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合集下载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与练习试题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与练习试题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一:直线的方程】 (1)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2)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121122,(,),(,)P P x y x y 若点的坐标分别是,1212122(,)2x x x PP M x y y y y +⎧=⎪⎪⎨+⎪=⎪⎩且线段的中点的坐标为 【知识点二:直线平行与垂直】(1)两条直线平行: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12,l l ,其斜率分别为12,k k ,则有2121 // k k l l =⇔特别地,当直线12,l l 的斜率都不存在时,12l l 与的关系为平行(2)两条直线垂直:如果两条直线12,l l 斜率存在,设为12,k k ,则有1- 2121=⋅⇔⊥k k l l 注:两条直线12,l l 垂直的充要条件是斜率之积为-1,这句话不正确;由两直线的斜率之积为-1,可以得出两直线垂直;反过来,两直线垂直,斜率之积不一定为-1。

如果12,l l 中有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12l l 与互相垂直.【知识点三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 (1)两条直线的交点设两条直线的方程是1111:0l A x B y C ++=, 2222:0l A x B y C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的解。

①若方程组有唯一解,则这两条直线相交,此解就是交点的坐标; ②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平行. (2)几种距离两点间的距离:平面上的两点111222(,),(,)P x y P x y 间的距离公式12||PP =特别地,原点(0,0)O 与任一点(,)P x y的距离||OP =点到直线的距离:点00(,)o P x y 到直线0Ax By C ++=的距离d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1200Ax By C Ax By C ++=++=与间的距离d =一、疑难辨析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直线的倾斜角越大,其斜率越大.( )2.斜率公式k =y 2-y 1x 2-x 1,不适用于垂直于x 轴和平行于x 轴的直线.( )3.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其倾斜角存在.( )4.过点P (x 1,y 1)的直线方程一定可设为y -y 1=k (x -x 1).( ) 5.直线方程的截距式x a +yb =1中,a ,b 均应大于0.( ) 二、选择题1.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33,那么直线l 的倾斜角是( ) A .60° B .120° C .30° D .150°2直线l 经过原点O 和点P (-1,-1),则它的倾斜角是( )A .45°B .135°C .135°或225°D .0°3过点M (-2,m ),N(m ,4)的直线的斜率等于1,则m 的值为( )A .1B .4C .1或3D .1或44直线l 过点A (1,2)且不过第四象限,那么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A .[0,2]B .(0,2)C .⎣⎡⎦⎤0,12D .⎝⎛⎭⎫0,12 5.中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则 ( )A .k 1<k 2<k 3B .k 3<k 1<k 2C .k 3<k 2<k 1D .k 1<k 3<k 26经过点(1,3)且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方程为( )A .x =1B .x =3C .y =1D .y =3 7.已知点A (-3,4)和B (0,b ),且|AB |=5,则b 等于( )A .0或8B .0或-8C .0或6D .0或-6 8将方程3x -2y +1=0化成斜截式方程为( )A .y =23x +12B .y =32x +12C .y =32x +1D .y =23x +19直线l 过点(-1,2)且与直线2x -3y +4=0垂直,则l 的方程是( )A .3x +2y -1=0B .3x +2y +7=0C .2x -3y +5=0D .2x -3y +8=0直线l 过点(-1,2)且与直线2x -3y +4=0平行,则l 的方程是10直线l 1:ax -y +b =0,l 2:bx +y -a =0(ab ≠0)的图象只可能是( )11已知A (2,0),B (3,3),直线l ∥AB ,则直线l 的斜率k =( )A .-3B .3C .-13D .1312已知直线l 1的斜率为0,且l 1⊥l 2,则l 2的倾斜角为( ) A .0° B .135° C .90° D .180°13点P(2,5)关于直线x+y=0的对称点的坐标是()A.(5,2) B.(2,5)C.(-5,-2) D.(-2,5)14.经过直线2x-y+4=0与x-y+5=0的交点,且垂直于直线x-2y=0的直线方程是()A.2x+y-8=0 B.2x-y-8=0C.2x+y+8=0 D.2x-y+8=0三填空题15已知l1⊥l2,直线l1的倾斜角为60°,则直线l2的倾斜角为________.16直线l的方程为y-m=(m-1)(x+1),若l在y轴上的截距为7,则m=________.17倾斜角为30°,且过点(0,2)的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________.18已知直线l1过点P(2,1)且与直线l2:y=x+1垂直,则l1的点斜式方程为________.19.直线y=kx+2(k∈R)不过第三象限,则斜率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0.直角坐标平面上连接点(-2,5)和点M的线段的中点是(1,0),那么点M到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_.21.方程mx+(m2+m)y+4=0表示一条直线,则实数m≠________.22.已知直线l1过点A(-2,3),B(4,m),直线l2过点M(1,0),N(0,m-4),若l1⊥l2,则常数m的值是____________.四、解答题23经过两条直线2x-3y+10=0和3x+4y-2=0的交点,且垂直于直线3x-2y+4=0的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24.已知A(1,-1),B(2,2),C(3,0)三点,求点D的坐标,使直线CD⊥AB,且CB∥A D.限时训练1.(2,1),B (3,-1)两点连线的斜率为( )A .-2B .-12C .12D .22.直线y =2x +10,y =x +1,y =ax -2交于一点,则a 的值为( )A .12B .-12C .23D .-233.直线y =-2x -1的斜率与纵截距分别为( )A .-2,-1B .2,-1C .-2,1D .2,14若过两点P (6,m )和Q(m ,3)的直线与斜率为12的直线M N 平行,则m 的值为( )A .5B .4C .9D .05经过两条直线2x -3y +10=0和3x +4y -2=0的交点,且垂直于直线3x -2y +4=0的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

直线与方程(经典例题)

直线与方程(经典例题)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复习: 一、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

即tan k α=。

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90,0∈α时,0≥k ; 当()180,90∈α时,0<k ; 当90=α时,k 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11212x x x x y y k ≠--=注意下面四点:(1)当21x x =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 与P 1、P 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①点斜式:)(11x x k y y -=-直线斜率k ,且过点()11,y x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 =y 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 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 1,所以它的方程是x =x 1。

②斜截式:b kx y +=,直线斜率为k ,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③两点式:112121y y x x y y x x --=--(1212,x x y y ≠≠)直线两点()11,y x ,()22,y x ④截矩式:1x ya b+= 其中直线l 与x 轴交于点(,0)a ,与y 轴交于点(0,)b ,即l 与x 轴、y 轴的截距分别为,a b .⑤一般式:0=++C By Ax (A ,B 不全为0)注意:○,1各式的适用范围 错误!特殊的方程如: 平行于x 轴的直线:b y =(b 为常数); 平行于y 轴的直线:a x =(a 为常数); (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 (一)平行直线系平行于已知直线0000=++C y B x A (00,B A 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000=++C y B x A (C 为常数)(二)过定点的直线系 (ⅰ)斜率为k 的直线系:()00x x k y y -=-,直线过定点()00,y x ;(ⅱ)过两条直线0: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λ(λ为参数),其中直线2l 不在直线系中. (6)两直线平行与垂直当111:b x k y l +=,222:b x k y l +=时,212121,//b b k k l l ≠=⇔;12121-=⇔⊥k k l l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高中数学直线的方程与性质基础知识及例题练习(含答案)

高中数学直线的方程与性质基础知识及例题练习(含答案)

高中数学直线的方程与性质基础知识及例题练习(含答案)一、基础知识:(一)直线的要素与方程:1、倾斜角:若直线l 与x 轴相交,则以x 轴正方向为始边,绕交点逆时针旋转直至与l 重合所成的角称为直线l 的倾斜角,通常用,,,αβγ表示(1)若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则倾斜角为0 (2)倾斜角的取值范围[)0,απ∈2、斜率: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α的正切值称为直线的斜率,记为tan k α= (1)当2πα=时,斜率不存在;所以竖直线是不存在斜率的(2)所有的直线均有倾斜角,但是不是所有的直线均有斜率(3)斜率与倾斜角都是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但就其应用范围,斜率适用的范围更广(与直线方程相联系)(4)k 越大,直线越陡峭(5)斜率k 的求法:已知直线上任意两点()()1122,,,A x y B x y ,则2121y y k x x −=−,即直线的斜率是确定的,与所取的点无关。

3、截距:若直线l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0,0,a b ,则称,a b 分别为直线l 的横截距,纵截距 (1)截距:可视为直线与坐标轴交点的简记形式,其取值可正,可负,可0(不要顾名思义误认为与“距离”相关)(2)横纵截距均为0的直线为过原点的非水平非竖直直线4、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首先在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条直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已知直线上一点与直线的方向(即斜率),另一种是已知两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方程的形式与这两种方法有关 (1)一点一方向:① 点斜式:已知直线l 的斜率k ,直线上一点()00,P x y ,则直线l 的方程为:()00y y k x x −=−证明:设直线l 上任意一点(),Q x y ,根据斜率计算公式可得:0y y k x x −=−,所以直线上的每一点都应满足:()00y y k x x −=−,即为直线方程② 斜截式:已知直线l 的斜率k ,纵截距b ,则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b =+证明:由纵截距为b 可得直线与y 轴交点为()0,b ,从而利用点斜式得:()0y b k x −=− 化简可得:y kx b =+ (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③ 两点式:已知直线l 上的两点()()1122,,,A x y B x y ,则直线l 的方程为:221212y y x x y y x x −−=−− ④ 截距式:若直线l 的横纵截距分别为(),0a b ab ≠,则直线l 的方程为:1x y a b+= 证明:从已知截距可得:直线上两点()(),0,0,a b ,所以00b bk a a−==−− ():01b x yl y b x bx ay ab a a b∴−=−−⇒+=⇒+= ⑤ 一般式:由前几类直线方程可知:直线方程通常由,x y 的一次项与常数项构成,所以可将直线的通式写为:0Ax By C ++=(,A B 不同时为0),此形式称为直线的一般式 一般式方程的作用:可作为直线方程的最终结果 可用于判定直线的平行垂直关系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与平行线间距离公式需要用直线的一般式 5、五种直线形式所不能表示的直线:(1)点斜式,斜截式:与斜率相关,所以无法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即竖直线) (2)截距式:① 截距不全的直线:水平线,竖直线 ② 截距为0的直线:过原点的直线6、求曲线(或直线)方程的方法:在已知曲线类型的前提下,求曲线(或直线)方程的思路通常有两种:(1)直接法:寻找决定曲线方程的要素,然后直接写出方程,例如在直线中,若用直接法则需找到两个点,或者一点一斜率(2)间接法:若题目条件与所求要素联系不紧密,则考虑先利用待定系数法设出曲线方程,然后再利用条件解出参数的值(通常条件的个数与所求参数的个数一致) (二)直线位置关系:1、在解析几何中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平行,相交(包含垂直),重合如果题目中提到“两条直线”,则不存在重合的情况,如果只是12,l l ,则要考虑重合的情况。

必修二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及练习(答案)

必修二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及练习(答案)

必修二第三章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 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 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度。

所以,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 180°(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 k 表示。

即k tan。

斜率反应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直线 l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 =0° , k = tan0° =0;当直线 l与 x 轴垂直时 ,α = 90 ° , k不存在 .当0,90 时,k 0;当90 ,180时, k 0 ;当90时, k 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k y2y1 (x1x2 )( P1(x1,y1),P2(x2,y2),x1≠ x2 )x2x1注意下边四点: (1)当 x1x2时,公式右侧无心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 与 P1、 P2的次序没关;(3)此后求斜率可不经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获得。

(3)直线方程①点斜式:y y1k( x x1 ) 直线斜率k,且过点x1, y1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 0°时, k=0,直线的方程是y 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可以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 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 ,所以它的方程是x=x 。

11②斜截式:y kx b ,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为b③两点式:y y1x x1( x1 x2 , y1y2)直线两点x1, y1,x2, y2y2y1x2x1④截矩式:xy 1 此中直线l与 x 轴交于点 (a,0) ,与y轴交于点 (0,b) ,即l与 x 轴、y轴a b的截距分别为 a,b 。

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归纳与常考题型专题练习(附解析)

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归纳与常考题型专题练习(附解析)

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归纳与常考题型专题练习(附解析)知识点:一、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当[) 90,0∈α时,0≥k ; 当() 180,90∈α时,0<k ; 当90=α时,k 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11212x x x x y y k ≠--= 注意下面四点:(1)当21x x =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 与P 1、P 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①点斜式:)(11x x k y y -=-直线斜率k ,且过点()11,y x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 =y 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 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 1,所以它的方程是x =x 1。

②斜截式:b kx y +=,直线斜率为k ,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③两点式:112121y y x x y y x x --=--(1212,x x y y ≠≠)直线两点()11,y x ,()22,y x ④截矩式:1x y a b+= 其中直线l 与x 轴交于点(,0)a ,与y 轴交于点(0,)b ,即l 与x 轴、y 轴的截距分别为,a b 。

⑤一般式:0=++C By Ax (A ,B 不全为0)注意:○1各式的适用范围 ○2特殊的方程如: 平行于x 轴的直线:b y =(b 为常数); 平行于y 轴的直线:a x =(a 为常数);(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一)平行直线系平行于已知直线0000=++C y B x A (00,B A 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000=++C y B x A (C 为常数)(二)过定点的直线系(ⅰ)斜率为k 的直线系:()00x x k y y -=-,直线过定点()00,y x ; (ⅱ)过两条直线0: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λ(λ为参数),其中直线2l 不在直线系中。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11. 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与对称直线的求法 课堂练习:已知直线 l:2x-3y+1=0 和点 P(-1,-2). (1) 分别求:点 P(-1,-2)关于 x 轴、y 轴、原点 O、直线 y=x、直线 y= - x 的对称点 Q 坐标; x 轴: y 轴: 原点 O: 直线 y=x: 直线 y= - x: (2) 分别求:直线 l:2x-3y+1=0 关于 x 轴、y 轴、原点 O、直线 y=x、直线 y= - x 的对称的直线方程; x 轴: y 轴: 原点 O: 直线 y=x: 直线 y= - x: (3)总结(2)中各对称直线斜率 k 及截距之间的关系: 关于 x 轴对称的两个直线斜率 k 及截距之间的关系: 关于 y 轴对称的两个直线斜率 k 及截距之间的关系: 关于原点 O 对称的两个直线斜率 k 及截距之间的关系: 关于直线 y=x 对称的两个直线斜率 k 及截距之间的关系: 关于直线 y= - x 对称的两个直线斜率 k 及截距之间的关系: 【课后作业:】 1、点 P(-1,-2)关于直线 l: x+y-2=0 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
【课后作业: 】关于 x、y 的方程组
有无穷多组解,实数 m=

7. 两点间距离公式:设 A(x1,y1)、B(x2,y2)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则|AB|= ( x 2 x 1 ) ( y 2 y1 )
2
2
例题:已知直线 l 的斜率为 6,且被两坐标轴所截得的线段长为
,则直线 l 的方程为
. (填序号)
4、已知直线 l 1 的方程是 ax-y+b=0, l 2 的方程是 bx-y-a=0(ab≠0,a≠b) ,则下列示意图形中,正确的是
第 2 页 共 4 页

直线与方程(经典例题)

直线与方程(经典例题)

直线与方程(经典例题)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复习:一、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 当[)90,0∈α时,0≥k ;当()180,90∈α时,0<="" ;="">90=α时,k 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11212x x x x y y k ≠--=注意下面四点:(1)当21x x =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 与P 1、P 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①点斜式:)(11x x k y y -=-直线斜率k ,且过点()11,y x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 =y 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 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 1,所以它的方程是x =x 1。

②斜截式:b kx y +=,直线斜率为k ,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③两点式:112121y y x x y y x x --=--(1212,x x y y ≠≠)直线两点()11,y x ,()22,y x ④截矩式:1x y a b+= 其中直线l 与x 轴交于点(,0)a ,与y 轴交于点(0,)b ,即l 与x 轴、y 轴的截距分别为,a b 。

⑤一般式:0=++C By Ax (A ,B 不全为0)注意:○1各式的适用范围○2特殊的方程如:平行于x 轴的直线:b y =(b 为常数);平行于y 轴的直线:a x =(a 为常数);(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一)平行直线系平行于已知直线0000=++C y B x A (00,B A 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000=++C y B x A (C 为常数)(二)过定点的直线系(ⅰ)斜率为k 的直线系:()00x x k y y -=-,直线过定点()00,y x ;(ⅱ)过两条直线0: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λ(λ为参数),其中直线2l 不在直线系中。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归纳及对应习题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归纳及对应习题

直线与方程一、直线倾斜角和斜率000180α≤<. k=tan α(α不为090)。

经过两点),(),,(222111y x P y x P (21x x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是1212x x y y k --=(21x x ≠) 练习:1、直线x +y -5=0的倾斜角为( )A. -30°B. 60°C. 120°D. 150°2、在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共有()①坐标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均有倾斜角和斜率;②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π];③若一条直线的斜率为tanα,则此直线的倾斜角为α;④若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此直线的斜率为tanα.A. 0个B. 1个C. 2个D. 3个二、直线的方程1、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11x x k y y -=- (斜率存在) ; 两点式:121121x x x x y y y y --=--),(2121y y x x ≠≠其中 斜截式:b kx y += (斜率存在) ; 截距式:1=+by a x (0a ≠≠且b 0) 一般式:0=++C By Ax )不同时为其中0,(B A 练习:3、过点(-1,2)且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是______.4、 已知△ABC 的顶点A (5,1),AB 边上的中线CM 所在直线方程为2x-y-5=0,∠B 平分线BN 所在直线方程为x-2y-5=0.求:(1)顶点B 的坐标;(2)直线BC 的方程.5、已知△ABC 的顶点A (5,1),AB 边上的中线CM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2x-y-5=0,AC 边上的高BH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2y-5=0.(1)求直线BC 的方程;(2)求直线BC 关于CM 的对称直线方程.2、 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已知 0:11=++C By Ax l , 0:22=++C By Ax l ,则:(1)0212121=+⇔⊥B B A A l l(2)1212211221//(1)-00(0);l l A B A B BC B C B ⇔=-≠≠且斜率存在,即1221(2)0(0).AC A C B -≠=斜率存在,即(3)1l 与2l 相交01221≠-⇔B A B A练习:6、若直线l1:(m-2)x-y-1=0与直线l2:3x-my=0互相平行,则m 的值为( )A. 0或或3B. 0或3C. 0或D. 或37、已知直线ax+3y-1=0与直线3x-y+2=0互相垂直,则a=( )A. -3B. -1C. 1D. 38、已知两条直线l1(3+m )x+4y=5-3m ,l2 2x+(5+m )y=8.当m 分别为何值时,l1与l2:(1)相交?(2)平行?(3)垂直?3、几种直线系方程(1)过两条直线0:1111=++C y B x A l , 0:2222=++C y B x A l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λ(λ为参数),其中直线l 2不在直线系中. (2)平行于直线0n 0(n )Ax By C Ax By C ++=++=≠的直线可表示为(3)垂直于直线0m 0Ax By C Bx Ay ++=-+=的直线可表示为练习:9、过直线x+y-3=0和2x-y=0的交点,且与直线2x+y-5=0垂直的直线方程是()A. 4x+2y-3=0B. 4x-2y+3=0C. x+2y-3=0D. x-2y+3=010、已知直线l1:x-2y+3=0与直线l2:2x+3y-8=0的交点为M ,(1)求过点M 且到点P (0,4)的距离为2的直线l 的方程;(2)求过点M 且与直线l3:x+3y+1=0平行的直线l 的方程.三、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1.两条直线的交点2.几种距离平面上的两点),(),,(222111y x P y x P 间的距离公式21221221)()(y y x x P P-+-= 点),(00y x P 到直线0:=++C By Ax l 的距离2200B A CBy Ax d +++=(直线方程要化为一般式)两条平行线0:11=++C By Ax l , 0:22=++C By Ax l 间的距离2212B A C C d +-=(直线化为系数相同的一般式)练习:11、原点到直线y=-x+的距离为( ) A. 1 B. C. 2 D.12、直线3x+4y-12=0和6x+8y+6=0间的距离是______ .13、若直线l1:x-2y+1=0与l2:2x+ay-2=0平行,则l1与l2的距离为( ) A. B. C. D.3、 直线l 上一动点P 到两个定点A 、B 的距离“最值问题”:(1) 在直线l 上求一点P ,使PB PA +取得最小值:“同侧对称异侧连”(2)在直线l 上求一点P 使PB PA -取得最大值:“异侧对称同侧连” (3) 22PB PA +的最值:函数思想“转换成一元二次函数,找对称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1. 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 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

即k=tan α。

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 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 当[
)
90,0∈α时,0≥k ; 当(
)
180
,90∈α时,0<k ; 当
90=α时,k 不存在。

例.如右图,直线l 1的倾斜角α=30°,直线l 1⊥l 2,求直线l 1和
解:k 1=tan30°=3
3
∵l 1⊥l 2 ∴ k 1·k 2 =—1 ∴k 2 =—3
例:直线053=-+y x 的倾斜角是( )
A.120°
B.150°
C.60° ②过两点P 1 (x 1,y 1)、P 1(x 1,y 1)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11
21
2x x x x y y k ≠--=
注意下面四点:
(1)当21x x =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 与P 1、P 2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例.设直线 l 1经过点A(m ,1)、B(—3,4),直线 l 2经过点C(1,m )、D(—1,m +1), 当(1) l 1/ / l 2 (2) l 1⊥l 1时分别求出m 的值
※三点共线的条件:如果所给三点中任意两点的斜率都有斜率且都相等,那么这三点共线。

3. 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11x x k y y -=-直线斜率k ,且过点()11,y x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 =y 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 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 1,所以它的方程是
x =x 1。

②斜截式:y =kx +b ,直线斜率为k ,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③两点式:
11
2121
y y x x y y x x --=
--(1212,x x y y ≠≠)直线两点P 1 (x 1,y 1)、P 1(x 1,y 1) ④截矩式:
1x y
a b
+=其中直线l 与x 轴交于点(a ,0),与y 轴交于点(0,b ),即l 与x 轴、y 轴的 截距分别为a 、b 。

注意:一条直线与两条坐标轴截距相等分两种情况 ①两个截距都不为0 ②或都为0 ; 但不可能一个为0,另一个不为0. 其方程可设为:1x y
a b
+=或y =kx . ⑤ 一般式:A x +B y +C=0(A ,B 不全为0)
注意:(1)在平时解题或高考解题时,所求出的直线方程,一般要求写成斜截式或一般式。

(2)各式的适用范围 (3)特殊式的方程如:
平行于x 轴的直线:b y =(b 为常数); 平行于y 轴的直线:a x =(a 为常数); 例题:根据下列各条件写出直线的方程,并且化成一般式:
(1)斜率是1
2
-,经过点A(8,—2); .
(2)经过点B(4,2),平行于x 轴; .
(3)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3
,32
-; .
(4)经过两点P 1(3,—2)、P 2(5,—4); .
例1:直线l 的方程为A x +B y +C =0,若直线经过原点且位于第二、四象限,则( )
A .C =0,B>0
B .
C =0,B>0,A>0 C .C =0,AB<0
D .C =0,AB>0 4. 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当111:b x k y l +=,222:b x k y l +=时,
212121,//b b k k l l ≠=⇔;12121-=⇔⊥k k l l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5. 已知两条直线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
(A 1与B 1及A 2与B 2都不同时为零) 若两直线相交,则它们的交点坐标是方程组⎩⎨
⎧=++=++0
C B A 0
C B A 222111y x y x 的一组解。

若方程组无解21//l l ⇔ ; 若方程组有无数解⇔1l 与2l 重合 6. 点的坐标与直线方程的关系
7.
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条件:当A 1、B 1、A 2、B 2满足 时l 1⊥l 2。

答:A 1A 2+B 1B 2=0
经典例题;
例1.已知两直线l 1: x +(1+m ) y =2—m 和l 2:2mx +4y +16=0,m 为何值时l 1与l 2①相交②平行 解:
例2. 已知两直线l 1:(3a +2) x +(1—4a ) y +8=0和l 2:(5a —2)x +(a +4)y —7=0垂直,求a 值 解:
例3.求两条垂直直线l 1:2x + y +2=0和l 2: mx +4y —2=0的交点坐标 解:
例4. 已知直线l 的方程为12
1
+-=x y ,
(1)求过点(2,3)且垂直于l 的直线方程;(2)求过点(2,3)且平行于l 的直线方程。

8. 两点间距离公式:设A(x 1,y 1)、B(x 2,y 2)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
则|AB|=2
122
12)()(y y x x -+-
9.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P(x o ,y o )到直线l :A x +B y +C =0的距离2
2
o o B
A C
B A d +++=|
y x |
10. 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
例: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l 1和l 2的一般式方程为l 1:A x +B y +C 1=0,l 2:A x +B y +C 2=0, 则l 1与l 2的距离为2
2
21B
A C C d +-=
例1:求平行线l 1:3x + 4y —12=0与l 2: ax +8y +11=0之间的距离。

例2:已知平行线l 1:3x +2y —6=0与l 2: 6x +4y —3=0,求与它们距离相等的平行线方程。

12. 中点坐标公式:已知两点P 1 (x 1,y 1)、P 1(x 1,y 1),则线段的中点M 坐标为(221x x +,2
2
1y y +) 例. 已知点A(7,—4)、B(—5,6),求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13. 对称点与对称直线的求法
例1:已知直线l :2x —3y +1=0和点P(—1,—2).
(1) 分别求:点P(—1,—2)关于x 轴、y 轴、直线y=x 、原点O 的对称点Q 坐标 (2) 分别求:直线l :2x —3y +1=0关于x 轴、y 轴、直线y=x 、原点O 的对称的直线方程. (3) 求直线l 关于点P(—1,—2)对称的直线方程。

(4) 求P(—1,—2)关于直线l 轴对称的直线方程。

例2:点P(—1,—2)关于直线l : x +y —2=0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

例3:已知圆C 1:(x+1)2+(y —1)2=1与圆C 2关于直线x —y —1=0对称,则圆C 2的方程为: 。

A. (x+2)2+(y —2)2=1
B. (x —2)2+(y+2)2=1
C. (x+2)2+(y+2)2=1
D. (x —2)2+(y —2)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