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托业务账号户名不符引发的案例
一起款项误入客户账户导致支付风险的案例启示

一起款项误入客户账户导致支付风险的案例启示
一、案例经过
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系统发现一笔跨行收报确认风险事件。
由于网点收报柜员误将账号、户名不符的跨行汇款根据账号进行了入账,发现错误时该笔资金已被收款人使用,导致账户余额不足,无法反交易。
经网点多方查找,最后联系到收款人将资金存入,进行了反交易处理,时间间隔两个多小时,虽然未造成经济损失,但客户支付风险隐患较为突出。
二、案例分析
(一)柜员对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风险点缺乏掌控能力是导致风险的关键原因。
(二)柜员办理业务随意性较强,审核过程流于形式,对于账号户名不一致的款项没有及时发现堵住风险。
(三)如果该笔款项客户拒绝返还,势必导致银行陷于纠纷,损害社会声誉。
三、案例启示
(一)网点管理人员必须持续培养柜员牢记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风险点,时刻维护银行资金和声誉安全,确保业务操作的准确性。
(二)必须加强柜员责任教育,做到办理业务不简化、不草率,尤其是对于经常操作的业务,更需要笔笔精心,避免盲目操作,切实防范人为操作风险。
受托支付业务账号户名不符引发的案例

受托支付业务账号户名不符引发的案例一、案例经过近日,业务运营风险管理发现一笔风险事件,某柜员办理一笔跨行汇款业务,涉及金额数万元。
监测人员在对该笔业务资金来源的进一步审核中发现,该资金由A企业以受托支付方式转入B企业,通过查询该笔受托支付业务相关凭证影像发现,其受托支付业务中,特种转账凭证机打流水贷方为B企业,但手写贷方账号户名及委托支付协议和提款通知上的款项支付对象均为C企业,造成手写贷方信息与机打流水不符。
监测人员立即下发查询。
经核实,该笔受托支付业务中,特种转账凭证上手写贷方账号户名及委托支付协议和提款通知上款项支付对象填写有误,应为B企业,误写为C企业。
记账正确无误。
该笔业务最终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一)柜员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忽略了对于重点内容的核对环节,没有及时发现系统提示的贷方账号户名与受托支付协议及提款通知上所填写的内容不符,交易完成后也没有对凭证的基本要素进行审核,导致记账内容与所提供的依据及凭证填写内容不符,形成操作风险。
(二)该业务形成不符的原因为信贷部门将委托支付协议及提款通知的账户名称写错,反映出信贷部门在贷款发放时没有进行仔细的核对,工作也存在失误。
(三)现场管理人员履职不到位,对于基本事项的审核不到位,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
三、案例启示(一)柜员应严格按照制度流程办理业务,增强责任心,不要产生其他部门已作相关操作并提供依据就一定正确无误的依赖思想,重视每一个环节的审核,特别是金额较大及类型特殊的业务,更要加强审核力度,防范操作风险。
(二)信贷部门也要以此业务为警示,加强流程的学习,认真对待每一笔业务,以保证银行资金安全。
避免由于自身失误而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
(三)现场管理人员应提高履职水平,加强重点风险环节的把控能力,切实起到事中控制的作用,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
银行卡无卡存款业务户名不符引发的风险事件

银行卡无卡存款业务户名不符引发的风险事件一、案例经过网点柜员为客户办理银行卡无卡汇款业务,金额3.5万元。
经核查:客户填写户名为:王**,而柜员输为:沈**,造成该笔业务以户名不符完成交易流程,监测员当即下发查询查复书,并在第一时间与网点负责人进行电话联系并核实:原来柜员所打印的卡号与客户所填写卡号是相符的,但客户所填写的姓名与系统打印的姓名不符,属柜员审核凭证疏忽,未发现客户填写的凭证户名错误,最终被确定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一)在这次业务案例中,虽然主要是由于客户自身填写错误,表面上看对自身的帐务平衡不会产生影响,但柜员未认真核对电脑回显的收款人姓名与凭证上客户填写的收款人姓名是否一致,导致记账户名“沈**”与客户填写的收款人户名“王**”不符,为日后留下安全隐患。
(二)柜员未充分认识银行卡无卡汇款业务的风险所在,是导致此笔差错发生的根本原因。
柜员在日常办理银行卡无卡汇款业务中,由于系统只对卡号进行核对而无需对户名进行核对,这就有机会造成客户填写的户名与系统户名不符仍可以通过的情况出现,因此,操作规程要求我们办理业务前后都需要进行核对,这是我们防止此类业务差错出现的重要保证。
(三)纵观各种业务差错,大部分都是因为柜员没有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而引起的,虽然日复一日的重复操作柜员很容易麻痹大意,但一旦发生差错最终受影响的还是柜员自己,所以,经办柜员在办理完业务后,应认真审核凭证打印内容是否与客户所填写的账号,户名相符,避免本案再次发生。
三、案例启示(一)网点要加强银行业高风险意识的行业教育,提高柜员风险防范意识,任何工作失误都有可能带来一连串的风险与负面效应。
网点应通过组织学习案例,仔细分析易发生差错的交易类型,并找出应对的措施,强化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规范业务操作,严格按操作流程来办理每一笔业务,确保账务处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切实有效地防范操作风险。
(二)通过以上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柜员不但要掌握操作流程,还必须严格按操作流程处理每笔业务,严格按《综合业务操作流程》的要求,规范每一个细节,即要核对证件,也要核对银行打印信息与客户原始信息是否相符情况,以保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扣划业务户名不符引发的案例

扣划业务户名不符引发的案例一、案例经过近日,一执法机关到X网点办理扣划业务,受理柜员凭执法机关提供的“协助扣划通知书及执行裁定书”办理了扣划业务,风险核查中心核查人员进一步核实,发现扣划业务使用的特殊业务凭证上填写与打印的户名为“候某”,而协助扣划通知书与执行裁定书上填写与打印的户名为“侯某”,二者不相符,此业务最终被风险监控中心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经过柜员受理执法机关的查、冻、扣业务,业务办理前要认真审核执法通知书上查、冻、扣业务涉及的账户户名与账号是否相符,如果柜员审核执法通知书上注明的账户户名与账号不符,柜员有权拒绝办理,但经核实此案例的受理柜员业务受理时,已发现执法机关提供的扣划通知书及执行裁定书上的账号与户名不符,但受理柜员却根据执法机关提供的扣划通知书上注明的帐号在我行系统查询对应的户名,因系统对应的户名候某与执法机关提供的扣划通知书上的侯某只是姓名的姓字差了一个笔画,便办理了扣划业务,结果此业务因执法机关提供的扣划通知书上户名与实际不符被风险监控中心确认为风险事件。
此风险事件的形成是柜员对制度理解有误所致,柜员以执法机关提供的扣划通知书上注明的账号为准并办理了扣划业务,此扣划通知书上客户的姓与实际姓只差了一个笔画,那如果根据执法机关提供的扣划通知书上注明的账号查询对应的户名与实际完全不同,难道柜员也会以执法机关提供的的账号为准并办理扣划业务吗?规章制度执行应该不折不扣。
三、案例启示(一)各级业务人员要精通业务,并准确掌握各项规章制度。
因为精通业务、准确掌握各项规章制度是办理业务必需具备的条件。
因此,作为各岗位的业务人员都要学业务、懂业务,只有这样,各级业务人员(经办与审核人员)才能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笔、每一项业务,才不会因理解有误导致不必要的风险事件形成。
(二)远程授权人员要真正起到核对、监督、判断正误的作用。
远程授权人员在对每一笔业务授权时都要认真审核柜员上送资料的内容是否正确、涉及的制度要求是否符合规定等,做到用全面的业务知识指导授权,用准确的规章制度判断授权,使授权不留于形式,真正起到核对、监督、判断正误的作用,将风险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无依据修改储蓄账户户名引发的风险事件

无依据修改储蓄账户户名引发的风险事件一、案例经过客户到网点代其父亲办理储蓄账户补输实名和修改账户户名业务。
由于其父亲身体原因本人无法亲自到网点办理此项业务,就由其女儿带着两人的身份证件前来代为办理。
柜员接此业务,核对身份信息无误后,即做储蓄账户补输实名交易。
发现名字有一字不符后,该柜员没有上门证核对客户身份,误以为核实了账户信息及密码无误,即可代理办理修改储蓄账户户名交易,就为客户代理办理了修改户名业务。
因处理该笔业务无有效依据,形成了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此案例中,客户所持本人及代理人身份证件真实有效。
虽然储蓄账户补输实名可以由代理人办理,但是按照业务操作流程规定,修改储蓄账户户名必须要由客户本人办理,若客户本人确实因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到网点办理,要由网点派人上门核对客户身份,方可由代理人办理。
本案例中,该柜员不了解业务操作流程,为客户代理办理了修改账户户名,极易造成客户纠纷,形成潜在的风险隐患。
三、案例启示(一)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严格操作。
柜员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办理,切不能想当然按照习惯做法办理业务。
(二)加强学习,提高技能。
柜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及综合业务素质,明确业务办理的流程和风险防范要点,规范操作行为,最大限度地防范业务差错和风险的发生。
柜员在业务处理过程中若遇到不明白情况,要不耻下问,及时求教,从制度中寻求解决方法,将各类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三)加强培训,认真履职。
现场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柜员的业务培训,认真履职,明确相关重要业务的风险环节,做到对业务的真实性负责,在事中审核控制过程中切实发挥把关作用,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
违规修改个人客户信息的案例

违规修改个人客户信息的案例
一、案例情况
近日,某网点提交一笔身份证重号业务,客户张X提交了身份证、以及派出所证明,网点未进行联网核查。
柜员使用(修改个人客户信息)交易进行信息修改,将重号客户杨XX户名修改为客户张X,被远程授权人员以“未按规定办理”给予了拒绝。
二、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如交易成功,后果极为严重,甚至造成经济纠纷。
杨XX在我行的客户信息下的下挂账户将全部变为张X的下挂账户,其风险不言而喻。
杨XX 手中持有的存单、存折、卡等账户的户名将与系统中的户名不符,客户也无法办理任何业务,给客户带来麻烦甚至有可能造成客户资金的损失,造成风险隐患,同时也会影响我行声誉。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业务培训,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严防操作风险。
通过对《业务操作指南》的学习,掌握每项业务的风险点,熟知每项业务的操作流程,提高业务技能。
(二)严格按照银行《关于印发〈居民身份证号码重号业务处理流程(试行)〉的通知》的规定办理。
(三)加强现场管理,提高现场管理的履职能力,切实防范操作风险把好受理业务的第一关。
因关联交易客户签名不符引发的风险事件

因关联交易客户签名不符引发的风险事件
一、案例简介
支行柜员使用“个人卡开立”交易为客户办理借记卡一张,开户业务由客户的女儿代办,代办理由是“本人年迈,由其女儿代办”;随后的业务即用“个人卡内账户存款”交易,向刚办好的卡内存入现金,但签名却是持卡人本人姓名。
因该笔代理业务的签名错误和代理人信息缺失,被认定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此次风险事件的产生,是由于员工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对有可能产生风险事件的环节缺乏警惕性造成的。
柜员在办理借记卡开户时尚能认真审核并录入代理人资料,但对常规的现金存款业务却疏于审核,忽略了业务的逻辑关联性,导致相同代理人代办同类业务出现签名不符的情况,产生了风险确认。
三、案例启示
(一)柜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克服麻痹思想,自觉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操作习惯,切实把握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业务始终,严格把控风险点,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水平。
(二)合规经理要加强对网点柜员的业务督导和学习力度,通过学习,使每位员工都能更加熟练地掌握业务操作技能,把控风险点,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三)现场管理人员要加强履职管理,除了业务培训外,在日常工作中要留意柜员业务处理细节,及时进行风险提示,遏制风险苗头,引导柜员重视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签名确认等细节,避免因一时疏忽引发风险事件,有效防范类似问题的发生。
因开户户名不符引发反交易的案例

因开户户名不符引发反交易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网点柜员发生开户后反交易操作,造成风险事件。
一位客户持居民身份证,户名为张洪*来网点办理个人开户业务,柜员审核所填申请表与身份证户名号码均一致,随后用交易代码进行开户流程处理,在开户过程中,联网核查与身份证户名号码均一至相符。
柜员随后提交远程授权进行处理,远程授权成功并通过机器打印。
打印完毕柜员再看打印结果户名为张红*,与刚才联网核查读取的身份证户名张洪*不符,随即做反交易处理。
查其原因该客户原身份证户名为张红*,后派出所办2代身份证时户名弄错现身份证户名为张洪*。
导致开户时发生户名不符而反交易。
二、案例分析
(一)柜员操作流程不规范。
柜员风险意识淡薄、工作不认真、麻痹大意、不按规定流程办理业务,开户时未仔细审核机器户名与身份证户名是否相符,造成反交易。
(二)远程授权流于形式。
远程授权人员接收到柜员提交的信息后不认真仔细核对系统户名与身份证户名相符的情况下就同意授权,使后一道风险控制失去意义。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柜员操作流程学习,强化柜员风险意识认识,在办理开户业务过程中认真仔细的审核每一笔业务,要保证做到做到认真审核客户提交申请表内容与身份证内容信息一致,开户交易信息与前两项信息一致,真正做到快而准确。
避免开户反交易差错的发生。
(二)远程授权人员在接受到授权业务时,一定要把握好最后一道防线,认真审查柜员提交的授权业务,开户时机器显示户名与身份证户名完全相符后再进行授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托业务账号户名不符引发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柜员办理一笔跨行汇款业务,涉及金额数万元。
监测人员在对该笔业务资金来源的进一步审核中发现,该资金由A企业以受托支付方式转入B企业,通过查询该笔受托支付业务相关凭证影像发现,其受托支付业务中,特种转账凭证机打流水贷方为B企业,但手写贷方账号户名及委托支付协议和提款通知上的款项支付对象均为C企业,造成手写贷方信息与机打流水不符。
该笔业务最终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柜员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忽略了对于重点内容的核对环节,没有及时发现系统提示的贷方账号户名与受托支付协议及提款通知上所填写的内容不符,交易完成后也没有对凭证的基本要素进行审核,导致记账内容与所提供的依据及凭证填写内容不符,形成操作风险。
(二)现场管理人员履职不到位,对于基本事项的审核不到位,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
三、案例启示
(一)柜员应严格按照制度流程办理业务,增强责任心,不要产生其他部门已作相关操作并提供依据就一定正确无误的依赖思想,重视每一个环节的审核,特别是金额较大及类型特殊的业务,更要加强审核力度,防范操作风险。
(二)现场管理人员应提高履职水平,加强重点风险环节的把控能力,切实起到事中控制的作用,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