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篇简答题第七章
法理试题库(史伟丽)

法理试题库(史伟丽)《法理学教程》试题库绪论一、选择题1、下列哪些问题属于法学的研究范围?(BCD )A. 张三失手杀了李四,对张三是否属于好人的研究;B. 对法律从无到有、从古到今的历史研究C. 对董必武法制思想的研究D.对“苏格拉底之死”的研究2、法理学属于(A )A.理论法学B. 法律史学C. 边缘法学D.比较法学3、在中国,最早使用“法理学”一词的是(BD )A. 沈家本B. 梁启超C. 《法学基础理论》D.《法理学发达史论》4、对法理学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ACD )A.研究法的一般理论B. 研究犯罪构成理论C.研究法治D.对部门法的发展给予理论指导和支撑二、名词解释1、法学:2、法学体系:3、法理学:三、简答题1、按“六分法”来说,法学体系的分科有哪些?2、法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一章法律的定义一、选择题1、法律的定义(ABCD )A. 解决的是法律“是什么”的问题B. 不同历史时期,其定义各不相同C. 在中国古代,“法”与“律”一般是被分开使用的D.现代汉语中的法律有广义、狭义之分2、广义的法律包括(ABCDE )A.宪法B. 法律C. 行政法规D.地方性法规E.国家认可的政策、判例、习惯等3、在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BD )A. 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B. 现行法C.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除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D.宪法4、下列法条中的“法律”属于广义的是(ACD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C. 人民法院的组织由法律规定D.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
二、名词解释1、法律:三、简答题1、马克思、恩格斯对法律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第二章法律的演进1、法律的产生有以下哪些原因?(ABC )A. 经济原因B.社会根源C.文化根源D.历史原因2、历史上较早出现的比较完善的奴隶社会成文法典有(ABCD )A.亚述法典B.汉谟拉比法典C. 德拉古法典D.十二铜表法3、我国奴隶社会早期的成文法主要有(ABCD )A. 刑书B. 竹刑C. 刑鼎D.法经4、关于法律的产生,下列哪些论述是准确的?(ABCD )A.法律的产生是一个从个别调整到一般调整的过程B.法律的产生是一个从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发展过程C.法律规范是从最初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合体到逐渐分离D.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5、社会主义法产生的一般规律是(ABC )A.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是社会主义法产生的基本前提B. 摧毁旧法体系是社会主义法产生的必然要求C. 批判地继承旧法的社会主义法产生的必要条件D.以前苏联法律为蓝本而设计产生的二、问答题1、法律与原始社会规范的区别是什么?3、法律的历史类型有哪些?第三章法律的本质、作用和价值1、下列哪些属性反映了法律的本质?(ABC )A. 国家意志性B. 阶级意志性C. 物质制约性D.历史规定性2、关于法律的作用,最常见的分类是(D )A. 一般作用与具体作用B.整体作用与局部作用C.预期作用与实际作用D.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3、小张现在某大学已取得法学大专文凭,但他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认为:自己必须再读一个法学本科文凭,只有这样他将来才能有资格参加国家司法考试。
20XX在职法硕法理简答题辅导:第七章 法律关系第2页.doc

2013在职法硕法理简答题辅导:第七章五.
简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权利是指法律保护的某种利益;义务是指人们必须履行的某种责任,它表现为怎样行为和不得怎样行为两钟方式。
权利义务之间的关系:
1.历史进程中的离合关系
2.逻辑结构上的对立统一关系
3.总体数量上的等值关系
4.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5.运行中的制约关系
6.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
六.简述法律事实的特点
1.是一种规范性事实
2.是一种能用证据证明的事实
3.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
七.简述法律事实的分类
(一)事件和行为
1.事件: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现象的总和。
2.行为:与当事人意志有关的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作为和不作为。
(二)确认式法律事实和排除式法律事实
1.确认式法律事实:只有当该事实得到确认后,才能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
2.排除式法律关系:只有该事实得到排除后,
才能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
(三)单一的法律事实和事实构成
1.单一的法律事实:无需其他事实出现就能
单独引起某种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
2.由数个事实同时出现才能引起法律后果的
法律事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 法理

3、马克思主义者对法律的定义 、
马克思主义的法律
法律 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社会物质生 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 。
马克思主义的法律
一是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二是法律也由国家保证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 三是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四是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6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法律
(一)什么是法律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法律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体系
7
(一)什么是法律
1、法与法律 、 2、法律的定义 、 3、马克思主义者关于法律的定义 、
8
1、法与法律 、
西方的法与法律思想 法是指自然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是人类 社会和自然界存在的理性、公理、公平等原则和规则。 法律是指 实在法即则是孟德斯鸠所言的“个别的智能存在物”自己 创制法律。 西文语境中的法与法律是不同的概念,如拉丁文Jus和lex,法文droit 和loi 德文recht和gesetz 意大利语diritto和legge 西班牙语derecho和 ley,等等。前者表示“法”;后者表示“法律”。 我国法与法律思想 我国古代之“刑”、“法”、“律”、“法律”都是制定法 日常语境中的法 现代社会语境中之法、法律多指制定法,而非自然法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主要内容 典型案例 参 考 书 思考题
正义女神
独角兽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2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的精神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法律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法理学简答题(附答案)

法理学简答题(附答案)第一篇:法理学简答题(附答案)法理学简答题(附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出现为法学领域带来了根本变革2.法有哪些的基本特征3、法的产生有哪些共同规律4、当代中国法律适用的原则5、当代中国法学应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6、法的规范性作用可分为哪几种作用7、如何理解法的作用的局限性8、学习法理学有哪三个方面的意义9、我国法律在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矛盾时应遵循哪些准则10、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法律大体上有哪几种11、法制一词大体上有哪三种含义12、西方法律思想史中法与正义的关系问题有哪些重要观点13、当代中国法的社会作用主要有哪些14、简述法产生的条件和原因15、简述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的作用16.划分部门法的原则17.法的适用的特点18、广义违法行为的概念及构成因素19、法律关系客体和分类 20.科技进步为什么需要法律的保障和推进21.法的执行的特点22、立法的特征23、简述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的相互作用24、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25、权利与义务的关系26、法律与宗教的区别27、权利本位法的特点28、法产生的一般规律28、法产生的一般规律29、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异同点30、法的价值的特征参考答案: 1答:首先,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科学地阐明了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2分)其次,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不是超阶级的,它是由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制定出来的,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2分)再次,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法将趋向于灭亡。
(2分)2答:1、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
(2分)2、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分)3、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
(2分)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分)3答:1、对人的行为的个别调整逐步发展到规范性调整,即不是对特定的人和事的调整,而是对一般人和事的调整。
2013苏州大学许小亮老师的法理第七章法律作用

第七章法律作用第一节法律作用的前提一、法的有界限论1、法是一种人间存在①神:人与神之间不存在请求权关系②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的法律关系难以成立③自然现象《法律创世纪》《约伯记》好人为什么会受苦2、人类特定关系的排除①治外法权②法保护的剥夺:奴隶、牲人Homo Sacer、被放逐的人Vogelfreie③无责任能力者、原因自由行为—过失、醉酒3、自我行动与内心出来的事①自我行动与交涉行动自我行动——自杀、自残②内心出来的事——个人信条、信仰、言辞③法的外面性与道德的内面性《论自杀》4、期待可能性的限界与时间轴的限界①期待可能性,法不强人所难②时间轴与法效力的关系《洞穴奇案》——有没有一种法律有永久的拘束力?5、自己法剔性的分野①科学、艺术、文化与教育革命:1949年新中国成立废除“六法全书”杨兆龙《法的继承性问题》6、紧急状态:法律悬置7、个人自治,自我决定的领域内好意契约,彭宇案8、部分法的真空性①好意契约②实体法上的限制禁止流通的物、毒品A不完全法的场合,欠缺法效果③实体法与程序法的交结之处B权利保护期限与手段C执行不可能D司法判断不可能不法原因给付:嫖资的主张、赌债给付方,受领方有没有程序法上的手段问题只有在受领方有不法原因,而给付方无时,可以返还。
执行不可能:欠债400万,但个人已破产司法判断不可能:适用调解9、法秩序整体的欠缺二、法的无界限论的反驳1、法不仅仅是一种给人间存在①神:人与神之间不存在请求权,但在历史上,人把神看做全能的立法者。
“君权神授”②动物权利:中古时期,动物成为某一个政治秩序的图腾。
③自然现象,所产生的后果法律要规范。
如:灾后救灾,灾前预报。
2、特定关系被排除已被废止①治外法权被废止②法律保护已普合3、自我行动与内心出来的事①自杀有罪。
人是否对自己的身体有完全的自主权②言辞色情言论信仰邪教③法外德内:但刑法中有“主观恶性”意图intention 威权主义国家你必须学某项课程管内心思想4、期待可能性与时间轴①期待可能性②法原则上不溯及既往。
法理学简答题

法理学简答题法理学简答题第一章法律特征一.简述法律的特征(一) 形式特征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1)行为关系是法律的调整对象2)法律的规范性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和认可1)制定和认可是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2)法律的国家性3)法律的普遍性3.以权利和义务为双向调整机制1)法律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2)法律的利导性4.通过程序而强制予以实施1)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2)法律的程序性(二) 实质特征1.法律是意志和规律的结合2.法律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3.从应然意义上讲,法律是为实现社会正义而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二.形式特征为什么说法律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答:1)法律的要素以法律规范为主,而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是以授权、禁止和命令的形式规定了权利和义务。
法律规范中的法律后果则是对权利义务的再分配。
2)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主要是通过权利义务的设定和运行来实现的,因而法律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权利和义务。
3)权利是主体法律地位的体现,不管法律是怎样的法律,不管这种法律是以权利为本位还是以义务为本位,权利和义务总是被立法者所充分重视,也总是受到社会各成员关注。
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的特定,它明确地告诉人们该怎样行为,不该这样行为以及必须这样行为;人民呢根据法律来预先估计自己与他人之间该这样习惯难为,并遇见到习惯难为的后果以及法律的态度。
第二章法律历史一.简述法律历史规律(一)法律起源的一般规律:1.跟随生产力发展进程渐变的规律.2.与国家同步产生的规律.3.与宗教、盗得从融合到分化的规律。
4.法律的产生经历了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漫长过程。
(二)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1.不断发展的规律。
2.经济条件决定的规律。
3.历史类型更替与继承的规律。
4.依赖于革命或改革而发展的规律。
二.简述中西法律传统的差异1.在法律哲学与法律精神方面。
中国法的发展长期受中国哲学的影响,尤其是儒家哲学。
西方法的发展则以西方传统哲学为指导思想。
张文显《法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法的本体-第七章 法律体系【圣才出品】

第二编 法的本体第七章 法律体系一、概念题1.法律体系(厦门大学2011、2006年研;南京师大2010年研;中南财大2009年研;北化工2008年研;武汉理工2007年研;武大2004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4年研)答:法律体系,也称“法的体系”或简称为“法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体系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构成的整体。
②法律体系是一个由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呈体系化的有机整体。
③法律体系的理想化要求是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
④法律体系是客观法则和主观属性的有机统一。
2.法学体系(中南财大2010年研)答:法学体系是指由法学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整体。
法学体系是以人们对各种法律知识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不同作为标准所进行的分类,其基本单位是法学分支学科。
它体现对古今中外各国的法律现象进行研究所形成的法律知识状态。
其研究的中心问题是解决由法律知识形成的法学分支学科的分类问题,属于理论范畴。
3.立法体系(浙大2006年研)答:立法体系是指以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不同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统一体系。
立法体系以各法律规范的制定机关在整个国家法律创制中的地位及与此相联系的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和效力等级为分类组合标准,立法体系侧重于法的调整的外部形式。
当立法体系是法典式的法的形式时,它同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一致的。
4.法律部门与部门法(中南财大2006年研)相关试题:部门法(南京大学2004年研)答:“法律部门”,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按照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法律部门是法律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各个不同的法律部门的有机组合便成为一国的法律体系。
部门法或称为法的部门,它是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一国现存全部实定法规范的总称。
法理简答题

1.法的特征有哪些?●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法规定了权利和义务(职权和职责)●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2.简述权利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指公民依法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或者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为满足其特定的利益而自主享有的权能和利益。
●特点:3.简述法律的本质和特征●本质:法首先要体现执行阶级的意志。
法的内容最终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法也一定程度体现被统治阶级的意志。
法也反应社会要求。
法受其他上层建筑现象的制约。
●特征:(同1)4.简述承担法律责任的基本要件●法律责任首先表示一种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包括违约等)关系而形成的责任关系,它是以法律义务的存在为前提的。
●法律责任还表示为一种责任方式,即承担不利后果。
●法律责任具有内在逻辑性,即存在前因与后果的逻辑关系。
●法律责任的追究是由国家强制力实施或者潜在保证的。
5.分析法律与共产党的政策之间关系●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大区别。
长期存在的以党的政策代替国法的做法,使得党员干部对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
依法执政要求共产党改革主要依靠政策执政的方式,实现主要依靠国家法律执政;要求党要保持政策的合法性,并处理好政策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6.简述法的作用的种类有哪些7.法律关系的特征是什么?●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而形成的关系。
●法律关系是特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形成的权利与义务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是体现国家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关系。
8.立法的特征有哪些?9.我国法创制的概念与方式有哪些?●概念:指由特定主体依据一定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
认可和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专门性活动。
●方式:法律认可、法律修改、法律废止。
10.法的本质是什么?●(同3)11.法与原始社会习惯的区别有哪些?●体现意志不同。
●产生方式不同。
●适用范围不同。
●实施方式不同。
12.简述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把民族资产阶级列入人民的范围,而不是列入专政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理篇简答题第七章
第七章法律关系一.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一)概念:法律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正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特征1.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为前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2.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3.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
二.简述法律关系的种类(一)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诉讼法律关系1.基本法律关系、由宪法或宪法性法律确认或创立的、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基本性质的法律关系。
2.普通法律关系、依据宪法以外的法律而形成的、存在于各类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3.诉讼法律关系、基本法律关系和普通法律关系被破坏并引起当事人之间的争议而提起诉讼时产生的法律关系。
(二)平权型法律关系、隶属型法律关系1.平权型法律关系、存在于地位平等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2.隶属型法律关系、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职权而要求他方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关系。
(三)绝对法律关系、相对法律关系1.绝对法律关系、权利主体特定而义务主体不特定的法律关系。
2.相对法律关系、特定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四.简述法律客体的特征与分类1.特征:1)价值性、2)稀缺性、3)可控性2.分类:1)物、2)行为、3)智力成果、4)人身利益四.简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是指法律保护的某种利益;义务是指人们必须履行的某种责任,它表现为怎样行为和不得怎样行为两钟方式。
权利义务之间的关系: 历史进程中的离合关系逻辑结构上的对立统一关系总体数量上的等值关系功能上的互补关系运行中的制约关系 6. 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五.简述法律事实的特点1.是一种规范性事实2.是一种能用证据证明的事实3.是一种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