要混为一谈。
例1.参加老年舞蹈队可以感受老年生活的快乐;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以广交朋友提高生活质量。
(排比句)2.地道的用途很大。
敌人来了,我们利用地道打击敌人;敌人走了,我们利用地道贮藏各种生活物资。
(层次并列)七.冒号(:)表示提示或引起下文。
很多情况下与引号一起使用。
例1.爸爸对我说:“我要睡午觉了,你别打扰我。
”(直接引用)2.我提议:捐出我们的压岁钱,为王老师治病。
八.引号(“”)引号用途较广。
1.表示引用的部分。
“我的话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王师傅谦虚的说。
2.表示相反或讽刺。
你真“聪明”,连三年级数学都不会。
3.表示着重指出的部分。
机器人有“眼睛”、有“耳朵”、有“嘴巴”。
九.剖析号(——)用法较多。
1表示解释说明:我爱我的故乡——南京。
盐水鸭——南京特产。
2表示声音的延长:周——总——理——你在哪里?3.表示意思的转折:他的话是对的——别人不这么认为。
标点符号常见用法及举例汇总

2、缩写的集合词不能用顿号 一些词语,如父母、中小学生、干群、干警等 是一些缩写的表示集合群体意义的词语,它们 之间结构紧密,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 例句:这次“实战演习”的成功,与广大的指 、战员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解析:“指战员”是一个集合词,“指”是指 导员,“战”指战士。“指战员”中间不能用 顿号隔开。
7、分句间没有逗号不能直接用分号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都是句内点号, 但是停顿时间有长短之分,不能乱了次序 。停顿先用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只 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 号。 例句:辽宁官员谈“死虎事件”中不能上 山救虎三点原因:其一是经验不足;其二 是没有专业捕兽队伍;其三是捕兽枪支不 够。 解析:“三点原因”之间没有逗号,并且 停顿较小,不能用分号,应用逗号。
20、句外括号句末点号不能省去 句末括号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 ,注释语如果有标点,可照样不动。 例句: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 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 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解析:括号内的内容是对整个句子的注 释,括号内的句末点号应保留,在句末 加上句号。
17、引文独立成句时句末点号不能外 用 如果引文独立成句,句子就应该保留 引文的句末标点符号,即句末点号放 在引号的里面。 例句: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解析:句中贾岛的两句诗是完整的, 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内。
标点符号使用举例

标点符号使用举例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几个问题一、顿号误用1、注意不用顿号的情况(1)并列各项都带有语气词“啊”“啦”等,口语中停顿比较大,就用逗号。
例①: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例②: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例③:月季呀,玫瑰呀,米兰呀……五彩缤纷,争奇斗艳。
顿号都改为逗号。
(2)表示概数的地方。
例如:?十五六岁?不能写成?十五、六岁?;?四五月间?不能写成?四、五月间?。
约数之间不用顿号。
小心不是约数而是序数或标号。
下面的例子少用了顿号。
例①:一二三班的同学向后退,四五六班的同学向前走。
(当然,加顿号的前提是我们假定共有六个班,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班。
如果只有两个班,班号分别为一二三和四五六,那就另当别说)类似的句子还有:例②: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二、三部分是主体部分。
顿号不可去。
例③:第三四组的同学下午体检。
三四之间加顿号。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就不能在连词前再加顿号。
例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和”前面没有顿号)。
有时该用“和”,不宜用顿号。
例如:我们要行动起来,坚决反对轻视、滥用标点符号的不良习惯。
其实,在书面语中没有问题,如果要读出来,那就可能使人误解为“轻视滥用标点符号”,改顿号为连词“和”似乎更好。
当然,下面的例子顿号使用也不符合习惯。
例如:王丹阳同学非常喜欢书法和绘画、唱歌。
习惯上,并列词语前面用顿号,后面用连词。
(4)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其间的停顿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例①:中国人民勤劳,善良,智慧,勇敢,坚强。
逗号不能用顿号。
例②:这个省今年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后两个逗号不能用顿号。
例③: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逗号,最好不用顿号。
有时也用。
如2004年浙江卷C项(5)较长(长的标准是什么?鬼才知道)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最全标点符号用法,附例句、解析!

三、标点符号的使用(一)句号句号是最常用的符号,小学一年级就要认识它。
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用句号的句子语调平缓。
例如:1.太阳暖烘烘的。
(小学《语文》第四册《丑小鸭》)2.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小学《语文》第七册《五彩池》)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4.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色的鱼钩》)例1非常简单,讲太阳给人们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用句号。
例2是一个较长的句子,它用四个“有的”把几种池底石笋的形象连在一块,句末用句号标示。
例3是个长句子,实际是并列的三句话,讲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因为三个句子作用相同、形式一样,联系紧密,放在一个大的句子中,中间用分号隔开。
例4是一个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只要……就……”是连接构句的纽带,所以仍算为一个句子。
在阅读过程中,句号标志着停顿较大,即停顿的时间较长,例2例4中的逗号和例3中的分号,它们所标志的停顿时间都不能超过句号。
5.今天星期三。
6.昨天晴天。
7.随手关门。
这三个例句乍看上去都不像是个完整的句子,不符合我们平常认识的“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样)”的构句模式,但仔细一想,它们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它们是句子的特殊形式,所以都使用句号。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用不用句号,关键不是看语言的长短,而是要看语言有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能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有的虽然只是一个词,但却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个词就构成了一个句子。
例如:8.走。
9.没有。
有的虽然由多个词构成,但并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按句子结构的要求,它只是句子的一个部件(又叫成分),那就不能算一个句子。
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及写法

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及写法一、引言标点符号作为书写的辅助工具,在文本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意义,还能够使句子更加准确、流畅地传达作者的思想。
本篇文章将介绍常见的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正确写法,以帮助读者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逗号(,)逗号是最为常见的标点符号,其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用于分隔并列词语或短语:例如,“他带来了水果、蛋糕和鲜花。
”2. 用于分隔相对独立的成分:例如,“我在下午四点等你,如果你有时间。
”3. 用于修饰性插入语之前后:例如,“请注意,这是一个重要问题。
”4. 用于连接并列句子时,需要与连词配合使用:例如,“今天天气晴朗,但温度较低。
”三、句号(。
)句号标志一个完整的句子结束,并表示陈述或断言。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出现在陈述句末尾:例如,“我喜欢你。
”2. 出现在祈使句末尾时,表示命令或请求:例如,“请开灯。
”3. 出现在特殊疑问句中,表示陈述:例如,“你怎么会迟到呢。
”四、问号(?)问号用于表示疑问句,并传递询问的意义。
以下是相关的用法:1. 出现在一般疑问句末尾:例如,“你明天来吗?”2. 用于反复提问或表达怀疑:例如,“这是什么东西?”五、感叹号(!)感叹号通常用于表示强调、惊讶或喜悦的情感。
以下为其应用场景:1. 用于表示感情强烈的陈述句:例如,“真不敢相信!”2. 在祈使句中,表示命令或请求具有强烈的口气:例如,“快点过来!”六、分号(;)分号一般作为连接具有紧密关系的两个主要分句之间的标点符号。
它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常被使用:1. 用于连接具有递进关系的两个主要分句:例如,“他很努力学习;因此,取得了好成绩。
”2. 用于连接同时包含并列分句的复合句:例如,“我们去了北京;游览了故宫,长城和颐和园。
”七、冒号(:)冒号主要用于引出解释、举例或总结之前的内容。
以下为其主要使用场景:1. 用于引述对话或说明陈述的来源:例如,“他对我说:‘加油吧!’”2. 用于引出解释、说明或详细列举:例如,“有三种动物是羊:山羊、绵羊和骆驼羊。
标点的用法及举例顺口溜

标点的用法及举例顺口溜
1. 逗号逗号用处多呀,句子当中常出没。
比如,“我喜欢吃苹果,香蕉也不错。
”
2. 句号就是一句话完啦,干脆利落没二话。
就像“今天天气真好。
”
3. 感叹号呀表情感哟,喜怒哀乐它来担。
像“哇,太漂亮啦!”
4. 问号问号来提问呀,心里疑惑找答案。
“你吃饭了吗?”
5. 冒号冒号像个引路人呀,引出下文要记准。
“他说:我马上就来。
”
6. 引号引号把话装起来呀,原原本本不歪曲。
“妈妈说:‘要好好吃饭。
’”
7. 分号分号表并列呀,几条内容分得清。
“早上起来,刷牙;洗脸。
”
8. 顿号顿号表停顿呀,词语并列它就行。
“红、黄、蓝、绿。
”
9. 省略号省略号像话没说完呀,意犹未尽在心间。
“他跑啊,跑啊……”
我的观点结论是:标点符号虽小,作用却大得很呐,大家可一定要用对呀!。
语文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语文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1.句号(。
)用法: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占格情况:占一格,写在格子左下方。
举例:我看见妈妈走了过来。
2.问号(?)用法:用于疑问句或反问句的末尾。
占格情况:占一格,写在格子左方。
举例:小猫躲到哪里去了?3.感叹号(!)用法:用于感叹句的末尾。
占格情况:占一格,写在格子左方。
举例:公园里的花真美呀!4.逗号(,)用法:用于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占格情况:占一格,写在格子左下方。
举例:下雨了,我们撑起花花绿绿的小伞。
5.顿号(、)用法: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占格情况:占一格,写在格子左下方。
举例:大熊猫最爱吃新鲜的竹叶、竹笋。
6.冒号(:)用法:用于句子中表示提示、总结之后的停顿。
占格情况:占一格,写在格子左下方。
举例:小鸡想: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7.引号(双引号“”单引号‘’)用法:表示文中的引用部分。
一般情况下,单独使用引号用双引号,而引用的话中还需要用引号时,外面用双引号,里面用单引号。
占格情况:分别标在引用文字的前后,各占一格,分别写在格子的右上角和左上角。
举例: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
你们瞧,春雨下到草地上,草地绿了。
”8.省略号(……)用法: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或意思没有说完的部分。
占格情况:占两格,每三个点占一格,写在格子的中央。
举例:讲信用,守纪律,讲卫生……这些事情可不容易做好。
9.书名号(《》)用法: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
占格情况:分别标在引用文字的前后,各占一个。
举例:今天,我学习了《有趣的汉字》这篇课文。
10.分号(;)用法:用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停顿。
占格情况:占一格,写在格子左方。
举例:爷爷说:“开始,人们只会用图画出事物。
像大山,当时就画一座山;像羊,当时就画个羊头,后来慢慢写成了‘山’和‘羊’。
”11.破折号(——)用法:用于解释说明、意思的传递或转折,声音的中断或延续等。
占格情况:占两格,写在格子的中央。
举例:叽叽,叽叽,小鸡在说:“世界多美呀——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
标点符号基本用法及举例

标点符号基本用法及举例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
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
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一、句末点号包括号、问号、感叹号三种,1、句号一、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陈述句占句子的大多数,用来判断、叙述、描写事实。
(1)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吴啥《谈骨气》)三、用于间接问句的末尾间接问句是包含在陈述句、祈使句中的问句,是大句的一部分,通常充当宾语。
例如:(2)他问你小黄还来不来。
(《现代汉语八百词》)四、用于语气舒缓的反问句末尾(2)你看,谁管过你啦。
(曹禺《雷雨》)2、问号(?)(注意事项)1、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要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例: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例: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不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不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2、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例:请你们说话小声一点好不好?3、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A、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例: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B、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也用叹号。
例:小王,快来!快来!例:哪里有唱得这样感人的!例:怎么会讲得这么糟呢!C、兼有两种语气的,例如兼有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句子, 通常应该根据句子的基本句式属于哪一种,根据这个句子用在哪个特定的地方所着重表示的语气,选用一个合适的点号。
例:这件事太难了,我该怎么办呢?例:快去吧,这又有什么可犹豫的!二、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1、逗号:(五)、较长的并列的词语之间,一般要用逗号。
例:政治的黑暗,阶级的矛盾,人民的疾苦,在他的作品里都充分反映出来。
(六)、反复的词语之间要用逗号。
例:水,水,我要喝水。
2、顿号顿号也用于并列词语之间,不过这种词语比用逗号隔开的并列词语更简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几个问题一、顿号误用1、注意不用顿号的情况(1)并列各项都带有语气词“啊”“啦”等,口语中停顿比较大,就用逗号。
例①: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例②: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例③:月季呀,玫瑰呀,米兰呀……五彩缤纷,争奇斗艳。
顿号都改为逗号。
(2)表示概数的地方。
例如:“十五六岁”不能写成“十五、六岁”;“四五月间”不能写成“四、五月间”。
约数之间不用顿号。
小心不是约数而是序数或标号。
下面的例子少用了顿号。
例①:一二三班的同学向后退,四五六班的同学向前走。
(当然,加顿号的前提是我们假定共有六个班,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班。
如果只有两个班,班号分别为一二三和四五六,那就另当别说)类似的句子还有:例②: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二、三部分是主体部分。
顿号不可去。
例③:第三四组的同学下午体检。
三四之间加顿号。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就不能在连词前再加顿号。
例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和”前面没有顿号)。
有时该用“和”,不宜用顿号。
例如:我们要行动起来,坚决反对轻视、滥用标点符号的不良习惯。
其实,在书面语中没有问题,如果要读出来,那就可能使人误解为“轻视滥用标点符号”,改顿号为连词“和”似乎更好。
当然,下面的例子顿号使用也不符合习惯。
例如:王丹阳同学非常喜欢书法和绘画、唱歌。
习惯上,并列词语前面用顿号,后面用连词。
(4)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其间的停顿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例①:中国人民勤劳,善良,智慧,勇敢,坚强。
逗号不能用顿号。
例②:这个省今年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后两个逗号不能用顿号。
例③: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逗号,最好不用顿号。
有时也用。
如2004年浙江卷C项(5)较长(长的标准是什么?鬼才知道)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如: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流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
前两个逗号不能用顿号。
(6)集合词语念起来不停顿,不用顿号。
例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不做“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
(7)两层以上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例如:请将此文件抄报市委副书记陈三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岫如、副市长吴双等领导同志。
在这个句子里,三位市党政领导人的名字构成第一层并列关系,张岫如的两个职衔是第二层并列关系,两个层次一律使用顿号势必造成层次混乱。
应在第一层用逗号,第二层用顿号,即张岫如两个职衔之间保留顿号,而将其他两个顿号改为逗号。
下面是几例正确的句子:例①: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生活质量的变化、提高,城市和乡村的垃圾不断增加,垃圾处理成为困扰全球的严重问题之一。
例②: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她都能来上几段。
例③: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例④:参加会议的有教师,记者,电影、音乐、美术工作者。
整个会场洋溢在欢乐的气氛中。
2、顿号用法的几点补充:(1)从理论上说,并列引语之间有停顿,应用顿号,但因为已有引号,不会造成误解,可以不用顿号,非用不可,也不算错,但以不用为好。
例①:他说话喜欢用“巨”“相当地”“贼”等词语强调语气。
同理,并列的书名之间也以不用顿号为好。
例②: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并列的括号之间也最好不用顿号。
例③:例①②③都是错误的说法。
(2)连词前面可否用顿号用连词连接的词语,中间无停顿时不用点号分隔。
例如:“你或者小王来都行。
”有停顿时,一般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下面例句中的顿号都用错了:例①:一本书少则数万字,多则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字。
例②:如果那天下雨、或者我另外有事,我就不能赴你的约会。
例①的顿号可删去,也可以改为逗号,例②的顿号可改为逗号。
二、逗号典型例题逗号使用错误特例在震惊全国的“三家村”大冤案中,惨遭迫害的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人写作的《三家村札记》今天同广大读者重新见面了。
去掉逗号,否则坏大事。
三、分号的误用1、内部无停顿(未曾用过逗号)的并列成分之间误用分号例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是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在人们的消费中占更加重要的位置;二是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大众化。
句中各并列部分内部没有逗号,分号应改为逗号。
复句内部用分号的前提是前后已有逗号出现。
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间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如果分句内部已用了逗号,并列分句之间必须用分号。
例如:例①: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例②: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幽深秀美。
2、内部无停顿的并列成分之间,只有在这些成分充当宾语或宾语的同位成分,并且需要强调它们各自的独立性时,才用分号。
而这种情况只是分号的灵活运用,不作为考试的内容。
例如:本书把汉语规范文件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汉字;标点符号和数字用法;普通话;汉语拼音;词汇。
四、冒号的误用1、在没有停顿的地方用了冒号例如:我急忙从车上跳下来,说了声:“王大爷再见。
”就往家里走。
这个句子是个陈述句,“说了声”跟“王大爷再见”之间没有停顿,“说了声”后边的冒号是多余的,应该删去。
同时,“再见”后边的句号也应删去。
2、总起与分述之间,该用冒号却误用了其他点号(1)例①:更让人担心的是她的身体状况,经常出现阵发性潮红,一阵阵发热,出汗;常感头疼目眩,心悸恶心;四肢麻木无力,腰酸背痛;晚上更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严重影响白天的工作。
应把“状况”后边的逗号改为冒号。
因为冒号才能领起下边带分号的四个并列的分句,逗号表示的停顿比分号还短,不能担当这个任务。
例②:没有朋友,一个人是孤单的,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
爬山没有劲,打球没有趣,连看电影、看比赛都缺乏滋味。
句中“爬山”后边的几个句子都是对“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的具体说明,句意是连贯的。
可见“顺心”后边的句号应改为冒号。
这样,文气就变得通畅了。
(2)例③: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他分明已经纯乎是个乞丐了。
“开裂”的后面应为冒号,因为下面是对上文的总括,下面为三例正确例子。
例④: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总括上文)例⑤:直到十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例⑥: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3、一个句子误用了两层冒号例①:我们认为:不犯错误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已经去世的人,另一种是还没有出生的人。
一个句子中不能出现两层冒号。
或者把第一个冒号删去,或改为逗号,或者把第二个冒号改为逗号,后种改法不如前一种更好。
例②:我向大家保证:今后我一定要做到三件事:第一,不迟到;第二,上课不说话;第三,按时完成作业。
句中第一个冒号应改为逗号。
例③: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
在同一个句子中,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
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4、使用“××说”之类放在引用话之前,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之间,用逗号;放在引用话后面用句号。
例如:例①: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例②:“同志们!”区委书记说,“这张全区党员登记表上的34个人,除去老赵和黄淑英同志以外,除去叛徒黄有才以外,其余的都在这里。
”例③:“真不凑巧,店里已经坐满了。
”老板娘面带着歉意说。
5、不是直接引述别人的话(间接引语),“某某说”“某某想”后面一般不用冒号,而用逗号。
(当然也有极个别的例子除外)例如:女朋友去看了回来报告说,最喜欢那套紧身的花色皮衣,很孩子气的。
“说”后的逗号是正确的。
6、没有停顿不用冒号。
例如:校牌上写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
例如: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例如: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句中的冒号应该去掉。
7、冒号一般管到句终,否则不能用冒号。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
例如:我想:董昆是什么样子?可像俺家乡的尚二叔?例:广东省理工类状元曾卫华的成才事实证明:有远大的理想,重视打好基础,科学进行知识归类,是夺取高分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全面发展是何等重要。
或将冒号改为逗号,或将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句号。
例: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冒号只管到“做作业到深夜”,此处的逗号改为句号)例:这种惊人的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就会走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
句中冒号只提示到了“歧途”,不包括后边,所以用错了。
应把“歧途”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例⑤: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此句可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第二个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8、冒号与“即”重复。
例①:铁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即不付出就不可能有回报。
例②:从人类个体角度看,一个人在世界上担任三种角色:即在工作上是职业人,在家庭中是家庭人,在社会上是社会人。
以上两例都可去掉“即”。
五、问号的使用1、非疑问句误用句号例如①:发现的这具女尸无头,无手,没有办法从面部特征和指纹上查明死者是谁?句末的问号是误用,应改为句号。
例如②:至于谁来当我们出版社的总编辑?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知道。
“总编辑”后边的问号用错了,应改为逗号。
例如③:座谈会上有人问他对目前相声表演中出现的新形式,如男女对口相声、电吉他相声、群口相声有什么看法?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2、选择问句中问号的位置错误例如:请问:到底是生来就盲的人比半道才盲的人幸福呢?还是恰恰相反?应把句中的问号移到句末,在句中原来问号的位置用逗号。
但是另一类情况是连续问而非选择问,这时,每个句子后都要用问号。
例①: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呢?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类似连问的句子还有:例②:除了他能去,谁还能去呢?你吗?你能去吗?例③:从年初延续至今的刷卡手续费之争会不会因此画上句号?不交费便拒绝刷卡为哪般?3、主谓倒装的疑问句中问号的位置错误例①:怎么还不来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