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土搅拌桩在高层住宅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深层水泥搅拌桩基础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深层水泥搅拌桩基础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Vo . 1 o 4 1 0 N . Au g.2 0 0 8
文 章 编 号 :0 8—3 1 ( 0 8 0 0 6— 2 10 8 2 2 0 ) 4— 3 0
深 层 水泥 搅 拌 桩基 础 在 软 土地 基 中的应 用
董 荣 书 高 莺 燕
(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贵阳 5 0 0 ) 贵州 5 0 8
F ng Ya q e ni
[ bt c] T ruht ot tso D zo i w y ntefs prgaho ecnt ci ot c o er da teedo e A s a t. ho g eS u e f ehuHg a r a rp fh os ut ncnr t fh a th n fh r h hi h i h it a t r o a t o t
1 前 言
周土得到改善 , 进一 步提高 土体 的强度 , 组成 具有整体性 、 水
稳 性 和一 定 强 度 的 复 合 地 基 , 承担 上 部 结 构 荷 载 。
2 工 程 实 例
深层水泥土搅拌桩用于软土地基加固 , 其基本原理 是基
于水 泥 加 固土 的 物理 化 学 反 应 过 程 , 利 用 特 制 的 深层 搅拌 它
术规程 ,9 8 19
On t e M i n n tu t n Te h o o y o g wa tt e e d h x a d Co sr ci c n lg fHih y a h n o o h a s—r o sLe e fS a i z d S i 、 h Li n l a h ft e Gr s o t v lo t b l e o l t me a d F y s i

水泥土搅拌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水泥土搅拌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水泥土搅拌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12-13T06:59:26.724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27卷8月第15期作者:郭亚宇[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深入,社会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进程中,这也为各大社会领域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而在建筑领域的发展进程中,软土地基属于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地基类型。

为了有效降低软土地基对后续施工建设产生的不良影响,工程中常常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处理。

郭亚宇陕西交通公路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710075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深入,社会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进程中,这也为各大社会领域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而在建筑领域的发展进程中,软土地基属于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地基类型。

为了有效降低软土地基对后续施工建设产生的不良影响,工程中常常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处理。

通过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增强地基土的压缩模量,减小地基土沉降,提高地基处理整体处理效果。

本文首先对水泥土搅拌桩加国地基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其次,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及在软土中的应用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水泥土搅拌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处理;应用措施引言:在目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水泥搅拌桩属于针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一种有效处理方式,其在各类软土地基的处理当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使用能更有效解决浅层土层当中存在的应力集中问题以及深层土层的沉降问题。

相对于刚性桩来说,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能够充分发挥和利用桩间土体,使桩间土与桩体自身的承载力共同作用。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施工效果,同时可以降低整体施工成本。

因此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具备着极大的优势。

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没有如果针对软土地基进行合理处理,或是处理的效果比较差,那么软土地基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机理及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机理及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3m , 为 10 1 0k a q f 5 ~ 7 P , 为 3 ~ 4 P . 0 Ok a
水分 子继 续渗人 水 泥颗 粒 内部 , 细分 散 状态 的胶 以 体析 出 , 浮 于溶液 中形成 胶 体[ . 悬 3 ] ( ) 泥的离子 交换 和颗粒 聚集 作用 . 2水 由于土颗
图 1 地 层 剖 面
Fi 1 Sta i a g. r tgr phi e to c sc i n
2 7
基 的处理 , 主要 适用 于饱 和软 粘土 地基 的加 固 J .
2 工 程 应 用 分 析
2 1 工 程地 质简 况 . 武 汉某 写字 楼 占地 面积 22 0m , 底 压力 为 0 基 10k a 根 据勘 察报 告 , 9 P . 场地下 1 深度 范 围 内的 4m 地层 主 要为人 工 填土 和第 四系 冲 积沉 积 土 , 地基 土 层( 图 1 示) 如 所 自上 而下 可分 为 : () 1 人工 填土 及部 分 腐 殖 土. 粉土 质 , 褐 色或 黄
第 l O卷 第 3期
21 0 0年 9月
徐 州 建 筑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uRNA 0F XUZ L H0U NS TUTE OF A I TI RCHI C TE TURAL TE CHN0L 0GY
V 0 .1 № . 1 O 3 Sp 2 0 e . 01
水 泥 土搅 拌 桩 法 具 有 对 环 境 影 响 较 小 , 工 周 期 施 短, 尤其 适用 于 2 深 度范 围 内无 理 想 持力 层 的 0m 软 土地基 . 泥土搅 拌桩 已发 展 成 为常 用 的软 弱地 水
得到广 泛 应 用 . 方 法 通 过 特 制 的 深 层 搅 拌 机 该 械, 利用 水泥 作 为 固 化 剂 , 地 基 深处 将 软 土 与 固 在

水泥搅拌桩在高层建筑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水泥搅拌桩在高层建筑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水泥搅拌桩在高层建筑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摘要: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对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可供选择的方案很多,这里主要探讨一下水泥搅拌桩在高层建筑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水泥搅拌桩;布桩;施工abstract: in the current technical conditions, tohigh-rise building foundation treatment options available to many, it mainly discusses the cement mixing pile in foundation treat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 application.key words: cement mixing pile; pile; 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前言随着人类的发展,建筑物越建越高,越建越复杂,传给地基的荷载也越来越大。

同时,人类的活动范围也在扩大,在一些地基性能不太好的区域也要建造建筑物或构筑物。

这都使得越来越多的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地基处理技术随之产生和发展起来。

在高层建筑地基础处理中,,由于上部传来的荷载是非常巨大,一般的地基是难以承担的,因此,对高层建筑的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以达到设计地基极限承载力及沉降的要求,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水泥搅拌法的涵义与基本原理水泥搅拌法是适用于加固饱和粘性土和粉土等地基的一种方法。

它是利用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边钻进边往软土中喷射浆液或雾状粉体,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浆液或粉体)强制搅拌,使喷入软土中的固化剂与软土充分拌合在一起,由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形成抗压强度比天然土强度高得多,并具有整体性、水稳性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

这种地基处理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质量可靠、施工速度快、成本低、无污染、无振动以及对周围环境无不良影响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当前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的城市工程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多层建筑地基处理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论水泥搅拌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论水泥搅拌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泥搅拌 桩顶部铺设 一层 双 向 5 0 k N / m 土工格栅 + 0 . 4 m 厚 的 碎 石 垫 层 组 成 复合 地基 基 础 。
( 2 ) 在 施 工 现 场 根 据 地 质 情 况 分段 取 样 . 按 设 计 要 求 进 行
室 内配 合 比试 验 , 确 定 浆 液 配 合 比 。根 据 原 状 土试 配及 试 桩 效
【 摘 要 】 近年来 , 随着 沿海城市 的开发 , 在 软+e g g_ l : 修筑 高速公 路或城市道路工程越来越 多, 为保证车辆运行 的安 全性和平稳性 、 舒 适性 ,
对路基的基底处理要求也高 , 同 时 对 路 基 填 筑 质 量 要 求 越来 越 高 , 在控 制 路基 工 后 沉 降及 位 移 标 准 上 提 出 了更 高 的 要 求 。 本 文 着 重 对 水 泥 搅 拌 桩 在 软 土地 基 处理 施 工 技术 中 的应 用 进 行 了 阐述 。
【 关键词 】 水泥搅 拌桩 : 软 土地基 : 施工工 艺
1 工 程 概 况
集 美新 城 核 心 区海 翔 大 道 改 造及 共 同沟 等工 程 H2标 段 .
水 流速 过 大 时 , 为 了防 止浆 液 流 失 , 可在 浆 液 中掺 加 速凝 剂 。
4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 及流程 图
理 后 果 。该段 软 土是 以饱 和 软 黏 土为 主 的 地 层 . 施 工前 先使 用
( 4 ) 大 规 模 施 工 前 根 据 地 质 情 况 和 室 内配 合 比 分段 进 行
成桩 工艺试验 , 并取芯和承载 力等检验 , 确 定 固化 剂 掺 入 比 、
地质钻机钻芯取样进行土质试验。 经试验及分析 . 该段 软 土 的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陈义科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陈义科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陈义科发布时间:2021-07-31T08:05:29.195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作者:陈义科[导读] 本文通过河东站排涝站地质条件分析,可塑状重粉质壤土作为泵站基础持力层,层厚较薄,下卧层为流塑~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全椒县土桥水库管理所安徽全椒 239500摘要:本文通过河东站排涝站地质条件分析,可塑状重粉质壤土作为泵站基础持力层,层厚较薄,下卧层为流塑~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进行强度验算,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需进行地基处理。

通过方案比选,综合分析并结合地区以往的工程经验,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

施工结束3个月后通过现场慢速维持荷载法检测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满足设计要求。

泵站经5年运行,沉降观测,沉降值较小。

充分表明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基处理中效果较好。

关键词:地质条件;软弱强度地层;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慢速维持荷载法;1 工程概况河东高排涝站位于滁州市清流河左岸獾子坝水库泄洪渠入清流河口处,地面高程7.3~12.3m(黄海高程系,下同)。

泵站采用正向进、出水布置型式,主要建筑工程包括:引水渠、进水检修闸、前池、进水池、排涝站主、副厂房、压力水箱、自排控制闸、穿堤涵洞、出口防洪闸、出口消能防冲设施、变电所、管理房等附属建筑物等。

采用4台1200ZLB(Q)-100立式轴流泵,配单机功率280kW的JSL-14-12立式电动机,总装机1120KW,设计抽排流量13.35m3/s,自排流量13.54 m3/s。

进水检修闸底板顶高程8.0m,前池底板顶高程8.0~5.2m,进水池底板顶高程5.2m,底板顶高程为5.2m,穿堤涵洞底高程6.25m。

出口防洪闸底板顶高程6.25m。

2 站址区地质条件及评价2.1地层简述①层素填土(Qml), 棕褐夹灰色,软塑~可塑,湿;质地以中粉质壤土~重粉质壤土为主;层厚0.60~5.10m,层底高程5.29~11.20m。

水泥搅拌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应用论文

水泥搅拌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应用论文

水泥搅拌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摘要】主要阐述了水泥搅拌桩在软基加固中的应用,施工控制及其质量问题分析。

【关键词】软土;水泥搅拌桩;桩体强度1 软土的危害软土在我国沿海平原、河口三角洲等地广泛分布。

软土对道路、桥梁等建筑物影响极大,如果施工时处理不当,会造成路基下沉、路面下沉和开裂、桥台下沉移位等质量事故,严重时导致桥梁和建筑物由于沉降产生拉裂,甚至倒塌。

2 软土地基的处理对于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换填,将柔软的土层全部置换成有足够承载力的土,以达到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但该方法主要适用于1~2米深的软基处理。

目前应用于软土地区的地基加固技术,大多数属于复合地基类。

如水泥搅拌桩、碎石桩、石灰桩、砂桩、粉煤灰水泥碎石桩等,都是以桩的形式对软土地基进行补强、使补强桩体与天然地基共同组成承载力较高、压缩性较低的复合地基。

3 水泥搅拌桩的应用在诸多复合地基中,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是最具代表性,也是应用最广泛的软土地基加固法。

水泥搅拌桩是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土层内就将软土与水泥进行强制搅拌,使水泥与土体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形成具有一定整体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体,该加固体与天然地基组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其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

水泥搅拌桩的适用性:3.1 水泥搅拌桩适宜于加固淤泥、淤泥质土和含水量较高而地基承载力小于120kpa的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等软土地基。

3.2 水泥搅拌桩的加固深度取决于机械的钻架高度、电机功率等技术参数,一般最大处理深度为20米。

3.3 水泥搅拌桩由于施工时无振动、无噪声、无泥浆废水污染、无土体隆起或侧移、无土方外运,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城区施工更加适合。

4 水泥搅拌桩的施工4.1 施工机具:主机为深层搅拌机,有双搅拌轴中心管输浆方式和单搅拌轴叶片喷浆方式两种;配套机械主要有灰浆拌制机、集料斗、灰浆泵及控制柜,为了保证水泥用量符合设计要求,须在搅拌机上安装自动计量装置,满足机械设计喷入量的各种技术参数。

浅谈水泥搅拌桩在处治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浅谈水泥搅拌桩在处治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建 筑 与工 程
●I
浅谈水泥搅拌 桩在处 治软土 路基 中的应用
叶 雄
南宁 50 2) 30 3 ( 两 公路桥 梁工程 总公 司三 分公 司 广西 ,
[ 摘 要 ] 水泥 搅拌 桩 多用 f软 土层 的地 基加 固处理 工程 中 。本文 就水 泥搅 拌 桩在 处 治软土 路基 中的应 用谈 一些 体会 。 [ 关键 词] 泥搅拌 桩 软土 地基 应用 水 中图分 类号 : U 7 T4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0 9 9 4 ( 0 0 2 一 1 3 0 10 1X 2 1) 3OO — l
天将试 桩挖 出 ( 出桩头) 取 芯 以进 行桩体 强度 检测 、 露 , 单桩 承载 力检 测、 复合 地基承 载力 检测, 结施 工工艺 和控 制要素 , 总 以指 导水泥搅 拌桩 的旖 工 。根据 工艺性 试桩 的施工 及试桩 检测 报告 , 本着 既能满 足设 计要 求又不 浪 费的原则 ,
于 0 1 M a .6 P 。
2、施 工 准 备 () 1 现场 准备 。施工 现 场场地 事 先平 整好 , 除 桩位 处地 上 、地下 一切 清 障碍 。 地低 洼时填 好粘土 , 场 不得 回填杂 土 。 前检 查水泥 搅拌 桩施 工机械 状 提 况, 保证机 械具 备 良好及 稳定 的性 能。 () 2 试验准 备 。备好满 足设 计要 求 的水泥, 并按规 定频 率进 行抽 检试 验 。 该工 程水 泥选用 大理 红山岩 水泥厂 生产 的 P 0 25级普 通硅 酸盐水 泥 。水 泥 .4 . 的掺 入量 , 由试 验人 员在现 场取 几组 有代表 性 的土 样送 中心试 验 室试验, 主要 依据 容量 、液 限、塑 限确定 水泥量 在 l% 1% 间, 2~ 6 之 并根 据实 际土质 的干 容 重计 算 出每 延米桩 体 的水泥用 量为 5  ̄5k / 0 5gm左右 。选择 了 5 桩进 行工 艺 根 性试验 , 分别 按 1% 3 、1% 5 、1%的掺量 进行 试桩 。在试 桩完 成后 2 2 、1% 4 、1% 6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土搅拌桩在高层住宅软土地基中的应用1概述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工程项目逐渐增多,这些地区经常遇到一些地表下为较深的淤泥质软土地层,为了满足工程使用要求,地基处理已成为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

水泥土搅拌桩是加固深厚层软土地基的一种常用技术,它以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软粘土与水泥浆强制拌和,使水泥和软质土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土桩体,桩与桩间土构成复合地基,共同承担上部结构荷重,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减少地基变形。

2工程实践
2.1地质情况
某花园花园分A、B及C、D、E塔楼为5栋井字型高层商住楼,楼高16层,地下室1层。

场地钻孔资料表明,场地主要土层自上而下大致如下:
⑴人工填土:厚度1.00~2.80m,由粉质粘土,碎石、砖块,生活垃圾组成,土质松散。

⑵耕(表)土:厚度0.25~0.55m,土性为粉质粘土,稍湿,可塑。

⑶上更新世冲洪积土:顶面埋深1.7~4.20m,厚度为0.6~6.70m,土性主要为粉质粘土,其次粉土,软可塑~硬可塑,泥质中粗砂及中细砂,中密层多,标贯击数4.5~14.1击。

⑷风化残积土:顶面埋深4.00~9.25m,厚度2.50~16.30m,土性为粉质粘土,软可塑居多,局部软塑,标贯击数4~12.5击。

⑸强风化岩:顶面埋深10.1~16.9m,厚度2.29~6.6m,为强及中偏强风化岩,岩块质软,徒手可折断。

⑹中风化岩带:埋深9.05~23.65m,厚度0.2~2.35m,岩性为裂碎溶蚀灰岩,裂隙,溶蚀发育,岩芯破碎。

⑺微风化岩带:顶面埋深10.00~22.05m,岩性为黑色灰岩,致密,坚硬,岩芯较完整,属硬质不易软化岩类。

局部裂隙溶洞较发育。

场地地下水中,第四系孔隙潜水水量不多,弱承压岩溶水则较为丰富,对砼无侵蚀性。

2.2地基处理方案
最初方案是采用φ500静压管桩。

由于该场地岩层为灰岩,灰岩岩面通常呈陡峭斜面。

因此静压管桩很容易出现斜桩,断桩等现象,先期施工的24条桩大多数不能稳压,达不到符合设计要求。

在此情况下,经过各方面的比较论证,认为本工程地质岩层较浅且楼层不太高,地下室底板至岩面的粉质粘土层较软,采用片筏基础,并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将地基承载力提高,以达到设计的要求。

具体做法是,采用φ500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搅拌桩中心距0.6~0.8m,其中大部份区域为0.8m 间距,地质较差或荷载较重的区域搅拌桩间距为0.6~0.7m,搅拌桩桩长以达到岩面为控制。

首先做基坑喷锚护坡,第一次挖土至地下室的底板桩顶设计标高以上500mm处(即4.25米),然后开始搅拌桩施工,从2011年12月19日开工至2012年1月5日完成C、D、E栋搅拌桩5172根,钻孔深51954.9延长米,桩长41892.24米,桩体.8226 .6立方米,使用水泥4859.5吨,2000年1月6日开工至2000年1月24日完成A、B栋搅拌桩3991根,钻孔深42167.45延长米,桩长35422.82米,桩体6956.2立方米,使用水泥4109.1吨,水泥用量平均为590kg/m3。

为使各搅拌桩受力均匀,在搅拌桩复合地基上铺0.8m厚砂垫层,砂垫层采用2:1的中粗砂和碎石(10~30mm)。

按设计要求砂垫层分层压实,每层厚度为200mm。

压实后的砂垫层标贯击数也达到了设计要求的不小于7击的结果。

3试验结果
本方案的可行性是建立在对复合土体试验的基础上的,因此在施工水泥土桩后进行以下试验分析。

3.1试验荷载的确定
我国《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规定,取90d龄期试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加固土的强度标准值。

为加快施工进度,本工程在28d龄期后对复合地基进行压板试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法技术技术规程》(YBG225-91),搅拌桩30d强度约为90d 强度的60-75%。

同时考虑到搅拌桩复合地基中搅拌桩承受荷载的比例约为70%,设计要求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300Kpa(计算得出A至E栋塔楼作用在地基上的平均压力标准值实际为260kpa)。

因此,试验时按设计要求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300KPa折减60%-70%的两倍,即360-416kpa作为试验的最大荷载。

3.2试验结果
我们对A、B栋进行了三个试点试验,C、D、E栋进行了五个试点的试验,试验结果见下表:
〔表1〕A、B栋试验结果
〔表2 〕C、D、E 栋试验结果
说明:(1)A、B、C、D、E栋塔楼作用在地基上的平均压力标准值为260kpa。

(2)s/d为压板试验沉降量与压板直径之比。

3.3复合地基承载力分析
根据试验结果,对A、B幢(见表1),按S/b=0.01确定的承载力标准值为190kpa,按最大试验荷载的一半确定的承载力标准值为208kpa。

考虑到试验按70%的龄期折减,也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

对C、D、E幢(见表2),若按s/b=0.01确定地基承载力基本力基本值,由于离散性大,难以确定承载力标准值。

但从试验结果看,3#点的试验曲线明显不合理,若舍弃3#点与1#点的结果,则承载力标准值为235kpa。

按最大荷载的一半确定的承载力标准值为180kPa,若不考虑龄期的折减,对试验确定的标准值按按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第5.1.3条规定进行宽度与埋深的修正。

f=fk+ηb·γ·(b-3)+ηd ·γo·(d-0.5)
取ηb=0.5,ηd =2.2,γ=γ0 =10KN/m3
则f=180+0.5×10×(6-3)+2.2×10×(6.5-0.5)=327kpa
C、D、E栋作用在地基上的平均压力标准值为260kpa。

设计值为P=300kPa <f=327kPa。

因此,也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6)地基沉降分析
A、B栋作用在地基上的平均压力标准值为260kpa。

260kPa对应的试点的沉降量为25.04、37.52、26.19mm,平均沉降量为29.58mm,反算复合地基的变形模量为:
E=
=
考虑到龄期的增长,最终地基变形模量为试验值的 1.3倍即11262×1.3=14640kpa,则基础沉降
C、D、E基底标准值为246kPa。

246kPa对应的试点的沉降量为表2所示。

取0.8×0.8间距的4个点的平均值为21.8mm,反算地基的变形量为:
E=
=14458kPa
最终地基地形模量试验值为14458×1.3=18795kPa,则基础沉降S= ==7.9cm
以上计算是基于搅拌桩与石灰岩面接触良好的前提下进行的,考虑到施工等不利因素,结构设计时各栋建筑楼均按最终沉降10cm采取相应的结构措施。

即加强筏板基础的刚度,同时将塔楼的基础标高设计成比裙楼高10cm。

4沉降观测
根据设计要求,施工阶段要进行沉降观测,工程竣工后仍要继续一段时间的沉降观测。

A~E栋的基础底板砼浇捣完成后,我们对其进行了沉降观测。

±0.00以下共布置了20个观测点,进行了4次观测,累积最大沉降A、B栋为-9.00mm、累计最小沉降量为-3.71mm,沉降差5.29mm。

C、D、E栋累积最大沉降量为-24.19mm、累计最小沉降量为-2.25mm、沉降差21.94mm。

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0.00以上的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每浇筑两层进行沉降观测一次;共布置了45个观测点,至今为止共进行了8次观测。

此时,A~E栋均已完成天面层,砌体已砌到13层,A、B栋总沉量-11.05mm,沉降差7.98mm。

C、D、E栋总沉降量为-18.41mm,沉降差6.73mm。

各点的沉降量比较均匀,沉降量和沉降差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从上述沉降计算值与观测值对比可以看出,沉降量计算值为106mm和79mm,而对应的观测值为11.05mm和18.41mm,观测值远小于计算值,说明理论计算与实际观测的沉降量是有差距的,显然前者偏于保守,虽然今后的沉降仍在继续,但从观测数值规律看,今后的沉降肯定是缓慢的,数值也是很小的。

5几点体会
⑴在地质情况较复杂的软土地层无法采用静压管桩等基础形式时,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并结合筏板基础作为层数不太高的高层住宅的复合地基是可行的,地基强度是足够的,基础沉降量也能达到设计要求。

⑵为使复合地基受力均匀,高层住宅的基础宜采用筏板基础,筏板下宜做砂石垫层,垫层应分层压实,保证压实系数不小于0.97。

⑶为加强复合地基上部结构整体刚度,建筑物形体力求简单,平面尽量对称,最好不出现转折或高度差异较大的现象,荷载分布应均匀,尽量使结构重心与基础形心重合。

⑷结构上电梯井空向应适当增大些,以适应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⑸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密切留意建筑物沉降变化。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